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病的不能上班我文化水平低我是男的想赚零花钱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思考(之 党建新形式)-初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思考(之 党建新形式)-初稿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妖湮惑众:爵皇大人靠边站_Emo有个严婆,Junang有个弓德华萨_云起书院目录作品相关第一卷 第一卷[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第二卷 第二卷VIP卷第三卷 第三卷VIP卷订阅自动订阅简单订阅&p&从通用计算,更确切点深度学习,的角度来说,无论从功耗,价格(下面两图比较了N厂各卡),还是内存大小和带宽来看,GTX 都比前面好。虽然在价格,功耗,计算上基本是正比关系。但在付相同额外开销(CPU,内存,机器空间,后期维护)下,1080能得到的计算密度更高。&/p&&img src=&/bccfbb6271432acb4a0661e2cbd9625a_b.png& data-rawwidth=&1194& data-rawheight=&8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4& data-original=&/bccfbb6271432acb4a0661e2cbd9625a_r.png&&&img src=&/54ca027da35e7c74b68d_b.png& data-rawwidth=&1214& data-rawheight=&8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4& data-original=&/54ca027da35e7c74b68d_r.png&&&br&&p&但nvidia有几个东西没有解释清楚。如果大家听过黄老大在今年GTC上的报告的话,估计会对P100的21 TFLOPs的半精度(FP16)计算能力有深刻印象。它的原理是把两个FP16并成一个FP32来计算。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对pascal的最大期望之一。不管是去年NIPS,在GTC前N厂的一个小型deep learning meetup,还是盛会GTC,N厂员工一直说FP16是未来,号召我们大力支持。所以MXNet的小伙伴也花了很多精力折腾FP16,毕竟是两倍性能提升啊。&/p&&img src=&/1b47ace498782ecf2fe67f4fca85b768_b.jpg& data-rawwidth=&864&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4& data-original=&/1b47ace498782ecf2fe67f4fca85b768_r.jpg&&&br&&p&新卡出来后MXNet小伙伴Eric第一时间从N厂化缘了一块GTX 1080,兴高采烈准备测一下MXNet的FP16性能来搞个大新闻。实验跑下来结果眼镜碎一地。&/p&&blockquote&&p&在titanx上fp16比fp32快10%。 基本正常。 在1080上fp16比fp32慢一倍。 fullyconnected慢100倍。。。 还可变的。。。&/p&&/blockquote&&p&此时网上也是&a href=&///?target=https%3A///r/MachineLearning/comments/4lhrfj/fp16_performance_on_gtx_1080_is_artificiall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议论纷纷&i class=&icon-external&&&/i&&/a&,甚至大家猜测是N厂故意限速了。咨询了N厂后,得到的答复是,GTX 确实FP16不快,但是8-bit int (int8)很快哦,在30 TFLOPs以上,你们可以试试啊。汗一地。。。&/p&&br&&b&更快的FP16还是int8&/b&&br&&br&&p&这几天研究下来,我尝试在这里不保证太多准确性的回答下为什么。我们知道P100用的核心是GP100,而GTX 用的则是GP104. 下图是GP100的一个SM的架构图。&/p&&img src=&/374b923ccb1f0edd158f6f3c_b.png& data-rawwidth=&975& data-rawheight=&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5& data-original=&/374b923ccb1f0edd158f6f3c_r.png&&&br&&p&这里有包含单精度浮点和整数运算单元的core(下图所示),双精度运算的DP Unit,各种特殊函数例如sin/cos的SFU。可以看到core和DP Unit的比例是2:1所以导致P100的单精度和双精度运算能力是2:1的关系。而GP104的DP unit更少,所以双精度浮点运算能力比较低。&/p&&img src=&/3ebdca6ed0da2f0e07e01e75e9e4d067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br&&p&如果对比Pascal和它的前代例如Kepler和Maxwell,会发现SM图大同小异。所以我们以为N厂有特殊技术使得Pascal能够用FP32来算两个FP16. 而实际上是,只是Pascal没有画FP16 unit而已。所以GP100的FP16快,是因为它可以帮助计算FP16的单元多。而GP104没有那么多FP16单元(同样FP64也少),所以慢了。&/p&&p&但是,GP104有特别的技巧,uint8计算单元多。。。所以。。int8快了。。。&/p&&p&问题来了,到底N厂未来是走FP16还是int8路线呢?N厂回答是,我们先搞出来让你们玩着先。到时候看谁好用。根据目前情况看,FP16在有特殊技巧的帮助下,还是能够用来训练模型。而int8主要应用应该主要是在模型预测上。&/p&&br&&b&总结&/b&&p&Pascal目前有两个型号,GP100(对应Tesla P100)和GP104(对应GTX )。前者半精度浮点运算快(FP16),或者8-bit int(int8)运算强。如果是需要买新卡,建议上GTX 1080(不过目前供货不足)。如果考虑主要是做模型预测的话,也可以升级旧卡到GTX 1080。不然的话等年底可能的新卡GTX 1080 TI或者新的Titan X也不错。&/p&
从通用计算,更确切点深度学习,的角度来说,无论从功耗,价格(下面两图比较了N厂各卡),还是内存大小和带宽来看,GTX 都比前面好。虽然在价格,功耗,计算上基本是正比关系。但在付相同额外开销(CPU,内存,机器空间,后期维护)下…
&b&15年刚入行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慢慢上道之后才意识到它的低效,总结了些新招。&/b&&br&&br&职场人士八点到十点的时间相比于参加各种局,更多应投入在良性社交和自我提升充电当中。除了八小时正式工作时间,获取行业资讯的update,保持良好身体状况和与前辈交朋友都十分关键目前我在洛杉矶与颇有名气的创投社群共同经营一家广告公司,主要涉及的新媒体业务联系人不超过15人:可见有效社交的重要性之高。&br&&br&&b&第一件重要的事: 密切关注大局,获取行业和相关领域的一手资讯&/b&&br&&br&以互联网和新传媒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不再如传统行业一般呈现相对闭塞的职场圈子。圈子之间往往或多或少有直接间接的关系;互联网创业公司离不开新媒体和广告方面的人才和资源。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资讯十分关键,可以让它&b&成为自身非常关键的社交货币&/b&:例如一个对广告主、流量主和地推等颇为娴熟的公关人,可以顺其自然的结交到有相关需求的投资人和市场总监。&br&&br&良性社交和组局不同,是基于双方职场需求和价值观的“友谊”。两年前我还没脱离校园的思维定势,始终愿意善待身边人,用诚意去交朋友而非基于需求。这类饭局,可以带来的是上千个不联系的微信好友,和令人入不敷出的无效支出。相信朋友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小伙子,很热衷于和同事、职场朋友喝酒,经常说起自己认识某某老总却在办事的时候人脉捉襟见肘。这是外向性格的职场人在前期常犯的通病,能避免就是领先。&br&&br&我的建仪是,不轻易在工作外与人见面,而是择人。去谦虚的请教行业前辈和合作伙伴,用自己的一手信息和诚意换取真正有用的“资源”。&br&&br&&b&第二件重要的事:每个月做一次整体人脉的梳理,整合文档&/b&&br&&br&将人脉资源整理成日记本性质的文档将很大程度提高社交效率。在微信普及后社交逐渐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大部分人都&b&可以通过二维人脉&/b&找到行业大佬,甚至心仪的偶像。而这类人脉,在切实转化为合作基础和经过是梳理之前,可以说和叠在案头的名片毫无区别。将人脉归类,记录在笔记本上可以为它们归类:能在有效时候随时启用。&br&&br&例如传媒业,可以整体的将人脉分为新闻记者,报业电视台,新媒体人,公关和广告几个大类。比较简单的方式是注册一个Note账户,将每个人的联系方式、认识的途径、合作关系等以表格和文档形式保存。具体到执行,可以把不同关系提供的报价也汇总成Excel:例如记者朋友,进行一次商业专访的价格。在必要的时候,这些有效社交所沉淀的人脉可以派上大用,交换资源或是借由现有关系接触客户等等。正因为行业之间互现联结,人脉和人脉之间存在互通和替换关系,这时候高效的执行和落地才是最核心的优势。&br&&br&在社交中,时刻照顾他人利益是很关键的心法。从实际出发,任何人都很难掌握所有利润和资源,而善于为合作伙伴赚取利益的职场人往往更吃得开。进入职场后朋友关系不再单纯,很多时候如果介绍一个潜在客户给朋友,&b&就会错失整个订单而只换来一声“请你吃饭”。&/b&换位思考一下,没有人愿意有此遭遇。几年前没工作的时候,总是很厌烦左手买右手卖的“中间人”,觉得他们压缩了手艺人的报酬。而事实上在职场中各个环节都各司其职,收益的多少从源头上看是市场供需的结果。&br&&br&有效的人脉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尝试作为“中间人”赚取自己的回报。不论是金钱收益还是名誉,更有价值的network都可以。&br&&br&&b&第三件事情:少熬夜,多健身,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b&&br&&br&当晚睡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时,应该尝试改变的是其成因而不是它本身了。&br&&br&现实中的场景往往是一天的工作和娱乐后,晚上十一点左右躺在船上刷着微博和各种APP。事实上这是一种不错的放松,但信息的获取不应消耗过多的时间以致于无法保证足够的睡眠。&br&&br&&b&刷新强迫症是晚睡一大成因&/b&,积攒了一天的新增内容往往会鼓励用户在晚上去消灭“红点”。可以尝试减少关注的账号数和公众平台,尽可能优化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源。事实上,很多号尤其是娱乐性的段子手和八卦资讯会耗费可观的碎片化时间,而鲜有获益。预计好大约花费多久时间刷新各类应用:如知乎半小时,新闻资讯类半小时等等则可以避免过度占用休息时间。&br&&br&建议留一些空余时间给健身,可以有效的避免过度熬夜和提升睡眠质量。每次跑完步后洗个热水澡,由内而外都会精神不少。在此之后有数小时的“兴奋期”,可以处理一些事或者投入于业余兴趣爱好。接近23点时候,健身的疲劳往往会呈现出来:身体会督促自己开始睡眠。比起玩手机或其他娱乐活动后拖着身体入眠,健身后的睡眠质量会好很多。第二天起床后劳累一扫而空,而工作效率则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br&&br&&b&简单的做一些总结和延伸:&/b&&br&&br&1.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不过多参与消费时间和生活成本的职场局&br&&br&2.多充电,尽可能谦虚的请教前辈和合作伙伴,甚至下属和实习生&br&&br&3.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掌握某个领域的一手资讯,所以多听多看&br&&br&4.和人见面需高效率,能通过微信和电话谈拢意向,再见面敲定&br&&br&5.将人脉整理成清晰的文档,杂乱的关系网和名片叠无异&br&&br&6.与人交换资源或合作中为对方留足资源,用实在的益处换取信任&br&&br&7.中间人有它存在的价值,掩藏内心对他们的否定,友善待人&br&&br&&b&最重要的是,多听多看少熬夜,每次遇到问题就要想起做好这三件事,以及中国有句老话。&/b&
15年刚入行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慢慢上道之后才意识到它的低效,总结了些新招。 职场人士八点到十点的时间相比于参加各种局,更多应投入在良性社交和自我提升充电当中。除了八小时正式工作时间,获取行业资讯的update,保持良好身体状况和与前辈交朋…
&img src=&/3e42fffa9_b.jpg& data-rawwidth=&735&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5& data-original=&/3e42fffa9_r.jpg&&&p&美食上桌,筷子速速退下&/p&&p&「Foodie」&/p&&p& 美食诱惑… &/p&&p&据说,在Instagram上活跃的歪国朋友们,如果饭前不先拍张照片放上 Facebook、Instagram、LINE 等社交软件公告天下,那么,&/p&&p&&strong&这顿饭&/strong&&strong&就白吃&/strong&&strong&了&/strong&&strong&好吗&/strong&&strong&!!!!
