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部的锥春锥度1 10是多少度还是少,为什么中国北部的锥春多或少呢。

阿拉斯加人来自中国北部
原标题:阿拉斯加人来自中国北部
渊源>科学家一般认为阿拉斯加人来自中国北部,从白令海峡过来,发展为不同部落的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大约是在一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美国西部的发展史跟19世纪的淘金潮密不可分,而淘金潮又跟华侨华人的移民史息息相关。随着美国西部的逐渐开发和西部铁路大动脉的修建,华人劳工北上进入到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地区。事实上,近年来,华人在美国西部开发史上的卓越贡献越来越得到美国朝野的一致肯定,不仅在许多英文著述增添了记录,而且还在一些地方树起了永久的纪念碑。华侨华人对阿拉斯加传统的渔业亦做出过重要贡献。现今,究竟有多少华人在阿拉斯加生活?因为缺乏统计数字,谁也无法说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阿拉斯加华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已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最明显的事例是,过去华人开的杂货店,商品单一,规模很小。现在,就连礼品店,也开成大型超市。许多印着阿拉斯加字样的T衫,以及带有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文化特点的纪念品和日用品,其实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什么中国北部会有沙漠?沙漠是怎样形成的?那么冷的地方应该不会有沙漠的啊,反倒是地球的赤道附近没有沙漠,怎么回事?非洲那里有沙漠还好理解一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沙漠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风.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令土地表面我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气候条件与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它们多分布在沉积物丰厚的内陆山间盆地和剥蚀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沙源有来自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小腾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与现代的冲积物和湖积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库尔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来自现代河流冲积物;乌兰布和沙漠和贺兰山 、 狼山-巴音乌拉山前地区的沙丘来源于洪积-冲积物 ; 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因为我国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日变化,气温年、日较差都很大。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夏至或冬至后不久。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在赤道地区南北...
扫描下载二维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春的回想·打锥锥
&&&&&&&&&&&&&&&&&&&&&&&&&&&&&&&&&&&&&&&&&&&&&&&&&&&&&&&&&&&&&&&&&&&&&&&&&&&&&&&&&&&&&&&&&&&&&&&&&&&&&&&&&&&&&&&&
年过完了。雨水节气也过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眼看着春天就到了。
记得小时候,每逢这个季节,母亲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好过的年,歹过的春”。意思是说,青黄不接,该过困难日子了。不过,由于母亲总惦记着这句话,我家便总能对付。从没让青黄不接难为过。或忙时干闲时稀,干稀搭配;或东择西借,借玉米麦秋还麦子。好歹没挨过饿。
小时候没挨过饿,可总爱饿。玩着玩着就饿了,跑回家去拿饽饽。饽饽是对五谷面食的统称,凡是面食做的干粮,都叫饽饽。跑进家大声喊:“妈,我饿了!”母亲会说:“饿了拿去!筐里有。”筐里有指的就是饽饽。我家的饽饽都放在饽饽筐里,挂在炕沿上方的房梁上。挂着放,不怕耗子不怕猫,登到炕沿上就能够着。
在家说饽饽说惯了,后来到北京的姐姐家求学,饿了还说吃饽饽,弄得街坊四邻听了都笑。往后,就叫馒头、丝糕、烙饼了,再也不说饽饽了。后来成了作家,写清代戏才知道,三宫六院都把干粮叫饽饽。到了慈禧太后那里,只有高级点心才能叫饽饽。北京前门外,有专门伺候太后老佛爷的老字号。张一元茶庄,内联升鞋店,王老娘绣铺,六必居酱菜……还有专做太后爱吃的点心的“前门外饽饽铺”。再后来,了解民风民情,又知道东北叫饽饽的地方很多,甚至把受宠也说成“香饽饽”。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莫非饽饽的说法与满清有关?
饽饽是叠音词。小时候喜欢的叠音词,除了饽饽还有一个,就是锥锥。锥锥只有春天才有,是茅草发芽时最先钻出的一种锥状嫩草。长长的,尖尖的,尖儿上还绿中透着紫。趁着锥锥刚钻出来,把它从草梗上抽出,把锥状部分剥开,里面会露出既白又嫩的草絮,象嫩嫩的丝绵。把那草絮放进嘴里嚼,香香的草香,甜甜的甜味儿,且越嚼越有咬劲儿,象是大自然赐给乡间孩子的天然口香糖。故此,春天一到,我和小伙伴就跑到村边地头儿,低着小脑袋认真寻茅草、仔细找锥锥。并把从茅草梗上抽锥锥,叫“打锥锥”。
已经60多年没打过锥锥了。
现在故乡的孩子,还打锥锥吗?
吃惯了口香糖,锥锥还会那么讨孩子们喜欢吗?
儿时的锥锥
钻出锥锥的茅草
从茅草梗上抽出的锥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1,中国地理对历史影响概述
想要读懂中国历史必须从中国地理开始:
(一)地理区位对中国的影响
1区位对中国影响。
我国在世界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东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西部。地处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上的东半球。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包括南海),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时差4小时多。采用统一东八区时间。
1,港口、口岸。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在东部形成许多良港(上海),西部交通要道形成许多口岸。(喀什)
2,海陆文明双重影响。我国一方面受到大陆文明影响,(俄国)一方面又会受到海洋文明影响。(日本)
3,我国对外交流既可以通过陆地,(丝绸之路)又可以通过海洋。(海上丝绸之路)
4,广阔的国土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战略空间和资源,但在维持广阔的国土却需要更高的成本。
5,地理面积广阔,区位优越,文明自成一体,相对于周边其他地区文明程度搞,成为欧亚大陆东端的文明中心。
2周边地理环境对中国影响。
东面,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分布着,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
南面,是台风频繁的西太平洋南海地区和山高谷深气候炎热的中南半岛。
西面,是气候严酷的大陆气候区,西南又有高寒的青藏高原,崎岖艰险的横断山脉。
北面,是空旷平坦的草原地区和东北大森林地区,再往北是更加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
1,东面,多数是海盗式袭击。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几乎不会遭受东面海洋上的敌人毁灭性的打击,多为海盗、日本的流寇式袭击和朝鲜小范围侵犯。
2,南面,多以边境战争形式出现。东南亚地形破碎,热带地区人口懒惰,发展一直全方位直落后于中国,且一直没有酝酿出大一统式的国度。又由于海陆关系导致南海台风寒潮等频繁,海运环境十分严酷,在古代形成天然屏障。
3,西面,小规模民族战争为主。中原到中亚地区既要经过狭长的河西走廊,又要跨过干旱的新疆地区,东西方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历史上中亚及以西的敌人几乎没有跨过河西走廊,所以来自大陆深处的敌人威胁很小。
4,北面,民族战争为主旋律。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原因,古代农耕的生产方式几乎无法适应东北森林和北方草原环境,有效的防止了中原王朝对北方民族的同化,而北方残酷的生存环境又不断孕育出强大统一的草原王朝,在古代成为对中原农耕王朝威胁最大的敌人。
5,东西陆上交流不畅。大陆深处地区政权走马灯似的更替,强大的草原民族阻隔,严重阻碍路上丝绸之路这使得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地中海地区交流较少,使中国西部对外交通逐渐闭塞,成为半封闭式的地区。
6,东西海陆交通兴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的同时,随着中国南方沿海开发,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到长江下游,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7,东部海岸线自山东以南到越南呈扇形分布。以武汉为中心,到沿海距离几乎相等,也意味着任何外部军事力量都不能轻易攻取武汉和四川地区。
3气候对中国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在陆欧亚大陆和太平洋间形成季风气候,气候:海洋性自东向西,自南向北海洋性递减,并在南北方向上以淮河为界限形成南北分界。
南方:大部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大部分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大部分为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
1,冬季,西北风从西北内陆携带大量冷空气南下,导致全国普遍降水稀少而寒冷。
2,夏季,东南风从东南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进入大陆,导致沿海普遍温暖而多雨。
3,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4,农业差异使得中华文明在文明延续上得到物质保证。古代农产品的差异使得中国避免了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北方旱地旱灾时南方水田依然丰收,南方水田受灾时,北方丰收,保证了华夏文明的延续。
5,南方水稻,北方小麦,东部种植业,西部畜牧业。光照、热量、降水南北东西差异巨大大,在南方、北方、东部、西部造成不同的农业差异。
6,北方开发较早。同时南方闷热多雨的气候形成黏重的红壤,直到铁器大规模应用时代才开始大规模开发南方地区,这样地理环境导致南方相对北方开发较晚。东北辽宁以北气候寒冷,多为黑土,黑土黏重同样导致开发较晚。北方黄河流域四季鲜明,温度适中,在古代更加适合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东北、南方开发较晚。
7,农业差异带来极大的商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农业有着极强的区域性,农业产品差异巨大,因而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带来了大量物流和商业机遇。
8,商品交换形成城市。农业地理的差距使得农产品交换存在基础,山地农牧产品交换平原农耕产品,使得山麓地区形成众多商业城市。牧区产品交换农区产品,商品交换地产生商业城市。物流运输过程中在关隘、瀑布区,水流交汇点,航运起点,终点形成城市。
9,人口分布成因。东部海洋性气候强,降水多,地形相对平坦,南方温暖湿润,光热充足,注定了南方和东部的地区农业承载量远大于西部和北方地区。南方和东部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城市和人口,人口密度远大于其他地区也就不足为奇了。
10,跨流域调水成因。南方降水多,以水田为主,北方降水少以旱地为主,西北缺水以牧业居多,西部、北方严重缺水的现实也导致顺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
11,农业设施密集的原因。强烈的季风气候又导致频繁的洪水和干旱,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同时加上现代社会用电和养殖业的需求,使得兴修水利工程成为保证社会正产运行的一部分。而遍布全国的山地,丘陵地形也为兴修水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导致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密度极高。
12,林区分布。在人口较少气候寒冷地形平坦的东北,人口较少雨热丰富地形崎岖的西南和地形支离破碎雨热丰富的江南丘陵地区形成了我国三大林区。而开发较早的山西、陕西、山东等地林区反而稀少。
5地形地势对中国影响
我国地形是西高东低,可分三个阶梯,其中一二阶梯落差最大,第三阶梯多为平原、丘陵。南方地形单元支离破碎,北方地形较地形平坦、完整。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平原面积只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盆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9%。
1,东西走向航运较为发达,形成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江大河流主要流向都是自西向东,加上南方降水丰富,形成长江这条黄金水道。
2,南北航运不便,诞生了京杭运河、灵渠。第三阶梯地形平坦,自北向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口聚集了我国约半数人口,导致沟通南北航运成为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古代河运比陆运效率要高,所以诞生了京杭运河、灵渠。
3,南船北马,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北方地形平坦,陆路交通便利;南方地形破碎,水网密布,水路交通方便。
4,西电东送。北方地形平坦,河流大部分发源第一阶梯,而一二阶梯落差大,因而我国水电能源主要集中在第一二阶梯的交界地域。但是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密集的东部,西电东送由此诞生。
5,统一多为自北向南。南方气候湿润但地形支离破碎,人口居住零散。南方人口地域差异很大,社会风俗迥异,形成众多族群。相比北方一马平川,地形平坦,语言风俗较为统一,也导致了北方容易率先形成统一,进而统一全国。
6,城市形态、数量。北方地形平坦,易聚集成城市。南方地形支离破碎,南方虽然人口众多,但特大城市数量却南北方却相差不大。
7,兴修水利提供便利。季风气候下,为了应对频繁的水旱灾害,不得不兴修水利。而全国多山的地形为兴修水利、建设水库提供了条件。
8,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狭小的平原导致中国国土面积虽广,但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6中华民族的基础设施建设基因
中华文明诞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华文明在骨子里就有工程基因,从神话中的愚公移山,到上古的大禹治水,再到历史上各种工程无处不体现这个特点,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本人也十分喜欢工程,更喜欢超级工程。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大工程,原因就和汉族出现、中央集权建立是一个道理,只有这样才能驾驭中国这片土地,中国地理现状和制度导致自古中国人就喜欢超级工程,搞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季风气候不稳定。华夏文明是农耕文明,为了保证农耕顺利进行,所以自古就有兴修水利的传统。
第二,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南北方向上的货流运输压力很大,这也是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第三,中央集权治理江河。只有中央集权的政府才能完成跨地域的工程项目。最简单的例子,试想面对黄河这条灾河没有统一政府谁来搞河流治理?
