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促进了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吗

王志乐:不排斥民企外资 中国车企应积极参与并购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4日天津论坛报道 9月3日至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万丽泰达国际酒店举行。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年度主题下,来自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高层领导以多元化的会议模式展开深入的讨论。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王志乐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王志乐在论坛上发言: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程度非常高,可惜我们本土的企业全球化程度还不高。中国企业要可持续发展,要全球化,要市场化,我们不仅不应当排斥外资并购企业,而且应当鼓励外资并购,应该一视同仁,外资也可参与中国的自主创新产品。
论坛现场实录
王志乐:大家下午好,祝贺大会的成功。我的题目就是学会跨国并购,打造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时间关系我就简要地讲,刚才张司长已经讲了,我们认为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冷战结束,使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从过去战争与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的时代转向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这一点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点,站住时代的转变。再这样一个时代转变中,我们调查了差不多100来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我们感觉从1992年以来有三大变化。
首先出现了全球战略,过去的跨国公司都是跨国经营,现在是在全球配置资源,打造全球的产业链。
第二,他们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的管理,过去往往是中心辐射,现在变成了全球网络,而且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公司它现在强调,要承担全球责任。因为在理论界过去都强调一个企业最大的价值,就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但是到了这个世纪初,大家都强调在强调社会责任,含量责任。而且我们调查发现这些大型公司,起码现在在口号上来讲,不但在自己的国家,还要在经营所在国承担责任,我们把这个责任叫做全球责任。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这些公司不光是这三大变化,还有一个量变。就是它的全球化的指数,它大大地改变了。
我这里一张表就是联合国统计发布的,全世界最大的一百家跨国公司,大概我们提到了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它在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海外雇员占总雇员的比例也是40%左右,但是到了最新的统计,就是还是上个月刚发布的,08年的数字,他们已经60%左右了。也就是说平均每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这样以来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公司,我们把它叫做全球公司,大家最近看中央电视台二套的一个很引起大家关注的电视片,叫做《公司的力量》,第10集讲的就是这个情况,他当时也是引用了我们的一些观点,调查我们的一些观点,跨国公司正在变成全球公司。而且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变了的情况下产业也在变,我们认为产业也高度地全球化了,出现了全球性的产业。在全球布局,而且有若干全球性的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在整合全球的资源、打造全球的产业链,引领着全球产业的发展。
联合国同样公布了这样一个数字,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产业,它的跨国程度变化,按照这个产业里的龙头企业的情况,你比如汽车的配件,有13家公司进入了世界一百大公司。在90年只有35.8%的跨国程度,现在一半以上。各个行业,大家看,这些年,都高度全球化了,在汽车行业,我们把三个国家的六家著名公司拿出来看一下,在93年的时候,他们的跨国程度一般都是20%多到30%多。但是现在,普遍超过了50%。你像本田达到了82%。这样的情况中国公司处在什么位置呢?
上个月联合国发布了发展中国家100个最大的跨国公司,其中有12家中国公司,排第一的是中信,中信海外资产有400多亿美元,跨国指数21%,中远是50%。整个来看,大家看超过50%的就两个企业,一个是北京控股,还有一个冠捷科技,其他公司一般都不到50%,和世界上大公司的比这个差距比较大。包括中石油,它海外跨国资产只有2.7%。这个差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全球性的公司是用全球的资源、全球的市场挣全球的钱。而我们中国公司如果跨国程度低,全球化程度低,意味着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市场,挣自己人的钱。
那么中国的汽车工业我认为其实跨国程度非常高,但是引领这个全球化的不是中国本土企业,是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中国成为这些世界大公司,这六个公司,他们把中国作为一个大平台在全球化,把中国作为它全球化的重要平台,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程度并不低,非常高,可惜我们本土的企业全球化程度还不高。刚才提到中国公司整个的全球化程度并不高,这里边没有一家中国的汽车公司或者零部件公司。中国有三大汽车进入世界500大,一汽、二汽、上汽,但是这个全球化程度相当低,所以连这个表格也进入不了。
面对全球公司全球产业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必须要研究这样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全球公司、全球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和竞争规则,也改变了产业的发展条件,还改变了各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的环境。我们中国企业和产业面临全球化和市场化双重挑战,因为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些跨国公司也是在最近十多年接近二十年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但是他们原来已经是市场化的企业,挑战应该是比较严峻的。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这个挑战,在宏观层面我们应该扩大开放,不但不应该缩小,还应该扩大,在产业层面全球产业出现以后,意味着在一个民族国家的地理范围内已经难以自成体系地发展纯粹的发展,中国产业应该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提升,而不是从所谓的全球产业链阴谋里撤出来。