&/strong&&/p&&p&但我相信,这件事,你我他她它一定都有做過对吗!&/p&&p&手机先食已經是現今普遍動作,如何用手機拍出漂亮的食物照片,也是不少人的著眼點,因此,LINE 就此推出了食物攝影專用 App&strong&「Foodie」&/strong&。 &/p&&img src=&/4dfa27b098de007a40190a_b.pn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4dfa27b098de007a40190a_r.png&&&p&先来说下 LINE 是谁?&/p&&p&Line 公司最红的就是做出全球首屈一指的免费社交通讯app「LINE 」;而后还出了提供大量图片美化功能和萌哒哒贴纸的相机应用app「 LINE Camera 」;还有被很多女生称为自拍新神器App的 「B612」;&/p&&p&而「Foodie」,这款由 LINE 推出的美食专用APP,也许是现美食app界中最简洁精悍最小清新的app,不信你试试。&/p&&img src=&/ae03abfc5ec921dfdb4ab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e03abfc5ec921dfdb4aba_r.jpg&&&p&(拍摄介面)&/p&&p&「Foodie」在设计上偏向简洁,沒有多餘的功能,一打开就是拍摄介面,左右滑动即可选择滤镜现即拍摄。&/p&&ul&&li&&p&顶上5个功能标志分别是:&strong&虚化、闪光灯、定时、界面比例&/strong&(分别可调成1:1和3:4两种框架)、&strong&前后摄像头转换&/strong&。&/p&&/li&&br&&li&&p&底下3个图标,中间的 home 键单按可拍摄、长按可录视频;&/p&&/li&&/ul&&ul&&li&&p&左边的刀叉图标可跳到手机图库,选择本机照片;&/p&&/li&&/ul&&p&(这里注意:之前版本有同学反映Foodie拍出来的照片带有Foodie的水印,其实水印是可以去掉的,在选择照片的界面的左上角有一个设置图标,在里面可以把水印给关了就ok啦)&/p&&ul&&li&&p&点击右边的三色图标可跳出滤镜选择界面,方便在拍摄时挑选滤镜。&/p&&/li&&/ul&&p&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按键操作。&/p&&img src=&/bfb737a34eefd7ee3412d_b.pn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7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bfb737a34eefd7ee3412d_r.png&&&br&&p&令人惊喜的是,如果你將手机镜头呈水平位置放於食物上方对准,还会显示出 &strong&「Top」&/strong& 的最佳角度(上图所示),還有色彩提示。拍出來的效果可与飲食杂志媲美。&/p&&img src=&/cc4ac4ebdd7b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2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cc4ac4ebdd7b_r.png&&&br&&p&(修图界面)&br&&/p&&p&当我们只修图不拍摄的时候,就会跳到另一个界面,在这里可以选择滤镜。「Foodie」只所以能再美食界占一席之地,滤镜的强大功不可没。&/p&&p&&strong&「Foodie」內设有 30 个滤镜,被分成了 8 类:&/strong&&br&&/p&&ul&&li&&p&YU 美味(5 个滤镜)&/p&&/li&&li&&p&TR 清凉(3 个滤镜)&/p&&/li&&li&&p&SW 香甜(4 个滤镜)&/p&&/li&&li&&p&FR 新鲜(4 个滤镜)&/p&&/li&&li&&p&CH 耐嚼(4 个滤镜)&/p&&/li&&li&&p&BQ 烧烤(3 个滤镜)&/p&&/li&&li&&p&CR 酥脆(2 个滤镜)&/p&&/li&&li&&p&RO 浪漫(5 个滤镜)&/p&&/li&&/ul&&p&&img src=&/b9f8d3f40b32d8b3b37e4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b9f8d3f40b32d8b3b37e4_r.jpg&&&br&如果你仔细发现,不同种类中的滤镜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FR 新鲜」,就是针对水果类题材的图片,那你拿来滤水果的图片就要比别的滤镜好,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并不是必定的,具体还得看个人喜好。&/p&&p&&strong&編輯時,可調整亮度:&/strong&&/p&&img src=&/2c3bd71c34b24f3989b05ca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2c3bd71c34b24f3989b05ca_r.jpg&&&img src=&/47b16e18d2d568d2ae11c055e55d91c3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2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47b16e18d2d568d2ae11c055e55d91c3_r.png&&&br&&br&&p&&strong&还有,如果背景比较乱,可以选择虚化效果:&/strong&&/p&&p&(虚化分圆型和线型,单指触屏可移动位置,双指触屏可改变方向和距离)&/p&&p&由于 Foodie 设置真的很简单,基本上讲完这些也就没了,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简洁方便,让我一用就喜欢上这个软件了。&/p&&p&&strong&下面是滤镜前后对比图给大家对比一下效果:&/strong&&/p&&img src=&/638f9d2c0b6e02e35c5feb4dcbb13af6_b.jpg& data-rawwidth=&2053&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53& data-original=&/638f9d2c0b6e02e35c5feb4dcbb13af6_r.jpg&&&br&&p&图/作者:Mandy&br&(原图较暗,这里用的是「YU1 美味」滤镜,一键成复古范。)&/p&&p&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处理美食照片用 Foodie 就够了,或许有些人会为黄油相机打抱不平,但是,黄油相机重在复杂的滤镜和过于丰富的字体和以及设计图,&/p&&p&而 Foodie「忠于原味」的感觉却让人很清爽舒服,毕竟有些人只想要食物好看就够了。&/p&&p&所以,定位不同,看个人所需吧。&/p&&p&要食物既有卖相又有文艺feel,Foodie堪称文青必備啦。合不合适还得你自己使用过才知道,试下呗,反正都免费。大家学到没?&/p&
美食上桌,筷子速速退下「Foodie」 美食诱惑… 据说,在Instagram上活跃的歪国朋友们,如果饭前不先拍张照片放上 Facebook、Instagram、LINE 等社交软件公告天下,那么,这顿饭就白吃了好吗!!!!
