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李宗仁为什么不跟着蒋介石 汪精卫 李宗仁去台湾?

杜月笙不跟蒋介石去台湾的三个关键原因
&&&&杜顺安说:“总的说来,祖父不愿意去台湾,就是三件事。其一是‘红帖子’不见了,祖父不开心,心想你蒋介石当了总统了,在礼貌上我本来就是要还你的,但是为什么别的东西不丢,偏偏这张‘红帖子’不见了?……”
&&& 本文摘自《蒋介石父子1949危机档案》,王丰著,九州出版社,2010.9
  一九四九年,杜月笙离开上海到香港,就是不跟蒋介石去台湾,有几个关键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红帖子&不见了。  杜月笙的长孙杜顺安说,蒋介石早年尚未发迹时,曾经到上海由旁人引荐见过杜月笙,并且递过&红帖子&。&递红帖子&就是投门生帖子,要在帮内施行摆香堂的仪式。蒋介石曾经拜在杜月笙门下,成为其门生。论年纪,蒋介石还大杜月笙一岁,但杜月笙早在二十三岁就已经是青帮重要头领。  杜顺安的父亲,即杜月笙的长子杜维藩曾亲口跟他说:&我们家有蒋介石的红帖子。&所谓&红帖子&,就是一张上面写着投入门生的姓名、父母亲的名字和本人生辰八字的红纸,帖子上并以毛笔正楷工整写着:&弟子某某某认某某人为师&。父亲告诉杜顺安,蒋介石递的&红帖子&上,名字清清楚楚写着&蒋志清&三个字,蒋志清是蒋介石上学以后用的名字。  抗战时,杜月笙离开上海,把这纸蒋介石以蒋志清之名写的&红帖子&留在家里的一个保险箱里,由一位账房负责保管。等到抗战胜利回上海打开一看,才发觉什么都没有短少,唯独那张&红帖子&不见了,这件事确实离奇诡异。  杜顺安推测,帖子应该是蒋介石派人拿走的,他说:&本来,我祖父的意思是想藉一个适当的时机,把这份蒋志清过去递给他的&红帖子&,原封不动归还给蒋先生的,谁料到竟会不翼而飞呢?&  杜月笙不去台湾的第二个原因,是和复员后的一些事情有关。胜利后,他满心以为即使不能当上市长,至少也可当个议长吧,结果没想到什么官衔也没有,到头来成了一场空。  杜顺安说:&祖父心里很清楚,自己胸无点墨,大字不识几个,蒋介石怎么可能要他当议长、市长。蒋介石要他做国大代表,祖父也觉得自己不识字,不宜当国大代表,要我母亲当国大代表,母亲不愿意做官,最后祖父只好要万墨林担任国大代表。&  上海打老虎是祖父对蒋介石失望的另一个导火线。  蒋经国上海打老虎时抓了杜月笙的三子杜维屏,虽然有许多人在杜月笙面前献策,也有不少人自告奋勇,自称我认识谁谁谁,打一通电话,就释放了,但杜月笙心里很清楚这来龙去脉,坚信杜维屏没有犯错。杜月笙起先一句话都不吭,最后在议论纷纷之下开口了,他说,关于杜维屏的事,谁都不许讲一句话,不准任何人去讲情,静待蒋经国的调查。结果,关了三天,杜维屏被无罪开释。杜顺安说,这也是父亲亲口告诉他的。  还有一说,说杜月笙因为鸦片瘾头很重,所以国民党当局不让他去台湾,&这是不准确的讲法。&杜顺安说,&祖父虽然抽大烟,但是他是可抽可不抽,不是非抽不可,因为他没抽上瘾。倒是我第五个祖母孟小冬,抽鸦片抽得厉害,她上了瘾,她到台湾之后,鸦片照抽不误,私底下抽,国民党当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总的说来,祖父不愿意去台湾,就是三件事。其一是&红帖子&不见了,祖父不开心,心想你蒋介石当了总统了,在礼貌上我本来就是要还你的,但是为什么别的东西不丢,偏偏这张&红帖子&不见了?启人疑窦。其二,是蒋经国把我三叔叔杜维屏关进去了,让我祖父非常生气。其三,就是为了上海市长、议长的事情。蒋先生连荐举议长、市长表面上的客气都没有。你蒋先生总要来跟祖父客气一下吧,过来邀请我杜某人,好歹表面上做个样子,给祖父一个面子也行,可是竟然连请都没有来请过,连面子上最容易的动作都不作,这摆明了是昭告天下,新政府不需要杜月笙这种本地势力介入,非但如此,新政府还怕我们兴风作浪,要想铲除我们这批人。&杜顺安说:&所以祖父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夜壶,蒋介石把我们用完了,眼看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往旁边一甩,再也用不着你们这些夜壶了。&  不过,杜月笙在过世之前交代他的两个太太和杜维藩等,待他过世之后,就去台湾,因为他在台湾还有一些人脉关系可以帮忙,而且台湾也比香港安全。因之,杜月笙过世之后,杜家就举家搬到台湾去了。  杜顺安说,在台湾,某日,他们去台北市长安东路一家广东烧腊餐厅吃饭,刚好蒋经国也在那家餐厅里用膳,蒋经国马上走了过来,和杜维藩握手致意,并坐在他身边以上海话说:&上海的事情,我感到抱歉!&蒋经国这句抱歉,一笔勾销了过往仇隙,过去的恩恩怨怨,俱往矣!
