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中国传统文化ppt检查自己有什么缺点造成缺点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于文化的一点再思考--《东南学术》2000年06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于文化的一点再思考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优势 ,在于自古以来造就了特有的、优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 ,其集中表现为“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概 ;而劣势则是与此相反的 ,比较片面、狭隘、越来越自我封闭的文化倾向 ,即以“克己复礼”为导向的“道德文章主义” ;这种道德上崇古复旧的倾向 ,一旦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就得重新丧失自己的文化优势
【关键词】:
【分类号】:G122【正文快照】:
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 ,不能停留在头脑里、书本中和口头上 ,更要看实际。看它几千年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留下了什么 ,特别是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和竞争中 ,它的境况如何 ,将会产生出什么 ,等等 ,总之一句话 ,看它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优点和缺点、长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艳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3期
王怀诗;;[J];科学·经济·社会;2006年03期
李卫平;王智慧;;[J];体育与科学;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立军;[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俊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王润斌;李志向;涂传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孙正聿;[J];长白学刊;1994年01期
苏国勋;;[J];理论参考;2005年07期
洪晓楠;邱金英;;[J];理论参考;2005年07期
邱金英,洪晓楠;[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胡惠林;;[J];东岳论丛;2009年02期
李荣启;[J];华夏文化;2004年03期
陈乔之;李仕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孙正聿;[J];教学与研究;2001年08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书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姚亚美;;[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马宏儒;;[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邓宏涛;;[J];语文建设;2012年02期
马宏儒;;[J];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瑞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6期
蔡金清;陈方;;[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李旭兰;;[J];青年文学家;2011年07期
孙步月;;[J];中华建设;2007年02期
金锦兰;;[J];黑龙江史志;2008年23期
陈洁;;[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杨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张益民;;[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姚凤华;;[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姚凤华;;[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冬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赵永宏;张耀光;;[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李明强;;[A];金昇杯第二届全国棉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李明强;;[A];浙江省重点棉纺厂第20次总师研讨会暨棉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选编[C];2007年
张锦华;;[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罗进军;;[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吴晟囡;;[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杨澎;王世华;;[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王金丽;;[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胡珊珊;;[A];2006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
余昌国;[N];中国旅游报;2010年
韩梁;[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秦宇;[N];中国旅游报;2011年
廖仲毛;[N];中国工商报;2002年
桐梓站记者
王迪 杨贤凯;[N];遵义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王军 张四代;[N];农资导报;2009年
谢慧敏;[N];湖北日报;2010年
周欣 赵海波;[N];光明日报;2000年
青青;[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王仲斌 通讯员
杜永轩;[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月英;[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许林;[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彦森;[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朱青长;[D];西北大学;2004年
闫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王正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塞利娜;[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柴慧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唐高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子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刘俊;[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邹仲海;[D];山东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上传时间:
鞠强教授,管理心理学家,催眠专家,失眠问题研究专家,复旦拓山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五所高校联聘教授.擅长领域:领导心理学、营销心理学、人才测评、战略管理学、青少年网瘾厌学等不良行为矫正以及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调整.更多内容请加鞠强教授微信公众号:juqiang01.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鞠强教授讲授短小精悍的管理心理学实用技巧,包括领导心理学、营销管理心理学、沟通心理学、创新心理学、自我情...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国式无效沟通的弊端
来源:  【】 
  我们有很多企业天天讲沟通,管理上要沟通,但据调查有80%的沟通是无效的。在此,本人认为有相当部分是因中国人的特性及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造成,其造成无效的弊端大都存在以下四种
  主题意思表达不明确
&&&&1、客套话及铺垫话语较多,中国人注重谦虚,主张以“和”,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当然,一种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企业发展是必须的、有利的。但是,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工作沟通中选择的行为方式和策略是带有消极因素的。因此,在企业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上司与下属及平级同事中沟通,往往是互相恭维,即使工作出现差错也不忍心直接指出来。总是在前讲一大堆客套话或为批评所铺垫的一系列话语,然后再慢慢引申到沟通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上。这时已浪费大量时间,被沟通者才明白沟通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意思,且有时这些所谓的废话甚至会扰乱我们对主题意思的理解与甄别,最终导致沟通无效。
  2、怕事、不敢承担责任,以致自己的主题不被上司或其他沟通者所知。它包括忍让、妥协、逃避,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君子矜而不争”。这样明哲保身的哲学在中国是非常有名的,影响着中国人在企业中的作为,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无为,退而独善其身”等逃避策略影响。使得中国企业的多数管理者一旦与上司有分歧就采取退让,或怕事逃避责任追究,以致跟随上司的错误思路走而不敢有异议,致使沟通无效。
  沟通所处高度远远不够,而只停留在低层面上
&& 1、中国文化自我观的主要特点是以亲近为尺度,在沟通中遵循亲近准则。注重亲缘关系的中国人社交圈的广度相对有限,深层次沟通大多只是停留在亲缘关系上。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熟人社交”的特点,即在自己熟悉的人际网络中交流和沟通相对频繁。这就为什么我们在企业中出现小团体,或只与几个要好的人进行深层次沟通,私底下滔滔不绝不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进入不熟悉的群体或在正式场合上就支支吾吾讲话不出,或不愿意发表自己看法,致使整个沟通高度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而造成无效。
  2、中国人目前“沟通基础”表现欠佳、沟通不够另一原因,是由于反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眼光意识较弱。看问题通常只注重眼前,而不会考虑更高更深层次的事件原因与发展结果。目前教育存在的弊端造成中国学生疲于应付各类考试,而忽视了对事物看法的独到见解与深层分析。这样下来,使得在沟通中展现参差不齐,看问题分析问题而只停留在低层面上,造成在沟通中缺乏有益性与效率性。
  沟通技巧生硬,不知灵活应变
  主要表现在沟通过程中不够自信,话语、行为僵硬,使对方感觉到不可接近,或认为其知识能力欠缺。在此,本人简单分以下两种情形进行分析,并顺带将其解决技巧说明一下。
