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抗美援朝老兵怎么老兵俱乐部寻找战友友

当前位置: &
87岁抗美援朝老兵寻找战友:你们过得还好吗?
15:12:04 & &
寻TA人:87岁的杨崇穆老人TA:在1951年到1953年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221团的战友寻TA启事:我是一名参加过战争的老战士,于1951年到1953年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221团当兵。朝鲜停战后,我和我的战友们在朝鲜平安南道立石里紧握双手、互赠照片和赠言,挥泪告别。现在已经过去60多年了,我特别想念我的战友们。战友们,你们现在在哪?过得都还好吗?○记者核实21日上午,杨崇穆老人来到本报,他说,自己一直有一个心愿,想要找到当年和他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的战友们。“这些战友如果还健在,年龄最小的也已经有80岁了。”杨崇穆老人说。杨崇穆保留下来的照片杨崇穆老人今年有87岁高龄,除了有些耳背,身体还很硬朗。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四川人,17岁参军,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在1951年至1953年之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后来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太原,自此,就在太原落地生根了。“1951年到1953年,我先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221团通讯连、前线观察所、高机连参加战斗,现在想找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战友。”杨崇穆老人说,“之前的战友可能都过世了,找到的可能性不大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87岁抗美援朝老兵寻找战友:你们过得还好吗?
寻TA启事:我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于1951年到1953年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221团当兵。朝鲜停战后,我和我的战友们在朝鲜平安南道立石里紧握双手、互赠照片和赠言,挥泪告别。现在已经过去60多年了,我特别想念我的战友们。战友们,你们现在在哪?过得都还好吗?
○记者核实
21日上午,杨崇穆老人来到本报,他说,自己一直有一个心愿,想要找到当年和他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的战友们。“这些战友如果还健在,年龄最小的也已经有80岁了。”杨崇穆老人说。
杨崇穆保留下来的照片
杨崇穆老人今年有87岁高龄,除了有些耳背,身体还很硬朗。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四川人,17岁参军,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在1951年至1953年之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后来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太原,自此,就在太原落地生根了。
“1951年到1953年,我先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221团通讯连、前线观察所、高机连参加战斗,现在想找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战友。”杨崇穆老人说,“之前的战友可能都过世了,找到的可能性不大了。”
“找一个人可难了!”说起这些年找老战友的过程,杨崇穆老人感叹道。原来,当年和战友分别的时候,杨崇穆和战友们虽然互相留了照片和通信地址,但战友们来自天南海北,世事变迁,很多人的地址都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人留的都是父母或者离家之前的地址,这些地址可能后来都变了,要么可能家人不在了,那些地址也就废弃了。”老人说,他通过写信给各地的民政局来打听自己昔日战友的消息,有些信件收到了回信,有些信件则石沉大海。
杨崇穆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一份37人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上,他把60多年前战友们留下的信息分门别类记录下来,其中有照片有原籍地址的13人,有原籍地址但没有照片的7人。在这些人中,有北京的、辽宁鸣冠山的、山东青岛的、广东龙川县……剩余的17人,杨崇穆老人手里只有他们的当年由部队宣传干事拍摄的半身军装照。
“我们当时没有专门的摄像师,就只有宣传干事帮我们拍的照片,是个人照片,没有合照。”杨崇穆老人说完,就从一个信封里拿出了他保留多年的照片,在这些照片的背面,大部分都是照片主人的签名,并写着“赠杨崇穆留念”。在其中一张照片背后,记者发现写着这样简单的两行字:“送给最可爱的人!弟李作平赠兄杨崇穆留念。”的确,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从30年前杨崇穆老人开始寻找当年的老战友,但到今年为止,他只联系到了当年的5位战友,其中3位已经过世。“剩下的那两位,一个在安徽,一个在福建。”杨崇穆老人说,“在福建的那个叫黄文灿,就是通过写信给当地民政局找到的。他们帮我找到了人,给了我联系方式,我们就联系上了,到现在还经常互相打电话问候呢!”杨崇穆老人说。而他们在电话中祝福对方最多的,就是一定要保重身体。
“我现在想找到他们,想和他们见一见,如果他们不方便的话,我可以去看他们。或者他们有些人家庭情况不好的话,我还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提供帮助。”杨崇穆老人说。
您是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221团的战士吗?或者知道相关情况吗?如果您是一位知情者,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让我们一起帮助杨崇穆老人完成心愿!
