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基督教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诗歌 突出父母爱孩子 关心孩子信仰这方面的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 追随孩子成长 [我要发帖]
上页1&到页&
  这个问题我想了有一段时间了,很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少,本人自己也没有宗教信仰,因为父母都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最近一年多,有时候在想,是否该追求宗教信仰,总觉得人应该有敬畏心,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宗教,大多都宣扬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这些,在如今的社会一片道德废墟之上来看,已经越来越难觅踪迹,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常存敬畏之心、为人谦卑自律,我在身边为数不多的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看到了我理想中孩子的模样,所以有了这种不成熟的想法,大家怎么看?
  @越越妈    对这个题目,我很有兴趣,但真不知该怎么谈。    不知相信科学,算不算信仰?不是宗教信仰,但是信仰。    我有个朋友,他夫人是个基督徒,我一直很羡慕她为人的平和、谦卑和善解人意,她无偿为教友们做她所从事的专业辅导,和无怨无悔地做义工。我曾问过我朋友,为什么他就没有皈依基督教呢?我朋友非常伤感地跟我说,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经历了那么多的洗脑,他已经没有纯净的“心灵”或是说“灵魂”可以皈依了。    不知道我是不是也属于这种情况?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有信仰的人跟没有信仰的人确实不一样,心灵是需要一个依托的。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越越妈&@泰迪熊木乃伊    前天有同学给我打了一个长电话,一个小时多哦,我耳朵都受不了了。她在蹲加拿大的移民监,女儿在上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她自己是大学教授。她跟我谈起她在加拿大的感受,她说:    整个社会不崇尚“暴富”,讲究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友善,人和人之间没有仇恨的目光,如果碰到事情,比如说车碰了,踩了别人的脚,等,第一时间就是说对不起。邻居之间保持着很好的距离,但又很亲密友好,并时刻能为他人考虑,还时常会邀请邻居分享自己家的,比如食物,花园里的花朵等。    我同学在加拿大每周都去教堂,在教堂里感受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亲和的感觉,她说她准备申请一个义工,义工的职责是陪独居老人聊天、买菜等,她说,这种人和人相助的氛围需要传承下去,这样,等她老了,也会有人来陪她聊天买菜的。    这是不是和信教有关?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易今2010  3楼    @越越妈 @泰迪熊木乃伊        前天有同学给我打了一个长电话,一个小时多哦,我耳朵都受不了了。她在蹲加拿大的移民监,女儿在上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她自己是大学教授。她跟我谈起她在加拿大的感受,她说:        整个社会不崇尚“暴富”,讲究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友善,人和人之间没有仇恨的目光,如果碰到事情,比如说车碰了,踩了别人的脚,等,第一时间就是说对不起。邻居之间保持着很好的距离,但又很亲密友好,并时刻能为他人考虑,还时常会邀请邻居分享自己家的,比如食物,花园里的花朵等。        我同学在加拿大每周都去教堂,在教堂里感受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亲和的感觉,她说她准备申请一个义工,义工的职责是陪独居老人聊天、买菜等,她说,这种人和人相助的氛围需要传承下去,这样,等她老了,也会有人来陪她聊天买菜的。        这是不是和信教有关?  -----------------------------  应该不是,和尊老爱幼一样是传统和风俗习惯。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易今2010&@泰迪熊木乃伊    我觉得有关系。我遇到过的为数不多的有宗教信仰的人(包括虔诚的佛教徒,不包括那些烧香求升官的人士,呵呵)都为人真诚、善良有爱心,且乐于服务他人和社会,正是这些人,让我开始反思关于信教的问题,萌生了寻找宗教信仰的想法。  可问题是,对于从小生长在无神论家庭的我来说,曾经尝试过向一位基督徒了解基督教的相关内容,但朋友说到的一些观点诸如上帝创造了一切等等实在让我无法从内心真正理解和认同,由此,总觉得是不是到了我这个年龄的人,许多的价值观世界观已经定型,要改变信仰真的很难。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越越妈&@泰迪熊木乃伊&@我喜欢刺绣    可问题是,对于从小生长在无神论家庭的我来说,曾经尝试过向一位基督徒了解基督教的相关内容,但朋友说到的一些观点诸如上帝创造了一切等等实在让我无法从内心真正理解和认同,由此,总觉得是不是到了我这个年龄的人,许多的价值观世界观已经定型,要改变信仰真的很难。    ——————————————————    是的,我也觉得,因为我们经历了无神论的教育,是很难认同基督教中的一些内容的。但是,我很赞赏基督教中的忏悔和内省。    相比于跪在菩萨面前,口中念念有词希望菩萨保佑自己实现:发财、平安、富有、生子、升学等等功利性的目的,我更愿意在上帝面前忏悔,在上帝面前反思自己,我觉得内省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变得为所欲为、自以为是、猖狂无节制,个人亦是如此,群体亦是如此,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比如“人定胜天”......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该不该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这是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放在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去考虑答案。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宗教社区里,那你就必须要信仰宗教;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普通社区中,那就没有必要信仰宗教,这与宗教的真假或者宗教的教义根本没有关系。一句话就是不要让自己变成另类,更不要让孩子变成另类。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    郭老师,同意您的观点。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现在生长在一个没有信仰的环境中,可他长大后肯定要去一个有信仰的地方,那,在他小时候,是否该培养他的宗教信仰?该怎么培养?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易今2010&&呵呵,你说的是孩子在国内成长,以后到国外生活的问题。用不着现在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只需要按照中国传统的美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去引导孩子就行,以后他无论走到那里,都不会有问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任何真正的宗教信仰都可以在这上面生根开花。用不着为孩子成长以后的宗教生活环境问题去担忧。  随便说一下,在国内,土生土长信仰宗教的人,无论信仰什么宗教的,十之八九都是有精神障碍的人。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时间:&19:59:44    @易今2010&&呵呵,你说的是孩子在国内成长,以后到国外生活的问题。用不着现在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只需要按照中国传统的美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去引导孩子就行,以后他无论走到那里,都不会有问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任何真正的宗教信仰都可以在这上面生根开花。用不着为孩子成长以后的宗教生活环境问题去担忧。    随便说一下,在国内,土生土长信仰宗教的人,无论信仰什么宗教的,十之八九都是有精神障碍的人。  =====================================  晕!  再一次让我对中国人文教育感到揪心!没有严谨的学术精神,更没有尊重!  今天看了学童版块里的一个帖子,居然把元谋古猿跟中国文明起源连在一起,而且还记载在教科书里。女儿回来问她,她也是一脑门子浆糊,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尖子生!古猿和人之间还缺少重要的一环,猿和人,DNA,一个23对,一个24对,更不用说,元谋古猿和中国人种之间的证据链接根本没有!还没有定论的事情,居然拿来作为定论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民族自豪感不是这样培养的!不能靠YY和谎言来培养!那样做跟棒子还有什么区别?!严谨,严谨,严谨,什么时候我们能对知识存有这种敬畏的态度!  现在,又看到郭老师的大论,唉~~尊重懂吗?你认为中国传统美德是好的,那所有信仰中国传统美德的人就是好的;你不认为天上有位“老爷爷”(借用学童帖子里的话),别人相信,就是有精神障碍?中国传统美德就是这样教育你的?  另外,我们中国人已经活得够功利了,我们孩子学习也够功利的了,如果信仰,这种纯精神层次的东西,也这么功利——给我带来好处,能让我混得好,我就信,不能给我带来好处,我就不信,那么我真的不得不相信,我们确实是元谋古猿变的,并且现在依旧是一群古猿!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  9楼          随便说一下,在国内,土生土长信仰宗教的人,无论信仰什么宗教的,十之八九都是有精神障碍的人。  -----------------------------  郭老师这句话似乎说得不太妥当,我觉得个人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但如果自己不信,也应当尊重他人的信仰。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越越妈&@guoxd65&&@泰迪熊木乃伊    @guoxd65&&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任何真正的宗教信仰都可以在这上面生根开花。    ——————————————  郭老师,我想问一下,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开出了哪朵具有真正宗教信仰的花?或者,开出了哪朵真正意义上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花?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泰迪熊木乃伊&&呵呵,你说的非常好啊,我完全支持你说的。不过我没有看出来为什么你要激动的感叹:“对中国人文教育感到揪心!没有严谨的学术精神,更没有尊重!”。。。