  首先,在你真正揣摩出对方与你沟通目的和意图时。个人认为沟通的最高技巧表现在你如何去说服人家,去改变其思维与想法。一般中国人的沟通方式上过于直面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被沟通者往往只注意该问题的答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方式作用不大,印象肤浅,甚至错误仍然会重犯。如果沟通者以迂回方式或以事例引诱,使被沟通者作出深层次的思考,进而领悟出其事件的真谛所在。这样的沟通,人们不但记忆深刻,而且在语言效果上彰显灵活并富有内涵。
  其次,在不完全了解对方与你沟通的意图和目的所在时,先不必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采取倾听行为,亦可用反问的方式从对方中引出漏洞和问题,进而针对其表现出目的、意图对照问题进行回答。这样既不会使你在问题面前马前失蹄,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与麻烦,又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进而博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与信服。
  只知收获,而不懂付出
&& 当我们企业来了一位新员工时,我们往往听到他(她)的第一句话是“请大家多多关照”,而不会是“大家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找鄙人”。这就反映出中国人的一个劣根性,只懂得先向人索取,后考虑回报。其实在沟通上这会存在一个不对等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会向你主动提供信息和帮助,你必须积极主动地向人家反馈信息或帮助人家解决问题。人家在得到你的有效信息或行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4:33:50)?&&( 14:31:45)?&&( 8:49:46)?&&()?&&()?&&()?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12345678910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12345678910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12345678910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论坛快捷通道
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上一页 1下一页
主题: 传统文化10大弊端
成长值:125
阅读:9740
发表于: 6:44: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已有帐号? 或使用
&&&&&&&&&&&&&&&&&&&&&&&&&&&&&&&&&&&&&&&&&&&&&&&&&&&&&&&&&&&&&&&&&&&&&&&&&&&&&&&&&&&&&&&&&&&&&&&&&&&&&&&&&&&&&&&&&&&&&&&&&&&&&(未定稿)【导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过历史断层与社会断层的文化类型。说它不好,什么能创造出那么许多历史的辉煌和历史奇迹?如果没有坏,为什么自16世纪以后落后世界总是一些挨打、内乱的历史,腐败、落后的历史?如果我们留意可发现,“夏商周朝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明清”中国人基本上是一个在不断“亡国”改朝换代的历史故事之中,拖着条老命艰难地生存到了今天。换言之,中国人口的92%是汉族,跟世界其他人口大国的情况不同,但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由少数民族的“君主”来统治“大汉民族”的历史。在外敌入侵情况下,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缺乏足够的凝聚力,战斗力,两次(宋、明)亡国亡朝。尤其是“满清在征服帝国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是汉人互相残杀。加上汉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为了满清人去反对他们本民族而战”(见:法国传教士柏晋《康熙传》。意思是说满清在征服中原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相当低廉。吴三桂就是属于其中“最勇敢的人”之一)。抗战时期险些悲剧重演,日本入侵中华大地之际,还出现汪精卫的汉奸政权,即,出现纠集了几百万“伪军”,以此来帮助日军侵占中国这种让世界其它民族和我们后世子孙汗颜的“中国特色”耻辱。当年日本关东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给日本军部上的报告中讲:中国人,只要眼前有口吃的(哪怕是一碗水),他们都很满足,都会乖乖任你统治!同志们想想吧。并且,抗战刚结束,此前是军阀混战,此后又是三年内战;在科技重大发明方面,中国的发明主要集中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前,此后西方迅猛发展,我国却再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人类进步的发明创造出现。&&&&从近代历史上看,1649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死了,换了个清朝皇帝,到头来还是封建专制。同一时间英国也死了一个皇帝,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即成立共和国,废除上院和王权,讲的是民主法制。善良的中国老百姓绝不会想到民主法治为何物.其实早在明朝我国就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清朝末年中国的文化也未能对国家民族面临的危机和欧洲的崛起做出有效回应,最终衰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后到1949年,除了八年抗战,一直都是内战内乱,没有出现稳定的执政体制。国民党政权在应对欧美和日本势力在中国各大城市切割方面是个失败。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隐藏着深深的危机。到了毛泽东时代,开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运动,它的形式非常独特,承继了部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革”在客观上削弱了传统文化。最近一轮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则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迅猛扩张的反映。我们总是张嘴闭嘴说“四大发明”替古人光荣,孰不知西方世界文化中一火再火的时候,我们却成为东亚病夫。现在贫富差距拉大了,我们又把孔子作为缓和矛盾的工具挖出来,张口闭口发扬“中国文化传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谓“中国特色”?没有人讲得清楚,无非和现在的社会文化相关与传统文化相关。请问,一度出现的泡沫经济,重庆反映出的特权人物和黑道人物非法敛财和沿海地区外商通过盘剥,廉价劳力和向国际垄断资本输出资本利润的“土匪经济”、“透支经济”被薄熙来放言要消灭的“流氓经济”等和一般世界不同现象,难道不也是“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吗?&&&&&可见,同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一样,它们的内容都属于历史这个范畴,即有好有坏,需要不断筛选不断扬弃和更新,尤其是长时间占优势地位之后由于各种原因而失败的中国文化,更需要自我复兴,需要变革,融入新的元素,而儒家学说中的一些最根本的元素很可能被重新提取。我们要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既有正面也有反面,其正面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其作用往往是潜在的。反面的影响却是直接的,起作用非常强劲。可以这么说,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在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的内容,往往越具有消极含义。如官本位体制、等级观念、以及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及重农轻商、轻视科技的价值观念体系等等。简洁的说,儒家文化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五变。先秦儒家,处在奠基与开拓时期。彼时的儒学最大特点,一在它的民间性,二在它的自主性。到了汉代,儒学为之一变。董仲舒的提议,汉武帝采纳,“废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的国学,儒学一变而为官学。由民学变为官学,是儒学的一次质性改变。儒学自汉以来受到各种学术,特别是老子、道学的冲击,又有佛学东来,至唐形成儒释道三家并立的景况(我在本博客《佛教、道教在唐代影响》有叙述);而且盛旷空前。自唐至宋又发生大变化,宋儒以先秦汉儒学为主旨,兼收它学,另成体系,或者为后人成为新儒学。先秦儒学成其新的理念体系,并很快为统治者所青睐,特别是程朱理学,成为更具礼仪色彩的官方显学。直到明末清初,再次发生剧烈演变。于是启蒙家出来,向传统体系特别是宋明理学提出挑战。至五四运动,发生又一次大变化。如果说明清之际的变化,是生于儒内部对旧儒的批判,那么五四运动则是一种新兴文化对儒学的颠覆。中国儒学过去之所以取得历史的光荣,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最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一种文化形态,又是最适合中国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使得中国在古封建时代取得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功,也使儒学文化成为阻滞我国进入新的文明领域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文化力量。明代,资本主义在中国就开始萌芽,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以它特有的资本、功利、冒险和情欲精神开始侵袭古老的中国。但正是由于儒学的抵御抗拒,迫使中国走上一条极其曲折极其艰难的现代化历程。&&&&&很长时间以来主导西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至上、民主与法制是经济强大的先决条件。发展中国家在走向发达的过程中,会不断获得并具备越来越多的西方特色,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变成西方样式的社会。我认为,这种西方主流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无论在什么地方,现代化都是市场和科技与历史文化两相结合的产物。每个国家都是由各自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塑造的。即使工业化最早的非西方国家日本也是如此。显然,日本不是西化的国家吧,它西方社会不同。我们中国更是如此,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跟西方截然不同。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另类发展模式。我们要做到这点,你首先得找出它的弊端才能开出药方。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都着眼于文化,因为他们认为文化改革是社会改革的主要手段。他们具有深厚的危机意识,认为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就面临崩溃的危险,救国因此成为最迫切也最重要的任务。如果要救国就必须开药方;开“药方”,首先需要“诊断”。