但我相信,这件事,你我他她它一定都有做過对吗!…
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就叫 Medical tourism,可以直译成医疗旅游。又快又便宜的地方难道只有中国一家?古巴都这么干了好多年了。&br&&br&这个市场的规模大概为每年 450 到 720 亿美元,病人数量大约为每年 1400 万人。&br&&br&传统上是发展中国家的病人到发达国家寻求质量更好的医疗,但近年来也有很多发达国家的病人到发展中国家寻求物美价廉的医疗,或者更广泛来源的器官移植。&br&&br&过去古巴就以这个产业著称,古巴的单位数量人口中医生的比例非常高,接待来治病的外国人还能赚取外汇,所以对经营这个市场非常看重。像查韦斯得癌症之后就是去古巴治疗的,马拉多纳戒毒恢复什么的也是在古巴。很多电影或者美剧也都有反映,比如 007 择日而亡里,皮尔斯布鲁斯南和哈莉贝瑞追踪的朝鲜反派就是到古巴去基因改造的。&br&&br&中国医疗目前在这个自由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并没有什么压倒性的优势。&br&&br&现在占据这个市场份额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为:哥斯达黎加、印度、以色列、马来西亚、墨西哥、新加坡、韩国、台湾、泰国、土耳其和美国。&br&&br&参见:&br&&a href=&///?target=http%3A///medical-tourism-statistics-fact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medical-tourism-statistics-fact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s%3A//en.m.wikipedia.org/wiki/Medical_touris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en.m.wikipedia.org/wiki&/span&&span class=&invisible&&/Medical_touris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就叫 Medical tourism,可以直译成医疗旅游。又快又便宜的地方难道只有中国一家?古巴都这么干了好多年了。 这个市场的规模大概为每年 450 到 720 亿美元,病人数量大约为每年 1400 万人。 传统上是发展中国家的病人到发达国家寻求…
我一直觉得新时代的程序员应该有New School的思路和做法,不要抱着Old School的老一套。使用功能最全的IDE,善用最高级的调试器、代码重构器、实时静态检查器、性能剖析器、代码结构可视化器、所有高级工具来做前所未有的大项目,完成前人没有做到的事才是New School应该做的&br&&br&就算你只是要编辑一个小文本文件,启动一个航母级的IDE来编辑它也是合理的:你就当是在增加操作航母的经验值
我一直觉得新时代的程序员应该有New School的思路和做法,不要抱着Old School的老一套。使用功能最全的IDE,善用最高级的调试器、代码重构器、实时静态检查器、性能剖析器、代码结构可视化器、所有高级工具来做前所未有的大项目,完成前人没有做到的事才是N…
&p&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有两点需要分开讨论:第一点是大脑激活稀疏性的问题,第二点是CNN模型压缩的问题.我这里重点讲下大脑和CNN稀疏性的问题,粗略过一下CNN模型压缩的相关文献.&/p&&br&&p&&b&大脑激活稀疏性(sparsity in neuron activation)和稀疏性编码(sparse coding). &/b&在Deep learning这把火之前(2012年之前),sparse coding可以说是ML里面的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基于sparse coding的理论和应用当时是铺天盖地,没比现在deep learning差多少(不过唯一差别是sparse coding确实不怎么work,笑).另外一方面,大脑激活稀疏性一直是神经科学里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大脑初级视觉皮层(V1),Bruno Olshausen, David Fleet, Eero Simoncelli等计算神经科学的大佬一直在用sparse coding来解释V1神经元的行为,大家看看那篇经典的Nature论文Emergence of simple-cell receptive field properties by learning a sparse code for natural images(&a href=&///?target=http%3A//s.nyu.edu/%7Etony/vns/readings/olshausen-field-1996.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ns.nyu.edu/~tony/vns/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adings/olshausen-field-1996.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篇论文idea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利用sparsity的假设,让convolutional filter从大量自然图片的patch里面自动学出了类似于edge detector的东西,如下图.&/p&&p&&img src=&/v2-2cfaaa7f942f1ac32c61ec6_b.png& data-rawwidth=&470&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v2-2cfaaa7f942f1ac32c61ec6_r.png&&这些filter其实跟pretrained CNN里面第一层的filter的样子非常像,下图是AlexNet pretrained on ImageNet的Conv1 filter. 这两者肯定有很多联系,感兴趣的童鞋不妨探索下,说不定又是篇nature:)&br&&/p&&img src=&/v2-7ef4a77c6f3d25f28726f62_b.pn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br&&br&&p&这里稍微扩展一下,Bruno(&a href=&///?target=http%3A//redwood.berkeley.edu/brun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runo's home page&i class=&icon-external&&&/i&&/a&)和Eero(&a href=&///?target=http%3A//s.nyu.edu/%7Eeer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ero Simoncelli, home page&i class=&icon-external&&&/i&&/a&)是我挺喜欢的researcher, 他们的研究路子是从natural image statistics的角度出发,从大量观测中去总结数据的规律,然后提出统计模型.这里有篇非常经典的review:natural image statistics and neural representation(&a href=&///?target=http%3A//cns.bu.edu/Profiles/Mingolla.html/cnsftp/cn730-2006-pdf/simoncelli.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s.bu.edu/Profiles/Min&/span&&span class=&invisible&&golla.html/cnsftp/cn730-2006-pdf/simoncelli.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个月Eero还来MIT BCS的一个lab给了talk, 终于膜拜见到了真人,Eero还在很积极得探索高层视觉皮层的模型.&/p&&br&&p&之前只是在初级视觉皮层的建模,在高级视觉皮层里面神经元的行为,grandmother cell hypothesis是个流行的假设,大家可以看看这篇review (&a href=&///?target=http%3A//www.cs.utexas.edu/%7Edana/Gross.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s.utexas.edu/~dana/Gro&/span&&span class=&invisible&&ss.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大致想法是在高层视觉皮层里面的神经元会变得越来越有选择性(selectivity) 和稀疏性(sparsity),它们只会对特定的有高级语义信息的pattern产生激活,比如说'祖母'.我自己不是神经科学背景,就此打住,也许 &a data-hash=&b37bb83aa96a5bc05205& href=&///people/b37bb83aa96a5bc0520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Filestorm& data-hovercard=&p$b$b37bb83aa96a5bc05205&&@Filestorm&/a& 可以帮忙扩展下:)&/p&&br&说到神经元的选择性问题,我自己的一部分研究工作就是在分析CNN里面不同层每个unit的激活特性,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ICLR'15这篇论文Object detectors emerge from deep scene CNNs (&a href=&///?target=https%3A//arxiv.org/pdf/.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pdf/&/span&&span class=&invisible&&.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在这篇工作中,我们发现其实CNN里面神经元(这里assume每个convolutional filter是个神经元)也有自己receptive field和最喜欢的激活图片pattern, 而且随着层次的增高,神经元的选择性(selectivity)和语义特性(semantics) 越来越明显.比如下图是从pool1 到pool5, 我们从Places-CNN和ImageNet-CNN里面分别选了两个神经元的激活图片,pool1和pool2的神经元对edge, color, texture等低级语义visual pattern有响应,而conv4, pool5里面的神经元的对楼梯,建筑,皮划艇等高级语义的visual pattern有很强响应.&br&&img src=&/v2-28faef4cecd55e_b.png& data-rawwidth=&1176& data-rawheight=&1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6& data-original=&/v2-28faef4cecd55e_r.png&&&br&在pool5,有更多的神经元在做物体检测.