要全球化,要市场化,我们不仅不应当排斥外资并购企业
第二点,我想对这点提出一点建议。
首先我觉得要打造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还是应当首先做好引进来,推动外资并购重组境内企业。因为要提升全球化的水平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我们刚才提到了这些全球化的大公司在90年代以来差不多都进行过非常大的并购、重组,很多企业过去并不那么大,现在大了,通过并购重组,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内对跨国的并购担心比较多,负面评价比较多。你比如从2006年以来,国内媒体对外资并购基本上否定的多,肯定的很少。
但是我们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对徐工等20几个外资企业的并购境内企业的案例进行了调查,后来发现其实没有一个案例,就是这些媒体报道的案例,并没有真正影响国家安全。往往都是企业利益的博弈。所以我觉得,我们刚才讲的中国企业要可持续发展,要全球化,要市场化,我们不仅不应当排斥外资并购企业,而且应当鼓励外资并购,其实我们刚才的调查也给国务院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我们非常地高兴看到,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在这个问题上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因为去年12月底,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做了研究、部署,今年4月6号发布了9号文件,这文件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机遇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要修改、修订产业指导工作,要扩大开放。
我们看到,在汽车行业存在不存在扩大开放的问题,其实中国的汽车业的开放度在全国差不多是最好的一个部门了,有没有再开放的前景?而且国家规定,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工作的政策措施同样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甚至于鼓励外资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参与国家的项目竞争,可以设立国家级的技术中心。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刚才讲了,促进利用外资,要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兼并重组。
其实我在国外大公司也做了很多调查,像中国这么多,几十家汽车公司,那么多的厂,其实没有,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下一段肯定是面临着兼并重组。而国务院这次明确规定,要鼓励外资参与,跟前两天的媒体报道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国务院的9号文件有一个跟踪文件,在8月18号的时候,国务院又下了一个文件,把这个国务院9号文件的20条,逐条分配,发改委做什么,国家工商局做什么?最后要求每个分工的部委向国务院报告落实到什么程度?我以前看到的外资文件,这次力度是非常大的,我甚至认为这是具有方向性的,里程碑似的文件,它决定了在今后更长的时间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
而且我们这几年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在这些年通过积极参与外资并购,实际上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再一个方向就是走出去跨国并购,现在大家都知道吉利的收购,等于给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应该一视同仁,外资也可参与中国的自主创新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感觉,咱们存在一个问题,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为什么没有重点标出来?因为国务院这次的文件跟媒体的报道,有一些企业和学者发表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原来有一些观点,本意是好的,但是走到后来偏了。你比如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本意就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但是咱们搞得搞得有些人就变成自主创新了。你像去年科技部等三个部委发布的关于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这个文件,就明确排除了外资,他提出来说,第一次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的品牌,必须是中国首次注册。那这么一来,当然外资企业就不在内了,而这个做法,有可能就抵触了我们在入市中的承诺,给外资以国民待遇,所以引起了国际的反响。这个文字表述不科学或者不准确,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所以今年国务院就把它纠正了,就把这两三条不合理的规定拿掉了。而且含有外资来参与中国的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我觉得这里边的很多问题表现是什么呢?我们搞着搞着,这个经济就回到了原来有一点老毛病上了,就是搞成意识形态化。没有按照经济规律,企业产业发展规律去做,这里边其中有一个重要点,就是外资企业到底怎么定位?是不是中国企业?
我们知道,在前些年,大家在谈的时候,开始对民营企业有错误认识,把它看成是搞资本主义道路。但是这两年的争议,往往把外资企业看作外国企业,外资企业参与越多,好像这个产业就不安全了,外资产业,而且对民营汽车工业,我觉得这些年做得很好,有了今天这个地位,是开放离不开的,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却把外资企业,认为来了以后,他拿到了市场,但是我们没拿到技术。首先有一点,外资企业是不是中国企业?这点,实际上中央历来的观点非常清晰。日,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其中第一部分提到了依法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这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今年以来,国务院在出台九号文件的前后,温家宝总理八次会见跨国公司代表,六次强调这个。所有按照中国法律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们研发的产品都是中国创造,都应该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这点我觉得汽车工业本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汽车工业在引进外资、和外商合作、共同创造、共同制造中有了今天的地位,但是干着干着,有的学者、媒体报道我认为是偏了。