当时的主流思想(诊断)是,中国之所以不能抵抗外来的威胁,是因为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药方就是打倒孔家店,引进西学,以现代化为手段创造一个富强的中国。这一时期,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成为主流,杰出的三位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鲁迅,他们都是传统文化的对头。陈着眼政治批判,意在主张马克思主义,鲁迅则专门打击传统文化的要害部位,胡适熟悉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他则对传统文化持全盘否定。此后,争议也不断,一阵子说否定不得,一会说不能彻底革命,让孔夫子跟着受累,荣辱伴随身后几起几落,这恐怕也是他生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但从历史宏观发展看,这只是开始而已。更伟大的影响更深远的文化活动还在后头。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成功预示着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已经到来。&&&&&如今,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开始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儒家、道家和佛学都很热门。这种回归传统的趋势是不是中国人已经摆脱了鸦片战争的情结,认为为了救国,就必须牺牲中国文化传统的时代已经过去?总之,国人回归传统与改革开放后精神空白有关。我们的政府“借壳上市”把孔夫子抬出来了,褒也罢贬也罢,其实背后各自动机很复杂,似乎都包含政治因素。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不仅仅在思想领域方面,它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的人以为凡祖宗文化,世界第一,孔子就是圣人,否定就是不爱国。不让人对儒学说“不”。简直就是无知。我对传统文化其实并非完全彻底否定,不是我怕否定,而是没有足够理由否定。但我倾向质疑儒家文化。我始终就认为,儒家文化,作为封建专制背景下出笼的一种“忠孝文化”,它以一种价值的形态确立其存在,一开始就存在缺陷,只是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在后来迎合封建专制者需要而受到青睐推崇后,作为当权者的手中一种维持正统、压制反对者的工具,才得以扮演重要角色伴随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千年。它是我国宋代以后一切不幸与灾难之源,也是制造中国人人格分裂虚伪,民族凝聚力涣散,品性低下丑陋,在外族入侵时期汉奸奴才辈出之根源。今天更是与世界民主发展潮流是背道而驰。如不对传统文化彻底改造,它便会成为无形的枷锁,套在走向现代化的人们脖子上,特别是心上,使得我们动弹不得。一动就像西施姑娘一样要害心口痛。&&&&&&但是,如果把批判扩大到全盘否定就过分了。我觉得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批判的具体对象,是现代化和人道社会的阻碍,值得批判,但把批判扩大到全盘否定就是过分。五四时期主张抛弃传统文化的人也主张吸取西学和西方文化,尤其是一些跟现代化和现代意识有关系的价值和制度。这些思想的确值得吸取。最可惜的是绝对选择的提法。西学的全盘接受与中学全盘否定都是不足取,即,没有必要回归传统和完全否定西方文化的必要。其实,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里也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在其中。我们都知道,过去的19-20世纪是由独立的民族国家组成国际制度的时代。这个时代特征之一,是每个国家都极力保护自己独立和主权。民族国家的第一个支柱就是本国的文化传统;而今后未来20年、50年的未来世界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未来一体化的世界需要跨文化、具有普遍性的思想,但思想的普遍性不应成为霸权主义。相反,我们需要思想自由和多元化,我们需要对差异的尊重。儒家文化当中就包含尊重差异的思潮。儒家传统里也有这种开放、宽容的态度。孔子的名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一个例子。但,儒W推劝l展的智慧cH政治的F法tK不完全一致,法家思想v究法制烂鞫⒌兰姨峁┑淖试丛蚋加丰富,老f哲W大道自信而游刃有N、墨家思想追求精益求精而不懈探索,可以博采L、凝聚升A民族智慧。&&&&&老实说,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在历史上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但在很大意义上,它和现代化是格格不入的,和市场经济也是格格不入的。这就是西方国家几百年前就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们近30年才开始有了些认识,步人后尘开始接近市场经济后,却无法完全与欧美市场经济融合的根本原因。西方学者说中国所代表的是“另类模式”,我们称之为“中国式”就在这。许多人以为所谓“经济放开、政治上严控”,是中国式社会主义。其实,这是陈词滥调!我国改革开放后开放市场,推行私有化,经济确实向资本主义方向前进。但,政府在这整个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国有企业只不过是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俄罗斯一步到位,我们没有到位。有人把中国经济称作自由经济(完全的市场经济),已经和英美经济融合的提法绝对是夸大错误的。我国经济模式是个异端,政治上也没有西式民主,政治和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受政府当局操控。我们称之为“中国式社会主义”就在这。西方学者预言,经济实力是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基础,再过几十年,中国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历史上跟西方有什么不同,它作为一个文明国家具有哪些重要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些特征是如何作用于中国的现代化,从而使它跟其他国家形成哪些不同。因为这决定它如何运作、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这正是我们经济一方面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结构性矛盾,如收入分配差异、地区差异、房价增长过快等等预先无法预料的根本原因所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全世界的6%,去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中国在变化,但不会变得更西方化,中国影响世界,世界将变得更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仅是儒家文化,它涵盖法家、道家等等。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传统文化的遗产之一。我这里的所谓传统文化弊端指的是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弊端。陈独秀、胡适、鲁迅批判矛头指的也是儒家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打破了曾于儒学的一切神话,使它得以回归文化本位的历史机遇。儒学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不会消亡只会发展。重建、再生就是发展。我们一些人对此认识很片面。我写过几篇有关传统文化这方面的文章,总觉得写东西太乱了,无序的结果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结果,为了学有收获,我想系统的梳理归纳一下,以加深理解。本文,准备回避政治不谈,只是试图从经济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地方。这是我个人拟定的、很少有人研究的课题。文分两个部分,旨在提出中国文化模式的融通与选择问题,在写作上为了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我避开论文写法,拟采取调侃“话说”形式撰文。本文是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弊端窥视&&&&&&&&&&&&&&&&&&&zhonggchuantongwenhuabiduan&&&&&&&&&&&&&&&&&&&&&&&&&&&&&&&&&&&&&&&&&&&&&&&&&&&&&&&&&&&&&&&&&&&&&&&&&&&(作者:叶落)&&&&&我国经济现象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充分反映中国人的某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和传统文化影响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且这种传统只要这民族存在就永远不会消亡,即使这个民族消亡,它依然有可能渗透到其它民族文化中去。从现在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其中多数属于西方基督教文明,但也有亚洲文明,甚至日本就是亚洲文明的一个代表。就是说,亚洲文化同样可以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说,东西方文化从历史宏观角度考虑,他们之间并无优劣可分。而从历史发展的阶段考虑,它们之间则有起伏涨落快慢之别。而从实现近现代文明的转变考虑,则不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必须会经历一段惊心动魄的改造。西方近代文明如果不对中世纪文化进行彻底的否定运动,它就不能确立自己发展基础,也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发展特色。大凡中世纪一切正统的内容,都在批判、否定、扫荡和扬弃之列,正是在这种与旧文化进行彻底决裂的奋争中才产生一批批文化巨人和经济腾飞的。日本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它也是通过改造后取得今天奇迹的。可见,任何一个民族,不清算陈旧历史就不能开拓新的前途,而不继承文化传统也不能达到新的历史成就。这个就叫做积淀与变异。继承是一种自觉或难以自觉的积淀过程,变异则是对这种历史积淀过程的一种特殊的发展方式。如果只讲传统不论变异,也就没有人类,没有中国人,更没有什么儒家文化传统。从世界各地的历史进程看,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和它对传统文化传统改造有关。&&&&&西方人、日本人能够办到的事情,中国人为什么办不到?我看学者们理论家门说得天花乱坠,不管你怎么说,很显然,中国文化传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对外扩大开放,不利于现代大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最基本重要的原因。邓小平到新加坡访问后很欣赏新加坡经验,李光耀个人也认定中国儒家文化对现代化不但重要,而且有益。东南亚四小龙特别是新加坡,就是以儒家文化为其重要发展特色。但具体分析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的情况,并非全面继承儒家文化。韩国文化自然有浓烈的民族特色,韩国人说韩国文化中有中国儒家影响,没错,他们的主观文化最具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但不能说韩国文化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社会经济体制模式全然属于市场经济这个范畴。这一点也和日本相似,日本人自己就认为,明治之前主要是学习中国,明治开始中国没什么先进的东西可学他们才转向学习西方。香港文化呢?既有中国传统又有英国文化的大量掺透,但它的体制是西方的,文化习俗才多是中国的,可以看做是两种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新加坡文化具有儒家风格,其基础却是现代市场经济蓝本。这一点和台湾文化十分相似。