下面图片里每一行是AlexNet pool5 layer里面的某个神经元的最大激活的5张图片,比如说unit 56是building detector, unit 182是food detector. &br&&img src=&/v2-af4ba7155_b.png& data-rawwidth=&932& data-rawheight=&6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2& data-original=&/v2-af4ba7155_r.png&&&br&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object detectors都是在CNN内部自发emerge出来的,在CNN训练过程中本身没有任何object-level supervision. 我们训练这个CNN在Places(&a href=&///?target=http%3A//places.csail.mit.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T Places Database for Scene Recogni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面做场景分类(scene classification),因为CNN要识别场景,所以内部的神经元才被迫学出了检测某些场景中重要的物体(比如说bed对于bedroom, pitch对应于baseball stadium).&br&&br&这些场景识别的CNN模型在我们project page上面都可以下载得到(&a href=&///?target=http%3A//places.csail.mit.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T Places Database for Scene Recogni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places2.csail.mit.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Large-Scale Database for Scene Understanding&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今年CVPR还投了一个工作,我们开发了一个自动化的方法来identify the semantics of units: 给任意一个训练好的CNN, 我们可以自动找到CNN内部具有semantics的神经元(object or other high level visual concept detectors).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讨论这个方法.&br&&br&&b&另外一方面, CNN模型压缩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b&一个500MB的VGG或者200MB的AlexNet, 能压缩到几MB,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个研究方向跟军备竞赛一样一下出来了好多paper.我自己不做这个方向,所以只是大致列一下我所知道的几篇比较重要的文献(漏掉了的我再补充):&br&&ul&&li&第一篇是ICLR'16的best paper: Deep Compression (&a href=&///?target=https%3A//arxiv.org/pdf/v5.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pdf/&/span&&span class=&invisible&&9v5.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韩总也是春风得意啊,这里video lecture &a href=&///?target=http%3A//videolectures.net/iclr2016_han_deep_compress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ep Compression: Compressing Deep Neural Networks with Pruning, Trained Quantization and Huffman Codi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这几篇跟军备竞赛一样出来的paper:BinaryNet(&a href=&///?target=https%3A//arxiv.org/ab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raining Deep Neural Networks with Weights and Activations Constrained to +1 or -1&i class=&icon-external&&&/i&&/a&), XORnet (&a href=&///?target=https%3A//arxiv.org/pdf/.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pdf/&/span&&span class=&invisible&&9.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YodaNet(&a href=&///?target=https%3A//arxiv.org/pdf/.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pdf/&/span&&span class=&invisible&&7.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基于Prunning的一些压缩方法.Pruning Filters for Efficient ConvNets(&a href=&///?target=https%3A//arxiv.org/pdf/.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pdf/&/span&&span class=&invisible&&0.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Sparsifying Neural Network Connections for Face Recognition(&a href=&///?target=http%3A//www.ee.cuhk.edu.hk/%7Exgwang/papers/sunWTcvpr16.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ee.cuhk.edu.hk/~xgwang/&/span&&span class=&invisible&&papers/sunWTcvpr16.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br&总得来说compressing CNN和intepretating CNN还是两帮不同的人在做.压缩CNN大致是在砍掉冗余的神经元和链接,保留下来的这些神经元往往有很强的interetability.遗憾的是,做深度学习模型压缩的人多数是工程背景,往往追求更好的压缩效率,而不关心interpretability.做神经科学,以及偏science背景的人,更关心深度学习模型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可解释性,我自己也是在这方面努力.我相信以后这两个方向会有结合更紧密的工作出现.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有两点需要分开讨论:第一点是大脑激活稀疏性的问题,第二点是CNN模型压缩的问题.我这里重点讲下大脑和CNN稀疏性的问题,粗略过一下CNN模型压缩的相关文献. 大脑激活稀疏性(sparsity in neuron activation)和稀疏性编码(…
在考下中级咖啡师资格证之后,我发现了社会上的一个现象:就是那些喝速溶咖啡的人,实在是不敢在一个正在拿着壶手冲ing咖啡的人面前撕开速溶咖啡的包装袋。其实并不是喝速溶的比喝手冲的low,而是你没有选好适合你且有逼格的速溶咖啡。&br&
而且,我发现自己手冲咖啡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普通人一被子可能都在喝速溶,所以,选择对一款速溶咖啡,对你来说,挺重要的。&br&
正好,我写过一篇《全球速溶咖啡品尝研究报告》,仅供参考。&br&===================================================================&br&&img src=&/8a91f922e628f5a6dfccb0fca0d90d09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8a91f922e628f5a6dfccb0fca0d90d09_r.jpg&&&p&·【3點1刻】Espresso Cafe&/p&&p&· 台湾/2 in 1/14g/苦&/p&&p&·
Espresso,意式咖啡,意大利的代名词。这个意大利单词蕴含的意思,翻译成中文的话,大概是“立即为您现场煮制”。当今也被笼统称呼为“浓缩咖啡”。说到这里也许你还是一头雾水,那么,简单来说,取一杯Espresso,加一份同等量的牛奶,打上奶泡,就叫卡布奇诺;加两份同等量的牛奶,就叫拿铁;加两份同等量的奶泡,就叫玛奇朵;若是讲究了,加了牛奶奶泡巧克力酱炼乳的话,您得到了一杯摩卡。&/p&&p&
没有Espresso,就没有它们。&/p&&p&
这款意式浓缩咖啡来自于一家台湾的品牌,再加上速溶咖啡的本质,基本上是不能算纯正宗的意式咖啡的。不过就口味来说,你喝过这款,就可以说你喝过Espresso了。下次再去咖啡店的时候,就可以淡定而绅士而低沉的微笑着对服务员说,“请上一杯优质的艾斯普来搜。”对面的妹子一定满眼星星的望着你。&/p&&p&
由于不加任何糖分,这款3點1刻意式浓缩咖啡味道的基调就是苦。刚入口的味道与雀巢黑咖啡(不加伴侣和糖)类似。舌头的根部是体会苦味的重点部位,但这款咖啡在经过舌头的任何部位时都是略苦的。与雀巢黑咖啡不同的是,在咖啡入喉的一刹那开始,就再也感觉不到一丝苦味,这种苦味在口腔里停留的时间出乎意料的短。就像一场恶梦忽的惊醒,脑子里明白刚刚是一个梦魇,但到底是如何的感觉,再也回想不起。同样,喝下这种咖啡后,知道它是苦的,但到底是如何的苦味,到底是否是苦味,也拿捏不准,只有再喝下一口才能感觉到。这也许就是浓缩咖啡的迷人之处吧。&/p&&p&
许多钟爱甜味的人不喜欢Espresso这类苦咖啡,但极低的热量让许多时刻要保持身材却又放不下咖啡的年轻人趋之若鹜。喝下Espresso,请对其他黑咖啡Say Goodbye。 &/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467ec1c4cfcbf1533bc5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467ec1c4cfcbf1533bc5_r.jpg&&&p&·【Dao】Espresso&/p&&p&· 老挝/3 in
1/20g/坑爹&/p&&p&·
Espresso可谓是世界各种花式咖啡的祖先和基石,没有它,便没有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玛奇朵。我对它充满敬重,但老挝人民却把Espresso糟蹋的够呛。&/p&&p&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标明含糖量49%的Espresso!&/p&&p&
这不是坑爹呢吗!&/p&&p&
