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自主自发工作质量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余庆县林业局“五措并举”整治“庸政懒政怠政”
发布时间:
&点击量:次
  日前,余庆县开展整治“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行动,该县林业局“五措并举”助推专项行动在林业部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端正工作作风。局党组研究制定县局作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将各项任务落实到部门、责任领导及具体责任人,统筹部署和强力推进。主要领导切实担负起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职责范围内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抓好分管领域、分管部门的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各科室要承担牵头职责,分工合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破除论资排辈观念,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任人为贤,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一些事务性、分工较细的工作,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使人产生懈怠心理,通过岗位轮换,既可以提高干部的能力,又能充分唤起他们的工作激情。以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提高管理效能,营造思想上自主自觉、工作上自动自发、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好、人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高标准、严考核的工作局面。& 三是整治 “踢皮球”。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在局机关群众来访比较顺路的地方设立“群众来访、咨询”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不属本科室办理的业务积极引导来访群众到具体业务科室,做到热情服务,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细致,积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让群众满意。& 四是强化作风监督。强化干部作风监督。进一步完善机关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干部工作纪律相关规定。加大对局机关干部职工遵守纪律的督查力度,不定时的对干部职工上班时间吃早餐、网购、看电影、打游戏、逛商场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开展全面督查,一经发现,严格按照《余庆县林业局2017年度在岗在编职工月目标考核方案》处理。出台食堂管理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食堂就餐时间,对不按规定时间就餐行为的干部职工和食堂师傅给予每次扣发100元考核奖励的处罚。& 五是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引导全局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热情服务,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细致,积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让群众满意。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深入了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及时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最诚恳的态度解决好问题,服务好群众。
主办:贵州省林业厅 承办:贵州省林业信息中心 厅办公室联系电话:6
Copyright@2013 版权所有 ICP备号 公安机关备18号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91号 邮编:550001
技术支持:
(建议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廖海岑& 零枝& 李榆彬
  (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QCC),分析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的原因,通过筛选,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度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圈员参与活动,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使护理管理延伸至临床一线护士,成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使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率由改善前的22.8%降为6.4%。结论:通过QCC小组活动对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发生率效果显著。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6-02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也是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品管圈活动顺应了持续改善医疗质量的时代要求,充分体现了&自主自发、品质管理,持续改善&的质量管理理念,倡导工作人员现场参与品质管理活动,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并激发潜能,从而达到集中有序、有效地解决问题,持续改善内部品质管理的目的[1]。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危险物品的管理则是精神科房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任何危险物品一旦流入病房均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精神科安全检查十分重要,阻止危险物品流入病房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月,我科室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发生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日至8月21日开展的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发生危险物品流入环节(场所)危险物品进入的例数及对比统计数据。本次调查在妇女儿童二科病房进行,现场暗中观察。现场暗中观察14天,每天观察并记录危险物品流入的环节及危险物品进入的例数。活动前19例,活动后6例。
  1.2 方法