这也是它们率先进入竞争性民主阶段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们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比咱高得多啊,而我们目前农村人口还占75%强。泱泱大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几乎沿传至今的每一种习俗都浸透着它的光辉。然而,有阳光就有阴影。还是杜维明讲得好:“每一种思想都有阴暗面……儒家思想也一样。当今一些阴暗面,比如走后门、官商勾结、缺乏透明度、狭隘的民族主义等,都不能说与传统没有关系。但是,糟粕和精华常常是混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厘清儒学的传统资源”。这话有道理,你不廓清是非继承那些呢?&&&&&&同胞们,中国大陆和新加坡可不同,它才618平方公里比咱北京市还小一半,不是说乡长当不了省级干部,毕竟,中国国情和新加坡不同。比如深圳的发展和新加坡、香港都差不了多少,但你能说深圳就代表整个中国的经济状况吗?一会说学新加坡,一会说学日本,一会说学美国。不管学谁,作为研究文化更为紧迫的是首先研究自己,正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缺陷了才是最为正确的办法。你不对准症,怎么下好药呢?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改造,而且这种改造的意义比之四小龙更为重要,因为中国是一个大陆,是一个有超过13亿人口,5000年历史的大国,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既非常必要又非常困难。无论如何这步棋是一定要走的。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拥抱未来世界奇迹,形成独特的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真正的“中国式主义中国”!只是个时间进程的问题。毕竟,改革开放大门已经打开,这条航船已经使出封闭的港湾,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这一论述的前瞻眼光和深刻含义正随着形势的发展日益显现出来。我国经济增长尽管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却正在以年均超过9?8%高速前进。中国的未来如何?作为理论探讨课题,那是国家精英们的事,不是我们这些小小老百姓在博客里所能做的事。但,那些专门从事文化研究的人,往往都是些人格不完整的家伙,不见得他们说的都正确。理论的最高品格是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没有个性的理论实际上并不成为理论。我们咱作为小小老百姓,没有思想束缚,可以无所顾忌,我们又不是御差钦定,权当自学吧。我个人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讲对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存在如下几个明显弊端。&&&&&一,强调中心,不讲开放,不敢殖民。中国有5000年历史,真正开放时间很少。若论开放的时代,首推春秋战国。不过那是一种在统一王朝意义下的内部开放,并从此给中国后来的发展留下一个模式。中国文化,对外是封闭的。中国人的历史,总是受异族入侵的时候多,而主动出去的情况少。即使有,也不是因为经济原因,大多是因为出以政治方面的考量,保护本土不受骚扰或者大扬皇帝国威,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传统,不讲开放,但讲朝贡,不讲侵略,喜欢当宗主,习惯把周边各国都看作是它的藩属。那怕到了明朝欧洲小国政府大海实施全球扩张情况下,世界的一半几乎已经在中国的掌握之中,加上一支无敌的海军,如果中国想要的话,另外一半并不难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欧洲大冒险大扩张时代来临之前的一百年,中国完全有机会条件成为世界的殖民强国。但中国没有!为什么?确实是值得当今每一个中国人深长思之的。当我们想到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想到这个问题。&&&&西方工业国家的发达,首先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直接联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目标非常明确,头一位的目标就是为了黄金。未曾出航,先要权力,又要封地,还要求对未来的财富的分配有一份。这几条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条被想到过,也没一条行得通。中国人出使都是皇帝钦定。让你干啥赶快谢恩,那怕叫你死也谢主隆恩。哪有和哥伦布似的,敢讲条件?那是犯上作乱,借你个豹子胆都不敢。我们说数千年来国人在等级伦理束缚下,不能从种种在上威权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方人的地方。他们是先有我的观念,才要求本性权利,才得到个性申展的。各个人间的彼此界线划得很清楚,开口就是权利义务、法律关系,谁和谁都要算账,甚至父子夫妇之间也都如此。中国恰恰相反:西方人是用理智的,中国人是要用直觉的、情感的;西方人是有我的,中国人是不要我的。商品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就是差一截。欧洲的发达有赖于哥伦布,美国的发达有赖于从非洲贩卖黑奴,英国本土不过就24万平方公里比台湾大不了多少,这些原先的乡巴佬一发迹居然成为“日不落帝国”。香港早该收回没收,100年到期了它还敢和咱老邓较板。我们要正视一点,整个地球,不论哪个经度上都有自己抢来的土地。任何国家、主权、领土疆界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都是历史演化、时代变迁、人民意愿、政权较量的结果。世界上没有什么地区是“自古以来”恒古不变的。今日中国版图和疆土,在过去的数千年中演变也非常多样,西藏元朝以前也不是咱的地盘,还是蒙古族帮咱拿过来的呀不是吗?日本人发迹,内靠维新外靠侵略,中国还是这种侵略的受害者啊。&&&&中国人历史上也有远行,其艰难程度正堪与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一比高下。而且汉代就有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去天竺,明代更有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更气派。然而历次伟大远行都没有经济目的。张骞是以政治军事目的出去的,目的是联合西域打败匈奴。如果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以他那种品性去搞经济,那么后世的世界文化格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玄奘去印度更是独身西行,没有合法手续却取回真经。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贡献,虽不比孔孟小,但也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以儒为本的国家,他的地位就得不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后来干脆让吴承恩一番丑化,把他和猪与猴子放在一起漫画一通。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前后相差不过半个世纪左右,然而二者的目的和文化品性却是大不相同。哥伦布目的是黄金,不发财不冒险,为发财才冒风险。郑和则是扬皇帝的威风与经济黄金无关,煊赫一时但没有驻扎殖民。纵观中国5000年历史,真正开放没多少时间,大门开时少,关时多。就是走出去那么几趟看上三五天赶快往回赶,国君在不外向;父母在不远游。打开国门让人进来和打开国门走出去都是开放;发动对外领土扩张和经济的对外伸展都是为了解决资源匮乏增强自身国力。今天的世界不再像昔日,可以凭武力出去殖民了,疆土大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唯有凭经济“侵略”通过资本输出、借助低成本对它国资源的开采,劳力廉价的盘剥进行资本积累。如果不对外开放,总是“地大物博”守着一片贫瘠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呢?美国日本有煤矿、石油、森林资源他们不开采,跑出去进口说明什么呢?过去我们一度输出泥巴(陶瓷)换回的是真金白银,现在人家输出技术来盘剥我们,我们劳动力廉价,打工妹子们在外资企业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月工资却不足50美元,仅仅相当于美国同类工人2小时的工资。中国的鞋业用十几年的时间,形成一个年产鞋子90亿双,出口70多亿双,占据全球60%以上产能的巨大产业,这些产业大部分被外商垄断,利润的95%被老板拿走,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也这样去做、去拿回呢?中国人传统上似乎没有养成这个思维习惯。&&&&&&&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总是过度,合是结果。究其原因和中国的农业文化基础是有直接关系的。中国有句老话“国之本在家”及“积家而成国”之说。社会组织从来就是轻个人而重家族,先家族而后国家,是个以家族本位为中国社会特色的国度。一个农业经营单位是一个家庭;就商业言,外面是商店里面是家庭;就工业言,一个家庭里安几部机器便是工厂;就教育言请个私塾就是学校。这种基础决定,统一才好生存,分裂只有贫困死亡。但也和中国文化传统有关。就社会的全体而言,并没有产生什么本质的进步和有过根本的变化。中华民族的经济生活,依旧一点没有脱离古代以来的旧套,在丰饶肥沃的大平原里保守着那祖先传来的农业生产力所生的社会制度;中国人安然的在这种静稳的范围内过活。商业与货币虽然有了相当的发展,但并没有像古代希腊那样在社会内获得重要的地位。在这个万物宽裕而悠长的巨大社会里,市场上物物交换,还流行得很广泛。这里并没有农奴制度,连兵农的封建的阶级差别,也不甚明确。哪怕到了唐朝末年,虽然有了与阿拉伯的海上贸易通商及基督教的的输入事件,也没有形成推动社会变化的气候,连以前北方蛮族的入侵一并在这沉滞的人类大湖里所揿起的那样表面的波纹也没有。至于蒙古族的忽必烈把宋朝灭亡,建设了连接欧亚两洲的一大蒙古帝国;这诚然是流入东洋史上中国文明的大湖里的外来蛮族的最大浊浪。然而也仅仅是浮动于这悠久的大湖水面上,并没有像侵入罗马的日耳曼人那样揿起了根本颠覆湖床的怒涛发生大的变革。&&&&&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因为自认为是天地的中心,既然是天地的中心,当然叫中国(皇帝自然也就是中心的核心了)。《利玛窦中国礼记》中写道:“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平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面对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整个王朝官员看了都感到震撼,因为它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使得一向以“中央之国”自居的中国人难以接受。为了迎合满足中国人的心理,利玛窦只好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与万国全图》的中央。(目前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然保持这种独特的样子。利玛窦的权宜之计竟然沿用了几百年而不改,目前我国的世界地图与其他国家的世界地图完全不同起因就在这)。既然以自己为中心了,别人都是蛮夷,甘心做皇帝的臣民就安抚,不然就讨伐,替天行道。&&&&&中国人的这种文化传统的确产生过巨大的凝聚力,所以中国人是最好寻根问祖,最不能忘祖的民族。我们的华夏同胞去了美国入了美国籍,回到国内还和家人一样。你瞧那些演员他们不说你还不知道他是美国人。即使是报刊报道在美国不会来的名人,前边一定加上“美籍华人”,美籍是装修,华人是本质。人家美国人的老根是印第安人,今天的美国总统是非洲人,人家没有说“美籍非洲总统”啊,如果换了是个中国的当总统,那我们的报刊肯定说是“美籍华人总统”不可。基辛格是犹太人,你要说他是美籍犹太人,他肯定跟你急。我们这样称呼其实并不好。诺贝尔奖评选出了美籍华人钱永健,人却说自己不是中国人。惹得愤青们鸟粪狗屎地乱骂一通。入什么籍就是什么人,别老是把热脸贴在人家冷屁股上。&&&&&中国人因为传统上有“中心思想”,一直到了本世纪60年代还闹得个热火朝天。说北京是“世界人们的首都”“世界革命的中心”,说中国是一切被压迫人民的可靠后方,中国最高领导人是世界人们的伟大导师,红太阳。