中央现在有个重要的观点,提出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所以我认为,我们既不应该以姓社姓资来排斥民营企业,也不应该以姓中姓外来排斥外资企业,中国产业要想健康发展,真正可持续发展,真正全球化,形成中国的全球公司,就应该形成三类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且这里最近已经出现了这样好的苗头,比如像上海汽车和通用汽车合作到印度收购,还有刚才提到的很多外资进入中国来收购,我认为这个过程恰恰是要形成这种新的格局。如果真正做到这样,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产业就有可能尽快实现全球化,产生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我觉得中国的产业、企业才真正能够在全球做强做大。这个观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变者领先"--中国汽车产业战略转型与升级,网易汽车历时3个月精心策划,39人专业报道团队全情投入,6大主题专题直播报道,网易汽车带您直击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为您倾力展现国内外汽车行业领袖的睿智与哲思,我们与您共同关注汽车行业的未来。
更多论坛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
网易汽车图片推荐
查找更多车型
48小时点击排行榜本周跟贴排行榜
标题点击数
标题跟帖数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安全影响分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安全影响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国际并购+自主创新”打造“中国芯”——清华紫光如何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移动芯片设计厂商
日 08:14:26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郭宇靖、阳娜)芯片产业是高科技领域的基础性产业,从手机、电脑、汽车乃至钥匙、门禁,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不知不觉围绕着成百上千个芯片……近年来国际巨头对该行业的垄断有加剧之势,作为追赶者,清华紫光集团通过多次国际级并购实现了弯道超车,引领我国芯片产业上演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
  从“山寨机”到高端芯片——国际并购打开自主创新新局面
  连续收购纳斯达克上市的展讯和锐迪科公司、并购惠普旗下华三通信、英特尔主动入股……紫光集团用一个又一个大手笔资本动作,掀起了集成电路乃至科技领域的一波波巨浪。2013至2015年间,紫光集团连续完成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
  2月24日傍晚,在北京学院路旁的致真大厦内,展讯的工程师还在讨论最新发布的一款芯片的技术细节。就在两日前,展讯宣布发布了首款16纳米八核64位LTE移动处理器芯片,意味着进军全球高端芯片市场。
  “这款芯片以中端的价格,迈进了高端的市场,在CPU处理能力、视频编解码等性能指标上达到了业界一流水准。目前已经在和三星共同测试芯片的应用。”展讯通信市场部高级总监张晨光说。
  在紫光收购前,这样的突破对身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展讯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张晨光说,以前展讯的一部分产品份额还是深圳地区为主的“山寨机”芯片,这些年通过技术创新,逐渐在中端芯片市场站稳脚跟,技术优势让产品获得大量市场份额,直接向三星等品牌供货,“中华酷联”品牌也全部采用展讯的芯片。
  由于紫光对展讯的收购,让后者突破了美国资本市场的限制,不必受股东对利益的严苛要求,在合作伙伴、客户资源、研发投入等方面得到了有力支持,将竞争关系变为协同效应,不仅研发创新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在全球多地设立了研发中心。
  “紫光并购后累计对展讯的研发投入达到30亿元,两家公司研发人员达到四千多人。”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说。
  “换道超车”实现产业从无到强
  历史发展经验看,我国要构建创新型国家,必须要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制高点。面对这场卡位赛,抢占先机至关重要。如果仅通过本土技术积累升级产业,意味着极大的时间成本,可能会错失机遇。紫光经验表明,“国际并购+自主创新”是一条可行的快速发展新产业之路。
  在赵伟国看来,集成电路在现代工业大厦中相当于钢筋骨架。没有本土芯片产业,独立自主的现代工业和信息产业无从谈起。
  “2013年以前,尽管智能手机的发展势如破竹,但我国通用移动智能芯片领域的设计研发力量基本是空白,”赵伟国说,芯片产业每个细分领域都被几家国际公司垄断,如果从头搞基础技术研发孵化,不仅时间漫长,而且很容易在创新初期被巨头挤垮。因此,紫光选择用国际并购加速自主创新的路径,使我国实现了从零到世界前三的飞跃。
  经过近年紫光集团的并购整合,2015年,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设计企业展讯和锐迪科当年在全球卖出了6.5亿套芯片,年增长率达到2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7%,在移动芯片设计领域稳居世界第三。
  实现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改革
  紫光通过并购整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不断改善供给侧资源配置,提供更优秀的产品和产业能力,率先实现了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改革。
  “我们收购的对象,无一不是技术上很牛的企业。”赵伟国说,有些中国公司在国际并购中看中对方的品牌和市场渠道,但是紫光坚定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例如展讯营收中一半的成本都来自研发,包括团队薪酬、购买知识产权和软件系统等等,企业并不需要过多市场和公关费用,产品好就能赢得市场。”他说。
  2009年至今,紫光集团的总资产从13亿元增长到1100亿元,营业收入从13亿元增长到520亿元。紫光正在以互联网的速度,实现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增长。这种创新加速了企业自身的增长,带动了行业突破,也填补了国家科技领域的空白。
  目前集团旗下的员工总数达到3.2万人,拥有专利1万多项。通过体制创新,紫光近年来完成并购的下属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团队和员工持股。这也是紫光并购后,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创新的重要原因。
  赵伟国透露,下一步紫光会大力发展存储产业,目前三星、海力士、英特尔等数家公司垄断了全球存储市场超过90%的份额,紫光将在国际垄断领域撕开一条“口子”,填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中重要领域的空白。“如果这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刚刚跑了5公里,紫光要成为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实现中国科技的强国梦。”与 文章关键字:
相关的新闻
网友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科技创新促进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