  1.2.1现场暗中观察。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发生危险物品流入的环节(场所)危险物品进入的例数。【危险物品在不同环节进入病房件数调查表】,表中将探视(家属带入探视室)、陪护、新入院、工疗活动、外出检查列为危险物品流入环节,进行现场暗中观察。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危险物品在不同环节进入病房件数调查表
  根据日至15日查检表数据,我们进行了实施前的要因柏拉图分析[2]。根据柏拉图分析我们得出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的主要环节为:探视、陪护,占84.20%。依柏拉图80/20法则,做好环节的把关是杜绝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的主要办法。因此本圈将&探视&、&陪护&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
  1.2.2目标设定& 根据目前现状测得的数据,依据圈员圈能力计算将目标值确定为:由原来的19例下降到7例,下降幅度为:60.62%。
  1.2.3要因分析& 全体圈员经过要因分析,调查分析造成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的原因,最后经讨论确定相关制度落实、医护人员、病人家属为改善方向。
  1.2.4对策与实施&& ①科室护理质控小组督导护士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②病区加强培训,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探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人员掌握制度,提高制度执行的依从性。组织学习并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③对护士开展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教育教育。④提高护士的责任心,认真落实好新入院、探视家属、陪护人员的安全检查。⑤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法律意识,明确服务对象,在实施护理工作时,优先考虑的是患者的安全。⑥重点抓新毕业及5年以内年轻护士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教育,要求护士长及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将安全护理和工作责任心贯穿在病房管理及临床护理工作之中,促使年轻护士自觉树立&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她们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⑦反复加强对家属(探视、陪护)的健康宣教(对家属、患者进行不定期宣教),使家属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使其了解危险物品流入病区会带来的危害。⑧制作宣传栏,在探视室内粘贴探望须知。⑨护士接待家属时要耐心、细心,探视完毕后再次进行仔细安全检查。
  2.效果
  经过改进,按照品管圈方法给出的的公式,计算出目标达成率116%,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发生率达到目标值以下。进步率=73.68%。经过此次活动,我科室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发生率明显减低,由改善前的22.8%降为6.4%(表2)。
  表2& 活动前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发生率比较
  3.讨论
  QCC活动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在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赋予全体护士真实的参与感,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最佳的发挥,为他们创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使护理管理延伸至临床一线护士,成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3]。通过本次开展品管圈活动,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不仅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且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协作性。更重要的是,较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发挥全员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辛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钟华荪,卢海涛.柏拉图统计表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644.
  [3] 许晨耕,符林秋,陈克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 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4-6.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注重质量管理工作,我国二级医院以上的实验室都普遍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这些质控工作都注重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控问题,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未能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这些情况,临床医生常常认为检验结果不准确,其实许多情况下因为患者标本的采集由医生和护士执行,检验人员无法控制其质量,但是作为检验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向其说明标本正确采集的方法和重要性。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是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共2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中国医学创新 2009年36期 文档列表
中国医学创新论著
作者:张瑞 伊芃芃 周彬
 单位:山东省警官总医院 250002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张世玺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476100
作者:黄小莉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50100
作者:王晓红 张艳萍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 221000 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
中国医学创新基础研究
作者:杨淑霞 胡圣爱 曾明辉
 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 610072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作者:孙如麟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 335400
