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中国支援非洲洲

中国援助非洲真相
中国对非投资巨额增长:从讲究"义字当先"到建立"商业援助"
文|黄姜片、刘兵今年是周恩来首次访问非洲50周年。自去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非,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4日刚刚开启的非洲之行,中国领导人已连续2年对非洲进行国事访问。伴随着李克强的访非脚步,5月5日,中国铁建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斩获尼日利亚一笔价值131亿美元的铁路合同,线路全长折算单线里程138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合同额约占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的13.77%。中国对非投资的巨额增长,究竟意味着什么?【“义”字当先】中国的对非援助可追溯至1956年,1956年8月,中国政府向埃及政府提供现汇无偿援助,以支援其抗击英法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的第一笔援助。同时,周恩来提出 “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表明 “中国对非洲提供援助时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殊权利。在整个70年代,我国同25个非洲国家建交,并对许多非洲国家进行了无偿的经济援助。仅在年之间,中国对非援助总额就高达2亿美元,主要用于诸如坦桑尼亚、赞比亚以及几内亚等“核心盟国”的建设。1971年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决时,76张赞成票里,有26张是非洲国家投的。所以才有毛泽东广为流传的那句话,重返联合国“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兄弟情深,这大概就是如今为中国政府承认的中国援非乃“义”字当先。2014年3月,饱受“新殖民主义”质疑之下,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问时特别强调,迄今中国为非洲已经援建了1000多个成套项目,没有附加过任何政治条件。【西方国家对非援助】中西方国家在对非援助上有截然不同的概念与历史渊源。官方援助仍然是西方国家援助非洲的主要途径,主要经由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进行,而美国、法国及英国等主要援助国也是这些国际组织的主导者。在西方历史中,OECD自1961年成立发展援助委员会后才开始积极对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上图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孔永乐2011年制作,原载《二十一世纪》。仅供参考。)有学者分析,中西对非援助的最大差别是西方的积极干预与中国的政治“不干预”政策。在OECD定义中的“官方发展援助”的“发展”一词,本来就有通过对外援助以促进非洲政府加快民主发展进程的意涵。事实上,以美国对安哥拉的援助为例。作为安哥拉的最大援助提供国,美国国际开发总署指出,安哥拉“建设民主政府、宪法改革及选举法规皆因程序的纷争而放缓”,以及“目前当权者侵蚀民主治理的原则”,因此,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在年度,将援助金额从上一年的400万美元降至300万美元。相对而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非援助更看重经济层面。【商业援助】1983年,中国政府确立了中国对非洲经济技术合作的“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它成为新时期中国对非洲援助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国对非洲援助与互利合作相结合,更加注重援建项目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中国正尝试建立一种“商业援助”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在非洲的方案上。商业元素也逐渐渗入到中国对非洲的外交政策上。2006年,在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上,胡锦涛提出中国对非洲外交政策的新八大原则,其中第一项为“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第三项明确“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这种以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商业公司到非洲国家投资的举动,在世界上很是罕见。正如开头提到的中铁建铁路大单,在今天,中国的非洲外交与国企投资互相配合。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承认,中国在经济上也从中非合作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一方面,非洲是中国重要的资源来源地和市场。另一方面,对非援助和合作带动了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去非洲开展业务,既给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对非援助为中国在非洲开展贸易和进行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数读对非援助】亚洲和非洲作为贫困人口最多的两个地区,接受了中国80%左右的援助。