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方面存顺丰的优势在哪些方面优势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新形势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形势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国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博士论文
我国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战略研究
【摘要】: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不仅要考虑短缺资源的稳定、持续、及时、足量、经济获取,而且要考虑优势矿产资源安全问题,更应该注重对国家国防军工和高新技术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优势有色金属进行资源安全研究,这是保障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本论文提出了要重视优势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的新见解。构建了衡量我国优势有色金属的标准体系,筛选出中国优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品种,从中选择了钨、钼、锡、锑四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主要优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国内外开发利用、管理现状;评估中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的供需形势;借鉴国际安全战略的经验,建立我国的主要优势有色金属安全供应保障机制,最后提出建立中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安全战略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提出了重视对我国具有优势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研究;注重对我国国防军工和高新技术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研究。提出要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高度重新定义其战略地位。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发挥其在国际矿产品贸易中的更大作用。
2确定了有色金属的特殊利用价值、矿产储量和品质、开发利用能力、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国际分工的竞争力和互补能力等五个可以共同构成衡量我国优势有色金属标准的基本因素。并以此筛选出我国最具优势的有色金属矿产是钨、钼、锡、锑四种;并提出铅、镁、铋、硅、银、锂、铍等也具有一定优势。
3通过测定指出我国这些优势金属矿产的资源优势在逐步消弱,可供储量的可供期缩短,锡、锑可供储量优势已不明显。
4指出我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的安全战略选择必须要明确战略地位,依法建立保护性开发机制;建立优势有色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等积极的资源政策。
本研究最后针对我国优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现状、存在的关键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了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高度重新定义其战略地位和对实施我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安全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F426.32【目录】:
中文摘要5-6Abstract6-12引言121 选题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1.1 选题依据12-13
1.1.1 全球化带来资源安全问题12-13
1.1.2 战略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关系重大13 1.2 研究选题的意义13-14 1.3 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14-16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92 资源战略及其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19-29 2.1 国家安全的内涵19-23
2.1.1 国家安全分类19-21
2.1.2 资源安全21-22
2.1.3 国家主要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的内涵22-23 2.2 主要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的作用和影响23-24
2.2.1 主要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作用23-24
2.2.2 主要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24 2.3 重塑我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战略地位与安全战略的意义24-25
2.3.1 有色金属的作用24-25
2.3.2 主要优势有色金属的特殊性作用分析25 2.4 研究我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安全战略的重大意义25-29
2.4.1 对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6
2.4.2 在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而积极作用26
2.4.3 挖掘优势有色金属在国际政治舞台的潜力26-27
2.4.4 在资源外交方面有利于掌握更大的主动权27
2.4.5 在保证国家安全方面提供着资源基础作用27-293 主要优势有色金属的筛选29-44 3.1 中国优势有色金属的选择标准29-32 3.2 中国优势有色金属的综合评价体系32-35 3.3 中国有色金属优势排序35-444 国内外钨、钼、锡、锑资源概况44-63 4.1 国外钨、钼、锡、锑矿产资源状况44-56
4.1.1 钨矿资源44-47
4.1.2 钼矿资源47-50
4.1.3 锡矿资源50-53
4.1.4 锑矿资源53-56 4.2 我国钨、铝、锡、锑矿产资源状况56-63
4.2.1 钨矿资源56-58
4.2.2 钼矿资源58-59
4.2.3 锡矿资源59-60
4.2.4 锑矿资源60-635 主要优势有色金属国内外供需形势63-93 5.1 国内外钨、铝、锡、锑等稀有金属供应形势分析63-73
5.1.1 国内钨、钼、锡、锑供应形势63-68
5.1.2 国际钨、铝、锡、锑供应形势68-73 5.2 国内外钨、钼、锡、锑等稀有金属需求形势分析73-85
5.2.1 国内市场需求形势73-79
5.2.2 国际市场需求形势79-85 5.3 我国钨、钼、锡、锑出口情况85-93
5.3.1 钨产品出口情况85-87
5.3.2 钼产品出口情况87-90
5.3.3 锡产品出口情况90-91
5.3.4 锑产品出口情况91-936 战略矿产资源安全供应的国际经验93-99 6.1 战略矿产的储备93-96
6.1.1 战略矿产内涵93-94
6.1.2 战略矿产储备类型94
6.1.3 战略矿产储备目的94-95
6.1.4 矿产品储备的运作95-96 6.2 发达国家对主要稀有金属资源采取的安全战略96-99
6.2.1 建立国家战略金属储备96-97
6.2.2 严格保护国内优势资源97-98
6.2.3 进口初级原料,左右国际市场价格98
6.2.4 鼓励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98
6.2.5 牢牢掌控产品生产的先进技术98-997 我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工业现状及存在问题99-114 7.1 产业现状及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99-105
7.1.1 钨工业基本情况及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99-101
7.1.2 钼工业基本情况及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101-103
7.1.3 锡工业基本情况及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103
7.1.4 锑工业基本情况及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103-105 7.2 我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管理现状105-110
7.2.1 国家有关政策措施105-107