中国医学创新个案报道
作者:孙武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453000
中国医学创新临床研究
作者:杨乾坤 钟惠梅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医院 523000
作者:夏欣 戴海鹰
 单位:长沙市中心医院 410007
作者:黄波 刘安林 伍捡林 林小玲 王瀚然
 单位: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 518104
作者:陈志刚 黄陆力 李红军 张永春
 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53100
作者:徐彦明 杜吉明
 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医院 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作者:周玉梅 谭文捷
 单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212001
作者:张建生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 215500
作者:张爱侠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 221009
作者:丁春芬 王月娟 王亚玉 丁兰萍 巢文萍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13000
作者:潘华 宣玲玲 屈海波
 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472000
作者:李招兵 刘扬
 单位: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421002
作者:潘爱华 李静
 单位:武汉市第十一医院 430015
作者:陈本钰 王元顺 吕德锋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116100
作者:董娇楼 赵亚丽 马志新 周策勋 杨岢
 单位:云南省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 678400
作者:邓享坤 邓秀玉 王金泉 傅丽华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65001
作者:成美华
 单位:江苏省沛县大屯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 221611
作者:陈芸
 单位: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212002
作者:黄永发
 单位: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 538021
作者:侯後志
 单位:河南省鹿邑县真源医院 477200
作者:解兰亭 李丽 李进岩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063000
作者:唐娟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541001
作者:卢卫民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肿瘤医院 225400
作者:宋维学
 单位:吉林省通化柳河县人民医院 135300
作者:杨爱民 杜永杰 孙华
 单位:湖北省广水市郝店中心卫生院 432711
作者:朱林章
 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石化医院 448000
作者:赵志伟 王欣 刘华 田冬梅 强艳辉
 单位:河北省定兴县脑血管病医院 072650
作者:李梅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665100
作者:严朝阳
 单位:湖北省安陆市普爱医院 432600
作者:于富斌
 单位:江苏省江都市樊川中心卫生院 225251
作者:陈其峰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 224600
作者:张秋红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传染病医院 114000
作者:祝强华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 338000
作者:陈敏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 223600
作者:张翠萍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225411
作者:臧道宝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 223700
作者:张秋花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职工医院 030053
作者:王胜军
 单位: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第二职工医院 458010
作者:王景新 赵建霞 王丽云 李玉华
 单位:石家庄国康骨病医院 050000
作者:孙晓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473009
作者:申泓 白顺滟
 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 610041
作者:徐秀成
 单位:河南平顶山平煤医疗集团一矿医院 467011
作者:彭玉超
 单位: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 477200
作者:谢云 陈晓辉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东院 365000
作者:李艳玲
 单位:山东省鄄城县人民医院 274600
作者:于海芸
 单位:内蒙古赤峰第二医院 024000
作者:伍朝春 杜小平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530023
作者:雷晓宇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046000
作者:董启秀 施利萍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 224300
作者:杨利君 圣建惠 缪家文 谭友文 董淘 孙莉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212003
作者:刘洁 陈冰榕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第一医院 350009
作者:张锐 王小婕 黄浩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 528200
作者:谭玉杰 海巨珺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 471000
作者:吴素香 吴志生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 3620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
作者:李小英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中医院 034000
作者:袁林 曾红
 单位:上海市东医院 200483 贵阳脑科医院
作者:杨华 王琦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人民医院 626000