第四,平原较少,地形复杂,地理单元相对封闭。这就导致工程量的浩大,比如四川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修建任意与四川联系的道路都成为大工程。
(二)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
1季风气候是主因
季风十分不稳定,是我国气候灾难频发的主要原因。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年降水量和年温差巨大,极易造成水灾、旱灾、冰雹、寒潮以及其他次生灾害。
2板块交汇带来地质灾害
我国处于三大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亚欧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诞生青藏高原,挡住了西南的水汽,造成内陆干旱。
2,造山运动与地质活动频繁,导致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
3沙漠化与石漠化
1,北方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年干旱土层较薄,一旦过度地表植被被破坏,在风吹拂下,极易形成荒漠化。
2,南方石漠化,中国多山地,大面积的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土层薄,基岩浅,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形成光秃秃的石山,呈现“石漠化”现象,
随着开发进入山地,山区植被破坏,河流上游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河流泥沙含量逐年增加,到平原淤积,经常随着雨季决堤发生洪灾,尤其黄河到了华北平原逐渐淤积,形成地上河,所以自古华北平原是人口重心的同时也是灾难的重心。
1,雨水少时容易造成干旱,雨水多时极易造成洪灾,洪涝干旱交替又会诞生更为恐怖的蝗灾,鼠灾,瘟疫等等次生灾害。
2,同时由于山地面积广阔,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河流含沙量剧增,抬高河床,洪水更加泛滥。(1998年洪水)
3,低地平原排水不畅,形成盐碱地。
5寒潮台风。
中国地理环境又导致寒潮和台风频发。
1,北方平原一马平川,冬季冷空气长驱南下,形成寒潮。
2,夏季台风频繁极易造成风灾和洪灾。
(三)矿产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矿产,种类齐全,储量巨大,分布不均,部分重要矿产品品质低下。
1,独立的工业体系。广阔的地域,丰富的矿产储量,齐全的矿产种类,庞大城市数量和繁多农业产品,使得中国可以孕育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2,矿产仍需要进口。优质矿产缺少、部分矿产品开采困难,部分矿产出量少导致我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煤矿,铁矿石。
3,矿产影像历史。铁矿石品位低导致铁器发展缓慢,在历史上严重影响我国历史进程。
4,闭关锁国的成因之一。最重要的是,多样的矿产使得中国地理环境内可以供给一个半封闭式自给自足的社会,这也是封建社会后期闭关锁国的原因之一。
5,促进了矿产品精炼技术发展。许多矿产品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物精炼行业发展。
6,形成众多矿业城市。矿产品的开采、生产、利用产生众多矿业城市,如无锡、景德镇、自贡、大庆、鞍山等。
(四)天生汉族
1注定的大族
从地理条件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孕育一个强大的民族,强大的国家几乎是注定的:
1,季风不稳定的特性使得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一年都有地区受灾,使得一个地区民众无法永久性的固守一地,从而为形成一个统一的大族提供了基础。
华北平原是河冲积形成,形成时间较短也就一两万年左右,地势平而低,古代还有许多大湖,所以内涝严重,内涝蒸发使得盐分聚集,盐碱地密布,河床沙石又导致风沙严重,而不稳定的季风也导致水灾旱灾严重。
伴随水旱灾害,引发的虫灾蝗灾,鼠灾,尸体和不洁净的水源引发的瘟疫,随着暴雨而下的雹灾等等灾害在古代足以摧毁一个弱小的小国和当地社会秩序,导致战乱发生。比如春秋时期人口到达当时人口极限,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统治者为了转移内部矛盾,灾民为了获取食物,战争裹挟着灾民进行。
尤其是人口增长会导致抵御天灾能力降低,促使各地民众不断迁徙,导致,客观上促使一个统一大民族出现。
2,中国地理是个半封闭的国家,南方过热,北方以北过冷,中原农业刚好适合早期农耕社会生产力。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耕以黄河为中心向四周扩展,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导致需要一个强大政权与之抗衡,使得一个以汉族为核心的大一统国家成为必然。
3,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要求有一个统一强有力的政权来兴修水利来应对各地的气候灾难,维护农业的稳定和发展。
欧洲为什么小国林立,始终没有出现大一统局面?盛行西风稳定而湿润,畜牧业十分稳定,极少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欧洲自然灾害无论在规模还是频率上远远小于中国,稳定的农业环境使得上层贵族缺乏为统一而征伐欲望,而欧洲破碎的海岸线和风浪平静的地中海导致商业城邦发达,自然缺少统一的需求,转而寻找海外殖民地,扩大财富。
中国是农业社会,黄河、长江、淮河横穿整个农业区,气候条件稳定时代尚能出现国家林立局面,发生局部灾难与邻为壑。气候不稳定时代,不断发生的全流域性洪水,只能要求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来兴修水利,建设防灾设施,维持农业生产,恢复生产力。
2没有纯y系民族(概述)
民族是有两个方面来决定的,一是血缘,二是文化,然后问题就来了,血缘怎么分,文化怎么判。
在网上看到很多皇汉和精英、满遗基情四射的讨论汉族是不是纯种的问题,意淫纯种y系优越感。对于这些主张纯Y系的民族精英们,我想说:莫非在民族形成之初的部落联盟里只有你祖宗一个男人与一群女人?当然你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古书记载,“男女媾精,女生为姓“。原始社会是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识其父所谓姜姓部落,姬姓部落即使如此。
按照当今流行的西方民族观点,一般民族发展过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根据汉族历史可以大概知道,汉族形成之前即经历了:氏族社会→炎黄部落→炎黄、九夷、三苗部落融合时期→华夷之辨→现代汉族。古代男女比较开放,同族内通婚受到限制,所以,所谓纯y系根本就没有可能吗。
3没有纯y系民族(原因)
人类早期迁移并没有现今这样困难,捕猎和采集为食物来源意味着人们会逐水草而生,人口稀少也就减少了迁徙阻力。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人类社会的居住地自古就不是固定的。
在远古人口随自然环境迁徙混杂的社会状态下,今天这个地方被这个部落占领,明天或许就迁徙一空,大片区域的纯某系基因有多少可能性?
2,人类社会也不是封闭社会。
先不论走出非洲时的那个部落是否只有1种Y系或母系基因。母系社会里,血缘是按照母系来算。人口死亡率超高,一妻多夫,群婚制的情况下,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成活率,一个妻子没准生育是哪个Y系的子孙,甚至生育出不同y系的子孙。人对于长相差异巨大的人种会有排斥,可是对于长相差异不大的人种有多大排斥?怎么能保证同一个部落只有一种Y系基因?
3,母系社会里原来的父系也有可能被取代。
在漫长人类演变中,人口数量曾经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理想状态每人生育2个后代的话,总是4分之1的男性没有后代,4分之1的女性没有女性后代,最终某一部落主流母系和父系都有可能被取代。
4,部落里不可能只有一个男人的后代。
到了父系社会,部落里不可能只有一个男人后代,你我都知道近亲繁殖的下场。所以在这世界上没有任何民族是所谓的纯种,不然早就出现了生育隔离了。
5,民族意识是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形成,不可避免的会融入少量外来基因。
民族是在与周边人群交往中形成,民族形成通常也是以某一部落为主导产生部落联盟,这其中加入其他部落,其他民族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4主体y系的原因
人类在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人口逐渐开始定居下来,迁徙越来越困难。随着农牧业分工,农业人口进入定居时代,父系为标准的血统观这时才出现。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后,城市和国家形成之后人口更加趋于稳定,物质积累要求下,父系延续也就愈加发达。
世界上没有所谓纯种Y民族,那为什么还有某一父系占主体的民族呢,之所以某一父系成为主体,其主要原因:1,生育2,战争和自然灾害3,地理隔绝。
一,自然生育。
人口稳定前提下,每代四分之一的男人没有男性后裔,四分之一的女性没有女性后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个男性或者女性的后代在当地占主体的情况。
比如:世界人口总数不变动,你的基因只能生儿子(当然这不可能),总有一天,全世界到处是你的儿子。
比如:部落人口不变,你的位高权重,生的南孩多,总有一天,你的后代在部落里占主导地位。朱元璋后代整个明朝生出来百万子孙,就很能说明问题。
二,战争和灾害也是关键因素。
战争使得人口剧减,和平年代人口会剧烈增加,这种收缩会极大地影响Y系分布。比如:战争前杨家占主体,孙家全跑了,来了一拨兵灾,杨家被杀光,孙家人回来自然孙家成了主体。这情况人口越少、年代越早就越明显。
三,至于某些民族是纯种Y系
比如独龙族,印第安人,要么是小族群,要么是小族群进入新天地(印第安人),试问一个正常与世界交流的民族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你非要坚持某一父系基因是本民族基因的话,那你的母亲、你的奶奶,你的女儿,孙女,外孙女都没有民族基因?
