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朝鲜沈氏女科门诊在哪里在那地

袁世凯_[袁世凯后代]袁世凯后人-疾风资料库
袁世凯_[袁世凯后代]袁世凯后人
发布时间: 10:44&&&&发布人:
[袁世凯后代]袁世凯后人
欢迎您转载分享:/a//240588.html
袁世凯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窃国大盗”还是“共和先锋”,“丧权辱国”还是“曲线救国”这都是有争论的,我想要写的主要内容不是袁世凯,所以对于袁世凯一生的功过是非不做评价,但我非常欣赏杨度给袁世凯的挽联,杨度这个人别的不说,但说挽联水平,那种盖棺定论的高度和历史感,还是很值得人敬佩的,也有人说杨度是“国士”,某些层面上讲是对的(不了解杨度的,可以去百度一下)。杨度在袁世凯去世后,献挽联如下:“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千载而还,再评此狱”,杨度还是很有历史责任感的,一些天涯的帖子作者不知道看到杨度先生的这种挽联作何感想,呵呵,真要评价袁世凯那就拿出点历史研究的劲头来,贡献您的真知,不要简单的去人云亦云,我也期待着有人能够站出来,分享您的研究成果。即便是袁世凯给自己的挽联也是很有意味的,“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呵呵,袁世凯给自己的期许还是值得玩味的,他认为自己的死是给日本去了一个敌人,真不知二十一条签署的时候袁世凯心里怎么想。(说句题外话,杨度给自己的挽联“帝道真知,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杨度一生对君主立宪有着坚定的理想,这样的挽联也就不足为怪了。)我感兴趣的是从袁世凯开始的这个家族在风云际会中的起伏漂泊,在后来风起云涌的大潮中的命运,这些后人都摆脱不了中国第一个大总统袁世凯的烙印,也难以摆脱世人对称帝的唾弃。看看袁世凯这些后人的遭遇,看看袁世凯这个家族后代的延续,看看个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挣扎与拼搏,这些东西无论对个人的励志、奋发,还是对历史的认识、理解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好了,有很多话想说,不费话了。整体上开始818袁世凯的后人。有人具体统计过,袁世凯有1妻9妾,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 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这么庞大的人物体系要说起来确实很难,那我就一层一层、一辈一辈、一支一支的说,争取让大家看的明白一些。首先,说明一下袁氏家族的辈分问题。袁世凯家是一个大家族,其辈分按照“保世克家,启文绍武”的顺序排列,袁世凯的儿子们是“克”字辈,孙子是“家”字辈,重孙“启”字辈,以此类推。先说袁世凯的老婆们,一妻九妾共10个女人的故事。“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的原配于氏在清朝,科举谋求功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袁世凯少时也是很上进的,知道点袁世凯历史的人也知道,袁世凯同志学习成绩不咋的,光绪二年(1876年)秋的时候,袁世凯在河南参加乡试,结果很不幸,没考上。年底,袁世凯17岁时(也有说是1877年初)在老家成亲,娶妻子于氏。于氏,是袁世凯的河南老乡。沈邱县人,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河南省周口市下属的沈丘县。于氏的老爸于鳌是挂“双千顷牌”的大地主。“千顷牌”这个东西是一个牌子,清朝的时候,朝廷奖励巨富、大地主,地过千顷者,官府赐牌,以示褒荣,这个东西的作用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财富象征的作用等同于现在的“胡润排行榜”,当然了,在清朝,拿到这个东西一方面是炫富,另一方面朝廷在各方面也会照顾,在照顾的同时,朝廷在有需要的时候(如战争)也会向您要钱,可以说,这个“千顷牌”是大地主们政治、财富、身份的象征,而于氏的老爸于鳌是“双千顷牌”,看来是个大地主了。没具体研究清朝的土地丈量,大体知道,一顷是五十亩,双千顷就是10万亩,乖乖不得了,真是大地主啊。查资料得知,沈丘县现在是国家级贫困县,这如何说起呢。于氏嫁给袁世凯的时候19岁,大袁世凯两岁。于氏是传统的中国封建妇女,“无才便是德”,她不识字,粗通礼仪。如果袁世凯同志一直在河南项城那个地方发展,按照于氏的才能,还是能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见见当地的朝廷命官、乡绅名流还是可以的,指挥指挥家里的仆人、长工也是胜任的。但袁世凯后来成为大总统,厅堂的标准、厨房的标准自是河南老家没法比的,于氏也就“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了。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揭示了这位于氏“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的场景。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一次阳历新年,各国公使暨夫人按礼节到总统府给总统贺新年,袁世凯同志携于氏出场。于夫人穿着红褂子、红裙子,接受外宾们的祝贺,不料正在仪式进行中,忽有某国公使走上一步到她面前要同她行握手礼,于夫人大为惊慌,立即把身子一偏,嘴里“嗯”的一声,将双手缩了回去。公使僵持在那里,场面顿时尴尬至极。对一位传统的大家闺秀来说,尤其是河南小地方、土财主的女儿来说,握手礼节不懂是可想而知的,在以后的外交礼节过程中,袁世凯基本剥夺了于氏的发言权、行动权,自此以后,于氏必须由次女、三女儿陪同出场,并在旁代为照料问答,不让于氏再说一句话,也不让她有什么特殊动作,以免再出现其他笑话。插一句,三女儿便是袁静雪,她写过《我的父亲袁世凯》,让很多人能够近距离的认识袁世凯,这是后话,到了8她的时候再写。于氏也有朴实的一面。袁世凯称帝后,做了洪宪皇帝,于皇后坐在威严的殿堂上接受朝贺,黎元洪、曹锟等人的老婆依次给她行礼,于皇后又要还礼,又要下座位去搀扶,嘴里还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呵呵,让老袁情何以堪啊。于氏基本上就是袁世凯的正妻“牌位”,袁世凯初期在外打拼的时候,于氏都在河南项城的老家,袁世凯后来做了山东巡抚,接他母亲到济南的时候,捎带手的把于氏带到了济南,跟袁世凯同住。直到后来老袁入京做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只承认她是名义上的夫人,既不让她管家,也不和她同房,成为正宗的正妻“牌位”。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夫妻之间却非常客气,可说是“相敬如宾”,清末宫廷曾封于氏为一品诰命夫人。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入主中南海之后,于氏也随着住进了中南海。在中南海怀仁堂延庆楼后面,有一个三进的大院,叫福禄居。于氏就住在这里。袁世凯按照历来的习惯,把于氏正妻“牌位”的作用发挥的很足,也很重视这个礼节,每隔三天五天的,就去于氏房中坐一会儿,随便聊上几句家常话,就算是例行的会见。观其一生,于氏十九岁嫁入袁家,1916年袁世凯死后的第三年,1919年病故于天津,享年62岁,与袁世凯合葬于安阳袁林。可说是随着老袁享尽了人间荣华,但这也并不一定幸福,正妻“牌位”也不是好当的,不同房也不是每个女人能够忍受的,更不用说后面还有九个妹妹在争宠。于氏为袁世凯生了长子袁克定。袁克定是后来袁世凯称帝的极力鼓动者,好想最近某献礼片把袁克定弄成了袁克文,搞的袁世凯后人很不满,不知真假。但是极力鼓吹当皇帝的确实是袁克定,而非袁克文。袁克定的一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后续会8他的故事。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于氏和袁克定的妻子儿女们就住在中南海怀仁堂延庆楼后面的福禄居。于氏住前院,袁克定夫妇及孩子们住在中院,后院是仆人们的住所。“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的于氏一生平平淡淡的,但其亲生儿子袁克定却是影响历史的人物,除去袁克定想继承皇权、做太子不说,这一支的后人也有很多故事可8。其中有位画家就保留了袁克文的手迹诗集,送给了家族里面一位有影响的人物,这是后话。嗯,袁世凯的后人出了不少人才。有经商的,有画家,有著名诗人,有著名的接近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有建国时代我军的少将,还有人曾经为毛主席当过私人医生,等等,不一而足。也有参加国军的,更有跑到台湾后回国的,这么一大家子人,事情很多,每个人的命运也是多姿多彩。我是很感兴趣,不知道各位的看法了,我争取尽快8.袁世凯给自己的妻妾儿女们立了一些规矩,在称呼方面,于氏是正妻子,儿女们称呼“娘”,这是于氏独享的。其他的姨太太只能享受“妈”的称呼,儿女们对自己的亲妈称呼“妈”,其他的姨太太们加上数目、排序,比如五妈、六妈。这些称呼里面还有一个特殊人物,就是下一个要8的大姨太,儿女们称呼大姨太为“亲妈”,至于原因,除了是大姨太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后话再说。至于这些妻妾之间的称呼就简单了一些,9个姨太太对于氏的称呼是“太太”,于氏对他们就是数字+姨太,比如“五姨太”等,如果没有生育的姨太太,要加上本姓称呼为姑娘,如张姑娘等。可以说,正牌妻子于氏在这些妻妾中地位还是可以的。但从袁世凯的角度出发,又有一些他个人的看法。于氏曾经陪袁世凯短时间去过朝鲜,袁世凯在给家人(二姐)信中曾提及“性情甚劣、时常生事”,“糊涂,来此数月,弟徒添一桩闲事,殊无谓。”在朝鲜的袁世凯还没有崭露头角,小官一个,后来回天津小站练兵后才发达的。这个时期的袁世凯也没多少钱,但被袁世凯打发回河南老家的于氏却常常让二姐通过书信向袁世凯同志要钱,这可能跟于氏财主大家闺秀的出身有关,老袁很恼火“此间子去年用度太大,至不能了”,还说她本来有钱,何必再要,在给二姐的回信中一口回绝于氏的要求。老袁对于氏的印象可能就是爱钱财、无理取闹了。眼不见为净的于氏长期居住在河南,袁世凯的老家,这可苦了儿子袁克定,在老家一次骑马的时候不慎摔落,落了一个终生残疾,当年他才13岁。好了,于氏就8到这里,接下来说袁世凯的大姨太“青楼红颜”---沈氏。“青楼红颜”大姨太沈氏袁世凯的大姨太沈氏,是江苏崇明县人,就是今天上海所辖的崇明,崇明岛那个地方,这个可能大家都知道。沈氏父母都是农民,很小的时候双亲去世,跟姐姐相依为命,后来在上海成为妓女。关于大姨太的这些历史是可靠的,可对于其本人的其他信息,尤其是跟袁世凯的结交确有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的记述,这本书写于上世纪60年代。