7.2.2 我国钨、锡、锑、钼等稀有金属出口管理107-110 7.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10-1148 对我国实施主要优势有色金属安全战略的建议114-120 8.1 明确战略地位,依法建立保护性开发机制114-115 8.2 建立优势有色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115-116 8.3 开展资源外交,利用优势资源实现国家战略116 8.4 控制开发规模,提高国际话语权116-117 8.5 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出口管理117-118 8.6 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118 8.7 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118-1209 主要结论120-121致谢121-122参考文献122-127附录1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月平,刘友兆,毛良祥,张炳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饶振华;[J];世界有色金属;2005年06期
吴文盛;[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张大超,汪云甲;[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年05期
谷树忠,耿海青,姚予龙;[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姜巍,张雷;[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白建华,胡国松;[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2期
陈淮;[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7期
张诚;张健敏;;[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12期
周永生;;[J];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N];中国环境报;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Asian Agricultural R2011年04期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钱之佳;萧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唐建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张保华;刘子亭;王振健;董杰;李庆朝;;[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申希兵;刁承泰;刘雪;刘贵芬;张景芬;;[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王璇;廖和平;雷燚;黄娟;;[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何玲;刘秀娟;王军;许月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王惠勇;曲衍波;郑晓梅;齐伟;赵东娟;商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刘衍君;张保华;曹建荣;肖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阎逸;;[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沈镭;刘立涛;;[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杨振宏;王昊文;田胜利;王祥尧;;[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东;;[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魏泉源;肖俊华;;[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海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魏文娟;;[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韩美琴;陈银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闵捷;张安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刘卫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宋新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秦青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吕当振;[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姚宇;[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沈铁冬;[D];辽宁大学;2010年
王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艾蕾;[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阮晓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廉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郭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京钊;[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肖兴;[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詹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王满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宋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王艳;[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守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5期
丁建中,彭补拙,濮励杰,周生路;[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何金祥;[J];世界有色金属;2002年10期
王淑玲;[J];中国地质;2001年08期
孟旭光;[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王礼茂,郎一环;[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张雷,沈叙建,杨荫凯,程晓凌,姜巍,吴映梅;[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马桂瑛;;[J];东南亚纵横;2007年08期
魏民,姚永慧;[J];地球科学;1999年05期
郭秀锐,毛显强;[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学慧;;[J];经济导刊;2011年01期
李颖;;[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段维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高素芳;;[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姜维国;李春辉;;[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5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明庆忠;;[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丰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郄永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邱德华;[D];河海大学;2006年
胡德勇;[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张贵洪;[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源;[D];复旦大学;2008年
黎文龙;[D];湘潭大学;2002年
陈莹;[D];暨南大学;2005年
李惠臻;[D];暨南大学;2006年
吴伟兴;[D];暨南大学;2002年
刘慧;[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邵君昱;[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李照飞;[D];吉林大学;2009年
廖辉芳;[D];暨南大学;2003年
马东庆;[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016714',
container: s,
size: '800,80',
display: 'inlay-fix'
来源:机房360
在的三种模型中(IaaS,PaaS,SaaS),集成的特色功能、复杂性与开放性(可增强性)以及安全等方面各有不同,总体来说云服务提供商所在的等级越低(IaaS 最低,SaaS 最高) ,云服务用户自己所要承担的安全能力和管理职责就越多。
IaaS 几乎不提供应用相关的特色功能,但却有极大地&可扩展性& .
