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企业怎样实现系统节能

资源下载浅谈钢铁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
您目前的身份是:游客,无法下载此文档,请先登录。
注意事项基于节能目标的钢铁企业能源集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基于节能目标的钢铁企业能源集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论文以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冶金企业氩氧精炼铁合金工艺及综合节能技术的开发与示范”的子课题“冶炼过程能耗监测与能耗系统优化”(2007BAE17B0)和吉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冶金行业综合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研究”()为背景,并结合作者近年来参与完成的“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大选厂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等科研项目,以冶金企业系统节能为研究目标,对以钢铁企业为代表的流程工业进行了生产过程的能源监测、系统优化与综合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了钢铁企业生产过程能源集成管理系统,促进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
针对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分析,研究了主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能源转换系统等之间的作用机理和定量关系,进行了生产过程的能流和物流分析,并结合鞍钢集团的生产实际,介绍了能源平衡与优化模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应用这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误差较小,对于企业实现科学的能源分析、预测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系统的角度,应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研究了钢铁生产流程的综合能耗问题,并结合鞍钢集团的生产实际,分析获得了各股物流因素对吨钢综合能耗影响程度大小的排序及多因素对能耗影响的量化指标,为指导企业制定科学的节能降耗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JSP+Oracle9i数据库及Tomcat5.0 WEB服务器平台,采用JSP+JavaBean开发模式开发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大孤山选矿厂能源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基于Force control V6.0工控组态技术设计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08#变电所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和大选厂生产过程监控系统,实现了能源数据采集、能耗统计与分析、能源平衡、能耗预测、自动排产及故障诊断等功能,为企业进一步实现与ERP集成奠定了基础。实际生产运行表明,本系统功能完善、运行可靠,提高了企业的能源利用率,促进了企业节能增效,具有较高的在相关流程行业推广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TF31【目录】:
内容提要4-9
第一章 绪论9-34
1.1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9-13
1.2 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13-17
1.3 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17-30
1.3.1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当前形势17-21
1.3.2 我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21-26
1.3.3 我国钢铁工业能源管理工作的进展26-30
1.4 论文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0-31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难点31-33
1.5.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31-32
1.5.2 本论文研究主要技术难点32-33
1.6 小结33-34
第二章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概述34-48
2.1 引言34
2.2 钢铁工业工艺流程及生产用能分析34-39
2.2.1 钢铁产品概述34-35
2.2.2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35
2.2.3 钢铁生产用能分析35-39
2.3 能源管理中心的地位和作用39-47
2.3.1 能源管理中心的地位40-44
2.3.1.1 冶金自动化系统的分级40-43
2.3.1.2 能源管理中心在冶金自动化系统中的地位43-44
2.3.2 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基本路线44
2.3.3 能源管理中心的结构44-45
2.3.4 能源管理中心的作用45-47
2.4 小结47-48
第三章 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模型分析48-64
3.1 引言48
3.2 钢铁企业系统节能理论的研究48-53
3.2.1 系统节能理论的分析方法48-52
3.2.2 系统节能理论的模型化方法52-53
3.3 钢铁企业系统构成及能源分析53-54
3.4 钢铁企业物流与能流数学模型的建立54-63
3.4.1 物流系统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55-59
3.4.1.1 物流系统构成及平衡55-58
3.4.1.2 能耗的计算58-59
3.4.1.3 物流对能耗的影响分析59
3.4.2 能流系统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59-63
3.4.2.1 生产工序能流图及能流模型60-61
3.4.2.2 钢铁企业的能流图及能流模型61-62
3.4.2.3 能量流变化对能耗影响的分析62-63
3.5 小结63-64
第四章 钢铁企业能耗分析方法的研究64-81
4.1 引言64
4.2 钢铁企业能耗指标64-66
4.3 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的层次分析法66-80
4.3.1 层次分析法概述66-67
4.3.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67-71
4.3.3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及其在吨钢综合能耗分析中的应用71-80
4.3.3.1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71-75
4.3.3.2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吨钢综合能耗分析中的应用75-80
4.4 小结80-81
第五章 钢铁企业能源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81-108
5.1 引言81
5.2 钢铁企业能源系统模型概述81-86
5.2.1 能源模型的层次结构81-82
5.2.2 能源模型的特点82-83
5.2.3 能源模型的描述83-84
5.2.4 能源模型变量的确定84
5.2.5 能源模型目标函数的多重性84-85
5.2.6 钢铁企业能源模型的总体结构85-86
5.3 能源平衡与优化模型的研究86-97
5.3.1 能源平衡模型的建立86-89
5.3.1.1 主生产系统能耗关系86-87
5.3.1.2 能源转换及存储系统能耗关系87
5.3.1.3 辅助生产系统能耗关系87-88
5.3.1.4 企业能源平衡关系88-89
5.3.2 能源综合优化模型的建立89-91
5.3.3 能源综合优化模型在鞍钢中的应用91-97
5.4 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97-107
5.4.1 能源投入产出模型97-104
5.4.2 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104-107
5.5 小结107-108
第六章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108-162
6.1 引言108
6.2 系统方案论证108-113
6.2.1 实现目标108-111
6.2.2 总体方案111-113
6.3 能源计量与生产过程监控113-140
6.3.1 能源数据采集方案113-127
6.3.1.1 系统方案113-114
6.3.1.2 能源数据采集的硬件构成114-116
6.3.1.3 采集系统软件设计116-127
6.3.2 08#变电所电能计量管理系统127-132
6.3.3 大选厂能源计量与生产过程监控132-140
