在国外可不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宝进行国内银行卡 微信 支付宝交易?

境外消费千元起采信 微信支付宝是不是“盲区”在国外也可以用支付宝吗?
境外消费千元起采信 微信支付宝是不是“盲区”在国外也可以用支付宝吗?
百度知道日报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金融机构报送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自9月1日起,境内发卡金融机构需向外汇局报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发生的全部提现和单笔等值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消费交易信息。消息一出,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海外读者也有不少疑问:制定这项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千元标准”的门槛设置是否过低,从而导致个人信息安全出现风险?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会否成为境外消费信息的“盲区”?对此,记者对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一问:为何采集境外消费交易信息对于这项新规出台,外汇局表示,是为维护银行卡境外交易秩序,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据了解,当前,银行卡已成为中国公民个人出境使用最主要的支付工具。去年境内个人持银行卡境外交易总计超过1200亿美元。然而,随着国际协作中,有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应对税基侵蚀等要求的增加,国内现行的银行卡境外交易国际收支的总量统计模式,已经与现实需求出现不相适应的地方。“银行卡跨境交易统计在金融交易透明度、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着眼于改进数据统计、加强市场监测,外汇局需要完善金融机构报送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管理。”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遏制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关部门曾多次收紧境外交易信息申报标准。如2016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自日起,降低大额现金交易报告标准,对大额跨境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交易,现金或转账超过5万元人民币或等值的1万美元的外汇交易,银行都需上报。此外,有外媒声称,该项规定是在中国经济放缓、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资本外流严重等形势之下所采取的举措。对此,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银行卡境外交易数据采集,是外汇局基于完善数据统计的既定工作,与当前经济、外汇形势并无直接关系。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流动趋向总体平衡,未来仍有望保持稳定态势。二问:信息安全怎么保障信息采集的“千元标准”让不少人感到意外,有读者质疑,境外刷卡购买一件衣服或一台电子产品,都很可能超过1000元人民币,这项标准的设定是否过低?对此,外汇局有关负责人用数据来解释“千元标准”的由来:“经测算,目前80%以上的银行卡境外消费单笔金额低于1000元人民币,因此,规定1000元人民币的标准既有利于提高信息采集的实施效率,也保证了采集的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反映银行卡境外交易的全貌。”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本次信息采集不涉及政策调整、不用个人申报,外汇局将继续支持和保障个人持银行卡在境外经常项下合规、便利化用卡。所以,无论采集标准高低,民众都无需担心影响用卡体验。有读者提出疑问,采集信息过于细微,可能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风险,外汇局如何保障持卡人信息安全?事实上,通知第八条就有规定,对于发卡行报送的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外汇局将依法保护持卡人信息安全。外汇局表示,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外汇局对于包括银行卡境外交易在内的各类统计数据,从采集、存储、使用的技术和内控各环节上一直都依法严格管理。“首先,对于采集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的软硬件设备和日常运行维护,已充分考虑了数据安全性。其次,对于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的使用有严格的内部授权和保密规定,任何信息的使用都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三问:微信支付宝是不是“盲区”如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境外很多商户都在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那么,这些也需要“汇报”吗?对此,通知规定,采集范围为“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发生的提现和消费交易信息,不含非银行支付机构基于银行卡提供的境外交易”。