难道你不认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所谓的有宗教信仰的人,无论他信的是那种宗教,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吗?上帝是无私的,但宗教是自私的。以功利目的而有宗教信仰也无可厚非,但是不承认自己的功利目的,不承认自己的自私,那不是有精神障碍了吗。。哈哈哈。。。泰迪熊是因为看到“精神障碍”这四个字而激动的,那我道歉收回这四个字,不过,道歉收回这个容易做到,但是,因为所谓的宗教信仰而害了孩子一生,这种事一旦做了,就很难收回了。要慎重啊,不要让孩子变成另类。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地方有宗教信仰,这是另类;在有宗教信仰的地方没有宗教信仰,这也是另类;另类就很难健康发展。。。宗教信仰更是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只是个融和于环境的问题。。。。。。不信仰上帝就是对信仰上帝的人的不尊重,那实际上这话反过来说也对:信仰上帝就是对不信仰上帝的人的不尊重。  我从来不反对信仰上帝,我确信无论上帝是否真实存在,用上帝来解决人类文明发展中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办法,我们可以把“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这类虽然无所谓,但又始终困扰人类的现阶段或者可能几十几百万年内都无法彻底弄清楚的事交给上帝去办,这是一个极佳的解决办法,把上帝做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发挥到极致,就是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和十字军东征,当然了,现在上帝远没有那么大的功效了。不过宗教做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还是在人临终的时候起到极大的安慰作用的,没有宗教信仰这也是中国人十之八九害怕死亡而进行过度治疗的原因,当然,这是题外话。不过我们现在说的是小孩子,他们是才刚刚开始,离结束那一天还很遥远呢,象“人从那来到那去”这样的问题,还不会给他们带来烦恼,大可不必预为其打算,从妈妈肚子里来这才是标准答案。  信仰真善美的人,并不就是真善美的人。这个是你信仰任何宗教之前必须要搞清楚的。否则那些有宗教信仰的国家里就不会有罪恶了。无论是因为恐惧地狱还是奢望进天堂而去行善的,那都不是真的善,也进不了天堂。就算天堂是上帝开的,只要你真的做到真善美,那你不信仰上帝也一样可以进天堂,因为上帝教导过信徒,要打开门去迎纳路途中的旅者,他自己也会如此去做的,你要相信,上帝不是自私的,无论你信仰不信仰宗教,无论你信仰什么宗教,天堂都是唯一的,共有的,一切真正行善的人最后都会团聚在那里,并不会因为你信不信或信什么而去不同的地方,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信仰。真正的中华文化从来都是不排外的,无论是佛祖、耶稣基督、穆罕默德还是太上老君,所有的一切信仰真善美的大家都可以在这个文化中共存发展,不过,你见过有超过土地的大树吗?大树死了,土地还在,它只是回归变成了肥料,新的大树又会长出来。。。呵呵。。。。。。中华文化与宗教信仰相比,就如同一个成人看着玩耍的孩童一样,欣赏之、哺育之。  @易今2010&&你提的问题,其实是文化的老成与断代,那就很难用简短的话讲清楚了,不过妄言之:“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十个字,并不是并列的,这十个字包含了目标和步骤。“仁义礼智信”是讲一个人对群体的外在表现,“忠孝廉耻勇”是讲一个人的内在修为。“信与勇”是一切的基础和开始,然后是“智与耻”,一步一步最终极目标是“仁与忠”,离开了“信与勇”那一切就都只是空中楼阁,镜中月水中花。。。。。。假的。你问有没有开出真正意义的花,呵呵,浩如烟海啊。。这问题就如同问有没有人见过上帝一样,你可以简单的想一下:不能因为土地上没有长出大树而责怪土地甚至于抛弃土地,同样,不能因为没有人见过上帝就认为上帝不存在。。。哈哈哈。。。  我看你有个贴子提问:培养男孩与女孩的不同。。。我认为有极大的不同,培养男孩最重要的是“信与勇”字,培养女孩子最重要的是“智与耻”,简单说:男孩子要知道什么是对的,女孩子要知道什么是不对的。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回归自然的本真之心算不算信仰?放弃有功利目的的追求。    比如写作不一定是为了当作家,画画不一定是为了当画家,挣钱不一定是为了自己脑满肠肥,行善不一定是为了善报,学习不一定是为了证书。这样的人是不是更容易心安和快乐?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stswin  15楼    回归自然的本真之心算不算信仰?放弃有功利目的的追求。        比如写作不一定是为了当作家,画画不一定是为了当画家,挣钱不一定是为了自己脑满肠肥,行善不一定是为了善报,学习不一定是为了证书。这样的人是不是更容易心安和快乐?  本帖来自掌中天涯-部落&/groups  -----------------------------  很好啊。“回归自然的本真之心”,这是一切宗教信仰的终极目标啊。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    可是,我认为土地上没有长出大树,本来就是土地的责任,为什么别的土地上就可以长出大树了呢?并且什么样的土地长出什么样的大树。    比如说西方文明这棵大树就是长在古希腊的这块土地之上的,虽然他们经历了古罗马,经历了中世纪。而我们这棵大树就是长在秦始皇奠定的这块土壤之上的。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泰迪熊木乃伊&“天上有位“老爷爷””,你这句话就证明了,给孩子培养宗教信仰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没有宗教信仰的孩子也会相信“天上有位“老爷爷””,这个老爷爷可以是圣诞老人,也可以是上帝,还可以是孙猴子、猪八戒,白胡子老头南极仙翁,玉皇大帝等等他能想到的或者喜欢的人都可以是天上那位“老爷爷”,这些老爷爷会随着他的想法而改变。被灌输了宗教信仰的孩子呢?学洋教的天上那位老爷爷只能是上帝,那这个孩子的老爷爷就得和别的孩子的老爷爷打架,而且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天上都只能有一个老爷爷,这样的孩子多孤独啊。。。。学佛教的那就更是扯了,天天那一套咒念下来,就别干其它事了。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易今2010  3楼    @越越妈 @泰迪熊木乃伊        前天有同学给我打了一个长电话,一个小时多哦,我耳朵都受不了了。她在蹲加拿大的移民监,女儿在上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她自己是大学教授。她跟我谈起她在加拿大的感受,她说:        整个社会不崇尚“暴富”,讲究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友善,人和人之间没有仇恨的目光,如果碰到事情,比如说车碰了,踩了别人的脚,等,第一时间就是说对不起。邻居之间保持着很好的距离,但又很亲密友好,并时刻能为他人考虑,还时常会邀请邻居分享自己家的,比如食物,花园里的花朵等。        我同学在加拿大每周都去教堂,在教堂里感受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亲和的感觉,她说她准备申请一个义工,义工的职责是陪独居老人聊天、买菜等,她说,这种人和人相助的氛围需要传承下去,这样,等她老了,也会有人来陪她聊天买菜的。        这是不是和信教有关?  -----------------------------  信教有关但不是全部,因为中世纪西人也信教的。  那是文明进入了一个龙国人目前难理解的程度。&大家拿的第一印象,来自儿子的动画片,handy&mandy-万能阿曼。没考证但我认为那是大家拿那国家。    尊重多样性,尊重各种有特点的人;当然,那些地方也不是天堂,别地有的罪恶都有。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时间:2013-05  先谢谢你收回“精神障碍”这四个字。因为身边有非常值得我尊重的基督徒朋友,我非常不喜欢你用这四个字来评价他们。    说点题外话。今天跟一个朋友聊起初中的教育,她孩子在上美国的初中课程。他们的课程划分是这样的:英语,数学,科学(包含我们的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学(包含我们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    第一,学科的划分。我比较赞赏这样的划分。拿社会学举例,将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综合起来,孩子会比较全面的看待一件历史事件,而不会孤立的用现代的视角去评判——比如十字军东征,比如中世界宗教。    第二,拿一个他们的社会学作业来举例(原题目忘了,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如果现在是世界末日,你需要在当今现有的政治体制中选择出一种政治体制来重建政府。试着搞一场辩论赛模拟:先作为甲方,选择一种你喜欢的体制,说明这种体制的优势;再作为乙方,选择另一种你不太喜欢的体制,说明这种体制的优势;再互相辩论。  类似的作业还有,第一周让孩子们看一本写美国孩子眼中的独立战争的书,看完后写篇感想;第二周,再让孩子们看一本英国孩子眼中的独立战争的书,再写篇感想。  (发点感慨:美国人真傻,独立战争对于美国人的意义多么重大,可以说没有独立战争就没有现在的美国,为什么不总结好了“意义”让孩子们去背啊,多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就丢掉了!)    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看也许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再转到信仰问题上,不想说太多,因为我发现,恕我直言,你对信仰的认识很肤浅,或者说,你以为你知道了很多,其实你什么都不了解——一些零星散碎的信息在你脑海中,可你却认为那就是全部,由此而得出想当然的结论,却认为那就是真知绰见。    另外,我说的尊重,不是说不信就是不尊重,而是对于你不了解的事物,在你了解之前,不要想当然的下评判。特别是当你的结论根本站不住脚的时候,你又把这个结论当成新的论据来发表你的看法。这种争论难以引起真正的思考,最后往往会沦为用情绪——荷尔蒙的变化来代替大脑,所以我不想争论下去。好吧,单说一点你的错误,比如,“上帝是无私,宗教是自私的”。你认为如果一个人有需求或者目的来做一件事情,就代表自私?那么上帝也是自私,因为这位“老爷爷”也是有目的的,这点你了解吗?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人实在解释不了的,交给上帝,交给信仰。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目的分很多种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我目前暂不需要信仰解释世界,觉得自己挺和谐的。  孩子的事,以后由他自己定。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越越妈&@guoxd65&@泰迪熊木乃伊    感谢越越妈妈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我这样60年代出生的人,真的是很难谈信仰,所以我很羡慕我朋友的夫人(和我同龄),因为她母亲家一直传承着基督教信仰。而我只能做到的是,敬畏自然,敬畏科学,我不希望自己因为不敬畏自然而对自然为所欲为,因为不敬畏科学而愚昧盲目。    这些都是溶于生活细节中的,因为不敬畏自然,所以有三峡大坝,因为不敬畏科学,所以有大楼倒塌大桥断裂......    关于教育孩子,我始终认为技巧是重要的,但观念比技巧更重要,因为同样的技巧在不同观念的支撑下,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教育者的观念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能走向何方。