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整促进产业升级

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升级的若干意见
发布机构: 颁布日期:
17:04:41   浏览次数:
] 色调调节:
甬政发[号?? 甬政发[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八八战略”,切实推进“六大联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机械、家电等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石化、钢铁、能源、修造船、造纸为代表的临港型大工业以及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涌现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骨干企业和名牌拳头产品。但是,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十分突出。表现在产品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完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集聚度较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随着土地,电力、水、资金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剧,这种高速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推进工业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基本原则(一)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结合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克服和避免市场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二)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结合原则。既要立足现实,通过存量调整,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先进”程度,又要放眼未来,加大增量调整力度,以增量带动存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以增量提升存量,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临港型大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强化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体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原则。必须以块状经济为重要依托,抓住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完善专业化分工的关键点,引导块状经济向园区产业集群提升,延伸产业、产品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居全国前列的制造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四)外向带动原则。抓住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外引内联,主动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吸纳全球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东北、中西部等地区丰富的能源、土地、劳动力、矿藏等资源,弥补我市资源紧缺的短腿。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开展出口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五)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就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主要任务和目标(一)优化工业布局结构。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实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构筑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以及北仑、镇海、象山港、余慈、中心城区、鄞奉等六大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和1个城市工业区块,加快基础设施配套,系统整合提升现有工业产业布局,形成区域统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配套完善的工业布局体系。到2008年,力争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二)优化产业结构。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产业和港9优势,有选择地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型大工业及后续产业;积极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到2008年建成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研发机构),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优先扶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业等高成长性产业,主动退出没有竞争优势和失去竞争能力的产业。到2008年,基本形成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五大临港型大工业,以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精密仪器仪表、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模具、文具等十大重点优势制造业,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三)优化产品结构。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前景、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特色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实行政府推动与企业争创相结合,营造优越的名牌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创牌意识,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梯状名牌企业群体和名牌产品集群,努力打响“宁波制造”的品牌。到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300只(其中中国名牌40只、省名牌150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销售额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的比重达到40%以上;年专利授权量6000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市场推动和政策引导,争取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到2008年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十百千万”企业梯队,即销售超100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亿元企业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10000家。同时,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小企业对大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逐步形成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四、政策措施(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产业政策导向1.深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集聚、错位发展的原则,深化三沿三带、六大产业集聚区、13个产业园区、1个城市工业区块的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明确重点区域和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优化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按照新建企业必须进园区,鼓励老企业进园区,特定产业进特定园区的要求,促进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合理分工和竞争力的提高。2.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宁波实际,编制和发布鼓励、限制、禁止和综合平衡类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进一步明确临港型大王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淘汰和取缔那些工艺和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产业、产品和企业,对于企业新建或扩建限制和综合于衡类产品项目,须经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近期对日耗水量1000吨以上、电能增容1000KVA以上的建设项目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达不到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予以严格控制。同时,根据科技、市场、资源、产业发展阶段的实际和国家有关法规等变化,及时调整产业准入政策,不定期发布实施。(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1.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设立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土地专项指标。每年在土地计划指标中统筹安排一定比例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土地专项指标,重点安排对工业结构调整、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有着重大影响的工业性投资项目和老企业搬迁改造项目的用地需要。从严控制开发区(园区)以外的项目用地,对适用于多层厂房的生产行业,必须推行多层标准厂房。调整工业用地绿化率,适当压缩开发区(园区)的公共绿地面积,调整工厂企业内部的绿化控制指标。积极探索与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出挂钩的土地价格机制,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水平。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依法收回、缴纳闲置费、调剂、转让、租赁等办法,提高闲置和存量土地的使用效率。建立完善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对集约利用土地情况较好的地区优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审报等手续。2.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先保证高新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的供水,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供水。继续推动对传统工业的节水改造,加快实施分质供水,加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建立科学的工业用水定额体系、节水型经济评价体系,严格考核。建立和完善节约用水奖惩制度,对开发节水新技术和推广节水新工艺的给予奖励。3.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和节能工作。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有序用电管理,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在电力供应上重点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企业倾斜,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实行严格的错峰、避峰和限电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坚决予以停止供电。着力推进用能大户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对节能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其他先进节能成果。依法加大节能监督力度,实施主要工业产品电耗定额考核管理。4.