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级政府出台文件由一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给予经费保障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135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0积分
0人评价57页
2人评价13页
1人评价440页
1人评价104页
0人评价10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50积分今日时间:
中央财政下达千亿预算确保这件事 你家能受益多少
  《通知》的第二步改革目标是什么?如何改?这千亿元预算要怎么花?《通知》是如何要求的?谁将从中受益?
相关新闻:  近日,团湖北省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鄂青联发〔2012〕50号)(以下简称《意见》),就认真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12〕20号)文件和省委常委会决定事项通知(第九届〔2012〕20号)精神,切实加强全省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保障,全面推动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活跃基层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共青团工作是团的工作的源头活水。加强全省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的保障,有利于共青团切实履行四项基本职能,有利于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把守住县级团组织这座“桥头堡”推向乡镇街道一级,更加有利于带动村、社区的共青团工作,进一步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活跃。
  《意见》指出,加强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保障是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团委、财政部门要从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支持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制度性措施,切实加强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的财力保障,努力为基层团组织提供长期、稳定的工作经费支持。
  《意见》提出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是积极发挥省级财政支持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示范作用。从2012年起,省财政对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等四个连片贫困区县(市,不含市辖区)的乡镇(街道)团(工)委,按每年各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其他县(市)乡镇(街道)团(工)委,按每年各0.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二是切实加强市(州)、县(市)财政对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经费保障落实。按照“财政分级负担,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则,市(州)、县(市、区)在保障所属乡镇(街道)原有共青团工作经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补助支持力度,对于省级财政未予补助或补助不足2万元的乡镇(街道),由本级财政按照每年不少于2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工作需要适当提高标准。三是采取争取社会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各级团组织在安排团的经费时,重点向基层团组织倾斜,坚持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采取项目补助、争取社会支持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活跃基层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意见》还就进一步明确支持基层共青团工作保障经费的使用范围和要求进行了强调。一是要明确资金用途。省财政补助基层团组织工作经费为专项经费,直达县(市、区)团委,主要用于乡镇(街道)团组织根据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部署和自身实际,围绕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重点支持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深入开展加强自身建设、培训基层团干部、青少年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帮扶青年创业就业、培养选树青年典型、奖励支持村(社区)合作组织建设等团的重点工作,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二是要严格管理使用。各级财政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共青团工作补助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财经纪律,不得截留、挪用、抵扣和违规使用资金。乡镇(街道)团委要切实用好工作补助经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先用于推进解决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活跃基层工作。三是要加强督办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健全经费保障督办机制,建立资金管理台帐,切实将乡镇(街道)共青团工作经费筹措好、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团省委、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贯彻落实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保障、推动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有关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团湖北省委)  
 相关新闻
 热点专题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政府财政会计的小知识_慧知文库
政府财政会计的小知识 1. 政府财政会计的作用?行政单位会计的作用? 财政会计: 1、是筹集和安排使用预算资金的基础 2、是对各级预决算进行分析检查的前提 3、是进行有效的预算监督的保证 行政会计: 1、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真实、系统、完整的基础核算资料,检查预算执 行...
政府财政会计的小知识 1. 政府财政会计的作用?行政单位会计的作用? 财政会计: 1、是筹集和安排使用预算资金的基础 2、是对各级预决算进行分析检查的前提 3、是进行有效的预算监督的保证 行政会计: 1、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真实、系统、完整的基础核算资料,检查预算执 行情况,考核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2、科学合理地高度预算资金保证完成行政任务 3、遵照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维护财经纪律、保护国家财务安全完整 4、参与行政工作计划的制定,正确编制单位经费预算 2. 财政会计会计科目的使用要求?★ 1、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不得擅自更改科目名称。 2、明细科目除制度已有规定外,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3、按规定使用统一的会计科目编码。不打擅自更改或打乱 4、在填制凭证或记帐时应填名称或名称加编码,不得只填编码。 3. 财政会计科目的特点?★ 1、分别设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 2、用来核算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执行结果所以不设固定资产、库存现 金等科目 3、凡是资产、支出科目,一般为借方余额,负债、净资产、收入类科目为 贷方余额 4、明细科目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中的款设置 4. 财政会计的原始凭证特点? 1、财政会计不直接收纳预算收入,而是根据国库报来的日报和缴、退库存 凭证来核算预算收入,因而没有收款凭证(收据等) 2、财政会计不直接花钱办事,不直接办理预算支出的实际支付,而只办理 预算拨款和按单位报表核算预算支出,因而没有开支凭证,如发货票等 5. 管理财政性存款的原则?★ 1、集中资金,统一调度(由财政部门掌管) 2、严格控制存款开户(国库或指定的银行开户)