所以,对于所谓纯种民族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某一基因可以作为标志,但是绝对不是全部。
5华夏的形成
当然我也并不认同&“汉族虚无论”。民族是人民共同体,汉族是十几亿人口的大民族,无论从Y基因,还是从民族认同都只能证明汉族的成功。
民族的形成本身就是种长期融合的产物,炎帝,黄帝,蚩尤有可能只是首领的称呼,否则怎么可能只在人均寿命只有30岁不到的年代里完成从陕西打到北京的庞大战争,其本身更像三个部落首领的百年战争。
从官方史料来看炎黄部落(黄帝部落?)自西进入中原,在中原与东夷(九黎?)、苗蛮一部形成华夏族,华夏族前身的主体就是一主两副的集合,汉族起源核心便是这三个部族群。
同时,史书中所谓北方民族大融合,满清入关时期关外游牧民族总人口才不过百万,100:1,历代人口比例同样悬殊,还有王朝结束时报复性屠杀,每朝每代都是如此,这样的比例“大融合”有多少实际意义?所以汉族虚无论同样站不住脚。
无论怎样汉族就是华夏族直系后裔,古华夏族的基因仍然是现在汉族的主体,在这过程中融入异族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然人类早就诞生生殖隔绝形成新物种了。想要认为某一基因是所谓正宗汉族无疑是自找麻烦,就算汉族某一少数Y基因只有10%强那也是几千万人,难道他们都不是汉族?难道曹操基因是O2他就是泰国人?
(五)中国历史与地理的关系
再看古代历史
1中国半封闭地形
人类历史演变是建立在地理条件之上的,地理好像是历史的舞台,历史就是没有彩排的表演:
1,青藏高原阻隔作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下,青藏高原形成,艰难的道路,使得跨越块地区进行大规模行军几乎不可能,除了西南青藏高原土著居民的王朝,青藏高原另一边的王朝和西亚王朝基本止步在了青藏高原边上。
2,蒙古高原阻隔作用。北部宽广恶劣的蒙古高原地区,以及强悍的草原民族,无形中阻隔了蒙古高原北面,西面王朝进入中原。
3,古代海洋就是天然屏障。古代,科技条件限制下,大海就是一道天然屏障,直到中国明朝世界航海技术发展,大海才渐渐失去屏障的作用。
4,北部关隘缺口。中国北方河西走廊,锦州地区(元明冲积而成),阴山山脉等几处豁口,直接威胁着核心地区。
5,南方河口缺口。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拱卫着北方渤海咽喉;海南和台湾岛拱卫着东部沿海的安全,在它们中间形成极其适合登陆的三处大的缺口,分别是珠江口地区,长江口地区,渤海湾,清代长江口是经济重心,渤海湾临近政治中心可谓要害。
2历史发展过程
1,黄土高原首先开发。黄土高原地区是汉族的发源地,华夏部落在这里形成。曾经黄土高原草木茂盛森林众多,气候跟现在的淮河地区差不多,而华北平原地区一两万年前还是海洋
2,华夏文明在中原走向兴盛。后来华北平原海洋逐渐退去形成陆上沼泽,华夏部落这时东入中原,经济重心转移到黄淮海地区,形成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开始兴盛,所以自古有得中原者的天下。
3,经济重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随着秦汉对四川,湖广,江南,西南,两广地区的经营,南方地区逐渐纳入华夏文化统治之下,汉代以后北方气候逐渐干旱下去。汉人也大量从中原南下,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后来开始超过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在明之后西南彻底成为中国大后方。
4,政治、经济重心转移。总的来说经济重心经历了从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转变。而我们的政治中心也跟着经济重心转移从西安到洛阳到南京。
5,政治重心转移到北京。但是南方地理单元破碎,不利于对全国的统治和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抵抗,于是在明朝天子戍边,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彻底分开。
6,新疆地区。东北和西北关外曾经是几度是中原王朝的统治区,但是历经宋朝的衰落,西域逐渐伊斯兰化,古汉人要么被屠杀殆尽,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撤入关内,直到新中国成立成了如今的新疆。
7,东北地区。早在战国就被燕国开发,但是后来东北几度易手,异族的屠杀使得汉人在元明清之后十分稀少,直到清末闯关东大移民才彻底纳入汉化区域。
8,随着南方的开发,长江逐渐成为全国交通枢纽,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武汉成为中国东部的地理中心地区。
当代的地理格局形成。
(六)中国地理的三个层次
1&三圈政治
从当代中国地理格局角度分析,中国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第一层,核心区。武汉为中心的汉地十八省。
1,以秦岭淮河为界限可分为两个核心区。
北方核心区:黄河中下游流域,海河流域,淮河以北流域的小麦区。
南方核心区:长江中下游流域,淮河以南流域的水稻区。
两者构成了中华文明核心区。
2,以长城和南岭为界限,两线构成了中华文明核心区的屏障区。
北方:辽东地区,燕山山脉,山西,河套地区,河西走廊,河湟故地为北方核心区屏障。
南方: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南岭,武夷山,为南方核心地区屏障。
3,汉地十八省各王朝的本命地区,王朝兴衰涨落几乎都在于这一层。
第二层,内层。核心以外的古代王朝领土及附属国。
1,自鸭绿江起逆时针画圆依次是:1,黑龙江划分的内外东北。(渔猎文明)2,沙漠分隔的内外内蒙古。(游牧文明)3,葱岭划分的内外西域。(绿洲文明)4,喜马拉雅山南山北地区。(农牧文明)5,中南半岛东西两侧地区。(混合文明)形成一道陆疆战线,对应大陆文明及战线。
2,自鸭绿江起顺时针画圆依次是:1,朝鲜半岛。2琉球岛链。3台湾岛。4菲律宾。5,海南岛。6,中南半岛。形成一道海疆屏障,对应海洋文明及战线。
3,衔接的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是海陆交界区。这些领土或者历史领土像温度计一样反映王朝健康状况。
第三层,外层。中华文明影响区
1,北部西伯利亚构成,西部中亚,西南印度,对应后来的大陆深处大陆文明.
2,南部印度尼西亚地区,东部日本,对应以外的海洋深处的海洋文明。
3,这一层则是反映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世界局势的发展。
2三圈与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延绵几千年与三个圈层有莫大关系:
1,华夏文明统治中原,南北方两道屏障成为守护核心区不受侵犯的屏障。
2,核心区以淮河为界限,以北旱地小麦,以南水田水稻互为补充。极少发生南北方核心区同时受灾的情况,极大的维护了王朝稳定,保证了汉文明的延续。
3,在古代科技条件落后情况下,南方沿海极少受到海洋文明侵犯,使得王朝可以专心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3三圈与自我封闭
三个圈层保证华夏文明延续千年的同时也带来一个被诅咒式的禁锢:华夏文明的极少突破三个圈层,产生天朝上国,自我封闭的心态。
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的战和外交政策认识层面多这三个圈层之内:战争不是第一层圈的王朝战争,就是与第二层的民族战争,极少顾及第三层,更不用去说进行海外统治,将势力扩展到世界。
除去汉、唐、明外,三国内战、南朝退守江南、宋朝主动放弃北伐,历史上汉族政权几乎没几个打到外圈,这种对国家战略的短视,根源便是半封闭地理条件下的封闭思想作祟。
自汉东并朝鲜,南下南越,西进西域,以核心区为基地向第二层伸出的三支触角,形成核心区对边疆控制的基地,中国略显雏形。
这三个互为120度的三只触角可以成为“三边”:
1东线线辽东与朝鲜的控制,为解决东北渔猎文明提供了跳板。
2西线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控制,为将势力延伸到中亚提供了跳板。
3南线越南的控制,为控制整个东南亚提供了跳板。
三边本来为文明的扩张、解决边境问题开了一个好头,可惜这种大的战略并没有持续下去。
(七)汉族发展与农业、战争的逻辑。
古代中国战争的主线是三种战争: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王朝战争。
炎黄、东夷、九黎等三种文化融合诞生的华夏族生产力得到飞跃,在汉族形成初期就开始就产生了以核心地区中原为中心的“人口爆炸”:
1,土地是赖以生存的资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进入封建社会之后,中国形成浓厚的乡土观。因为:小农经济盛行,人根本不可能搬走土地,
2,发达的农业意味着高人口增长。
古代没有有效的避孕措施,大量人口增加,最终瓜分了仅有的土地,也意味着外来人口在本地区基本没有立足的可能,这时y系才稳定下来。
3,土地承载达到极限
古代生产力有限,中原地区资源可养育人口有限,成熟的耕作技术导致人口动不动就超过千万,人口增长很容易超过生产力增长,于是人口超过土地承载极限。
4,战争爆发
人口达到土地可承受的极限,减少人口的途径无非是战争,疾病。季风气候又十分不稳定一旦水旱等灾害连绵,土地承载人口能力降低,即使小矛盾也会轻易引发战争。最终人口压力启动战争机器,进行战争。人口越多,死亡越多,逃亡也就越多,人口文化扩散也就越广,这就是华夏文明扩散的根源之一。
5,人口快速恢复。
自然,土地作为生存的基本条件谁也不会轻易放弃,战争后大量人口回流,人口在发达农业养育下快速恢复。
2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1,为何某一基因占优势比较明显。因为,每次死亡和恢复都会导致之前男性人口没有了后裔,Y系自然越来越单一、均匀。
2,中原汉族少见的基因往往在南方汉族或北方汉族边疆常见。从中原混战,向南北逃亡,也不排除融合而来。
3,在南方形成迥异的民系。各历史时期迁徙过程中各个集团自然以血缘文化远近形成自己的群体。
4,为何某些少数民族里记录的祖先来自北方。南迁或北迁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
5,为何南北方汉族y系相似但母系差异较大。因为男性在迁徙中上多于女性,男性娶当地妇女,这也导致当地习俗融入汉族形成新的民俗。
6,为何边疆民俗里保留许多核心区消失的风俗。因为地理隔绝导致发展并不同步。
3华夏文明的心脉
&如果把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整体;人口看作血液;河流、道路看作血管,那么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关键就在于这颗中原地区的“心脏”。
1,汉族形成乃至发展的漫长时间里,中原既是华夏文明核心,也是政治中心,也是人口经济中心,可谓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区。
2,历朝历代统治者处于大一统的统治需要,十分注重道路建设,驿站体系建立,甚至出现省级单位路,省级单位道。现代社会村落所谓的十八里铺,三里屯等等都是历史的体现,最终形成人口迁徙的“血管”。
3,道路联通了地方,由此,路、道、巡察使,等地方行政制度诞生,同时也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所以,当今中国对于高速,国道,高铁的重视就是一种历史的反映。
4中国人的反抗精神
汉族是历史上最具反抗和开创精神的民族,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是最完美的体现。那么中国百姓为什么那么喜欢起义呢?答案是土地问题。
