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松筹怎么发起捐款上发起求助咋样呢?

轻松筹不“轻松” 爱心变质了?
1年前发布来源:作者:微云
一个好好的公益众筹平台轻松筹,怎么会一步步变成了社会眼中的“轻松骗”?那个以“个人捐助”平台的身份走红整个微信的轻松筹,这种走红除了名利之外,还带来了更多他们可能难以承受的能力拷问。
  “轻松筹”上求助项目  众筹善款收取2%手续费  “跪求好心人救救孩子”“宝贝被烫伤,希望大家帮一把”……如今,占领朋友圈的除了代购,还有一条条爱心众筹的求助链接。最近,济南市民郑女士在“轻松筹”网站上给一个患病孩子捐了1000元钱。“这都是孩子的救命钱,却还要收手续费,这不是消费大家的爱心进行敛财吗?”得知平台要收2%的手续费后,郑女士感觉自己的爱心款变了味儿。  据轻松筹客服表示,对于发起的每个项目,平台都要收取2%的手续费。至于这2%的手续费用于何处,客服人员解释称主要用来支付第三方支付接口和平台运营费用。当小编继续追问接口和平台费用问题时,客服人员表示会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回复,直到发稿时,并没有收到该平台的回复电话。据了解,平台筹款的金额没有限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期望进行填写,筹款的周期则为3天到30天不等。  留学生众筹事件引质疑  今年2月,查出患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在德国留学的谢同学,选择在轻松筹上发起众筹求助。这个项目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受到公众的广泛质疑。首先,项目最初的融资目标是500万。这被人理解为狮子大开口。随后,500万被改为50万,这让发起方留给公众一种非常不诚实的印象。再后来,留学生的个人背景被扒出来,原来,家里还有几套房产没有变卖,500万目标竟是为了接受高端治疗而非救命需要。  由此,事件持续发酵,“诈捐”、“欺骗”等标签都贴到了这起众筹事件之上。随着对于问题本质的深挖,轻松筹显然不能独善其身,作为融资中介,轻松筹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对此,我曾经采访轻松筹相关负责人,对方给我的答复是轻松筹能够审核和确认的是项目的真实性。而对于资金使用去向、融资金额的具体设置已经超出了平台的审核范围。  捐助型众筹的致命问题  捐助行为的法律约束几为空白  轻松筹做慈善募捐的资质存疑。在平台上用户个人发布信息的捐助型众筹行为显然不属于慈善法约定的募捐行为,而是归于个人捐助的范畴,不受慈善法调整。目前只能参考《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的个别条款,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所以个人捐助者目前还将面对较大的诚信风险和法律风险。更加不受募捐行为的信息公开等要求约束。  审核与风控难度太大  从留学生事件中就暴露出捐助型众筹审核项目真实性的难点,后期资金的去向更加无从考证。轻松筹此前就曾表示,由于涉及的往往是医疗治病等项目,项目审查的专业门槛非常之高,同时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捐助金额、使用方式都难以有确定的衡量指标,因此项目审核的难度非常大。此外,由于项目越来越多,什么样身份背景的项目发起人都有,要去审核个人的资产、经济条件、保险等个人信息,都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和成本。  平台的盈利性与社会捐助的无偿性相违背  如果项目发起人需要将轻松筹账户余额提现到银行卡,将扣除提现总额的 2%,该费用为平台服务费。而这笔钱却也成为争议的焦点。因为项目发起人募集的钱往往是救命钱,而捐款者给予的是无偿的资金帮助。捐款者的无偿捐款却成为轻松筹获利的方式,这种不对称的关系让轻松筹的公益性大打折扣。甚至有人认为轻松筹利用公益的方式发家致富,加之平台上种种存在诸多疑点的项目,“轻松骗”的帽子也开始扣到了轻松筹头上。  对于平台的建议和漏洞:  一、加大对信息的监督、审核真实性以及家庭经济实力报告,而不是任何人任何案子都可以审核通过募捐,消费爱心人士的爱心。  二、公开募捐得来费用的用途,公布所有的发票,并公开求助者的资产,最好能够提供专业的资产证明,购买的保险,以及信用报告。由爱心人士评估是否值得捐赠,把爱心留给更需要的人。并把所有发票提供给第三方保管(避免二次报销,浪费爱心捐款,避免牟利募捐)  三、募捐得来的善款第三方平台负责专款专用,不得用于牟利以及其他用途,开通举报途径,举报者可获得捐赠者5%的奖金,并追回募集资金,有利于平台的良好发展。  