要是用它为底料制作焦糖玛奇朵或者摩卡……我认定喝过它的人这辈子都不愿意再吃甜食了。&/p&&p&想尝试老挝口味的咖啡请品尝Dao的另外两款经典;想尝试Espresso请另选高明。这是我的忠告,请你一定严格遵守。&/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7eb26ef3ffd0c7cf3bd94c4fc1934da2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7eb26ef3ffd0c7cf3bd94c4fc1934da2_r.jpg&&&p&·【JACOBS雅各布斯】Espresso&/p&&p&· 德国/1 in 1/2g/酸度极高&/p&&p&·
雅各布斯,德国咖啡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家公司,1885年创立于不莱梅。公司历经几代人努力,混乱中与好几家公司相互合并,最终于1990年被Kraft卡夫公司收购成为旗下德国市场的主推品牌。&/p&&p&
说到这种纯黑浓缩咖啡Espresso,我的某位同学在后海得瑟的时候,路过一家“小破”咖啡馆,点上了一杯“意式经典”,本以为是“一杯”,店家端上来之后,据我同学描述,应该叫“一瓶盖”咖啡。捏起来一吸溜,极苦,15块钱还就没了。当时以为是被奸商坑了,现在看来,这样一小包2g速溶咖啡的价格,就接近8块,虽然利润仍高达百分之一百,还算是与餐饮行业平均利润持平的,物有所值。&/p&&p&
喝黑咖啡到底要加多少水的问题,曾经困扰我好久,加水多了,就从“意式经典”变成了“美式经典”,在中国管这种口味的饮料叫中药汤子。因此就忠于原味来讲,我最终还是打定主意,就少加水,40ml足够了。苦就苦了,喝的就是一苦,就这么喜欢自虐。后来我扫听到星巴克的Espresso标准也是10g咖啡粉搭180ml水,我才发现我还真挺像“专家”的。&/p&&p&好了回到这款咖啡上来。这袋咖啡粉极细极细,见过雀巢醇品黑咖啡吧?比那个细十倍。另外这款Espresso的口味的确独特,入口后拥有极高的酸度,算是我喝过的黑咖啡中酸度最高的,高到已经让我感觉到影响了咖啡的口感。也许这更会软化血管,你觉得呢?说白了谁让咱就好个少放水呢。&/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10e2da040cbb8d4f13ebb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10e2da040cbb8d4f13ebb_r.jpg&&&p&·【Carte Noire黑卡】Espresso&/p&&p&· 法国/1 in 1/2g/酸度适中&/p&&p&·
速溶咖啡中以三合一形式居多,所谓的三,也就是纯咖啡、奶精、糖。其中所谓的奶精,是从植物中提取出的类奶型香精,近些年来新闻中也曝光过,这种奶精也就是所谓的“反式脂肪酸”。像我一样并不在意这种东西的人感觉无所谓,但是稍有讲究的咖啡客,更喜欢点一杯黑咖啡——也就是不加糖和奶的咖啡——再按照自己口味添加鲜牛奶和糖以保证质量。&/p&&p&
而Espresso和黑咖啡还是稍有区别的。Espresso中文翻译为“浓缩咖啡”,是采用虹吸壶(意大利做法)或者高压壶(法国做法)煮制而成,苦涩程度和焦糊口感大概为普通黑咖啡的两倍。可以说,Espresso是黑咖啡的一种。而黑咖啡只要加入牛奶或者糖,均不可再称为“黑咖啡”。&/p&&p&都说Espresso是意大利式的咖啡,那么法国的黑咖啡也能叫Espresso么?可以的,但差别呢?咖啡豆的烘焙共分为八个阶段,阶段越靠后,标明烘焙时间越长,焦糊感越高。其中第七个阶段名叫“French”,第八个阶段名叫“Italian”。你懂的,意式Espresso会比法式Espresso更苦一个档次。&/p&&p&如今这款Carte Noire黑卡咖啡就属于法式Espresso,但仍然是速溶款。咖啡粉极细极细,见过雀巢醇品黑咖啡吧?比那个细十倍。另外这款黑卡的口味中规中矩,酸味适中,如果一饮而尽的话,会呛着……&/p&&p&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纯黑咖啡,咖啡粉量小的惊人,这样一袋只有2g,其价格却远超其他三和一款速溶咖啡。对于这2g的咖啡粉,只需要加入40ml左右的水便可,要是还按照以往加满至标准咖啡杯,您会得到一杯稀释的中药汤子。&/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81d419ac9e33f252acb678ac4c8ef6ff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81d419ac9e33f252acb678ac4c8ef6ff_r.jpg&&&p&·【GU LOQUACIOUS古劳瓦西】ESPRESSO
ORIGNALE ITALIANO意式原味浓缩咖啡&/p&&p&· 意大利/3 in 1/20g/淡且极甜&/p&&p&·
在在争议中的纠结体。&/p&&p&
一切花式咖啡的根源,在于Espresso;正宗的Espresso,来自于意大利。这是一款来自意大利的速溶咖啡,因此拍照的地点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图书馆,以彰显其尊贵的教父形象。&/p&&p&只不过它的味道并没有达到意大利咖啡的高度,甚至没有达到我预期之中的高度。由于是三合一咖啡,它的咖啡粉中,应是半黑半百的。但实际上,我倒出这一杯咖啡粉中,看到的比例大概是1:5:2——1份黑色的,5份白色的,另外2份是大颗粒透明晶状体,这种颗粒我曾在朋友从云南当做礼品带回来的小粒咖啡中看到过,闻起来的味道像是味精,喝起来有油腻的感觉,当然的确是香气四溢了,但并不舒适。&/p&&p&
冲开之后我醒悟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就算是Espresso的故乡的速溶咖啡也把糖当做是不要钱的,跟老挝咖啡一个样。喝起来的感觉极甜,极甜而淡,淡指的是浓度。另外从照片上也能看到,这款咖啡颜色淡的要命,跟Espresso的颜色简直不着边。我开始怀疑这包咖啡的真实性了。&/p&&p&之后辗转看到了这款咖啡的喝法,原来有两种——“喜欢喝甜咖啡的朋友就这么喝;喜欢喝苦咖啡的朋友,加上一条黑咖啡,味道更好。”&/p&&p&
原来这是一包可以充当糖包的咖啡!我勒个去!&/p&&p&
不信邪的我果然拿来另一包2g的黑咖啡倒了进去,搅了搅……味道层次分明,先入口的苦味并不刺激,之后的甜味也不再极端,味道交替的层次自然,果然这才是这种咖啡的真正喝法。&/p&&p&
只不过,速溶咖啡,喝的就是一个方便。若是还需要找两种咖啡合二为一的味道才会好,速溶咖啡的意义何在?&/p&&p&· 浓度:■□□□□
浓度:■■■□□(加入黑咖啡之后)&/p&&p&
甜度:■■■■□
甜度:■■■□□&/p&&p&
苦度:□□□□□
苦度:■■■□□&/p&&img src=&/4b2ae992e5b1cbdf78d11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4b2ae992e5b1cbdf78d11_r.jpg&&&p&·【GRANDOS格兰特】CLASSICAL经典原味&/p&&p&· 德国/2g&/p&&p&·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速溶的Espresso是如何出厂的。&/p&&p&
我曾去过一家装修很雅致的咖啡店,落地玻璃窗,木质桌椅,草绿色地毯,吧台与餐桌中间立着书架,上面堆放了几本老的泛黄的书、一些彩页杂志、还有几瓶植物。我坐下后,老板走了过来,问要写什么。我说,来一杯手冲吧。老板嘴角翘了一下,好。我说,都有什么豆子?老板顿了两秒,耶加雪啡?嗯!可以!要手冲的啊。我很高兴在曾经在课堂上被奉为咖啡界“伊甸园的苹果”的咖啡豆能作为这里老板的首推说出来。我随手翻了翻旁边的地理杂志,过了两分钟老板又走了过来,不好意思要不换一个吧,我们这里现在已经不卖手冲了,咖啡豆我刚才看了看,也都不太新鲜了,味道肯定不好。于是我没有再坚持,点了份意面。&/p&&p&
我在吧台结账的时候问老板,以后就不在有手冲了么?老板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相貌堂堂,旁边跟着个年轻、高挑、纤细的小猫女,咖啡师看上去是个南方人。老板说,我们这个咖啡馆在写字楼附近,开店之初是有手冲的,但是人点的很少——你是第二个。我们曾经有过活动,拿一本旧书来,免费赠送一杯手冲,但是顾客们都要求换成意式咖啡。我们没有办法,才撤下了所有单品咖啡。&/p&&p&
话说回来,并不是因为单品咖啡不景气,应该说,意式咖啡才是咖啡馆的真谛,因为,以Espresso为基底的意式咖啡,是没办法Home Made的——想和单品可以在家自己冲,但是要喝意式,就只能去咖啡馆,这也是咖啡馆的长处与众不同之处。&/p&&p&
那么这么一小杯作为基底的Espresso,需要在9个大气压之下才能萃取出,那种味道是带着焦糖味、焦糊味、油腻口感的,虽然并不适合单点来喝,但是……远不是这么一小包速溶咖啡所能达到的!无论你是不是欧洲出产的!&/p&&img src=&/bae2a7b8ead051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bae2a7b8ead051_r.jpg&&&p&·【Jmaica Mountain Peak】牙买加高山咖啡&/p&&p&· 牙买加/1 in 1/2g/调料味道的咖啡粉?&/p&&p&·
牙买加蓝山咖啡,被誉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咖啡豆。真正能被叫做“蓝山咖啡”的咖啡豆,生长在蓝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陡峭悬壁上。有趣的是,1800米以上只有一个庄园:Amber。庄主姓Lyn(林),祖籍中国广东。这个庄园仅有30公顷土地,连同周边的5个山区,只有这些地方生产的咖啡豆,才是如假包换的“蓝山咖啡”。按照60公斤/麻袋的标准,这些地方每年只能产出4万袋咖啡豆,作为比较,世界最大的特级咖啡豆产区——哥伦比亚,每年可以出产3000万袋。&/p&&p&然而由于牙买加咖啡行业常年获得日本重金援助,按照约定,每年出产的蓝山咖啡豆,只有10%允许销往世界各地。而市面上依然存在的这些所谓的“蓝山咖啡”,实质其实是牙买加“高山咖啡”,也就是生长在蓝山中低段的咖啡豆。质量相比正统蓝山咖啡要低不少阶档次,因此,想在速溶咖啡里喝到蓝山咖啡,真是天方夜谭。&/p&&p&
如今介绍的这款咖啡,按照名字的翻译,就是“高山咖啡”,纯黑咖啡,2g咖啡粉。说实话,我喜欢它在咖啡粉时的味道,远大于它冲开后的口味。作为一枚纯种九零后有志青年,小时候可没少为了收集卡片而吃小浣熊干脆面。如果我说,这款高山咖啡粉的气味,简直跟烧烤味干脆面的调料一模一样,你会不会很惊讶?&/p&&p&
温馨提示,这种“高档次”的黑咖啡,或者说一切只有2g容量的咖啡包,如果你买入了,最好就当黑咖啡来品尝,要是兑进去牛奶和糖,不免有暴殄天物之嫌。当然了,更不要因为嫌它苦而只加糖……听哥一句,那味儿你受不了。&/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br&&img src=&/819b0f981c4c17ac418ca9076149dbe5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819b0f981c4c17ac418ca9076149dbe5_r.jpg&&&p&·【伯朗咖啡】卡布奇诺&/p&&p&· 台湾/3 in
1/17g/偏苦/巧克力风味&/p&&p&·
毕竟是速溶咖啡,如果你对于蓬松奶泡以及上面的叶子图案有特殊依赖的话,请自行淘宝发泡机。&/p&&p&
就算你从不喝咖啡,迫不得已到咖啡馆,面对越走越近的服务员时,“卡布奇诺”一定会是你首先想到的咖啡种类之一。好吧你不是但至少我曾经是这样。为什么呢?那要回想到我的第一部彩屏翻盖手机(山寨?那时还没有这词呢好不好!)……总共就那么几个铃声,如果你不想用“铃铃铃铃”作为叫醒闹钟铃声的话,就剩下一个小女生唱的“爱情像卡布奇诺,浓浓的眷恋泡沫……”某某的。不过就像这歌词唱的,卡布奇诺代表了什么?爱情。因为有泡沫,因为是苦的。&/p&&p&