——这大概是@guoxd65没有想到的。以为是一群妈妈们聚在一起说着家长里短。呵呵!说得不对别生气啊!    没关系,大家能够聚在一起讨论,是件好事,至少对我来说,很多一直没有胆量提及的话题被提了出来。在理性的社会里,真理是可以越辩越明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很难说,混淆是非的多的是。    如果大家是站在同一个基本观点之上,我们没有阵营之分,我们同是这个村落里的兄弟姐妹(这好像是基督教的观点之一吧?),如果认同这个观点,请继续。    我期待着。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易今2010  1楼    @越越妈        对这个题目,我很有兴趣,但真不知该怎么谈。        不知相信科学,算不算信仰?不是宗教信仰,但是信仰。        我有个朋友,他夫人是个基督徒,我一直很羡慕她为人的平和、谦卑和善解人意,她无偿为教友们做她所从事的专业辅导,和无怨无悔地做义工。我曾问过我朋友,为什么他就没有皈依基督教呢?我朋友非常伤感地跟我说,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经历了那么多的洗脑,他已经没有纯净的“心灵”或是说“灵魂”可以皈依了。        不知道我是不是也属于这种情况?  -----------------------------  科学教的,很可怕,你不像。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一直在默默关注这个贴子呢,不敢乱发言,今天决定还是来掺和一下,乱说几句。    信仰问题我也一度非常纠结,身在基督教盛行的土地上,虽然在学校是不能公然传播宗教的,我们近年也不上教会,但孩子难免会疑惑,毕竟小朋友们之间还是会谈论的。于是他们偶尔也会问“有没有God”之类的问题。  以前我的观点是比较鲜明的,前二十来年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难以磨灭啊。但是现在我持开放态度,我觉得不管今后孩子怎么信我都能接受,只要不是极端就好。  而当孩子跟我探讨“有没有God”之类的问题时,我也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我觉得这样不管他们将来自己得出什么答案,都不会有受骗上当,尤其是被父母欺骗的感觉。  (突然想到孩子们连续几年都问“有没有圣诞老人”,他们小时候我会直接说有。但现在他们问题多了,我怕自己说不圆,只好让他们自己判断,我不想欺骗他们。不过直到目前,他们都还选择相信。或许别人有更有创造力的处理方式也说不定,我总是比较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    至于道德教育,我也听过一些教会撒弥,觉得有些道德引导确实相当不错,给我很大启发。但有些说法,有些形式,我得说我相当不习惯。  道德教育,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之类的观念,不依靠宗教信仰也能教吧?难道一定要信神才能让人遵守道德,有敬畏感吗?    然后,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有信仰的,一个人的信仰也许不能够很明确的归属哪个派别,但我们都有各自的信条。信仰也是很个人的事情,好比一个人的穿衣风格饮食口味。虽然可能赶潮流趁季节,但仍面临多种选择。最终穿什么上身,吃什么入腹,还是自己的决定。  如果亲近哪个派别能使一个人的身心更健康,更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和谐,那么这个信仰对这个人而言就是好的,旁人有何立场置喙呢?明显危害个人或社会的某些个宗教除外,我们又何必对宗教信仰作一个笼统的非黑即白的判断呢?  基于这个认识,对于自己信或不信,信多少,信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比较坦然一些?    斟酌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说得通不通,请大家拷问吧。(不过我有选择沉默的权利哈。)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仁义礼智信”是讲一个人对群体的外在表现,“忠孝廉耻勇”  ----------    应该是&信智礼义仁&&,勇耻廉孝忠&这个顺序吧,其内涵也需要现代化的诠释。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呵呵,不要与信徒谈论宗教这话是非常对的,因为每个信徒都非常自信自己离神最近,成了神的奴仆得到神的眷顾领会到了神的真意。。。。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非常好,这也是一个宗教应该起的作用。如果传播福音为上帝工作的人都不能进天堂,那天堂不是太遥远了吗。梵蒂冈曾经发明过买票进天堂的便利之举,把天堂变成了电影院,将资本运营的理念引入宗教这是很不错的想法,其实这也不能算梵蒂冈的发明,因为所有的宗教为了募集运营资金都一直在做着同样的事,只是叫法名称不同罢了。  但是,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有三件事必须要搞清楚:  第一、现代西方文明国家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宗教信仰而得到的,恰恰相反,现代文明是在哲学战胜了宗教,把上帝从全知全能无所不在赶到了他应该呆的地方以后,才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社会,现代文明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学基础之上的。上帝在去除了不知不能部分以后才真正的轻松惬意的干起了自己全知全能的工作,土话就叫厨子你就炒好菜就行了,管理的事别掺和,这样大家都轻松。因为仰慕现代文明而去信仰宗教,那就是南辕北辙了。必须要清楚,凡是你努力能做到的,就是上帝做不到的;凡是你能干好的,就是上帝干不好的。尽最大努力干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把你努力也做不了的事交给上帝去做,那才是上帝的本份工作,象上帝是否存在了,天堂在那里了,老爷爷有啥目的了,死后享受啥待遇了,恶人为啥没有恶报了这样的事,交给上帝去做就行了,大家各尽本份,幸福快乐的生活。  第二、世界上很多伟大聪明有智慧的人都信仰宗教,这不是证明了信仰宗教是正确的选择吗?恰恰相反,这只能证明,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聪明智慧,你不明白的事他也一样不明白,你不懂的他也一样不懂,你交给神做的事,他也只能交给神去做。人的聪明智慧是有限度的,用不着妄自菲薄,更用不着强已之难。对任何宣称找到了上帝,明白了上帝的人你都可以礼貌的微笑着送上祝福,但心里要明白,这人只是抢了上帝的饭碗干了上帝应该干的事,至于上帝是否高兴被人抢饭碗那和你没有关系。  第三、宗教信仰是没有高低好坏之分的,凡是有人讲真神、讲宗教好坏高低、讲什么下凡的全都是骗子。这道理非常简单,人弄不明白做不了的事才会交给神去做,人怎么可能对自己看不到、不明白、做不了的事进行评价呢?请注意,交给神做的事并不是你个人做不了的事,而是这世界上所有人都做不了的事,如果这件事有任何一个人能做了,那这件事就再也不是神的工作了,神就又要退一步了。讲什么世界末日、末日审判这种宗教恐吓的,那些神神秘秘、咕咕叨叨、博大精深、深刻内涵、他懂你不懂的那就更是骗子了,压根甭理他,你想末日审判就审判了?上帝同意吗?释迦牟尼同意吗?穆罕默德同意吗?猪八戒同意吗?就算他们全同意了,你同意吗?让他那凉快那呆着去,把交待给他的事办好就得了,宗教不是学问,学问也不是宗教。  搞清楚了这三点,那有没有宗教信仰或者有什么宗教信仰都无所谓,因为搞清楚了这三点,人就不再是神的奴隶,相反,神变成了为你服务的仆人。对于宗教信仰这种事,更是用不着标新立异,随大流是最好的选择。都信仰猪八戒那你就信猪八戒,都信仰上帝那你就信仰上帝,都啥也不信那你也啥也不信,无所谓。放心好了,天堂不是谁家的自留地,你只要活着的时候幸福快乐并把幸福快乐带给别人,那死后肯定进天堂的,压根用不着为这事操心,把这种事留给神去操心得了,否则要他们有什么用?如果说非要有宗教信仰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那其实是件挺可笑也挺可悲的事。  但是,信仰宗教有个非常现实的眼前好处,那就是可以得到免费的心理安慰。当今社会看个心理医生那是很昂贵的消费,所以没有钱的穷人,生活遇到挫折不幸自身又没有能力排解的,不能自己抵御严寒找个能抱团取暖的地方,信仰个宗教啥的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事与小孩子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有个好妈妈比有个好上帝要实惠有用得多。  考古研究证明了500多万年前就有了人类,7000多年前就有了文字文明,2000多年前部分人类知道有个上帝,上帝还建了个天国,不过虽然上帝起床晚了点,耽误了人类几百万年进天堂的事,但做为仆人他的工作做的还满勤恳的,挺好的。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平稳运行  27楼    “仁义礼智信”是讲一个人对群体的外在表现,“忠孝廉耻勇”    ----------        应该是&信智礼义仁&&,勇耻廉孝忠&这个顺序吧,其内涵也需要现代化的诠释。  -----------------------------  呵呵,是把起点放在前面,还是把目标放在前面。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我朋友非常伤感地跟我说,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经历了那么多的洗脑,他已经没有纯净的“心灵”或是说“灵魂”可以皈依了。  -------  @另类2&有个网友,说他是“信基督教,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共产党员”,大概是那个年代人的特有的吧。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  29楼    @平稳运行  27楼      “仁义礼智信”是讲一个人对群体的外在表现,“忠孝廉耻勇”      ----------            应该是&信智礼义仁&&,勇耻廉孝忠&这个顺序吧,其内涵也需要现代化的诠释。    -----------------------------    呵呵,是把起点放在前面,还是把目标放在前面。  -----------------------------  这个是中华文化里,好大喜功的一面,极端了就变成假当真了。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reen_h&&个人认为你如果生活在基督教盛行的土地上,那信仰宗教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尤其是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好处。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平稳运行  31楼    @guoxd65  29楼      @平稳运行  27楼        “仁义礼智信”是讲一个人对群体的外在表现,“忠孝廉耻勇”        ----------                应该是&信智礼义仁&&,勇耻廉孝忠&这个顺序吧,其内涵也需要现代化的诠释。      -----------------------------      呵呵,是把起点放在前面,还是把目标放在前面。    -----------------------------    这个是中华文化里,好大喜功的一面,极端了就变成假当真了。  -----------------------------  你说的可能真的是有道理的呀,是结果在前面还是起点在前面,真的还没有想到这更深的一层。赞!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时间:&12:57:37    看了郭老师的回复,笑了!原因很简单,郭老师再一次用实际行为验证了我的判断。  