也就是说,支付宝、微信等境内银行卡关联的第三方支付,不在此次境外交易信息采集之列。这是否意味着,在境外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消费,有关信息将不被采集,从而使微信、支付宝有可能成为境外交易信息的“盲区”?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此次通知中的申报对象虽不含微信、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机构,但并不代表微信、支付宝的境外交易信息不会被采集。“现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应通过银行申报跨境交易信息,因此微信、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渠道的境外交易信息已纳入外汇局的数据采集范围。”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既然已在外汇局数据采集范围之内,为何支付宝、微信等非银行支付机构不被纳入此次通知的规定之中?外管局表示,考虑到非银行支付与银行卡交易的业务基础不同,目前对两类跨境交易渠道的数据采集标准还存在一些差异。“未来,外汇局将根据非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逐步完善统计监测。”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度知道日报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百度知道旗下泛生活知识分享平台,诚邀入驻
作者最新文章为什么国外的移动支付没有像国内的支付宝和微信那样普及? - 知乎5242被浏览2661452分享邀请回答5.4K36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kingcounty.gov/services/home-property.aspx都可以检索到。而在中国,一个人证明某套房子是他的的方法是出示房产证。如果没有房产证,别说去交易中心过户,连中介那边都不会给你做合同的。买家办银行贷款,银行的人不但要看卖家的房产证,而且还必须是原件,连复印件都不行。另一个例子是Voter ID。这几年美国很多地方的人都在争论一件事情:选举的时候,投票的人需不需要出示带照片的身份证明(photo ID)。这件事在中国人开来是匪夷所思的:什么?投票居然可以不用出示身份证(在美国就是驾照或者类似的photo ID)?那岂不是给各种冒名顶替大开方便之门了么?可是,美国有很多人就觉得,把出示photo ID作为投票的必要条件是对公民的投票权的侵害。总结一下: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的文化和观念里,身份和所有权的归属的证明是非常依赖于对一个特殊物件的持有的(比如:USB key、数字证书、房产证、身份证);而在美国社会,身份和所有权的归属的证明并不依赖于对一个特殊物件的持有的。其实这说来也不奇怪,中国社会的这种文化和观念是由来已久的:以前古代的玉玺、虎符、地契,都是这种“对一个特殊物件的持有”的体现。而美国人从建国以来至今就只有一个朝代,没有改朝换代过,没有出现过因改朝换代导致的大规模毁约[2],因此美国社会对契约比较信赖,对持有物件并不是很依赖。二,对大一统的东西的态度或者说,美国人对独立(independence)的珍视。这源自于美国建国的那段历史,也和美国的自然环境有关:无论是最早的五月花清教徒时期,还是后来的殖民地时期,再到后来的西进时期,美国一直是地广人稀。所以美国人传统上对公共设施(infrastructure)的依赖程度比较低。时至今日,在很多并不太偏僻的地方(比如开车一小时之内就能到西雅图市区),很多土地都没有上下水(water/sewer),在这些地上造房子,要自己解决上下水问题(比如自己建water tank和污水坑,然后定期喊车来抽走),有时候还需要自己搞柴油发电机供电。但还是有不少美国人并不介意买这样的地造房子。皮卡(pick up)在美国销量非常好,也是美国人比较独立的一种体现。在政治上,美国人对于中央政府(federal government)非常敏感。宪法权利法案第九第十修正案特地说明:凡是宪法没有明文给予联邦政府的权力,都归各州。这体现了那批founding father对限制中央政府所花的心思。时至今日,美国人仍然动不动就说federal government 有overreach。从历史渊源来讲,从大政府到大公司,美国人对那些大一统的、具有超级权力的东西都有发自内心的恐惧、排斥、抵触、反抗。从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来讲,美国人的做事方法很多也都是基于一种松散的(开放的)的协议。例如,美国人一直到今天仍然很喜欢用email。Email的特点是基于一组开放的协议:只要遵循这一组协议,谁都可以写一个邮件客户端或者邮件服务器,并不要求所有人都用Gmail。相反,微信和Facebook这类通讯工具都是封闭的、大一统的:只有两个人都装了微信,他们才能用微信来交流。又比如说,转账,甲转一笔钱给乙。用微信扫码转钱,要求双方都是用微信的。但在美国,比较常见的两种转钱方式(支票和ACH transfer)都是基于一种开放的协议:用ACH转账(无论是付钱还是收钱),只要提供account number和routing number就可以了。用支票转钱,付钱和收钱的双方并不需要在同一家银行,支票上面已经印着account number和routing number了。---- 分割线 ----那么为什么这两点不同会对中美的支付形态的发展产生很深层的影响呢?举个例子来说。很多人说微信支付很方便,连医院、公用事业、政府部门等都支持微信支付了。这件事情在美国很难发生啊。首先,微信和支付宝都是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的产品。如果一个政府部门或者公用事业单位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或者说一个政府机关用微信公号提供服务[3],那就有公器私用的嫌疑,就有政府为私人公司背书的嫌疑。