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兹堡的无神论者开教堂啥意思上的花什么意思

国内城市[可选择城市(仅显示部分城市);也可输入拼音或城市三字码]
ABCDEFGHJKL
MNPQSTWXYZ
|||微信我们
共有95076条精品旅游攻略让您的旅游更便捷!
旅游风向标
可实时搜索国内火车票信息 
您的当前位置:>>游记详情页
回忆萨尔兹堡
旅行详情:
E N D谢谢欣赏
暂无标签....
你觉得这篇游记怎么样?
10分共0人评价。
本期最佳游记
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 献给26岁的自己,祝自己开心快乐!
出行工具箱
Copyright (C)
艺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久游科技旗下网站:|萨尔兹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你可能喜欢在“音乐之声”的萨尔茨堡,竟吃到没有花生米的宫保鸡丁
在“音乐之声”的萨尔茨堡,竟吃到没有花生米的宫保鸡丁
萨尔茨堡阳光灿烂。广场上的马车总是那么吸引人的眼球,装饰典雅的车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对对的马匹被打扮的光鲜亮丽。马车主或是帅哥美女或是白胡子大叔,也都一个个有款有型,潇洒帅气。待马车在古旧的石子路上哒哒哒的走起来,老城便响起一股流动的复古风,招来路人艳羡的目光。这正是我想在萨尔茨堡寻觅的调调,复古又浪漫。不由得心中那蛰伏已久的小资情调就弥漫开来,伴着城墙下卖艺人悠扬的小步舞曲,身体就随着节奏轻轻摇晃,思绪像是化成了无数的音符飘向空中。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老城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主要代表是萨尔茨堡天主教堂和米哈贝尔花园,花园内的海尔布伦宫和它的宫殿花园、喷泉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萨尔斯堡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鲜花浪漫绿草茵茵,蓝天白云宫殿马车,还有那弥漫在空中的圆舞曲,漫步萨尔斯堡,一切都是如此妙不可言。米拉贝尔宫花园就是电影《音乐之声》主要取景地,设计独特对称式的米拉贝尔大型花园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花园。花园始建于1606年,大主教为情妇而建。话说该情妇非同一般,是受人尊敬的商人兼议员的女儿,虽然有“主教不允许结婚”的教规,但没说不能有情妇。但还是有人向罗马教皇举报了这个红衣主教的奢侈生活,这激怒了罗马教廷,1612年大主教遭到宗教法庭的审判被迫免职,而后被囚禁在修道士山的古堡直到死去。其后大主教的侄子在花园原基础上加以扩建成为夏宫,更名为Mirabell(米拉贝尔)。流经萨尔茨堡的盐河蜿蜒穿过城市中心,把城市划分成两半,也就是盐河左岸和右岸。左岸是老城,曾经的古罗马时期的定居地。盐河上的伦塔尔桥,莫扎特人行桥,马卡尔特人行桥和慕尔恩人行桥把城市的两岸连接起来。老城大部分都属于步行区,从伦塔尔(南端)走到到母尔恩(北端)只需20分钟。老城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是如此赏心悦目,穿行在狭窄的小街(最有名的是粮食胡同,犹太巷,黄金巷,码头巷,林茨街,石头巷),可以尽情欣赏各色建筑,中世纪的,罗马式的,巴洛克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以及君主政制时期端庄古典的市民住宅,在萨尔茨堡几乎留下了所有年代建筑的印记。逛店买礼品是一大乐事,而随处可见的巧克力店最是吸引游人的目光,当然莫扎特巧克力也是最好的礼品。还有就是街头巷尾的咖啡屋是对游人最好的犒劳,累了就坐下来喝一杯。这家著名的咖啡馆七天不休,在欧洲也是少见的了。日国际莫扎特基金会将莫扎特出生地改造成博物馆对外开放。