先说明,我不是在探讨宗教信仰问题,因为我个人不喜欢在网上来探讨此类问题。    第一,我说过,没有严谨的学术态度的辩论,最后往往会沦为情绪争论。果不其然。  郭老师说:“ 呵呵,不要与信徒谈论宗教这话是非常对的,因为每个信徒都非常自信自己离神最近,成了神的奴仆得到神的眷顾领会到了神的真意。。。。”    郭老师没有指名道姓,所以,我又翻了一遍帖子,好像争论的只要我一个,好吧,权当这句话是对我说的,如果不是,请郭老师说明。    我对郭老师的回复,仅仅说明了两点,一是希望能全面的看待问题;二是对不了解的事物,请不要轻易的下判断,希望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请多了解之后再下判断。  那么我疑惑了,既然郭老师也承认了“现代文明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学基础之上的。”那么你这个开篇结论又是通过什么逻辑关系而得出来的呢?  因为我希望你全面的看待问题,所以你得出,不要与信徒谈论宗教这话是非常对的?  还是,因为我希望你对不了解的事物不要轻易的下判断,请多了解之后再下判断,所以你得出,不要与信徒谈论宗教这话是非常对的?  逻辑关系搭不上啊!老大!  由此我得出:郭老师,你这句话虽然在表面上看很中肯,很理性,很中庸,但实际上,逻辑根本不通啊!你不是你认为的,在用现代文明的基础——逻辑,来说话,还是用荷尔蒙来思考啊!  哈哈,我说的没错吧!没有严谨的态度的争论最后还是沦为情绪的争论——因为我反对,所以我反对!    第二,我说过,你有个错误,就是很轻率地下结论,再将之当成真理,为之论据,再得出更轻率的结论。而你的回复,又一次用实际行为验证了我的判断。  “因为每个信徒都非常自信自己离神最近”——乐!真是这样的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哪个途径得出的?论据呢?“因为”都是错误的,你却因此而得出“所以”    我把我所了解的告诉你吧。知道基督徒最怕的是什么吗?骄傲!因为魔鬼以前是天使,就因为骄傲想跟上帝平起平坐,所以变成魔鬼。知道基督徒最先要学的功课是什么吗?谦卑!一位优秀的牧师,当别人赞扬他讲道讲的好的时候,你知道他最先要做什么吗?跪下忏悔!生怕因为别人的一句表扬,而把功劳归于自己!不敢说全部,真正的基督徒,是不会像你想的,这样想的。圣经里有句话叫“白白得的恩赐!”基督徒认为自己能来到神的身边,不是自己行为有多好,而是神的恩赐,所以基督徒每天的功课,第一个就是忏悔!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错事。    再说明,我不是在告诉你基督教有多好,我只是在告诉你真实的基督徒是什么样的。    你说“现代西方文明国家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宗教信仰而得到的,恰恰相反,现代文明是在哲学战胜了宗教,把上帝从全知全能无所不在赶到了他应该呆的地方以后,才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社会,”  请问,你这个结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论据在哪儿?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三权分立是源于法国的孟德斯鸠的理论——你不要告诉我这个人在哲学史上没有什么位置。  他《论法的精神》开篇所说:“上帝与宇宙的关系体现在,祂既是宇宙的创造者又是它的维续者——以此产生的法则,便是祂维续宇宙时参照的法则。”人类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但必须符合上帝永恒的法则。“然而却不能说智能世界和物质世界被管理得一样完备。因为,尽管智能世界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性质而言是不可变化的,但是智能世界却不能像物质世界那样永恒地遵守其规律,原因是某些特殊的“智能存在物”囿于其本性而导致错误;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按自己的本性我行我素。所以,他们并不是永恒地遵守自己最初级的规律;即使那些规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他们却总是不去遵守它们……人,从“物质存在”的意义上而言,与其他物体别无二致,人受到永恒规律的支配。当人作为“智能存在物”的时候,便时常诋毁上帝创造的规律,并且更改自己制定的法律。他本应主宰自我;然而他毕竟是有其局限性的存在物;他与所有“有限的智能生物”一样,无知与错误在所难免;他不但知之甚少,就连仅有的粗浅知识也会丧失殆尽。作为有感知的生物,他受到无数情欲的支配。这样一种存在物随时都可能忘却他们的创造者;上帝便以宗教的法规让他们回忆起这一切。这样的存在物随时也会忘却他自己;哲学家以道德规范警示他。为了在社会中生存,他必定要有所作为,但是,他可能将别人置之度外;立法者们以政治和民事法律促使他们尽其义务”    孟德斯鸠是个基督徒又是个哲学家,你认为是“哲学战胜了宗教”,那么孟德斯鸠的理论你又作何解释?  你认为,所谓的聪明人信宗教是因为他也有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但你看孟德斯鸠的理论,是你理解的那样吗?    还有很多,我懒得一一驳斥了!    再一次说明,不是你说宗教不好,我就不认同,或者你说好,我就认同。而是既然你承认了“现代文明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学基础之上的。”那么什么是严密的逻辑?当你说“因为”,必须有大量的信息量的收集,作为论据;当你说“所以”必须要有谨慎的态度来得出结论。否则,就是无知和狂妄!    好在只是在小范围内争论,好在不是我们的孩子这么想当然。    从郭老师的回帖语言中,我感觉郭老师应该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却如此的想当然,我们的孩子呢?再一次为中国的人文教育感到揪心!    另:易今老师,你所顾虑的孩子是否成为“另类”问题,不是郭老师说的社区里信不信宗教,而是要考量你孩子所生活的这个国家的开放度。  如果在一个价值观统一划一的国家,比如北朝,也许不是另类,而是掉脑袋的事情了。  如果在一个从小就让孩子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的国度,开放度很大的国度,担心也许就是多余的了。  当然,尽管我不了解你孩子将来可能去的社区,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保证,如果你孩子愿意走入教堂,甚至坦诚不公地告诉他们,我现在还不信,依然可以得到很多无私的帮助的。  但是,如果你孩子发表类似郭老师这样的言论,反而会引起外族人对我们的不尊重,甚至蔑视。原因很简单,没有论据,只要对不同价值观轻率的结论和轻狂的态度。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真的不应该结出这样的果实的!痛心!  再再对中国的人文教育揪心!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你认为,所谓的聪明人信宗教是因为他也有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但你看孟德斯鸠的理论,是你理解的那样吗?        还有很多,我懒得一一驳斥了!  ------------  在我看来,从逻辑变成了“相信”之争,情绪争论的一种。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转载:理性”与“信仰”,所争为何?  徐&贲    日星期六,美国的无神论者和其他非宗教信仰者在首都华盛顿举行了“理性集会”(Reason&Rally),号称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世俗运动集会”。这场大游行高举的是“理性”的旗帜,似乎在延续文艺复兴后17世纪的“理性”与“信仰”之争,但其实更是美国当前政治生态内部矛盾的一种显现。    在美国,宗教保守的民众一直是共和党的基本支持群体,而常常遭到忽视的是,那些非宗教信仰的民众已经成为民主党可以依靠的选民。2008年大选时,非宗教信仰选民支持奥巴马(民主党)和麦凯(共和党)的比例是75%比23%。那些“从不上教堂”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的16%)支持奥巴马和麦凯的分别是67%是30%。    尽管在美国不难找到保守的无神论者和自由派的福音教徒,但在“世俗进步人士”与“宗教右派”之间确实可以说是存在着某种“文化斗争”。这次理性集会至少标志,美国世俗论者们终于形成了某种联盟的关系,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然而,这决不等于说无神论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被大众接受的思想。在竞选的时候,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候选人,都必须公开表白自己的宗教信仰。对于许多无神论者来说,挑选民主党而不是共和党的候选人,只不过是在两个都坏的当中,挑一个比较不坏的,因为一个不理睬无神论者的候选人毕竟要比一个公开敌视他们的候选人要稍好一些。在这样一种政治生态中,无神论只能打出“理性-世俗”而不是“非宗教信仰”的旗号。但真正的冲突仍然发生在理性与信仰之间。    理性与信仰之争原先是在哲学和神学的领域中展开的,最著名的便是十七世纪思想家帕斯卡尔对此的思考。在他那个唯理性主义刚刚兴起的年代,帕斯卡尔致力于维护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权利——信仰,这权利是植根于人的自由心灵。四百多年来,唯理性主义——那种追求物质、权力、享乐和建造各种乌托邦的理性——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生命中最高贵的心灵的追求,也不知造成了多少人间灾难。    在基督教传统中一直就有对理智(知识)与信仰关系的思考,17世纪的一位墨西哥修女Sor&Juana&Ines&de&la&Cruz()就曾在她的《回答》(La&Respuesta,&1691,英语翻译题为&The&Response)中,表达了她对知识和信仰关系的思考。她因为是一位知识女性而受到教会的斥责和排斥。她辩护道,“我们看到,这本书(《圣经》)包含了所有的书,它的(神学)科学包含了所有的科学,所有的科学都可以学习”。她反对将知识与信仰对立起来,这是因为,运用理性可以帮助增强信仰,教义可以通过人的自由意志而得到更好的理解,没有自由意志的教义并不是真正的信仰。    开启了人类心智需要理性,但那并不是一种自以为是,排斥信仰的理性。理性的要素之一是人的自由意志,而坚信自由意志的神圣性,这本身便是一种信仰。今天,世界上许多人仍然上生活在各种枷锁之中——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人在实际上并不自由的情况下,坚信人生而自由,人具有不容剥夺的自由意志,坚信人应该自由,这本身就是不能用经验或科学来实证的。除非人对自己的自由和自由的神圣性有信仰,他没有其他的办法来为自由和要求自由作出有力的辩护。  对自由的信仰,它不只是信仰,而且也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对人的自由的最强烈的渴望和辩述,发生在启蒙时代,本身就是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理性让人类得以摆脱蒙昧,并开始实现自由民主的宝贵实践。政治哲学家洛克(JohnLocke)曾以理性——那种以人的自由为标志的理性,来说明三种不同权力的性质。第一种是“父权”,在父权下,儿童“尊敬那些由于自然、恩义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应该尊敬的人们”(父母),而父母则有义务在儿童没有长大,尚未理智成熟的期间管教他们。“但是过了这个阶段,父亲和儿子,正像导师和成年之后的徒弟一样,都同等地自由了,他们同样地受制于同一法律。”    第二种是“公民社会的权力”,在这种权力关系中,每个人都必须“加入社会,并……具有理智与语言,继续社会生活并享受社会生活”。在这个政治性质的社会里,理智使得人们以自由选择的方式放弃一些自然权利,理智也使每个人成为讲理的,并在不强迫的情况下能自我约束的公民。    