3、根据年度预算或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拨付资金。(不得超预算、无用款计 划拨款) 4、转帐结算(会计凭证不得用以提取现金) 5、在存款余额内支付,不得透支。 6. 预拔款项的原则?★ 1、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拨款,应当按照单位领报关系转拨 2、根据核定的年度预算和季度计划拨付,不得办理超预算、无计划的拨款。 3、根据事业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拨付。 4、根据财政部门的国库存存款情况拨付,以保证预算资金调度的平衡 7. 预算拨款的方式?★ 1、划拨资金(实拨资金) 2、限额拨款(限额管理) 8. 预算收入的收纳方式? 1、就地缴库 2、集中缴库 3、自收汇缴 9. 凭证审核的要求? ★ ★ 1、一般数字关系技术性审核 2、审核预算级次 3、审核预算科目 4、审核分成比例 10. 国家允许收入退库的范围及程序? ★ (1)由于工作疏忽,发生技术性差错需要办理退库的; (2)企业单位办理财务结算需要退库的; (3)企业超缴结算退库; (4)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退库项目 11. 预算支出的核算基础? ★ (1) 对于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用款单位银行支出数列报支出; (2) 不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拨付用款单位的拨款数列报支出; (3)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包干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平时按财政拨款数列 报支出,清理结算收回拨款时,再冲销已列支出;
(4)收回以前年度已列支出的款项,除财政部门另有规定者外,应冲减当 年支出; (5)其他各项支出均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 (6) 凡是预拨以后各期的经费,不得直接按预拨数列作本期支出,应作 为预拨款项处理,到期后,再按有关规定口径转列支出。 12. 年终时的工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年终工作?★ (1)核对年度预算:本年预算的追加追减和企事业单位的上划下划,一般 截止至11月底止。各项预算拨款一般截至12月25日止。 (2)清理本年预算收支。 (3)组织征收机关和国库进行年度对账; (4)清理核对当年拨款支出; (5)清理往来款项; (6)清理财政周转金收支; (7)进行年终财政结算。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1.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财政会计、行政会计、事业会计的概念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政府财政资金、单位业 务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和监督,以加强预算、财 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的一门专业会计。 政府财政会计:即财政总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 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 专业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属于政府会计的一部分,是适用于行政单位的政府会计,经 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行政单位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运动进行系统、完整、 连续、综合的核算与监督的专业会计,是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 2. 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概念? 政府财政部门:是组织国家财政收支,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工作部门。 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的政府机关单位,包括各级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及其 派出机构,以及接受国家预算拨款的党派和社会团体等。 事业单位: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独立核算单位,包括 文化、教育、卫生、科研设计、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救济单位等各类事业单位。
3.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的特 点?★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与预算管理相适应,核算预算和业务收支,计 算收支余缺,并以收支结余核算为中心。具体表现在: ①应与国家预处管理相适应,以预算和业务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②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兼有权责发生制的结帐基础。 ③主要核算有关收支结余,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 财政会计与行政会计的区别: ㈠核算对象的区别: 财政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及其结 果,是进行宏观管理的会计,其会计主体是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单位会计 的对象是各级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其重点是预算资金的使 用,因此行政单位会计是进行微观管理的会计,其会计主体是微观的行政单位。 ㈡反映的经济关系的差异: 政府财政会计侧重于资金的集中分配,因而反映的经济关系绝大多数是 基于国家职能而产生的,非商品交换关系。行政单位会计侧重于预算资金的使 用,因而反映的经济关系除了与国家财政 (或通过上级单位) 的缴拨款关系之外,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主要是与各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商品交换关系。 ㈢核算支出的基础不同 政府财政会计核算支出的基础拨款数。行政单位核算支出的基础是实际 支出数。 事业单位与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的区别: ㈠核算对象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反映、监督事业计划执行的 会计。它不仅要核算预算资金的领取、创收、使用及执行结果;又要核算经营资 金过程及其结果。而财政会计只核算资金的筹集、分配及执行结果;行政单位会 计仅核算预算资金的领取、使用及执行结果。 ㈡会计结帐基础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采用“权责发生制” ㈢会计核算内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较财政、行政单位会计更广,不要核算预算收支 余超,用以考核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还要核算成本费用,计算收益,以 考核实行成本核算或有项目成本费用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前提下,经营资金使用 效益水平。 ㈣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种类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既有预算收支科目又有成本费用科目。报表既有经营 支出明细表,净资产变动情况表等。而行政单位财政单位无此表。 4.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意义 ①正确组织预算财务收支核算,有利于促进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实现 ②严格监督预算财务收支活动,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执行国家财经方 针、政策 ③认真分析预算财务收支执行进度,有利于调节资金供求、合理高度资金 5.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体系?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体系决定于政府财政、国家行政和事业单位的组 织体系,并与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相衔接。我国政府财政的组织体系与国家政府 体制是一致的,凡一级政府便高有一级财政,从而形成一级政府财政会计;我国 行政单位的划分决定于国家建制,凡是按建制设立一级行政单位,便形成一级行 政单位会计。我国事业单位分为若干类别,与这些类别的事业单位相适应,形成 各种事业单位会计。 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财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 象?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国家预算资金和单位业务资金 活动) 政府:在执行总预算过程中各极预算资金集中、分配和结果的预算资金运动 过程 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的资金运动过程。 事业:事业单位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以及收入的取得、成本费用 的发生和收益的形成等资金运动过程。 8.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目标?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所提供的信息? 会计目标 : 为预算管理部门和单位提供预算财务收支活动过程及结果的有关 财务会计信息。 信息:①反映国家预算和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信息 ②反映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 ③反映国家财经方针、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 9.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任务?政府财政、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的任 务?