作者:张征
 单位: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150000
作者:张惠广 郜文化 张花平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046000
第101-102页
作者:刘俐伟
 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535000
第102-103页
作者:朱俊兰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医院有限公司 215616
第103-104页
作者:缪玉辉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225300
第105-106页
作者:王丽霞 谭娜 高军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 134700 吉林省白山市孙家堡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107-108页
作者:苗亮
 单位: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158100
第109-110页
中国医学创新医学综合
作者:张春英 吴海燕 王健
 单位:江西省瑞昌市中医院 332200
第110-110页
中国医学创新临床研究
作者:李德彪
 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046000
第111-112页
中国医学创新医学综合
作者:郭琳 庞应福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 014040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医院
第112-112页
中国医学创新临床研究
作者:李曙光
 单位: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 048400
第113-114页
中国医学创新个案报道
作者:杨丰清 李伟
 单位:甘肃省瓜州县妇幼保健站 736100 甘肃省瓜州县人民医院
第114-114页
中国医学创新护理园地
作者:祝喜鹰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13003
第115-116页
作者:杨艳
 单位: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 628300
第117-118页
作者:田红霞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凫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73500
第119-120页
作者:孟玫 李占海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037006
第121-121页
作者:王坚
 单位:山东省青岛钢铁有限公司医院 266043
第122-122页
作者:苏雪萍
 单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351100
第123-123页
作者:唐媛玲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人民医院 225321
第125-126页
作者:黄碧花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第二医院 363900
第126-126页
作者:窦锦萍
 单位:江苏省江都市樊川中心卫生院 225200
第127-128页
作者:王娟
 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448000
第128-129页
作者:吴齐华
 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241000
第130-131页
作者:王秀艳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 221400
第131-132页
作者:王冬梅
 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 210000
第134-135页
作者:孔庆仙
 单位: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650041
第136-137页
作者:王捧娥 霍艳
 单位:河北省肥乡县医院 057550
第137-137页
作者:许玉霞
 单位:中国长铝公司总医院 450041
第138-139页
作者:毛亚平 阎娅曼 张淑凤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467000
第139-139页
作者:于芳 吕尧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医院 133300 吉林省珲春市中医院
第140-141页
作者:张小雨
 单位: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 477150
第141-141页
作者:王艺敏
 单位: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363000
第142-143页
作者:张庆鸾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 679100
第143-144页
作者:涂丽华 林秀娟 陈淑珠
 单位:福建省大田县医院 366100
第145-146页
作者:孙军平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 223600
第146-146页
作者:曹美玲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 226001
第147-148页
中国医学创新医学综合
作者:张振荣 刘新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 273500
第148-148页
作者:房霞 宋鹏龙
 单位:大连铁路卫生学校 116001
第149-150页
作者:薛苏冬 张茜 钱晓萍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215008
第151-153页
作者:杨红娜 吕悦 王骞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心理医院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第153-153页
作者:钱丽娟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 214200
第154-155页
作者:张成余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 224600
第156-156页
作者:宫春凤 高锦萍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261300
第157-157页
作者:周继旺 吕贤乐 雷振东 叶建美 兰卫明
 单位:浙江省丽水碧湖医院 323006
第158-158页
作者:高虹 李玉慧
 单位:湖北省襄樊市护士学校 441000
第159-160页
作者:刘显峰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644000
第160-160页
作者:郭锋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儿童医院 132001
第161-162页
作者:姜春霞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261300
第162-162页
作者:唐林青 郑云海
 单位:云南省农垦总局第二职工医院 678400