第三种是“专制权力”,它对待成年公民犹如家长对待理智不成熟的孩子,“这种神一般的君主……(自以为贤明并)应该享有专断的权力,……但是,贤君的统治,对于他的人民的权利来说,常常会导致最大的危险”,因为他使人民成为既不自由,又不理智的奴才,无限容忍专制者“随心所欲地为害人民的权利”。    由于公民是有理性的人民,国家的立法和执法都必须有公民的支持。政府用法律所统治的人民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理性考量,愿意被统治的人民。这是因为,政府不是父母,政府不是家长,而公民们更不是长不大的,理智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理性成熟的公民有权利选举他们的政府,监督这个政府,要求政府维护公民们的利益。一旦政府不能起到这个职能,人民就有权更换这个政府。    理性的可贵在于它的怀疑精神,它怀疑的对象包括政府权威、公共权力以及一切形式的盲从和迷信。不过,它怀疑的对象应该包括它自己。如果它把自己视为确定无疑,不可怀疑,那么它就会变成固执的非理智。信仰的力量在于使人感悟到理智无法领悟的东西,但没有心灵和思想自由的感悟却会使人陷入狂热和盲信。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和思考水准往往反映在他们关心和争论的问题上。对理性和信仰的问题有所关注,有所争论,这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标志。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看样子说哲学战胜了宗教也是让教徒不能接受的,呵呵,只有宗教是不可战胜的才行。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哲学战胜了宗教=理性战胜信仰,都什么跟什么啊,我这个非教徒都觉得荒唐。    理性/科学,是不同信仰之间可以交流的工具。&而到了相信的范畴,谁战胜谁的说法,都是蠢蛋。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哲学战胜了宗教=理性战胜信仰,我这个非教徒都觉得荒唐。    理性/科学,是不同信仰之间可以交流的工具。&而到了相信的范畴,谁战胜谁的说法,都是蠢蛋。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平稳运行&@越越妈&@green_h    理性的可贵在于它的怀疑精神,它怀疑的对象包括政府权威、公共权力以及一切形式的盲从和迷信。不过,它怀疑的对象应该包括它自己。如果它把自己视为确定无疑,不可怀疑,那么它就会变成固执的非理智。信仰的力量在于使人感悟到理智无法领悟的东西,但没有心灵和思想自由的感悟却会使人陷入狂热和盲信。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理性,人发明的正在发展的因而是不完善的,怀疑精神是理性自身发展的源头。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楼主这个帖子的初衷是讨论该不该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我稍微拉回来一点,跟大家分享一点我儿子在过去几年里对于宗教的感受和认识的变化:  小家伙爱科学、偏理性,我们家也没人信教,所以三年前来加拿大之前没触及到这个问题。刚来不久,由于有老师同学信教,难免偶尔聊起。那时他是个非常坚定的无神论者,经常说他坚决不信有上帝,甚至还说宗教是人们的一种自我安慰。有次他在校车上跟另一个小朋友说没有上帝,那小孩很生气,让他回家问爸妈,并且说,“如果你爸妈说有,那说明你错了,如果他们说没有,那你们全错了!”我们一般告诉儿子,不要急于下结论,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信教,其中自有道理,希望他以后慢慢去认识、理解。重要的是,无论自己信不信,都必须尊重别人的信仰。  我们偶尔带他旅游的时候参观教堂。这也并非有意为之,在西方国家,很多教堂在建筑和艺术方面都极具价值,是重要的旅游景点。有一次在蒙特利尔游览圣约瑟夫教堂,那是北美最大的天主教堂,极为宏伟。可能是被那种庄严的气氛所感染,他一脸严肃,甚至拍照时都立正站好。慢慢地,他很少再说那些极端地质疑宗教的话了。  去年,我们给他请了个法语家教,每周五晚上一个小时课。老师是我们公寓楼里的邻居,一位70多岁独居的老先生,虔诚的天主教徒。老先生非常慈祥、平和,经常上完课后跟我们一块聊聊天,内容常常是宗教,比如一些关于宗教节日的故事。  今年四月,我们一家去欧洲旅游,行前,老先生一再叮嘱我们要去看凡蒂冈的西斯汀教堂和圣彼得教堂。尽管对这两处教堂早有耳闻,但身临其境时还是给震了。那些大师的壁画和雕刻,尤其是圣彼得教堂的规模和气势,相信任何人在那儿都会油然生出神圣和敬畏感。还在广场上时,儿子就让我们把帽子摘下来,说在教堂戴帽子不庄重。那天阳光挺强,我说等会进去再脱,他还很不高兴,直埋怨。在参观时,儿子居然给妈妈说,“我觉得我们不信教是一种遗憾”。  上个月旅游回来后,有一次又和老师聊起宗教。老师说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感谢上帝。儿子好奇,问怎么感谢,还把那几句祷告语记了下来。现在,那张纸就贴在儿子的床头。他经常晚上睡觉前都读一遍。  当然,他现在也谈不上信或不信。作为父母,我们无意也无力去引导他。以后顺其自然吧。  再说几句离题稍远的。今天的主流宗教,早已摆脱了中世纪的偏执与狂妄。现代的西方文明与信仰息息相关。读过一篇关于西方文化基因的文章,提到基督教与理性是西方文化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信仰赋予生命以意义。理性则带给生活以秩序和品质。两者分别解决了为什么活和怎么活的问题。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桑麻田  42楼    感谢你的参与,我觉得你的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也为我有些混乱的思绪理出了一点头绪,呵呵。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桑麻田&@越越妈    宗教建筑的确是会让人由衷地产生神圣感和敬畏感,真的很佩服宗教建筑的设计者,他们是那么透彻地把握了空间内的元素如光线、尺度、色彩、形象等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在这方面,哥特式教堂应该是达到顶峰了吧?    这个帖子的争论其实是非常好的,我觉得没有偏离主题,不知围观者是什么感觉。是否要有信仰宗教,首先要排除的是盲目的相信。“信仰的力量在于使人感悟到理智无法领悟的东西,但没有心灵和思想自由的感悟却会使人陷入狂热和盲信。”狂热和盲信是很可怕的。    今天早上,在儿子书架上的一堆书中,无意中看到了一本是《THE&HOLY&BIBLE》(《圣经》),这堆书是他在一年级暑假时带回来的,是他们学校通识教育的必读书,其中有《理想国》、《伊利亚特》、《奥德赛》、《罪与罚》等等,《科学前沿》又是他们学校的必修课程(这在网易公开课上可以看到)。也就是说,他们学校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必须完成这些教育,目的是什么?在这教育中,信仰和理性绝对不是对立的。他们通过通识教育告诉学生,历史不是可以割裂存在的,历史是延续的,教育能使学生从延续的历史中获得营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uoxd65    作者:&guoxd65&&时间:&20:39:23&  看样子说哲学战胜了宗教也是让教徒不能接受的,呵呵,只有宗教是不可战胜的才行。    ————————————    请问宗教是否属于哲学的范畴?    为什么一定要用“战胜”这个词?“战胜”是非此即彼的,战胜方毁灭了战败方,是不是?从肉体上到精神上。可是,有没有人说一个婴儿的诞生过程是婴儿战胜了他的母亲呢?如果说西方现代文明是个婴儿的话,那么,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到古希腊到古罗马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这个延续的历史就是他的母亲。这个延续的历史中,从古罗马开始,基督教是紧紧缠绕在其发展进程中的。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与其说宗教不可战胜,不如说人的意志不可战胜。人相信的东西不可战胜。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再说几句离题稍远的。今天的主流宗教,早已摆脱了中世纪的偏执与狂妄。现代的西方文明与信仰息息相关。读过一篇关于西方文化基因的文章,提到基督教与理性是西方文化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信仰赋予生命以意义。理性则带给生活以秩序和品质。两者分别解决了为什么活和怎么活的问题。  -------------------------------  怎么活的理性问题,可以学习;  为什么活,天人合一也可以解释;  而道法自然直接回避了为什么的问题,也一样讲得通。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信不信教,应该不是培养的。一般孩子心里或灵魂里有那个种子,他遇到类似的东西就会发芽。有人很想进某个教,可是没门可进。就是没有缘分。每个宗教的东西都可以接触,若真喜欢一个进就是。没必要硬性培养吧,或像上面有人说的自然之心就好了。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转载:消失的教会大学      周为筠      燕京大学90周年纪念活动前不久在北大校园里隆重举行,近千名燕大校友欢聚一堂共叙旧情,共同缅怀这所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大学。过去的莘莘学子已成垂垂老者,最年轻的也已到了古暮稀年,可能这是他们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大规模聚在一起了。      这些老人的到来使得宁静的“燕园”忽然热闹起来,很多年轻的学生感到好奇而新鲜,因为从来只知道北大而不知燕京,没想到“燕园”里还隐藏着这么一段历史。      不过,老人们再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大学,只有在未名湖畔铭刻的“原燕京大学未名湖区”石碑上,才能找到熟悉的“燕京大学”四个字。      这所大学真的就这么永远消失了,但留在老人们的记忆里却依然清晰。他们仍记得当年考入这所与北大、清华齐名的名校是何其兴奋,想起老校长司徒雷登在入学典礼上一一叫出他们名字并握手的情景。一切恍若在昨天,历史车轮却无法回头的碾过。      与燕京大学经历一样命运的还有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辅仁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等十几所大学。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后有着共同特征——由基督教或天主教会创办,并一起在1952年那次全国院校大调整中集体消失。      这些大学虽然集体的人间蒸发了,但老校友们却每年坚持组织大小不等的聚会,显然这样聚会每次剩下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些教会大学的集体消失与浮现,让我们重新发现了一段早已被忘却的历史。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19世纪末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汹涌而进国门的还有洋人的宗教。一直为基督福音不能影响中国社会上层而苦恼的传教士们,发现了开办学校的“曲线”传教之路。当清政府宣布外国人在内地开设学堂亦无庸立案,立即出现一些由西方基督和天主教会创办的学校。由于新教各差会教派林立各自为政,为了争夺日后在华传教的有利地位,20世纪初纷纷开始把原有的学校升格为高等院校。      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之江大学就是其中之一。