本报记者张梦莹
有原籍有照片者:
贾义元,妻子陈秀英,安徽纵阳县(湖东)长河区底墩乡月山选村;
周崇勋,妻子雷辉群,四川古蔺县大村区傅陶乡供销社
商洪明,四川叙永县大术区震车乡大阳村
朱德官,妻子唐琴仙,上海南汇县泥城区新泐村
周永恩,妻子蒋怀英,安徽蚌埠市饮食服务公司
陈泽林,兄陈泽民,四川叙永县三河乡新盛村
李同金,妻子周同莲,内蒙集二线寨汉塔拉机务段
李继申,河南拓城县伯岗乡商庄村
房永恩,山东台平县三十里堡乡房家村
丁云阁,山东莱阳县十八区团胚车村
陈建苟,贵州锦屏县三区亮司乡菜园村
傅永泉,辽宁鸣冠山43预备医院三分院
赵金玉,石家庄高级步校16连
有原籍无照片者:
朱维荣,北京昌平县红冶钢厂
苏方利,山东青岛市北区胶州路合作社
盖同贵,山东莱阳县十七区塔西北村
藏秉毅,山东招远县十四区下庄村
李玉东,江苏睢宁县岚山乡李庄村
姚西林,安徽阜阳县马寨区刘腰庄乡曹庄村
胡本国,广东龙川县七区籍乐乡籍乐村
仅有照片者:
宋福禄、焦桂德、陈福兴、陈会举、李作平、刘学福、赵维傑、张柏良、何守财、曾华铁、申银富、李金恕、傅奎兴、王保泰、刘太清、陈均明、宫克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老战友,想你了!广饶抗美援朝老兵寻救命战友
关键词:抗美援朝
18岁的孙荣芬
现在的孙荣芬
  东营网讯 &老战友,我想你了!总是会梦见曾经的那个画面,25天的行军啊,你替我背了23天的枪支弹药。我被美军打伤双腿,是你冒着生命危险,通知卫生员为我医治。没有你,我活不下来,而现在,你究竟在何方?&8月4日,一篇名为《一位广饶抗美援朝老兵的寻人启事!》的帖子流传在很多东营市民的朋友圈。发帖人是广饶85岁老兵孙荣芬的外孙女胡锦萍,希望帮姥爷寻找到66年前战场上的救命恩人李春达。
  8月6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胡锦萍,了解到了事情原委。胡锦萍的姥爷孙荣芬今年85岁,家住广饶县稻庄镇稻二村,1951年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令他日思夜想的老战友名叫李春达,山西人,生年不详。老人虽说年龄大了,身体还好,只患有脑血栓,唯一未了的心愿就是见一面他的老战友。
  1951年,孙荣芬入伍参加抗美援朝。按照规定,每个士兵分得三十斤米,再加上枪支弹药,一共60多斤,夜晚一个人背着行军,年仅18岁的孙荣芬不堪重负,第二天晚上脚上就起了大水泡。超强力的行军路导致他脚上的水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第四天晚上,一个叫李春达的士兵主动帮他背着米和枪支弹药,一直背了23天。李春达总是会帮孙荣芬打饭,还叫来指导员用针戳破他脚上的泡,再用头发插进孔里,让脓水流出来。后来,一个叫闫可法的士兵说:&我来背着两只枪,咱们帮小孙减轻一下重量。&就这样,三个坚强的士兵在行军路上勇敢前行。最终,李春达因帮助战友荣获二等功,闫可法则因帮助战友荣获三等功。
  战士们驻防一个月,20天之后准备上战场。一天,孙荣芬的腿被两颗子弹打中,李春达见状,不顾生死去找卫生员为他包扎伤口。孙荣芬随后就进了卫生所,因为物资缺乏,只能住在羊棚,可还是等到了床位。在被抬回国的时候,孙荣芬遇上了一个连的战友,急忙问李春达和闫可法的讯息,却听来噩耗,李春达身受重伤,闫可法当场牺牲。 &时隔这么多年,这一直是姥爷的一个心结。&胡锦萍说,姥爷这些年曾经多次向家人提起过这件事,还曾经委托山西电视台帮忙寻人。直到今年夏天,胡锦萍参加完高考,决定帮姥爷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在网上发布了寻人启事。再次向外孙女回想当年往事,孙荣芬仍然忍不住落泪。他告诉外孙女:&姥爷年龄大了,唯一未了的心愿就是找到老战友的消息,知道他到底怎么样了。&孙荣芬想找的战友李春达老家山西,温州部队67军199师595团2营5连1排1班战士,当年的连长名叫胡德才,班长名叫迷恩仁。有能够提供线索的市民,欢迎拨打黄河口晚刊热线电话8338100。(记者 李晓琳)
(责任编辑: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营网联系。走近抗美援朝老兵――刘光荣
欢迎光临北泉镇人民政府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热 门 文 章