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2亿元,优惠贷款735.35亿元。优惠贷款年利率一般为2%到3%。而根据《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中国与非洲贸易总额达到19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额853.19亿美元,增长16.7%;自非洲进口额1131.71亿美元,增长21.4%。2000年~2012年,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23%增加到5.13%。从非洲角度看,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的比重,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期,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82%增加到16.13%。最引人注目的是与海外工程承包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2012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408.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45%,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总营业额的35%。非洲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以坦桑尼亚为例,中国企业承包工程占坦桑尼亚80%以上的市场份额,每年签订的合同金额达30多亿美元。截至2013年8月,有超过2000家的中国企业在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合作领域从传统的农业、采矿、建筑等,逐步拓展到资源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金融、商贸物流、地产等。根据商务部援外司2012年末披露的数字,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在非洲51个国家援助建设了约270个基础设施项目,约占中国援非项目总量的25%。项目类型主要包括桥梁、道路、港口、机场、电力、通讯设施等,其中交通基础设施近140个、电力设施约60个、通讯设施70个。延伸阅读:习近平与李克强:“采购员”和“推销员”习近平欧洲采购清单李克强非洲“推销”名录:李克强首次出访非洲,中非双方预计将签署近60份合作文件,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石油领域,还涵盖经贸、文化、农业、卫生、人员培训等领域。活动1 推销中国高铁和飞机5日上午,李克强与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共同参观在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铁路航空展。展厅中央摆放着高速动车组、青藏铁路客车、新舟60飞机等模型。李克强大力推荐 & 中国铁路、飞机等交通装备技术完善,运营经验成熟,质量有保障,性价比高。比如,中国的南疆铁路、青藏铁路等,都穿越自然环境恶劣地区,运行正常。中国铁建与尼日利亚政府的131亿美元的铁建大单显然与总理推荐关系匪浅。 5月5日中铁建子公司与尼日利亚交通部签订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线路全长折算单线里程138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暂定合同额131.22亿美元,约折合807.79亿元人民币,约占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的13.77%。活动2 考察中国项目:与工人一起拧螺丝炎炎烈日下,李克强和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一起考察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项目。该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装备、运营都采用中国技术。李克强说,要确保工程质量,打出中国铁路的品牌。要与非洲共享铁路建设经验,分享中国成熟技术,做好对非洲当地员工的培训,带动更多当地就业。看到中埃双方员工正在铺轨作业,李克强走过去蹲下身子与他们亲切交流,并同海尔马里亚姆总理、埃塞当地工人一起拿起扳手,拧紧螺丝。李克强对施工人员说,要精心施工,保进度、保质量,让中国修建的铁路使非洲人民更长久地受惠。5日下午,李克强与海尔马里亚姆共同出席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一期竣工揭牌典礼,并为二期工程开工奠基剪彩。活动3 送医入非:亲手为眼疾患者拆纱布6日上午,李克强与埃塞总统穆拉图一同来到亚的斯亚贝巴阿勒塔医院,看望受益于中国免费白内障手术“光明行”活动的埃塞患者。中国自2010年开始在非洲开展“光明行”活动,先后为2000余名非洲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帮助他们重见光明。来源:《财经》微信号
去伪存真,普及常识
读图探真相
作家,媒体人
财经媒体人,著有《递罪》
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律师
扫一扫关注微信觉对真实!!!!中国为什么要援助非洲?【肥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3,102贴子:
觉对真实!!!!中国为什么要援助非洲?收藏
1。从恢复我国的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一次次打败西方人权反华权案,从中国在许多国际组织的竟选,还是中国审奥成功,都离不开非洲朋友的鼎力援助!2:2008年汶川大地震,仅有200人口的几内亚就捐赠了200万欧元!!!!