6.4 能源分析与管理140-159
6.4.1 能量平衡140-144
6.4.2 能耗预测144-149
6.4.3 自动排产149-153
6.4.4 故障诊断153-156
6.4.5 供电质量分析156-158
6.4.6 同类设备对比158-159
6.5 系统维护159-161
6.6 小结161-162
第七章 结论162-166
参考文献166-17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172-174
致谢174-175
摘要175-177
Abstract177-17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少华;郝勇生;殷捷;李兵;彭兴;;[J];冶金动力;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春湦;[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张晓平;[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吴波;[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淼淼;[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田永华;[D];东北大学;2011年
田清;[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李彩贞;[D];重庆大学;2010年
刘荣;[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王晓博;[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瑞钰;[J];鞍钢技术;2004年04期
吕斌,谢安国;[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蔡九菊;王建军;陆钟武;殷瑞钰;;[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丁心海,罗毅芳,刘巍,施流忠;[J];电网技术;2000年01期
宋文南,张双瑞,王勇,苏宏田;[J];电网技术;2000年10期
冯述虎,侯运炳;[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蔡九菊;陆钟武;;[J];钢铁;1984年12期
蔡九菊;陆钟武;马弘毅;;[J];钢铁;1989年11期
蔡九菊,赫冀成,陆钟武,李桂田,王维兴,孔令航;[J];钢铁;2002年11期
刘浏;干勇;张江铃;李菁;;[J];钢铁;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屈亚宁;[D];山东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Asian Agricultural R2011年08期
姜绍飞,刘之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年01期
张宇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李海英;张贵杰;赵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邓亚超;陈彪;;[J];安防科技;2012年03期
关宗山;;[J];鞍钢技术;1986年08期
房荣波,魏元,杨海峰;[J];鞍钢技术;2002年04期
王铁刚;回瑞萍;;[J];鞍钢技术;2011年03期
周鸣争;[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杨绪兵,韩自存;[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回瑞萍;王铁刚;;[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谢国威;蔡九菊;杜涛;胡雄光;张延平;;[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李浩;王乐之;任勇强;姜舟;;[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任长春;黄玉彬;潘杰;梅蜀妍;;[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常河;;[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苏俊杰;钟秋海;许继平;;[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张文广;史贤俊;肖支才;李新;;[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张文广;史贤俊;廖剑;李新;;[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薛志强;李毅;曹燕;;[A];2011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乔华;王建军;张学军;;[A];2011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仪表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婷;[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戴运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冷欣;[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朱松;[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丁文荣;[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栾小丽;[D];江南大学;2010年
高贯斌;[D];浙江大学;2010年
王文兴;[D];东华大学;2010年
杨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迟雷;[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合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红磊;[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吴香庭;[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马水松;[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永宾;[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吴家瑞;[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张娓娓;[D];郑州大学;2010年
吴珺;[D];郑州大学;2010年
郭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辛贵州;[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正风;高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李震;[J];鞍钢技术;2005年05期
蔡九菊;;[J];鞍钢技术;2009年02期
吕斌,谢安国;[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朱凡,王彦佳;[J];宝钢技术;2001年01期
魏海明;;[J];宝钢技术;2007年05期
王惠文,杨湘龙;[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丁开盛,梁雄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周新民;孙晖;;[J];变频器世界;2009年06期
张建良,王妤;[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风;张春霞;;[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丁常彦;[N];计算机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游达明;[D];中南大学;2004年
程其云;[D];重庆大学;2004年
冯丽;[D];浙江大学;2005年
张慧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卜庆才;[D];东北大学;2005年
沈文浩;[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宁树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许湘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王志勇;[D];浙江大学;2007年
唐杰;[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维;[D];湘潭大学;2010年
徐铭;[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唐昱佳;[D];复旦大学;2011年
李恩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石豪;[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李玲玲;[D];中南大学;2004年
何柳;[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赵立雄;[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蔡韵;[D];浙江大学;2005年
