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雾霾问题

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你怎么看
【热点解析】
正视环境危机挑战,我们一方面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消除雾霾危害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待以时日,因为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既成事实轨道上再来解决此种问题,已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必须以最高重视程度,正确树立中长期减排治污、消除雾霾等环境危机因素的可行思路与务实的方案框架。
我们面对这种使发展过程不可持续的挑战与威胁,必须抓住可塑、可选择的机制与制度安排问题不放。下一阶段极有必要积极推进从资源税改革切入,逼迫电力价格和电力部门系统化改革,并进而引发地方税体系和分税制制度建设,以此助益新一轮税价财联动改革。这一主题,其实过去已在若干角度上被方方面面所关注和议论,但还缺乏一种“捅破窗户纸”或“打开天窗说亮话”式的正面审视,没有挑明并加以通盘连贯处理。
节能降耗方面,政府行政手段为主的选择式“关停并转”,虽仍然被反复强调,但其操作空间有限,仅适合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以法规划定“准入”技术标准的“正面清单”方式,逻辑上说可以用来面对中小企业,但如果以此为主来操作,一定会产生为数众多、防不胜防的“人情因素”和设租寻租,发生事与愿违的种种扭曲和不公,效果亦不具备合意性。真正可靠、效应无误的转型升级出路和可充当主力的调控长效机制,是通过改革,以经济杠杆手段为主,让本应决定性配置资源的市场力量充分发挥公平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作用,把真正低效、落后、过剩的产能挤出去,进而引发出来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如果您对本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证券时报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本网合作媒体,证券时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雾霾经济学:国人1年至少要埋单8.7亿
雾霾天气的不断来袭,全民对于除霾、防霾也越来越重视,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出现了热销局面,萝卜、雪梨等食品也受到“抗霾一族”的青睐,有人甚至自制“抗霾食谱”,“雾霾经济”初步成型。2013年是全民开始为雾霾买单的一年。根据淘宝网数据:在这一年里,淘宝上购买口罩的人已经比2012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也多了131%。全年全国淘友花了8.7亿元在对抗雾霾的用品上,共下单450万次。商机1:口罩销量是平时的3到5倍据报道,全国各大药店均有卖专业防霾口罩或一次性口罩,雾霾天时销量会大增。在淘宝上搜索“防霾口罩”,显示结果足足有100页。2014年十一过后,淘宝数据显示,口罩七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上涨70.5%,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涨103.5%。网购数据还显示,2013年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口罩销量同比增长180%,而最早打出防PM2.5旗号的品牌绿盾更是连续两年成为民用口罩销量冠军。空气质量最差的那几天(11月20日~22日,空气指数274到413,属于严重到重度污染),淘宝指数显示,“防霾口罩”的搜索指数从316增长到914,增长幅度189%。商机2:空气净化器销量大增200%除了口罩,空气净化器也是防霾用品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的产品。今年十一国庆节刚过,华北地区大范围雾霾来袭的时候,根据京东商城数据显示,10月8日、9日两天,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量同比增长400%以上。据奥维咨询数据显示,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在2014年上半年延续大热势头,销售量达275.2万台,较2013年同期增长了48%;预计未来3年国内空气净化器销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空气净化器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另有预测,到2015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亿元。根据DX咨询的市场调研,2013年中国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额达到35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80-100%,其中超过40%的销售额是在污染最严重的11月和12月实现的。防空气污染市场在中国呈现出疯狂增长的态势。根据TechSci咨询的最新研报,2013年至2018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将实现34%的年均增长,最终达到220亿美元的规模。治理污染产品远不止空气净化器,还有汽车尾气净化器等等,仔细琢磨,你会发现许多绿色商机。商机3:萝卜、雪梨顿时“高大上”了除了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外用防护用具,网上还流传一些防霾食品、药品,本来平淡无奇的药材和蔬菜,打上“防霾”标签后身价倍增。