如果你去过非洲,你就会知道那里的人经常欺负嘲讽中国人!特别是police!有人会奇怪,中国援助非洲这么多,他们还欺负中国人,这不是肉包子打狗?而且当地普通人也对中国人没有好感,反而对曾经殖民过他们的法国人毕恭毕敬!仔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中国援助非洲是很多,但请注意,援助都给了当地的ZF,还给他们修建气派的ZF大楼,事实上援助真正到普通人手里的并不多,在当地普通人看来你中国这是在巩固当地ZF的地位,普通人对中国人没有好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什么会对曾经殖民过他们的法国人毕恭毕敬呢?只能说只有你够强大,才会给你讲道理,你软弱,甚至拿钱买朋友,人家也不会看你一眼,这是西方世界信奉的一条真理!再一个,法国在非洲有很多油田,给当地带去了巨大的利润,甚至会出兵攻打当地的反对派来巩固当地ZF的地位,以求更长久的开发油田,这和中国拿钱巩固当地ZF地位哪一个更强大?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我们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 但都是“唯利是图”
在非洲中国人并不好混,不过很大一部分愿意也是自己造成的
在非洲中国人并不好混,不过很大一部分愿意也是自己造成的
西方世界援助非洲达到2万亿美元了!在2005年光美国就援助非洲1225亿美元!这个怎么解释啊?楼主
1为了资源,2欧美影响力弱
大哥混社会总要带几个小弟,不给发工资,人家白跟你挨打啊!
买矿买矿买矿,国内老说援助非洲多少多少,西方国家都不承认,人说那是买卖,不能算援助。
晚上回家,路口让警察拦下,拿出个机器说
:吹。于是我就吹
:我家产一个亿,500多套房子,六个兰博基尼,八个玛莎拉蒂…… 警察大怒
:我让你吹它! 我恍然大悟
,接着话茬拿过警察手里拿着的设备
:这是美国特工专用装备,进口产品,非常牛逼……后来我被110带走了,说我妨碍公务
,要行政拘留
不援助党。哪来的朋友。全是一群无赖
几内亚200人?
几内亚多钱人口?
中国的资源大部分来源于非洲!
党的朋友 不是流氓 就是无赖
鱼找鱼虾找虾
很多援助项目,都是肥了国内的某某人,我现在非洲卢旺达,现在当地人对待华人还是友好的,但是没十几年前好了,确实很多华人在外面不给中国争脸,,,,,我这国家的中国人有一千多,但是我知道的肥城老乡就十多个,不算泰安的,
别逗了,没到过非洲就别乱说。。。
咸吃萝卜淡操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请问您怎么看待西方所说的“人 权问题”?
楼主连主题内容都罗罗不清还发帖叨叨么?建议先去百度补补常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外媒:中国援助非洲穷国高速发展 成就震惊世界
责任编辑:雷璟
核心提示:中国人在亚的斯亚贝巴承建的轻轨铁路快要竣工了。抬眼一望,新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随处可见。埃塞俄比亚的电影工业甚至拥有自己的中国影星!
崭新的高楼主导亚的斯亚贝巴天际线7月28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28日刊登题为《非洲出了个&新中国&?》的报道,作者是记者安德鲁&哈丁。文章称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例如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模式已经渗透进入当地人的生活。文章内容摘编如下:餐馆相当大。舞池中,一个中国小伙子正在秀劲舞。他一只手举到面前,手指从眼前滑过&&《低俗小说》(好莱坞影片)中约翰&特拉瓦尔塔的经典动作。我举起玻璃杯,抿了一口饮料&一种发酵的蜂蜜汁,暗自把眼前这一幕归档放入&全球化的狂野海岸&一栏。但是,这位中国小伙子&他是一家大型电讯公司的低层经理&并不是独自一人在搞笑出洋相搞笑。相反,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一大群兴高采烈的年轻人,有男有女,有中国人有埃塞俄比亚人。很明显,他们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在当地一只传统乐队的助兴下尽情放松。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早就是有目共睹。有人说这是新型的殖民主义,有人说这是重要的投资来源。但是在亚的斯亚贝巴,让我更加惊奇的是,双方关系已经变得如此亲近,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中国人甚至登台演唱了一首中国歌曲,中间不时拿出手机查歌词。恰逢雨季。下午,咖啡的浓香被纤细的雨丝打了几分折扣,飘向便道。路上,司机驾车好像比非洲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更温柔礼貌。中国人在亚的斯亚贝巴承建的轻轨铁路快要竣工了。