谷应鲲;[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亚东;李继庚;吴波;刘焕彬;;[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吴少伟;;[J];山西建筑;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向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吴少伟;[D];华侨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元英;王殿成;;[J];鞍钢技术;1982年12期
熊红云;[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0年02期
潘毅,郭志忠,柳焯;[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4年01期
张学松,柳焯,于尔铿,陈竟成;[J];电网技术;1998年04期
孙光英;[J];大众科技;2005年12期
陆钟武;周大刚;;[J];钢铁;1981年10期
陆钟武;翟庆国;谢安国;蔡九菊;孟庆生;;[J];钢铁;1997年05期
郑晖,王昭东,王国栋,刘相华,张丕军,刘孝荣;[J];钢铁;2002年07期
殷瑞钰;[J];钢铁;1994年03期
陆钟武,谢安国,周大刚;[J];钢铁;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和薇;[D];燕山大学;2000年
王英明;[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李俊龙;[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彭昱;[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邹海锋;[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九菊;陆钟武;马弘毅;;[J];钢铁;1989年11期
马弘毅;陆钟武;;[J];金属学报;1986年06期
牛泽群;[J];江西冶金;1989年03期
陆钟武,池桂兴,蔡九菊,邵玉良;[J];江西冶金;1989年05期
;[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0年03期
;[J];冶金能源;1991年04期
刁明富;王伟;陈姗姗;;[J];煤炭工程;2008年06期
丁毅;王卫东;史德明;曹曲泉;程黄根;方辉;;[J];中国冶金;2010年08期
鞠幼华;[J];节能;1994年06期
吕常艾,刘泽兵,明振华;[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建华;周大汉;王瑾;邬志敏;;[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陈丽萍;龚延风;刘金祥;张建忠;;[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霍尚龙;宋德富;;[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于航;;[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范亚明;许媛媛;;[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杨书明;;[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胡仕明;黄国石;;[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张彬;;[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周先连;于力牛;王成焘;;[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何春燕;;[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邓新灵?通讯员
赖晓锋;[N];广东建设报;2008年
关海旋;[N];中国冶金报;2004年
姜小毛;[N];中国化工报;2008年
通讯员 马惠霞;[N];兵团日报(汉);2009年
刘宏雄;[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何德志;[N];中国冶金报;2011年
童凯;[N];中国冶金报;2005年
吴鹤立 宋焱;[N];金融时报;2007年
朱蓓宁;[N];南通日报;2007年
郭斌;[N];福建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东;[D];吉林大学;2009年
梁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李世军;[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汪颖;[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关勇;[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赵培忻;[D];山东大学;2005年
程学庆;[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Zhao P[D];山东大学;2005年
张得志;[D];中南大学;2006年
蔡依平;[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豫杰;[D];天津大学;2003年
卢艳超;[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张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陈桢;[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卢亦平;[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李嵘;[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姚田森;[D];湖南大学;2005年
吕光军;[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吴珊珊;[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叶琰;[D];武汉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6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积分
0人评价47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4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5积分【市场动态】钢铁业系统节能将成主导【津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839贴子:
【市场动态】钢铁业系统节能将成主导收藏
据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了解,未来中国钢铁业系统节能将成主导。 &&&& 中国金属学会炼铁专家王维兴指出,国内的钢铁业节能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经历起步阶段、扩展阶段到现在的系统节能阶段。系统节能是现在乃至更长时期内钢铁企业节能的重要指导思想,它需要钢铁企业从全局考虑,加强管理、协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王维兴向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表示,我们所说的系统节能研究对象是联合企业、生产工序、单体设备三个不同层次节能工作的协调配合,各生产工序之间非能源物质的物流量、温度、成分、形状及时间对吨钢综合能耗和生产工序能耗的影响。&&&& 据介绍,对于国内钢企来说,当前要做到系统节能必须得做大三个转变。这就是注重单位设备、工序的节能向企业整体节能转变;从经验管理节能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向转变,提高企业节能工作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管理体系要从单一的能源部门纵向管理体系,向计划、生产、技术、原燃料供应、设备等部门与能源管理部门分工协作的综合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能源管理。&&&& 王维兴强调,实现管理节能将会是我国钢铁业节能的重要方面。据测算,钢铁企业在实现现代化管理之后,可降低企业总能耗的5%左右。目前国内除了几个大型钢铁企业之外,多数钢企在管理节能方面做得并不够好。我们通常说管理和技术进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两个轮子,部分钢企在节能方面的管理不够重视已非常明显,这表现在企业能源管理部门不完善,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实际购入、外销、使用能源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情况不准确,用能现状表达不科学,以及用技术观点分析用能现状和节能潜力尚有欠缺和不足等。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本类论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