家乐福超市有关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雾霾严重时,号称清肺排毒的食品如萝卜、雪梨、木耳等都很受“抗霾一族”的青睐,不少人甚至自己配制出一套“抗霾食谱”。还有不少人选择了服用综合维生素片提升抵抗力,也服食川贝等清肺中药产品来抵御雾霾对人体带来的伤害。一些医药界人士表示,以国人缺什么补什么的心态,以中药润肺理念为主导的产品在雾霾久驱不散的大陆市场,未来不是没有发展的良机。一场雾霾将损失多少GDP有评论说:一场雾霾拯救了一个产业。但仔细算来,雾霾经济学实际上并不“经济”。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销售数字大幅增长的背后是老百姓钱包里真金白银的加速流失,同时由于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而据测算,过去5年大气污染仅致公众健康损失一项就超过6000亿元。还有雾霾对精神、情绪等隐性影响,是用经济的手段无法测量的,深刻的影响着国人的幸福指数。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看来,雾霾对中国GDP的影响无疑是决策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此前一位中央核心部门的领导就曾直接向他询问,“如果把雾霾彻底拿下,中国经济到底会降低多少个百分点?”由于普遍缺乏系统的量化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学界恐难以对上述领导提出的问题做出确切答复。但空气污染确实正在消耗着经济增长前景。据经合组织(OECD)研究,仅仅2010年,空气污染的给中国和印度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分别高达1.4万亿和0.5万亿美元。在欧洲,由于暴露于道路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中而导致的损失为每年1370亿美元,而2009年,由于10000个污染设备产生的空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人口死亡、疾病和作物损毁——约为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各国财政部长的留言信中则表示,2015年仅能源消费引起的室外空气污染一项,其造成的非补贴健康影响价值就达到了约27000亿美元,超过了给能源部门支持总额的一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预估,到2030年,全球由于地面臭氧污染造成的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损失可达每年170-350亿美元。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空气污染对世界最先进经济体,以及印度和中国造成的损失的估值已达到每年3.5万亿美元。这些损失主要是人口死亡和疾病问题。据估计,2010年,室外空气污染在经合组织国家(OECD)造成的人口死亡及疾病问题的经济影响为1.7万亿美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我是分界线===================================
大苏电竞社区()上线,游戏皮肤、Q币、视频会员等各种福利送不停
社区热帖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最爱南京,最懂生活
苏州中心官方微信,
把吃喝玩乐装进爪机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
提供报警求助、政策咨询办事办证等警务服务
江苏女性温暖贴心的移动家园
同名查询、自助移车,关注南京公安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v_ziqingli]
热门搜索:
现代快报讯(记者徐岑项凤华)10月30日,2018年度国考开始报名。16144个职位要招2.8万余人,你们都准备好报考什么职位了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管理类、经济金融类、财会类等专业,需求量比较大。绝大多数职位是面向基层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招录。而江苏636个职位中,江苏省国税局就占了366个职位,超半数。江苏国税系统的
南京市浦口区高新开发区王女士近半年来一直被一件烦心事困扰:一个陌生人在办理贷款手续时将她作为“紧急联系人”,对方迟迟未在规定时间内还款,王女士便成为贷款公司追缴款项的联系目标,持续半年她被各种催缴。王女士不得不诉诸警方,后者表示此事中她并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也不会影响今后个人信用。莫名成“紧急
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之一。专家指出,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远超男性,而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注意。市民王老太就是如此,最近几个月来骨折了3次,连睡觉都能造成骨折,而这一切都跟骨质疏松有关。“玻璃老人”睡个觉骨头断了最近几个月竟然骨折3次睡个觉就断了几根骨头,70岁的王老
“活了这么大,第一次有人为我过生日……”10月24日上午,六合公安分局东沟派出所,犯罪嫌疑人李某接过办案民警手中的蛋糕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并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据了解,近日六合区东沟社区一居民家中多次发生财物丢失,遂在家中安装了视频监控,很快发现可疑男子。民警根据视频信息反复比对,入户走
最近,南京市民王女士将一个装有价值3000元药物的包遗失。说来也巧,包被人捡走的一幕正好被下马坊警务工作服务站的一位辅警看到了,他凭着自己的准确记忆追踪到捡包人,将遗失物追了回来。10月24日中午12点左右,王女士来到南京玄武公安分局下马坊警务工作服务站求助。“警察同志,我早上从医院开了3000块钱的药,装在一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三管齐下”缓解秋冬季雾霾:需要从科学与经济学角度出发|雾霾|经济学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三管齐下”缓解秋冬季雾霾:需要从科学与经济学角度出发