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最吸引参观者的地方,黄色的房子前面总是站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想买票进去参观的,也要在门口拍张照片以示到此一游。萨尔茨堡老城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是天主教的中心萨尔茨堡大教堂。大教堂最初的建造时期可追述到公元774年,落成之日起,它就与教廷王侯的一切紧密联系在一起。走进大教堂,异常精美壮丽,尤其是那华丽丽的天顶,令人叹服与敬仰。所以最好的参观方式就是找个位子坐下来,仰起头来好好欣赏。我们住的酒店就在离中央车站步行5分钟的地方,途径的街角处有家中国人开的小餐馆。在国外特别喜欢中餐,每到一座城市只要有机会都要吃一次中餐以解乡愁。那天玩了一天回来,正好是晚饭时间,便走进了这家中餐馆。墙上贴着中餐照片,我一眼就被宫保鸡丁吸引住了,宫保鸡丁色泽诱人,鸡肉滑嫩,尤其是那脆爽的花生米,那可是我的最爱啊!宫保鸡丁属大众菜,一般在国外中餐馆都有卖。看到宫保鸡丁我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跟老板说“请来份宫保鸡丁饭!”里面的中年男人答应一声,一会就把我的宫保鸡丁和米饭给端了上来,我说了声谢谢,赶紧就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真是人间美味啊!一大盘子饭菜被我三下五除二消灭的干干净净,又美美喝上一大口冰镇可乐,舒服。等等!突然觉得哪里不对。我皱起眉头,仔细回味着刚才吃饭的细节,突然大叫“老板,你这个宫保鸡丁怎么没有花生米啊?”中年男人面露尴尬,正要解释,忽然门帘一挑一个微胖的女人走了出来,“我们这里的宫保鸡丁就是没有花生米的。”我疑惑了,指着墙上照片问”照片里有啊“。女人有些不屑的说“哎呀,那都是骗老外的!”我看看四下吃饭的人,大都是中国人,“骗老外?你这是骗中国人吧?”其实我是希望他们告诉我说今天的花生米恰好用光了,但女人还是一幅无所谓的样子说“我们这里宫保鸡丁从不放花生米的”。我无语了,只好说到“那你把照片换了吧,要么以后就加上花生米。没有花生米就不叫宫保鸡丁了。“随后的几天里我们都选择了安静的西餐厅就餐。也不知那家中餐店的宫保鸡丁后来有没有加上花生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生活处处是美景,美景用心解风情!
作者最新文章看全球旅行分享
用十六番APP
看全球旅行分享
用十六番APP
中国︾显示全部亚洲︾显示全部欧洲︾显示全部北美洲︾显示全部南美洲非洲︾显示全部大洋洲︾显示全部南极洲
小罗罗为大家收集来的这些信息,游记···有的可能是几年前的,所以游记中给出的信息不是那么的准确,所以这里还需要你们自己来筛选一下了
不过,我想`应该大部分都是有用的吧图文作者:blueonline时间:15.05-17.05.2005 目的地:Salzburg(萨尔兹堡) & Vienna(维也纳)in Austria去之前两天刚刚拿到从国内新买的单反E300,以前只用过Lcd取景的普通dc,对单反没概念,临行前打印了相机的说明书,只在飞机上匆匆看了一遍,再加上那些天奥地利的天气比较阴郁,印象中照片的效果不太如意,所以那次回来后连照片都懒得理,昨天在朋友的鼓动下还是整理了一下,感觉至少发在旅游版面还是可以的,好歹也是800万象素的单反,就算光圈测不准,相机总还是端得稳的。day 1:15.05 in Salzburg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了Salzburg,甚至在维也纳,任何的旅游景点处都可以看到卖Mozart Kugeln(莫扎特球)的巧克力,以及同一品牌的其它巧克力产品。但是除非你当时就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味道,否则不管它的广告如何暗示自己的价格多么低廉也别在超市以外的地方买。从Hohensalzburg眺望山脚的房舍,曝光不足....