抬眼一望,新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随处可见。埃塞俄比亚的电影工业甚至拥有自己的中国影星!还有,中国模式已经渗透进入生活的其他方面。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很难搞懂的国家。今年经济增长预计10%出头,也许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一个国家。还有其他许多让人跌眼镜的统计数字。在一个冲突依然泛滥的地区,埃塞俄比亚已经将儿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本世纪以来,脱离赤贫的人口下降将近三分之一,而且还在不停地跌。非洲唯一一个取得相似成就的国家是小小的卢旺达。其他非洲领导人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呢?进一步讲,西方民主国家、还有他们那些援助和开发机构又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呢?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埃塞俄比亚最东北端的默克莱(Mekele),这里距离老对手厄立特里亚不远。提起埃塞俄比亚,许多人想到的仍然是1984年那场大饥荒,人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这个国家有多美。这一带地区的自然景观很有震撼力,但也是艰巨的挑战,高高的悬崖,窄窄的峡谷,最齐整的田间也布满了岩石。30年前,小镇上饿死的人难以计数。现在有一家崭新的医院、大批认真敬业的年轻医生;小镇北边的水库修葺一新获得重生,山坡上种了树、修出整齐的梯田。很难不令人赞叹。几天后,我重返亚的斯亚贝巴。拿出酒杯斟满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和姆鲁杰塔&特斯法基罗斯(Mulugeta Tesfakiros)一起反思埃塞俄比亚变化的步伐和代价。他是一位商界富豪,巨星援助非洲慈善演唱会(Live Aid)的发起者鲍勃&盖尔多夫(Bob Geldof)现在也在姆鲁杰塔的酿酒厂有投资。铺开地图,姆鲁杰塔指给我看他位于&裂谷&(Rift Valley)中间的高海拔葡萄园。他说,&这是在建设一个新国家。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10年后,我们将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不可能走回头路。&崭新的单轨列车是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庞大的建设项目
相关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更多境外媒体报道,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新闻热搜榜
来源:百度新闻打开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
唐驳虎:说到底,中国为什么要帮助非洲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唐驳虎先接续上一篇蒙内铁路的介绍。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过读者,中国在非洲的“援建”投资项目,不仅不是无偿赠送的,反而还是能赚大钱的。笔者揭示了这一点,也让许多对“援助非洲”持有异议的朋友们恍然大悟,改变了态度。当然,也有一些朋友,觉得不应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捅破了窗户纸,情面上不太好看。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自然是闷声发大财。但在这个人人都识字,都能在网上发言的时代,一味地只强调援助给予的一面,自然引发思考和质疑——为什么?我们付出了多少?又能得到什么?凭什么?很自然,这些询问、疑虑,是公众应有而自然的权利。如果只会拿起“战略需要”的大旗搪塞不语,或者官话套话,只会引发更激烈的质疑,乃至形成强烈的反对呼声。正如网友所说,都说互利共赢,我方的利在哪?赢在哪?受益在哪?我们的对外合作是光明磊落的。为什么不能公之于天下呢?只有把事实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说明白,才能平息疑虑,获得广大公众的支持。这才是这个互联网时代应有的逻辑道理,不是吗?当然,总还有那么一小撮喷子,上网发言的唯一目的就是发泄自身的落魄失意,换取短暂的宣泄快感。自然,他们对讲理毫无兴趣,更不会去看那些简单的事实真相。而在这一伙人中喷得最多的,还是根本不看文章,完全无视蒙内铁路项目的商业属性,继续冥顽不化地重复“又乱花老百姓的血汗钱”“国内还有那么多贫困群众不管”这两个传播了1000遍乃至有点似是而非的谣言。