话说回来,卡布奇诺这个词源自于意大利语,因此也是一款意式咖啡,跟另一款意式咖啡“拿铁”属同胞兄弟。相传“卡布奇诺”一词源自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芳济教会,其教士普遍身穿一袭褐色道袍,头上戴一顶尖尖的大座儿帽子。当地的老人灵机一动,将黑色的浓缩咖啡Espresso和白色的牛奶混合后,在上面打上尖尖的奶泡,这款咖啡的样子颇像圣芳济教士的穿戴,于是给这款咖啡起名卡布奇诺,在意大利语中,是“圣芳济教会”与“帽子”两个单词的合并。&/p&&p&
这款伯郎卡布奇诺口味的速溶咖啡,除了没有上面标志性的奶泡以外,就口味来看可以代表传统的卡布奇诺,并有所创新。17克的咖啡粉含量,冲成标准杯的咖啡,看上去是蛮浓郁的。入口后的味道跟雀巢咖啡大为不同,味道很厚而且偏苦,没有一些甜味。如果你不曾尝试过这种偏苦的味道,你可以大胆的当它是意式浓缩咖啡的味道。&/p&&p&
“卡布奇诺这种咖啡,要大口喝才能体会最真实的感觉。”说这句话是因为只有大口才能品尝到足够多的奶泡的口感。我在喝的时候,虽然没看到奶泡,但还是习惯性的三口喝完了这杯。没有奶泡的口感,但是有热巧克力的口感,这也就是这款速溶咖啡的创新之处。作为对好口感的代价,就是这小小的一杯咖啡,含有331千焦的热量。如果你担心你的身材,请在享用完此款咖啡后,换上跑鞋出门慢跑15分钟。&/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53eab5ef6cd7a65f6de6b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53eab5ef6cd7a65f6de6b_r.jpg&&&p&·【Khao
Shong高盛】卡布奇诺&/p&&p&· 泰国/3
in 1/20g/淡&/p&&p&·
高盛,泰国本土的一个品牌,这点从它背面全部都是泰文没有一点英文的情况可以看出。&/p&&p&首先,请把你的眼光挪到咖啡最上层,没错,这一层半厘米厚度的就是卡布奇诺咖啡标志性的奶泡,因此在每喝一大口的时候都会先触碰到这层泡沫。至于这层奶泡是什么味道?是泡沫的味道。&/p&&p&这款高盛卡布奇诺的口味较淡,味道从无到有,甜苦各半,还算是比较符合卡布奇诺的本质。不过没有什么特色,我单纯的寻思,也许这高盛在泰国的地位就是中国的雀巢。&/p&&p&想在速溶咖啡领域体验奶泡感觉的请尝试这一款,口味轻的请尝试这一款。但总体来说喝起来没什么意思。&/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21da4c8dc8ee423e835f528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21da4c8dc8ee423e835f528_r.jpg&&&p&·【TORA BIKA】卡布奇诺&/p&&p&· 印度尼西亚/25g/淡偏甜/额外的巧克力粉&/p&&p&·
普通青年喝卡布奇诺要多加奶泡,文艺青年觉得还不够,必须要加些肉桂粉或者巧克力粉在上面才能摆脱速溶咖啡的卖相。托拉比卡卡布奇诺让文艺青年们觉得梦想并不是那么难实现。&/p&&p&这款咖啡拥有很大的包装,25克的容量可以让它入口时的第一感觉不再是水。相比较于其他几款卡布奇诺,它的奶泡略多,绝不会前两口就把奶泡全部喝完。请注意图片右下的金色小包装,里面是额外的巧克力粉。根据个人口味,先加和后加基本上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只是后加的话会出现图中比较小清新的效果。个人建议还是将巧克力粉与咖啡充分搅拌使其味道融入到每一口中为好,试想一下,当蓬松的奶泡伴随着较硬的颗粒入口,感觉会很怪,当然也许你会很喜欢。&/p&&p&
就口味来讲,少了一些苦味,多了一些甜味。真想一口把它全部喝掉然后再冲一包。值得推荐。&/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3ddca4dd5af2dcd48bed65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3ddca4dd5af2dcd48bed65_r.jpg&&&p&·【Cobizco】卡布奇诺&/p&&p&· 马来西亚/30g/淡较苦&/p&&p&·
真是奇怪了,我尝过那么多个不同品牌的卡布奇诺速溶咖啡,竟然每一袋都有不同的味道,以至于我已经记不起真实的卡布奇诺的口味是如何了。总结了一下也就是——台湾人爱喝浓;泰国人爱喝淡;印尼人爱喝甜;马来人爱喝苦。&/p&&p&
Cobizco就是一家马来的食品公司。我想你已经可以预知到这一款卡布奇诺的味道是如何了。&/p&&p&“2nd POP”是这款卡布奇诺的卖点之一。在咖啡豆烘焙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分为八个阶段,阶段越往后,咖啡豆的颜色就会越深、酸度越低、苦味越重。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就是由烘焙到最后一个阶段的咖啡豆熬煮而成,所以,最正宗的卡布奇诺,所需要的咖啡豆,粒粒都要烘焙到最后阶段。在这八个阶段中,咖啡豆总共会爆裂两次,每次爆裂的时候会发出类似“POP”的声音。第二次爆裂之后,基本意味着咖啡豆的烘焙已经到达最后阶段了。“2nd
POP”也就意在说明,这款卡布奇诺的口味是最正宗的。&/p&&p&
这包咖啡粉足足有30克,在众多速溶咖啡的容量里已经算是量较大的了,因此我特意用了较大的咖啡杯(大概容量为180ml)。冲开之后,毫无意外的在最上层形成了一层奶泡呲呲作响。奶泡看上去很薄,但仿佛每口都喝不到一样,直到最后喝完整杯咖啡,在杯子的底部还残存着些许泡沫。正如它标秉的最正宗口味一样,这款卡布奇诺充分体现了Espresso的苦味,无论是口感还是气味。咖啡在喉咙里流下的时候才有一丝甜味掠过,很是奇怪。&/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e11c2a0e2566842abc237c25132c9adb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e11c2a0e2566842abc237c25132c9adb_r.jpg&&&p&·【Colcafe哥氏】Cappuccino
French Vanilla 法式香草卡布奇诺&/p&&p&· 哥伦比亚/3 in
1/18g/清淡香草气息&/p&&p&·
哥伦比亚是世界第二大咖啡豆供应地,但算是世界上最为追求至高咖啡豆品质的国度。当地居民在引进当时风靡全球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之前,坚持只种植本土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咖啡豆,以保证不变的至高品质。&/p&&p&
如今,哥氏咖啡公司作为整个哥伦比亚咖啡的代表人物,占据了全世界40%的速溶咖啡领域,目前在国内只有在一些高档次外资超市才能看到它的影子,当然全是进口货。这款卡布奇诺是哥氏公司在速溶咖啡领域三款旗舰级口味之一。&/p&&p&
从倒出咖啡粉的一刻,你可以从图中看到,是我见过的速溶咖啡粉中,颜色最白的一款,甚至比一部分“咖啡加白”的白咖啡还要白的浓烈,倒入开水后同样是浓且白,图中的杯子并非标准150ml咖啡杯,容量略多。但我固执的倒满后,依然能够感觉到类似黑芝麻糊的搅拌感觉。&/p&&p&但是浓稠的视觉感无法代替其味道,然而相反的是,这款咖啡的味道并不浓,在口中找不到过多的苦味以及甜味——典型的卡布奇诺咖啡。然而,清淡的香草气息使它变得特别。&/p&&p&
无论你是否喜欢甜食,香草的味道绝对让你无法拒绝。热爱英式烹饪的同学更把这种细长的紫色植物奉为神明。无论你是要制作酸奶、纸杯蛋糕、冰淇淋,只要捏碎一根香草放进去,我保准这味道会让慕“味”而来的食客下意识的伸手去拿,并且在品尝完食品后意犹未尽的回味手指上残留的清香气息。我并不太认为吃下某种食物会对人的心情产生影响,但香草作为药引,使人“卸下冷漠的面具,心满意足”的作用,我乐意去接受。&/p&&p&
并不像将会介绍的另外一款印尼香草味咖啡那般浓烈,这款哥氏咖啡的香草气息较淡,淡到你只能在鼻腔中感受到,在舌头上却无处寻觅。我挚爱真正的香草味道,不过呢,就我个人来讲,这种香草口味稍淡了些,意犹未尽。不过看上去这就是哥伦比亚人的原则,绝不会让其他的味道遮盖住最为优质的哥伦比亚咖啡豆的味道,粉末倒置,在他们眼中是绝对无法容忍的。&/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df9ffcc6492594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df9ffcc6492594_r.jpg&&&p&·【Kenco】Cappuccino 卡布奇诺&/p&&p&· 英国/3 in 1/18g/柔和&/p&&p&·
来自大英帝国的老牌速溶咖啡,其价格仅次于星巴克VIA免煮咖啡。Kenco是英国市面上卖的比较好的速溶咖啡,生产质量绝对优于工厂流水线型的速溶咖啡,其生产全过程的环保策略受到了国际非盈利环保组织“雨林联盟”的认证,这大概就是英国这种老牌绅士精神的实践化。&/p&&p&
这款卡布奇诺咖啡的特点,除了卡布奇诺标志性的浓厚奶泡以外,还在于它的柔和口感。柔和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是一种不像Espresso极苦或极酸、哥伦比亚重度烘焙咖啡极为焦糊对于味蕾的刺激,更类似于牛奶的所谓“丝滑”的口感,是一种若不把精力集中在手中的咖啡杯上时便不会察觉自己在喝的是咖啡的感觉。&/p&&p&
这类的咖啡适合在什么时候喝呢?我劝你在需要聚精会神写作或学习的时候吧,我现在码这段字的时候就在喝它,而刻意品尝显得无趣得很。&/p&&p&
还蛮推荐给口清的同学。但价格上够你和6袋雀巢了,你可得想好了。&/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d173beadd4f49df4bf62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d173beadd4f49df4bf62_r.jpg&&&p&·【JACOBS 雅各布斯】卡布奇诺&/p&&p&· 德国/3 in 1/21g/巧克力风味&/p&&p&·
一款高贵的巧克力味儿咖啡……饮料。与贵族气息统浓郁的德国格兰特咖啡同样的,这款雅各布斯卡布奇诺同样拥有金黄色的迷人包装。但它并不是因为出身,而是“血统”——它的体内蕴含着举世闻名的瑞士Toblerone三角巧克力。当然请不必惊奇,因为Jacobs和Toblerone虽不同国,但同属于卡夫公司,二者的联姻,水到渠成。&/p&&p&
21g的分量可以足足灌满一整个摩卡杯,遇热水之后的呲啦声让我回想起了之前喝过的日本Maxim OREO口味的咖啡——看来遇热水剧烈反应是巧克力风味咖啡味儿饮料的共性,但这款更为金贵。&/p&&p&
无论是味道还是口感或是颜色,均像极了热巧克力。事实上若不是顶层的奶泡,你完全可以当它是一杯热巧,高热量、甜口感以及低咖啡因。这一类速溶咖啡是业内的极端派,你可以追捧它,也可以排斥它。若当它是一杯在办公室用来醒脑的咖啡,你的脑子一定被僵尸吃了;若你坐在别墅阳台的躺椅上仰望夕阳时品上一杯,你的脑子也一定被僵尸吃了——到那地步谁还会品速溶咖啡……总之,喝起来眼前一亮,可以尝试,但接近9块一包的价格,使它注定命运多舛。&/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80f20d2a4a213bcc93ec3a7a047c68d9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80f20d2a4a213bcc93ec3a7a047c68d9_r.jpg&&&p&·【GRANDOS格兰特】Cappuccino
Classico 经典原味卡布奇诺&/p&&p&· 德国/3 in 1/12.5g/&/p&&p&·
格兰特咖啡,德国咖啡的代表品牌,金色的外包装标志着它的优秀品质以及业内地位。这一点从它包装正反面上的八国语言描述即可看出一二。&/p&&p&比较有趣的是,欧洲国家的速溶咖啡中,标有“经典”字样的一般来说都是卡布奇诺咖啡,而不是美式咖啡。但在速溶咖啡领域,“经典”咖啡却又没有卡布奇诺标志性的奶泡。或许是速溶咖啡粉冲泡时的技术限制原因,但无论怎么说,就把这类“经典”咖啡,当做美式三合一咖啡来喝,也是没有问题的。&/p&&p&