着力保障资金需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实行“区别对待,扶优限劣”,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重点保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工业结构优化。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强示范和政策引导,加快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不断提高经济体系的生态质态,实现经济发展从线性增长向循环增长转变。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推行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及实施规划和方案,逐步形成市场引导、企业自觉实行和政府积极推广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进一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格局,促进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全面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加强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模具、文具等重点行业的信息化改造为重点,加快建立行业创新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突破产业信息化改造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产品工艺水平和市场的响应速度。2.推进企业信息化。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制造、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应用,着力抓好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对传统产品的嵌入式改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积极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3.建设适合我市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改善客户服务,提高产品设计与竞争能力,提高块状经济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改善区内服务环境,提高区内企业竞争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四)加强技术创新,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内在动力1.着力推进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大科技合作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强与中科院、兵科院和浙江大学等的全面科技合作,鼓励高层次人才来我市挂职和创业,共建研发机构,积极吸引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我市;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提高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和市场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在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水平,增强为宁波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2.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宁波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现有“孵化器”的作用,完善孵化设施、强化孵化功能,使其成为科技人员科技创业的重要基地。3.增强企业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加快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园区作为创新创业集聚基地的作用,鼓励县(市)、区的重点企业在市科技园区设立研发中心,对研发中心引进的高级急需人才在住房安置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到2008年全市制造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4.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技术贸易、技术培训、科技评估、信息服务、专利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中介服务工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扩散。(五)加快体制创新,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制度保障1.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过去管理企业转向服务企业,从扶持企业转向扶持行业,加强产业规划和行业政策研究,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市场监管,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商务成本,完善社会诚信体系。2.加快企业体制创新。引导企业股权合理流动,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发展壮大一批土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大力发展多元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降低产权交易成本,促进工业结构调整。4.积极培育发展专业性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坚持以培育和扶持为主,加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推进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协会公信度。逐步把政府部门中一些可以由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尽快转给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化的体制和制度。大力扶持投资咨询、技术服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质量认证、检测检验、信用担保、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5.建立完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按照 “早预警、早应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宁波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预案,加快建立健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网络、预警体系、反馈系统、评议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库、数据库和专家库,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分析、评议与对经济影响程度的研究和控制,整体增强我市出9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人才支撑1.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企业家。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市场,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库,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努力引进一批外来经营者。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营造氛围、正确导向,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造性和积极性。2.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开发人才。在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用好现有科技人才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降低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成本,鼓励企业引进和聘请外来高科技人才,帮助企业进行创新活动。3.积极培养一批高级产业技术工人。紧密结合我市培育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广大企业培育和输送适合其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七)整合财政扶持资金,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重要的政策手段1.强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将工业技改贴息资金、园区扶持资金、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资金和创新资金整合为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在使用方向土逐步从扶持所有行业向扶持重点优势行业转变,从单纯扶持大企业向扶持大中小企业并举转变,从注重项目投资规模向更加注重项目的技术档次和设备先进程度转变,重点用于结构调整项目贴息,中小企业扶持,信息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创新、节能和清洁生产、国内招商引资、结构调整软课题研究等补助,以及必要的考核奖励,使之成为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2.建立政府财政性投入资金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行政部门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评审和社会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综合功效。(八)建立指标体系,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本着速度与结构、效益、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工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二○○???????主题词:工业? 调整? 意见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政协办,军分区,市法院、检??? 察院,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日印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本刊评论员
日14:29&&&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在全力推动“十二五”开局起步、启动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时刻,如何进一步发挥福建的后发优势,创新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这几年,我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为重点,扎实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形成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省里出台了石化、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分产业、分层级、分年度推进落实产业调整振兴重点项目,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转方式、调结构迈出了坚实步伐。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适应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如果固定在一个传统模式上,就会影响到发展的思路、质量、效益、整体结构。从我省实际来看,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依托我省现有产业基础,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福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构建定位清晰、系统配套、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样才能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传统产业要有新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地从“三来一补”做起,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特别是民营经济为全省发展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但要看到,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冶金建材、建筑等传统领域,贴牌生产多,粗加工多,自主品牌少,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整体发展层次不高。