按照袁静雪的说法,袁世凯在上海的时候,也就是袁世凯在投奔吴长庆之前,考试不中,还没有参军,曾有一段时间在上海谋发展。当时的袁世凯22岁左右,袁静雪说道“那时候,他(袁世凯)一个人住在旅店里,感到寂寞,就去逛妓院。由此结识了一个苏州籍的名妓沈氏。这就是他后来所娶的大姨太太。他们两个见面以后,情好日密。沈氏劝他及早离开上海,另谋出路,并且资助他盘费,鼓励他早日成行。行前,沈氏备酒送行。席间对他说明,在他去以后,她立刻就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希望他努力功名,不要相负。我父亲听了以后,也就指天誓日,洒泪而别。后来,他随吴长庆到了朝鲜,果然把她接了去,做他的姨太太。”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苏州名妓的说法由此而出。沈氏没有生育,过继了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为儿子,袁克文是风流才子,民初四公子之一,对其养母,他在《洹上私乘》的《诸庶母传》,记述他父亲的九位姨太太。关于大姨太,袁克文说:她是江苏崇明人,农家女儿,靠姐姐度日,后来被拐卖到天津妓院。她像烈女一样以饮毒明志,坚决不从。后来这件事情感动了袁世凯,袁给她赎身,沈氏感动,自愿为妾。然后跟随袁世凯去朝鲜。袁克文的说法和袁静雪截然不同,一个上海,一个天津。为了加深点大家的印象,多说一点袁克文,袁克文是典型的“风流才子”,注意我的称呼是风流“才子”,不是“公子”。风流就容易理解了,袁克文同志阅女无数,才子也容易理解,诗、文、书法俱佳,也是需要重点8的人物。他的儿子袁家骝和夫人吴健雄是知名的物理学家,这是广为人知的,袁家骝名片上的名字一直是其父亲的手迹,这是后话,慢慢8。袁克文为其养母避讳的春秋笔法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更倾向于袁静雪的说法,不过这位大姨太地位较高,估计袁家的人也不敢去问她不甚光彩的出身。好吧,就当大姨太沈氏是苏州名妓吧,是袁世凯奋发有为初期的时候的知交好友,曾经劝导、资助袁世凯谋求功名,至于地点是天津还是上海,无所谓了。后来,袁世凯到了朝鲜的时候,就将沈氏接到了朝鲜,做起了姨太太。当时, 袁世凯是打发正牌妻子于氏回河南老家的,这位大姨太太便成了袁世凯名义上的“夫人”,在棒子国,出席一下外交场合,沈氏也常以太太身份出现。沈氏在朝鲜的时候,没过多久就有了身孕,袁世凯对她更是恩爱,沈氏的心情估计也是乐的开了花。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病从天而降,差点夺去她的性命。通过经心调养,病是好了,肚子里的孩子却没有了,流产了。沈氏的伤心可想而知,估计寻死觅活的想法都有,袁世凯安慰沈大姨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孩子以后还会有的。可惜天不遂人愿,这场病让大姨太丧失了生育能力,此后再也没能生育。但患难之交的情分还在,袁世凯一直是把沈氏大姨太当太太看待的,后来把三姨太生的袁克文过继给了沈氏,当起了养母。沈氏一直把袁克文当亲生儿子,呵护倍加,甚至是溺爱过度,这与后来袁克文同志风流才子的长成关系密切,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记述过大姨太对袁克文的骄纵、偏袒。沈氏在很长时间之内,确切的说在“猛人”(猛人是谁,后面8)到来之前,是管理整个大家庭的。因为于氏这个妻子实在是太无能了。当然,沈氏管家的日子也不是很长,主要是对老袁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的管教,而这三个姨太太都是朝鲜人,是老袁在朝鲜的时候纳的妾。这三个姨太太后面详细8。 在朝鲜,面对这三个争宠的女人,加上自己不能生育,再加上三个外族女子不懂大清的语言、规矩,沈氏对其三人的管教可想而知。语言不通,规矩不懂,在中国的封建家庭,大家也看过很多电视剧,其下场可想而知。沈氏对她们三人经常管教、打骂,甚至还罚她们跪砖头。为了不让她们有躲闪的可能,还曾把她们绑在桌子腿上毒打。三姨太金氏左腿的残疾,就是大姨太沈氏“教导家规”的结果。说到这里,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是三姨太金氏所生,此生后来风生水起,颇有名气,更加上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的儿子袁家骝,不知道棒子国作何感想,会不会又说,袁克文是韩国人,再一考证,金氏给袁世凯带过绿帽子,袁克文是正宗的韩国男人和韩国女人的后代,袁家骝是韩国人,这让老袁同志情何以堪,会不会从棺材里面跳出来,大骂:“棒子小儿,要不是老子当年在朝鲜,你们早就全部让日本人歼了,你们都是日本人的后代了!”哈哈,纯属笑谈。话说回来,大姨太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袁世凯的青楼红颜,更是袁世凯形式意义上的“太太”,袁世凯让其所有的子女都称呼沈氏大姨太太为“亲妈”,这是她独享的称呼。前面说过,于氏独享“娘”这个称呼。沈氏仅次于她,从这里可见沈氏在袁世凯心目中,在袁世凯妻妾儿女们当中的地位。三个朝鲜女人——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得佩服人家老袁同志,一下收了三个朝鲜姨太太。不要羡慕老袁艳福不浅,在那个时代,男人有个三妻四妾也正常,但关键是三个朝鲜姨太太背后反映的是老袁人家背后的能力。袁世凯1882年到朝鲜,时年才23岁,在朝鲜待了12年,离开的时候不过35岁。1884,年仅25周岁的袁世凯就在朝鲜挫败了日本支持的朝鲜政变,史称“甲申政变”,逼的日本驻朝公使竹添一郎仓皇逃离回国。在朝鲜的12年,袁世凯同志从一个不怎么起眼的不入品的小官干到了三品大员。其政治、军事才能一显无余,深的李鸿章的器重,这也是袁世凯回国后能够开大清之先风,天津小站练兵,打造中国第一支近代现代化、热兵器部队的根基所在。具体的事情就不多说了,举一个例子。袁世凯曾经上书李鸿章,对于朝鲜时局献策三条:上策是:“乘朝鲜内敝,而日本尚不敢鲸吞朝鲜,列强亦尚未深入,我政府应立即彻底收拾朝鲜,建为一个行省。”中策是:“门户开放,免得与日本或帝俄正面冲突,索性约同英美德法俄日意各国,共同保护朝鲜。”最下策则是“战争化”,以显“天朝神威”。上策就是把朝鲜这个藩国变成省来管理,中策是利益均等,门户开放,让日、俄等过互相争利,清朝从中平衡,最烂的下策就是打一仗,压服这些虎视眈眈的各种势力。这是很有眼光的,可惜的是这三策没有一个后来得到天朝的垂青,没有一个得到实施。老袁同志想必也留有遗憾了。到了1894年的时候,大势不可挽回,日本人已经准备妥当的时候,袁世凯同志也只能无奈的回国了。应该说,袁世凯在朝鲜干的事情,还是大扬“天朝”神威的,不失名节,有理有利,行事妥当。想一下也知道,老袁要不是有两把刷子,也不可能得到李鸿章的青睐,更不可能以后建立北洋军队,成为大总统,还当了3月的皇帝。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是有原因的。好了,废话不多说了,来8老袁的三个朝鲜姨太太。这三位姨太太分别是二姨太李氏,三姨太金氏,四姨太吴氏。(在袁克文的记载里面,这三个姨太太姓氏不同,分别是白氏、金氏、季氏,到底哪个准,貌似没有定论,其实无所谓,三位朝鲜姑娘姓什么并不重要,就按照大家熟悉的来吧。)这三位朝鲜姨太太没有什么可8的,史料记载的也不多。按照袁家的医生徐正伦的说法,以及其他的记载,这三位姨太太是袁世凯在朝鲜时,朝鲜王族所送,流传较广被认可的说法三姨太金氏是送给袁世凯的姨太太,而二姨太李氏、四姨太吴氏是陪嫁的姑娘。但袁世凯同志来者不拒,三个人全收了。收了就收了吧,袁世凯还不按套路出牌,呵呵,将他们三个人按照年龄进行了排序,结果本来要娶的金氏因为年龄原因反而成了三姨太,李氏成了老二,吴氏老四。金姑娘很郁闷,这是袁克文的生母,也是袁静雪的生母,袁静雪的文章记述了很多关于她的内容。二姨太李氏性格比较随和,人缘不错,人品敦厚。在袁克文记载说她与袁世凯正牌夫人于氏平常关系不错。袁家的医生徐正伦记载了一些她的趣事,按照徐的说法,她曾经掌管袁家的家庭财务,但人比较糊涂,曾被“风流才子”袁克文托词骗过10万元的银行存折(或银票),袁世凯很无语,就剥夺了她的财务权,财务权力从此以后就落入了前文提到的接替大姨太太管家身份的“猛人”手中。还有一件事情,袁世凯死后,李氏在天津居住,每个月电灯公司来收电费的时候,门房向二姨太李氏要钱后私吞,告诉收电费的下次交钱,这次先赊欠。而且这种“截留”的情况还不止一次,三次后电灯公司的收费员来催帐,李氏照样付钱,呵呵。这种烂帐的事情很多。二姨太身体不是很好,比较柔弱,经常生病,独居的时候较多。二姨太没什么太多的内容可8,不过他为袁世凯生育了六个子女。袁世凯的儿子们都叫袁克X,女儿都叫袁X祯,这个容易理解,前文也提过袁氏的辈分问题。这六个儿女分别是:长女伯祯、五子克权、七子克齐、十子克坚、十二子克度、六女箓祯,共4男2女。多说一点,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一阵特别火的一个美剧《权力的游戏》,英文名字应该是《game of the throne》,这个美剧很强悍,来自于美国同名的畅销魔幻小说。这本小说的总名字叫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一共7个分部,现在作者才写到第5部,电视剧只拍了第一部小说,一共10集,后续还会有。普遍的评价这本小说是最强的魔幻小说,没有之一,全面超过《魔戒》。我特意上某个影评、书评网站看了一下评论。有个人对这个小说、美剧的评价放在这里特别合适。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这本最强的魔幻小说在美国有一个别名,叫《a song of kill and fuck》,这个就不用翻译成中文了吧,呵呵(为什么叫这个?呵呵,自己去看吧,by the way,美剧是HBO拍的,有了解的兄弟知道HBO的风格)。有个哥们看完电视剧后评论说最强的感受是两个字:交配。他说只有这个词才适合该剧中内容。呵呵,这也是我要说的重点。(不好意思,写到这里,脑袋里突然冒出了这个,信马由缰的写一下,勿见怪,话说这个美剧很不错,一般人我不告诉她,呵呵。。。。)你没看错,是“交配”。这个词适应于冰与火之歌里面的魔幻、原始、古老、野蛮的世界,在我泱泱天朝,这个词就太粗鲁了,我们是拥有5000年文明的古国不是,呵呵。在袁世凯这里,我想说的是联姻。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的,我就不多做解释了。但是,人性5000年没有任何改变,古今皆同、中外皆通,联姻在袁世凯那里有,在袁世凯以前有,在袁世凯以后有,在今天有,在明天还会有,同样,联姻在老外那里也正常,在冰与火之歌里面也有。联姻,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两个领域:政治和性,在联姻这条纽带下完美的结合起来,建立了社会的一整套运转秩序,这个政治联姻古今通吃、中外咸杀,这就是人性,呵呵。好了,废话说多了。