对于欧洲的咖啡,我一般来说都是先不分青红皂白的喝掉,获得第一手的口感之后,再去查找相关资料,这样不会存在先入为主的味觉领导。当我看到这款其实是卡布奇诺时,一惊,随即摇头。如果一定要从严格意义上说的话,奶泡的确是存在的,但是这一层所谓“奶泡”就好像是可乐摇晃之后的泡沫一般,即便是在速溶咖啡界也是不合格的。&/p&&p&但口味给它增色不少。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这款咖啡更贴近美式咖啡,但比美式咖啡强上不少。入口先是焦糊口感,随后变成甜,再次是苦,终点是较重的酸。每一阶段层次及其分明,无论你的味觉如何不灵光,是一定可以清晰的找到味道交替时的那一点的。&/p&&p&一言以蔽之,算是至尊版的雀巢。把你能喝的到的最普遍的雀巢咖啡中的每一个优点放大并依次不间断排列,便形成了格兰特的“经典”口味,推荐尝试。&/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ff460face752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ff460face752_r.jpg&&&p&·【Good Day】Vanilla Latte 香草拿铁&/p&&p&· 印度尼西亚/3 in 1/20g/浓偏甜/香草口味&/p&&p&·
喜爱甜食又懂得如何烹饪甜食的人,都对香草这种神奇的暗紫色植物果实奉为神灵。无论你是要制作酸奶、纸杯蛋糕、冰淇淋,只要捏碎一根香草放进去,我保准这味道会让慕“味”而来的食客下意识的伸手去拿,并且在品尝完食品后意犹未尽的回味手指上残留的清香气息。我并不太认为吃下某种食物会对人的心情产生影响,但香草作为药引,使人“卸下冷漠的面具,心满意足”的作用,我乐意去接受。&/p&&p&
如今在国内,几乎没有地方种植香草。想要得到它只得去欧洲进口,一小根香草就要一英镑。价钱昂贵以及进货渠道及其不便的情况下,当你看到这样一袋Vanilla Latte咖啡摆在眼前,若是没有眼前一亮,我就要怀疑你的口味了。&/p&&p&
拿铁这种咖啡,是由一份Espresso意式浓缩咖啡加上两到三份的热牛奶混合而成的,因此咖啡的苦涩味道很小。若是再加入香草的味道,基本上就可以忽略掉纯咖啡的部分了。&/p&&p&
Good Day这个品牌在印尼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雀巢,不同的是,这个品牌拥有很多的口味,比单调的雀巢要缤纷的多。当你撕开这样一袋香草拿铁口味的包装后,除了扑鼻而来的香草香气以外,可以看到咖啡粉里有大量的大颗粒晶莹的透明颗粒——糖。也就是它与香草香精的融合让这款咖啡口味变得绝佳。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充满你脑子的只有一个字:甜。&/p&&p&
过多的甜味让这款香草拿铁咖啡变得很极端,品尝时你可以拿它当做纯粹的甜味热饮,不要想任何关于咖啡的字眼。&/p&&p&
不可否认的是,我到现在还在不停的回味手指上的香草味道。&/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7c6e9209395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7c6e9209395_r.jpg&&&p&·【Good Day】Carrebian Nut榛果&/p&&p&· 印度尼西亚/3 in 1/20g/浓很甜/榛果口味&/p&&p&·
Carrebian ≠ Caribbean,切不要和我犯同样的认知错误。&/p&&p&之前介绍过“Good
Day”这家印尼公司的香草拿铁咖啡,一如既往的,你可以直观的从咖啡粉末中发现大颗粒的透明体,大家伙都以为这是糖,其实,这就是糖。因此这款榛果口味的咖啡秉承了甜度超高的传统。&/p&&p&
我不知道在咖啡入口后,鼻子是否还能感觉到气味,我认为还是能的,兴许是用了另外的什么方法。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让咖啡在口腔里打转的时候,味道分成了明显的上下两层,靠近鼻子的口腔上部是较浓的牛奶的香气,略带榛果味;靠近舌头的口腔下部是彻头彻尾的甜味——我用的是“彻头彻尾”这个词,我想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其他的咖啡喝下去之后,喉咙处是酸的,这款咖啡在任何时候都是甜的。&/p&&p&
我个人是不甚喜欢吃坚果一类的硬食物的,嚼多了腮帮子酸疼。请自行体会以下场景:当你在喝一碗八宝粥的时候,薏米、糯米、大米都是特别的软糯,嚼起来不费劲,从牙齿到舌头到口腔都是特别的放松。忽的一颗花生米跑到了后槽牙后面躲起来,在你合并上下层牙齿的时候,努力的夹在了牙床最柔软的地方,而且还是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p&&p&
总之,这款口味的咖啡,推荐给不喜爱喝咖啡的人尝试,因为甜的你根本尝不到咖啡味。&/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53ba6a07dd9ff6cc5c40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53ba6a07dd9ff6cc5c40_r.jpg&&&p&·【Good Day】CooLin’冰爽&/p&&p&· 印度尼西亚/3 in 1/20g/浓/薄荷味&/p&&p&·
Good Day公司的产品总能给我一浪高过一浪的刺激。最初看到CooLin’这个词的时候我还天真的以为是柯林咖啡……但其实是cooling——爽味儿的咖啡。&/p&&p&
真是很尴尬,这款是我喝过的最特殊的咖啡了。咖啡粉颜色较深,倒是中规中矩,但是一旦跟热水融合后,那味道……请问您小时候喝过瓶装中药吗?反正这味道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那一段不可忘却的喝中药史。我的头开始疼了。&/p&&p&
不过也许这就是人家的特色呢是不?我心想着之前喝过的Vanilla Latte和Carrebian Nut都那么甜那么好喝,这款CooLin’应该也差不了。&/p&&p&请抽我大嘴巴!!!&/p&&p&
一喝进去就是先热后凉的浓浓薄荷味儿啊!不是说咖啡有提神的功效吗?不是说冰爽的味道也可以使头脑清醒吗?为什么我刚喝了一口就站不住了?&/p&&p&我先去睡会儿,不写了。&/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85d1a627cc7abd0faf59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5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85d1a627cc7abd0faf59_r.jpg&&&p&·【Good Day】Original原味&/p&&p&· 印度尼西亚/3 in 1/20g/浓极甜苦/大麦味&/p&&p&·
来自印尼的Good Day咖啡最初版,其在当地地位一如雀巢三合一速溶咖啡。但二者口味却是大相径庭,无论是在甜度还是在咖啡的苦味上都远出于雀巢超市款。我与同学分别品尝后得出的共同结论就是:甜苦甜苦的。既极甜又极苦,略有大麦味以及轻微巧克力口味。&/p&&p&
不过在喝过几口,口腔里早已习惯此味道后,全是甜味。在我品尝过这么多速溶咖啡后,上述的这个结论普遍适用于味道极厚的三合一咖啡。看来糖精的味道还是咖啡豆无法超越的,换句话说,这类咖啡,多数已经喝不出咖啡本身的味道了,更像是一款可口诱人的甜味饮料。推荐给不能接受咖啡苦味道的人,既能规避酸苦的咖啡豆味道,还能在朋友面前小资一把。至于真正希望找到自己喜欢的速溶咖啡的人,请忽略此类咖啡。注意,是此类咖啡。&/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bd60debf608afd7d9bf532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bd60debf608afd7d9bf532_r.jpg&&&p&·【MAXIM】CAFE LATTE 拿铁&/p&&p&· 日本/3 in 1/14g&/p&&p&·
MAXIM咖啡的创始人,一定很爱牛奶的味道。&/p&&p&
拿铁咖啡又称牛奶咖啡,是意大利花式咖啡的其中一种,取一份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加入两到三份的牛奶,便完成。加入大量的牛奶使得Espresso咖啡本身的苦涩口感变得异常丝滑柔和,正如牛奶巧克力一样。在我认识的一些习惯在早餐中饮牛奶的人,逐渐改喝成了一杯“免糖拿铁”,口感依然以纯牛奶为基调,但味道中多了些咖啡的柔苦,改善了口味的同时,还获得了提神、助消化等咖啡特有的功效。&/p&&p&
这款MAXIM咖啡,沿承了这个牌子的一贯特点,就是咖啡味淡,再加上拿铁的本身特质,你若偏说它是一款甜牛奶,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我这个人,把东西分的比较严格,是咖啡就必须得是咖啡味,要是牛奶最好就别有其他的味道,因此我在品尝这款咖啡的时候,还是下意识的加入了一汤匙的黑咖啡,那味道一下子就带回来了。&/p&&p&
总之一切看你的口味。&/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f58c47f92fbb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f58c47f92fbb_r.jpg&&&p&·【MAXIM】抹茶欧蕾&/p&&p&· 日本/13g/抹茶口味&/p&&p&·
当焦糖和巧克力已经成为花式咖啡的一部分后,富有创意天赋的远东人把抹茶也和咖啡结合到了一起。&/p&&p&
所谓欧蕾(Au Lait),其实就是法式拿铁。虽然名字听起来一刚一柔,但实属同根,做法也相类似——大量的牛奶不可或缺。说实在的,在欧蕾的世界里,有没有咖啡,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但若偏要拥有咖啡的元素,一些喝上去绵软无骨的咖啡想必完全无法与厚度很重的牛奶和抹茶争夺味蕾。&/p&&p&
这一款抹茶风味的咖啡,我垂涎很久了。打开包装后,纯绿色的咖啡粉散出强劲有力的茶味,喝起来的味道淡的出奇,我想问题在于两点:一是我放的水偏多了,13g的粉量,140ml的杯子就足够了。二是我用的是水冲的,这点应该最为重要,若是改用55°左右最甜的热牛奶来冲,味道应该会上升不止一个档次。&/p&&p&
我曾经有想过,若把这些绿色的咖啡粉凝固成一块,不就是绿豆糕了?总之,我把它归类到“奇奇怪怪味咖啡”的标签里,推荐给愿意“捧着一杯清茗,腻着初夏午后的阳光里,伴着陈绮贞或王若琳的小情歌,刷微博和人人朋友圈”的小清新们。&/p&&img src=&/699d5a121e5a22de06947f65dcf2fc1e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699d5a121e5a22de06947f65dcf2fc1e_r.jpg&&&p&·【MAXIM】OREO奥利奥可可&/p&&p&· 日本/3 in 1/14g/奥利奥口味&/p&&p&·
MAXIM,日本AGF咖啡公司旗下畅销系列,我叫它马克西姆。我家住在崇文门,你大概就能体会到我对这四个字的感情了。&/p&&p&
坦白地讲,在我拿到全口味MAXIM系列之后,这个口味是我第一个选择品尝的,原因很简单,就这个包装上的字我认识。OREO,奥利奥,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p&&p&
其实它很有意思。它的咖啡粉很特别,一般来说,速溶咖啡多数为三合一标准,咖啡奶精糖三分天下,合起来一看多呈暗白色,间或散落着一些棕色颗粒。黑咖啡,也就是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不含奶精和糖,咖啡粉呈纯黑色,细颗粒。这一款很有趣,全部为黑色较大颗粒,倒入热水后有清晰的“刺啦刺啦”的声音,类似于泡腾片入水后的感觉。如果你要问味道……&/p&&p&