许多宝贵时间就是这样在疯疯癫癫的气氛中这么浪费掉了。可见这个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心理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后来等到睁开眼睛一看,发现中国人均收入排在是队尾,和中国人为伍的只剩下越南、老挝、柬埔寨、古巴这几个穷弟兄时才急了。中国人好讲中心,好当中心,总想当指挥。孰不知市场的本性在于平等,市场的规则在于法律。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实际上就是统一意志指导的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完全违背的。开放的世界没有中心,只有平等交往,互相补充,我们应该放弃所谓中心主义的旧思维了,别到现在了还动不动就强调什么中心、核心的,写篇文章也叫什么“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组个班子则非要强调“以某某同志为核心”。这种人治的阴影总甩不掉,经济不讲中心,民主不讲核心。泱泱大国不见得就是世界的中心。你扪心自问,我国传统文化心理习惯是否延续到今天呢?&&&&&&二,不讲法治,迷信清官。中国封建社会就是人治社会,贯穿的时间在世界史上是最长的。按说中国人那么聪明,不该弄不清楚法律是社会各阶层用来保护自己利益的,而清官是专门“治”人的。往好的方面讲,即好的治人方法称为人治,坏的治人方法便是兽性大发,拿人不当人,最总便宜的是暴君与贪官。中国古代不是没有法律,但古时候的法律是有政治性的,同时还有文化性。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可以产生不同的法律文化模式。英国有大宪章传统,早在1215年出现的〈英国大宪章〉,这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项壮举,至今具有重要的全球性意义。它在英国的出现,有着深远的根源,在建国之初的1066年就有一份〈王冠宪章〉,它保证了国王的统治是在“正义”之下行使权力,这样的政治起点就与中国的“天命”王权不在一个平台之上了。公元1100年,英国国王还被迫签署了一份《亨利宪章》,它保证了教会与贵族的权利,等于进一步压缩了国王(亨利)的权利,三种政治势力的鼎足分权在英国被固定下来,可谓初步实现了原始“民主”。我国也是世界最早具有成文法的国家之一,却没有一段法制历史。拿破仑在回顾他的一生成就时,曾经把《拿破仑法典》放在了那些战场的胜利之上,从侧面给世人解释了为什么在15世纪前还是世界乡巴佬的西欧却在近代一跃而起统治了世界的原因。中国人认识“宪法”这个概念大概是清末,改革的失败造成了流血与牺牲。中国人认识“议会”并试图建立“议会”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了的事了,至今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可英国人八百年前就已经有“议会”了。英国人似乎在建国五百年内就解决了所有的框架性问题,并使他们的科学成就惠及全球。中国人在距离秦朝已经两千多年了,诸如类似问题至今都还没有个着落!&&&&&&权,中国古时指秤。《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均、石也,所以称物平施,之轻重也”。(西方的秤即天平,是法律的象征,也即公正的象征;拥有多大的权力就同时承担多大的义务)中国古人把它作为一种标准和衡度,衡量某人之能量和活动范围。以权力之大小来称称你的力量,看看你能否支付别人,胜过别人。可见,中国人对权力崇拜的强烈和根深蒂固。人类考虑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科学和民主同步,是最近二三百年的事。英国1906年、瑞典1919年、芬兰1922年制定了现代意义上的相关法律,其中瑞典还于1923年成立专门反贿赂研究所。大部分国家加强预防性的廉政立法是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事,香港廉政公署是1974年成立的。目前我们的立法在深入、系统、严密方面还有颇大的不足,这方面的法制建设进程十分缓慢,总是让老百姓推着走,而财产申报问题许多国家早解决了,我国千呼万呼老是出不了台。连“党大还是法大”都不敢正面回答。今天中国人动不动大讲法律的政治性,但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法律的政治性要给它所维护的政权带来实际利益才行。不是因为你给自己的法律加上一个无产阶级的大标号就说明你的法律比别人的法律高明百倍。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何况,现代法律对象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护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国自古以来把官僚视为父母官,要求他们“为民做主”,问题就出在以德为立国之本上。我们都知道,道德是人类社会极重要的支柱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支柱,也不是最有力的支柱。没有科学与理性、民主与法制等等来治道德之穷,以道德立国就演化为泛道德主义,其特征是不只牵涉到他人利益的社会性行为它要管----而且管得非常严苛,禁忌极多。要求过高,紧张过度,反而把弦崩断,泛道德化反成为非道德化。经验表明,迫使人们去做他们做不到或者不愿做的事情,结果必然造就虚伪。外在的价值观(苛刻的道德律令)与潜在的价值观(人之自然欲望)矛盾的结果必然出现了“满嘴仁义道德,行事男盗女娼”这一司空见惯的历史现象。虽说有法律,甚至跟严厉的法律,但总的看是轻视法治,重视清官,几乎到了着魔的程度。包拯大老爷分明就是人治的典型,头上一个大月牙,好像是一本通往阴间的护照,老百姓捧之若神明,说他“日断阳,夜断阴”。连阎罗王殿中的判官都敢铡。孰不知,国人迷信清官,清官则迷信皇帝。包公的权威总是在皇帝的庇护之下。所以老百姓就万口一声,认定他是太后的干儿子。你没见京剧里他去抓坏人---抓坏鬼的时候,阎罗王急了对他唱“阴间事,不用你来管”时包拯怎么回答的:“宋天子他封我阴阳二官”!宋天子就是宋仁宗。&&&&&&你如果在中国文化以外的文化圈中恐怕是很难理解的。西方文化的基督文化传统,只有上帝才能决定一切,而且上帝既然决定一切,也就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天官系列,绝不会像中国道教表现得那样-----天上的官比民间的官还要更多更杂更累。皇帝、国王虽然是一国之主,但在上帝面前不过是一个有钱有权的奴仆-----他也是上帝造的。西方人以上帝为世界主宰,可以说有神本位,一旦神本位被打破,人的地位便迅速提高,由神本位成为人本位。中国文化传统是神也要归皇帝领导!他是天子至高无上。唐太宗姓李,道教祖爷李耳也姓李,于是儒、道、佛他就可以给他们重新排座次,道教排在第一,等到武则天上台了,看道教不舒服,又把他们颠倒过来佛第一。释迦摩尼是至高无上的神界领袖他们都管。可见皇帝具有多大的权威啊。以至于中国人迷信清官也迷信皇帝。1649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死了,换了个清朝皇帝,不过是新的封建强权取代旧的封建强权罢了,到头来还是封建专制。同一时间英国也死了一个皇帝,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即成立共和国,废除上院和王权,讲的是民主法制。英国人在走向现代国家的征途上一路狂奔,一点冤枉路都没走。而我们中国人在孔子的教化下,当了千百年的“良民”此时还稀里糊涂的期待天命的变革,盼“真命天子”的出世,即欢迎新的较善的统治者出来,以便使自己的命运得到改善。善良的中国老百姓绝不会想到民主法治为何物。直至到了“五?四运动”,中国人才第一次打开眼界,首次知道什么东西叫民主法制!哪怕到了今天,我们还在保持浓厚的帝王情结,不断为封建帝皇“说戏”谈这个皇帝好啊那个皇帝坏。今天打开电视机,首先映入眼球的都是“皇帝”,千百年来造神运动不断,今天还是这样,你可以骂美国总统,骂马英九,甚至漫画他,自己的“家长”你敢冒犯说句“不”吗。&&&&&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同于日本,日本人最敬畏的自然是天皇,但在很长时间内最有权的不是天皇而是幕府将军。在日本“至强”与“至尊”是分开的。中国则至强、至尊等于一事,最强,最尊都是皇帝。中国的这种文化类型,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以官本位为基本特点的一元制封建国家。官本位的封建王朝1911年被灭亡了,但官本位的文化传统今天依然盛行。有人说计划经济就是权力经济,这个概念非常精确。计划经济等于权力经济,说白了,权力就是金钱。或者说可以用权力统治金钱----稍微猫腻就可以变出钱。办事盖个公章不花钱,但请吃饭,龙虾河蟹没钱是爬不上餐桌的,不是钱吗?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公文盖了270个公章。一位外商跟我说:“我们在国外,不能办的事情,那怕总统个人说能办也不能办;中国明明允许办的事情,却老是卡人不能办,而不可以办的事情,花钱了都可以给你办”。这话也真是如此。有钱舍得花钱什么都可以办,花钱都可以造假,花钱都可以买党员买官当。有点权就是钱。我们的社会贪官遍地,开后门,造假不绝,腐败屡禁不止这些都是“中国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成熟的国家很少见到。世界腐败指标方面,最清廉的是芬兰,新加坡,香港等地区。中国排名在世界第71位。墨西哥与泰国都在我们之前。俄罗斯,土耳其,罗马尼亚则排在中国后。无疑和咱传统文化不是没有关系的。官本位不但反映在权。钱交易上,还反映在权力滥用瞎指挥,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方面。中国的市场经济太需要法治,太需要将一切扭曲市场的权力驱逐出经济领域去了。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官本位特性,也真是得正视把它剥皮曝光才是。三,不讲工商,讲民本。如果我们看中国科技史和商业史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惊讶,中国自唐朝以来的商业发展已经有很高的程度,而中国科技发展在好多世纪前就是独领风骚于世界,为什么最需要科技与工商的资本主义,不出在东方的中国却出在西方?怪胎!不怪,因为中国是以农为本的文化结构儒家民本思想,最有光华。它的负面效应却是重农抑商,在中国工商业和中国应用科技还没有走到资本主义大门的时候,就已经堵在前门,也断了后路。以至于西方学者认为,东方文化是“未进文化”,西方文化是“既进文化”。别说我今天疑惑,其实,古老的中国原本就有许多古怪神秘难解之谜题。作为东方大国,其政治历史一直是马克思面临的一道难题。他不是只可以从亚洲的政治历史证经济的停顿,而不能解明其经济所以停顿的原因吗?他曾经说过“这种旧者死去新者复生,然而在形式上永远不变的自足社会,这种简单的生产机体,是了解亚洲社会永远不变的钥匙。这个很特别的亚洲社会中,不断的表演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易。至于这个社会的经济要素的构造,是不受政治风潮影响的”。马克思的意思是要政治历史来说明经济停顿,社会也随着停顿。那么,为什么社会的经济停顿?根本原因在哪?老马说不出来。&&&&&没有什么复杂的,老马没有来考察,考察的早指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方文明主静,西方文明主动。把东西方文化冠之为“静文化”和“动文化”。这话可谓准确概括,一语道破。我们再打开世界地图看中国在世界地理位置,留意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并成熟于与外界相对隔绝的东亚大陆之上,是典型的“大陆民族文化”。相比而言,西方文化属于海洋文化,古希腊人依赖海洋,穿梭海洋,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性文化类型。中国版图辽阔,东临太平洋,西面和西南有山脉,北面则是沙漠和戈壁等。多山的环境造成了交通不便,产生了相互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了特别完备的“隔绝机制”而这种隔绝机制正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得于延续的先决条件。所以从秦汉到隋唐,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与匈奴等草原文化以及南亚大陆的佛教文化进行过颇有深度的交流,但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的风格和系统。&&&&&中国的这种历史环境,决定了它必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为商业固然可以获得高利,却不利于整个国家的稳定,重商则伤农,伤农则伤本。