(责任编辑:张淑燕)
【】希特勒对于穿着比较随意,他的衣服不多,而且毫不考究,时尚对他来说没有意义。鞋子不要夹脚,西装不要妨碍活动,
【】&五四&运动中,人人皆曰可杀的曹汝霖当年留日回国,曾在颐和园为慈禧讲立宪。太后问起日本立宪、国会选举等事情。
卡斯特罗传奇革命队伍一度被打得只剩下12个人,和切&格瓦拉并肩作战,33岁成为推翻独裁政权的英雄,跟11位美国总统过招,躲过中情局策划的630多次暗杀,半个世纪以来,卡斯特罗就像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左冲右突,无所畏惧;他有时也难掩似水柔情,先后与5位女子产生了革命时期的爱情,来世则希望成为一名世界级作家&&
大陆的最后一战:昌都战役/文亭《民报》与三民主义理论/杨天石蓝荫海:北京人艺幕后往事/李响毛泽东与西园寺公一的长谈/ 张宝昌服役40年,中国空军的顶梁柱/纪彭刘铭传:盐枭出身的台湾近代化之父/熊崧策高岗在西北的凶悍作风/王恩山
热点文章排行
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全书分上、下两卷。
该书描写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
该书翔实记述了蒋介石的生平事迹,解读了蒋的崛起历程及其掌控中国后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揭示了其最终丧失中国政权的必然性。您好, []|
49年蒋介石不直接去台北是出于什么考虑
[导读]在当时离心离德的部属数不胜数、整个局势分崩离析那种非常特定的情况下,即使是对陈诚这种过去极为信任的部下,蒋是否也存有戒心,要观察、观望一段时间呢?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资料图:陈诚作者系历史学者,华南师范大学教授1949年5月初国民党军即将撤离上海前夕,蒋介石于6日上船,7日乘蒋经国让招商局准备的轮船“江静轮”离开上海,由蒋经国陪同,一路向南。9日到舟山群岛定海、普陀一带,巡游数日,盘桓至17日午餐后,由江静轮登岸,下午1时半自定海机场出发,4时50分飞抵(澎湖)马公降落,驻于马公宾馆。21日,陈诚、俞鸿钧、蒋鼎文到马公见蒋。26日,自马公飞台南冈山,转高雄寿山。6月14日,又专程到离高雄100多公里的四重溪察看。蒋介石在台湾南部走走停停前后近一月,于6月21日下午离开高雄,自冈山飞至桃园,转至大溪镇。“大溪镇有山有溪,风景与气氛很像家乡溪口”。24日上午,离开大溪,到台北参加东南区军事会议,并于当日迁居台北草山。(此段据蒋经国《危急存亡之秋》日记,日至6月24日。)这时距从上海出发,已近50余日了。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蒋为何不直接去台北?主要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 吴国桢说法及其漏洞 照吴国桢的说法,是因为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未及时表示欢迎态度,引起了蒋的疑心。吴国桢说:“上海失守后,蒋乘一艘炮艇离开大陆,他给当时的副总统兼行政院长和台湾省主席陈诚将军打电报说,他正向(台湾)岛驶来,蒋预料陈会马上回电欢迎,但等了24小时,陈仍未回电。外界对此事并不知道,蒋不得不让他的炮艇,绕舟山群岛转了24小时。我想蒋不会因此而原谅陈,以前他总是很信任陈的,我怀疑他这时是否还信任他。”“24小时以后陈诚的回电来了。蒋决定不在离陈诚的省会台北仅20英里的北方海港基隆上陆,而改在台湾的南港高雄。”理由是陈诚的部队在北部,南部主要是孙立人的部队,吴国桢称,“当蒋在高雄上岸时”,蒋还问孙,“你对我在此上岸有何想法?”(《吴国桢口述回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3页。) 吴的回忆有多处不确之处,1、不是乘的一艘炮艇,而是“江静轮”;(5月8日蒋经国致宋美龄电所用“总统府文电稿”的信笺左下角就加盖了注明发电位置的“江静轮船”章。)