欧洲选择的是分封制,任其人民互相残杀,后期选择对外殖民。印度选择的是种姓制和分封制,加上宗教麻痹。中国选择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
王朝开过之初,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王朝将土地分给民众,国家征税,地主收租。但是王朝末期,情况却变了:
1,人口暴增,土地面积增加却赶不上人口增加,人多地少,造成一些地方百姓普遍饥饿,人民困苦不堪,地承载力到达极限,战争爆发几乎是必然。(这也是新中国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
2,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兼日益加剧,富人有弥望之田,穷人无立锥之地,社会矛盾尖锐。
3,伴随着经济发展,国家政治越来越僵化,吏治腐败,应对饥荒无力,反应缓慢。
4,加上饥民开荒种田,破坏环境,上游水土流失加剧造成了下游水旱灾害增加。
5,人民困苦情况下,百姓被各种思想蛊惑和组织起来,很容易就掀起农民暴动。
中国大一统制度下,贵族、宗教处于被打压地位,那么农民干掉与子相关的地主后,缺乏打击的中间对象,矛头自然指向官吏,可是官吏是帝国的系统一部分,这就意味着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这也是农民战争经常会演变为王朝战争的原因。当然,这种反抗颇为无奈,而且农民暴动也有很多局限性,虽然农民暴动很多,可最后成功的也很少。
5王朝战争。
随着农民战争的扩大,当封建贵族和地方割据势力共同参与到反叛中时,则意味着王朝开始瓦解,于是农民战争演变为王朝战争。
实际上,真正农民战争最后取得政权的极为罕见,反而当封建贵族、地方豪强参与到叛乱时旧王朝才开始真正瓦解。比如:汉朝刘邦实际上封建贵族,唐朝李渊是陇西贵族。宋朝赵匡胤是军事将领。即使到了清末,辛亥革命没有地方割据势力参与几乎不可能成功。
王朝更替后,为了维护统治,必然选择恢复发展生产力和稳定边疆,于是民族战争成为主旋律,直到人口暴增、土地兼并、农民起义频发。形成农民战争——王朝战争——民族战争——农民战争的怪圈。
中原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乡土情结浓厚的华夏文明又拥有超强自我修复功能,每次迁徙后总会留下一部分人口进行自我修复,于是华夏文化便形成人口膨胀——战乱对外扩张——自我修复——人口膨胀——战乱对外扩张的循环。
每一次王朝兴衰、农民战争、饥荒,瘟疫都伴随一次大的民族迁徙浪潮,迁徙过程中将华夏文明带到边疆地区,推动华夏文明扩张。
中原像心脏一样跳动向全国输送“血液”,推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大一统的中国出现,即使是建国初年时期中原人口仍在不断外迁之中,即是最好的证明。
“中原心跳”不仅带来汉族的膨胀,还导致北方汉族人口“单一化”与南方汉族“多样化”,也可以把两者成为理解为“南北汉族分化”。
“单一化”形成北方汉族:
华夏族并没有南北华夏族之分,汉朝以后却慢慢形成南北方汉人。中原地区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作战,每一次王朝更替都伴随屠杀,人口迁徙,人口恢复的过程。以王朝更替的战争为例,每次王朝更替中原户口至少减少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甚至更多。这个冷血的心跳循环过程中原民族自然是不断融合,更何况内战长相有区别的“异族”人更容易被杀,最终形成北方汉族、所以北方才会形成大片官话区。
“多样化”南方汉族群体:
汉族是农耕民族,无论哪种人口迁徙,农耕人口自然愿意选择适合农耕的地区居住,气候湿润适宜农耕的南方自然是首选,这种人口扩张必然是沿交通线(沿河沿路)由浅入深的扩张,商朝东征和周朝分封开始,在中原汉族“单一化”同时许多古老汉族基因各种原因南下,先到达的汉族先民占据土地肥沃地区和交通线,形成最初的南方汉族。
之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中原长期生产力领先,各地越晚迁徙人口越具有生产力优势,可以开发更广阔的土地,因而汉族先民要比周边部落人民更具生育优势,更容易占据当地社会主流。
每一次人口南迁都会带来各自历史时期的中原人口,但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汉族与边疆汉族差异明显,与当地其他土著民族交流融合程度也不同,同时迁徙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下导致互不认同。
于是,各时期汉人在支离破碎的南方地区,如同化石层般层层叠加隔离,加上土著居民逐渐汉化走出原始社会,南方汉族便“多样化”起来,于是当代南方汉族慢慢形成。
最明显的便是南方几大汉族方言,这也是所说“南方某某人才是真正汉族”说法的根源。
(八)民族战争
1农牧分界线
而要理解与北方民族之间的民族战争,首先需要理解一下农牧分界线。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民族征战与农牧分界线密切相关。
农牧分界线是指农业和畜牧业分界线,
1,农牧分界线只是一个模糊的界限,界限附近多是农业畜牧业混合,分界线以北牧业逐渐为主,分界线以南农业逐渐为主。
2,农牧分界线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会随着气候和社会因素向南或向北变化。
3,农牧分界线也不是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政权界限的划分。
2草原民族南下和汉化
可以说,中原地区优越的物质条件才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动力源泉。
一般来说,城市是由聚落发展而来的,城市兴起于农牧分工之后,可以理解为生产力推动城市出现。
一方面,只有剩余产品足够多时才有条件产生城市,这个剩余产品主要是用于生存的粮食和用于生产、生活原始商品。另一个方面,城市的存在也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安全的生活条件。
城市代表着商品的集散,代表安全的生产环境,代表舒适的生活。代表更优越生存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华文明地区物质生活优越,这本身对散居的游牧人口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力。
但是游牧民族并不会创造这种优越的环境,那么要享受这些物质财富,要么贸易,要么掠夺。
1,当南下掠夺成本更低时,游牧民族南下侵略就开始了。固然草原民族可以通过贸易享受物质财富,但是由于草原生产力、承载力有限,马牛羊是生存资料,这意味着贸易的同时要付出代价。那么在自然灾害发生、人口超过土地承载力等人命不值钱时,或者中原王朝孱弱时,南下掠夺倒显得低成本许多,。
2,游牧民族发动战争,本质就是为生存、生活资料的掠夺,掠夺本身就是破坏生产力的表现。其结果要么被中央王朝赶走,要么占领部分地区甚至全部。占领土地,掠夺之后物质生产就没了,倒在城市温柔乡里的游牧民族自然就会发现这种问题。那么怎么处理呢?要么依靠汉人来过日子,要么学习华夏文明,要么就照样得过苦日子,自己选。自然而然正常人都会倾向于恢复生产。
3,破坏了生产力自然还是得把生产力找回来,最后占领土地的游牧民族不是汉化就是依靠汉族过日子,这就是所谓汉化根源。人都不是傻子,谁都想过好日子,所以汉化根本原因不是华夏文明有多伟大,而是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一个舒适安逸的日子比所谓千百大道理要有威力百倍千倍。
3汉人向胡人输血才是主流
但是,胡人南下入侵还要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北方农业区的北部屏障。
历史上中原混乱:
1,正面突破黑色关隘区,直取北方的北方民族政权不少。
2,正面突破黑色关隘区,直取全国的北方民族政权只有元清。
历史上中原稳定:
1,正面突破黑色关隘区,直取北方的北方民族政权根本没有。
2,正面突破黑色关隘区,直取全国的北方民族政权根本没有。
也就是说:除非王朝腐朽、中原混乱,否则北方民族连北方都占据不了。
正常情况下,汉族文化并不适合游牧生活,所以出塞外的不多。而且历朝历代进入游牧区域汉族往往变为胡人,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扣押,老婆孩子都有了。李陵后代成为胡人。苏武牧羊,如果他不是汉使会不会成为胡人?而古代塞外地区只有东北适合农耕,蒙古草原只有河套地区适合农耕。
一旦中原农业承载力到达极限,或者中原地区混乱,大量流民便会涌入塞外,河套、辽东地区孤悬塞外却是民族交往要道,胡人汉化的同时汉人胡化更为严重,辽东基本成为汉族向少数民族输血的大本营,所以多数情况是汉人对胡人的输血。
北方崛起的民族都与汉族密切相关,多数北方民族政权的崛起正是源于华夏文明输血。汉族代表先进生产力,内地大乱,塞外充斥着各种逃难的流民,流民带去的先进文明,尤其是铁器制造技术,天然战争优势和先进文明成果相结合才导致游牧民族的强大,才有实力南下攻破中原北部屏障,从而可以在中原混乱时期入主中原。中原南部核心则依靠秦岭淮河一线组成第二道防线。
不过话说回来,当今工业化的社会都是高科技武器说话,蒙古国的游牧民族南下中原是不可能了,否则就得被坦克压成肉饼或被机枪打成筛子。但是自主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游牧民族似乎没有先例,尤其是草原的经济承载力小的可怜连最基础的工业化都未必能实现,唯一出路不是出卖资源就是依附强大工业化国家,所以,离开了中国蒙古国是没有未来的。
看到“汉族牧场”很多人就会觉得很荒唐,但是,战国赵国早就控制了河套地区,秦国控制河湟地区,而这些地区几乎都是牧区,秦汉长城几乎建设在草原上,所以两国其实有大量牧场的存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赵国会有胡服骑射。
根据历史上的农牧分界,我们可以强行将这些牧场强行划分为三片:
1,幽云十六州(及其以北部分地区)。秦朝的上谷郡现在叫坝上草原。
2,河套地区。比如云中郡现在叫包头。
3,凉州地区。比如至今仍然存在的张掖山丹军马场。
中原王朝对阵草原民族,实际上多数时候是中原王朝占据优势,中原王朝人多势众,自然希望正面解决问题,一战定乾坤,反而游牧民族多数时候避战。由于游牧民族机动性太强,要想彻底打赢游牧民族骑兵是对游牧民族战争的主力,也就是说,想要打赢北方游牧民族,必须保证一只强大的骑兵队伍。所以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幽云地区是组建强大骑兵,削弱北方民族的不二的选择。
占据这些草原,可以方便组织一只骑兵部队,加上农耕的粮食作为后勤支撑,一直专业化兵强马壮职业骑兵部队就会诞生,当中原王朝发展成农耕+游牧的混合体时,有强大王朝作为支撑的专业杀人骑兵部队无论正面作战还是机动性与草原骑兵都不落下风。
一,看过农耕分界线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汉唐的强大:1,汉唐境内分布着大片的牧区。2,牧区提供大量的战马和专业的骑兵。骑兵的存在,使得汉唐在与游牧民族作战中也不落下风。
二,看过农牧分界线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宋朝军事衰弱:1,宋朝失去幽云十六州,即没有险峻的关。2,失去宁夏、河套、河西走廊地区,大量牧场失去。3,农耕技术发展,境内人口稠密,农田密布,使得宋朝境内饲养战马成本提高。没有险关,也没有骑兵,以步兵攻打游牧民族的骑兵,军事的孱弱也就不难理解。