中国人很难理解这种嫌疑的分量,中国人可能会觉得这很好啊,是国家对产业的扶持。但美国人看法不一样,美国人特别在乎把公私分开,稍有嫌疑,就会有人跳出来质疑。长此以往,大家都很小心。而且如果政府部门支持微信和支付宝了,那么PayPal会跳出来说你凭什么不支持PayPal,七七八八的小公司也都会跳出来,吵吵嚷嚷,甚至打官司。现在美国的这些政府部门支持的支付方式基本上是:信用卡、cashier’s check、ACH transfer。这几种支付方式都是基于公开的协议的,不会有背书私人公司的嫌疑,很安全。微信和支付宝的封闭属性对美国人来说会是个大忌。我印象中,在美国,proprietary的东西基本上都搞不大。比如以前Blackberry上的BBM,苹果的iMessage,还有现在的Whatsapp什么的,都没有达到微信这种垄断程度。我觉得这里面一个深层的原因是美国人不喜欢大一统的东西,不喜欢被强迫用一个什么东西。如果你跟美国人说,想要这样这样,你必须要装Whatsapp,很多美国人的心里会马上有一丝抵触情绪。这种深层的抵触情绪反过来促进了很多美国人搞开放的协议和生态系统,因为他们不想被强迫用一个软件,也不想强迫别人用一个软件。其实,Free Software运动背后也有这层意思在里面。美国社会对契约比较信赖,对持有物件并不是很依赖,这一特点大大降低了很多商业活动环节的成本和时间。这使得很多事情在美国做起来比在中国做要简单快捷很多。于是,美国人就没有很强的动力来发明新的东西来改进他们已有的东西,因为已有的东西已经满方便了,折腾半天更新换代所得到的好处并不大。这句话的一个具体例子就是:信用卡在美国已经足够方便了,已经基本上让美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cashless,于是美国社会没有很强的需求来寻找一种新的cashless的解决方案,哪怕这种新解决方案比原来的解决方案好一点。其实在美国用支票也很方便,美国的支票跟中国的支票完全是两码事儿。从普通用户来说,用personal check已经可以相当方便的实现个人之间的支付,那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力气去换成一种新的方法呢(即便这种新的方法比原来的方法稍微更好一点)?在美国,我要从我的Chase账号给一个朋友两千美元,我只要写张Chase的check,撕下来给他。他只要手机拍个照上传,钱就存进去他的银行账号了。如果是在中国,如果我要从我的工行账号转给他人的他行账号转一万五千人民币,最近一次我这么干,我记得是需要那个密码器的。那相比之下,微信转账就方便多了,一两万的点两下就转好了,不要U盾,不要密码器,不要在一个打乱了次序的键盘上输入密码。所以微信和支付宝转账会碾压国内的网银转账[4]。但在美国,直接撕支票已经够方便了,没有很强的动力来寻求新的方法[5]。这就有点像高铁和开车。从西雅图到温哥华,或者从西雅图到波特兰,开车都是三个小时左右。二十多年前起就不断有人提议在温哥华、西雅图和波特兰之间修高铁,方便人员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但这件事情一直没办成,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高速公路已经够好了。的确,自己开车会有点累,但美国人并不介意。美国人觉得自己开车有一种很独立的感觉,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中间想在哪里停一下吃个饭就在哪里停一下吃个饭,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且自己开车就可以带很多行李,很方便。坐高铁就不行,带不了很多行李。而且高铁也没有比自己开车省太多时间:坐高铁,还要先去车站,停车,把行李从车上搬下来,然后安检,检票,要提前那么一点时间进站,到了以后还要出站,如果到了温哥华还要再去Whistler的话还要租车,租车有时候还要排队,好麻烦啊。还不如就直接从西雅图的家里直接开车出来,上高速,一路开到Whistler,不算在美加边境过关的时间,路上也就是四个半小时。花那么多钱修高铁,但对现状的改善并不多,所以美国很难修起高铁来,而中国高铁很发达。----------注释:[1] 但美国的网上银行一般来说从一台新的设备第一次登录的时候需要做2FA (two factors authentication),一般形式就是给我的手机或者邮箱发一个临时验证码。[2] 广义上的毁约。货币的贬值和废除也算是一种毁约:政府和国家(作为货币发行者)与民众之间的契约。[3] 美国很多政府和公共部门都有Twitter和Facebook账号。比如,国家公园会在twitter账号上发布最新的天气、路况等。我个人的理解是:这种做法是基于言论自由的权利。[4] 这里只说普通传统上的转账。路边摊给卖红薯的转钱,严格来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转账,不是传统网银转账的应用范围。[5] 你当然可以说"good is the enemy of great", 此话不假。1.4K3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3 个回答被折叠()一文看懂为什么国外没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一文看懂为什么国外没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物联网新机遇