不过那天也确实阴晴不定,5分钟之内会从瓢泼大雨转到艳阳高照,据在维也纳的朋友说,她的同学就是受不了Salzburg几乎天天下雨的坏天气而转学到维也纳的。从地理位置上判断,照片右下角那幢白色的建筑应该是Mirabell Gardens 米拉贝花园。真正的花园在1818年4月的一场大火中已经被毁了,现在只留下了通向花园的大理石通道和大厅。现在的米拉贝花园是Salzburg的市政厅。《音乐之声》中玛利亚和孩子们绕着飞马雕像在花园里唱Do-Re-Mi的场景就是取自其中,而花园后的群山,会不会就是上校带着玛利亚和孩子们逃亡的途径之地?实在不忍想象他们在山上回首又见到自己曾经美好的家园会是什么样的感受。Hohensalzburg下有个小教堂,教堂被一块规模不小的墓地包围着,墓地里有大量精美、古老的墓碑、墓志铭从Hohensalzburg下来,时间还早,于是在对岸的山路中乱窜,其中的一条小径被民居包围着。天色太阴,用相机内置的褐色滤镜拍的,稍微耐看点。day 2:16.05 in Vienna那天看样子不会下雨,所以临时改了行程,趁着好天气先去了传说中的维也纳森林。从hannover出发前还有点咳嗽,到这里呼吸了维也纳森林的空气,感觉比康泰克还有疗效。森林里的景色还算不错,不过和庐山比起来,差天差地了,如果不是因为有些异国情调的话,完全用不着大老远特地过来看看。在山顶上可以眺望维也纳郊区的全景,下山的路有几条,闭着眼睛随便挑了一条就走了,运气不错,这条路沿途全是葡萄架子,虽然现在刚刚挂藤,但是可以想象到了收获的季节会是多么诱人。到了山脚下看到一些标识牌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小镇是以葡萄酒出名的,并且号称喝了这里酿制的葡萄酒会让你象“哲学家一样思考”。可惜的是在山顶和途中葡萄架的照片全部曝光不足。这张照片是山中小径的路牌,路牌上的Stadtwanderweg可能是指特别推荐的“城市漫步道”,不记得走了1还是1A了。回到市区后先去了百水楼Hundert Wasser Hause,是以这座大楼的建筑师的名字命名的。关于这幢楼,也许google能给你最详细的说明,或者你也可以试试从我的照片里揣测一下,连蒙娜丽莎的微笑在百水楼前都无法保持矜持,可以想象它的杀伤力有多强。可惜,我绕着房子转了几圈,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取景位置,只能凑合拍了一些建筑的局部。接着去了维也纳城市公园,公园中施特劳斯的金身像几乎成了维也纳的市标了。在塑像前遇到了一支台湾旅行团,到底是同胞,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和大陆人没有两样。我和他们从两个方向同时到达塑像前,就看到一位大妈冲在队伍最前面,向着塑像一溜小跑杀将过去,一踏上塑像前的台阶便立马开着台湾国语振臂一呼:拍照了,大家排队拍照啊!!于是整个队伍一拥而上,在塑像左右两边占据有利位置,一个人拍完立刻有两团黑影分别从塑像左右两边同时冲上去,当然,谁先抱住施特劳斯并且摆好pose的先拍。个人照拍完了再来集体照,导游脚下那一堆相机都是旅游团团员的,导游就是这样用每个人的相机拍了n张集体照.....当时还有不少老外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他们并不象我这么悠哉地看东洋镜,反而很多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迷惘乃至惊恐的表情。拍完照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应该尽量和这些台湾人保持距离、划清界限,免得让老外看轻了,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竟然又杀来一支数十人并且嗡嗡做响的高丽中年妇女旅行团,我只扫了她们一眼便悲从中来:完了,全世界的颜色都穿在她们的身上了.....这个时候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腹背受敌。ps,在施特劳斯金像附近有块牌子,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几国语言写着:网站照相机,您的朋友可以在下面两个网站看见您。