——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怨言的广泛流播,也是因为先前只宣传援助友好、不说投资回报的结果。先说第一个,除了医疗、教育、农业等政府援助,中国在非洲的绝大部分项目,本质上都是市场投资行为。不但建设是、贷款是,连资金来源也是。像这次提供项目贷款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市场上发行的金融债券,小部分是业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开户存款、银行同业存款等等,都是市场投资者的钱,是要带利返还的。这跟喷子们手上那几个臭钢镚,没有半毛钱关系。第二个,就更加证明喷子们病态甚至变态的取向了。他们何曾关心过贫困群体?根本就是反社会的借口!只要稍稍看一点新闻,就知道现在执政党和政府,从最高领导人到基层工作人员,重点统筹推进的一件大事就是确保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也是媒体多次报道、官方反复强调的极其严肃的大事件,优先级非常高。为此,省市县乡各级政府负责人都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问责机制,建立起驻村、进户、到人,查清家底、精准投入的扶贫攻坚工作。据测算,为通过产业扶持、交通建设、危房改造、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措施,彻底解决边远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五年期间光中央政府就要拿出一万亿元资金。而各级地方政府、国企的投入同样达到万亿级别,更大的资金来自国开行、农发行这两家国家政策性银行,他们向贫困地区提供的扶贫项目贷款融资,接近5万亿元量级,还有那些万达、恒大、阿里巴巴这些主动参与的大小民营企业,也要投入和配套大量资金。可这些总数近10万亿规模的民生扶贫资金,大量的人力投入,新闻上反复多角度的报道,在喷子们那如茅厕石头一般又臭又硬的脑壳里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不然,如果他们会理性思考,辨别求真的话,何曾会在社会竞争中成为失意者,只能在网上宣泄自身的失落不满呢?他们只会喷粪,也只有继续喷粪了。当然,我们不应被阴暗角落里少数疯子的嚎叫影响到严肃的议题讨论。接下来,还有一些朋友,认为不要以施恩者自居,担心影响肯方感受。也有些朋友觉得,既然这只是一个商业项目,那就谈不上什么恩情了,货款两清,互不相欠即可。此言差矣。这就是上文篇末笔者所提到的,如此“重大”的项目,没有中国的银行贷款,没有中国的工程队伍,是绝对搞不起来的。肯尼亚自身既无技术,更缺资金,在筹划项目的2011年,肯尼亚全国GDP只有400亿美元(当然现在已增长至700亿),这个项目就要近40亿(而且还是中国公司做的),肯政府可拿不出那么多钱出来。放眼环球,就这么一条看似简单的铁路,谁能给肯尼亚搞?谁会给肯尼亚搞?谁会给肯尼亚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搞?谁能在三年内建好?更关键的问题是,谁给肯尼亚贷款?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唯一的指向,就只有中国。只有中国才能不带附加条件地快速完成这个项目,而且能长远造福他们!中国新铁路跨越百年前英国人修的旧米轨,"铁蛇"垂死,"巨龙"新生而这条铁路对肯尼亚甚至大半个东非有多重要,大家也都了解了。没有中国人,肯尼亚的国家命脉将继续长久地停留在半废米轨铁路+双车道拥堵公路的落后水平上,经济发展无从谈起。英国人修建的“乌干达”米轨铁路造就了肯尼亚,中国人修建的现代化新铁路重塑了肯尼亚的国家脊柱,如此决定性的事件,难道不是再造之恩么?是好事,就应大张旗鼓的做、大张旗鼓的说。其实,像肯尼亚人就没有那么虚伪。早在2010年,也就是这条铁路还没开始筹划,跟中国人还没什么关系的时候,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全球22个国家所做的民调就显示,对中国最有好感的国家是肯尼亚,好感率达86%,甚至比“巴铁”的85%还略高一点。其实那时候中肯的投资往来还比较少,相对平淡。如果在今天再做这个调查,肯尼亚人的好感率绝对爆棚。那么,中国愿意、甚至主动介入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洲各国的工业化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笔者在去年介绍埃塞俄比亚的发展与中国合作参与的时候就总结了,中国要实现从劳动力、商品、工程、技术、产业、标准、资本、人民币、生活方式、文化直到发展模式、价值观的这12个不同层次的中国元素输出。而其中的每一个层次,都是非常值得追求的目标。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慰问蒙内铁路建设者——这画风就拿产业、资本这个层次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深化发展,继续攀升科技与产业水准,劳动者收入亦即工资继续提高,过去40年支撑中国经济奇迹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因为无力支付劳动力成本而被淘汰。