袁世凯从一个乡试不第的小人物,从军后一路拼搏,朝鲜驻外、小站练兵、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到北洋重臣,最后归隐、出山,当上总统、封帝,政治上一路搏杀,刀光剑影、尔虞我诈,可想而知。说的俗一点,要想当官,你得有关系啊,别整一个“寡妇睡觉——上面没人”啊,这个道理古今通用。袁世凯同志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这方面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袁世凯同志非常注重这个,他的子女们就是他政治联姻的重要纽带,纵观他的子女绝大部分都是嫁娶有头有脸、有社会地位的人士的儿女。关于这个政治联姻,如果合适,我专门写点内容818,这里大家知道就可以了,袁世凯的子女们都是政治联姻决定了终身大事,而且这些婚姻都是袁世凯同志定的,这在当时的社会风俗下,父母定终身也是基本的习俗。二姨太的6个子女毫不例外,全部嫁娶了“豪门”。长女伯祯成年后嫁与清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儿子、五子克权娶清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为妻(克权也是才子,后话再8)、七子克齐娶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为妻、十子克坚娶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为妻、十二子克度娶富商罗云之女为妻、六女箓祯嫁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儿子。五子克权娶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是满汉通婚后的满汉联姻。七子克齐、六女箓祯,袁世凯与孙宝琦同志互为亲家。十子克坚娶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为妻,多说一句,陆建章知道是谁不?陆建章是冯玉祥的舅舅,陆建章后来被徐树铮刺杀,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滔天大浪,之前的北洋军阀弄过来弄过去,只会结束政治生命,不会结束肉体生命,徐树铮这个事情搞的很大。徐树铮知道是谁不?他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最重要的亲信。徐树铮可是基本上单枪匹马把(外)蒙古给收了回来的,英雄不问出处,小徐同志可是人才。当然了,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我没记错,徐树铮最后也是被陆建章的后人从火车上弄下来搞死了,算是替陆建章报了仇。至于这些儿女的具体人生履历、婚姻状况等内容,等我8完了袁世凯10个老婆这一层面后继续8,这里就不多说了,省的弄的很乱。二姨太李氏的内容基本就这些。三姨太金氏,是朝鲜王妃的表妹。袁世凯在朝鲜的时候,平定叛乱,作为清朝在朝鲜的代表,作为藩国的朝鲜没有道理不巴结。朝鲜国王和王妃出于各种考虑,向袁世凯赠送金氏。送过来的时候带了两个侍女,前面说过袁世凯同志来者不拒全收了,成了二、三、四姨太太。金氏是很郁闷的,本来是想嫁给袁世凯做“正室”的,结果嫁过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自己是姨太太,姨太太也就罢了,结果袁世凯还收了自己的侍女,更过分的是居然按照年龄排序,自己成了中间的那个,怎一个失落了得。李氏17岁,是二姨太,金氏16岁,是三姨太,吴氏15岁成为四姨太。作为朝鲜的贵族出身,金氏还是从小就知书达礼的,据说还擅弹七弦琴。她生了袁世凯儿女中较为广为认知的两位:袁克文和袁静雪。这两个人前面提过很多次了,袁克文是金氏生的,但是生下来后就过继给了大姨太太,但袁克文对自己的生母还是比较维护的,他在《洹上私乘》的《诸庶母传》中说三位朝鲜女人出身皆贵,但金氏“世有显贵”,而其他两位仅为“望族”而已。袁静雪在她的书中写了很多关于这位亲生母亲的内容(我就直接引用了,大家自己读吧):“她皮肤很白,浓黑的头发长长地从头顶一直披拂到脚下,看起来是很美丽的。但是,她神情木然,似乎永远没有高兴的时候。她不但对待儿女没有什么亲热的表示,就是我父亲有时候到她屋里去,她也是板板地对坐在那里。有的时候,我父亲说到高兴去处,她虽然也陪着一笑,但笑过之后,立刻把笑容敛住,于是她的脸上就再也看不出丝毫笑意。她在过年、过节和她自己生日的时候,总要暗暗地哭一场。她嫁到我家以后,从没有回过娘家,娘家的人也从来没有来看过她。……在中南海的时候,她并不是每天都到居仁堂去的。但是,我父亲见到有什么好吃的,或是她所喜欢吃的东西,总是时常叫佣人请她同吃。此外,我父亲对于她无论在礼貌词色间,或是物质待遇上,都比其他姨太太要特殊一些。这或许是我父亲于心有愧,才借此来弥补他的罪过吧!”“她在死前的头一天里,对我二哥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在她过门以后不久,大姨太太借对她教导和管束的名义,对她进行虐待。有一次,大姨太太把她绑在桌子腿上毒打。由于她的左腿被打得过分厉害,受了内伤,以至于临死的时候还经常疼痛,并且还不能伸直。另一件是,她的父母原来也认为她是嫁给我父亲做'正室’的,及至过门以后,才知道她不但是一个姨太太,并且还把她和两个陪嫁的姑娘排在一起,成了个三姨太太,自然已经十分痛心。后来,她又要随着父亲离开朝鲜,更是加倍的伤感。特别是她的母亲看到自己的爱女迢迢千里地到一个陌生异地去,今后自然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因此悲痛和思念的情感,就交织在这个老人的心中。有一天,她母亲在精神恍惚的情况下,仿佛也就投井自杀了。她父亲既痛心于女儿的遭遇,又看到老妻因为女儿的缘故竟至自寻短见,当时悲痛得吐了很多血,3天后也就身死了。她在说完第二个故事以后,又对我我二哥说,她所以不愿意在这以前说起这件事,是为了免得暴露我父亲生前所做的错事,由这一点看来,她算得是用心亦良苦矣。”从袁静雪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金氏在袁世凯家里面并不开心,应该是属于比较抑郁的一位。而且从临死前的记述来看,更可以看出金氏心里面有很多委屈,心情不愉快、较为压抑。前面提到大姨太沈氏对三个朝鲜姨太太进行管教,打残了金氏三姨太的腿,这里袁静雪的记录便是一个明证。应该说,金氏不是一个争风吃醋的小女人,从她临死前才告诉袁克文大姨太对她的虐待、袁世凯对自己的刻薄(这时袁世凯已经去世)来看,金氏不是那种挑拨是非、争风吃醋的女人。要不然,她大可以生前就告诉袁克文大姨太的劣迹,亲母亲告养母一状,呵呵,让袁克文同志自己掂量掂量,但是金氏并没有这么干。而且,金氏对袁世凯是很忠心的。袁世凯死后,金氏“吞金自杀”,被发现后救下,没死成,但损伤食道,落下了一个咯血的毛病,1916年11月,也就是袁世凯死后没几个月就去世了,年仅49岁。从袁世凯的书信中,发现袁世凯在娶金氏的时候,也就是纳妾的时候其实是奉子成婚。老袁在写给二姐的信提到:日,袁世凯说他的一个朝鲜女婢怀上了他的第三胎。因为前两次流产,本以为不会有孕,谁知“近形迹已大露,据医生与老妈云,的是有娠”,可能还是个男胎,大约6、7个月了。重男轻女的袁世凯接着感喟道:“十三年来,未立继丁,老亲时为盼,今果生男,可又慰慈怀,乞代察。”当年7月16日,这个男孩出生了,就是袁克文同志,呵呵。金氏给袁世凯生了2个儿子、3个女儿,分别是次子克文(过继给了大姨太沈氏,娶的是天津候补道刘尚文的女儿刘姌(梅真)),三儿子克良(娶长沙张文达之女),三女儿袁叔祯(也就是袁静雪,她的内容后面再继续8),八女儿(早亡),10女儿袁思祯(嫁北京宪兵司令邵文凯)。袁克文的后代里面比较精彩,既有袁家骝这样的物理学家,还有建国时代的我军少将。四姨太吴氏可8的内容不多,生前的各方面信息并不多。她是金氏陪嫁的两个”丫头之一,当时进门的时候15岁,就排成了四姨太,对于从丫头到姨太太的身份转变,想必吴氏当时是受宠若惊的,可见的史料记载中说她颖慧修持,幽娴静婉,略习韩文。不过吴氏的死却有两种说法。袁克文说吴氏死的较早,袁世凯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吴氏生袁世凯的七女琪(复)祯(这也是吴氏生的最小的孩子),得了月子病,勿服夷药而死,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是1902年-1905年之间的事情。不过袁克文的说法后来被推翻。出现了吴氏“吞金殉夫”的说法。三姨太金氏吞金未果,食道受损,然后得病去世,四姨太吴氏却是“吞金殉夫”,朝鲜烈女啊。袁世凯1916年去世的时候,徐世昌(此人是袁世凯“发小”兼同僚,关系不一般)指使老袁的侄子袁乃宽在北京四处寻找、购置棺木,耗银五万元买来阴沉棺木一具。此时,河南督军张镇芳却又进献了一具好棺木,说是百余年陈品。死一人却备了两口棺木,不少人认为不祥。多说一句,张镇芳的姐姐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哥袁世昌,袁世凯的子女称呼他“五舅”,这还不算牛的,牛的是他的儿子张伯驹,此人与袁克文同是“民初四公子”之一,是一个文化界的牛人,还接济过袁克定的晚年生活,后续有空的时候单独818这段。袁世凯的去世让四姨太吴氏伤心欲绝,悲痛不已。在袁世凯的灵前,吴氏哭诉:“我要跟你一起走……”,这种伤心的话当时并没有人完全当真,但四姨太回屋后就吞金自杀了。经徐世昌、袁克定、徐东海(袁家的大管家)、曹汝霖(这个貌似不用废话介绍)等商定,选张镇芳进献的棺材殓袁世凯,用袁乃宽重金购置的棺木成殓四姨太。袁世凯殡殓后在中南海怀仁堂停灵21天,于6月28日起灵用火车运回彰德洹上村(彰德就是今天的安阳),8月23日出殡葬在袁林。四姨太灵柩停在新华宫内一偏殿,随袁世凯(另一列车)运到彰德,葬在袁林正西500米处。那个时候,小妾是不能入坟的,所以四姨太葬在了袁世凯坟墓的旁边。1963年的时候,8月1日开始,安阳连续8天暴雨,洹河多处决口,洪水冲毁了万顷良田。多出路段冲毁,挖土修路的工人发掘出了四姨太的墓棺。从袁林解放前的护园人张林那里得知该墓的真实身份。吴氏的坟墓在袁坟西约500米处,和袁坟碑亭东西相照,墓周有砖砌围墙,并有柏树百余棵,墓冢高2米多。1938年日本鬼子要在安阳修飞机场,此墓正在飞机场的范围之内,必须移坟。当时,袁林办事处设在城里裴家巷东头路南的袁宅内,由袁克有(袁世凯第17子)和徐东海(袁世凯的总管家)主管,他俩雇人将四姨太的墓棺挖出。挖时张才在现场,土质很硬,有人说是用三合土掺了桐油、松香,用夯夯实的。挖出后,将棺材放到袁林马鞍桥南三间西屋,当时称此房为西耳房。在此房停棺约3个月,天气渐渐冷了之后,一天晚上,袁克有从城里派来10多个人,趁夜幕将棺抬到照壁墙南埋葬。吴氏为袁世凯生了1个儿子3个女儿。分别是四子克端,次女仲祯,四女(早亡),七女复祯。四子克端娶的是天津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何慎基,盐政、盐商在清朝跟其他朝代一样,都是财税来源,重要性可想而知,何家的富裕也可想而知。次女仲祯嫁给了两江总督端方的侄子(五子克权娶清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为妻,老袁双向的亲家哦),不过这桩婚事最后没成,袁世凯死后,袁仲祯坚决解除了端方侄子的婚约,嫁了清大臣薛福成的孙子薛观澜。