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没有在网络上被骂成狗的国有银行系统的配合,第三方平台支付是无法达成目前成就的。很多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技术最早都是欧美先行,然后国内跟进最后在市场因素的催化下实现反超。这个市场因素是表象,其根基还是我国独特的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制。现在很多人在赞叹支付宝、微信支付、qq与微信即时通讯的便利与先进时,往往会以移动联通、国有银行为反面例子,顺便感叹下体制问题。但只要稍微理性分析,就可以会明白支付宝们能迅速超越国外同行,确确实实就是站在国家主导的银行制度肩膀上的。第三方支付顾名思义:通过银行与客户外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我国银行系统为第三方支付承担了两大基础性业务:1、身份认证2、转账结算。这两项不实现,第三方支付的安全与便捷就无从谈起。最流行的快捷支付需要三个条件:1、身份证(或其他证件)2、银行卡(无论储蓄卡或信用卡,这很关键)3、手机号中国的网络支付平台对比国外有两个最大的特点:1、以储蓄卡为主流,大大扩展了用户群体。2、在平台内实现即时转账,这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迅速发展的关键。这两项可以说是支付宝们在市场开拓上能吊打欧美同行的原因。首先说说储蓄卡。应该可以说在中国办理全功能的银行储蓄卡是世界上最便捷的:1、无门槛、免费开户。2、即时领卡。绝大多数欧美银行无法实现这点的的原因,主要是基于成本考量。因为发行大量的带有各类功能、综合服务远超欧美的银行卡不仅意味着发卡工本、人力成本,后台系统运算能力、现金管理、配套网点建设、机具设备投放及其运营维护都耗费巨大。而大量无门槛发卡并不能保证带来足够的存款与中间收入,还会导致资源紧张服务不到位而影响市场声誉挤走优质客户,最后就成了赔钱的买卖。因此,设置开户条件、费用、等待时间,就可以替商业银行筛选掉太多本来想开银行卡但没有大量存款或信贷需求的潜在客户。过去十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行加邮政、交通)在人民银行政策性文件的引导下,不计成本大量发行银联标志银行卡,将基本的金融综合服务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普及开来的同时,也使得银联迅速成长为世界级卡组织。目前我国人均持有银行卡是四张多,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银行卡的便利功能主要体现在自助设备上,下图显示:近年来我国投入使用的ATM数量占全世界比重约25%远超GDP全球占比,且还在不断上升,因为人均尚且落后。有了银行卡,接下来就是安全问题:虽然现在手机号是用身份证办的,银行卡也是用身份证开的,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并不能通过身份证确认手机号对银行卡对应关系,这份工作只能交给网点众多的银行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现场处理,即:1、银行在开卡时就完成手机号的验证2、开卡后,单独添加/修改认证的手机号注:必须本人到场且与公安局身份系统联网核查,比对样貌信息通过后才能完成。这样就意味着通过本人的现场的许可授予了相应手机号转账的权限,从而保障安全。另外,如果没有经过这道手续,即使原本就留有其他业务相关的手机号(如余额变动信息提醒)仍需要到柜台完成专门的现场认证才能用于快捷支付。这份工作就被分摊到了全国22万多家商业银行网点的日常工作中。想象下几亿用户如果都需要阿里与腾讯建设实体网点一个个当面核实,以快捷支付为绝对主流的移动支付还怎么能发展得起来?当然这种纯人力投入更是国外金融机构想都不会去想的。但到国内即使到了这一步,还有改进空间:快捷支付的主要认证媒介—短信,由于其技术开发早门槛低,导致如今被拦截、窃取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银行卡所联系的手机号往往与大量个人金融信息有关,因此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高大上欧美银行更不可能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短期看不到收益的事。2015年,四大行也曾开发自己的类似但安全度更高的支付方式,试图联手限制微信支付宝以夺回一部分支付市场,但由于推广手段贫乏,在整体的舆论氛围与政策导向下只是个聊胜于无的自我安慰。总之,就安全角度而言,成本因素使得线上快捷支付基本上无法脱离目前在我国肩负起提供社会基本金融服务职责、拥有众多物理网点的国家主导银行体系。这也意味着,第三方支付要发展银行必须让利,这也是当年马云与银行谈判艰难的原因。接下来关于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就需要谈谈银行为实现支付平台转账所承担的结算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转账功能是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各类综合金融服务(红包、收款、还信用卡)能迅速开发出来的的关键所在。从这次全民晒支付宝账单就可以看出,转账需求在移动支付里占的比例非常之高。这种功能当然也是依托银行系统建立起来的,简单来讲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银行系统内开立的客户备付金账户完成的(敲黑板)。举个简单例子:A用a卡在支付宝上转给B,AB各自看到了支付宝账户的金额变化。A的a卡转到的是ZFB在a行的备付金账户(这个大家查查银行卡交易对手账号就知道了),当B需要提款现的时候,其实是ZFB在b行的备付金账户给b卡转钱。然后a行的备付金账户与b行的备付金账户通过人民银行支付系统进行清算。所以哪怕放在支付宝的资金不提现,其实一直就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银行备付金账户里。而当转到余额宝内时,zfb银行备付金账户则往支付宝名下的货币基金在银行的户头里转账以供基金运营,然后再客户的余额宝上记上一笔份额,减一笔支付宝余额。支付宝客户备付金账户资金越多,马云就可以要求银行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银行赚的也就是帮助支付宝结算的佣金结果还提高了自身揽存款的成本。而且支付宝可以以各种方式鼓励客户将钱投入其他产品,也造成了银行这边的存款流失。这就是为什么去年支付宝提现开始有条件收费之后,余额宝提现却仍旧免费。原因就在于鼓励客户将钱转到余额宝上——从银行角度来看就是从受备付金法规严格监管备付金账户转到由天弘基金公司名下自由度更高的资金账户里,成为运营资金。