三,看过农牧分界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明朝军事实力逐渐衰弱。1,明朝最初的强大也离不开强大骑兵支持。2,但是明朝中后期迁边民入长城境内,放弃游牧区也就预示着明军彻底被动挨打的到来。
所以,草原牧场就成了获取战略主动权的前提,失去了牧区就失去了骑兵,失去了骑兵,以步兵对骑兵,就失去了对游牧民族战争的主动权。
但是,随着经营长城地区越来越困难,保持一只强大的骑兵部队反而越来越困难,原因是:
1,大气候的变迁。
长城沿线逐渐干燥,农牧分界线日益后退,也就使得汉人对边关控制力逐渐减弱。
2,不合理开发。
使得森林草场消失,耕地消失,草场大规模荒漠化,于是牧马成本提高和农耕成本的提高,使得经营长城沿线越来越困难。反而给中原王朝带来一个难题:边境环境恶化,自己只能后退,游牧民族却不受多少影响,恶化的环境反而成了游牧民族的屏障。
3,农耕越来越被人重视
农耕承载人口多,越来越被王朝重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儒学兴盛,中央政权和汉族日益重视种植业,对牧业渔猎等生产方式日益轻视,而从事这些生产方式的汉人逐渐被视为异类,于是,这些人口不是不是受重视,就是逐渐胡化,使得汉民族越来越倾向纯农耕形式,极大地削弱的中央王朝的军事力量。
4,军队质量日益下降。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适合农耕区都被开垦,而养兵就要征税,打仗取得的直接利益又少,反而缺乏纪律的兵毒害百姓深重,兵这个职业越来越被贬低,而且随着征兵制的形成和人口暴增兵源质量下降,于是军队质量严重下降。
5,王朝对游牧战争成本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封建王朝衰落,人口暴增,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王朝对游牧民族战争耗费越来越大,越来越经不起长期作战。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王朝后期整个北方都没出现大规模汉族骑兵部队了。
6东北战线(胡化)
华夏文明与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战和主线持续了2000年,可以说与游牧民族的战争是中国战争主旋律。胡人多源于东,兴于北,迁于西,最终消失在西方,故地被别的民族取代,走马灯似的易主给了历代君王终结游牧民族最好的契机。
君主的短见、文武制度和文化的局限却束缚了帝国的作为:
1虽然自战国就有大量汉族边民涌入东北,可历代中央政权少有对东北地位的正确认识,甚至下令禁止开垦。
2无数边民带去的技术和人口并没有导致东北地区汉化,反而胡化,这种输血直接促使了关外民族政权获得先进文明后强大起来,促进了东北胡人走向兴盛。最终导致中央王朝虚弱时少数民族入侵的发生。
7东北战线(汉化)
中央王朝大多时候只是被动接受东北农耕不便的事实,很少想到主动适应、汉化东北:
1,汉化东北,游牧民族缺少东北,极大地削弱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力量。
2,汉化东北,断绝游牧民族兴盛根源,防止出现新的统一北方的民族,当今的陆疆也不会如此受制于俄罗斯。
3,汉化东北,出东北作战显然比长城追漠北要来的经济,直击游牧民族后方,方便的抵御塞北游牧民族。
可惜,只有明对东北有正确认识。明朝重视东北却最终丢失了东北,清朝的确重视东北,却倒行逆施的将关外设为“无人区”,辽东故土上的汉人被驱逐屠杀殆尽。等俄国入侵外东北,魔爪深入东北腹地,清政府才幡然醒悟。以至于民国日本苏俄还沿古代少数民族发展路径从北方攻入中国:
1,1900年俄国侵占中国东北。
2,1937年日本从东北入华北开始侵华。
假设俄国、日本集中主力向西攻入西北,然后陕西一路,山西一路,河北一路,三路同时南下,今天真不知道中国会是什么模样。
西北新疆本来是中国西出中亚的战略基地,无论是汉还是唐都是以新疆为中心经营西北,然而现代却成了中国最不稳定的省。
问题根源在于唐以后汉族失去了对西北控制从而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要怪的话只能怪我们自己,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落逐步导致新疆落入异族之手,明代又把嘉峪关以西的汉人内迁,断了西域与华夏文明联系。
新疆的汉人不是撤走就是被屠杀,或者融入了当地民族中。随着伊斯兰传入,失去了中央政权的影响,被伊斯兰化,导致新疆缺乏认同感。
翻开世界宗教分布地图,我们可以发现新疆成了华夏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分界。没有高比例的汉族,没有共同目标,也没有共同文化认同感,也就注定了新疆动荡的命运。
从领土意义上说我们还必须感谢清政府在中国领土上的作为,没有清政府对新疆、蒙古的残酷的统治,伊斯兰早就占领蒙古草原,直逼长城沿线了。整个中国恐怕都会处于恐怖爆炸阴影之中吧。
南方尽管适合农作生产,但在铁器不成熟的年代这种优势原住民无从开发,秦征战岭南时期,诸民族全都处于原始社会或者奴隶社会。南方地域闭塞,很难形成强大王朝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政权,所以汉族在南线发展要比北线顺利的多。
但是在越南却出现了问题:
1,南方气候湿润,地形支离破碎,各地区封闭,容易形成自我意识。
2,南方支离破碎的地形也导致短时间内汉化无法影响到整个南方。
2,南方交通不便,中央政权到了海南、越南统治力就到极限了,中央政权一旦崩溃,岭南常常自立。
于是,南方统治的最边缘地区交趾郡成了越南国。
隔海相望的地区自然更不必说,藩属乃至殖民了上千年仍然没有引起中央王朝的统治兴趣,加上清朝失败,民国的无能,朝鲜——琉球——菲律宾——越南本来是中国防护罩,却成了禁锢中国的一道禁咒。
10再看古代战略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个大陆文明,而且日益倾向农业文明,但是周边却是渔猎、游牧、绿洲、高原农牧、海洋文明等。
统治者过分重视农耕,几乎占据了古代东亚大陆上所有适合农耕的区域,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发展其他文明方式。
试想古代某位皇帝若有雄才伟略:
1,辽东征服东北,然后彻底汉化东北。
2,河西走廊不丢失,修建永久世居的堡寨。
3,在河西走廊、河套、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东北大兴安岭等地扶植汉族游牧群体,禁止农耕。
4,保证越南不丢失。
5,大力发展海外殖民。
中原的物产换汉族游牧群体的战马,训练汉族骑兵,大力扩展海外殖民,将过剩的人口输送到海外,这样汉族王朝也不用总是面对社会崩溃,异族入侵,王朝崩溃的窘境,当然,这是后话。
(九)天生超级大国
1世界唯二超级大国潜质
东亚出现个大族是肯定的,但是出现如此成功的汉族却是汉族自己奋斗而来的。使得南方民系与北方民系紧密认同的大一统的思想是人创造的。同样斯拉夫人扩张的很成功,可是分裂成了二三十个国家。
东亚土地上诞生出了汉族这个超级大族,汉族这个超级大族占据了现代中国这个地理位置就有了超级大国潜质。
世界上天生大国不少,美国是,巴西是,澳大利亚是,俄国是,印度是。印度尼西亚、伊朗、南非、沙特、土耳其等国马马虎虎也算是半个。但是天生超级大国却极少:中国一个,美国一个,印度算0.5个,剩下的还有谁?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势力范围被瓜分一干二净的地球,只有那些天生大国才有机会成长为世界一极,天生的小国凭一己之力几乎“永世不得翻身”。
2地理分析超级大国潜质
地理上: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领土大国,地形种类齐全,腹地广阔,矿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气候差异巨大,物产丰富,种类齐全。
人口上:中华民族是个勤奋的民族,有数以亿计的劳动力资源,成千上万座城市,广阔的市场。
文化上:中国有灿烂的历史,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高傲的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国人都有民族复兴的梦想。
区位上:中国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紧靠世界最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大洋,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政治作用,销售商品,利用世界资源。
假如中国不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满足于地区大国,那么周边日、俄、印,再加上周边十几个小国和虎视眈眈的美国,足够将中国周边领土瓜分的一干二净。
3工业体系分析超级大国潜质
最重要的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地理条件使得中国可以装载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几乎完全拥有。
1,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多样,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庞大的需求促进了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发展。
2,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诞生了商业交流,商业交流导致山前平原、交通沿线出现一系列的商业城市,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扩张促进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发展。
3,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交通运力日益紧张,公路、铁路、海运需求大增,为了满足运力,兴修交通设施,各种专业设备,汽车、火车、轮船、工程车等需求量剧增,促进了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
4,种类齐全的矿产和庞大的市场需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开采洗选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6,机械制造的庞大需求又促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发展。
7,城市庞大的能源市场和需求促进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工发展。
8,南方橡胶种植的成功为橡胶制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9,丰富的农产品和市场造就了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发展。
10,大面积农业区畜牧区造就了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发展。
11,大面积林地造就了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12,庞大的人民文化娱乐需求又促进了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
4工业体系的作用
中国工业体系大而全,多数并不算世界尖端,那么大而全的工业体系有什么作用呢?