四女(敬祯)15岁时在彰德(安阳)患了脑膜炎病逝,未成年。七女复祯嫁给了陆军大臣荫昌之子荫昶。这里多说一点,关于满汉通婚,因为8到现在袁世凯的两个亲家端方、荫昌都是满族。大清帝国是搞民族歧视的,规定满汉不能通婚。这种情况只是到了1901年的时候才废除。这事还得感谢八国联军。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义和团兴起,中国古今五千年最牛逼的愤青老太太慈禧同志一口气向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八个国家宣战,这真的是史无前例、冠绝古今,哪有牛人一次性向八个国家宣战啊,希特勒同志也没这个胆量,汗啊。慈禧真的比较傻,寄希望与义和团这种民间反抗力量,真是没有文化害死人啊,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形势。慈禧老太太被八国联军赶到西安的时候,看看一堆不争气的八旗子弟,不得已顺应历史潮流,安抚汉族重臣,批准了满汉通婚。真是时也,势也。袁世凯作为清末重臣,拉拢满族大官是不可避免的,满汉通婚成为袁世凯的选择。当然了,袁世凯后期做大,被捋掉了权力,深层次讲也是满汉矛盾,袁世凯处心积虑的搞这些,殊不知在大清满族那里,你还是一个外人。后来袁世凯出山的“足疾”段子就成了他要价、要权的政治表演。荫昌是满族,其实他很大的角色是被满族人用来牵制袁世凯的,还有一个铁良作用跟他相同,地位比他更牛一些。不过后来证明,满清不得人心,不得北洋军队的人心,荫昌曾被派出去镇压武昌起义,结果是指挥不动,才有了后来袁世凯的出山。荫昌这个人小时候在京师同文馆学习德语,后来进入奥匈帝国学陆军,与德国的威廉二世(时为太子)同队,感情搞得不错,称兄道弟,威廉二世可是一战的重要人物。值得一说的是他的儿子荫昶,昶与昌是同音,荫昌同志还是很西化的,儿子的名字是效法西方的命名方法,呵呵。荫昶小名叫铁格,从小就比较顽皮,长大后不务正业,后来跟复祯离婚,移情别恋了。再八卦一点内容。薛观澜原来的婚事是要娶黎元洪的大女儿黎绍芬,留过学的薛观澜婚姻观念比较传统,认为黎绍芬同学洋化太深,不适合自己,所以后来才娶了袁世凯的二女儿袁仲祯,这让黎元洪情何以堪啊,总统搞不定老袁,儿女亲事也被放鸽子,呵呵。当然了,黎元洪的二女儿黎绍芳嫁给了袁世凯的9儿子袁克久,这是后话。袁世凯、黎元洪这对政治上的敌人也是亲家,这叫一个乱啊,呵呵。还有一点,前文提到过,徐树铮杀冯玉祥的舅舅陆建章,后来在冯玉祥的默许下被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从火车上拿下,当时薛观澜同志一起被从车上拿下,差点被枪毙。(薛观澜同志回忆录众多,包括会议徐树铮、段祺瑞、冯玉祥、宋子文等,有兴趣的可以看下。)四姨太这一支有一个袁世凯的孙女早年荣华富贵,新中国随着时事迁移,吃尽人生酸苦,在80年代又炒原始股大发横财,让人感慨世事无常啊。还有一点需要交代一下。袁世凯在被除权后,在安阳洹上村隐居,先后在白家坟、洪河屯购置了坟地,并在两地埋过几口葬棺。袁坟西500米处,是袁世凯四姨太之墓,此墓东边不远有两个闺女坟。袁坟西北约1500米处,有一公子坟。前面提到1938年的时候日本鬼子修机场迁移了袁家的祖坟,当时四姨太的坟墓被迁出,当时被迁出的坟墓还有这个公子坟和两个姑娘坟。据当地的老人说,公子坟是7子袁克齐的,但并不确定。两个闺女坟被迁出后,一个重新葬在了四姨太坟的旁边,袁世凯的干女儿徐文英,曾经说过:“四姨太太的二女儿袁敬贞,15岁时在安阳因患了脑膜炎病逝,我父亲(徐静之)给他订做了一口柏棺,用红漆漆过,她的随葬品中,有不少是金属物品……”,据推测这个葬在四姨太坟的旁边的闺女坟应该就是袁敬祯的。另外一个闺女坟的尸骨被迁往天津,是谁不清楚。据我个人推测,有可能是袁世凯早亡的十五女,这个女儿是五姨太所生,五姨太后来居住天津。说到坟墓的问题,不得不提一下袁世凯本人的一件事情。在袁世凯那个时候,宗族封建家法规矩还是很严格的,只有正室妻子才能跟老公葬在一起。于氏是跟袁世凯同葬的,其他的姨太太都没有这个待遇。袁世凯在清朝能够贵为极臣,可想而知,肯定是一个孝子严父,老袁事母极孝,母亲死后在入土为安问题上跟宗族闹的很不愉快。袁世凯的母亲刘氏不是袁世凯父亲袁保中的正妻,正妻是郭氏。郭氏婚约在前,但后来郭氏生病未能及时结婚,在郭家同意的情况下袁保中先娶刘氏,后来郭氏病愈后结婚。按照婚约次序,郭氏是妻子,刘氏是偏房。郭氏生一子,名袁世敦。“妻以夫贵,母以子荣”,袁世凯葬母亲的时候已经是直隶总督,他想让母亲跟父亲合葬,遭到了袁世敦的强烈反对,兄弟间争吵非常激烈,袁世凯给母亲葬礼办的隆重的不能再隆重,袁世敦葬礼当天穿红衣,拒不参加。以下情景为我个人YY(如有雷同,绝无可能):袁世凯:我老娘要跟父亲合葬!袁世敦:不行,没这个规矩,只有我娘才行!袁世凯:我娘先嫁过来的!袁世敦:我娘才是正妻,婚后居住、礼节都是这样!袁世凯:母以子为贵,我是直隶总督,我就要老娘跟老爸合葬!袁世敦:直隶总督算个屁,你也是庶出,没戏!袁世凯:你敢瞧不起我,你算什么东西!袁世敦:怎么地,不服吗?来啊,有本事你来啊,上下5000年就没你这个规 矩,想收拾我?come on, 来啊!come on ,baby!袁世凯:(按照袁静雪描述的老爸口头语)混蛋!混蛋加三级!混蛋三级也没办法,最后还是不能跟父亲合葬,这就是家法规矩。袁府王熙凤——“猛人”五姨太杨氏五姨太杨氏(1879年~1937年),天津人。之所以称之为猛人,因为她是袁府的王熙凤,是袁府的内管家。“龙生龙、凤生凤”,这一支的后代故事也颇为精彩,袁世凯去世的早,很大程度上袁世凯后代的命运就跟姨太太密切相关了,跟她们的见识相关、跟她们的持家之道相关。等到了8她们后代的时候这一点就会非常明显了。杨氏是天天津小户人家,家里除有土地,还有一货栈,山东、北京、天津都有分号,主要经营瓷器、帽筒、掸瓶、鱼缸、餐具什么的。杨家是典型的商贾之家,当然生意并不是特别大。袁世凯署理(代)和做山东巡抚的时候,杨氏随父经营济南分店。商贾之家的出身,长年的生意场打磨,杨氏自是练就了一身的“生意经”。集心灵口巧、能说会道、善于决断、精于账目等众多商人优点于一身,而且杨氏记忆力好、心思缜密,同时随父亲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少世面,还曾经听过法国传教士的乡村传教。杨氏的父亲是小生意人,在清末那个动乱年代,据杨氏后来自己回忆说,其父亲一直想找一个靠山。说老杨精明也罢、自利也罢,但这个想法对处于那个年代的杨家来说再正常不过。“有志者事竟成”、“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些励志的话对老杨和杨氏来说都适用,袁世凯在山东的时候,按照杨氏自己的话说是袁世凯托人找姨太太,找到了她家,后来事情就成了。具体中间的事情原委已经随着时间流逝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两个人相识、相好的具体过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袁世凯对五姨太杨氏的信任。杨氏既不以美色见长,也不是袁的风尘知己,袁世凯赏识她的是她管家的才能。袁将管家大权交给她,家中的日常生活,该吃什么该穿什么,都由杨氏一手经营,不仅让她管理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袁府整个家务,各房的佣人和丫头,袁世凯的众多儿女,以及六、八、九三个姨太太,都得服从她的约束。因此,全家上上下下都对她既敬且畏。全体袁家人对其有意见就可想而知了,财政大权、管家大权在握,得罪人也难免。袁克文在《诸庶母传》里几乎对每个“庶母”好话说尽,唯独给“五庶母”的好话既吝啬又尖刻:“颖敏得先公欢。”袁世凯在众姨太太们面前,规定了这样一个家规:新进门的姨太太要服从早进门的姨太太的管教。所有礼法仪节、起居言谈、忌讳等琐事,均由早进门的随时指点。五姨太杨氏对6、7、8、9姨太太的管教可想而知。细心一点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正妻于氏是“牌位”,大姨太沈氏才是掌家的“太太”,这位沈氏曾经打残废过3姨太的腿。五姨太来了之后,管着下面的姨太太,财政权又是五姨太来管,大姨太太沈氏的地位如何摆呢?两者之间会不会有点争风吃醋呢,呵呵,这是人之常情,必然的。有图有真相:杨氏年轻时长相按现在标准来说,凑合。当时的标准来说,应该也不算美人。杨氏年轻时的照片杨氏年老是的照片继续8五姨太借用一下袁静雪的描述。 “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我父亲对她却特别宠爱。”“我父亲不仅让她照管自己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整个家务,管理各房的女佣人和丫头,管理我们兄弟姐妹们,还管理六、八、九3个姨太太。由于我父亲很能听从她的意见,所以不论是谁,只要不服从她的约束,她就可以随时告诉我父亲,由我父亲出面解决。因此,全家上下都因为我父亲的缘故而对她抱有畏惧的心理,就是我娘于氏也不例外”。五姨太杨氏得到了袁世凯的充分信任,就连正室妻子于氏也畏惧三分,因为五姨太能够让袁世凯出面摆平矛盾。袁世凯对一妻九妾的“临幸”制度是轮班。每个太太一个星期,轮流值宿,具体的内容后续会8,在此一笔略过。但这个规矩五姨太杨氏是例外,晚上各姨太太轮流值班伺候袁世凯,但到了第二天早上,袁世凯却依然要五姨太太到他身边来伺候一切。平时对待其他人颇为严肃的五姨太杨氏,每天早晨见到袁世凯的时候,却总是笑吟吟的叫上一声“大人”,然后再去照料袁世凯的穿衣、吃饭以及其他琐事。五姨太的得宠程度可见一斑。小的服从大的是袁世凯定的规矩。但五姨太的得宠程度明显超过了大姨太沈氏,财政大权、内政大权(子女、佣人等)渐有独揽之势。这两个最受宠的姨太太表面和气,暗地里的争斗不断。举两个例子来看看这些“后宫”们的的刀光剑影。袁世凯的八姨太太郭氏,是大姨太太沈氏和嗣子袁克文通过各种办法敬献的(具体内容到8姨太的时候继续说),老袁肯定很爽。可五姨太杨氏就不爽了,为了扳回局面,杨氏也出了一招。杨氏施展枕头风的功夫,给老袁不停的鼓捣,最终把跟随自己多年的丫鬟刘氏,鼓捣成了9姨太,袁世凯乐的爽一把,苦了九姨太刘氏,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姨太太。还有一个事情可见五姨太杨氏的争宠之心。再借用袁静雪的描述来说事情。在袁家内部暗中为“立太子”事儿较劲时,五姨太采取主动出击的姿态,司马昭之心连袁世凯都看出来了:“五姨太太想到自己既是我父亲身边最宠的人,自然也就希冀着那样的尊位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她就时时在我父亲身旁嘀嘀咕咕,要求立她的长子——老六(克桓)为'太子’。这个情况,不但伺候我父亲的丫头流露过一言半语,就是我也听到五姨太太在我父亲面前称赞老六的种种好处。我父亲处在这内外夹攻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使他不越加恼火呢!”说点题外话,这种争宠、争权的情况总让我想起一个段子。美剧《老友记》也就是friends,也翻译成《六人行》,剧情里面安妮斯顿扮演的瑞秋(rachel)跟ROSS是男女朋友,有一段时间ROSS有点吃醋,瑞秋(rachel)跟一个男同事走的比较近。