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和民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困难。要把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政策上、资金上、人才上给予扶持,推进企业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生机和活力。  新兴产业要有新突破。对我省来说,发展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省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制约大,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物流、文化创意、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仅是发展工业,而且要重视发展服务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互为渗透和支撑的,二者并行不悖,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我们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发展物流、商务、金融、保险、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旅游、健康、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既服务和保障工农业生产,开辟产业新的增值环节,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特别要做好“海”这篇大文章。我省海岸线3千多公里,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发展海洋经济大有潜力,应该要发挥出重要作用。在目前土地使用、环境容量等陆上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把眼光转向更为广阔的海洋,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促进陆海联动协调发展。特别要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契机,抓紧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整合优势资源,高起点推进开发,争取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产业、临港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福建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重而道远。在完成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快转变的“双重任务”中,全省各级各地一定要始终坚持主题主线,加快步伐转方式、下大力气调结构,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提速增效,不断取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更大成绩。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杨媚)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_新浪新闻
  原标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广州日报讯 昨日上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第111期“广东学习论坛”报告会,专题学习“‘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与广东经济转型升级”,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作辅导报告。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报告会并于会前会见林毅夫。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出席报告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主持报告会。
  林毅夫在报告中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要把适度扩大总需求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挖国内投资和消费潜力,补齐经济短板,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有效市场。要根据产业特点对产业进行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徐少华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更加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长远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我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继续走在前列。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省军区党委常委,省武警总队军政主官,省委各部委、省直有关单位、省有关人民团体领导班子成员(含正厅级干部)约450人参加了报告会。(辛均庆)
对于移民现象,“建墙”,还是“建桥”?刚结束了第一场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特普朗一直支持第一个选项。也有另一些搞政治的人觉得后者要好些。
9月28日,奥巴马遭到国会“一记重击”——参议院和众议院以绝对多数推翻了他对一项法案的否决,从而让“9·11”恐袭受害者可以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沙特政府。
台湾不曾败坏他,他反而拖累了台湾。早在三十年前,他便沦为台湾的遗物。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看到官话上有一些咨询想考公务员如何选择等等,我就觉得世上事,事在人为。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009年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逐步回暖的行业局势为众多电子企业树立了信心。我国的电子元件产品在国内整机市场的占有率达50%以上,彩电和计算机中使用的许多元器件均已实现国产化。已经实行的家电/计算机/摩托车/汽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以及节能惠民三大政策,不仅带动了整机销售的增长,也给上游电子元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把握市场
&&&&&&& &2009年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逐步回暖的行业局势为众多电子企业树立了信心。我国的电子元件产品在国内整机市场的占有率达50%以上,彩电和计算机中使用的许多元器件均已实现国产化。已经实行的家电/计算机/摩托车/汽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以及节能惠民三大政策,不仅带动了整机销售的增长,也给上游电子元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把握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
&&& 日~11日,素有中国电子第一大展之称的中国电子展(CEF)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针对新的发展机遇,CEF承办单位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第7 5届中国电子展将与首届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CCEF)同期举办。展会依托中国市场,基于深圳得天独厚的产业背景和区位优势,分享4月珠三角黄金采购季的海外买家资源。CEF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副总经理陈雯海认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 产业升级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
&&& 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有效提升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减小高端产品和关键产品的进口依赖,将从根本上缓解IC、新型元器件、软件等高技术、基础产品对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制约。在注重基础电子技术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全局性新技术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如物联网、云计算、光电子等技术。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的概念涉及的应用已被上下游企业所关注并在积极酝酿和实施。因此,除了消费电子等3C应用之外,本次CEF展会的亮点将集中体现在LED照明、传感网/物联网、节能技术、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新兴显示技术等方面。爱普科斯、深圳宇阳、台晶电子、AEM科技、七星华电、常州银河、江苏长电、贵航电器、中航光电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来自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的展商将携带重点产品亮相中国电子展。
&&& 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全球发展的趋势,代表节能、环保的新光源LED成为关注的焦点。CEF光电展区将重点展示LED新技术和新产品,TCL、创维、长虹、熊猫、厦华等国内彩电主流品牌厂商将推出LED电视产品。针对技术热点,展会推出&新型节能技术研讨会&等多场绿色论坛,共同探讨绿色照明等节能热点问题。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也是热点研讨内容。
&&& 本届CEF联手中国电子学会举办的&2010中国电子技术年会&分设数十场分论坛,主题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低碳经济、电子签名、节能技术、3D立体视像、电子书等一系列热点话题。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公司总经理董学耕博士说:&今年年会仍将保持高规格和权威性,特别邀请邬贺铨院士、李德毅院士、周寿桓院士等,分别就物联网、云计算、光电子与激光显示等前沿技术展开专题报告。&
&&& CEF同期推出的&2 0 1 0移动世界深圳峰会&以&让世界移动起来&为主题,有主题峰会、智能手机、MID、平板电脑、智能本/上网本、移动电视、移动支付、移动测试等8个论坛。届时英特尔将发布最新的移动领域全线解决方案,飞思卡尔详解创新的智能本解决方案。Agilent、 R&S、 Ansitru、Morlabs、 Siemic以及 Aeroflex等测试厂商将展示各自在3G终端方面的测试解决方案。
&&& 聚焦消费电子技术和市场潮流
&&& 今年的中国电子展期间,在深圳会展中心将同时举办首届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CCEF)。CCEF以终端、内容、体验为三大核心展示要素,突出消费趋向以及终端产品的自主创新和产业链协同优势,彰显消费市场对消费电子终端以及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CCEF与CEF形成联展,不仅有规模效应,更有联动效应。
&&& 3D产业逐日升温 电子书阅读器产业蓄势待发
&&& 2010年《阿凡达》的全球热映,拉开了3D时代的大幕。3D立体视像的出现,将促进视听产业结构的调整,预示着未来视像行业向3D时代演进的趋势。C3D WORLD论坛将围绕&3D立体显示技术及系统研讨&、&3D立体内容创新与融合&等展开。
电子书阅读器是当今最耀眼的消费电子明星产品。其创新的显示技术、在线出版发行的商业模式、类纸的移动阅读体验,创造了高速增长的消费电子新兴市场。随着显示技术、3G技术、手写功能、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电子书阅读器正在创造新的市场。&2010首届中国电子书产业高峰论坛及展区&将为终端制造商、核心器件商、方案商、软件商、内容提供商、数字格式制作商、移动运营商等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汉王、方正飞阅、福昕软件、长城计算机、万利达等电子书领域的领军企业将在展区展示新品。
&&& 互联网电视倡导三网融合
&&& CCEF推出的&三网融合论坛&,将探析新趋势下三网融合终端以及业务的发展方向。三网融合、4C融合、三屏融合将给国内消费电子市场带来新的商机,融合型终端、融合型业务将逐步成为主流。TCL等主流彩电厂商将推出以互联网电视为代表的融合型终端产品。
型号/产品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