&&&&&&&&&&
最 新 图 文
走近抗美援朝老兵――刘光荣
点击数:751 【字体: 】【】
&&&&&&& 刘光荣,1951年志愿入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入党,同年任志愿军307部队坑道工程战斗排长,1957年复员转业回到甘肃武威老家,又任县人武部第一批预备役连长,之后有根据党中央的号召,刘光荣所在的预备役连紧急抽调到西藏剿灭深山中的残匪。直到彻底完成剿匪任务后,直到1961年春在声势宏大的欢送锣鼓声中携妻子赵月芳来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退休老人今年82岁,双眼矍铄有神,说起话来,声音如洪钟。本是身高一米八的个子,走起路来上身略显得有些弯曲了,但是一见到熟悉的老同志就侃侃而谈起来,讲自己过去战争那些往事,以此来更好地纪念和怀念那些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战友。高兴之余还把最拿手的秦腔小段吼唱一下、、、、、、!悠哉、悠哉好不快活。&&&&&&& 这天上午,我受老人相邀到了家里。刘老似乎早有准备,还邀请了老同志来做客,共同回忆当年参战的情形。我们不敢迟到,我们也知道,这一次聚会,非常重要。 &&&&&&& 这次来到刘光荣老人的家里是我事先与老人做了预约的。因为来之前,我就特意地嘱咐老人做点思想上的准备。这也是老人对个人战争回忆的重视,他想尽可能重现当年的情景,将回忆说得更加准确、完整。毕竟,事过六十四年了,有些事情,他可能记不大确切,有些情况,他可能不曾想到;还有些场景,我作为老人回忆的记录者,我也需要尽可能接近,即使不能身临其境,也当尽可能身近其境。&&&&&&& 毫无疑问,这次小聚,之所以非常重要,老人很是兴奋,是因为老人还要寻找64年前一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战斗老兵。他们是当时和刘光容老人在一个部队的魏振清、吴大华、耿玉春三人。而且都是当年1951年入朝参战的307部队的战士。我想若是通过有关的媒体能找到的话,也是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其中意义,自是深远。&&&&&&& 寻访中,刘光荣老人随着我的问话,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丛林战壕中的战斗生活场景,回到了当年迎战美军飞机的战场。每个人都有很多往事萦绕,有很多话想说,还有很多的感想。谈着当年年轻时的战场,大家仿佛还是战士,老战士,恍惚不知年岁,也看不出多少衰老的神态。当老人76岁的老伴赵月芳起身要给我们端茶倒水之时,才真正感到老两口都是年逾八旬的老翁了,感叹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我们都羡慕刘光荣和老伴赵月芳的身体都算健康。刘老说,每一次来人聚会,谈聊起和他一样大小工作的老同志都已相继去世了。要说回忆,世事纷扰,由于时间久远,当年的事情在脑海中还能存下多少?然而,最入骨的,还是对战争的回忆,对战争的敏感,其他事情可能不大清楚了,糊涂了,但战争的事情却常在脑海中萦绕。&&&&&&& 只是,时过六十四年前,在人生的两端,从自愿参加战争年少小伙子,那年他才17岁,穿越至衰病的老年。时过境迁,心境大为不同,感觉或有移位,到底是不再当年,有些事情难免记不确切了。所以我在每每问寻上,老人就战争重现眼前牺牲的战友、我方与美国的武器装备、以及敌我态势上,就某一时间地点或情境,从各自的角度回忆着当年的情景。&&&&&& 虽然一个上午都是在是老兵刘光荣家里小聚,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听了老人给我讲了一堂能够感动在场的每个人的战争故事,足够我们砥砺一生。我们置身其中,感受老兵们那份古朴、平淡、坚定、从容和安宁,感受他们对战争的亲身感受,对人生的笑谈和对生死的淡然。在我而言,恍若置身另一个时代;而再要感觉他们所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经历和故事,就更有隔世之感。