这所大学起源于1845年美国北长老会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1867年改名为育英义塾并迁往杭州皮市巷。1911年才迁至秦望山麓,并于1914年改名为之江大学。时任浙江省教育厅长的马叙伦对此校十分关注,亲自创作了校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多年后正是这位共和国第一任教育部长的马叙伦,亲手消灭了这所教会大学。      出生在杭州耶稣堂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的司徒雷登,早年全家就在之江大学生活,父亲曾在这里担任教师。1904年司徒雷登在美国读完大学重返杭州传教时,亲自参与了学校升格为之江大学的过程,他的弟弟司徒华林还一度担任了之江大学的校长,一家人都与教会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司徒雷登没在之江大学呆多久,就牵头创办了燕京大学并成为首任校长,主持校务工作前后27年。这所大学起初由汇文、通州协和、华北协和女子三所教会学校合并而成,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为校训。司徒雷登为了给新大学找到一块合适地点,骑毛驴、自行车转遍了京郊,最后在西郊购买了数处前清亲王赐园。为了得到美国富豪和中国官绅的资助,司徒雷登四处奔波“化缘”,甚至会一连几天跟一个半聋的老太太聊天游戏,只希望老太太在临终遗嘱上别忘了燕京。      “我每次见到乞丐就感到我属于他们这一类”,这是司徒雷登在建校筹款时的真实感受。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美国基督教差会帮助,一所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环境最优美的校园拔地而起。司徒雷登除了筹款外,还给哈佛燕京学社的组建争取到一笔巨款。名不见经传的燕京与名校哈佛搭上了钩,一时在国内外名声大噪,吸引来冰心、费孝通这样优秀的学子。      这位燕京的校长曾因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而家喻户晓,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的确,他对之江大学、燕京大学尤其是后者功不可没。这所燕京大学也成了司徒雷登后半生梦魂牵萦的地方,他去世前的唯一心愿是想安葬于亲手修建的“燕园”中,可惜遭到一群“马列主义老太太”的阻挠竟成泡影。      好在去年年底他能“折中”地归葬到杭州这块成长之地。秦望山上的校园里,当年他的居所——独立洋楼“下红房”,在郁郁葱葱中百年如一日。然而,这里曾经的之江大学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修缮一新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只有遗留的都克堂、慎思堂、经济学馆等老建筑,才显露出作为一所教会大学的历史。      蔚为大观的教会大学      比司徒雷登与教会大学关系还密切的当属马相伯,这位生于江苏的神甫早在民国年间就有“办学狂人”之称。他先后参与创办了震旦大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其中两所为知名的天主教会大学。      马相伯因为家庭缘故出生不久便受洗礼,他从法国教会徐汇公学获得神学博士,在游历欧美之后一度从政,还曾在朝鲜和袁世凯共过事,襄助改革政事。他于1901年退隐上海时,将祖产良田3千亩捐给天主教会。教会也投桃报李不负所望,帮助马相伯实现了办学梦。      日,震旦大学在上海卢家湾创建,创立之初学生中没有一个天主教徒。1904年教会安排具有不同教学理念的法国神甫南从周负责校务,马相伯次年被迫另起炉灶创办了复旦大学,意在复我震旦。      至于教会辅仁大学,乃马相伯与英敛之一起长期商讨,联袂发起的另一所天主教会大学。从《上教宗求为中国兴学书》到“辅仁社”的创办、波折、重建,马相伯始终与英敛之密切配合,并最终建成了著名的辅仁大学。      不过,除了马相伯和天主教创立的寥寥几所大学,其他多为基督教新教各差会独立创办。由于美国教会对大学教育更为积极,在华的绝大多数的教会大学都是由美国以长老会、公理会、浸礼会和圣公会而创办。美国差会几乎包办了在华所有教会大学,以至于同行的英国传教士的惊呼:“差不多中国的全部大学都是由美国人创办与美国人支持的。”      像金陵、齐鲁、东吴、岭南等教会大学都是有着大致相同的创办经历,基本都是美国新教来华创办。就连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也由教会在1904年创办,比北大第一次招收旁听女生早了整整15年。      几年后创立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校园,乃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群。美国著名的史密斯女子学院与金陵女大结为姐妹学校,每年为学校捐赠一定经费。这所女大毕业999人,人称999朵玫瑰。这些女子大学使得中国的“女禁”逐渐开放,女子的高等教育就此发展起来。      教会在华办学经过20世纪初的草创阶段,到20年代已蔚为大观。其中大学有十几所,星罗棋布于中国大地,燕京、辅仁、齐鲁在华北;岭南、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华南;之江、圣约翰、震旦、东吴、沪江在华东;华西有协和,华中有华中大学、湘雅医学院,其幅射力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国。虽然这些学校规模一般不大,在校学生只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多点,但办学质量非常之高。        光与真理      从清末到北洋政府这些年,教会学校大多数时候是自顾自地发展着,不受中国政府的制约。但随着大革命的洗礼,国人的民族情绪空前高涨,在反帝爱国思想激荡下,强烈要求收回教育主权。北洋政府在1925年12月公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学校之校长须为中国人;学校设董事会者,中国人应占董事会名额之半数;学校不得以传教为宗旨。      大多数教会大学都能据此作出必要调整,开始向中国当局注册,选举中国人为校长,并建立中国人占多数的董事会。这些教会大学正逐步适应中国的形势与发展的需要,限制课内宗教宣传与课外宗教活动,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自身的转变,日益与中国的社会融为一体。      教会大学的办校资金中学生学费是很大一块,此外均由教会资助,每年的维持费和土地、房子也都由教会提供。但在世俗化、本土化、学术化的日益影响下,教会大学这些最初传教的副产品,后来却发展成为教书育人之所。      比司徒雷登与教会大学关系还密切的当属马相伯,这位生于江苏的神甫早在民国年间就有“办学狂人”之称。他先后参与创办了震旦大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其中两所为知名的天主教会大学。      马相伯因为家庭缘故出生不久便受洗礼,他从法国教会徐汇公学获得神学博士,在游历欧美之后一度从政,还曾在朝鲜和袁世凯共过事,襄助改革政事。他于1901年退隐上海时,将祖产良田3千亩捐给天主教会。教会也投桃报李不负所望,帮助马相伯实现了办学梦。      日,震旦大学在上海卢家湾创建,创立之初学生中没有一个天主教徒。1904年教会安排具有不同教学理念的法国神甫南从周负责校务,马相伯次年被迫另起炉灶创办了复旦大学,意在复我震旦。      至于教会辅仁大学,乃马相伯与英敛之一起长期商讨,联袂发起的另一所天主教会大学。从《上教宗求为中国兴学书》到“辅仁社”的创办、波折、重建,马相伯始终与英敛之密切配合,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并最终建成了著名的辅仁大学。      不过,除了马相伯和天主教创立的寥寥几所大学,其他多为基督教新教各差会独立创办。由于美国教会对大学教育更为积极,在华的绝大多数的教会大学都是由美国以长老会、公理会、浸礼会和圣公会而创办。美国差会几乎包办了在华所有教会大学,以至于同行的英国传教士的惊呼:“差不多中国的全部大学都是由美国人创办与美国人支持的。”      像金陵、齐鲁、东吴、岭南等教会大学都是有着大致相同的创办经历,基本都是美国新教来华创办。就连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也由教会在1904年创办,比北大第一次招收旁听女生早了整整15年。      几年后创立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校园,乃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群。美国著名的史密斯女子学院与金陵女大结为姐妹学校,每年为学校捐赠一定经费。这所女大毕业999人,人称999朵玫瑰。这些女子大学使得中国的“女禁”逐渐开放,女子的高等教育就此发展起来。      教会在华办学经过20世纪初的草创阶段,到20年代已蔚为大观。其中大学有十几所,星罗棋布于中国大地,燕京、辅仁、齐鲁在华北;岭南、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华南;之江、圣约翰、震旦、东吴、沪江在华东;华西有协和,华中有华中大学、湘雅医学院,其幅射力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国。虽然这些学校规模一般不大,在校学生只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多点,但办学质量非常之高。        教会大学里的异教徒学生越来越多,当年哲学家方东美在金陵大学上学时就从来不祷告。这样现象在震旦大学尤为严重,到1924年震旦学生共392人,其中320人为异教徒。到了1930年代,像沪江大学干脆连神学院都不办了,一心一意搞职业化教育。      这些教会大学虽然数量不多,但个个起点都很高,教学质量和制度非常完善,所发的文凭全部来自国外。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声誉,比如资格比较老的圣约翰大学就是一例。      这所大学前身是1879年美籍犹太人施约瑟创办的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即改组成沪上唯一高等学府,是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它早在1905年就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办的教育比美国还要美国化,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学生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这所牛气冲天的名校直到1947年才向国民政府注册,是最晚向中国政府注册的教会大学。      圣约翰大学创下了民国教育的多项第一,尤其是在体育教育遥遥领先。比如拥有中国第一个现代化体育馆,举办了中国第一次校园运动会。毕业圣约翰的林语堂就是位体育健将,曾经在学校创纪录的一次上台领奖四次。多年后他仍对母校的体育教育津津乐道:“倘若说圣约翰大学给我什么好处,那就是给了我健康的肺。我若上公立大学是不会得到的,我学打网球,参加足球校队,是学校划船队的队长。”      圣约翰除了培养像林语堂这样出色的高材生,还有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一大批影响时代的学生。随着毕业生一批批进入社会,为母校赢得了斐然的声誉。        各具特色的办学      比之圣约翰毫不逊色的还有金陵大学,从这所位于南京的教会大学走出来的著名校友同样数不胜数,如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      不过要论金陵大学最具特色还属农科,开创了农林研究的很多先河。恰如胡适所言,民国时期的农业研究中心在南京,南京农业研究中心在金大。上世纪50年代在台湾农业界以“经济复兴”为号召的,大部分骨干都是金大毕业生。      像金陵大学农科一样闻名的要数东吴大学的法科,它很早就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所有的课本都是美国大学的原本,培养了一大批最一流的法学专家。     