2、陈诚的职务还只是“省主席”;3、蒋在舟山群岛一带不是转了24小时,而是前后活动了八九天;4、蒋到台湾是乘飞机,而不是乘船“上岸”,也不是先到高雄,而是先到马公。 上述这些漏洞还只是技术上的,在实质内容上,在此之前,陈诚已为蒋去台做了许多前期准备,还发了好几封电报欢迎蒋去台。 陈诚回忆,他接任不久,1月21日到杭州见蒋介石,25日返台。“我自京返台后,即在台湾准备八个地方,以供总统选用为临时驻用之所,计澎湖二处,台北、阳明山、大溪、日月潭、高雄、四重溪各一处。于修葺布置完妥后,即迭电请总统莅台。” 在当时国民党大批军政高层官员退台,台湾住所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陈诚的这些准备,虽有过事铺张之嫌,但就蒋陈关系言,不正是反映了陈对蒋的忠诚不二吗?蒋离开大陆到台后,这8处地方,蒋至少实地考察了6处,其中就蒋经国对四重溪、大溪两地的评价看,陈诚可谓是用心良苦。 3月15日,陈奉“代总统”李宗仁召到南京述职,李再提释放张学良问题,及提取存台黄金,陈均未置答。17日,陈诚再飞溪口见蒋。和谈决裂,解放军渡江后,4月25日,蒋离开溪口到上海。 这时,上海之失守也只是时间问题,故4月29日,陈诚即电请蒋介石直接退驻台北:“总裁蒋钧鉴:和谈决裂后,大局已告明朗化。今后剿共战事,势必长期奋斗到底。为号召国内外爱国志士,及联合国际上反共势力,钧座为自由中国之旌旗,驻节所在地点,亟宜早日确定。关于马公岛情势,职业已实施勘查,深觉该地交通通讯,颇为不便。职认为台湾,既为吾人革命复兴最后根据地,殊无其他顾虑之必要。拟恳早日驾临台北,长期驻跸,则指挥各方,皆多便利。或于穗沪渝等处,设置行辕,必要时,巡行指挥。除积极布置此间官邸外,谨祈早日命驾,无任企祷之至。职陈诚。卯艳叩。” 蒋离开上海乘轮南下后,5月11日,陈诚再有一电致蒋:“探呈总裁蒋钧鉴:卯艳(即4月29日电———引者)一电计达。职意钧座应即飞台。又钧座行动,似不必秘密,以示自由。且因我国一切组织松懈,与限于法令,亦无法秘密也。”11日正是蒋介石到舟山的第三天,吴国桢指的应该就是这份电报,但因为有十几天前的那份电报存在,吴的说法恐怕就不易成立。 15日,陈诚再电蒋介石表示对李宗仁的不满,请蒋迳飞台北,一切不必顾虑:“总裁蒋:辰寒(14)电奉悉。读李之谈话,深感领袖受辱,干部之耻也。彼辈只知利害与力量,决不能以理喻与情动。乞钧座迳飞台北,一切不必顾虑。又职决铣日飞穗,最迟巧日回台,谨闻。”陈诚回忆录选登这几封电报,是否也有辩诬之意? 蒋介石的非常心态 应当说,从整个蒋陈关系来看,一方面,应当不存在陈故意不回电、使蒋难堪的情况;但另一方面,在当时离心离德的部属数不胜数、整个局势分崩离析那种非常特定的情况下,即使是对陈诚这种过去极为信任的部下,蒋是否也存有戒心,要观察、观望一段时间呢?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从陈诚任职头几个月蒋经国、宋美龄的往来电报中,似乎能窥见些许端倪: 到1948年底,随着国民党内战形势越来越恶化,若大陆不保后退居台湾,可说渐渐成为蒋家的共识。日蒋经国电告在美国的宋美龄,蒋介石打算下野返溪口暂住,宋美龄在12月27、28日连发两份电报,认为不妥,建议选择广东或台湾,电称:“奉化绝非安全居住之所,免得受人暗算,广东、台湾似较相宜。”“汝父在京如不能维持,则须 赴 台 湾 或 广 州 ,决 不 能 回乡。……如下野回乡,对内不能行使政权,对外不能代表国家,无法继续革命,……故此举余绝对反对。”在此前的12月7日,陈诚也上书蒋介石,称“惟默察大局,演变至此,决非枝节所能挽救,必须从战略政略上,作通盘之计划。……目前战略,应以广州为中心,以海南、台湾为后方基地,争取时间,积极部署”。 因此,12月28日,蒋介石突然致电在台养病的陈诚,告以“决任弟为台省主席,望速准备为要。”29日即将命令发表,并于日、2日连电催促:“为何不速就职?若再延滞,则必夜长梦多,全盘计划,完全破败也。何日就职立复。”