说是有两个网站,但牌子上只府了一个网址: 我找了半天也没发现webcam藏在什么地方,不过回家后看了一下,果然是有这么个webcam的。下午5、6点的样子到了Stephansdom史蒂芬大教堂广场。广场一角史蒂芬大教堂广场算是Vienna中心的中心,到维也纳必去之处,维也纳历史的精华可以说正是以此为中心的。虽然欧洲的教堂比国内的和尚庙耐看得多,特别是每个城市的大Dom中往往都珍藏有大量无价之宝,但对我来说还是已经看得快要吐了,于是在教堂里面晃了一圈就回到广场上闲逛起来,在这里拍到了一张个人感觉最奥地利的片子,不光因为有国旗,有马车,也因为看上去和奥地利一样有些沉闷和乏味。晚上端了一个主要用来防身的劣质三角架打算拍夜景,到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居然不开灯,而多瑙河在市区的这段更是无聊,河上的桥虽然打着霓虹灯,不过和南浦打桥比起来,只是个玩具,还不如武汉的小外滩,甚至都不及九江的小小外滩....回到市区,拍了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大楼,“金色大厅”便在其内。一个重要的提示,市区12点熄灯,想拍夜景的朋友算好时间去。奥地利各个重要景点都挂国家统一颁发的说明牌,这快牌子摄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一条立柱上。它和其他类似的说明牌的区别在于少了牌子上的国旗,至于原因,大概可以从牌子上的说明看出来:奥地利赌场资助这幢建筑(奥地利国家歌剧院)的维护。原来所谓的高雅艺术竟是靠着无数赌徒们的无私奉献才高雅起来的。恐怕奥地利人也羞于在此挂上国旗。国家歌剧院位于Karlsplatz,这里是维也纳重要的地铁站中转站,里面有个可能是世界上最高雅的厕所:维也纳剧院厕所,整个厕所从入口到内部都被装修成剧院的样子,入场费0.6欧。一个提示,Karlsplatz地铁站内有家土耳其人开的小店,卖的明信片可能是维也纳最便宜的,普通尺寸的0.3欧,其他地方都是0.4欧。day 3:17.05 in Vienna一早起来先去了美泉宫Schloss Schoenbrunn,sisi公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回德国后一个同学问我和尚庙去了没有?我立刻意识到他说的就是美泉宫,说实话还真有点像。内部参观把整个宫殿分成了几部分,参观的地方越多,门票越贵,不过可以先买外围参观票,如果看完了觉得不过瘾再补上差价继续参观更多地方。宫内的参观提供语音导游器(2欧),可惜说明上显示没有中文的。到了入口处正要进去,看到一群小日本喜滋滋的在服务台领导游器,感觉不爽,于是心有不甘地凑过去看看,居然看到了中国国旗,难道有中文导游器?仔细一看,原来中国等其他三个国家没有语音导游,但是有文字导游册(其实就是一张复印了各个厅导游说明的纸),这是免费领取的。可能这就是今后中文导游器的解说词,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已经有了中文的语音导游器。其实这张纸比语音导游器方便多了,还能带回来留做纪念,而且即使你没有买票去参观的房间也是可以看到相应导游词。唯一一点的遗憾是没有语音导游器便无法听到sisi的丈夫,约瑟夫皇帝接见访客的原声:我很高兴见到您。下面两张照片都摄于宫廷内部,其实这里是禁止拍照的,但是我没看到禁止标志,大摇大摆的举着相机拍,直到后来打开了闪光灯被几个保安发现,并且冲过堵来住我才知道差点惹麻烦。他们冲过来的时候我还在很专心的取景,突然就发现镜头怎么一黑,抬头一看原来是保安的手在挡住了镜头...约瑟夫和sisi的画像,基本凡是同时有他们两个人的画像都是这套服装和姿势,大同小异约瑟夫终了的卧室美泉宫游完后去了分离派展览馆Secession,这是一百年前一批艺术家出于颠覆当时社会主流,划清和宫廷艺术界限的目的而产生的流派和艺术馆,有点行为艺术的味道——反正凡是我看不懂的西方艺术我都喜欢叫他们行为艺术,比如凡高、毕加索之流。但不得不承认,分离派艺术家在20世纪初为对抗压抑的传统艺术氛围所做的斗争是可谓是惊心动魄的。展馆的正门,这个图案现在印在奥地利50Cent的欧元硬币上。