ROSS频频向瑞秋(rachel)示好,惹的瑞秋(rachel)很恼火。瑞秋(rachel)跟他吵架的时候说,“你不用向全世界宣告我是你的女朋友,象一只猴子一样为了显示领地的所有权,会围着领地转圈撒尿!”猴子撒尿是显示领地权,人类显示自己的权力跟猴子一样一样的,不过手段更高级、更文明一些而已,本质上没有差别,这就是人的本性。呵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五姨太为袁世凯生了四子二女,分别是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久、十一子克安,五女季祯、十五玲祯(夭亡)。克桓娶了江苏巡抚陈启泰的独生女儿陈征,八子克轸娶的是两江总督周馥的女儿、北洋财政总长周学熙的妹妹周瑞珠,九子克久娶的是黎元洪的二女儿黎绍芳(黎元洪大女儿黎绍芬与袁世凯次女袁仲祯争过老公,最后袁仲祯胜嫁给了薛观澜),十一子克安娶天津盐商李士铭之女李宝慧。五女季祯嫁苏州吏部尚书陆宝忠之子,婚后不久去世,袁世凯十三女仪祯后来再嫁此人。十五玲祯早亡。陆宝忠是晚清的进士、庶吉士,江苏太仓人(现在属苏州管辖),有史料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主管陆孝宽,就是陆宝忠的后代(为美国人做贡献了)。江苏太仓是个好地方,前面说到袁世凯的一个孙子袁家骝,娶了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吴健雄也是江苏太仓人,最后葬在了老家太仓浏河镇。还有谁是太仓人?现今的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出生在美国,但祖籍江苏太仓。周馥最高的官做过两江总督,此人治水有一把刷子,晚清时候的很多河流治理、水利工程、岸防工程都有他的身影。他曾经继袁世凯之后接任山东巡抚, 在任期间,与当时时任直隶总督的亲家袁世凯一起上书,奏请开放济南等通商口岸。济南正式开埠,济南近代史上数不清的“第一”都与“开埠”密切相关。例如:经三纬二路的第一家电影院(小广寒电影院),火车站南侧的第一家西餐馆(石泰岩饭店),庄钰、刘福航创办的第一家民族资本工业(济南电灯公司),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创建的第一家自然博物馆(广智院),济南第一家戏院(兴华茶园),位于高都司巷的第一家洋行(礼和洋行),第一家外国银行(德华银行)等等。周馥还先后设立了银元局,创办了商务总会,还将各地的书院改成了新式学堂,最具影响的是将济南泺源书院改为官立山东大学堂,招收新生三百人,由周馥之子(也就是后来的北洋财政总长周学熙)担任校长,聘请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教务长)。山东大学堂就是现如今的山东大学,各位去山东大学的官方网站也可以查到这些资料,已经100多年了。回过头来再说五姨太杨氏。杨氏出身商贾世家,为人应该颇精明的,她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叮嘱儿女们多干实业,勿从政。袁世凯从政已到顶峰,高处不胜寒。袁世凯去世的时候,据说在全家忙于办理丧事时,五姨太趁乱让仆人将袁世凯房中的保险柜搬到自己居所,连墙上的大挂钟也不放过,据袁家的管家徐东海回忆分家场景:“五老太太(指杨氏)拿出来的好东西还不到二分之一。’因此杨氏一股所得袁世凯的遗产最多。杨死后,她所生的4个儿子克桓、克轸、克玖、克安分居时,除房产、存款和珍贵物品外,仅最好的麻将牌一项,每人即分到72副。这是克齐(7子)之妻孙用熙(孙宝琦女儿)对我说的。”至于分家的时候有没有贪的这么多,很难说,但依据杨氏的为人,多少偏袒自己的儿女还是有可能的。袁世凯死后,遵遗嘱每个儿子15万元,一个姨娘一幢楼,杨氏带着克桓、克轸、克玖、克安搬到天津地纬路大营门一溜两层德式洋楼第三幢。1937年,杨氏58岁的时候去世,从网上以及各种资料查找得知:她的墓地在北京,坐落在今北京植物园斜对面的香山路南侧。这一带在明代就是皇家墓地,是埋葬皇家未成年的子女和妃嫔宫女的地方。附近的丰户营,是明代看守墓地的“坟户营”,周边地名娘娘府、四王府、西小府所说的“府”,也指坟墓,所以过去西山有句老话说,“一溜边山府,七十二座坟”。五姨太的坟墓也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五姨太的墓地当年十分宏大,三开间的大门前立着石柱华表和石狮,大门后边是四柱三间的白色石雕牌坊,墓道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石羊,雕龙墓碑上刻着“袁母杨太夫人”的碑文,这些石雕构件都是从前清贵族的墓地上买来的。1966年文革期间“破四旧”,生产队派人挖掘了五姨太的坟墓。现在停车场上的工作人员就是附近的农民,他们说,听村里老人讲,棺材打开后,里边的衣服、被褥色泽鲜艳,尚未腐烂,有个老太太捡了一篮子衣物,提着刚走出几步,就变色破碎了。挖开的墓穴,曾作为养鱼池,三间门房,也曾作为生产队的仓库。现在,袁世凯五姨太的墓地已经辟为停车场,可以停放数百辆汽车。昔日的华表、石狮和牌坊,仍旧立在原来坟院的入口处,被推倒的石碑和石马、石羊,则堆放在停车场内的松树下。五姨太杨氏这一支的后代出了一个最有钱的“克”字辈,著名的诗人也是这一支,艾美奖得主也是这一支,袁家后代有三个人在整理自己的家谱,有两个人就是这一支,后续慢慢8.!  “扒灰”而来的“妓女”——六姨太叶氏你没有看错,扒灰就已经很狗血了(扒灰是啥意思,看红楼梦去),还是妓女,剧情狗血加一级,这个姨太太的历史还有更狗血的,是狗血加三级。慢慢来8。叶氏,名字叫叶蓁,字丽侪(1892年~1958年)。江苏丹徒县人(现在的镇江),南京钓鱼巷的妓女。(钓鱼巷具体是啥地方,不清楚,不过我看到这个第一反应是想起武汉的户部巷,有名的武汉小吃街、老巷子,鸭脖子、豆皮、热干面,还有我的哈喇子……呵呵)据说叶氏瓜子脸,浓眉大眼,高窕身材,三寸金莲,知书达理,美貌聪慧。根据袁静雪的记载才知道,叶氏是老袁“扒”了二儿子袁克文的“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曾派次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当时袁克文17岁,未婚,前面说过,二公子袁克文是“风流才子”,这个时候风流劲已经出来了,17岁嘛,才子不敢说,至少应该是“小才子”。寻欢作乐是少不了的,袁二公子经常去钓鱼巷一带游荡,结识了当时13岁(虚岁14,幼女啊,有人说叶氏不是妓女出身,本人实在不知,也疑惑)的叶蓁姑娘。两个人一见钟情,私定婚约,叶蓁姑娘送玉照一张为约(话说那个年代照片也稀罕)。袁二公子当时浪荡江湖,游乐人生,按照他的性格来说,办事基本不怎么靠谱,这趟差事应该办的实在不咋的。袁世凯是严父,对子女管教是很严格的,对袁克文曾有明文规定的(后续会8这个),大姨太沈氏就帮着袁克文遮掩他的那些浪荡行为,溺爱偏袒。袁二公子回天津交差的时候,按袁家规矩,儿女远道归来需先向父母磕头请安,磕头时不慎将叶蓁的照片失落于地,袁世凯发现后问道:“这是什么?”。出于对父亲向来的敬畏,加上那个年代子女的婚事都得父母做主,否则就是大不孝,袁克文情急生智,说是给老爸物色了一个漂亮姑娘,带照片回来让老爸过眼。袁二公子是风流才子,看女人肯定是一绝(后续8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为啥了),老袁看到叶蓁姑娘的照片,连声称赞:“好!好!好!”当即安排仆人带着银钱去南京接美女。估计袁克文肠子都悔青了,好了老爸毁了儿啊!叶氏因与袁克文有过嫁娶之约,一见袁家派人来接,就以为与袁克文成亲,便收拾行装,欣然北上。可她万没想到,在洞房花烛夜时那翩翩少年竟然大了30岁,成了一个肥头臃肿的47岁老头,一时的复杂心情难以言表。当时叶蓁仅15岁,便当了老袁的六姨太。不知克文兄当时作何感想,不能怪老爸扒灰啊,都是我自己作孽啊…………(这段内容属于楼主YY,如有雷同,确实狗血)生米煮成了半熟饭,不嫁也要嫁。叶氏幽怨的眼神掠过袁克文,虽然仅仅是匆匆的掠过,但深埋心底的那丝委屈、那丝不甘、那丝眷恋、那丝爱意,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袁克文被那匆忙的一瞥直击心底,那钓鱼巷的海誓山盟,那怀中带着自己体温的照片,眼前真真切切的“六妈”,五味杂陈,“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我是混蛋吗?我对不起你……可是我没有办法啊”,低下头的袁克文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虽然没有流泪,但心底流的是血啊……,抬起头的袁克文很镇定,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有一件事情他做不到,他不敢再跟叶氏对视,慌乱中不停的避开那让他无处遁形的目光……袁家的医生徐正伦还回忆叙述过一件事情。民国元年(1912年)春天,此时的袁世凯有一部分眷属在天津居住。袁克文携妻子刘姌(梅真)去听戏,在戏园子里面包了一个包厢。可这听戏的人多了一个不该多的人,袁克文的“六妈”——叶氏,更加有意思的是,“六妈”叶氏还改装成少女模样。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啊,袁克良(袁世凯三儿子,三姨太生,跟袁克文同一个生母)发现了此情况,并起了怀疑。后来袁克良回京的时候向袁世凯揭发,一顿添油加醋,袁世凯勃然大怒。你想,在老袁的眼里这种乱伦情况怎么可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把袁克文招呼过来,责令其跪倒在地,抄起棍子就打。袁克文的老保姆跪着趴在克文身上,刘姌(梅真)也抱着只有一周岁幼子袁家嘏跪在一旁求情,两个女人都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痛哭流涕,袁世凯实在没法子才喝令袁克文滚蛋。这故事狗血吧,芳龄年华的两个意中人,阴差阳错的成了母子,相同的年纪,曾经的海誓山盟、心心相映,曾经的无尽哀怨,发生点故事那是必然啊。到底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楼主是相信两人是发生了故事的。为什么?因为还有更狗血的内容在后面发生。徐正伦医生继续爆料,这次的料更猛。1929年春天,袁世凯是1916年去世的,这时候已经去世10多年了。叶氏到徐正伦医生的小白楼住所诊病。叶氏面色较差,愁容满面还带有怒气,徐医生诊治后,劝六姨太叶氏说明真实的病情。叶氏告知徐医生,当天她才由姜爱兰医院出来,住院以前月经已经停止3个月,曾请梁宝鉴大夫(那个时代著名的西医)医治,据说是长了一个东西(长的这个东西是关键,呵呵,原谅我狗血),须要住院动手术。梁宝鉴介绍住姜爱兰医院。到院后,梁又请来德籍女大夫一人,同姜爱兰会诊。动手术那天,梁宝鉴、姜爱兰、德国女大夫三个人把叶氏的儿女叫到手术室内做了告知,因为取出的那个东西——是一个成形的男胎!手术后的第三天,叶氏突然发高烧,经打针后仍不见愈,就主动出院,不再叫他们治了。叶氏就到了徐医生这里了,徐医生找到姜爱兰医院和梁宝鉴,问明上述经过属实,只手术费一项就700两银子。