与此同时,任命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可以说,蒋家以台湾为最后庇护所之“全盘计划”主意打定后,对于具体负责实施者,陈诚成为其首屈一指的人选。 到1949年1月初,宋美龄甚至提议蒋介石为健康与安全起见,可以先到加拿大,22日,她致电蒋经国,让他“即日赴乡婉劝父亲务必同来加拿大暂住,余当与汝等在加晤面,会商一切”(不是美国———引者)。2月7日,宋又发一电:“父安全问题确须顾虑,余亦曾屡电提及倘能出国一行,亲自考察军事科学以备将来改进军队之张本最好,……否则亦以迁往台湾为宜,总之,家乡实非安全之地”。对蒋而言,1月底蒋下野之后,局势进一步恶化,蒋氏父子处于越来越强烈的焦虑之中,这在蒋经国致宋美龄的电函中体现得十分清楚:2月3日:“时局正在恶变中,内心忧虑万分”;2月10日:“对于父亲之安全问题自应严加注意。人心之坏,出人意料,万分寒心。薛(岳)之态度暂无特殊之表示”;2月18日:“陈仪曾联络共匪谋和,幸早得发现,未成事实。时局不安,人心大变,前途殊堪忧也”;3月8日:“某方(指桂系———引者)正在计划作投降式之和平,”“内部不久恐难免分裂,”“某方积极发动李之正位运动,并要求父亲出国,”“江南军纪不好士气不振,难作坚强之抵抗。” 到3月13日,蒋家终于对陈诚都有点失去信心了:“(一)李已正式提何(应钦)为行政院长,其目的似在利用何作为工具,而进行夺取全部政权之阴谋;(二)高级官吏多已脱离中央立场,而投向对方,吾人似益孤立;(三)粤薛(岳)之态度近来甚坏;(四)陈在台湾恐亦不能持久”。 此处讲陈诚不能持久,是讲困难太大陈诚会顶不住,还是指对蒋的忠诚方面?从上文意思来看,我觉得指的是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国桢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但其起因可能不是陈诚不欢迎,而是因为蒋介石担心陈诚不欢迎。 其实,这个时期蒋氏父子的心态应该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心态,很难以常情度之。在这种情况下,上演出一幕幕最后的疯狂,例如像离开重庆时对杨虎城一家、杨虎城秘书一家、对许多在押的政治犯所做的一切,都是完全有可能的,那种鱼死网破的末日心态,那种吾与汝偕亡的绝望心理,一度支配了他们的行为。还有一种说法称,“在1949年5月蒋介石到台湾前,美国曾阻止蒋去台湾,但没有成功。”据说,月,美国国务院两位著名高级幕僚提出的关于台湾问题“秘密意见说帖”,均有弃蒋考虑,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持人肯楠提出,“邀请孙立人将军参加(美国)占领军的新政权。……通知蒋委员长,如伊愿留台湾,当以政治避难者之身份相待”。 美国国务院参事莫成德奉艾奇逊之命赴台考察后,主张以孙立人替代陈诚为省主席,密电中说:“孙氏经验或有未足,但其他条件,却甚相合。”与之相对应的说法,是蒋此时暂不去台,是顾忌美国:“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对美国多有顾忌,担心在国共内战失利且美国放弃援助的情势下,去台湾会对其不利,故多次对莅台踌躇裹足。”因此,究竟是陈电中“殊无其他顾虑之必要”的话打动了蒋,还是陈未及时复电使蒋犹豫呢? (南方都市报)
原创策划:国史当代:
国史近代:
深度推荐: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xuchen]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蒋介石选择迁台最大原因:李宗仁再三相逼?_网易财经
蒋介石选择迁台最大原因:李宗仁再三相逼?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果台湾守不住:蒋介石准备逃往哪里
如果台湾守不住:蒋介石准备逃往哪里
  差点学希特勒&杀身成仁&