门顶的两行字:Der Zeit ihre Kunst,Der Kunst ihre Freiheit正是当时分离派艺术家的口号:还时代以艺术,还艺术以自由。楼顶的金球是镀金的,这个建筑本身也是对当时主流艺术的挑战,反对者们嘲讽它是个镀金的大白菜。我出于好奇问了馆中工作人员,能不能上到楼顶去看看那个球,没想到还真的可以,不过必须是导游团事先预约好,散客不能上。其中的陈列的作品,看年代来说这些应该只是当代艺术作品这些瓶子中装的好像是地中海,红海等处的海水,具体是那里的海水记不清了,看瓶子应该是近十年内的作品,我只能说:你们非常没有创意。展馆的镇馆之宝是1902年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为题材创作的《贝多芬长卷》,看不懂,就不罗嗦了。白天拍的爱乐乐团大楼国家歌剧院这张照片本是为了拍citytrain后面的莫扎特雕像测了下光,整理照片的时候竟然看出点不凡来了:夹在citytrain和autocar中间,四轮马车能够悠然前行的城市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应该已经不多了吧?位于皇宫Hofburg入口附近的Sisi博物馆正门,这是我此行最喜欢的一张照片Hofburg对面是一条步行购物街道,街道两边遍布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世界名牌专卖店,街道上看到很多养眼的亚洲女孩挎着印有名牌标记的大包小包,也看到不少不幸为他们付帐的男人们,路过Lv的门口,往里面瞄了一眼,排队等着付钱的十几个人竟然全部是亚洲面孔,女人们无一例外打扮精致,兴高采烈,男人似乎都有点蔫....照片里是个台湾女孩,老公在帮她拍照留念。我看着总觉得心里有点慌,不知不觉地脑子里就闪现出南京大屠杀时日本兵提着砍下来的人头拍照留念的景象。在Hofburg正对面,还有一幢被视为经典的建筑Looshaus 罗斯大楼,建成于1910年,可惜因为这幢大楼的外表太过平凡,以至于我只抬头看了它一眼而忘记拍张照片记录下来。这幢在现在看来没有任何味道的大楼,在100年前掀起了建筑革命的浪潮,包豪斯以及现代、后现代建筑流派都是由它所引发的,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经典建筑。而取得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它外表的平凡,在100年前的维也纳,在一个由不得它平凡的时代,它居然堂而皇之的平凡了,当时的皇帝称它为“没有眉毛的房子”。回过头想想,维也纳有不知所云却被奉为经典的百水大楼,有分离派艺术家和罗斯大楼,当然还有我们的Sisi,这么多离经叛道的物、事、人竟然发生在以宫廷的腐朽桎梏和艺术的高贵典雅著称的维也纳,不能不说是很神奇的事情,不过我觉得更神奇的是,这一切发自维也纳,缺丝毫也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和影响到维也纳,所以到如今她还是一样的平静、沉重和乏味。在Hofburg不远的地方,有个Minoritenkirche,非常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其中有件珍贵的艺术品:玻璃镶嵌的“最后的晚餐”,是拿破仑同志关心下完成的对达芬奇原作的复制,拿破仑战败后被奥地利皇帝买下。我进入教堂的时候,教堂里空无一人,这幅文物就像我家的明信片一样挂在墙上去奥地利前就听说维也纳的咖啡小有名气,几家咖啡馆颇有历史,虽然我不喝咖啡不爱喝咖啡也不会喝咖啡,但还是决定要去品味一下。在维也纳最著名的Cafe Central 里,我可能度过了出国以来最欧洲的半个小时。这里半数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人都会在咖啡厅正中约瑟夫和Sisi的画像下拍照留念。眼前桌子上Cafe Central 的招牌咖啡CC Cafe和Sachertorte(Sacher蛋糕)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同济赤峰路的新亚大包里一份套餐一张青年报一坐两个小时的悠闲岁月,那时候我总是把大包里匆忙的食客视作我身边的过客,我很乐于享受并且保持我和他们之间静与动的关系。