四、在请求募捐的人士募集的资金后续有保险产生赔付,需要主动归还给平台,平台可用于成立网站绿色救援资金(或者按比列退还给募捐者),拒绝归还网站可成立法务部分,以资金诈骗行为起诉(募捐协议先订好同意该协议),并拉入黑名单,公布。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特别提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也许你是在茫茫理财产品之间看花了眼的投资者也许你才发现从网上借钱还信用卡是个愚蠢的决定甚至或许你正坐在老板桌前抉择是继续提高收益吸金填坑再撑几天,还是干脆一走了之那么,请关注:亚洲财经聚焦每一个事件;汇集每一个观点亚洲财经瞄准每一个风险;整合每一条评价我们从不替你做决定,我们只负责告诉你发生着什么。
推广达人 工资福利
签到任务Ⅰ
3.1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 元
撰写文章Ⅰ
11.6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0 元
推广亚财Ⅰ
11.6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0 元
评论还可以输入字
签到收益—做任务,得收益,共建共享
近日,中国银监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暂停网贷机构从事校园贷业务,未来...
7月1日,网贷之家发布《中国P2P网贷行业2017年5月月报》(以下简称《月报》...
绿能宝逾期项目兑付负责人毛毅峰被爆请辞后,刚刚展开的兑付工作也疑似陷入...
又到了小编的一周羊毛资讯时间了,羊毛党们要注意收看咯!本期亚财为大家收...
继广东、北京、上海三地先后下发网贷监管实施细则后,深圳此次公布的征求意...
《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昨晚出台,在经历了北京、上海网...
热点城市降温因为政策,以前库存过大的三四线为什么大涨,原因仍然是迄今没有放弃的“去库存”政...
挂牌新三板的确能够给保险公司的规范化运作等方面带来好处,同时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肯定,对未来...
酬金11.67元
什么值得买轻松筹——个人求助引发的深层思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当然,也包括慈善救助领域。轻松筹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个人救助平台,轻松筹业务开展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轻松筹平台至今为止,注册用户已达88,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当然,也包括慈善救助领域。轻松筹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个人救助平台,轻松筹业务开展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轻松筹平台至今为止,注册用户已达88,211,789人,支持次数更是高达160,834,637次,而且在今年6月份,轻松筹成功荣登腾讯应用宝最新发布的6月份星APP榜,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社交众筹平台,栖身中国十大流行应用行列。这些数据无疑展示出轻松筹正在为很多人所用,正在服务于有需要的人。但是,俗话说:&树大招风&,轻松筹个人救助平台发展至今,可谓一举一动皆被人们关注在眼里,记在心里。哪怕只是风吹草动,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会瞬间为社会知晓。尤其处在目前境况,明星微博受骗事件屡见不鲜,大多因爱心捐款杳无音讯以及一些虚假的欺捐诈捐案例。每次时间过后都会引来众多网友议论纷纷,而随着新慈善法的出台,很多争议相继产生,其中最受争议的话题便是个人求助本身属于合法行为吗?以及类似于轻松筹这些个人救助平台的监管问题。切莫混淆&募捐&与轻松筹平台个人&求助&本届两会期间,秘书处法案组副组长阚珂针对新出台的《慈善法》有提到:个人不可以公开募捐,但是并未禁止个人求助。&网络上个人遇到困境,或亲友遇到困境,或非亲非故的人遇到困境,都是可以发出求助的。从法律上来讲,这不是募捐也不是捐赠,而叫赠予,适用于民法和刑法的规定。