&&&&&&& 能够亲见其人,亲聆其声,领其心声,在老兵的引领下走进六十四年前的誓死保卫祖国,走进那炮火硝烟,感悟历史的力量、真实和无情,让我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感受。而能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这场战争转为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供后人作前车之鉴,也是参战老战士们的心愿。&&&&&&& 战争带给他们的是炮火硝烟,是生死考验,是流血伤病,是关于战争残酷的回忆,更有着战后不公、不平,以及命运多舛,生活惨淡。而能够有幸从朝鲜战场归来,也未必就是鲜花和幸福。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老兵待遇多不太好。听老兵们说,从2012年1月开始,他们那一拨军人中,收入低的才开始发些补助费,按级别高低不等。当问及刘老所受到的国家待遇时,因为老人退休之前享受连长待遇,除了正常的离休工资除外,就是另外将军龄和工龄计发为每月才补贴75元,说到这儿,老人显得一脸茫然和惆怅,还带有些许伤感、、、、、、。“在内地更我一块存活下来的战友,名字记不清了,早些年还通着信息就说:每月享受的功劳津贴就是400元。我这个补助费,来得太迟了,等到我们这一拨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才想起给这些人一点点补助。作为人来讲,伤感情啊!”刘老说。&&&&&&& 如果他们生活得幸福,那是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之后,有了一颗努力追求幸福、和平、安宁的心,带给他们走向幸福所需要的考验和顽强的意志。战争不会带给他们更高贵,或者更高尚。他们也早已不是最可爱的人。如果他们有变得更高贵,或者更高尚,那只是因战争而奉献牺牲、战场上的生死考验以及那份人类特殊的惨痛的经历,而带给个人身心的洗礼,炮火熄灭,硝烟散淡后的战争,也会像雾霾一样,笼罩人间,影响国家,影响社会,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 那时,多少年轻人,年少气盛,一腔热血,身怀报国之志,在“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大力宣传号召下,主动报名参军,远赴朝鲜抗击以世界第一强军美军。而刘老就是当时20万参战的志愿军中的一名,虽然他们知道跟美军打仗,很不容易,生死未卜,但到底不曾细想,报名之时也细想不到。那时,他们刚从少年步入青年,对战争还难有真正的认识,对面前的这场战争更是认识不够,更没想过参战带给人们生活上的辗转曲折和种种磨难。事实上,这世上,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战争?更何况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枪炮无眼,战火无情,大家能够全身而回,逢凶化吉,死里逃生,真是老天开眼。  另外,对在抗美援朝战场辉煌一时,尔后很快又钻进丛林坑道战斗兵来说,还有着更深层的意味。这意味,不是我这样在学校毕业之后,没了母校的学子所能比拟的,毕竟,战友情大不同于同学情,当年的军营自也不同于母校。刘老说,他们参军进入丛林坑道做战的这一批,除了极少数的存活下来了,到多数的人都被美国飞机的轰炸炸死在坑洞内。这主要是缘于我方局限于武器不如美国的先进;而且还不知道技术性的用兵,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有时候第一轮攻击性突击队上去之后,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回来的只有不到十个人了,可以想象当时的战争时多么的惨烈和悲壮吧!&&&&&&&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研究战争的,应该多研究一下抗美援朝战争;反对战争的人,也应该多研究一下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留下来的影响很深,而抗美援朝战争留下的影响就更深,以至于影响着战后多年的国际格局,影响着某些国家的发展,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这一点,刘老也非常认同: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影响深远。