其实,早在2008年之后,这一趋势就已很明显了。最先遭到冲击的,就是服装鞋帽行业。现在在中国的购物中心,越来越多的服装标签上标准的产地不再是China,而是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孟加拉国……那么,原先中国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怎么办?那就是有目标、有选择地对外转移。比起已经为其他外资或本国资本主导的东南亚,劳动力成本更低,政治上对中国更友好、资本更加匮乏的非洲,更适宜成为国内天量低端制造业和资本的一个释放方向。其中的一个代表,就是转移到埃塞俄比亚的华坚集团,全球的最大女鞋生产企业之一。他们在埃塞的雇佣规模从3000人增加到8000人,随着亚吉铁路的通车,新的产业园的建成,扩张规模直指3万、5万甚至远期的10万。而东莞总部则主要负责设计研发与品牌营销。这在经济学上就叫“雁行模式”,一方面淘汰产业的转移承接,一方面新生高端产业的生长。今天,中国制造业结构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已经不是丝绸和纺织,而是电子设备制造、高速铁路、特高压输电、核工业、航天工业、军事工业。中国还在大踏步地进军液晶产业、芯片产业等IT尖端领域,还正在用自己的支线客机、干线客机闯入欧美垄断的庞大航空产业。必须进行这样的产业升级,夺取更高级、更高收益的领域,才能在经济上超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持续地让更多的中国人走向富裕。甚至可以说,这是最根本的扶贫举措——包括中国、非洲和世界。对于广袤的非洲12亿人口,我们希望他们不再只是贫困的原料产地、极其落后的原始农牧国家,而是能够成为中国淘汰产业的承接者,也就是初级工业品生产者。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和小康,不再仅仅为填饱肚子的食物而奔忙。与此同时,我们还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国的中高级工业品的消费者,消费我们制造的智能手机、快速铁路、汽车,乃至大型医疗设备、核电站、民航客机、文化产品。而不再是像90年代,依靠那些中国倒爷贩运过去的劣质廉价低端生活消费品,过着勉强维生的生活。时代变了,我们要升级,他们也要升级,才能彼此都跟上对方的脚步。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安排——产业输出与消费侧培养,才能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这也就是国家鼓励企业的“走出去”、“一带一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但这样的蓝图不是说说就能从天上掉下来的,要展开和落实,要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其中依然存在现实的障碍。更全面和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中国应该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和途径,请在明天周五晚上的周末夜晚,阅读去年笔者就预告过的——《再用铁路解锁非洲,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拼图》。
正在载入...
暂时没有数据说到底,中国为什么要帮助非洲?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说到底,中国为什么要帮助非洲?
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过读者,中国在非洲的“援建”投资项目,不仅不是无偿赠送的,反而还是能赚大钱的。
笔者揭示了这一点,也让许多对“援助非洲”持有异议的朋友们恍然大悟,改变了态度。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觉得不应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捅破了窗户纸,情面上不太好看。
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自然是闷声发大财。
但在这个人人都识字,都能在网上发言的时代,一味地只强调援助给予的一面,自然引发思考和质疑——为什么?我们付出了多少?又能得到什么?凭什么?
很自然,这些询问、疑虑,是公众应有而自然的权利。如果只会拿起“战略需要”的大旗搪塞不语,或者官话套话,只会引发更激烈的质疑,乃至形成强烈的反对呼声。
正如网友所说,都说互利共赢,我方的利在哪?赢在哪?受益在哪?我们的对外合作是光明磊落的。为什么不能公之于天下呢?