而在《慈善法》中规定的募捐,是基于慈善宗旨,为不特定公众利益开展的慈善活动,是以慈善为目的。&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在解读《慈善法》中讲道。而因网络骗捐一事,引发网友热议个人求助本身是否属于合法行为的话题,便不难得出结论,那就是个人求助不受慈善法所约束。最近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来自轻松筹的救助项目尚属此类,因此,轻松筹也备受关注。轻松筹个人求助,引发我们的深层思考个人求助属合法行为,所有有困难的人都可以通过类似轻松筹这样的平台以&求助&的方式获得帮助。比如说,现在有人得了大病,医疗保险还没有跟上,那他个人在类似轻松筹这样的平台发出求助之后就能够得到帮助,其实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是非常利好的。而一些类似轻松筹这样比较大比较合规的众筹平台,便成为了需要获得帮助的人群的一剂助力。就如徐永光所言:&个人有困难可求助,这条开放是《慈善法》一大贡献,对私益的人和人的互助,馈赠性质的这样一个救助,不做规范,非常好。&但相对的,个人求助的合法性,在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便利时,也使那些网络骗捐的骗子有机可乘,这令捐赠者处于两难境地。此时,便需要支持慈善事业类的平台出现,为寻求帮助的人们的提供平台,对其求助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给予确定有效的监管,使捐赠者安心、放心,不让爱心蒙尘。新慈善法它依法规范了全社会的慈善行为,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依法治善的时代,同时,也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与慈善组织的蓬勃发展。当然,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些监管力、规范力强的机构或者平台也会相继产生。像类似于轻松筹这样的个人救助平台,随着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也会带给人们一个更加安全、安心的施善环境。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与凤凰网河南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赵永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轻松筹走法律空白地带 未经审核求救信息轻松发_新浪广东_新浪网
  每经记者 王晶 吴悦
  “希望大家能够伸出友爱之手帮我救救我的儿子”,“好心人救救我”,“古田患儿小雅煊移植仓内求助,费用缺口挡生路”……
  最近以来,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救救我”筹款越来越多,这些内容无一例外附带着一个名为“轻松筹”的链接,而当你点开链接后跳转的界面显示了求助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求助人(患者)的姓名,所患疾病,收款方信息,目标金额、已筹金额、支持次数等,捐款人可以通过点击“帮助TA”进行捐款,捐款金额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这就是众筹网站“轻松筹”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凭借这一充满“慈善爱心”的特色,“轻松筹”目前估值已经达到3.5亿美元,腾讯、IDG等资本已经成为其股东。
  不可否认,轻松筹确实完成了众多慈善项目。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显示,轻松筹为代表的网络慈善平台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虚假慈善诈骗难题。事实上,“轻松筹”并不对各种“大病”和捐款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核实,无法从根本上防止发布虚假信息。