  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尽管雾霾本身是个复杂多源的问题,但其在我国秋冬季高发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缓解我国秋冬季雾霾,还得从这个季节的秸秆焚烧与取暖燃煤排放这两大排放“元凶”说起……
  烧秸秆与“烧”暖气 两大季节性污染源
  雾霾有典型的季节性,从夏季进入秋冬季明显高发。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一是排放源在秋冬季增加或者增强了;二是秋冬季气温较低,大气层结稳定度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从排放源来看,雾霾一般包括6大类,如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垃圾焚烧以及工业污染等。而秸秆焚烧和取暖排放则是我国秋冬季治霾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秸秆焚烧与农业生产相关,有典型的季节特征。遥感火点研究表明,全国范围秸秆焚烧主要发生在6月与10月。6月秸秆焚烧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等诸多地区,这些地区是典型的一年两季种植,6月是冬春作物收割转向夏秋作物种植的过渡期。而10月至11月初,东北地区与华北、华东地区都会出现大范围秸秆焚烧,尤其是东北地区。因为这一时期东北地区农作物收获之后大雪覆盖之前,是仅有的秸秆焚烧窗口,秸秆焚烧活动非常的集中。因此,秸秆焚烧对特定月份雾霾事件有“贡献”较大,而冬季半年雾霾频发基本上与它无关。
  不过,冬季取暖排放又是北方冬季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一是大型供暖企业,其排放主要与燃煤消耗、燃煤品质和相关环保设备有关;二是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小煤炉,它的排放则与燃煤消耗量和燃煤品质有关。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与降解处理尚不能有效替代秸秆焚烧,其焚烧仍是农民首选的最经济而有效的处理手段,会是一种长期的必然存在现象;燃煤消耗总量依然巨大,小煤炉(非集中供热)也会广泛存在。那么,缓解秋冬季雾霾该怎么办?
  气象引导加遥感监测 让秸秆有序焚烧
  既然秸秆焚烧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就该把农民自发秸秆焚烧变成有指导的有序秸秆焚烧。秸秆焚烧在有利于扩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能有效降低其带来的污染。为此,可建立一套完善的由气象预报引导、遥感监测与污染传输模拟相结合的秸秆焚烧应用体系。
  目前,我国在天气预报、卫星遥感监测火点以及污染物传输模拟等领域具有充分的技术基础。通过天气预报对适宜燃烧秸秆的天气进行预测,地方上以此为基础指导农民有计划地进行秸秆焚烧;利用我国卫星监测体系,对秸秆焚烧情况进行即时监测;对污染物排放与传输模拟,秸秆焚烧的污染物进行动态预估,为受影响区域进行提前预警,做好应对准备,从而达到秸秆焚烧有计划、污染可控、可预测的目的。
  推广按量计价供暖 节省燃煤少浪费
  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是供暖存在极其严重的浪费现象。供暖浪费主要有两种:供暖过热和空屋供暖。有些供暖过热会导致室内温度远远高于春秋两季,有时候甚至需要开窗降温。同时供暖与房间是否有人无关。能源浪费就意味着额外不必要的排放。
  另一方面,供热价格体系极不合理,且与需求用量无关。目前供暖价格度量仍以家用面积为主,这不合理。供暖本身是一种用量型消费。用量型消费例如自来水和天然气,价格是单位用量,用的越多费用越高。对于供暖需求本身差异化极大,例如有些家庭有老人或者婴儿,对于室内温度要求比较高,而上班族,尤其是上班期间,室内其实是基本无需供暖的。
  供暖计量收费技术上并不复杂。荷兰已全部采用计量收费模式。在我国,供暖计量收费刚刚起步,已有一些成熟经验,但尚未形成主体规模与广泛社会共识。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有关民生问题的考量。供暖是一种正常的消费型需求,与其他商业需求无本质区别。同时,对于低收入人群,供暖实施补贴更为容易到位,与住房这种固定资产相关,对低收入人群价格优惠,热量不会被挪作他用。
  目前,有关放开供暖价格的技术升级已在逐步落实和推广之中,包括升级锅炉、增加环保措施、关停小煤炉扩大集中供热网络等。这些对于供热企业都是现实成本,尤其是褐煤(低质煤)的大量使用,必须通过升级锅炉和增加环保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不然就是黑烟滚滚。
  提高优质煤使用比例 治理小煤炉污染
  本质上解决小煤炉的污染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化进入集中供热体系,增加电力供给能力,对非集中供暖区进一步进行煤热改电热。然而,这些措施周期很长,完成城市化和社会供电能力提升都需要几十年时间。
  目前能够有效缓解小煤炉污染的手段,在于提高小煤炉的优质煤(包括洁净煤等)使用比例。产生同样热量优质煤比褐煤污染物排放小很多。可以对小煤炉进行优质煤低价配给。由于差价原因,补贴的优质煤可能有被二次转卖的情况。配给的一个可能方式是根据基本日用量来进行每日优质煤实名制定量低价配发。更为有效的推广措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总之,秸秆燃烧与散煤取暖是目前农民种地和百姓取暖的最经济方式,完全禁止可能并不科学。对于它们产生的雾霾污染,在治理的同时,需要从科学与经济学的角度“三管齐下”想办法。
智能驾驶的下一个关卡,不是技术,而是伦理。
元旦全公司去了一趟香港,虽然只有短短三天行程,却让我感受到香...