第163-164页
作者:张秀卿 聂永娥 刘莉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030012
第164-165页
作者:陈玉琳
 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448000
第166-167页
作者:张洛利 张永霞 詹菊辉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 471000
第167-167页
作者:宋虹宾
 单位:四川省阆中市中医医院 637400
第168-169页
作者:张晓菲 张倩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 471000
第169-169页
作者:李文华 朱金娣
 单位:江西省荣军医院 331211
第170-171页
作者:王丽丽 王丽 朱晓平
 单位:辽宁省肿瘤医院 110042
第171-171页
作者:孙文香 于广华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果松医院 134100
第172-172页
作者:侯学莲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644000
第173-173页
中国医学创新影像与检验
作者:谢丽锋
 单位:江苏省铜山县中医院 221116
第174-176页
作者:秦晓斌 徐汉芬
 单位: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 225500
第177-178页
作者:张柱平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屯兰分院 030206
第178-179页
作者:何爱湘
 单位:湖南省汝城县人民医院 424100
第180-181页
中国医学创新卫生管理
作者:崔蔚旻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0022
第182-183页
作者:刘庆忠 谢培英 翟弘东
 单位:山东省平阴县妇幼保健站 250400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
第184-185页
作者:奚锐峰 王娜 王占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36000
第186-186页
作者:张雪
 单位: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 264300
第187-187页
作者:刘亚玲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人民医院 425000
第188-190页
作者:张高明 李志沭 杨莉
 单位:江苏省沐阳县人民医院 223600
第190-191页
中国医学创新综述
作者:徐晓峰
 单位:山西省临县人民医院 033200
第192-193页
作者:宗海波 杨智源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妇幼保健院 136000 长春明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194-196页
中国医学创新个案报道
作者:林晓东 文宗全 钱振育
 单位: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 523080
第196-196页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1-5784/R
邮发代号:82-189
创刊时间:2008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1.706
综合影响因子:0.266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若需要删除请联系我们 蜀ICP备号-13中山医院报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编者按:自日中山医院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启动以来,心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内镜中心首批5家试点科室根据医院和科室的发展目标,以质量圈为管理工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共组建了6个质量圈,开展了近20次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月16日下午,为充分展示试点科室开展活动以来的成果,加强各质量圈的交流和沟通,医院举行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圈名、圈徽展示活动,由高鑫、阎作勤副院长、沈辉副书记等院领导和医、教、研、门办、护理部、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评选出最具活力奖、最具创意奖、最具潜力奖、最佳艺术奖、最佳组织奖、最佳表现奖。
在点评中,高鑫副院长大力肯定了各试点科室开展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踊跃、热情与民主,希望大家将所学落实到医教研工作中,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不断思考和进步,使个人发展与圈组、科室、医院发展相结合,顺利完成设定目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护理部徐建鸣副主任以一首藏有各个圈名的诗点评整场展示活动。
悠悠中山精神,
雁行引领群雄,
脉动源于心动,
同心更要协力,
神马踏遍浮云,
完镜必成大缘。
最佳组织奖
――雁行圈
内分泌科质量圈由7名医生、7名护士组成,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高鑫教授担任辅导员,陆志强副主任担任圈长,黄慧群护士长担任副圈长。在主题讨论会上,圈员们通过纸片式头脑风暴以及评价法,确定了“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为内分泌科质量圈主题。希望通过质量圈,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加强医护沟通配合,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月6日,在内分泌科质量圈第一次会议上,圈长制定了甘特图,拟定了活动计划,布置任务,完成了活动前圈员自我评定雷达图。会上,大家把自己亲手设计命名制作的圈徽、圈名张贴于白板上,分别详细介绍设计创意,然后相互评议,投票。经过大家讨论,最终有着共同目标,成员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团结协作,以追求集体成功意义的“雁行圈”脱颖而出。
雁行圈的含义:注重团队合作。雁群借着“人”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雁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的飞行距离。我们处在团队中,只要同心协力,注重团队合作,像雁群那样彼此之间互相督促,互相推动,必定也有提升71%工作效率的潜能,以合作取代孤立,一起创造最大的工作价值。今后每一位雁行圈的圈员,会像雁群一样,怀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这一目标共同努力。(内分泌科)
最具创意奖――海马圈
神经内科在副院长、主任汪昕教授的大力推动及带领下,科室全体医生、护士及技术人员都积极参与QCC活动。在科室范围内,开展头脑风暴,每人提出自己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发现的与提高医疗质量相关的问题。依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因素评估,最终确定了此次QCC活动主题“提高神经内科电子病历运行质量”。