所以,为支付宝提供备付金账户服务:尽管开立备付金账户的银行获得了大量存款。但从银行业整体来看,既提高了经营成本又降低了中间业务收入,长期来看更培养了竞争对手。(在17年4月新备付金制度改革后,银行不再支付利息,并逐步提高缴存比例到全部集中存管,当然这一部分资金的性质也不再属于银行吸收的存款。另一方面银联结算模式上线,商业银行彻底成为资金代保管的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不能躺着吃利息与随意挪用资金,这就需要提供更多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以提高过路资金利用率。在这种国家主导的格局下,客户的利益从制度上得到保证。)所以,欧美国家没有银行或卡组织愿意承担大量低效益甚至负效益的储蓄账户网络安全柜面认证服务以及为第三方平台转账结算这种给他人做嫁衣的业务,网络支付也就只能依附在本身已经很成熟的信用卡支付体系下。visa或者master等外卡组织也有各种方式的网络验证功能,但一般主要用于信用卡且由于没有统筹规划而无法统一整合分散的各国市场。目前我国绑定网上支付的储蓄卡占了非常大一部分,从银行经营的战略角度来讲就是亏本买卖,也只有需要承担为社会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国内银行系统在政策导向下愿意全面承担起这项工作。无论年龄、身份随随便便开个银行卡就能即时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与转账的情况在国外是很罕见的。如今马云摩拳擦掌要开银行,从利益角度出发,他的银行肯定也不会去为自己的支付宝承担大量结算与身份认证这两项苦力活。即使存量用户规模庞大、技术先进如苹果,也没见到推出苹果账户转账的功能,而是开发了Applepay这种单纯的技术平台,原因无非是:没有国家背书,以盈利为绝对目的的欧美银行与卡组织绝对不会允许苹果来分其蛋糕。PS:2015年率先实现货币无纸化的瑞典,实现的方式是便是依靠小商、小贩、教堂、政府人人都装pos机,可见利益链条紧紧被银行抓在手里。去年,我国各家银行也曾力推Applepay,就是因为这项技术与银行利益不冲突,但国内市场习惯仍旧是第三方支付。因此,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也就只有中国这种分布广泛、系统发达的银行体制与不计成本、政策导向的经营理念相结合的特殊国情,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客户的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降到最低,从而获取市场信任迅速发展。科长说的很好:就如同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我过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人民银行主导建立的包含大小额支付系统、网银互联系统、票据交换系统、银联公司、各个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系统的我国基本金融结算制度也是大大小小200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遍地开花、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马云的淘宝早已蜚声海外,但并没起步多晚的支付宝却水土不服的原因。想象一下,如果中国也如同金融资本为王的欧美一样移动支付只能绑定相对门槛高的信用卡然后只能消费不能转账的话,微信与支付宝自身应用做的再好,恐怕也难以超越欧美。所以为何外国移动支付没有向中国这么普及:答案就是国外银行系统从成本、利益角度考虑不会去支持也容不下集合消费、理财、结算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中国收发红包玩的飞起的老外用不习惯?硅谷的工程师开发不出来支付宝级别的应用?比起用户习惯或者技术条件,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评论精选:用户 @刘万军 :是因为中国的银行不争气,不好用,才有了支付宝的生存空间,... 后面支付宝用惯了,上淘宝买东西方便吧,用惯了,用蚂蚁买基金,方便吧,财路就来了。用户 @布朗熊的小眼睛 :我十分讨厌对“个人”的商户进行转账,支付宝我绑定的是信用卡,那些偷税的商铺一扫码就是自己的账户,最后好得给现金,好麻烦,有时候真的想投诉工商局(还是国税局)用户 @八里土人 :我觉得问题出在“收款人”的身份了。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方便之处,是商家在交易过程中仍然是“个人”,而不是“商家”。这样的原因,是中国的税制混乱。开通第三方支付无需使用商家的银行账户,而是用其个人的银行账户。严格来说就是偷税了。这样的交易无账目可查,无法审计。严格来说,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必须绑定一个营业账户(类似于对公账户)。在这个营业执照下所有的经营都必须走这个账户。用户 @李阳 :管他黑猫白猫好用就是好猫 在中国现在出门只带手机就够了,如果坐公交再带一张公交卡,什么时候把公交卡这个废物也整合到手机就完美了。微信,支付宝,闪付 全部用手机就可以完成 而且微信和支付宝无论是对于商家和消费者使用成本和门槛都极低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国外那一套在中国吃不开的。同样在国外他们有比微信支付宝更适合的解决方案,微信和支付宝也吃不开。虚拟货币来袭,你在哪里?如果你错过的股市,楼市,那你一定不能再错过互联网金融最赚钱的行业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物联网新机遇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未来物联网将无处不在,产值远超互联网!为什么银行能和银联合作却不能和微信支付宝合作呢?