所谓儒家民本思想,在相当的意义上讲,就是农本思想。只要农业稳定,农民有饭吃,农民稳定,皇帝就可以和他代表的整个官僚阶层享受太平。不管这个皇帝英明也罢,无能平庸也罢。这个思想就是我们今天常挂在嘴上的“无农不稳”。哪怕到了今天,我们的政府每年发出的第一号中央红头文件,一定是关于“农”问题的文件,就是最有力说明。我国农村人口今天还占75%强,过去要占到90%以上。国家的政权几乎都是被农民推翻的。即使是外力入侵,也和国内农民起义互相呼应。远的别说,今天的共和国不也是“农村包围城市”得来的吗?所以,统治者是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农民造反,打土豪分田地。基于这个原因,所以历朝历代,历来不把商人列入上流阶层。虽然也讲士、农、工、商,农是最基础,士的数量少,大部分是官僚阶层的候选人和接班人。工商的数量也少,因为没有大的市场,也没大生产,不发展大市场,也不发展大生产。中国的工商虽然也有历史的辉煌,瞧“上河清明图”那不过是局部,其实质是为农的阶层和皇亲国戚服务的。真正的农民,只有自发的集贸市场才和他们发生某些真切的联系。&&&&&所以中国古代社会,社会性的交换冲动微弱,人们消费生活水平的预期非常之低,历来就缺乏为提高自己生活水平从事和更新经济活动的动力。物质生活方面,虽然没有像孔子那般“自得”,却是很少向前要求有所取得,很安分知足,享受其眼前所有的那么一点而不作新的奢望。所以物质生活始终简朴,没有那种种发明创造。人家用上电灯了我们还点煤油灯,人家用上汽车火车了,我们当是怪物,还赶骡车,跟在牛屁股后爬行!同治四年七月,英国人杜兰德,在北平(北京)修了一小段铁路在永宁门外,“车驶其上,迅疾飞”。整个北京顿时轰动“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没见过啊,结果闹大了。无奈,政府出面干涉,步军统领衙门责令拆除,才算平息。我国前些年亿万辆自行车,几乎是1905年英国工程师莱利、赛克的翻版,在成千上万家庭中飞转的缝纫机,也没有跳出1873年美国“胜家”牌缝纫机的雏形,各种钢笔与1949年美国的“派克”一个样……习惯于几十年不变保持一贯制。西方人对于新技术的出现十分敏感,注意采用高薪技术去促进产品上档升级增加附加值。0?2美元的价格从我国购买一种工艺草帽回去后再加压定型并添花布飘带,结果在国际市场上卖18美元。这就是文化的所谓一静一动的区别。我们再留心体察,不难发现,中国自秦汉后经历岁月如此的长久,乃在文化上竟尔陈陈相因,讫不见新机杼之开出。我们承认不承认这点呢?&&&&&商业的本质是市场主导,只要不管就能发展。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性,则是只要影响农业稳定,一定要管。那怕到了今天,“三农”问题也还是个重中之重大问题。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商人是最倒霉不过的一个阶层。虽然他们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但在皇帝的眼里是最差的子民。也是最受歧视的阶层。有一些朝代甚至规定商人不得坐牛车,不得骑马,那怕你千里贩运,只能步行。如,汉高祖就禁止商人穿丝质衣服,不准他们坐马车,选用人才拿“孝悌力田”做科目,掌管教化的三老又有固定人员,以鼓励和督促民众去搞农业生产。商人外出行商,两个裤脚两种颜色,意在表明身份,明显带有歧视涵义,和今天监狱里的犯人穿的那种衣服似的。呜呼。到了汉武帝以后有些变化,老百姓开始舍农经商了。《食货志》记载:有钱的大商人骄横放肆到把自己比作王侯,从事农耕的人,也争着放下农具做生意去了,这是汉代治国的一次变化。到了汉宣帝则又回复过去。而商人阶层也知道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所以很多中国商民都两条腿走路-----都既经商又务农,不是自己亲身劳动,而是置房置地,把家产都安在农业当中。外面是商店里边就是居住的家。所以,我们看中国科技史和商业史往往感到惊讶,我国唐代以来的商业发展已经有很高的程度,而中国科技发展在好多世纪前就独领风骚于世界,为什么最需要科技与工商的资本主义不出在中国而出现在西方?因为中国的以农为本的文化结构,在中国工商业和中国应用科技还没有走到资本主义大门的时候,就已经堵住前门也断了后路的缘故。&&&&&四,不讲生产,注重治理。中国历史浩瀚悠久,别看改朝换代频繁,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过历史断层与社会断层的文化类型,所以中国的史学尤为发达。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世界各民族中堪称第一。但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史书虽多,对于历史上的经济文化记述偏偏少而又少。前一部后一部,左一页后一页都是讲统治,讲谋术。可以说,中国的历史似乎就是政治的历史,你不懂中国历史,就不懂中国政治!中国的政治家不见得就是历史学家,但高明的政治家必定是个杰出的历史学家。毛泽东既是政治家也是历史学家。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历代王朝对皇太子的教育(东宫教育)主要学习科目就是儒学和历代帝王兴衰史。他们学习很刻苦。以南宋理宗为例讲,他“鸡初鸣,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往会议所……讲官讲经,次讲史,终日手不释卷”。以至于他们很早就“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中国史书中最有影响的是24史,或是25、26史都没有突破这个司马迁首创的《史记》规范,以皇家为“纪”,纪是整部书的纲;以主要人物为“传”,传则是“目”,纲举目张,把几千年历史安排得井井有序条理分明。这种体裁称为“纪传体”。到了宋代,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属于“纪年体”,是按照年代来的。纪年体不始于司马光,《左传》就是纪年体。但《资治通鉴》因为文字更通俗,史料更翔实,历来读者较多。&&&&&&无论二十四史也好,《资治通鉴》也好,都以帝王将相为主,普通百姓极少有人入传。司马迁时代还写写游侠、刺客什么的,到了后来也没兴趣了。除了帝王将相就是文人学士,外加贞妇烈女。农人极为少见,商人那就更为罕见了,倒是隐士多有。因为隐士也是士人知识分子与史官同类啊,当然得破除常列开后门给点照顾。像司马迁的《史记》他编史,作为掌握了主流话语权的儒者,就揉入了其个人成见,按理说,凭孔子的资格,根本不能列入"世家"行列,而他竟然在《史记》中,将孔子破格列入专门记载诸侯的“世家”当中,显然是“开后门”有意拔高自己的老师了。故说,除了野史以外,中国正史中是没有贫民老百姓这些生产者地位的,因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人所“治”者,其实都不算能人。但中国儒学i,传统文明,不说他们没有资格,只说“唯上智下愚”不移,他们不过为一群无法教育的“蠢货”罢了。中国传统儒学虽然声称崇尚仁者爱人,但与平等无涉!那些史官们不讲劳动者,也不讲生产方式、生产技术,更不讲交易方式、交易场所。我说他们干脆就是想讲也不懂讲,写不出。所以我们现代研究中国经济史、商业史、科技史的人,只好翻遍古籍四处搜索发掘各处保存的宝贝材料,简直如同沙里淘金。例如,史官天天吃盐他偏不讲生产盐,我想写“盐”,就是找不到,后来看《战国策》上曾经讲述过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其中有句“有骐K伏盐车,见伯乐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讲的是伯乐,但我留意到其中有“盐车”二字。就是说,千里马即运盐的良马啦。而运盐的地点,就在河东盐池的运盐要途---虞坂。河东盐池通过这条路运往四面八方,“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扩散到了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四省的。瞧,想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生产,你只能睁大眼睛考你智力了。&&&&&中国历史最注重的乃是治理,最憧憬的乃是皇帝的清明,一切功劳都是皇帝的,一切错误另找别人。那怕到了今天也一个鸟样。重视治理,最高的治理者就是皇帝。最平庸的皇帝也可随意杀人,最昏庸的皇帝更似杀人机器。那些最精明最能干、最具铁腕和心术的皇帝,即讲文治也讲武治,既讲阳治也讲阴治。阳治的常见作法,一是,收罗天下英雄,特别是收罗知识分子。自从隋唐建立科举制,知识分子就开始变成封建王朝的附庸。他们失去了独立人格,他们的人格只有和仕途连在一起。我说,隋唐之后的知识分子和孔孟时代的知识分子在人格独立方面真是差劲得多了去了。他们尤其精通溜须拍马屁,攻击同类来那可是火药味最浓,杀伤力最强最致命,属于灵魂最丑陋的一个群体,最适合皇帝利用。远的不说,说近代,看反右,看文革知识分子的表现足可说明;一是提倡纳谏作风,就是皇帝老爷子能够听得进去的不同意见。但,无论收罗知识分子也好,纳谏也好,一切决定权全在皇上。他高兴了听你几句,知识分子们则高兴得大屁反过来吹皇上英明;皇帝不高兴了,你说的百分之百时真理也不过等于放屁。不但他不听还把你贬到十万八千里外去,你还得赶快下跪喊“谢主隆恩”。阴治的办法就是搞特务活动,这在明清两朝最为盛行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太监就是这阴治的产物。其所作所为和西方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也没太大差异。论起刑法的残酷,堪称难兄难弟。&&&&&中国文化的这些不良传统,在近代中国也时有不俗表现。比如突出政治。突出政治突出几十年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动不动就“讲政治”。什么经济不经济不在话下。只要政治好了,一切都好。我们这代人最清楚了,思想工作万能,政治挂帅万能,群众运动万能。今天说江山有可能改变颜色,明天说和平演变的危险就在眼前,后天说地富反坏右变天之心不死。大后天又说党内和社会上出现大量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左一个运动,右一个运动,最后往往成了群众运动。今天批这,明天整那。听上边的话,就成了整人的帮手,不听的则成被挨整对象。搞得全民莫名其妙,中国有些文人因此锻炼成了政治高手,像张春桥、胡乔木、陈伯达、姚文元等原本是舞文弄墨的秘书类,结果都爬到了政治局委员的高位。老百姓真可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唯有贫穷永远有理,富裕永远没理。今天国内矛盾激化了又开始转移视线讲国外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整个疯疯癫颠让人无所适从。中国人喜欢搞整顿,但什么原因造成的整顿,谁应该对这些原因负责,都似乎永远弄不明白。等到真要明白的时候,这个时代也快结束了。&&&&&&中西方文化有个很大区别就是,我们只会效忠皇帝,却很少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是没有意见,而是一见皇上马上人矮三尺。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把唐太宗和魏征进谏和纳谏的事挂在嘴上,其实,这里也有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正确意见唐太宗都采纳的。封建时代,一般有所作为的君主,大都以从谏如流相标榜,因为他们多少认识到:皇帝一人独裁独断,在处理政治经济等各个问题上不可避免有误都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如果君主昏庸常常会造成政治上的不稳定,甚至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王朝有灭顶之灾。因此必须寻找一些补救办法,作为君主专制制度补充手段的进谏纳谏在中国历史上便应运而生了。正如《管子?形势解》所云:“谏者,所以安主也。……主恶谏则不安”。就是说,进谏的效能在于是否有利于稳定君主的统治,如果涉及到伤害他个人地位、享受、腐败,哪怕有利于国家、人民,他就不一定见得鼓励你谏并纳谏了。虚怀若谷?真的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标榜自己罢了。历来为民请命的进谏者其命运倒霉,这也正是中国历史上强谏多悲剧的原因所在。古时候姑且不论论近代,彭德怀进谏明明讲的是经济问题,结果进成个莫须有的“军事俱乐部”。&&&&&凡此种种,都和市场经济大相径庭。这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30年后,我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无法顺利与欧美世界通行市场经济融合的根本原因。中国市场经济如果真正走上正规,对一切行政权力,必须建立严格的制衡机制。