1中国人口14亿人,试问如此庞大的人口不弄一套大而全的工业体系如何解决的了这么多人的就业?不弄这么一套工业体系才是傻子。
2中越边境战争十年。越南没有自己工业体系,大多产品是美国货、苏联货、中国货,自己生产不出来,全是存货,存货用完,不是向苏俄要就是向苏俄要,到最后甚至子弹也要向毛熊要,如此,还打什么仗?
3,美国为什么对中国放开了技术封锁越来越松?因为每当有一项技术突破时,美国就要放松一点技术封锁,因为不放开就被中国自己产品占有了。
4,因为完整工业体系,任何东西我们都可以在国内自产,所以带来极强的仿制能力。
5,工业体系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最终这些人员为“中华酷联”崛起提供了技术积累。
(十)错过的历史机遇
中国独特的半封闭地理社会环境、高度发达的文明使得中原地区人民缺乏对外探索的兴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也认知使得中国的君王和知识分子家们很少跨过文明的边界去认知世界,导致国力完全无法正常发挥,失去了近代史发展的良好机会,导致如今被动局面诞生。
1清朝地缘认知
明朝后期西学东渐成为潮流,但是很快被明朝的覆灭打破。
清朝入关,虽然皇家对西方联系紧密,但是对待国家却是变本加厉的倒行逆施,思想愚民和闭关锁国愚民愚己,对周边局势完全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直到灭亡也没几个明白人。
很多官僚不是
“长城以北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荒唐意见,就是“放弃沿海所有岛屿属国固守大陆”的荒唐意见。
试想要是出个战略家提出战略规划,以藩属被侵占为由提前在国门之外的第一岛链和大陆深处和西方人争夺藩属,也不至于让战火全部蔓延到本土上来,即使失败也会提前让更多人清醒是技术制度不如人。
可偏偏等人家沿珠江口,长江口,渤海口攻入内陆,还搞不清状况。以至于知识分子全部抓瞎,茫然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最后,外东北,外蒙古,外西域被大陆工业文明俄国割去,喜马拉雅山南的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锡金相继被英国分裂,缅甸被英国占领,第一岛链的附庸国完全失去保卫作用,英国沿长江进犯,法国沿珠江进犯,八国联军过渤海直接在天津登陆。
2民国地缘认知
民国知识分子大多也是“误国派”,民国对知识分子的宽容缔造了一大批的学术精英不假,但是出了学术的见识却不敢让人恭维,嘴都全都长在了外国人的屁股上,脑子长在了猪身上。不是支持藏独,就是支持蒙独,不是高呼保卫苏俄,就是大骂当时政府不认真执行民主政体,完全切不中要害。
精英尚且如此,普通知识分子就别提了,不是全盘西化,就是全盘苏化,恨不得把一身筋骨全都抽筋拔骨换成白人、日本人。也就不奇怪孙中山屡战屡败,更不奇怪民国中央屡次不得统一,没了自己脑子,思想都在外国人身上能成功才怪。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建国后,毁天灭地的也要消灭中国文化扒古迹,毁族谱,篡改历史,因为要苏化吗,要符合全盘某主义化吗。
最后民国的国共对决,也是两个中华文明脑袋的对决,两个超级熟悉国情的头子,一个是传统思想改造的西方思想,一个是传统思想改造的苏俄思想。
但是秃子搞不定中央集权(派系内耗),压不住地方派系(地方割据),理不清财政问题(财政崩溃),玩不好经济建设(工业化滞后),解决不了土地问题(社会矛盾尖锐),于是秃子转进台湾岛。
3建国后地缘认知
建国初期,摸不着北的中央政府接连犯错,总体来看,中国处于四面受敌状态,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四面包围,如果按照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外交:
最好:两不得罪或者两厢利用,在美苏之间搞平衡,争取国家最大利益,争取稳定国家环境,发展经济,尽快提升国力,
最次:跟其中一方合作,努力避免两线作战。
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新中国初期对外战略我们走了很多弯路:
1,主要原因还是TG搞意识形态立国,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
2,搞阶级斗争,削弱了国家利益角度出发的国家战略,
3,搞世界革命,输出革命,引发恐华浪潮。
可以说,国家战略对陆地文明战线和海洋文明战线认识不足。完全没有意识到苏俄根本不想让中国强大,顶多是让中国当阻挡美国的炮灰。所谓割让蒙古国是中俄的缓冲更是自欺欺人,中苏交恶俄国驻军蒙古国,一天即可兵临北京城下,蒙古国分明是俄国的前线。
太祖支持北朝鲜,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中国尚未统一情况下,送朝鲜族师给朝鲜,直接改变了力量对比,引爆了朝鲜战争,彻底断送了和西方交好的机会,导致无法统一台湾,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到头来又是自讨苦吃。朝鲜战争苏联摆了中国一道,要不是太祖咬着牙打下了朝鲜战争,恐怕苏俄早就驻军东北了。
意识形态盛行,导致中国丧失了国家利益为原则的判断力,领土划界妥协,中苏辩论,中苏对立,白龙尾岛白送,东南亚屠华,哪个不是意识形态引发的恶果?
4新中国总体判断失策
1,太祖信奉共产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实际上却是用的帝王斗争权术。这套理论是在人多地少、斗争激烈的南方地区形成的,从其推广来看很可能也想运用到了世界,试图成为亚洲革中命心,掀起世界革命浪潮。
但是斗争理论在中国一半的地方都水土不服,是否能推广到全世界更是问题,同时国力贫乏,无力负担世界革命浪潮,更是抵消了斗争理论。
2,太祖错误的相信世界大战会发生,认为美帝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所以一边倒的依靠苏联,同时拉拢亚非拉国家,试图组建统一战线。
但是世界势力均势,大战可能性较低,最终陷入了被围攻的被动局面。
建国之后我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如果说指导思想是为国家利益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实却是为了实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自己不是努力发展和平外交,反而率先断绝了同西方的外交接触。
未能以国家利益角度看问题限制朝鲜,反而从阶级革命角度对朝鲜金太阳进行军事支持,最终导致金太阳得意忘形诱发了一场小型世界大战,中国不得不走上了与美国兵戎相见的不归路,中国和海洋文明国家决裂。
中国在朝鲜把美国从鸭绿江干到了38线,加上紧接着是不顾国力、国家利益的输出革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恐华浪潮。
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极力抹黑中国,于是乎世界好一阵反华,在革命输出最严重的东南亚国家,甚至为此形成专门针对中国的东南亚联盟,加上本来就排斥华裔的某些国家刻意操作,海外华人损失惨重,海洋战线就此闭合,中国整个东部沿海处于白头鹰威胁之下。
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国初不顾国情的输出革命,严重的拖后了中国经济进程。
可悲的是,中苏两国竟然不顾国家利益,爆发了激烈论战,加上中苏积怨已久的新仇旧恨集体爆发。
不久:中苏决裂,紧接着苏俄南下拉拢印度,越南,驻军金兰湾导致中国大后方又处在苏联间接威胁之下。至此,陆上战线闭合,西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南、华南集体处于毛熊威胁之下,中国大陆战线集体告急,中国国际环境进入噩梦时期。
7两线威胁下的中国
超级大陆文明、超级海洋文明同时与中国交恶结果是:
苏军钢铁洪流一天之内可占领哈尔滨,威胁北京,攻取北疆,一个月内之内可以沦陷整个北方。
美军的海军炮火可以在东部沿海任意地区登陆,同时配合蒋光头反攻,大陆,威胁整个东部沿海。
面对空前绝后的威胁,中国:
1,被迫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三线建设。
2,人民被迫当了十多年的土拨鼠,创造了空前规模的防空工程。
3,制造了天量的军火,以至于后来弹药无限制的往越南扔都仍不完。
4,组建了世界上人数最为庞大的军事力量,民兵巅峰时刻到达2~4亿,号称“7亿人民7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形成了全民备战的局面。
5,同时组建了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海军力量,将世界上海军舰艇最多的海军主力放到北方沿海来防止美军登陆。
可是:这一切都极其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战略的失误导致中国错过了十年黄金发展期,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苦难和落后,
2,同时成为文化某命的外部条件,间接导致中国文运衰落,文化严重落后于西方,
3,经济落后周边国家和地区,导致后来改革开放全国崇洋媚外潮流出现。
万幸的是:
1,在中国大备战下,两个超级大国对进攻中国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2,在四面围困的威胁下,中国也因祸得福,完打通了独立工业体系运作脉络,
3,疯狂的三线建设,打通了中国各地理单元的交通障碍,建立了全国铁路公路路网。
4,三线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复制了一套工业体系,真正将中国各地区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内。
5,同时研制出了一些顶尖的战略武器,真正拥有了成为世界一极的能力。
于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
70年代,西方世界第三次科技如火如荼的展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再次腾飞,世界革命高潮回落,中国却陷入了阶级斗争的泥潭。中国虽然在尖端科技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在总体上却日渐落后。
286太宗上台以后,一改186太祖掌柜的战争与革命的认识,展现出了总舵主的舵主气质,要不说邓也是伟人吗,指引国家做出几个判断:
1,世界大战不太能爆发。
2,中国需要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3,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高潮尚未到来。
4,中国国力弱小,无力支持世界革命。
5,中国需要学习西方。
6,一定要坑毛子一把,死掉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中国国力的弱小的现状,总舵主开始了思考,发展市场经济会被斥为走资本主义,国内会有一大片反对;不市场经济怎么发展经济?怎么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于是精明的总舵主憋出了不争论、闷头发展的对策。
于是总舵主提出:兔子要吃萝卜埋头种萝卜,做个乖乖兔,不管黑兔子、白兔子种出胡萝卜就是好兔子。
国内:一面专心搞经济建设,一面建立新的理论体系,比如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于是有了“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检验真理”“黑猫白猫论”,“一心一意谋发展”“先富后富”等等理论。
国外:邓舵主明确表示不会输出革命,停止了革命输出、及武器援助等等;展开了对外邦交。从革命源地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安全设备供应商,于是有了狗大户来买党费导弹的一幕。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了,毛与邓区别,战争与和平,革命与发展,那边说语录,这边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等,从这上面我们可以看到286多少有些喜欢和186唱反调,当然主要原因是对世界判断不同,再夹杂那么点私心,要不怎么去“拨乱反正”号称“总舵主”吗,反正把你的那套倒过来玩就是了。
9两极天平倾斜
从地缘政治来看:1,苏联联中抗美世界争霸才有可能成功;2,美国联中抗苏,苏来就会腹背受敌,天平就会向美国倾斜。
中国建国初期,美国战略失误轻视红色中国,斯大林极力拉拢中国,所以美国在朝鲜、越南连续两次败仗,美国一度被苏联压制。
六七十年代,苏联战略失误,中苏分裂,看不懂这个大战略的苏联后任领导人们做出了最蠢一招臭棋:勾搭起了中国的小弟,搞中苏对抗。
于是,让世界大跌眼镜的一幕出现了:你死我活的中美,转眼间竟然开始搞基,一起整人,整的还是昨天中国拼死保护、美国拼死要消灭的中国小弟——越南。
从中国国家利益角度看来,对越开战是必然的,为什么呢?