这完全就是一杯热巧克力好吗!&/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6eefce1a6abecc6eab99c6a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6eefce1a6abecc6eab99c6a_r.jpg&&&p&·【Khao Shong高盛】MOCHA摩卡&/p&&p&· 泰国/3
in 1/22g&/p&&p&·
欢迎来到“琦哥教你装小资”环节!今天教大家如何唬住咖啡馆里的服务员小妹妹。&/p&&p&摩卡咖啡,意大利花式咖啡的变种之一,在花式咖啡大家庭中属于最花哨且热量最高的一款咖啡。在一份Espresso加一份牛奶的基础上,额外加入一份巧克力酱,并在咖啡顶端挤上一层厚奶油,想想都觉得味道贼拉棒!&/p&&p&
当然,只知道这些是无法唬住咖啡馆的服务员小妹妹的。让我们来追溯一下“摩卡”二字的由来。中东阿拉伯半岛也曾盛产咖啡,由于其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导致其有不同于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味道。而阿拉伯半岛的咖啡豆,若想出口,均须通过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的港口小镇“摩卡”,因此在此聚集出口的咖啡,被欧洲各国称为“摩卡咖啡”——全称应该为“摩卡咖啡豆”。当地的喝法也只是传统的烘焙后磨碎沏开而已。意大利花式咖啡中的“摩卡”仅仅取自阿拉伯咖啡的名字而已,全称为“摩卡奇诺(Mochaccino)”。因此,对于“摩卡咖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一为阿拉伯半岛当地出产的咖啡豆烘焙出的咖啡;二为“摩卡花式咖啡”。两者味道大相径庭。此时坐在咖啡馆面对服务员小妹的你,可以露出微笑并礼貌的询问:“请问,这里的摩卡,是阿拉伯式,还是意大利式?”简单粗暴,一定会使小妹先惊讶然后疑惑最终被你的“博学”唬住的。&/p&&p&
话说回来,现在就算在单品咖啡领域都很难找到摩卡豆子了,就更不要奢求在速溶咖啡的小袋子里能尝到原始的口味。此次这款泰国高盛速溶咖啡,并无巧克力酱与鲜奶油成分,也许商家把这些口味融入到了粉末里(或者没有)。味道与传统三合一速溶咖啡的味道并无太大差异,只是焦糊味略重,打算尝试意大利花式摩卡咖啡的话,还请另选高明。&/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f9edcedd528e93b98ee3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f9edcedd528e93b98ee3_r.jpg&&&p&·【Good Day】Mocacinno摩卡奇诺&/p&&p&· 印度尼西亚/3 in 1/20g/浓且甜/巧克力口味&/p&&p&·
取一份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不加或只加一份牛奶,注入一些巧克力糖浆,在咖啡顶端打上一层鲜奶油,一杯摩卡咖啡就成型了。关于这种咖啡的名字,百变多样,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用白巧克力代替黑巧克力的咖啡,名叫白摩卡咖啡。有些咖啡馆用黑白双色巧克力糖浆,他们管这个叫“斑马”(Zebra)或者“燕尾服摩卡”(Tuxedo Mocha)。欧美地区通常以“摩卡奇诺”(Mocacinno)来形容加入了巧克力酱的意式拿铁咖啡。老朋友Good Day公司的这款,便是摩卡奇诺。&/p&&p&
似曾相识的还有它的绝对甜味。咖啡粉里的大量晶莹的大颗粒便是一粒粒的糖块。喝了这么多款Good
Day的咖啡,真心的认为,如果他们能把糖分减少一倍,味道绝对只好不差。&/p&&p&
虽然作为一名绝对的甜食爱好者,但是极端的甜味无法征服我,这杯咖啡我只喝了一口,香味类似香草拿铁款和榛果款,无太大新意。虽然味道浓且甜,但是腻到我了。浅尝之下,也发现这种味道绝对不能代表真正的意式摩卡咖啡。虽然只是速溶咖啡,但我坚信绝对还会有更正宗的品牌可以把摩卡的四层味道清晰的展现出来。&/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1b2a0473a7fca1bd53f4a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1b2a0473a7fca1bd53f4a_r.jpg&&&p&·【MAXIM】MOCHA摩卡&/p&&p&· 日本/3 in 1/13g/巧克力口味&/p&&p&·
喝了这么多款MAXIM的咖啡,对它的底细早就摸清楚了。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牌子出产的不是咖啡,是咖啡味速溶饮料。未见得会有咖啡的诸多功效,但一定甜的让你觉得好喝。&/p&&p&
这是一款摩卡口味的咖啡味饮料。嗯。在拿铁的基础上再加巧克力酱和鲜奶油就形成了摩卡咖啡。很多人钟爱摩卡,只喝摩卡。那你说这些人跟只钟爱Espresso的有什么区别么?我认为一点区别都没有,高下没法立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和黑咖啡的别去瞧不起喝摩卡的,喝摩卡的也别猜不透只喝黑咖啡的,也许这两种人完全就不是一路人,喝咖啡的口味不一样怎么在一起。好了我今天说多了。&/p&&p&
这款摩卡中的巧克力口味,我个人感觉并不正,多少有些曲奇的味道,一喝就知道肯定是巧克力粉冲的。当然这不怪它,速溶咖啡本身就存在的局限性,要让它能拥有新鲜咖啡的口感,只能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3c2df1f30cefd6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3c2df1f30cefd6_r.jpg&&&p&·【MAXIM】Caramel
Macchiato 焦糖玛奇朵&/p&&p&· 日本/13g/焦糖风味&/p&&p&·
焦糖玛奇朵,玛奇朵咖啡的创新之作,源自于星巴克。从做法上创新很大,先将牛奶与焦糖糖浆混合,打上一层厚奶泡,再将Double Espresso从上一股脑儿的倒进去,最后在奶泡之上用焦糖酱画上网格图案即可。从容量上几乎完全颠覆传统玛奇朵,约为其5倍。在意大利,玛奇朵咖啡只是在一杯30ml的Espresso上直接加上两勺奶泡而已,喝起来也是两口之内的事情。但是成本的原因,玛奇朵咖啡并不能只因为好听的名字而卖座,因此,星巴克大胆创新,从此咖啡诞生了焦糖玛奇朵。&/p&&p&
但,速溶咖啡毕竟是速溶咖啡。喝速溶咖啡的人也并不见得都要求原汁原味,甚至大多数喝速溶咖啡的人并不了解咖啡。这款来自日本的焦糖玛奇朵,从口味上并没有做到很好,我可以理解这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故意将它的味道变得很大众,我从中感受不到任何关于焦糖玛奇朵的细节。看来,日本并不全出品好咖啡,好咖啡并不全能够做成速溶。&/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be2ac712792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be2ac712792_r.jpg&&&p&·【Blendy】滴漏式挂耳咖啡&/p&&p&· 日本/1 in
1/8g/另类形式以及纯真味道&/p&&p&·
日本人办事果然精细。这种滴漏式挂耳的包装,想必其制作成本已经快赶上国内的某些速溶咖啡的卖价了。这种类似茶包的咖啡包,我还是头一次看见。&/p&&p&
欧洲人煮好咖啡后,要用过滤网滤掉其中的咖啡渣,导致这种咖啡无法满足随身携带随时都能喝到的要求。于是速溶咖啡诞生了,但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注重了方便,口味上便欠缺了。而大多数东方人,并不从小就喝咖啡,速溶咖啡对于他们的诱惑就在于甜滑的口感已经提神的作用,这便使速溶咖啡多多少少背离了欧洲现煮咖啡的文化底蕴。&/p&&p&
这款挂耳式咖啡中的咖啡粉,不含有一点奶精以及糖精,是完全的咖啡豆磨成的咖啡粉。在咖啡豆的选取上,跟星巴克一样,全部采用的是哥伦比亚阿拉比卡咖啡豆。日本国自古也饮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举国脱亚入欧,明治天皇甚至打算连人种都与欧洲接轨。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对于咖啡极端的热爱以及对一些咖啡产地极端的控制行为,也可以理解了。&/p&&p&
位于加勒比海岸的蓝山,胜产优质咖啡,那里的蓝山咖啡被誉为“咖啡美人”。加勒比人民没有那么精明的头脑,不拿它当回事,日本国借机投了大笔大笔的美元赞助加勒比政府开发咖啡业,进而控制了蓝山咖啡的出口。蓝山山脉海拔2200米,其中1800米以上的部分出产的咖啡豆最为优质,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这一部分的咖啡才能被称作蓝山咖啡。自然的,这些咖啡,百分之九十,都出口到了日本,剩下的百分之十咖啡豆,天下共分之。同样情况的还有苏门答腊岛的曼特宁咖啡种植区。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标榜“只选用优质咖啡豆”的星巴克也只能跑到哥伦比亚采购咖啡豆了。&/p&&p&
讽刺的是,这款Blendy的咖啡全部采用的是哥伦比亚优质咖啡豆,只是意味着日本国打算着手控制那里的市场了么?&/p&&p&
说到这款咖啡的味道,我用了“纯真”二字。口味上的纯真,摆脱了速溶咖啡浑浑噩噩的糖衣,回归了咖啡的本味。将咖啡包取出,打开挂耳架在杯子两端,杯子的直径需要在8cm以内。撕开包装上的布条,将90°左右的热水从开口的地方注入。建议在咖啡刚泡好的时候饮用,此时的咖啡口感正佳,虽然没有牛奶和糖的搭配,但口味并不苦涩。适当加入一块方糖,这味道已经让我对速溶咖啡有新的看法了。&/p&&p&
写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除了“开眼看世界”介绍各国速溶咖啡,更重要的是发觉真心好喝的咖啡。我很少推荐,但这是一款我真心赞的。&/p&&p&· 浓度:■□□□□&/p&&p&
甜度:□□□□□&/p&&p&
苦度:■■□□□&/p&&img src=&/bece67b2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bece67b2_r.jpg&&&p&·【Drip Cafe】泽井扁桃摩卡风味&/p&&p&· 日本/单品/8g/滴滤式&/p&&p&·
恕我直言,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咖啡就是雀巢,就是喝起来有奶味、甜而略苦的饮料。至于为什么要喝?大概或许是因为据说能提神。但我不会因此轻视他们,因为我说不定至今依然与他们有同样的想法。不怪他们,怪就怪牛奶咖啡的口味更适合国人、茶的地位根深蒂固以及雀巢在国内的宣传导向。&/p&&p&
有次我去参加星巴克的咖啡教室,结束后看到一位50多岁的老爷子在喝咖啡,店长说他每天都会来这里,只喝Espresso。后来我跟老爷子攀谈,问他是何时开始喝这个的,他豪没犹豫的说已经12年了。我看着他手里那一大马克杯的浓缩咖啡……要是硬让我喝的话,请再给我1升牛奶和半盒方糖。就像国人喝茶就只用开水沏开,西方人包括日本人对待咖啡的态度也如此,不做任何修饰才是咖啡的味道。&/p&&p&
拆开这款滴滤式咖啡的包装,不难看出这是一包有多“纯净”的咖啡。开水通过咖啡粉袋,隔上一两秒渗出来,便是清澈的淡棕色,像是茶而不像浑浊的咖啡。至于扁桃是什么,盛产于东南亚,在国内俗称杏仁,溶于咖啡中味道略苦。&/p&&p&
我试着兑入牛奶——请不要向我学——之后的味道仍是牛奶。我想这就是对我的惩罚。&/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