只有把事实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说明白,才能平息疑虑,获得广大公众的支持。
这才是这个互联网时代应有的逻辑道理,不是吗?
当然,总还有那么一小撮喷子,上网发言的唯一目的就是发泄自身的落魄失意,换取短暂的宣泄快感。
自然,他们对讲理毫无兴趣,更不会去看那些简单的事实真相。
而在这一伙人中喷得最多的,还是根本不看文章,完全无视蒙内铁路项目的商业属性,继续冥顽不化地重复“又乱花老百姓的血汗钱”“国内还有那么多贫困群众不管”这两个传播了1000遍乃至有点似是而非的谣言。
——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怨言的广泛流播,也是因为先前只宣传援助友好、不说投资回报的结果。
先说第一个,除了医疗、教育、农业等政府援助,中国在非洲的绝大部分项目,本质上都是市场投资行为。不但建设是,资金也是。
像这次提供项目贷款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资金来源是市场上发行的金融债券、业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开户存款、银行同业存款等等,都是市场投资者的钱。
这跟喷子们手上那几个臭钢镚,没有半毛钱关系。
第二个,就更加证明喷子们病态甚至变态的取向了。他们何曾关心过贫困群体?根本就是反社会的借口!
只要稍稍看一点新闻,就知道现在执政党和政府,从最高领导人到基层工作人员,重点统筹推进的一件大事就是确保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也是媒体多次报道、官方反复强调的极其严肃的大事件,优先级非常高。
为此,省市县乡各级政府负责人都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问责机制,建立起驻村、进户、到人,查清家底、精准投入的扶贫攻坚工作。
据测算,为通过产业扶持、交通建设、危房改造、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措施,彻底解决边远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五年期间光中央政府就要拿出一万亿元资金。
而各级地方政府、国企的投入同样达到万亿级别,更大的资金来自国开行、农发行这两家国家政策性银行,他们向贫困地区提供的扶贫项目贷款融资,接近5万亿元量级,还有那些万达、恒大、阿里巴巴这些主动参与的大小民营企业,也要投入和配套大量资金。
可这些总数近10万亿规模的民生扶贫资金,大量的人力投入,新闻上反复多角度的报道,在喷子们那如茅厕石头一般又臭又硬的脑壳里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然,如果他们会理性思考,辨别求真的话,何曾会在社会竞争中成为失意者,只能在网上宣泄自身的失落不满呢?他们只会喷粪,也只有继续喷粪了。
当然,我们不应被阴暗角落里少数疯子的嚎叫影响到严肃的议题讨论。
接下来,还有一些朋友,认为不要以施恩者自居,担心影响肯方感受。也有些朋友觉得,既然这只是一个商业项目,那就谈不上什么恩情了,货款两清,互不相欠即可。
此言差矣。
如此“重大”的项目,没有中国的银行贷款,没有中国的工程队伍,是绝对搞不起来的。
肯尼亚自身既无技术,更缺资金,在筹划项目的2011年,肯尼亚全国GDP只有400亿美元(当然现在已增长至700亿),这个项目就要近40亿(而且还是中国公司做的),肯政府可拿不出那么多钱出来。
放眼环球,就这么一条看似简单的铁路,谁能给肯尼亚搞?谁会给肯尼亚搞?谁会给肯尼亚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搞?谁能在三年内建好?
更关键的问题是,谁给肯尼亚贷款?
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唯一的指向,就只有中国。
只有中国才能不带附加条件地快速完成这个项目,而且能长远造福他们!