一切经济实体才是市场经济的主人,权力机关只有改革,全面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才能充分发展。张开眼睛看看,那个市场经济国家党的部门办公楼比政府办公楼大?党的书记大还是省长大。不是发展经济吗?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吗?屁话!改革开放初期政治改革一项重大内容就是党政分工,书记管党务,政府管经济。刚刚开个头,人走茶凉后来干脆连提都不提,变成禁区了,互相扯皮也就又多了起来。我们如果留意我国历届政府总理的权限对比,你就不难发现温先生是最小的。&&&&&五,不讲交易讲人情人脉。交易,本来就是一个商业名词分类属于中性词,但在习惯用法上却是贬义词。它被赋予更多的政治意义。我们常常听说政治交易,权钱交易,私下交易,人质交易等等。这些交易不知为什么总给人一种带有阴风邪气的坏感觉,怕怕的。有人比较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异同,认为中国文化是强调人----人关系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强调人----自然关系的文化,印度文化是强调人----灵魂关系的文化。这话不无道理依据,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仁者爱人”,“以人为本”。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三纲;君臣、父子、夫妻、长幼、朋友,是五常。五常即五伦,君臣之伦在于忠,父子之伦在于孝,夫妻之伦在于节,长幼之伦在于叙,朋友之伦在于信。中国人讲起人际关系可谓滔滔不绝,天衣无缝连个蚂蚁都爬不进去。但也唯此才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障碍。记得有个浙江商人把中国这套把戏搬到美国去企图推销其产品,他把精力放在建立人脉上,人家是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认的是产品质量对比不认人,他屡屡碰壁,气得骂美国人“不够朋友”。&&&&&&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尊崇三纲五常呢?因为没有三纲五常,天下会大乱。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封建秩序大乱。在华人传统文化中,一切人际关系都是等级关系。而只有维护这种尊卑有序的等级关系,才于小农经济有利。中国人一个家庭内史不分你我的,有40亩地,三个儿子。大家齐心协力,可以糊口,可以纳租。如果风调雨顺还有结余。如果三个儿子分家独立门户,40亩地就得分成四块,每家10亩。其结果是糊口都难,一旦不能风调雨顺,麻烦来了。家的放大本来就是国,家不稳定国的根基就动摇了。我国古代是个巨大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个分散的小农经济国,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形成中国文化的特殊文化类型。一方面要建立最有效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又要权力保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于是强调人伦,强调等级关系,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人脉关系真的那么重要吗?我质疑。记得西方社会学家博恩?思西这位专门研究人脉学。他有一套著名的“1&:25裂变定律”,即,你如果认识一个人,那么通过他,你就有可能认识25人。这套理论被广泛采用。开始用在营销学上,就是说,客户是上帝哦,你得罪一个就等于得罪25个了。后来用在成功学领域,有人推波助澜打出这样的公式:成功=20%的知识+80%的人脉。有人把人脉当成了事业成功的黄金律。传入中国后,许多私营企业大款们都跑到北大、清华去进修,要不让儿子去插班。不为别的,就是想借此拓宽社交圈,拓展黄金人脉,这是真实目的。后来这位博恩?思西先生看了一本中国人送他的《中国历代帝王传》后,他对自己的“伟大研究”成功产生怀疑了。因为他读了这本书后发现皇帝有16种死法。依次是:臣杀、兄弟杀、宦官杀、子杀、叔杀、父杀、外公杀、岳父杀、兵杀、俘杀、自杀、病杀、母杀、妻杀、祖母杀、寿杀。在这16种死法中,中国皇帝一半以上的是被自己身边的人害死的。他再看看欧洲以及亚洲其它国家的帝王死法,发现也差不多啊。皇帝那么大富甲天下,谁比得上他更具人脉资源啊?可他们为什么大多是非正常死亡?经过反思,这哥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了,他认为人脉学存在“二律背反”。也就是说,人脉理论看似颇有道理,但是运用哲学的辩证分析,就会找到它的谬误之处。至于误在哪?这哥们没说。后来我看了一个笑话“弯弯绕”---老总对秘书说,这几天我要带您出差走走你准备一下。秘书通知老公,老公通知情人,情人通知辅导功课的小男孩说这几天没时间啦、小孩则通知爷爷,这几天不上课了爷爷你要陪我玩。爷爷只好对秘书说不去了。秘书又打电话……“不去了”。小孩子又给爷爷电话,爷爷不用陪了要上课。秘书又打电话……。这说明一个问题:无论你的产业多大,人脉多广,你一生面对的也就身边的那几个人,互相琢磨和提防的,迫切需要处理和对付的也就身边那几个人。好坏也就是那几个人。这或许就是博恩?思西想说没说的谬误之处吧。&&&&&&封建社会体制下那种强调人伦,强调等级关系是合乎封建发展阶段要求的,它切实是有它存在和发展的伟大意义。但是,当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有了新的发展要求时,旧的文化传统就显得非常不合理,而传统的人际关系也显得同样不合理。有人问,中国人婚姻自古就是坚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2000对年传下来了,到曹雪芹那时代就不正常了?这贾宝玉还要去当和尚,那林黛玉也焚诗稿断痴情?什么道理?你别忘了,中国社会发展到了曹雪芹那时代已经和以往不同了。今天先睡觉感觉不对就拜拜没人讲啦是不是。这个变化说明,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而一切合理的又具有历史必然性----它们终究会变成不合理。&&&&&&中国人强调等级、强调人际关系的传统,对中国经济发展同样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做生意就是做关系。有人把“关系”说成是新的生产力。现在有句时髦话叫“企业求发展不找市长找市场”有些理论家津津乐道。然而,话虽然是那么说,恐怕这些个理论家门大约都没有真正做过生意。在中国迄今为止市长与市场有千丝万缕关系。他批个条子发句话都可能是一笔交易一桩买卖。三个图章顶不过个老乡。老乡就是一种关系,同学、朋友、战友、车友、牌友、舞友、网友……每个人拉起来都是张关系网,链接起来都可以找到胡锦涛信不信?地球人谁不知道中国人爱讲关系。惟其如此,才形成一个于市场经济发育十分不利的关系网。可以这么说,这个网纯粹是我们用自己的心血和双手编织起来的。只可惜这些心血从长远来看都没有花对地方已经给市场经济制度带来种种混乱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二是有还不清的人情债。关系是需要培养的,是要铜板辅路的,你请人,人请你,关系越多开销越大。第三是影响正常关系。本来可以办的,不懂人不给办;不能办的动人则办。我公司明明有个案件是被合同欺诈,证据确凿,你报案?对方早就找人疏通关节,就是不给你立案,你能怎么啦?因为重视人际关系过了头了,所以特别容易窝里斗。什么拍马屁,抱大腿,走后门,找关系,拉靠山。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没中国那么复杂。那怕总统批条子企业也不买你总统的帐。中国人活得累,不是精力不济,实在是关系太复杂。&&&&&&六,不讲竞争讲中庸。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在义利关系和分配关系上,有两个最著名的观点。一个是重义轻利,一个是不怕贫穷就怕分配不均。前一点,孔子有段著名的议论。学生问他,在仁政、人生饮食、国家军队这三种最重要的事情当中,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必须去掉其中一种,那么,先去哪种?他回答是先去兵-----军队可以不要。那么,再去一种两者必居其一呢?夫子说去食-----饭也可以不吃。孟子继承他的衣钵,齐王问他国家兴旺之道,他回答说:“仁义而已矣”。对于经济利益之类他连提都不提。你瞧这些腐儒难怪当时到处挨骂。现在社会已经不是孔孟时代社会,是一个讲“利”的社会,但并非只讲私利,不讲公利。联合国一百多个国家大家坐在里边都有个位置,可有的国家讲话等于放屁不管用,有的国家讲话则有分量。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和经济实力有关。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国土面积,人口比英国日本大但缺乏实力,不免虽有善心难于自重;又不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让你承担国际责任也承担不起。中国如今财大气粗了才敢和美国叫板了不是吗?且不说国家,个人也是如此,有钱的老板还可以当政协委员。在村里如果是个有钱大户,他在台下吼一声村长都得抖一抖。其实,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非使得绝大多数人富裕了,达到国际承认的中产阶级水平才算富。唯有具备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民族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如果连肚子都填补饱怎么发?&&&&&&&&中国传统文化又特别注重中庸,中庸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这里不说它。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就值得怀疑了。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通俗的讲就是吃大锅饭,没有干饭大家一起喝稀饭,反正大家一起穷,可以。某个人先富起来,不行。说来这个心理习惯是早就有了。我国上古时代,首领和民众的关系简直像相聚喝酒一样。夏商周三代最兴盛的时期,社会财富的分配好比分水一般,君主取一碗,大臣取一勺,民众取一杯。后来便差矣,那些拿到一勺而想得到更多的便向下侵夺,那些拿到一杯的也想得到更多便向上争夺。再后来更差了,君主拿到一石,臣民也想得到一石。因此就造成有些人因一滴水也得不到而干涸致死。拿到一石多得过度,已经很不公平了;一滴也拿不到干涸而死的就更不公平了。所以不公平就造反,造反完了又开始不公平。孔子讲的不均也是有特殊对象的,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直到今天还有不良影响。尤其是经过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就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所以实施起来就有很肥沃的历史土壤。然而,平均主义是培养懒汉和无赖的温床。有人做过统计,国有企业每天实际有效劳动时间不过三四小时。八个小时工作制真正劳动就四个小时算什么?隐形失业?有意怠工?出工不出力?当然了,网管值班算满负荷八个小时,但他们和某些企业不同缺少普遍意义。&&&&&&市场经济最讲竞争,优胜劣汰毫不留情。犹如体育竞赛。如果没有输赢还比什么赛?文艺演出也有个竞赛问题,有的人唱一首歌几十万块钱,有的人连续唱几天几夜也没到1000块。本事的大小是竞争竞出来的。竞争无疑是人的才能得以发展的必要手段,而把竞争用法律肯定下来,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竞争在文化意识上得到认同,则会给竞争的发展准备优良的生存环境。竞争能拉开个人间收入距离和企业间的利润距离,不见得是坏事。竞争是一种比较,从而使好的更好,使得坏的变好,总不能变好的就自然淘汰。竞争需要坚持自由贸易原则,不管你什么性质企业,货好才有买主,不像过去只此一家别无选择。过去买东西凭票证,不论好坏。凭票供应就不需要竞争了。中国传统文化,不讲竞争,反对竞争,不但反对竞争而且反对冒尖。冒尖就是出风头表现自己,就是骄傲而骄傲使人落后。表现自己就是个人主义。以至于明明是好的东西也习惯谦虚了,反倒失去许多机会。当毛泽东紧闭国门试验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之时,人类社会正在各种群体的生存竞争中自发地开辟自己的演进道路。资本主义将人类社会拉入了一个新型的竞争环境,所争的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充分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对人的理解和尊重的竞争,也是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的竞争。