突触圈、圆圈圈、互拉圈、海马圈、新途圈……这些看起来酷酷的名字都是我们神经内科圈成员开展头脑风暴时设计的圈名。经过大家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以海马为原型的圈名及圈徽。
圈徽主体形似海马,背景是脑电波,在神经系统,“海马”作为大脑主管记忆的部位,对传承过去及记载现在都非常重要,用海马作为圈的命名,体现了神经科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圈徽造型暗含“QCC”的字母,海马形似“?”,脑电波如打开的书本,代表知识,而“CC”又好似人类的两只眼睛,整个设计紧扣QCC主题,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关注、去发现医疗行为中质量问题,通过QCC活动,去分析解决最终达到改善医疗质量的目的。曾经有人戏言神经科的海马,就昵称“神马”吧,网络热词――神马都是浮云,但我们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去发现解决医疗质量中各种问题,通过QCC活动,提高医疗质量,最终“神马”都不会是“浮云”。(神经内科)
最佳艺术奖
――脉动圈
心外科质量圈第二圈由心外科丁文军副主任担任辅导员,各下设科室人员积极报名参加组建的。心外科医生夏利民、刘琛等,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刘岚医生、黄怡婧护师、心外科病房护师谷岚、崔一忻、体外循环赵S医生等组成圈员,推选32病区大组长夏利民医生为圈长。
成圈之后即开始着手评定圈员的综合能力,画出“雷达图”。圈员们纷纷提出质量改进的提议,并使用“亲合法”筛选出主题,最后圈员们投票决定,选择与心外科手术休戚相关的“加强心外科手术分级制度的监督”作为本圈的主题。
每位圈员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设计圈名和圈徽。经过反复讨论,黄怡婧护师提议的“脉动圈”和漂亮的圈徽脱颖而出。
脉动圈的圈徽分别代表“两个人”――医护工作者(绿色)和病人(橙色);“一个家”――大家都将中山医院作为自己的家,象征着治疗过程中医护工作者与病人之间的和睦、融洽以及相互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脉动圈的成员逐渐进入角色,准备为改进心外科医疗质量积极贡献全力。(心外科)
最佳表现奖――悠悠圈
泌尿外科全体圈员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悠悠圈”为圈名。“悠悠”取自泌尿外科英文Urology首字母的谐音,以叠字出现,既具有科室特色,又充满亲切感。
全体圈员踊跃参与了圈徽的设计,不同的设计理念交相辉映,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想象力。经过一番头脑风暴,最终确定了圈徽图案。
圈徽中央是由大小两个U字相连而成的一个水滴状笑脸图形,两个U字代表了圈名――悠悠,水滴体现出了泌尿外科与水打交道的工作特点,笑脸的眼球和嘴形似人体的肾与输尿管。整个图案动感十足,寓意泌尿外科人团结一致,以泌尿外科建设为中心,力争使科室发展蒸蒸日上。
悠悠圈结合目前科室存在的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对其紧迫性、需要性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以“降低病史的不合格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病史是医疗行为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评价,也关系到今后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的确切性和完整性,是科室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发现更多不足,持续改进,使泌尿外科踏上快速发展之路。(泌尿外科)
最具潜力奖――镜缘
内镜中心质量圈活动的圈名为“镜缘”。“镜”取自内镜中心,内镜是我们科室开展医疗工作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仪器和设备,就好比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内科医生的听诊器。“缘”,同“圆”,即“圈”,代表“质量圈”及其活动过程中的灵魂――“PDCA循环”即“戴明环”,也象征了大家因内镜这个“缘由”,非常有“缘分”地在一起共同创造消化内镜领域的首个质量圈。
圈徽为三种颜色的内镜缠绕成环,围绕着圈名“镜缘”二字。含义与圈名一致,既象征内镜医疗工作的内容(胃镜诊疗、肠镜诊疗和其他内镜诊疗),也象征内镜人参与质量圈活动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行动力。
“镜缘”由科主任姚礼庆教授和护士长王萍副主任护师担任辅导员,蔡贤黎担任圈长,圈员10人,其中4位医生(钟芸诗、陈巍峰、秦文政、胡健卫),3位护士(赵慧、潘h玮、陈佳颖),1位技术员(孔云),1位退休护士(朱婵娟),1位工务员(李洪新),人员涉及面广,均为内镜中心各个工作岗位骨干。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内镜诊疗量以15%的速度逐年递增,内镜中心各项诊疗量屡创新高。此次,以“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为主题,希望能够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内镜中心)
最具活力奖――同心圈
心外科质量圈第一圈成员在选择主题时,提出了诸如改进病史质量、减少医患矛盾、减少医护矛盾、减少换药时家属护工在场次数、提高办理用血证明完成率等问题。考虑到要让医护人员明确办理用血证明以及合理用血的重要性,经过大家投票决定,一致确定了“提高办理用血证明完成率”作为此次活动的主题。
圈名“同心圈”意味着全体圈员同心协力,解决问题;圈徽的设计则代表着心与心的沟通。
(心外科)
Q:什么是“质量圈”?
A:质量圈又称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共同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及课题,是著名的质量管理工具之一。
Q:“质量圈”有多久的历史了?如何进入医疗领域?
A:质量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同年在仙台举办第一届QCC发表会,使质量圈活动在日本如火如荼展开。1978年9月北京内燃机总厂诞生第一个国内QCC小组,活动名称为“质量小组”,1979年开始进行每年一次的全国性QCC小组发表大会。我国的质量圈活动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自1978年第一圈发展到2004年的128万圈,1000多万职工参加,累计至2003年为企业创造可计算的经济效益高达3884亿元。
台湾医策会于2000年开始推广医疗机构质量圈,之后,质量圈活动渐渐进入了医疗领域。2007年上海市药学会主办质量圈活动,率先在包括本院在内的上海五家大型医院推广,成效显著。
Q:如何开展“质量圈”?
A:一个问题、十个步骤、人人参与。
每个QC小组在每次活动中只选定一个主题,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题活动开展时一定要有前后数据对比,使整个活动各阶段能检验活动效果。
每一个QC小组必须根据P(计划)、D(执行)、C(检查)、A(总结)管理方法,严格完成十个步骤:1、主题选定;2、拟定活动计划书;3、现状把握;4、目标设定;5、解析;6对策拟定;7、对策实施与检讨;8、效果确认;9、标准化;10、总结与改进。
质量圈活动要求人人参与,找问题,提意见,想对策,自动自发,主动积极,具体工作实施到人。
Copyright (C)200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