  8月22日,民政部公布了13家入围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名单,其中就包括轻松筹。近日,慈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站在慈善的角度来说,是希望看到轻松筹这类平台出现的,因为慈善组织的资金并不宽裕,在大病、重疾方面往往无能为力,对于这类人群,公益众筹可以起到对慈善组织的补充作用,但前提是要规范。”从轻松筹这类众筹平台的流行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尤其在重疾方面,求助渠道严重缺乏。除此之外,与传统慈善组织相比,在“轻松筹”上发起众筹的程序相对简单:即求助人发布筹款项目、提交材料、平台审核后上线、求助人在项目募集期结束后提现。公益众筹平台的高效、便捷也为很多急需资金的求助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面对网络求助,很多热心的网友纷纷慷慨解囊,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的新闻发现,“轻松筹”微爱通道中的大病救助板块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担心被别人利用了同情心”。除此之外,公众质疑的焦点还集中在平台对于求助人的信息审核太简单、求救人募集资金数额虚高、所筹善款使用情况不透明等。
  针对公众质疑的几大热点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轻松筹”公关张颖丽,她表示“轻松筹”建立了一个百人规模的项目审核团队,会对求助人的手持身份证件照片、公立医院的病历诊断证明以及项目求助人或直系亲属银行账户进行审核。
  ●记者体验:未经审核“救救我”信息轻松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轻松筹”微爱通道中的大病救助填写了目标金额、资金用途、设定筹款天数(平台规定为3到30天之间),并上传了一张照片,不过记者并未填写患者和收款人的身份证号码、所在医院、所患疾病以及医疗诊断结果,令记者诧异的是,简单填写完毕后该项目竟然当即上线了,也可以成功转发到朋友圈和微博开启众筹。
  除此之外,“轻松筹”在审核项目上线过程中并不包括向求助人所在医院或者主治医生核实,并且求助人的众筹金额可以由求助人自行设定,甚至可以随时修改,如何防范故意夸大病情、募集金额虚高的问题,以及对众筹资金提现后的使用情况等,平台均没有审核。
  对此,张颖丽表示,通过最基本的资料等实名的东西进行审核后,平台不对项目进行推荐,而是让求助人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让他的亲朋好友对项目的真实性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人会用自己的诚信来骗大家”。
  可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日,一位在德国留学的白血病患者在“轻松筹”发起个人求助,希望筹款500万元治病,后来患者不知为何将金额修改为50万元,并在两天后筹款成功。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因为在德国注册的大学生都需要购买强制公保医疗保险,大部分的治病和药费是报销的;日,名为“午后狂睡_Silent”的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在“轻松筹”上一位需要换髋关节的病人在众筹后用医保还可以报销 85%,不仅治病还能赚钱;日,名为“请叫我毛大神”的网友也发布微博称,“这个女孩说她妈妈生病了要做手术,用轻松筹来筹款,自己和朋友都捐钱给她了,但是今早看到女孩晒朋友圈,资金和生活条件都比别人好”。针对此类事件的频发,一些网友嘲讽道:“轻松筹”不仅管治病,还管发家致富、吃喝玩乐”。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项目遭到用户举报1150起左右,相当于每天有3起用户举报。在这些扎眼的举报数字的背后,除了关系到求助人的诚信问题,还关系到成千上万真正需要帮助者的生命。
  ●基本模式:收取2%手续费,估值3.5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发起大病救助时,“轻松筹”的相应界面会跳出关于微爱通道筹款的说明:“如果你需要将‘轻松筹’账户余额提现到银行卡,将扣除提现总额的2%,该费用为平台服务费。”这只是针对求助人的界面,而捐款人在实际捐款时并不知情,平台也没有任何提示。名为“白一日”的网友在知乎上表示,“平台用大家的爱心来推广自己,但却雁过拔毛,收取2%的手续费,这个从情感和道德上都是无法接受的”,而另一位参与过“轻松筹”捐款的网友不禁提出:“平台收取2%的手续费,难道不需要(对项目真实性)担责么?”