   1949年的新年钟声刚响,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便不得不违心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蒋介石下野回到了家乡溪口,只不过是由前台转到了幕后,实权还掌握在他这位下野的总统手里。
   在溪口小镇,蒋介石架设了7部电台,继续进行军政遥控指挥。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尽管东北、华北、华东已尽为中共所据,但他手中仍有最后一搏的本钱:70万美械装备的大军、占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力量和&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这足够阻挡解放军南下的步伐,维系半壁江山。然而,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随即强渡长江。蒋介石苦心经营达3个月的长江防线一夜间便崩溃了。4月23日,解放军就占领了南京。得知这一消息的蒋介石万念俱灰,不吃不喝,要效仿希特勒&杀身成仁&。后经蒋经国等人的苦苦相劝,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允许蒋建流亡政府
   蒋介石在大陆执政20余年,仅出国访问过4次,其中一半都是在1949年下半年自身岌岌可危时。这时,他走访菲律宾和,首先是意图构建远东地区的反共大同盟;其次则是为万一台湾不保做打算。
   1946年,菲律宾从独立,国民政府第二年即与其签订了友好条约。日,蒋介石从台北飞往菲律宾,与菲律宾总统季里诺举行会谈,对中、菲、韩三国的反共联盟进行规划。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季里诺,会不会允许以后在菲律宾建立流亡政府。季里诺说:&如果蒋氏提出这一计划,我们势将不加拒绝。&7月18日的《大公报》也以&季里诺允许蒋介石及其亲信流亡菲律宾&为题做了报道,蒋介石坦率地对季里诺说,&国民党政府迅将被迫撤离中国本土,而其实现时或将远较预期为早&,季里诺当场同意&蒋政府及重要亲信来菲&,只需预先告知&流亡政府人员之数量&。
   流亡菲律宾向来是据守台湾者的最后出路。康熙征讨台湾时,郑氏集团中就有人主张出走吕宋(菲律宾)。1949年美国对蒋介石援助并不积极,甚至想在台湾找人取代蒋介石,抗日名将孙立人就是目标之一。驻菲公使陈质平曾奉命告诉孙立人,一旦大陆沦陷,蒋介石不想流亡海外,而要暂居台湾。如果孙将军不同意的话,蒋介石就只能到菲律宾去了。孙立人听后极为不安,第二天就找到蒋介石,发誓&一切以总裁之命是从&。这件事从侧面说明,蒋介石确是将菲律宾计划为最终归宿。
  宋美龄要蒋介石逃亡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宋美龄正在美国寻求援助。她感到,美国不再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无论如何也守不住台湾。蒋介石再往哪里跑呢?在美期间,宋美龄与美国各界接触甚多,无论是政界还是军界人物,对蒋介石均无好感。宋美龄思前想后,决定给蒋介石发电文,劝他到瑞士避难。但蒋介石并没有复电。宋美龄又给蒋介石发电说,由于跟美方打交道十分困难,她觉得蒋介石应马上到瑞士去。然而,蒋介石的态度并不积极。最后,宋美龄叫孔祥熙的女婿,也就是孔令仪的丈夫陈继恩专程去一趟台湾,以&到瑞士休养一段&为由,劝蒋介石离台。
   1949年12月初,陈继恩到达香港。意外地碰到何应钦的老婆王文湘。何应钦与其他许多国民党高官一样,人虽已到台,因担心台湾不保,不敢将老婆接到台湾。王文湘得知陈继恩即将赴台的任务后,立即将此事电告何应钦,让他做好外逃准备。为求得可靠消息,何应钦悄悄去找好友、总裁办公室秘书主任黄少谷打探。黄少谷告诉何应钦确有此事,但蒋介石没有答应,而且此事是蒋夫人等人的意见,不要外传,以免影响人心和士气。
  蒋介石宁去不去瑞士