时至今日,我不可能否认我早就沦为无数人的过客,甚至如果不是因为旅游而请了一天的假,我那时本不会在异国的咖啡馆里端着咖啡杯,而是在一家公司的库房里擦地板。很幸运的是Cafe Central 有位随性弹奏的钢琴师,从一段不知名的Jazz几乎是滑落到贝多芬的《致爱丽斯》,紧跟而上的却是不朽的《Yesterday》,在我休息了半个小时准备离开Cafe Cental,也离开维也纳的时候,听到的是钢琴版的《My Way》,这是一首不错的送行的曲子,今后我死的时候最好可以不放哀乐而是放这首歌。若干年后,也许我会功成名就,也许只能庸庸碌碌过完一生,但拥有这样片刻回忆也意味着拥有片刻的幸福,只是到了那个时候,“片刻”恐怕难免只能沦为一个“刹那”而已。=完=
相关游记/文章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不能使用此页面的全部功能。
请换用其他浏览器或者开启对javascript的支持。
联系方式(选填):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莫扎特故乡,萨尔兹堡一日游详尽攻略【奥地利】
行程天数:
人均消费:
和谁一起:
旅行方式:
这是我在萨尔茨堡亲自走过一遍的线路,欧洲国家变化比较慢,所以可以说内容基本翔实,准备去奥地利的同学赶紧收下吧:)
奥地利萨尔茨堡,是个永远和音乐联系起来的城市,它因为莫扎特而永恒,因为电影《音乐之声》而经典,因为浓郁的中世纪风情而令人一见倾心。抽出至少一天时间,在这座古老的城市走走看看,寻找童年时莫扎特的足迹,聆听电影里那经典的“哆、来、咪...”乐音吧。
萨尔兹堡一日游线路安排:米拉贝尔花园(SchlossMirabell)—萨尔兹堡老城—莫扎特故居—萨尔兹堡要塞(FestungHohensalzburg)—萨尔兹堡大教堂—圣彼得墓园—海尔布伦宫
第一站:途径米拉贝尔花园,电影《音乐之声》拍摄地
清晨,出发步行前往萨尔茨堡老城。途中会经过米拉贝尔花园,只要不是冬季前往,花园里都能看到很多漂亮又凸显色彩层次的植物。另外花园里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雕塑,值得品味一番。注意,在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和孩子们唱着《DO-RE-MI》的那个场景,最后一部分就是到了米拉贝尔花园,围绕着飞马喷泉雕塑边唱边跳,然后穿过花园拾级而上,所以,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电影里的情景。 
米拉贝尔花园游览贴士1、门票:免费 2、开放时间:周一周三周四/8:00-16:00;周二周五/13:00-16:00
第二站:抵达萨尔茨堡老城,巴洛克风格老城
继续向萨尔茨堡老城行进,跨过萨尔茨河上的铁桥,就进入了萨尔茨堡老城。铁桥上有一些象征爱情的锁,估计是情侣们挂上去的。萨尔茨堡老城的主街依旧保持着浓郁的巴洛克风格,但店铺却有不少当下流行的国际品牌,例如H&M什么的,店铺的招牌也很有特色。 
萨尔茨堡老城游览贴士1、店铺营业时间:萨尔茨堡的商店一般从周一到周五10:00到18:00开放,周六从10:00到17:00。有些则8:00开门,或在午餐时段关闭1到2小时。而一些商店例如纪念品商店则在周日和假期仍旧开放。 2、买一张萨尔茨堡卡,凭卡可免费参观萨尔茨堡的博物馆,免费搭乘城堡缆车,温特山缆车和公共交通。还能享受很多音乐会,戏剧表演或郊区远足的优惠 3、不建议在老城的品牌商店购买衣服神马的,价格十分坑爹
第三站:莫扎特故居,1917年起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
莫扎特故居位于萨尔茨堡盖特莱德街9号,在一座米黄色的6层楼房里。楼房一层的拱门旁刻有“莫扎特博物馆”几个字,顶端有莫扎特头像浮雕。从1917年起,这座公寓楼房就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了。虽然莫扎特生前一点都不喜欢萨尔茨堡,但却一点也不妨碍现在的萨尔茨堡因莫扎特而诞生无数商机。这一点从这座热闹的故居博物馆,还有街头巷尾的莫扎特巧克力球就能看出来。 