竞争中的优胜者,在世界上拥有远大于其人口规模和领土面积的影响力,而竞争的失败者,则日益沦为无足轻重的边缘国家。毛泽东身后的中国,与历代帝国一样,孕育着决定命运的三大趋势。在与国外列强的关系方面,中国的相对实力越来越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人口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国内关系方面,干部集团的规模日益膨胀,各个社会集团的权利边界受到严重压缩,反弹的力量越积越强。邓小平顺应国内外各方面的压力,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泄洪闸。这几年中国人好像明白过来了,然而我们晚了多少年啊。但也要正视,竞争也有偏差。主要的毛病是内部厮杀。竞争的本意是以自己的长处超过别人的长处,而我们的同胞有些却以揭发别人的短处来证明自己的长处。这个不叫竞争较妒忌,不属于竞争的正道,甚至不配称为竞争。这还是人治与官本位体制下的旧病复发,不过转换了一个形式而已。毕竟,王八涂白粉跳舞是跳舞,脖子伸出还是绿的。竞争作假也假不下去啊。&&&&&&七,不讲创造讲考据。创造,包括许多领域,抛开其它不说以理论创造为例。我提请同志们留意,我国五千年历史当中曾有过几度辉煌,但真正讲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学派方面的充分发展,只有两个时期。一是满清垮台后的民国时期(即五四时期),建国后比较宽松的是粉碎四人帮“两个真理讨论”时期;二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时期有个共同点,就是处于社会动荡转型阶段,呼唤理论,没有权威,各路政治势力对各种学派姿态宽容,舆论比较宽松。再一个就是创作者主观方面思想没有顾虑,也没有被某种权威压迫的感觉,自己就是权威,自己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而最好的理论自然也是无所顾忌的理论。严格讲,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却只有春秋战国这个黄金阶段。那时,西方有古希腊、古罗马,东方有中国春秋战国,可以说是双峰并立各呈千秋。此外,其它时间都是专制威权压制。政权越稳固压制越严,“文字狱”越厉害。你慢慢想想是不是。&&&&&&没有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宽容气氛也就没有孔孟了。那时候的文化特色,就是天下大乱,百家争鸣。虽然大乱却不是大倒退。不是像近世那样,一乱就走向破败。腐朽,而是乱中有治,乱中图治。在学术思想方面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时互不干涉,有时互不相让。先有孔墨之争,孔门弟子三盈三虚,又S字、孟之争,如分为八,主流其二。儒家之外,还有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名家,农家,阴阳五行家,流派纷呈,各显异采。这是个争鸣,共鸣时代。没有争鸣则没有共鸣,因为争鸣才形成共鸣,不鸣则已,一鸣就成为世界文化的一大奇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宽容气氛最为难得。先秦诸子,并非个个官运亨通,而且大部分官运都不亨通。不但官运不好,而且命运艰难连孔夫子这样的人也只好东奔西走,饿扁肚子,一生投靠无门,只能当老师授徒为生。但不能说明社会歧视他们,只能说明他们的理论创作气象非凡,没有把自己降到为当权者扶包提鞋的水平。社会一时不能理解他们但能善待他们。做官希望不大但受迫害的可能几乎没有。这就让我们悟出个道理,社会越是走向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对于思想文化和理论的控制越严。春秋战国这一文化辉煌现象,随着秦王朝的兴起而结束,又随着汉武帝董仲舒君臣搞的“独尊儒术”而彻底结束就是明证。直到满清结束,期间从未再出现过。民国开始后有一段时期,蒋介石统一军阀混战后逐步关闭,但抗战时期好歹在国统区还允许共产党办《新华日报》让你骂几句。等到建国初期一度有个“回光返照”提倡过,那不过是个“阴谋”让你露头好抓你罢了。“反右”就反了几百万都是反知识分子,倒霉的都是知识分子精英。不是吗?后等到爷爷走后一度出现权威真空,才有了一个短暂的政治改革时期,即“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讨论”,随着胡赵下台也关门了。今天是个民主发展主潮流时代,有了互联网还搞出个“网特”来,你讲话出点格就删除你的文章。如果我们正视中国历史和现实,你不能不承认这些事实。&&&&&&先秦文化是创造的时代,后世文化主要是补充的时代。中国学术研究,汉、宋、明、情,各有特色。汉代以训沽著称;宋明两代以义理著称;清代以考据著称。中国古代学者在这几个方面,下过精细的功夫,方法之细,考虑之周详,材料之精致,都不是后人或者其它文化因素中人可以想象的。但从整个理论文化的客观走势考虑,其缺陷也十分明显先秦后的学者只知注经,不知写经;只知道训沽,不知道创造;只知义理,不问体系;只懂考据,不讲另起炉灶。这一点和西方近代以来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西方文化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同样非常辉煌,但进入中世纪便走向专制,出现历史性大沉闷,比之我国秦汉以后的学术发展,水平也差。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后就出现一个新的历史趋向。哲学界、思想界、理论界、文化界出现了数不胜数的文化创造和文化名人。那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历史时代,是个巨人巨著层出不穷时代,一直持续了500年。所以我们看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文化史,不管你感情倾向如何,终于不得不承认西方确实比我们进步很多。中国人虽然最以智慧著称却没能培养出如培根、斯宾诺莎、牛顿、康德、黑格尔、莱布尼兹、笛卡尔、伏尔泰、侠德罗、卢梭、孟德斯鸠、洛克、休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亚当?斯密等这样的神奇历史人物,当然也没有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和爱因斯坦、玻尔这样的历史文物。&&&&&为什么何至如此?我慢慢想来,列宁讲过:社会的发展都是螺旋式发展上升的。我国封建专制时代在世界发展史上时间是最长的。改朝换代频繁却没有发生过历史断层与社会断层。如果以此比做列宁所说“螺旋”的话,我国这个封建社会螺旋直径,确实是太大太大了------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延续到溥仪下台。故说,我国文化不发展变化,如同一个染缸酱缸,中华民族同化能力那么强,就是因为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独特发展,制约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和理论创造的缘故。具体的说来,就是四个因素:首先是我国古代经济属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不能不影响社会文化的;其实是我国封建社会虽然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商贸发展水平,但缺少真正的商业大市场;再次是中国的商业其主体部分表现在消费领域,没有强大的手工工场,更没有大工业生产作为商贸的坚实后盾。中国的科学技术重点表现在具体应用技术优势上缺乏长远发展的理论活力。最要命的是儒家文化传统限制了后世文化的创造精神---为尊者忌。这是儒学的传统,小人不言大人过。谁是大人?家里爸爸是大人,外头政治爸爸皇帝是大人。儒家就讲等级,人分九等,上面为尊下面为碑,小的不能批评大的,下面不能批评上面的。你提意见那怕是正确的,他不采纳,你得依旧照他错的办;为贤者讳。为尊者讳,是真理对权势的屈从;为贤者讳,则是真理对谬误的屈从。可贤者不可能永远贤,连毛泽东都犯错误别人还用说吗?为长者讳。国人敬老本意是好的。但弄到凡事老的就是好的,甚至唯有老的才是好才是正确就荒谬了。这三条反映到现代就是论资排辈。做学问也讲资格。名不正言不顺。韩愈还知道“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呢!但中国的弟子不能超过前辈。那怕到了今天也不乏这种“遗迹”,学马克思主义,接着学毛泽东思想,跟着学邓小平理论,再学江泽民三个代表,今学胡锦涛世界发展观,明天可能要学习近平什么。让你学得头晕目眩,一惊一乍无所适从。理论学问是不能讲论资排辈的,做学问也不讲资格看权威,看前辈的眼色行事。西方有华盛顿主义、肯尼迪思想、克林顿理论、小布什代表、奥巴马发展观吗?中国人就爱两眼向上翻。&&&&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打破了帝国的隔绝状态,中国被拉进了一个广阔而陌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竞争环境。这相当于一次灾难性的环境突变,帝国制度对新环境的适应发生危机。当时,三民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源于西方的学说纷纷登场,给出各自对历史和现实的解释,争取各自的信徒。三民主义开出了“驱逐鞑虏、建立民国”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药方,将汉民族各阶层的不满集中于满清帝国的上层统治集团,瓦解了其所剩无几的威慑力和凝聚力,造成了“王纲解纽”之势。满清帝国很快就倒台了,民国的旗号很容易就挂上了,然而帝国专制制度的小农基础和官僚代理体制、帝国的种种新旧问题,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在民国的旗号之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引发了人们对体系庞大、逻辑严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是以《资本论》为代表的对欧洲资本主义来龙去脉的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性呈现。那是商品经济的逻辑展开,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发展及其导致的危机与革命的图景。中国的弱小资本被军阀、官僚、地主和农民挤在社会的边缘地带,与马克思重笔描绘的核心图景相去颇远。我们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如何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摸着石头过河,一旦走进漩涡,爬都爬不出来。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理论先行。理论与法律与政策属于完全不用的一个社会范畴。然而,中国文化传统影响却根深蒂固,政治改革滞后,民主化建设落后,容不得人们解放思想大胆讲话,这也是使得那些专门从事文化研究的人们往往变得人格不完整,像于丹那样追风,跟着政治风向走患神经病的原因所在。好一点,就是来点离经叛道,差一点,干脆就是皓首穷经。你想从四书五经包括中国古代重要历史文献中找出经济理论、找出现代化来?别说门都没有,干脆就是梦都不会梦到!&&&&&&八,不讲科学讲德性。(正在撰写当中.我是一边撰写一边修改的。别急于收藏复制)&[此贴被儋耳马井边上人家于&18:21:03编辑过]&
发表于: 9:21:55
成长值:116
发表于: 10:09:53
现在都与时俱进啦!把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抛开了,但我觉得传统的还是有许多好的,应该传下去
发表于: 23:47:25
很不错哦,期待下文。。
发表于: 14:40:47
中国问题专家
发表于: 14:41:47
中国问题专家
发表于: 14:51:15
那么长??????
发表于: 10:54:30
发表于: 22:30:13
凡是事物都有正反面
发表于: 16:02:29
成长值:100
发表于: 21:47:15
发表于: 23:37:10
拜读了,受益匪浅,谢谢老师哦!
发表于: 0:06:38
真的很好&&有启发&&辩论的
上一页 1下一页
到哪手机都能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电话:8 传真:8 邮箱:
地址:儋州市蓝洋北路鼎尚广场互联网产业城A区二楼 邮编:571700
Copyright & &儋州在线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