这个影响,人为地去淡化和掩盖都是徒劳的,教育部门应该敦促有关作家把抗美援朝战争是编写到教科书里,以更好地及教育和激励下一代青少年。”&&&&&&& 硝烟散去六十四年了,像刘老当年参战的老兵,最年轻的也逾八十岁了,有些已经离去,在世的都已白发斑斑。他们对战争生死的亲身体验,对残酷战争的切身回忆,保留下来的不只是他们个人的经历,而是他们对战争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战争史研究者的珍贵资料。可以这样说:参战老兵个人对战争的回忆,无疑也是民间对官方战争史的有力补充。&&&&&&& 毫无疑问,参战老兵们,每个人的口述,每个人的回忆,都很珍贵,都值得记录,值得挖掘。不说为世人,至少可以将勇战精神家传子孙,而当年的流血拼命也不至于白费。而且,不只是应该,不只是要做,而是时间紧迫,亟需抢修,几乎就像当年他们一帮战友在朝鲜战场朝鲜西线3号马梁山的坑道战斗一样。只是六十多年过去了,岁月不等人。那时是战争就在身前,敌机随时飞过头顶,他们一群小伙子,有的是干劲,心有余,力足够;而如今,他们早已散落各省中数十年,却是一个个白发老头,也所剩无几了。所幸刘老身体还算健康,还有着非常良好的记忆力。到了他这个年纪,对于生老病死看得淡然,他们早已看透了生死。记得刘老曾说过:“我们只要活好每一天,将每一天都活得有意义,其他大可不管。可能,说出这话理性上有点儿不负责任的感觉,但我还是愿意将老人的片言只语的战争经历写出来,然后大家把老人的战争经历留在记忆里。现在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刘光荣,他的眼睛也不大好使了,还有严重的脑部疾病,但他还是在口述之外,我认真提意见和问题,并将那些他所经历的重要的战争经历,还有访谈时不曾详说的家世渊源部分,努力地再次叙写出来。这样一来,就非常费功夫,好在他还有老伴赵月芳在身边辅佐帮忙。当然,当然对我写作就好了很多,毕竟他有着与美国飞机抗战的经历,是他和战友们在冒着生死危险坚持作战。1953年7月停战后,由于作战勇猛果敢,先后被集团军授予全国慰问功勋纪念章、抗美援朝和平英雄纪念章等荣誉。作为战争幸存的刘光荣与1956年春被部队组织破格提升为少尉排长。就是这样的访谈中,我们都在慢慢打磨,时间上便有所拖延。这样一个珍贵而且必将倍加珍贵的好题材,我们不想它出而平淡,我们希望它有底蕴,耐读,不只是留给战友亲友,也当留给世人。我知道,我是在搞挖掘‘工作’抢救活资料,我清楚它的重要性,还有它的持久性。&&&&&& 从一系列的言谈话语中,我尽可得知,老人是受毛泽东的思想指引和鼓舞成长起来的。而今,老人最痛恨的就是那些不为民办事的贪官,但是老人终究还是相信,贪污腐败毕竟是小气候。在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国家会逐渐和谐强大的。&&&&&& 让我们都心怀芥蒂,记住并怀念战争老兵,因为他们付出过许多、、、、、、!甚至生命。像刘老对存活下来的老兵,转业来到了新疆,奉献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是当时和平建设祖国新疆的中流砥柱,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永远记住并怀念战争老兵吧!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 19:02:13【】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石河子市北泉镇人民政府 办公室主办Copyright (c) 2007 , All Rights ReservedE-mail:bqz@ 联系电话:6 本站由中国电信石河子分公司指导协助维护新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着我老兵寻找战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