莫扎特故居游览贴士1、门票:6欧元 2、开放时间:9:00-18:00 
第四站:萨尔茨堡要塞,萨尔茨堡地标建筑
从老城乘坐缆车或者徒步,都能抵达萨尔茨堡要塞。有人说在萨尔茨堡游览,永远不要担心迷路,因为高高的萨尔茨堡要塞是最好的指南针。所以登临这座建筑,也是来萨尔兹堡必须体验的。萨尔茨堡要塞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它处于这个城市最显眼的位置,站在萨尔茨堡随便一个地方,举目远眺几乎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可以说它构成了萨尔茨堡的主色调。登萨尔兹堡要塞可以搭乘缆车。向北看去,大教堂(Cathedral)、各式民居、莫扎特广场等等建筑尽收眼底,萨尔茨堡的历史尽在于此。而向南望去,则是一派绝美的自然景观,阿尔卑斯山在这里徐徐铺陈,那种感受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萨尔茨堡要塞游览贴士1、地址:Monchsberg 34 Salzburg 、门票:成人/10欧元;儿童/5.7欧元
;可用萨尔茨堡卡3、开放时间:1月~4月,10月~12月/9:30-17:00;5月~6月,9月/9:00-18:00;7月~8月/9:00-19:004、游览大约需要2小时
第五站:萨尔茨堡大教堂,阿尔卑斯山北侧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
从萨尔茨堡要塞下来,可以继续步行前往萨尔茨堡大教堂。这座雄伟华丽的教堂,曾是阿尔卑斯山北侧的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教堂的外部和内饰都颇有看头,诸多雕塑、壁画、彩色玻璃,说令人目不暇接毫不夸张。可以去教堂里坐一会,那怕拥有片刻宁静也好。教堂外面下午时会有不同的民间音乐人演奏。据观察,技艺都很高超,估计如非牛人是不敢在莫扎特故乡炫技的。 
萨尔茨堡大教堂游览贴士1、门票:旅游手册写门票5欧元,但是我去的时候并没人卖票,,也无人收票,只是在出口放了个募捐箱2、开放时间:周一到周六10:00-17:003、教堂内部、外部游览大概需要40分钟左右4、购物:莫扎特的身影无处不在,就性价比来看,莫扎特巧克力球和莫扎特明信片是不错选择
第六站:圣彼得墓园,一座“名人聚集”的墓园
圣彼得墓园距离萨尔兹堡大教堂很近。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这座墓园里安葬着莫扎特的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同时也安葬着莫扎特好友,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弟弟米歇尔.海顿。所以这座小小的墓园,也算萨尔兹堡曾经的“名人聚集地”了。无处不在的鲜花装点,像一座宁静的花园。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墓园”。 
圣彼得墓园游览贴士1、门票:免费开放 2、开放时间:5月~9月10:00~17:00;10月~4月10:30-15:30 3、注意:游览时注意不要大声喧哗,拍照在这里也是被允许的,只要你怀着一颗虔诚和善良的心
第七站:海尔布伦宫,以水为主题的“花园宫殿”
其实大部分人一天的游览,到第六站圣彼得墓园就基本宣告结束了,因为第七站海尔布伦宫已经不在萨尔兹堡老城了,很多人因为想在老城多转转,或者因为疲惫、交通等问题,不会再前往海尔布伦宫了,但我和小伙伴精力太旺盛了,所以又打车从萨尔兹堡老城奔这来了。
萨尔兹堡老城游览完毕,肯定已经到下午了,如果还有时间,可以乘车前往海尔布伦宫。这座以水为主题的花园宫殿,位于市郊南面6公里处,建于17世纪。是当时大主教的夏宫。建在这里花园内的戏水园(Wassserspiele),是海尔布伦宫的亮点,也是欧洲唯一的戏水宫殿。在海尔布伦宫殿花园里的有座玻璃凉亭,是电影《音乐之声》中大女儿和男友唱“16岁向往17岁”的道具哦,而且男爵和玛利亚还在这里唱了“万事皆好”,还记得吗? 