为什么银行能和银联合作却不能和微信支付宝合作呢?
电影知己难找
现在银联和四十多家银行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功能,同样都是绑定银行卡消费,为什么就不能和支付宝合作呢?支付消费钱也是绑定的银行卡呀?回答关注(2)|查看更多问答4个回答随风如我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3小时前1赞踩谢谢头条的邀请!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阵营和利益问题。毕竟在微信支付宝出来之前,银行和银联都是一家人,中国银联全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hina UnionPay Co., Ltd.), 总部设在上海,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由八十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金融机构。银联提供各家银行的对接端口实现跨行交易的中转。所以银联的成立就是为了银行间的合作而成立的。因此,银行和银联合作是天经地义,是有规则约束的。而微信和支付宝呢,它们的出现仅是为了更有效的在网络间进行支付,当然现在来说,它们的触角已经大规模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了,从某些层面上来说,已经代替了银行卡的功能,反正我是很久没有用银行卡刷卡支付了。但试想一下微信支付宝出现之前的银行卡,独领风骚,春风得意马蹄疾。说到这里,你会发现银行卡居然已经开始退居幕后了,慢慢地被支付宝和微信边缘化了,我们生活中谈论最多的支付方式竟然是微信和支付宝了,银行卡仅仅是支付宝和微信的收账后台而已,这才仅仅是开始......从支付层面来说,支付宝已经推出的蚂蚁花呗,也可以有透支额度,也可以捆绑支付宝先用后还。从吸纳存款方面来说,支付宝和微信都开通了理财功能,其优于银行的利率和收益已经抢走了太多银行的存款份额,这可是银行的立足之本,是命根子啊。微信支付宝已然成为了银行的最大竞争对手。那么你觉得银行卡会甘心这样落差呢,甘心自己的利益被逐渐蚕食吗?既然如此,银行会跟支付宝微信这样的竞争对手亲密无间的合作吗?当然,我们也看到前段时间部分银行开始选择与支付宝合作,但这种合作层面仅仅是服务层面的而已。不管怎样,作为消费者,作为吃瓜群众,只希望他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才好,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评论星梦2小时前0赞踩谢谢头条邀请!打个比喻!首先银联之间银行能相互合作因为他们都是以赚大钱方式存在!而支付宝微信等则以薄利多销方式存在!赚大钱的,当然看不起赚小钱的!还有就是经营的方式也不同!一个是实体,一个是互联网经济的!实体经济虽然可以转型,但转型了同样还需要用户认可!还不如经营原有的!所以前期两个之间合作也就有点难!互联网经济虽好!但是还是有它的短板,那就是受实体经济的限制!既然说可以实体经济可以限制互联网经济,为什么不去完全限制它的发展呢!首先银行只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载体而已,市场经济需要多元化发展,这必然不可能限制互联网经济,其次互联网经济也开始时对银行影响不大!还补足了它不少短板!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优势慢慢突出,银行想限制也没法了!人民不同意!国家不同意!索性现在的互联网经济的短板还在,合作才能共赢!!!不过银行现在还想要挣扎一下!但是合作的苗头已经出来,建行宣布和支付宝合作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影知己难找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每个人都封闭着自己,我希望能打开心扉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支付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