以后由徐医生诊治两个多月,共去了75次,每次出诊费为8元5角,徐医生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应该说不涉及给袁世凯同志带绿帽子的问题,但是剧情也颇狗血。1929年,袁世凯去世13年,叶氏37周岁,居住天津。我只能告诉你袁克文大叶氏3岁,时年40周岁,袁克文1931年(42周岁)就去世,父亲去世后,袁克文其实长期居住上海,1927年冬天返回了天津,时间、地点、人物,这个后话我就不说了。乱说这些话是对逝者的不敬,每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我们深深的尊敬,请原谅我前面狗血的写法。往后看,其实叶氏的一生颇可怜,值得同情。叶氏风雨漂泊下半生的故事真让人唏嘘不已。我前面说过“龙生龙、凤生凤”,袁世凯后代的发展跟姨太太对儿女的教养十分相关。五姨太杨氏是商贾出身,为人精明果断,她亲生的儿女后来都算不错,叶氏就不一样了。先说一下叶氏后代的基本情况。六姨太叶氏生有二子三女: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有,九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其中十七子克有是遗腹子,袁世凯去世的时候叶氏也有身孕,但还未下生。袁世凯死后,袁氏家族分了家,老袁贵为总统+皇帝,身后财产还是很可观的。因长子袁克定地位特殊,独分财产40万银元(包括折价的各种股票),其余15个儿子每人各分12万银元、黄金10条,女儿只分给嫁妆银币8000元。此外每个子女分得房屋20间。其母均不另分财产,各随所生子女生活。十七子袁克有是遗腹子未分财产,这也是袁世凯最小的儿子,其命运多舛(后续8)。叶氏子女分得银元14.4万元,黄金10条,房屋l00间,分散在天津、北京各处。袁世凯去世的时候,五姨太杨氏、六姨太叶氏和后面的八姨太郭氏、九姨太刘氏都已怀孕,因为不知是男是女,就另留出60万元交克定保管,如生男就照前例付给,生女则留作公费,以备日后补助各房。十七子袁克有后来应该分到了他该得到的那一部分财产。后来,九姨太刘氏生遗腹子生16子克藩(13岁早亡),五姨太、八姨太2人都生女。分家后不久,叶氏一家从北京搬到天津。期间叶氏曾在安阳(袁世凯老家,当时叫彰德)、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投资了一些房产、办了一些企业,终因政局变乱收效甚微,最后竟血本无归。加之叶氏家人大手大脚,挥霍无度,所分财产到抗战胜利时已全部花光。虽说时局混乱,但相比五姨太杨氏,只能说叶氏家人持家能力太弱,分得的那些财产正常说是吃喝一、两辈子不愁的。叶氏一直随儿子袁克捷生活,袁克捷后来改名袁巨勋。叶蓁的长子袁克捷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娶一北京女招待王氏,生育二子一女,二子名为袁家振、袁家伟,小名小五、小六。袁克捷之女袁家峥(珍)生于1939年,在内蒙古磴口县生活,现已去世,有一子名陈忠在磴口县工商银行工作。次子袁克有(袁世凯17子,最小的儿子,遗腹子)曾娶京剧演员于云鹏之女于淑英,育2子,2女。袁克有1953年因胃溃疡大出血去世,仅36岁。其长子袁家兴建国后在广州军区文工团工作,1955年受上尉军衔,已于2009年去世,其妻张淑英健在。次子袁家旺已去世,其子袁晓虎在新乡市图书馆工作。长女袁家惠在项城,2010年去世,有3女1子。次女袁家芝现在美国夏威夷。叶氏的长女福祯早亡。次女奇祯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毕业,毕业后嫁天津王家,后又离婚,一直在天津一所师范院校工作。三女瑞祯大学毕业后,于解放前到了台湾。多说一句,六姨太这一支儿女们的婚事就不如袁世凯前面的儿女婚事了,毕竟老袁去世后难以再给他们进行整治联姻了。袁克捷、袁克有的生活经历颇为艰辛,后续内容会8.根据张传彩的回忆,她是张伯驹(跟袁克文并称民初四公子)的女儿,张伯驹曾接济过袁克定的晚年,袁克有的一个女儿曾经照顾过袁克定的晚年生活,不知道这位女儿是袁家惠还是袁家芝了。不过我搜集资料的时候,找到了袁家惠老人的照片,她定居安阳,2010年去世,愿她在天堂安息。宁夏政协整理的一份材料,让我们知道了叶蓁后半生的生活情况。由高钧口述,高志达执笔记录。上面说过叶氏一支把财产挥霍一空,只好变卖了天津的房产移居北京。当时袁克捷离婚因穷再未婚娶。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叶氏一家穷困潦倒。解放初期,袁克捷与两个儿子袁家振、袁家伟靠在北京街头卖冰糖葫芦维持生活。(以下内容大段来自宁夏政协整理的稿子,高钧口述,高志达执笔记录)1955年,北京因城市无业人员过多需要向外移民,当时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去了就分配住房,有生活保障,可以自食其力过好日子。叶氏一家听了这样的宣传,又确实在北京混不下去了,万般无奈之际就积极报名移民。日,叶氏一家随第一批移民到了贺兰县京星乡三村,分到房屋两间(按当时规定三人以下分配一间,四至六人分配两间,七人以上分配三间)。生活用具,小至菜刀、案板、锅、碗、瓢、盆,大至水桶、水缸等一应俱全。政府每户每月供应块煤180斤、煤油4两(16两秤),每人每月供应口粮35斤(粗细粮按比例搭配)、香油2.5两,另外每人每月发给菜金1.44元。这样的供应按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讲是温饱有余。叶氏一家除政府提供的上述物品外,还有次女奇祯每月由天津寄来的二三十元现金,生活水平在京星乡所有北京移民中属上等。叶蓁嫁给袁世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京星乡后,她仍然保持了足不出户的习惯,不与外界接触,除非邻居来到家中应付几句,一般不与外人闲谈,对其身世从不向外吐露。尽管这样,还是有好事者传言出去,常引得人们去看这个“皇帝娘娘”长得怎么样。当时她年过六旬,属于不劳动的人,所以也没有参加过生产队劳动。她脚极小,走路不稳,家务活都由儿子干,她只是为儿孙做一些针线活,缝补衣物和做鞋,闲暇时看一些书报。她最大的嗜好是吸纸烟,且烟瘾很大,每月吸烟在30筒以上(50支装耕牛牌纸烟,当时一筒0.12元)。(楼主评:烟瘾好大,按现在也是一天2盒半,那时候还不带过滤嘴……)袁克捷因其长相与袁世凯极相,人们都称其为“袁大头”。袁克捷无爱好,可能是乾坤改变而使他心灰意冷之故,不与人交往,也不言谈,更谈不上与人开玩笑了。在干活和休息时,别人拿他取笑,他也以沉默对之。即使谈正事,他也只简单地回答几句,之后还是沉默。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叶氏的饮食、起居均由他一手料理。叶氏能在当时困难条件下活到那样大年纪,与他的细致照料有直接关系。叶氏的孙子袁家振、袁家伟因年龄小(时年12岁至13岁之间),对袁家旧事、宫里宫外情况一无所知,故显得比较活泼。(楼主评:袁大头来自于银元吧…………)两年后,叶氏一家人的安定日子被一场zz运动搅乱了。1957年反右派大辩论,因京星乡移民中,上至袁世凯的姨太太、儿子,下至日伪少将,国民党军、警、宪、特,还有资本家小业主等,文化程度高,讲怪话提意见的人多,故县上将这里作为运动的重点。运动以后,移民有被杀的,有被关押劳改的。仅被戴历史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帽子的就有四十余人。那时,袁克捷虽不爱言语,没有违纪行为,也未戴什么帽子,但因家庭出身,被列入内部掌握的监管对象。1956年后,移民的供应标准逐月降低,至1958年秋供应完全被取消了,加上zz歧视,使得移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楼主评:那个年代,生活不易啊)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对叶氏一家的冲击更大。“大锅饭”的实行,大人小孩都要到公共食堂分组就餐,谁都不能例外。这对叶蓁来讲尤感不便,平时她连门都不愿出,这时要她每天三次到食堂去吃饭,她只好扶着墙,迈着三寸金莲,一步三摇走向食堂。时年已67岁的叶蓁,那金枝玉叶的身躯经历着如此折磨,她也只好忍耐。也只有这个时候,京星乡的老少才能一睹“娘娘”的“芳容”。 (楼主评:不知有没有大炼钢铁啊)这年11月,不幸的事突如其来。袁克捷的饭量大,食堂的饭填不饱他的肚子,虽说叶蓁饭量小一点,但两个孙子都是少年发育时期,他们母子二人只好先仅着俩孙子吃。这样,袁克捷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zz上的压力,劳动上的艰苦,生活上的不足,促使这个刚年过40岁的汉子一下衰老了许多。一天,袁克捷同大家一起平田整地,中间休息时,他同往常一样,自个儿到另一处休息。不一会儿大家起来干活,唯独不见袁克捷来。这时有人说,不要喊他了,一个堂堂“皇子”落到这一步实在不易,今天让他多睡一会儿。中午收工,仍不见他来,大家就去找他。只见他蜷着身子躺在沟里,喊他不应,身子冰凉,人死已多时了,年仅43岁。(楼主评: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多少人呢?哎…………)那年月条件差,京星乡移民死了的都用苇席一卷,袁克捷也是这样,用苇席卷了草草埋到京星公共墓地。(楼主评:大起大落的袁克捷,闭上眼睛那一刻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观其一生,有时局的原因,更多的我看应该怪自身,愿逝者安息…………)袁克捷的死对叶蓁打击很大,从此她就病倒了。公社化以后,原京星乡3、4村(5,6,7,8队)划归立岗公社曙光大队管理,编作第八生产队。一天,队长徐勤向我报告说:“叶蓁病倒了,三天没到食堂吃饭。”我同徐勤一块儿到她家,进门一看,她家的窗户玻璃全被打碎了,炕也塌了一半,叶老太太就睡在尚好的半边。炕上铺着稻草,身上盖着露出烂棉花的破被,大小便就在那塌陷的炕里,屋里又冷又臭。我见此情景,当即叫徐勤将她的一个孙子从田里找回来,吩附他每天伺候奶奶。同时责成徐勤将她的窗户玻璃安上,把炕打好,把屋子烧暖和,并让公社卫生所医生给她看病,要求公共食堂给她做小锅饭,可不限量。当时徐勤说,别的要求都好办,就是不限量的粮食无法解决。随后,我到公社给她批了一些救济粮。最后岁月能得到政府的关照,使她十分感激。叶蓁在她儿子死后两个月,即日夜,走完了她67年人生旅程。记得1959年元旦清晨,袁家振、袁家伟来我家报丧:“我奶奶死了!”叶蓁的尸体也是用一张苇席卷上,埋在了她儿子袁克捷的坟旁。(楼主评:丧子的打击很大,至此画上了句号,愿逝者安息)在叶蓁死后一个月左右,县银行来人拿着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信找我。信的大意是说:经查你单位叶蓁在1912年存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000元银元(1912年中国银行成立时,由袁世凯以家眷名义存的),因她女儿袁奇祯要求继承,北京分行不同意,说此款应由叶蓁本人领取,请查找本人。对此我就实情相告,叶蓁刚刚去世,儿子也死了,只有两个孙子,生活非常困难,能否由孙子领取。来人说本人不在了,如何处理我们不好答复,只能由北京分行决定。