  针对网友的提问以及公众的担忧,张颖丽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救助的平台,平台没有监管权利,对于善款的使用情况,我们没有权利进行约束。关于2%手续费的问题,这其中有一半是用于第三方支付的费用(主要是微信),属于腾讯收走的转账服务费,剩余的1%才是“轻松筹”的真正收入,这部分收入被用于维持公司的运营基础成本。”
  “轻松筹”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尝鲜预售(农鲜产品、私房菜等)、梦想清单(影视图书、艺术设计等)以及微爱通道(大病救助、灾难救助、动物保护、扶贫助学及其他)这三大类型。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板块共上线2.3万个项目,筹款金额1.8亿元,参与人数380万人。按照1%的比例来看,上线仅一年多的医疗救助板块就为平台带来了1800万元的收入。
  截至8月17日,“轻松筹”平台官网显示,其累计注册用户8607万,累计筹款项目98.64万个,获得了1.56亿人次的支持。漂亮的数据让“轻松筹”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日,“轻松筹”获IDG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日,获唯品会创始股东兼董事吴彬A+轮投资;今年6月1日,获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IDG、德同资本和同道资本,目前“轻松筹”的估值已达到3.5亿美元。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众筹平台的野蛮生长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据艾媒咨询研究数据显示,截至日,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370家,与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283家相比,涨幅达30.74%,是2014年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2.6倍。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轻松筹”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它的进入门槛是比较低的,而且审核也不严格,可复制性强。市场上这种模式的企业比较多,所以平台必须有注册用户、流水等才能吸引到融资,除此之外,“轻松筹”的风控相对其他同类来说,处于弱势,风险系数比较高,对其生存周期持怀疑态度。
  此外,轻松筹官网还有一个“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的入口,提出“健康时加入,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截至8月21日,网站显示已经有超过247万人加入,募集总额超过2600万元。记者调查了解到,该项目由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负责管理,项目确已在北京市民政局作了备案。但由于成立时间不到半年,目前还没有发放过救助款项,也就没有相应的明细公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法专家赵占领对此认为:“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的微爱大病互助行动项目的模式与保险相同,微爱公益基金会必须具备保险的相关资质,报保监会部门批准,如果没有保险资质,则不能开展此类业务。与此同时,向公众集资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江苏禾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一丁也表示,基金会在北京民政局合法批准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项目(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 ,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的微爱大病互助行动),但是项目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会涉嫌非法集资的问题。
  关于微爱公益基金会开展此类业务是否取得保险方面资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微爱公益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家在做类似的项目,都没有保险资质,而且保监会也没有找我们,这块在法律上的界定不明确。”
  ●律师说法:平台应对虚假信息承担连带责任
  “轻松筹”的公益众筹模式是伴随着互联网+出现的新事物,当骗捐事件出现时,捐助人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成为目前公众热议的话题。
  今年3月16日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目前在互联网上提供众筹模式发起大病救助的平台并不在少数,除了“轻松筹”以外,还包括新浪微公益和腾讯的腾讯公益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新浪公益的相关负责人余哲,他告诉记者,新浪微公益不支持个人账号直接收款,并且项目需由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认领、执行、监督后续的善款发放,同时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执行反馈,并且微公益平台不收取费用,基金会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收取管理费,也有完全不收费的,这由基金会按规定执行。关于众筹金额的问题,于哲表示,金额是求助人自己设定的,但有一定限额,公益机构会综合多渠道评估善款。腾讯公益与“轻松筹”的模式很类似,但是,当筹集资金目标在5万元以上时,项目需要由公益组织认领。
  公开资料显示,“轻松筹”是由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网络众筹平台,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股东由5名自然人股东组成,其中于亮为法定代表人。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服务;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等,但是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不得公开开展证券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那么,“轻松筹”平台是否涉嫌超出经营范围中“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的限制呢?