在二战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负责审理日本战犯的“东京审判”中,中国组成的法官中大部分都是出自东吴。以至于很多学生都冲着法学报考此校,连以小说鸣世的金庸也是,学校一半人数居然都是学法的。这所大学部分校友于1949年迁台后,经过砥砺发展,其法学一脉香火仍存,依然成为全台翘楚。      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成就有目共睹,对中国医学发展贡献颇多。协和医学院、湘雅医学院、齐鲁大学等西医教育,改变了中国的就医观念和卫生习惯。比如协和医学院在上个世纪初中国条件最好、质量最高的医学教育和研究机构,不仅培养普通的临床医生,更多的是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专家。      所有的教会大学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重视英语的教育,在教育中很多直接用英文授课,所以一般教会大学的毕业生个个外语都十分流利。      除此之外,各个教会大学都办得有声有色,各校名师云集,学生俊才辈出。以在当时的成就和名誉而论,很多都可与北大、清华媲美。这些学校中有些特色专业闻名遐迩,比如燕京大学的社会系和新闻系,齐鲁大学的农科和医科,圣约翰大学的外语和医学,岭南大学的教育、商科及社会科学,之江大学的建筑、土木工程,以及沪江大学的化学……这些名牌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影响着社会历史的进程。      这些大学的校友受到了民主教育的熏陶,大多似乎在政府系统而非党务系统任职。那些小有名气和运气好的人,则在如医学、农业、新闻、法律等教会大学较有优势的行业工作。如燕京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常能担任国际新闻处和西方报纸的要职,金陵大学在农业界、东吴大学在法律界……在各自职业天地里游刃有余。      这些教会大学的文凭都得到欧美国家承认,有的学校毕业后可以直接接进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有的则只需补修30个本科学分就可。无疑这些教会大学使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几百年,它们中佼佼者水平接近了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消失的大学      教会大学在中国前后遭遇了两次劫难。首难非抗日战斗莫属。      日本的侵略对教会大学造成的严重冲击,战乱使得学生大量减少。开始时还能因为有欧美背景,搬迁入租界内寻求保护,但很快连这种生存也不得了,学校进入所谓“流亡时期”。      这些教会学校大多跟着中国军民大撤退,迁往云南、四川、贵州等大后方,四川帆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南京的教会大学,曾经毕业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与中国人一起承受了战时的困苦与艰险。      例如1937年底南京失陷后,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仓促撤离。大部分师生长途跋涉来到成都,避难于华西协和大学校园内。圣约翰大学和沪江大学都搬到租界内继续开办,东吴大学与之江大学也分别迁到上海租界,这几所学校联合成立了基督教联合大学。     &&但是,缝隙里生存很快被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参战而打破,这些大学不得不又开始动荡的大迁移。后来仅有圣约翰大学有后台撑腰,才得以不受太多干扰。      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因为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在抗战中被投入集中营中三年多时间。战后他被放出来立即着手复校事宜。这位勤劳的校长主持开学典礼后,又立即飞往美国给学校筹款。      这次劫难随着抗战胜利结束而结束,其他教会学校像燕京一样纷纷复校,并迎来了大发展的几年。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些教会大学又遇到了万劫不复的致命打击。      教会大学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工具,这一论点由于毛泽东的反复重申而成为真理。毛泽东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强调:“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并一一点了这些教会大学的名。      这时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人反帝情绪的急剧高涨。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充分贯彻最高指示,表示要研究中国参考苏联,不再允许外国在中国境内办学。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多由美国人所办的教会大学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击。      日中国基督教界发表宣言“防止帝国主义利用教会危害中国人民”,各个教会大学校长纷纷签名支持,并掀起了肃清美帝文化侵略影响,从教授到学生纷纷撰文愤怒声讨美帝的文化侵略。      对教会大学整治是从辅仁大学开始,1950年10月接办了此校。接着1951年1月,政府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机关的指示》,各教会大学被迫与国外教会脱离关系,但这样也没能挽回他们颓败的命运。      在1952年落叶缤纷的多事之秋。国家进行各大高校院系进行大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此次院系调整除了合并重组高校系科,私立大学全部被改为公立,还根据苏联教育模式设立大学结构。在这次院系大调整中受伤最深的莫过于教会大学,所有的教会大学悉数被解散,院系撤并到相关院校中。      已经被革命群众占领的各个教会大学,认为“院系调整能够实现是‘三反’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运动开展后所带给我们的胜利果实之一。”对于撤消校名认为是绝对必要的,是意味着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彻底破产。对解散各自的大学表示热情的支持,一些外国的教员先后被遣送回国。      伴随着院系调整的鼓点,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学纷纷被拆分,院系毫不保留地被分解到其他院校中。比如,燕京大学的文科、理科等并入北大,工科并入清华,校址“燕园”成为北大的校园。圣约翰大学院系分别并入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原址上建起了华东政法学院。之江大学院系并入浙大、同济,在原址组建了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      忘却的纪念      这个故事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故事本身并非悲剧。      这些教会大学在20世纪上半叶划下句号时,但是它们可以充满骄傲回顾既往,也可以怀着足够的自信看待现实。在今天中国大陆每一所名校的背后,似乎都能看到一所教会大学的影子。比如北大背后的燕京、复旦背后的圣约翰、浙大背后的之江、苏大背后的东吴……其实这并不难理解,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到哥伦比亚大学,无一不有着教会的影子,几乎都经历了漫长的世俗化过程。      这些教会大学就这么集体消失了,并因政治原因而被国人所遗忘,但是这一群体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它们在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良好的示范与导向,它们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其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和规章制度等诸多方面,以及更为直接的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办学模式,使得中国人自办的大学有章可循。它们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为社会输送了栋梁之才,也为中国大学提供了师资力量。      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宋子文就曾说过:“了解教会大学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人太少了,圣约翰学应属这些最前列的学校之一。”这样高度的评价同样适用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等教会大学,它们的功勋应当被历史铭记。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桑麻田  42楼    你所描述的,也大致是我们的经历。我想许多在海外住过一段日子的中国人大约都有类似的经历,类似你儿子那样的思想转变吧。    如果我的孩子哪天对我说“我觉得我们不信教是一种遗憾”,我想我会立即带他们去教会,去围墙的另一边亲身体验一番的。  在我看来,信与不信之间,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转变的。所依凭的,说到底,就是自己的内心而已。  当然,前提是社会环境允许我们根据自己的内心倾向做出选择。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我觉得如果有可能,培养孩子信仰一种宗教,是很有好处的。  我身边有一个生意做得比较大的朋友就说:“我最喜欢跟基督徒做生意了!因为他们都很讲信誉,而且家庭观念很强!”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前几天就在和老公讨论这事。    原因是他跟我说,他们学院的谁谁谁又换老婆了,又是他的女学生(据说不下10回了),谁谁谁搂着的老婆,只比自己儿子大几岁,也是他的女学生,当然这些人都是领导级的人物。联想到前些日子报道的中小学校长性侵小女孩的行为,当时就想,是不是人活着该有些敬畏,该有点信仰?如果人活得真的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话,那么什么缺德的事情做不出来?    我当时说了一句:这些人该下地狱!我老公看着我说,你诅咒没有用,这些人从来不相信有地狱。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易今2010  53楼    前几天就在和老公讨论这事。        原因是他跟我说,他们学院的谁谁谁又换老婆了,又是他的女学生(据说不下10回了),谁谁谁搂着的老婆,只比自己儿子大几岁,也是他的女学生,当然这些人都是领导级的人物。联想到前些日子报道的中小学校长性侵小女孩的行为,当时就想,是不是人活着该有些敬畏,该有点信仰?如果人活得真的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话,那么什么缺德的事情做不出来?        我当时说了一句:这些人该下地狱!我老公看着我说,你诅咒没有用,这些人从来不相信有地狱。  -----------------------------  有所信仰,有所敬畏的人,就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易今2010  53楼    前几天就在和老公讨论这事。        原因是他跟我说,他们学院的谁谁谁又换老婆了,又是他的女学生(据说不下10回了),谁谁谁搂着的老婆,只比自己儿子大几岁,也是他的女学生,当然这些人都是领导级的人物。