那时我还出具证明并提出此要求,但没有回音,不知这笔存款做何处理了。(楼主评:中国银行是那个年代成立的,交通银行也是,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历史资料看看,交通银行是著名的北洋时代“交通系”成立的银行)叶蓁死后半年左右,1959年夏初,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发来的公函上说,经查原在南京某(地址记不清)半条街的房屋,在1937年前是叶蓁私产,不知何时所置。日本占领南京后,被日军机关占用了。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军队按敌伪遗产接收,没查出房子主人是谁,就用作军营。50年代南京政府落实私产政策,查证房屋的主人是叶蓁。经与北京联系得知叶蓁移居宁夏,便发函通知叶蓁接收。我即回公函讲明叶氏本人已死,两个孙子尚在,能否由孙子继承,结果仍无回复。(楼主评:那个动乱的年代啊,生活不易,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1959年秋,袁家振、袁家伟兄弟在父亲和祖母亡后,无依无靠,双双外逃,投奔于磴口县的姐姐袁家峥(珍)。随后袁家振就在内蒙古磴口县以牧羊谋生,袁家伟在黑龙江某林场当伐木工人。目前,家伟已去逝,但其妻子和家人已与老家亲人联系上了。(以上内容大段来自宁夏政协整理的稿子,高钧口述,高志达执笔记录)日的《内蒙古日报》披露了一则消息。袁家振在外甥陈忠的陪伴下,去河南安阳参加袁氏家族召开的联谊会。袁家振父母过世后,他到磴口投奔自己的姐姐袁家峥(珍),在当时的红卫公社当农民,因出身问题,终身未娶,现在在磴口县中心敬老院颐养天年。6月5日,他和外甥陈忠到河南安阳参加了袁氏家族联谊会,陈忠就是袁家峥(珍)的儿子,前文提到过,在磴口县工商银行工作。我也找到了报导照片,跟大家共享。袁家振和外甥陈忠《扒灰”而来的“妓女”——六姨太叶氏》,请原谅我有这么狗血的标题,感谢宁夏政协整理汇集的资料,才让这位袁世凯的六姨太生平能够得到圆满呈现。本来不想继续写六姨太的内容了,但是一个这样起伏跌宕的人生让人陡生无限感慨。就像我开篇所说的那样,这些袁世凯的后人背着袁世凯的烙印,其个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挣扎与拼搏,这些东西无论对个人的励志、奋发,还是对历史的认识、理解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总揽叶氏一生,豆蔻年华邂逅风流才子袁克文,阴差阳错嫁给了袁世凯,从南京的钓鱼巷籍籍无名,到后来的贵为总统夫人、嫔妃(后续会说登基后的册封情况),再到战乱年代挥霍一空万贯家财,晚年的穷困潦倒、艰难度日,客居宁夏、老死异乡,一席芦苇卷终生。万千感慨在心头,确无一字可下笔。也许只有那个战乱年代才能有这样的起落人生,过去百年的沧桑我相信还有更多的让人唏嘘不已的人生际遇故事,但对于芸芸众生,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说,这些际遇真不是一种幸福。叹时局吗?不知叶氏在感叹时局艰危的同时,是否会想到自己的老公位极人峰,曾经有能力影响、改变大的格局,影响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活。叹自己老公走了错路,留了太多遗憾吗?叹人生吗?豆蔻年华的懵懂情愫,万贯家财的散尽、一切归零,晚年的遭遇,不知叶氏叹的是人生的起伏,身外之物的来去聚散,儿女情长,母子情深,还是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悔放荡吗?后悔自己的情窦初开,私定终身、阴差阳错吗?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知叶氏内心是否幸福,是否满足,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爱情沐浴。悔选择吗?后悔自己送的照片吗?后悔自己最后选择嫁给袁世凯吗?心底是否还后悔没有嫁给如意郎君呢?后悔自己最后客居他乡,与爱子双双客死他乡吗?悔挥霍吗?后悔自己挥霍一空吗?毕竟也享受过荣华富贵,人到老年坐看烟华散尽,人生不过吃喝拉撒,当年的挥霍,儿女的窘迫,是否有一丝悔意呢?还是天伦之乐来的更加真实?痛爱人吗?老公早早离世,失去了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失去了一个山一样的男人,痛吗?没有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痛吗?袁克文早年英逝,一代风流才子陨落,可曾伤心?痛爱子吗?自己的骨肉,跟着自己享荣华、吃艰苦,可曾想过最后饿死他乡?一个平凡的中国女人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一切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历史烟云,只留下一个让人唏嘘感叹的故事让后人评说。楼主到此停笔,只为独自思忆那无情的历史烟云,以及那遮掩的阴晴圆缺。(以上文字是楼主写完六姨太故事后闷骚而坐,如果读完有恶心、呕吐之感实属正常,如果症状严重,请就医)袁世凯书法袁世凯书法袁世凯书法袁克文的书法(他比老爸牛)“张姑娘”——七姨太张氏张姑娘?这不是废话吗?难不成还是张公子,老袁还有短袖之好?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前文已经说过了,袁世凯对自己的一妻九妾的称呼有个规定,正牌妻子于氏称呼为“太太”,其他就是“N姨太”的称呼,N取值1——9.对于没有生育的姨太太就称呼“姑娘”,而七姨太就是“姑娘”,因为她没有给袁世凯生育儿女。所以就是“张姑娘”,但袁世凯还是为她正名了,让大家称呼“七姨太”。七姨太张氏按照袁克文《洹上私乘》的记载,姓氏应为邵,这里就不纠结她的本姓问题了,张还是邵不算重点内容。据袁克文的记载,七姨太字惕若,山东潍县人。潍县就是现在的山东潍坊市,估计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的风筝,风筝城嘛。在潍坊还有一句老俗话:“烟台苹果莱阳梨,赶不上潍县的萝卜皮”,至今潍坊的萝卜还是盛名在外,如果沿高速途径潍坊你就会发现服务区摆着一堆堆的青色潍坊萝卜在卖,至于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坊的萝卜哪个好吃,那就另说了,呵呵。如果按照邵氏出生年代大约上推200年,在康雍乾时期,山东潍县还有一名知名的县令——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最知名的莫过于“竹子”国画,和“难得糊涂”了,话说前些年这“难得糊涂”四个字的牌匾真是风行全国啊。七姨太张氏小的时候就丧父,跟着母亲避难他乡,过着流难的困苦日子。母女两人流离失所,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幸的是母亲不久也因为饥饿、疾病等原因去世,七姨太张氏不得已为了生存进了大户官宦人家成了奴婢,后来辗转成为了袁世凯家的侍女。而张氏侍奉就是大姨太沈氏,也就是袁克文的养母,后来被袁世凯纳妾。前文说过,大姨太沈氏和五姨太杨氏之间的争宠,大姨太和袁克文曾经给老袁献了八姨太,杨氏把自己的丫鬟献出去成了九姨太,这里七姨太也是大姨太沈氏的丫鬟,那总体来说,还是大姨太沈氏更胜一筹,总共为老袁张落了两个小妾。七姨太张氏柔弱女子,多灾多难的命运,令沈氏大为可怜,加上大姨太沈氏没有生育儿女,待她一直不错,年龄上张氏跟袁克文同岁,后来就将她推给了袁世凯做了小妾。五姨太、六姨太、七姨太本初都不怎么识字,没啥文化,老袁让袁克文教他们这几个“庶母”识字读书。袁克文曾经聘请吕碧城(民国时代的才女,那个时代盛名在外,著名的女权人士,跟秋瑾关系也不错,跟袁克文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后来成为袁世凯大总统期间的机要秘书,后续看情况有空8)当老师,在家里设私塾教这三位姨太太识字读书,按照袁克文的记载,六姨太叶氏最聪明(嘿嘿,哈哈,你懂得),没到一年就已经可以写文章、做簪花格(可百度一下)了,七姨太虽然不是聪敏过人的主,但是学习刻苦,也能写点小文章、写写大字,五姨太嘛,克文没说。而且前文也说过,五姨太是王熙凤,全府上下没有人怎么喜欢,袁克文在《庶母传》里面的记述就是“颕敏得先公欢”六个字,其他的信息就是祖籍、子女情况,呵呵。张氏是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纳的妾,当时年轻貌美,颇有几分姿色,对于年近50岁的袁世凯来说当然是春心大动,乐不思蜀了。可惜的是好景不长,袁世凯遇上了人生中大起落,光绪、慈禧的去世使得清廷zz大乱,一时出现权力真空。末代皇帝溥仪继位,其父亲摄政王载沣实际上掌握了统治权,载沣zz上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另外有传说光绪留有遗命说要杀袁世凯(没确切证据),载沣也怀疑袁世凯戊戌变法的时候出卖了光绪和维新人士导致光绪幽禁,对其怀恨在心,加上权力斗争的需要,袁世凯被载沣除职,袁世凯也就称“足疾”隐退回河南了,“足疾”也就成了后来他东山再起要权的zz借口。说到了载沣,就不得不多一下当年的愤青“汪精卫”,汪精卫可是用炸药刺杀载沣的主,事情没搞好,暴露了,被抓,在狱中据说还写一诗明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提审的时候还一再的为同伙卸责任,对罪行大包大揽,最后判刑的时候清廷处于缓和民众对立情绪的考虑,判了一个终生监禁,抱着必死之心的汪精卫没想到捡了一条命,这条命很快就发挥了作用,第二年武昌起义就爆发了,清廷还想挽回人心,释放了一批zz犯,其中就有汪精卫,历史有时候真的就是机缘巧合。再回到袁世凯,1908年,袁世凯被革职后,收拾收拾行李,打个包就往老家河南赶。可怜张氏刚过门没多久,身体柔弱,加上连日惊吓,还没从京城动身就病倒了。仓皇跟随袁家老小南下,一路旅途劳累,又受了风寒,住进汲县袁府新居后病情加重,请来医生治疗,也没能救得她的性命,不到一个月后就去世了,死时年仅20岁。汲县是今天河南的卫辉,属于新乡市管辖,这是袁世凯回安阳(彰德)归隐路途中的一站暂居之地。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其实老袁更可怜,他是真正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赔的是七姨太芳龄20的窈窕年华,折的是大清的近代最强的热兵器武装——“北洋军队”。七姨太张氏死后,葬在了汲县西郊。按照袁克文的记载,当时袁克文为七庶母的丧事奔前忙后,当时溥仪继位,颁覃恩诏,克文就让老袁为七姨太奏请了一个夫人封典。在得到老袁许可的情况下,袁克文还亲自题七姨太墓碑:“清封夫人先七庶妣邵太夫人墓”,(袁克文记载七姨太是姓邵的)袁世凯死后五年,以正式姨太太的身份把张氏的墓迁往安阳,葬在了袁世凯墓“袁林”的旁边,算是最终给了一个正式的姨太太名份。七姨太无子嗣,前文已经交代过。红尘孝女——八姨太郭氏袁世凯娶七姨太是权力“小顶峰”的时候,在革职回老家的途中,七姨太身亡,老袁是很伤心的。