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任务 ①反映和监督预算财务收支情况,确保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实现 ②监督预算执行,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③分析预算执行进度,确保预算资金供求 ④检查预算收支活动,正确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 财政会计的任务 ①处理财政会计的日常核算事务 ②高度财政资金 ③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 ④组织和指导本行政区域预算会计工作 ⑤做好预算会计的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单位会计的任务: ①及时合理组织资金供应,正确执行单位预算 ②认真做好记帐、算帐、报帐等工作 ③积极参与行政单位业务计划的制订,作好单位预算的编制工作 ④维护国家财经纪律,认真进行会计监督 ⑤制定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规定与办法,辅导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的任务 ①促进事业计划的圆满实现 ②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和纪律 ③正确核算收支结余,计算成本收益,搞好日常核算工作 ④促进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感觉不错的话,微信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公众账号,以后找资料更方便
是互联网分享学习的开放平台,汇集亿份高价值的文档资料,涵盖档下载,程序开发文档,教育文档,医药文档,办公文档,考试文档,营销文档,工程文档,分享文档等行业。为您提供愉悦的分享学习体验。
政府财政会计的小知识
你可以免费下载该文档
没满足你的要求? 查找更多相关内容第04版:教育科学
寻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路径
公共财政支持是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吴之如 绘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到目前已初步解决了如何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问题,而校舍建设、设施配备、教师工资待遇等经费保障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寻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路径
&&■公共财政要真正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必须把各级政府教育投资的总盘子按照《教育法》的要求做大,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责任和办学责任。在此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相应的教育政绩考核与问责机制。
&&■建立教育经费年度预算和决算经人大审查制度,各级政府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单列制度,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可用财力的比例年度考核制度;建立中央政府保障统一的基本工资待遇,地方政府体现差异的“谁出台政策谁埋单”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新机制。
&&■在解决教育资源的“增量公平”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存量公平”;必须在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硬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大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软投入”。&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建立的标志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其关键是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新机制。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到目前已初步解决了如何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问题,而校舍建设、设施配备、教师工资待遇等经费保障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如果不从整个教育投资体制、监管机制上寻求问题解决的新路径,公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效能就会大大降低。
&&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要求与责任主体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说到底要靠教育投资来保障。有关研究显示,从国际上看,教育经费只有超过GDP6%才能支撑教育现代化。2007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占GDP3.32%,社会投入占1.55%,合计仅为4.87%。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要达到占GDP4%的目标以来,至今没有达到这一目标。这既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穷国办大教育这一基本国情有关,也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法定教育投资责任完成与否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关。
&&《教育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可是,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公布的各省市教育经费统计公报,2002年-2007年间,全国分别有7、17、19、23、18、6个省级区划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下降。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要求与教育支出的责任执行主体不明确有关。《教育法》规定的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能不能做到,并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要求。另一方面,国家对各级政府教育支出应该保障的领域和项目,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要求,也没有做到教育事业基本需求的全面覆盖。如学校建设经费、设施配套经费,至今没有明确到底由哪一级政府负责。
&&公共财政要真正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就必须把各级政府教育投资的总盘子按照《教育法》的要求做大,就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责任和办学责任。在此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相应的教育政绩考核与问责机制。
&&教育经费的投资体制与监管体制
&&2002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教育投资体制建立的开端。随着我国公共教育投资体制的建立,中央、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越来越重,而随着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挤出效应”越来越严重。
&&在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之后,许多县级政府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用于了教育,这个比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给予地方的各种转移支付资金却没有包括在地方财政支出的总盘子之内。
&&笔者认为,在我国教育经费的监管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转移支付使用效益无法监督;二是教育经费投入“挤出效应”无法遏制;三是无法判断一个县级政府到底应该把多少财力用于教育才算履行了法定责任。因此,必须解决我国教育经费拨款如何接受监督的制度和体制问题。
&&根据有关法律要求,笔者建议,要建立以下教育经费拨款和监督制度:一是建立教育经费年度预算和决算经人大审查制度。即各级政府年度教育经费的预算和决算,要提交同级人大单独审查。二是建立各级政府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单列制度,既防止地方政府教育投资的“挤出效应”出现,也便于加强监督和管理,解决教育转移支付的使用效益问题。三是建立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可用财力的比例年度考核制度,确保在地方财政支出总盘子中教育所占的份额不下降。
&&教师工资保障的分担机制与管理体制
&&在我国公共财政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如何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从具体的工资保障实践层面看,面临着教师经费保障来源的“省级统筹”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矛盾。
