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医疗,养老,北京中安民生以房养老能带动社会哪些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老龄办、中医药局《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提出,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明确了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二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医疗机构,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五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意见》强调,要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信息支撑,为医养结合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抓好试点示范,每个省(区、市)至少设1个省级试点地区。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 17:12:29 &
更新时间: 17:13:28
来源:中国政府网
点击:2325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春风化雨惠民生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打造“15分钟社会保障服务网”,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四个不出村”。图为省人社厅领导在宿迁晓店镇周庄村实地了解农民养老金的领取情况。
  为了让每一位企业退休老人老有所乐,各级人社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健身活动。图为无锡市南长区退休人员在小区广场表演自编自导的功夫扇舞。
  参保人数:万人
  在医保“千千万万”行动中,灌南县医保处工作人员走进病区,走访慰问重症患者参保人员,并宣传解释医保政策。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近年来,我省按照建设“幸福江苏”目标,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统筹推进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成功开辟了一条通向“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广阔道路。
  到今年6月底,全省企业职工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16.95万人、114.28万人、1516.01万人、10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073.96万人、1111.39万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85.58万人、1373.77万人和1234.23万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覆盖范围:
  从职工保障走向人人享有
  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江苏坚持用改革创新举措化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大力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的同时,着力消除制度建设上的空白和人群覆盖上的盲点,迈出了“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重要步伐。一是依法推进扩面,着力提升社会保险参保率。多年来,我省根据社会保险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建立不分所有制类别、不分户籍性质、不分就业方式,各类从业人员均可参保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面的持续扩大和基金规模大幅增长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以开发区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在全省组织开展大规模扩面征缴行动,强化宣传发动、政策驱动和行政推动,将各类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目前,全省企业养老、职工医保以及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二是填补制度空白,解决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从2003年起,我省按照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今年5月末,新农保参保率和基础养老金领取率均达到99%。2007年,全省启动实施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参保人数达110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05年,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目前享受社会保障的被征地农民人数为456万人。2011年,在全省建立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当年实现制度建设、基础养老金发放全覆盖。三是加强资金扶持,解决困难群体的参保问题。制定政策措施,把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2011年全省共有11.6万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通过补缴参加了企业养老保险。不断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大力推广助保贷款、助保基金等帮扶制度,帮助中断缴费的下岗、特困、残疾等困难人员续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保障其养老保险权益。与此同时,我省还建立了财政投入机制,把农垦企业、监狱劳教企业、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通过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失业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办法,使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也能正常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保障待遇:
  从低标准走向保基本
  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在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基础上,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上,建立与社平工资增长、物价水平及基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待遇增长机制,努力使全省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一是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从1996年起每年正常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目前人均月养老金达到1815元。新农保月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70元,由财政全额补贴。二是提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报销比例,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49%提高到70%。三是实行有利于落实保障待遇的管理制度。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全部实行全额缴拨方式,养老保险待遇由银行等中介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有效解决了部分退休人员待遇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大力推进门诊医疗费用统筹,目前全省13个市全部开展居民医保门诊统筹,10个市实施了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普遍建立医疗费用二次补偿机制,重点对医疗费用较重的大、重病患者实施二次补偿,进一步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四是拓展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内涵。正常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满足退休人员健康、娱乐等多元化养老需求。2008年起在全省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定期免费健康体检制度,2010年首轮免费健康圆满完成,周期免费体检率100%。全省第二轮免费健康体检已有398.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周期免费体检率达89.1%。
  发展机制:
  政府主导,加大投入
  社会保障事业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支持。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举措和“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着力加强整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为江苏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重要推动力。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省政府先后颁布实施《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等规章,制定下发有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省级统筹、做实个人账户、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居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重要规范性文件,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重点任务推进上,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连续多年将社会保障工作有关内容列入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层层分解任务,重点督查推进,确保按期完成目标。在资金投入上,各级财政逐年增加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投入力度。2011年,各级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28.4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21.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养老保险基金困难市县养老金发放;全省各级财政对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投入30.9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2.06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和解决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等工作;对新农保制度建设投入79.5亿元,其中省财政预拨22.95亿元,主要用于补助基础养老金发放和对农民个人缴费的补贴。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得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全省470.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其中有447.7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95.2%。各地依托社区、退管服务组织为退休人员广泛开展居家养老、文体娱乐、免费健康体检等服务。
  管理服务: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社会保险工作网络全覆盖。近年来,全省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目标,逐步建成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干、基层服务平台和社会中介机构为辅助的社会保险服务网络。目前全省共有县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机构325个,实有工作人员6940人。全省307个街道、100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3829个社区全部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16883个行政村也全部建立了村级服务平台。
  社会保险管理走向精确化。全省普遍实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及职工医保、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市级统筹工作得到积极有效推进。省本级和9个县(市)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初步建立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风险机制。完善医疗保险付费管理机制,推行住院与门诊大病按病种付费、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生育保险按单病种付费,努力实现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通过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外部监督和内控制度建设,常态化开展经办机构内控机制评估工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得到保证。
  社会保险服务实现信息化。为向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全省深入推进“金保工程”建设,累计发行社会保障卡1587万张,社会保险“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等服务方式普遍实行。同时,加快跨地区社会保险服务的联网、协同办理,全省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信息系统联网应用、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工作得到推进,为参保人员跨地区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的提供了支持。2011年,全省共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26.3万人次,其中省内转移19.3万人次,跨省转移7万人次;办理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8.4万人次。目前,全省全面实现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异地办理,13个省辖市市区实现医保待遇费用与省信息平台联网实时结算,全年省内异地就医31.2万人次,产生医疗费用31.99亿元。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协调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页&>&新闻发布中心&>&新闻发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协调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发展