  针对以上质疑,张颖丽表示,“轻松筹”上所有医疗救助项目的发起人均为个人,属于个人求助行为,未被《慈善法》所禁止或限制,并且“轻松筹”不是慈善组织,无需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并不违反公司的经营范围。
  那么,如果平台上的众筹项目出现了问题,应该由谁对虚假信息承担责任呢?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法专家赵占领,他表示:如果募捐平台从募捐金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那么平台对上线的项目就具有审核的义务,包括对求助人身份和捐款事由是否真实进行审核,如果平台没有尽到合理的义务,一旦项目存在虚假情形,则平台对于求助人的侵权行为可能构成“明知”或“应知”,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对于募捐平台这种模式的监管比较落后,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
  “当发生骗捐事件时,如果平台只是按照流量收取商户的广告费,那么平台不承担责任;如果平台从求助人身上收取了2%的手续费,那么平台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骗捐的求助人,按照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平台则承担连带责任。”江苏禾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一丁也如是说。
  周一丁还表示:“向社会不特定的人群募集款项的话,参与募集的人数超过200人就涉嫌非法集资了。”北京邦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焦晓菲与周一丁持有相同的看法,同样认为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把众筹项目发布在朋友圈和微博上,也算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
  不过,赵占领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募捐项目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参与募集的人数超过200人也不涉及非法集资问题,如果项目本身是虚假的,则直接按照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平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要补充,不可否认公益众筹平台为很多需要帮助的求助人提供了便利,但在没有良好且完善监管的前提下,这类项目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者的乐园。
  对此,赵占领律师的忠告是,捐款人通过朋友圈或者其他途径看到捐款信息时,首先要核实项目本身的真实性,只有在确认(真实性)后再进行捐款,防范善心被人利用。
  记者观察
  网络慈善监管靠自律 无异用规则漏洞考验人性
  前几天听说一件事,一位朋友A某天在微信上接到一位很久不曾见面的朋友B发来的消息,说是B的朋友C的家人得了大病,需要筹钱治病,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轻松筹的链接。朋友A并不认识C,也不知道C是否真的有大病,以及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钱来治病,但在B的极力劝说下,A碍于情面多少也捐了一点钱。
  这位朋友A的做法可能恰恰是轻松筹等网络慈善众筹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朋友圈发起募捐,熟人们大多不会追究真实性以及必要性,再通过熟人的朋友、朋友的熟人扩散出去,变成一张关系网,从而“轻松”筹得资金。
  但正如朋友A所疑虑的那样,这位求助人是否真的有大病?是否真的需要他在轻松筹上所发起的募捐金额那么多的钱?谁来为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信息真实仅靠自律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曾经亲身体验了一把注册发起募捐的过程,非常简单,甚至信息还没有给全就可以发起筹款了。轻松筹方面的说法是,信息真实性由发起人负责,因为求助信息是发在自己的朋友圈,“没有人拿自己的诚信骗钱”。
  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这样做等于是说,轻松筹的信息真实性,只能依靠求助人自律。事实上,朋友圈中一样充斥着各种虚假广告、伪劣商品,指望朋友圈对募捐信息产生“自净化”功能,显然并不现实。
  特别是涉及到慈善行为时,公众希望看到慈善信息的透明性,包括求助信息是否真实,资金是否必要,以及善款去向和使用情况。
  而在轻松筹现有的规则设计下,上述问题都没有答案,更多只能靠求助人自律。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就以此途径来诈骗呢?按这个流程应该不难拿到钱,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筹”至少给出了一个挑战人性贪婪弱点的机会。
  慈善平台监管仍存空白
  按照我国最新出台的《慈善法》,轻松筹这样的平台并不违规,并且它刚刚通过了民政部关于网络慈善平台的审批。因为平台本身不是善款收集方,按公司的说法,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由求助者个人发起,资金最后也将归集到求助者手中。
  但平台本身收取2%的费用是否合规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所有善款都是先进入第三方账户,扣除2%的费用后再转给求助者。而在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相关的基金中,已经沉积了超过2000万资金。那么问题来了,在捐助者的钱支付出去与求助者收到钱之间的这段时间,谁来监管善款不会被用作他途?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规范。
  虽然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解决一部分人大病医疗中的费用缺口,本身是一件善举。但如果因为规则设计的漏洞而成为少数人“轻松”敛财的工具,那显然也是与平台方的初衷相违背的。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法规制定跟不上新情况”的问题也许会长期存在。也希望尽快有相应的监管法规出台,让更多人的善心不被滥用。
08-23 09:49|分享
08-23 09:44|分享
08-23 09:31|分享
08-23 08:15|分享
08-23 08:13|分享
08-23 08:09|分享
08-23 08:09|分享
08-23 08:03|分享
08-23 08:02|分享
08-23 08:00|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松筹平台发起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