1,因为中国已经有了苏、印两个陆地对手,美、日两个海洋对手。
越南想称霸东南半岛,既要陆上利益又要海上利益,中国怎么可能会允许出现这样第五个海洋兼陆地的对手?如果出了这个大国,那么战略形势将更加被动。
2,越南作死,中国援助了那么多年,最后还抱了中国死敌苏联大腿。
更作死的是,在总舵主的发家地闹事,还舔着脸来找总舵主要援助,这明摆着是找总舵主晦气啊,总舵主顿时有种被猴子给当猴耍了的节奏,你越南这是明显找抽啊,所以总舵主十分愤怒,也顾不得什么“同志加兄弟”了,你不仁我也不义,打,肯定的,不打怎么泄气,大打,不这样怎么给你苏联放血,让苏联知道这是谁的地盘。
中国跳反社会主义阵营,杀猴自然就是投名状,这份投名状:
1,是交给西方,表明合作诚意。
2,是交给世界,表明不再革命输出的诚意。
3,是让越南看,让他知道背叛的下场。
4,是让苏联看,将苏联知道挖中国墙角的下场
于是后来:
兔子和白头鹰等西方集团玩了十年的耍猴战争;中越战场成了西方武器实验基地;坑毛子坑上瘾的中美如法炮制跑到了阿富汗开始挖坑,直到89年,世界局势风云突变,中苏缓和,中国才终止了给毛熊放血,此时中国已经给苏联放了十年的血。
对越战争,标志:
1,中国开始放弃对外输出革命,靠近西方,努力实现国家正常化。
2,苏联少了中国这一环,美国多了中国这一环,然后美国转守为攻,苏联的世界体系开始迅速崩塌。
1989年5月15日戈尔巴乔夫飞抵北京,在北京转了一圈见识了人民的力量后,后回去东欧就开始解体了,至此,中国坑了苏联最后一把。
10终止革命输出原因
投靠西方阵营的同时,中国也停止了输出革命。主要是:
1,中国国力弱小,远远主导不了世界,既没有革命中心苏联又向心力,又控制不了新生政权。中国花了巨大代价扶植起来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朝鲜脚踏两只船;越南抱了苏联大腿,柬埔寨不得民心,使得中国开始反省。
2,世界局势的演变使得政府意识到,要融入世界经济中、打破西方国家的猜忌必须停止输出革命。
3,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外交转变也是促成因素。
话说回来,穷光蛋饿着肚子怎么可能让富人搞革命?所以搞革命还是先让自己人吃饱,先发展经济,不然一切革命都是纸上谈兵。
现在来看,停止输出革命,禁止主义争论,避免了国内无端的内耗,使得国内出现齐心协力谋发展局面。另一方面,缓和了与西方的矛盾,使得国家有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来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中国跳出了主义的思维真正开始了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外交政策。
11改革开放面临的困难
改革开放说时容易做起来难:
1,计划经济,旧商业体系、城乡二元,工业体系弊病,票证制度等等。(实质上还是要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2,行政限制,审批限制,地区限制、户籍限制等等。
3,文大革化命思想限制。
4,商业资金匮乏。
5,西方经济外交封锁。
6,苏联威胁。
7,党内反对势力。
8,中外政治制度及思想冲突
9,计划经济体制等等。
10,国民仇视西方。
等等等等。
当然之后总舵主如何运用天才政治手段夺取政权,废除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进行私有制改革,建立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发展对外经济等等神马的措施和政策我也不必多言,怕被笑话。
18发展经济
总舵主认为要大力发展经济,总结起来无非两条:
1,搞市场经济,发挥钱的作用,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2,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融入世界中去。
目的也很简单:
1,搞起那些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东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积累社会财富,发展综合国力,与世界接轨,实现成为大国的理想。
所以总舵主的重点在轻工业、商业和对外经济上。
有人说总舵主这是亲西方,但亲谁要看符不符合国家利益:
1,毕竟每个人都渴望过滋润的生活,中国还要实现民族复兴,谁也不能拿着钢板当饭吃,然后去复兴。
2,当时中国实际上是照般的“斯大林体制”从工业体系到教育体系甚至文化领,无处不存在“斯大林体制”的影子和俄国影响,以至于找个域雕师雕刻北京猿人都能雕出俄罗斯人来。这种体制固然有其优点,但是弊病也是非常严重。所以中国还是要感谢总舵主,不然中国也得步了苏联东欧的后尘。
3,当然是西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第三次繁荣,导致本来以为的世界革命潮流嘎然而止。
16裁军的意义
你准备世界大战,我百万裁军,反正世界大战也打不起来。军区,裁!军队,裁!军官,裁!民兵,裁!军费,裁!军工,裁!太老?裁!太差?裁!总之是负担的就裁,70年代600万的军队到80年代末期只有230万了,但是总舵主也知道军队少了难免威慑力就会下降,所以总舵主其实是抱着核弹去裁军。
当然总舵主不愧为总舵主,也玩了一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段,总舵主当然知道军队少了国内就不好维护稳定,于是1982年裁军高潮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立,简称武警,不是军队,反正人家说是武警,是警就对了,反正一个对外,一个对内,国内维护稳定军队那啥的也不好出马不是,要不说中国人精明的很吗。
然后就裁过头了,最离谱的是:裁军到军队开坦克的油钱都没了,曾经号称过亿的民兵不见了踪迹,于是穷疯了的军兔开始出口武器。
军工科研……,于是大批高精尖科研项目和单位乃至世界顶尖的项目被惨遭裁撤,其中包括大飞机运、反导、战略轰炸机和航母。许多高精尖人才和设计……跑到了外国,支援了美帝。其实这也难怪,那边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用世界先进武器打了8年烂仗,这边中国这会正在中越边境狠削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这让兔子仍然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有多牛叉,真是乐极生悲。
17升级武器
还好,白头鹰导员给上了一课,那边1991海湾战争白头鹰那一通狂轰滥炸直接炸瘫120万骆驼,这边1999科索沃一通狂轰滥炸,南联盟军队完好无损的投降后,这边本来抱着看热闹心情的兔子每次都浑身虚汗、双腿打颤,这才开始了真正的觉醒,才意识到高精尖科技的重要性。然后军工兔们才又开始被重视起来,并且抛弃了苏制武器的桎梏,开始走自己的道路。
裁军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越边境:边境打了十年边境战,中国这边,边打边裁军,越南那边,边打边扩军,结果中国越来越富,越南穷的就差当掉了裤子。不得不说一个良好的国策是多么重要。
(十一)三圈看中国
1前三十年建设
从三个圈层来看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做的最出彩的地方其实是对核心区的基础建设和陆地方向内层的开拓上。
建国初期,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发挥起来却是十分困难:
1,中国地形单元破碎,资源整合起来十分困难。大西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南方地形崎岖交通尤为困难,大河东西流向,南北交通联系也极为不通畅。
2,轻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基础几乎为零,且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无法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应对全面战争能力薄弱。
3,人民文化素质水平低,营养匮乏,缺乏高素质劳动者和科研人员。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治国也是一样,不得不承认只有太祖有这样的魄力和远见,给了中国塑造了一副钢筋铁骨:
1,抓住苏俄援助,建立了一整套的自主工业体系。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工业化,修铁路、开矿山、建钢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源,然后是各种工厂的遍地开花,建立了一套自主工业体系,使中国有了将资源转化为国力,独立立足世界的能力。
2,开展大三线建设,国民经济体系有了质的变化。修建了2.7万公里的铁路;100多万公里的公路工程;建设了数不尽的工厂科研单位,其中多数是在山区丘陵或者西部地区地区,结束了广大西部许多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真正将广大中西部地区纳入经济体系中来,将全国资源潜力真正发挥出来。
3,对边疆地区的形成实际控制,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安定条件。在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建立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了兰新铁路,青藏公路为代表的大量交通线,并且帮助边疆地区人民进行现代化改革,建设了一大批工厂,不仅维护了地区稳定还发展了经济,使得边疆地区趋于稳定,
4,尖端科技突破性发展。在此同时又完成了高精尖科技和武器的研发制造工作,两弹一星为标志的科研成就使得我国拥有了与世界大国叫板的底气。
5,普及了义务教育。随着义务教育运动的展开,识字率大幅度提升,工业化初步完成,为改革开放打下良好基础
2前三十年意义
有人说中国在这段时间落后了多少多,GDP总量在世界总量比例的确是下降了。的确,GDP比例下降了,但是别忘了,当时环境是不许有商品经济,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但是中国GDP在质量上却提高了无数倍,清政府靠人口堆出来的低质量gdp,不照样被gdp小于自己的英国揍得满地爬?