&&& 2013年,各地各部门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生优先,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领域服务产业,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质量和效益,社会事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一、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一)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印发实施规划综合评估方案(草案),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试评估工作。研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统计监测制度,形成监测评估长效机制。研究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制定,不断健全标准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承担。&&& (二)社会管理方式得到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居住证制度,重点解决人口劳动就业、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重点人群保障进一步加强。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深化对鳏寡孤独老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关爱行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夯实。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三)教育发展改革稳步推进。继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持续提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以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呈快速普及之势。2013年高考录取率超过7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2年30%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加强推进教育经费监管和投入绩效评价工作。425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已开展了阶段性评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正在抓紧制订,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改革方案已经明确,开始有序推进。继续落实促进教育公平各项措施。&&& (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健全。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深入推进,20种重大疾病实际报销70%左右。继续推进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稳定在90%以上。继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年安排中央投资超过214亿元,重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医药卫生信息化等建设。全国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78.5%的村卫生室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国已有23.5%的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试点。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发展多元化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商业健康保险等。&&&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西新工程等一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专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全面推开。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10万多家国有新闻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52家出版、报业、发行、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及印刷企业在海内外上市。研究起草《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 (六)旅游业总体发展态势平稳。《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相继出台,法定节假日安排进一步完善,研究起草促进旅游消费的意见。2013年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出境旅游人数稳步增长。&&& (七)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发展养老服务业进行了全面部署,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全力抓好芦山等地震救灾和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研究制定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具体方案。全国近一半省份建立了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残疾人急需的康复医疗项目逐步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八)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印发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标准实现提标扩面,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力度不断加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基本覆盖全部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婚检率和产前筛查逐步提高。&&& (九)群众体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安排中央投资3亿元支持70个县级体育场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中央财政研究安排专项资金,对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的大型体育场馆进行补助。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全国已创建8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及示范基地。&&& 二、进一步推动社会领域创新发展&&& 2014年,将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协调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发展。一方面,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发挥消费的拉动效应,积极发展社会领域产业,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作为引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估和满意度调查,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健全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细化实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二是从源头强化社会治理。规范社会行为、调解利益关系,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引导人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继续推动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完善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的政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镇的制度设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特殊人群关怀帮扶,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三是加快发展社会领域产业。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落实,加快健康服务业财税价格、投资补助等关键政策落地,开展社会办医疗国家联系点工作。推动文化创意与制造、建筑、信息、旅游、文化体育、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推动出台促进旅游消费的若干意见。&&& 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改革,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配置。推动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稳妥扎实有序推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密切跟踪“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进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五是加强社会领域宏观调控。做好社会领域宏观调控与人口发展、产业需求、城镇化等领域的协调配合。整合社会统计监测资源,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加强对规划计划、发展政策和重大改革的效果评估。加强舆情分析和引导,深入开展社会发展形势研判和重大问题研究。
&&&&[字体:&&&&]&&&&&&&&当前位置: &
&&浏览帖子
&&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医疗养老两不误
民生工作效果出真招
今年1月份,北京市两会召开。每年两会,民生问题都是代表委员和政府部门广泛关注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这几年间,北京市对于民生的方方面面抓得实,见效快。给老百姓最大的感觉就是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了,也更加便利了。仔细想想,这一桩桩一件件还真是不少,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医疗和养老。医疗制度改革推进迅速,一方面,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开始逐步推开,市民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和途径都可以预约挂号,大大提高了就医的便利性,节约看病的时间,同时对于打击票贩子也有非常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分级医疗制度开始实施,社区基层卫生服务力量开始逐步壮大起来,以前看病医院离得远,路上耽误不少时间,身体上更是受罪,现在社区卫生机构逐步完善,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家门口就能把病看了,而且一些日常药品也都能在社区随用随取,非常便捷。此外,包括像儿科、产科等日常需求量大的科室建设,以及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举措也相继开始实施,人们看病花钱少了,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也开始为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市这两年在居家养老方面可以说也是下了大功夫,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市、区、街、社区四级养老体系,搭建起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社会总框架,实行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流程更加紧密,贯穿性更好;另一方面,将主要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力量都下沉到了基层和社区,持续加大基层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地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规模和数量都大幅增加,既有建设娱乐设施,同时还提供老年餐桌和出行服务,医养结合和新政策也让老年人就医和保健更加便捷,可以说是在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给予老年人最大的关怀与帮助,不仅能让他们生活的舒适,同时也免去了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居家养老工作的深入推进让我们的城市和社会更有人情味了,城市氛围更加和谐了,更加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融融爱意。此次北京市两会的召开将会为我们未来的医疗改革与养老服务工作给予更大智力支持,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民生福祉,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充满期待,未来的城市发展也一定会迎来更多的新精彩。
<font color="#97/<font color="#9980
--/--07-15 12:54
--/--07-15 05:03
--/--07-14 22:21
--/--07-15 09:45
--/--07-15 13:40
--/--07-15 12:47
--/--07-15 14:06
--/--07-14 13:49
--/--07-14 11:03
--/--07-15 16:45
友情链接&&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生加银养老服务混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