等回到了安阳老家,在洹上隐居的时候,老袁是相当的低调,当然这种低调是一种zz上的姿态。袁世凯为了让清廷的权贵放心,还特意拍了一张照片,广泛发布在当时的报纸上,以示自己的归隐决心。照片与大家共享。“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颇有意境,呵呵。不太清楚的原照片局部清晰翻拍、修复的照片Zz上算是归隐,身体上可没闲着,老袁在洹上连娶了后面的八姨太、九姨太,50来岁,宝刀不老嘛。袁克文在《洹上私乘》里面对自己和养母推荐给老父亲的这位八姨太下笔最多,甚至多过了对嫡母于氏、家慈母沈氏(养母)、先生母金氏(生母)的笔墨。详细的记录了八姨太的身世和老袁纳妾的缘由。八姨太郭氏,浙江归安县人,名郭宝仙,归安即为现在的浙江湖州市。其母亲嫁给了南浔的一位富人做妾,这位富商人称“郭百万”,后与正室吵架后,郭氏的母亲就带着幼小的八姨太郭氏出走。辗转堕落于天津风尘场,自小就随母亲无奈的混迹青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对母亲迫不得已的谋生手段不认同,但郭氏对母亲较为孝顺,性情温顺、少言寡语。可怜的母女又遭不幸,母亲得疾病去世,郭氏悲痛不已,按照袁克文的记述“庶母哭之恸昏绝者屡”,哭昏过去多次。当时郭氏就有自杀的念头,被周围的人以弟弟弱小、母亲的丧事劝下。当时这个事请闹的挺大,很多天津的名士都知道有这么一位妓女的孝顺女儿。袁克文二公子风流习惯了,在天津也不免有很多相好的青楼女子,其中有一位艺名“蟾香”的歌伎与郭氏认识,袁克文便知道了此事。袁克文返回洹上的时候便把这事告诉了养母大姨太太沈氏,沈氏便动了心思。老袁同志归隐后,zz上不得意,加上刚失去了可爱的七姨太,感情上和肉体上处于空窗期,整天郁郁寡欢, 大姨太太沈氏便让克文回天津把这个女子迎回来,让老袁参考一下。八姨太郭氏葬母花了不少钱,衣服、首饰等值钱的东西都当了个遍,而且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需要抚养,迫不得已借了很多妓院的钱,按照袁克文的说法接近两千金。当时,郭氏还放出话说,谁要是能够替她还清这些债务就嫁给谁。一时引得一干大款趋之若鹜,郭氏觉得商人不重人情,加上自己母亲就是嫁给商贾,最后下场比较悲惨,一概拒绝。等袁克文来到天津之后,跟郭氏一接触说明来意,郭氏一看前直隶总督的公子哥来为老父亲物色小妾,自然应允,连说:“这就是我终身托付之人,何必花这么多钱来迎我呢”。答应后,立即两千金给妓院赎身,给了他弟弟千金,母亲的其他遗物全部给了其弟弟,跟着袁克文南下去见自己未来的老公。等到了洹上,饥渴很久、郁郁寡欢的老袁一见就为之心动,加上郭氏颇为孝顺,重情重义,便纳了她为八姨太太,并顺便解决了郭氏弟弟的入学读书问题。据说回到洹上的第三天,袁世凯就将郭氏带入了洞房。按照袁克文的记述,八姨太郭氏对袁世凯深感厚恩,平常温良恭让,“益自恭顺,素持谨约”,一点没有青楼女子的薄幸寡情、放荡轻浮,“和惠静婉,家人皆称其贤”。这样说来,袁克文二公子风流成性,不但自己爽歪歪,还搞副业,捎带手的给父亲推荐了两个小妾,分别是六姨太(见前文叙述)、八姨太。六姨太是无心插柳、阴差阳错,但八姨太就是主动奉献了。八姨太郭氏为袁世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是13子克相,15子克和,14女怙(珣)祯。13子克相娶的是前清大学士那桐的孙女张寿芳,那桐是叶赫那拉氏,是晚清的忠臣,官至军机大臣,也曾在袁世凯内阁期间当过弼德院顾问大臣,清帝退位后,移居天津。15子克和娶天津八大家之一张调宸的二女儿张允倩,张调宸是冯国璋的副官。天津“八大家”是盐商八大家,前面说过,四子克端娶的是天津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何家、张家都是天津盐商“八大家”,也可能由于这个原因,4子克端和15子克和两家居住天津,走的比较近(后续再8)。14女怙祯嫁给了曹锟的儿子曹士岳,1937年底结了婚,两个人的婚姻没维持多久就离婚,曹士岳是浪荡公子,曾经开枪伤过袁怙祯,袁怙祯离婚后去了美国,嫁给了一个联合国的外交官,在美国定居。14女袁怙祯是众多在美国的袁世凯后人的大家长,这里提一下袁世凯的后人基本上是国内一部分、美国和加拿大一部分,后续会8,这位大家长被众多“家”字辈的袁世凯后人称为14姑,这位14姑2005年才去世,后续说到家谱的时候会有一些内容,袁家骝、吴健雄夫妇经常在美国与这位14姑大家长来往。我收集资料找到了袁怙祯和曹士岳的照片,跟大家共享一下。曹锟大家应该都知道,直系军阀。以前的老大是冯国璋,冯国璋去世后,曹锟就成了直系的老大,吴佩孚也属于直系。曹锟最牛的事情应该就是贿选总统了,为了过一把总统瘾,不惜重金贿赂,搞得人人皆知,实属一可爱人物,呵呵。袁怙祯和曹士岳最后的小妾——九姨太刘氏刘氏是袁世凯的最后一个姨太太,第九个。天津人,前面说过,刘氏原本是五姨太杨氏的丫鬟,被杨氏吹枕头风吹成了九姨太,也属于五姨太杨氏和大姨太沈氏争风吃醋的产物。刘氏生平资料不多,生一子一女,儿子还早亡,所以记述的史料较少。袁世凯娶她的时候已经50多岁了,在“回籍养疴”期间娶的。洹上闲居期间,老袁死了7姨太,娶了8、9姨太,也没算闲着。九姨太先生了十三女仪祯。遗腹子生了十六子克藩,但13岁早亡,这个儿子和17子,六姨太生的克有都是袁世凯的遗腹子,可惜16子没有成人。五姨太生的袁世凯五女儿袁季祯嫁给了苏州吏部尚书陆宝忠之子,婚后不久去世,袁仪祯(按袁克文记述是珲祯)后来续嫁此人。陆宝忠就是前面提到的江苏太仓的牛人,后代的陆孝宽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主管。九姨太的史料不多,把袁克文的《洹上私乘》里面的《诸庶母传》内原文共享一下,大家可以自己看:“九庶母氏刘,直隶天津县人也。幼龄来归,性颇率直。及列侧室,行极谨饬。先公殂,欲以身殉,以遗腹有妊群劝止之。立毁容守礼,独依家慈母居洹上。训子不严重不以幼独而宽假也。生子一,曰克藩,女一,曰珲祯。 ”看来刘氏还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妇女,袁世凯死后欲殉葬,有身孕被劝下,后来毁容守礼节,依靠大姨太沈氏居住在洹上,对子女管教较严格。据说九姨太信佛吃素。袁世凯在彰德(安阳)城里给她造了一套三进院落、九门相照布局的房子,此房位于安阳最热闹的商业中心区域,我搜索的资料的时候发现了正在修葺的照片,跟大家共享。九姨太绣楼说明一下:这是网友和当地人提供的东西,楼主没有考证是否真的是九姨太的绣楼,但应该能确定跟袁世凯有关九姨太绣楼2九姨太绣楼3再补充一下:正在修葺中,这些照片都是整修过程中九姨太绣楼4九姨太绣楼5九姨太绣楼6九姨太绣楼7九姨太绣楼8九姨太绣楼9袁世凯的“治家”之道袁世凯一共娶了10个老婆,虽说那个年代大丈夫三妻四妾很正常,但一个女人一台戏,十个女人可了不得,再加上那么多的儿女,没有一定规矩和治家之道很容易乱套。这里简单的做一个总结,前面提到的内容重复一下,系统的把袁世凯的治家之道再整理一下,让大家了解的更清楚一些。1、基本规矩:小的服从大的。袁世凯立的规矩,后来的姨太太服从之前姨太太的管教,这估计也不是袁世凯个人的规矩,应该是儒家“长幼有序”的传统。在于氏基本上是牌位的前提下,大姨太太沈氏应该是当起了这个“老大”的领导者角色。前期,都是沈氏管理后面二、三、四姨太太,到了后期,杨氏管理后面六、七、八、九姨太太。大姨太沈氏曾经打残了三姨太的腿,九姨太原来是无姨太的丫鬟,有一次五姨太把她的头都给打破了。几位姨太太被责打这样厉害,袁世凯肚子里面明镜似的,可是,他以所订家规不能改变,而对之视若无睹,坚持不为这些挨打的姨太太平反。实际上规矩:前面提到过了,袁府的财政大权、内政大权基本上落到了五姨太杨氏的手中。虽说在推荐小妾上,大姨太沈氏二比一略胜五姨太,但五姨太在“得宠“程度上是更胜一筹的。2、称呼规矩:姨太太们之间的称呼方面,于氏妻子是“太太”,其它的都是“N姨太”,个人估计沈氏应该是“大姨太”的称呼。儿女称呼姨太太方面,于氏为“娘”,大姨太沈氏是“亲妈”,对自己的生母称呼为“妈”,其它的称呼为“N妈”。称呼特例:大姨太沈氏,儿女称呼“亲妈”,这是袁世凯报答沈氏的知遇之恩,加上她未能生育的原因,才享有的特别称呼。3、姿色喜好:袁世凯的审美观念估计没法考察了,不知道谁有可信的史料可以供参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袁世凯喜欢“小脚”女人。缠足的传统祸害了中国妇女几千年,据说起源于隋唐时期,在那个年代小脚成了女性“美丽”的必备特征。“三寸金莲”对于老袁选老婆来说,那是必须的。前文提到过六姨太晚年小脚都走不稳路,这种生理上的残害现在来看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扭曲了整个国人的审美观。袁世凯宠爱五姨太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特别喜欢她那双“小金莲”,她的脚缠得特别小。特例与对策:令人欣喜的是,这个中国传统在当时清朝的属国——棒子国那边不流行,袁世凯同志的三位朝鲜姨太太都是大脚。大脚的朝鲜三位姨太太娶过来的时候已经成人了,再裹脚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明显违背袁世凯的审美观念啊!老袁看不到三位朝鲜姨太太的摇摇晃晃的“三寸金莲”模特步,咋办呢?人是不会被尿憋死的,事实证明袁世凯同志的膀胱很大、很有弹性,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朝鲜太太仿照京剧花旦“踩寸子”的办法(寸子类似于小“高跷”),摇摇晃晃的走起来不就跟小脚差不多了吗?可怜的是,袁世凯死后,她们去掉了寸子,反而不太会走路了。4、“临幸”值班制度:制度很简单,一人一周,一碗水端平。轮到哪个值宿时,就由哪个姨太太的丫头、女佣人将其用具搬到袁世凯的卧室,或者把袁世凯的东西搬到姨太太那里去,期满按时调换。特例:(1)老袁和于氏不同居,两个人“相敬如宾”,前文已经说过了。有一个段子,据说袁世凯因此而冷落了于氏。于氏平素喜欢系一条绣花缎子裤带,有一天,袁世凯和她开玩笑说:“看你那个打扮,多象个'马班子’。”什么是“马班子”呢?那就是当地人对妓女的称呼。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惹得于氏不高兴了。按说年轻夫妻之间相互逗趣是常有之事,而于氏却认为是丈夫有意污辱自己,便脸色一沉说:“我不是'马班子’,我是有姥姥家的人。”姥姥家就是有娘家。意思是,我是明媒正娶的大太太,而不是没有娘家的姨太太。这话别人听了并不以为然,只是袁世凯听了却大伤其忌讳了,因为袁世凯正是姨太太所生。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于氏这么一说,袁世凯便认为于氏有意揭他的短了,一气之下,转身不言语地走了。想一下我前文说的袁世凯为了葬母的事情跟自己的兄弟闹成那样,你就能明白袁世凯同志的忌讳了。(2)五姨太太杨氏是个例外。无论哪个姨太太值宿,第二天早晨都照例让五姨太在他身边伺候。这个前文说过了。(3)后期袁世凯同志基本上就宠幸后面的六、七、八、九姨太太。这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氏夫夫最污的对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