中国新铁路跨越百年前英国人修的旧米轨,&铁蛇&垂死,&巨龙&新生
而这条铁路对肯尼亚甚至大半个东非有多重要,大家也都了解了。
没有中国人,肯尼亚的国家命脉将继续长久地停留在半废米轨铁路+双车道拥堵公路的落后水平上,经济发展无从谈起。
英国人修建的“乌干达”米轨铁路造就了肯尼亚,中国人修建的现代化新铁路重塑了肯尼亚的国家脊柱,如此决定性的事件,难道不是再造之恩么?
是好事,就应大张旗鼓的做、大张旗鼓的说。其实,像肯尼亚人就没有那么虚伪。
早在2010年,也就是这条铁路还没开始筹划,跟中国人还没什么关系的时候,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全球22个国家所做的民调就显示,对中国最有好感的国家是肯尼亚,好感率达86%,甚至比“巴铁”的85%还略高一点。
其实那时候中肯的投资往来还比较少,相对平淡。如果在今天再做这个调查,肯尼亚人的好感率绝对爆棚。
那么,中国愿意、甚至主动介入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洲各国的工业化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笔者在去年介绍埃塞俄比亚的发展与中国合作参与的时候就总结了,中国要实现从劳动力、商品、工程、技术、产业、标准、资本、人民币、生活方式、文化直到发展模式、价值观的这12个不同层次的中国元素输出。
而其中的每一个层次,都是非常值得追求的目标。
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慰问蒙内铁路建设者——这画风
就拿产业、资本这个层次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深化发展,继续攀升科技与产业水准,劳动者收入亦即工资继续提高,过去40年支撑中国经济奇迹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因为无力支付劳动力成本而被淘汰。
其实,早在2008年之后,这一趋势就已很明显了。
最先遭到冲击的,就是服装鞋帽行业。现在在中国的购物中心,越来越多的服装标签上标准的产地不再是China,而是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孟加拉国……
那么,原先中国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怎么办?那就是有目标、有选择地对外转移。
比起已经为其他外资或本国资本主导的东南亚,劳动力成本更低,政治上对中国更友好、资本更加匮乏的非洲,更适宜成为国内天量低端制造业和资本的一个释放方向。
其中的一个代表,就是转移到埃塞俄比亚的华坚集团,全球的最大女鞋生产企业之一。
他们在埃塞的雇佣规模从3000人增加到8000人,随着亚吉铁路的通车,新的产业园的建成,扩张规模直指3万、5万甚至远期的10万。
而东莞总部则主要负责设计研发与品牌营销。
这在经济学上就叫“雁行模式”,一方面淘汰产业的转移承接,一方面新生高端产业的生长。
今天,中国制造业结构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已经不是丝绸和纺织,而是电子设备制造、高速铁路、特高压输电、核工业、航天工业、军事工业。
中国还在大踏步地进军液晶产业、芯片产业等IT尖端领域,还正在用自己的支线客机、干线客机闯入欧美垄断的庞大航空产业。
必须进行这样的产业升级,夺取更高级、更高收益的领域,才能在经济上超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持续地让更多的中国人走向富裕。
甚至可以说,这是最根本的扶贫举措——包括中国、非洲和世界。
对于广袤的非洲12亿人口,我们希望他们不再只是贫困的原料产地、极其落后的原始农牧国家,而是能够成为中国淘汰产业的承接者,也就是初级工业品生产者。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和小康,不再仅仅为填饱肚子的食物而奔忙。
与此同时,我们还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国的中高级工业品的消费者,消费我们制造的智能手机、快速铁路、汽车,乃至大型医疗设备、核电站、民航客机、文化产品。
而不再是像90年代,依靠那些中国倒爷贩运过去的劣质廉价低端生活消费品,过着勉强维生的生活。
时代变了,我们要升级,他们也要升级,才能彼此都跟上对方的脚步。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安排——产业输出与消费侧培养,才能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这也就是国家鼓励企业的“走出去”、“一带一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
但这样的蓝图不是说说就能从天上掉下来的,要展开和落实,要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其中依然存在现实的障碍。
大家还在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为什么支援非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