中国在世界先进科技潮流上的确是落后了,但在工业建设上是无与伦比的成功了:
1,短短30年中国成为了工业化的国家
2,短短30年中国从几乎为零重工到可以生产飞机,坦克,火箭,卫星,轮船,核武器。
3,短短30年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为以后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封建社会积累的财富,早就在清朝败光了,这个成就可以说使用血和肉铸造起来的,是第一代领导集体、人民用铮铮铁骨打造出来的国家的钢筋铁骨。这才使得中国具有了站起来的力量。(此致,向经济建设中无数牺牲宝贵生命的人们致敬!!!)
3前三十年对外失败(1)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建国初期试图重新构建自己在东南亚和东亚的势力范围,因而与苏联一道输出革命:
1,朝鲜方面,中国赠送几个朝鲜族师,甚至冒着与美国全面战争风险出兵帮助金太阳擦屁股。
2,印度支那半岛3国上,越南方面帮助越南抗法,抗美。并扶植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等共产党。
3,其他方向上,在中印冲突之后支持印共(毛),扶植坦桑尼亚等国家。
但是中国国力远远不如以前,海陆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争霸无孔不入,日本、东南亚共产党自始至终没成大气候,巴基斯坦呢,国力弱小,自身弊病重重,唯一成气候的越南、朝鲜在中苏分裂之后一道抱了苏联的大腿。
自此,认清国情的286知道中国当时的国力无力支撑世界革命,就算成功了也不会得到好处后,只能便宜了苏联,所以就开始了以国家利益为目的对外政策。
不得不说的是:自从tg放弃了中华文明认同,转而寻求共产主义认同,周边中华文明圈内共产党们也就注定了难以听从中国指挥,毕竟苏俄才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正统,所以越南就抱了苏俄大腿。
4前三十年对外失败(2)
最可悲的是兔子和秃子不死不休的对抗,无形间将中国大陆文明和中国海洋文明的对抗了起来:
1,这边兔子在大陆清剿残余的秃子,那边帮助清剿东南亚共党和亲共派华人。秃子撤到台湾带走了仅有的海军也主要用来跟tg作战。
2,这边武力准备解放台湾,那边秃子在国际上反共,制造舆论,在东南亚建立反攻基地,后来又闹到出国在缅甸兵戎相见的地步。
3,十文年革错失了和谈的重要机会,又是一阵大规模残酷清洗。
秃子和兔子不死不休的对抗的结果是:
1,东南亚反,华势力更加膨胀;
2,南沙岛屿除太平岛尽数被占;
3,唯一通过缅甸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可能消失;
4,钓鱼岛都没收回来;
5,台湾没统一,成为反华桥头堡,兵锋直指东南沿海地区,至今仍然是中国战略上的痛点。形成现在这种被围困的局面。
国共内战,不过是一场不同信仰不同阶级的国民之间争夺全国权力的内战,双方都有一定的正义性,虽然斗争是残酷的,但是不管是谁最后取得胜利,无论谁胜谁负,那些英勇的将士都是英雄?而不是一味地成王败寇,赶尽杀绝,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兼容并包的发展起来。
5不要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某些人总说:“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经济”好像太祖把中国崛起拖后了几十年,一切都是总舵主的功劳,其实不是这样:
1,太祖时期侧重点在依靠国家的力量,集中全民力量办大事,建设重点是重工业、科研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好比在打造国家的骨骼。这就好像太祖时代的人,肉少骨头硬。
2,总舵主侧重点在依靠个人能动性,发挥个人力量发展经济,重点在轻工业和商业,以积累社会财富,好比打造国家的肉体。这好像总舵主时代的人,肉多了骨头软了。
3,有骨没肉不成,有肉没骨头更是不行,想起来鲁迅说的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中国是狮子,若是肥了,怎么夸都没问题,但若是头猪,别人夸你肥了,不见得是件好事。
如果你拿太祖时代人民的吃穿用比总舵主,就好像你拿总舵主的精尖科成果和太祖比一样,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当然,前后三十年都有问题,二者都有极其严重失误和错误,但都做出了伟大贡献,都值得我们去尊敬,同时都犯下了许多错误,都需要我们去反省。
(十二)中国不能以称霸为目标
中国虽然在快速崛起,但目前战略形势依然很被动:从周边局势来看,中国陆地邻国和海洋邻国人口总和是中国的1.5倍还多,总体经济实力比中国还高。
如今中国的周边环境确实不如人意,从古代历史的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本来地缘政治对中国十分有利,但是问题是近现代史中国落后世界列强两步,没有在大航海、大殖民时代在世界分割时取得优势,反倒是自己势力范围被肢解,被周边国家束缚,被大陆文明大国和海洋文明大国的包围。这注定了中国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进行世界争霸。
先来分析中国周边的大国。
1,中国的死敌日本:
对于这个岛国而言,拥有者极强的上岸情节,而这个梦想最强大的阻力就是中国,历史上中国几次在日本上岸时一脚踹将其下大海,因而,日本至今把中国视为敌人,东亚的竞争对手。
日本是中国死敌,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因为近现代史上日本两次入侵中国犯下滔天罪行和割地赔款,更重要的是在民族复兴阶段,日本投入了美国怀抱,日本所占据的第一岛链直面中国经济重心进行封锁,成为阻碍中国冲出近海的枷锁。
面对这样的日本,在民族复兴的路上中国人越来越期望通过另一场战争来挽回历史上的失败,解除这道枷锁。
2,最大对手兼最大的伙伴:美国。
美国只有两个弱小的邻国,东西是大洋,与世界沟通只有靠船,加上与世界其他各国没有什么根本的厉害冲突,所以美国人可以放心大胆的建设海洋超级大国,可以坐着船到世界各地干涉,充当世界警察,于是美国人插腿到了中国周边。
中国已经座二望一,在美国眼里,中国是最有希望取代自己位置的大国,因而把中国视为心腹大患,用尽各种手段隔着大洋打压肢解中国、扶植在中国周边的傀儡炮灰,其中最大的炮灰就是日本,企图将中国限制在第一岛链之内。
3,搅屎棍:印度
印度和中南半岛上的小国一样都是半岛上的国家,南亚次大陆本身就是一个半岛,这就意味着印度、越南、缅甸等等这些国家不仅会受陆地霸权影响还会受到海洋霸权影响,所以实际上我们的海疆战线要穿越中南半岛到达印度。
印度是个奇葩的国家,自中国在世界屋脊的边境战争将这个第三大国印度打回原形之后,印度一直想通过一场战争来挽回尊严。印度的潜力却不容小看,虽然印美矛盾重重,但不排除美国与印度合作的可能
考虑到印度突破青藏高原的几率为0,印度终究不是中国的菜,只是搅屎棍而已,又臭又硬。
4,最初的盟友和最后的宿敌:俄国
俄国背靠北极,有效出海口极少,主干中西部地区都是小国,远东地区倒是有中日美等大国,所以双头鹰关注欧洲时需要缓和与远东地区矛盾。
但,自从俄国踏进西伯利亚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是中国敌人,美国无论当下多么强大终究不是以获取中国领土为目标,无论美国多美强大,终究不会在陆上直接威胁。
俄国不同,在肢解中国路上,俄国走的最远,对中国伤害最多。中俄两国都知道,两国只是抱团取暖而已,
曾经面对苏俄的钢铁洪流,全中国集体当地鼠十年。俄国感受也一样,大后方坐在一个超级大国身上,自己的领土很大一部分还是掠夺与中国,这种坐在火山口上的感觉使得中俄两国互视对方为心腹大患。当外力消失,随时可能爆发两国矛盾。
5,炮灰:周边小国
东南亚的效果,不是炮灰就是无关紧要的炮灰,所谓东南亚联盟只不过是中日美印夹击下的抱团取暖:
1东部及海洋方向:朝鲜和韩国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的炮灰;菲律宾和台湾政权是美国炮灰;越南曾经是苏联炮灰,现在只是一个不听话的棋子。
2西部及大陆方向:蒙古过去是中俄的战场,中亚国家算是能源基地,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同盟,尼泊尔等国算是中印棋子,老挝是边角,唯一的坏孩子是缅甸,中美交锋的前沿。
现在大陆方向上,北俄国,南印度两尊大神拦着,两者中间是伊斯兰通道。
(1)南线:中印边境问题尚未解决,印度虽然大而不强,不要忘了,印度现在是个正在成长中的大国,虽然目前看来充满变数,但是不排除迟早会成长起来的可能。
(2)北线:中俄虽然暂时背靠背抱团,但谁都知道这是因为美国,谁也不知道会合作多久,双方历史积怨已久,一旦中国成长为超级大国、俄国西线危机暂时解除,或者美俄联手,难保不会和中国翻脸,但是中国又不能像俄国那样关起门来过日子,所以难免不会两线作战,当然这是很久之后的事;
(3)中间:伊斯兰通道,这个通道包括中国新疆、中亚五国、阿富汗、巴基斯坦直至西亚抵达地中海,虽然看起来此区域是无数的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但实际上伊斯兰教就像一个流动的社会,在伊斯兰教看来几乎没有国界,各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这个通道内传播,成为威胁中国西部不稳定的病灶所在。
但是对中国来说西部打通世界过于遥远,远没有东部海洋来的现实经济。用军事手段打击思想文化领域的极端主义,只能是练兵场,治标不治本。中国西部各国文化上完全不是中国的菜,所以更多的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一面中国利用上合与俄国、中亚五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一面利用巴基斯坦限制印度。
那么在西线来说:
1,不能让俄国崛起。否则中国北部西部压力会骤增。
2,中亚五国不能被俄国吞并。否则中国西出就会被阻拦。
3,防止中亚五国伊斯兰化。否则政教合一的国家与中国会呵呵不入。
4,防止中亚五国极端化。否则中国西部就会被整体影响。
5,收复藏南、克什米尔前防止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锡金等国合并,否则就会出现一个拥有超级大国潜质的国家,对国家安全十分不利。
中美开始搞基,合起伙来坑毛熊成就了中美蜜月期,但是让中美大跌眼镜的是,苏联神速的跨掉了,虽然毛熊被埋进了土里那是祖宗坟头冒青烟的好事,毛熊一倒,兔子不知捞了多少好处。但是毛熊入土过早,过早的让兔子显现出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锥探灌浆多少钱一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