联想到前些日子报道的中小学校长性侵小女孩的行为,当时就想,是不是人活着该有些敬畏,该有点信仰?如果人活得真的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话,那么什么缺德的事情做不出来?        我当时说了一句:这些人该下地狱!我老公看着我说,你诅咒没有用,这些人从来不相信有地狱。          -----------------------------  你先生专业是人文科学的?&也许某些地方风气如此吧。  我太太所在的某大学某学院,几乎没有此事。&倒是我那改行教英文的的某同学(大学老师),又换女朋友了,是个高中女生。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呵呵,那种不是人的范畴,只是佛法里说的末世的人很多是鱼虾等畜生变的。所以当然她不会相信地狱的存在了。就会今朝有酒今朝醉。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我家信佛教。佛教不是教人求财求福求平安。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reen_h  51楼    @桑麻田  42楼        你所描述的,也大致是我们的经历。我想许多在海外住过一段日子的中国人大约都有类似的经历,类似你儿子那样的思想转变吧。        如果我的孩子哪天对我说“我觉得我们不信教是一种遗憾”,我想我会立即带他们去教会,去围墙的另一边亲身体验一番的。    在我看来,信与不信之间,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转变的。所依凭的,说到底,就是自己的内心而已。    当然,前提是社会环境允许我们根据自己的内心倾向做出选择。  -----------------------------  我倒觉得信与不信没那么容易转换。信仰是心灵深处的东西,或者说是灵魂的底色。如果不是从小在成长环境中获得,长大后挺难改变。不信教的成年人转变为真诚的信徒,很多是经历了重大人生变故的结果。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易今2010  53楼    前几天就在和老公讨论这事。        原因是他跟我说,他们学院的谁谁谁又换老婆了,又是他的女学生(据说不下10回了),谁谁谁搂着的老婆,只比自己儿子大几岁,也是他的女学生,当然这些人都是领导级的人物。联想到前些日子报道的中小学校长性侵小女孩的行为,当时就想,是不是人活着该有些敬畏,该有点信仰?如果人活得真的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话,那么什么缺德的事情做不出来?        我当时说了一句:这些人该下地狱!我老公看着我说,你诅咒没有用,这些人从来不相信有地狱。  -----------------------------  哈哈,易今老师也有急得诅咒人的时候。。不知道您老公学校有多少是学生主动追老师的。  一些朋友说,我们那个年代的男人是最幸运的,小时候学习不累,大学毕业还管分配,当时女孩子谈恋爱都找同龄人,也不问出身,成家后该买房时房价也不贵,等四十几岁以为青春已逝的时候,居然发现社会流行大叔控了。。&当然,这只是玩笑,但这个社会价值观混乱确实其来有自。近几十年社会变化太大、大快,魂儿跟不上。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昨天在翻看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存在的四种因素,即自由、个性体、社会整合和宗教紧张感构成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    1、自由,是人格的基本条件,是人整个存在的基础;  2、个体性,是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它是自我的前提;  3、社会整合,是指个人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参与社会活动,进行人际交往,以个人的影响力作用于社会;  4、宗教紧张感,是存在于人格发展中的一种紧张感和不平衡状态,是人格发展的动力。罗洛.梅认为,人从宗教中能够获得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宗教能够提升人的自由意志,发展人的道德意识,鼓励人负起自己的责任,勇敢地迈向自我实现。宗教紧张感的明显证明是人不断体验到的罪疚感......    不好意思抄书了哈!摘自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总序第17、18页。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桑麻田    59楼    哈哈!一拍即合,用不着谁追求谁。    的确“魂儿都跟不上”,其实跟不上也无所谓,问题是,我们的孩子们将来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桑麻田  58楼      我倒觉得信与不信没那么容易转换。信仰是心灵深处的东西,或者说是灵魂的底色。如果不是从小在成长环境中获得,长大后挺难改变。不信教的成年人转变为真诚的信徒,很多是经历了重大人生变故的结果。  -----------------------------  我同意你的说法,而且我觉得这跟我说的并不矛盾。稍微展开来说一点我的浅薄看法,与您以及贴子里的各位交流:    首先,成年人的信仰确实不容易转变。为什么?因为信仰主要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成年人大致已经有了自己相应稳定的信仰体系,如果不是有重大变化给已有的这个体系带来挑战,我们很少会费神去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信仰,因而也就谈不上转变了。这种重大变化,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自己的不幸遭遇(比如重大疾病或其他灾祸),有些人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比如突然迁居到一个信仰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而对于我们这些做母亲的来说,对孩子的养育也可以构成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的共同点是它们会促进我们的再次成长,也给了我们重新构建信仰的契机。    其次,所谓真诚,实在是一个很模糊很主观的概念。就是教会内部,受洗过的教众之间,对此也有不同的认知。有人起床睡觉祷告,一日三餐祷告,出门祷告,启动汽车前祷告,用她自己的话说,把一切都交给主。而且,她认为不这样做的教友都是不够真诚的。而其他教众则不以为然。另一个极端,有些所谓的教众,去教会的主要目的是混一些免费的餐食,得一些免费的资助,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则对于是否符合教义没有什么想法。当然,这所有的人大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为失德。但是又如何区分他们信得够不够真诚呢?我揣测他们在自我认知中都觉得自己是足够真诚的。还有,教众里闹离婚的也不鲜见哈。    第三,其实父母即使不信教,也完全可以带孩子去教会,参加教会活动,亲密接触教义。只要你自己能够说服自己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在奉献(权当会员费吧)上不吝啬,在行动上适当配合,不要故意挑畔,至少短期内不会感觉到多别扭。既然我们自己的信仰已经稳定,那么我们身在任何信仰氛围中都是可以不受“蛊惑”不会“迷失”的,反而这样的环境更能使我们净化自己的信仰,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信仰的机会。  而孩子既然对不同的信仰显示出兴趣,我觉得就要给他机会去接触,我们要做的只是在我们确实不认同的方面跟他做适当的探讨,不需要给他答案,只需引他思考,以避免他陷入盲信的泥淖,让他有机会更早的建立起一个更稳定更健壮的信仰体系。不论他信什么,尽量发挥信仰带来的益处。    然后,信什么,信多少,就看你内心深处的倾向了。    此外,想说一下,至少在我的身边,除了分支众多的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等的教众都比比皆是,行走在路上也很容易看到教堂或寺庙等不同的崇拜场所。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自称是无宗教的有神论者,他们从小跟着父母家人定期礼拜,而成年后脱离教会,也是因为看不惯教会的一些方面,但他们仍相信那个掌控万物的神。同样,在教会里,也时常有新来者或者离教多年却又重新回归者。  还是那句话,信什么,信多少,看你内心深处的倾向。    当然这确实需要整个社会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人们尊重各自内心的选择。而我们自己,不论信仰什么,也应有颗包容的心,不要对别人的信仰过多苛责,妄加非议,只要他们有一颗向善的心。    经书教义我读了一些,但数量有限且不深入,哲学书籍也多年没摸过,以上观点主要来自个人对生活体验的思考,不当之处请轻拍。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如果你爸妈说有,那说明你错了,如果他们说没有,那你们全错了!”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reen_h&&时间:&22:33:36          当然这确实需要整个社会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人们尊重各自内心的选择。而我们自己,不论信仰什么,也应有颗包容的心,不要对别人的信仰过多苛责,妄加非议,只要他们有一颗向善的心。  ===========================================  说得好!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reen_h    当然这确实需要整个社会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人们尊重各自内心的选择。而我们自己,不论信仰什么,也应有颗包容的心,不要对别人的信仰过多苛责,妄加非议,只要他们有一颗向善的心。    ————————————————————    为你击掌!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green_h  62楼        当然这确实需要整个社会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人们尊重各自内心的选择。而我们自己,不论信仰什么,也应有颗包容的心,不要对别人的信仰过多苛责,妄加非议,只要他们有一颗向善的心。         -----------------------------  说得太好了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如果你爸妈说有,那说明你错了,如果他们说没有,那你们全错了!”  ===========================  这才是真正的信徒说的话。“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不同的信仰”,呵呵,这是没有信仰的人说的话。  人为了金钱而争那是为了活着时候的利益,人为了信仰而争那是为了死后的利益,信仰与金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利益,如果非要说有区别那就是活着的时候兑现还是死后兑现的区别。我认为叔本华说的很对:尽管宗教认可道德也支持道德,然而真正的道德并非基于宗教。只要他们有一颗向善的心,有没有信仰、信仰什么都没有关系,但绝对不能说信仰能让人有一颗向善的心,否则金钱也能让人有一颗向善的心了,有没有宗教信仰与是否有一颗善心根本没有关系。  该不该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无所谓,随大流。
& & 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