海尔布伦宫游览贴士1、地址:Schlossverwaltung Hellbrunn,A-;Salzburg,Fürstenweg37 2、乘坐公共汽车55路从中心火车站到海尔布伦 3、4、10月9:00~16:30,5、6、9月9:00~17:30,7、8月9:00~18:00
萨尔兹堡美食推荐:萨尔兹堡的cafe颇有情调,在老城找地方停下来喝杯咖啡,来点下午茶是相当舒服的。
衣着提示:这一天游览下来,基本把萨尔兹堡的亮点都走到了,但强度也真是不低,所以穿双舒适的鞋吧,替自己的脚考虑考虑。
萨尔茨堡交通:维也纳和萨尔兹堡之间300公里的距离,最方便的是坐火车,2小时40分钟。几乎每个小时都发车,很方便;维也纳到萨尔斯堡的火车班次很多,火车到萨尔斯堡下车后,步行到老城也就十多分钟。有公共汽车,火车站那里是交通集散地,可以坐到很多线路的车,例如去德国各城市的长途汽车。
乘马车游览萨尔兹堡:萨尔兹堡老城也提供马车游览的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体验一下。马车都停在老城
广场的位置,很醒目容易找。
买一张萨尔茨堡卡:萨尔茨堡卡对于自助游的游客,还是比较实惠的。凭卡可免费参观萨尔茨堡的博物馆,免费搭乘城堡缆车,温特山缆车和公共交通.还能享受很多音乐会,戏剧表演或郊区远足的优惠。
萨尔兹堡老城购物提示:在萨尔兹堡,莫扎特的身影无处不在,就性价比来看,莫扎特巧克力球和莫扎特明信片是不错选择。
【萨尔兹堡一日游涉及景点图片】
↑第一站的米拉贝尔花园。只要不是冬季前往,花园里都能看到很多漂亮又凸显色彩层次的植物。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雕塑.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和孩子们唱着《DO-RE-MI》的那个场景,最后一部分就是到了米拉贝尔花园。
↑ 跨过萨尔茨河上的铁桥,就进入了第二站萨尔茨堡老城。
↑ 老城广场上有马车,可以乘坐游览。
↑萨尔兹堡老城有不少莫扎特纪念品,明信片,水彩画。
↑在这样的咖啡馆坐下来,喝上一杯,晒晒太阳,是感受老城的最佳方式。
↑老城的购物街,东西和价格都蛮时尚的,哈哈
↑老城的购物街上,最值得看的还有这些大品牌的特色招牌。据说是为了入乡随俗。
↑ 第三站:莫扎特故居,1917年起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
↑ 第四站:萨尔茨堡要塞,也是萨尔茨堡的地标建筑。
↑ 在萨尔茨堡要塞,可以俯瞰萨尔兹堡全景,美极了。
↑ 萨尔茨堡要塞的墙体斑驳,是岁月的痕迹。
↑ 第五站:萨尔茨堡大教堂,阿尔卑斯山北侧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
↑ 萨尔茨堡大教堂内部
↑ 萨尔茨堡大教堂内部
↑ 第六站:圣彼得墓园,一座“名人聚集”的墓园,莫扎特的姐姐就葬在这里。
↑对,就是这座在海尔布伦宫殿花园里的玻璃凉亭,眼熟吗?它是电影《音乐之声》中大女儿和男友唱“16岁向往17岁”的道具哦,而且男爵和玛利亚还在这里唱了“万事皆好”,还记得吗?
↑ 建在这里花园内的戏水园(Wassserspiele),是海尔布伦宫的亮点。
↑ 第七站:海尔布伦宫,是座以水为主题的“花园宫殿”。
↑ 海尔布伦宫里也有这样的雕塑。
发个神评论吧
(如果有个人问题需要解决,请使用或拨打)
还可输入 200个字!
请填写您的意见再提交哈~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24小时服务热线
同程旗下网站
同程旅游app
手机预订更优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花巷教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