   那时,国民党高官的太太、亲戚有不少居住在香港,王文湘在与他们闲聊时,无意间将此事透露了出来。很快,蒋夫人要蒋介石到瑞士避难的消息开始流传,一时间,人心惶惶。
   陈继恩到台湾秘密会见蒋介石,全力劝说蒋介石去瑞士。蒋介石告诉陈继恩,共产党即使攻打台湾,也需两三天才能登陆,到时离台也来得及。蒋介石还说,台湾即使保不住,他也不会到瑞士,要去就去日本。陈继恩返回美国,把蒋介石的意见转告了宋美龄。宋美龄也觉得,台湾的安全可能暂时没问题,加上蒋介石又不愿去瑞士,就没再逼蒋。
   对蒋介石来说,幸运的是,后来因战争爆发等因素,最终没让他走上流亡国外那条路。(摘编自《台海风云》《国家人文历史》《人民政协报》)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
就因为蒋介石一句话,杜月笙吓得不敢去台湾了
字号:&&&&
  话说上海皇帝杜月笙,与蒋介石,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年闯上海、打天下时,蒋介石曾经向当时的青帮头子杜月笙递过帖子,也就是有帮内师徒的关系(也有蒋介石投贴拜黄金荣为师父的说法)。再后来,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杜月笙曾经帮助过蒋介石打击共产党、镇压过工人运动,所以说,杜月笙的手上,沾过党和人民的鲜血。作为回报,南京政府成立后,杜月笙被蒋介石任命为海陆空军总司令部顾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行政院”参议等职衔。
  再后来,抗日战争中,杜月笙曾经发动他的徒子徒孙参加过抗日,而且,他身在香港,却还是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身份,支援抗战,捐款、运送物资等。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曾被选为上海市参议会议长,但还没有上任即辞职。据悉,这是抗战胜利后,他对蒋介石并没有给予杜月笙上海市长或者其他的官职的抗议,同时,做人两面光的他,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后,却没有当选,又表示出自己没有文化、背景不干净的自知之明。
  但是,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曾经是一条线上蚂蚱的杜月笙,在蒋介石兵败之后,却没有随之去台湾。为什么呢?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当年蒋介石拜师的“红帖子”不见了,让他心惊。家里什么都不缺,结果,抗战胜利后,“红帖子”却不见了,让好面子的杜月笙心惊。
  第二种说法,是蒋经国上海打虎,惹烦了杜月笙。蒋经国作为蒋介石的儿子,为了平抑上海的物价,把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给抓起来了,经过杜月笙的乾坤大挪移,在公共场合曝出蒋经国表兄弟孔令侃的扬子公司违法的证据,而后,惊动了蒋介石、宋美龄,最后草草收场,而杜月笙取得了胜利。不过,他们之间有了间隙。
  然而,更可信的,就是蒋介石临走之前与杜月笙的会面,一席话让杜月笙坚定了不去台湾的决心。当时,蒋介石说,“哎,我只是不忍看着朋友都成为共产党的刀下鬼,也决不允许任何人变节投敌!”这句话里含义很多,有恐吓,有威胁,既有对杜月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杀害共产党员的罪恶的揭露,也有对于杜月笙如果留下就杀无赦的表示。所以,吓得心惊肉跳的杜月笙只得去了香港,而不去台湾寄人篱下,沦为被软禁的实际囚犯。
[责任编辑:高斯斯]
|||||版权申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宗仁 蒋介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