&&我国现在的行政管理架构包括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而义务教育的管理实行的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列入县级政府预算,以县级政府为单位发放。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财力不同,即使同一个市级政府管辖下的不同县(市区)之间,教师的工资待遇往往也不同。再加上不同地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在一个省域内,发达地市财政困难县的教师工资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市各县的教师工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省级统筹”?
&&笔者认为,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这种多级政府负责机制带来的责任不明与“省级统筹”和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带来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与教育管理体制的矛盾,必须重新设计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这个工资保障机制的设计要统筹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保障义务教育的国家性质,即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不是地方的事业;二是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将长期存在的现实,体现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应性。
&&为此,应建立中央政府保障统一的基本工资待遇,地方政府体现差异的“谁出台政策谁埋单”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新机制。其核心是: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方面的具体责任。国家在适当上划各地用于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相关财力和停止向地方进行各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中央出台的需要全国统一执行的工资待遇政策,所需资金由中央拨付;省、市、县按照中央出台的工资待遇政策,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需要地方视财力状况执行的部分,哪一级政府决定执行就由哪一级政府“埋单”。
&&教育公平的“增量公平”与“存量公平”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机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如“两基攻坚计划”、“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学费补助政策,等等,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但教育公平,不仅是指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更是指受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公平。可以说,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大都是着眼于解决教育资源的“增量公平”问题,而对于我国由于历史的、经济的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带来的重大的城乡教育差距、校际教育差距,即教育资源的“存量”差距方面,我们的政策还不够有力。所谓教育资源的“存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与校际教育条件的差距;二是城乡与校际教师队伍的差距;三是城乡与校际教育管理的差距。在解决教育资源的“增量公平”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存量公平”。这应该是我们在研究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方面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我国下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最重要的政策选择是要全面实施教育资源配置的“弱势补偿政策”。
&&在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历史性任务之后,围绕着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必须思考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保障教育公平的起点是什么?或者说,政府应该提供的教育公共服务的底线是什么?这里的底线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教育拨款即日常教育运转经费的均等化;二是政府提供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的标准化。前者我国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后者的政策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整体设计。国家要尽快制定小学、初中、高中的设学标准,此标准至少应包括:学校占地标准、校舍建设标准、教学设施配备标准、公用经费标准、教职工配备标准等。依据该标准,由各级政府全面启动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对达不到合格学校标准的,全面实施“弱势补偿政策”。经过几年努力,彻底改变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拉大的局面,使我国的教育公平在为人民群众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农村教育的“硬投入”与“软投入”
&&对教育发展而言,公共财政投资效益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教育投资总量的多少,也取决于教育投资的结构是否合理。一是教育投资的外部结构,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教育投资的关系;二是教育投资内部结构,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投资在各级各类教育及其教育项目上的分配。
&&就公共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而言,应该承认,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投资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近几年在逐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国家教育投资的比例结构正在得到优化。但是,又不能不承认,在义务教育内部投资结构中,存在着“硬投入”与“软投入”越来越不协调的矛盾。总体上讲,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办学条件、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越来越有力,越来越到位。但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科学研究、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投入却相对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其实,就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当“硬投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硬投入”的投资效益能不能实现最大化,关键在于能不能通过一定数量的“软投入”,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每个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当我国从整体上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之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就从外延发展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相应地,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需求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越来越成为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综合效益,就必须在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硬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大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软投入”。
&&教师专业发展投入缺乏制度保障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按照有关规定坚持“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同时,各级财政再按教师年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并实行单独列支、专款专用。
&&(作者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研究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经费管理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