雾霾天在室内,要靠空气净化系统来洁净空气,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可...您的位置:&&>&&&&> &&经济学为啥唯独对雾霾失语
经济学为啥唯独对雾霾失语
作者: 刘洪波
阅读 ( 267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雾霾在中国,不过是世界消费所产生的污染留在中国而已。
  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不得不谈论雾霾。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民众的声音、政府的态度,还有一些大V的打趣, 但我们听不到经济学家的讨论。这不是个正常现象。近些年里,经济学指点一切,解释一切,拿一切方案,为什么就没有解释一下雾霾的根源,提供一套治理的办法呢?
  雾霾之所以形成,是能耗高了。能耗高是生产方式有问题、产业结构有问题、发展速度有问题。这是一些基本判断吧。但世界上总是会有高能耗的东西的,人要有好的房子,不能没有水泥;人要坐汽车,不能没有矿山和钢铁;生活中不能没有塑料和玻璃,如此等等。这个地方不生产,那个地方就要生产,横直是把产业转移来转移去。中国生产了很多东西,是所谓&世界工厂&,出口导向,发达国家是消费大国。雾霾在中国,不过是世界消费所产生的污染留在中国而已。一个地方的产业升级了,生产方式转变了,产业结构调整了,但世界上总得有&世界工厂&,地球上总得有地方高排放的。
  有的人善于调笑&帝都&&魔都&的雾霾,写出很好的段子,但你让他放弃开车、调整空调的温度,或者住小一点的房子,少消费一件衣服,少吃一顿大餐,他也是不愿意的。他比一般人产生的排放多得多,但仍然能够心安理得地嘲笑雾霾,好像雾霾只是政府治理不力,或者再加上一些企业大干快上的结果,而他自己也在大干快上地消耗,那是他的权利,他有钱,他买得起,所以他义无反顾。
  人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愿望,所以我们还要拉动需求。我们不只要生产,还要升级消费,而不是造出东西来就送去给外国人消费,赚回些白条,美元说到底可不就是美国政府打出的白条嘛。人人扩大消费,生产就要增加,排放又得扩大,这不又是雾霾的推手?
  我们知道,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本质上都是乐观派,就像环保主义者本质上有着悲观的背景一般。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是应该、可以也必须经过市场配置的,而且这就足够,因为欲望相当于消费潜力无限,资源有限相当于生产有限,&理性经济人&接受市场手段调节,所以过剩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只有配置到不到位的问题。
  在这种逻辑下,不仅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增长的极限。市场能调节需求,也能调节出需求的&替代&形式,科技也在进步,能源不是问题,原料不是问题,生产不是问题,要研究的只是怎样将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黏结,实现所谓&市场出清&。随着供应的增加,需求要得到刺激,消费匹配不上生产的速度,那么浪费就有必要,只要你买了东西去,扔掉砸掉也是贡献,因为这可以为链条的运转出力。
  真正实现低排放,人需要减少消费,一切换算到&碳&上面,需求会下降、生产会减少,雾霾减少了,而不是按照&分工&从一个省转到另一个省、从一国转到另一国,就要触碰到&经济学&的命根子。经济学说得明白,它不会考虑道德、伦理,当然也不考虑环境、政治和人类的命运,它考虑的是增长、账目、效率。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及经济学家们不会拿出治理雾霾的方案。经济学会要求降低成本、减少税收、去除壁垒、限制政府等等,但发展是否造成污染、破坏环境、加剧社会分化、增加雾霾天气,这不是它要研究的,一切化约为货币,数量越大越好,如此而已。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构想,与经济学主张是根本背道而驰的。前者要人节制,而后者虽然也在成本收益的角度上要人接受市场的控制,但根本精神是更多的生产和更多的消费才能维持经济机器的转动。这就是经济学什么都要插一杠子,万事都有傲视群伦的方案,对GDP增速不能到达7%尤其像热锅上的蚂蚁,但面对雾霾却没有什么言语。
热门文章&&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霾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