因此 IaaS在除了保护基础设施自身之外的安全保护能力和功能更少。IaaS 模型要求云用户自己管理和安全保护操作系统、应用和内容。
IaaS涵盖了从机房设备到其中的硬件平台等所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层面。IaaS层的安全,并由于物理资产由运营商提供并且在运营商机房,客户的信息承载的资产在物理上失去控制,数据迁移到服务提供商的云平台,以及,IaaS 采用虚拟化技术,提供多租户服务,诸多客户共享基础设施,因此产生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
1. 接入认证安全。自服务门户的密码是否会被他人获取,从而控制客户的虚拟主机。OS 的远程桌面 是否有人可以非法进入或盗取密码进入客户系统,应该要求做到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入侵防范、恶意代码控制、资源控制等。
2. 传输安全。在用户访问自己资源的时候,是否能保证数据不被恶意监听?
3. 数据安全。虚拟化下的多租户环境是否会导致数据泄露。
4. 服务商安全管理问题。是否有法规约束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行为。运营商的服务人员是否会非法进入客户的系统,获取客户的数据?
同样在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方面,客户也会有这样的担心:
1、 系统可靠性问题。IaaS 平台是否能保证不间断服务?平台是否有备份措施?网络是否能保证连通性?
2、 系统性能。IaaS 处理性能是否足够?网络带宽是否足够,能保证使用体验?
3、 虚机间干扰。其他虚机用户的问题是否会影响我的主机?比如病毒、DDOS 攻击,比如病毒或广播风暴&&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网络远程访问、虚拟化、多租户以及运行在非客户自己资产。网络远程访问就会带来传输安全、接入认证、接入可靠性等问题,虚拟化、多租户带来性能保障、互相影响、互相隔离的问题,运行在非客户自有资产就带来了第三方服务人员的权限问题等管理问题。
当然,使用 IaaS 云对安全问题同样有有利的一面,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由于集约化经营,使安全更专业,安全安成本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专家。
IaaS 基础设施运营商,有安全专家和可以专业安全维护队伍。对中小 企业而言,很难建立安全队伍,更不用说安全专家。一方面安全专家代价高,另外一方面安全方 面靠一两个人很难做的很好。
2、 集中的补丁关注和分发机制。
IaaS 基础设施运营商可以对所有的资源池客户提供补丁监控和补丁 分发机制,可以及时知道业界发布的新的安全补丁,并及时下发到各客户机上面。而中小企业很 难做到这一点。
3、 更完备的动态可调度的安全资源。
IaaS 基础设施可以调用虚拟防火墙、DDOS 清洗设备、IDP 等设 施,而中小企业全部去部署这些设备也不太现实。
4、 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安全成本。
上述的人员、安全机制、安全设备都通过复用、规模化经营可 以大大降低每个用户的平均成本,可以让每个企业承担的起。
要使客户能够接受 IaaS 云服务模式,就必须解决安全上存在的问题,打消客户顾虑,使客户放心的把系统迁移到运营商的 IaaS 平台上来。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或微信号: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5月10日消息,目前,混合云在企业中的部署率正在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私有云和公有云环境交织、或者是私有云虚拟化平台复杂多样的“混合世界”中。
云计算在形态上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势必带来新的安全问题。相关单位必须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建立一套有效推进云计算发展的规范和标准是当务之急。
世界云计算日(WorldHostingDays,简称 WHD)系列会议创立至今已有 13 年历史,在德国,美国,英国,新加坡,印度等多个国家均有会议分站。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与互
首先我会和大家介绍一下私有云评估的背景,以及为什么要做这种成熟度的评估,接下来我会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中国移动内部使用的3CMM模型介绍,介绍一下它的评测方法以及评
云生态系统的安全威胁矩阵正在发展演变,因为有更多的用户,更多的数据和新技术可以在分布广泛的距离上传送信息。展望未来,组织在云计算和安全性方面真的需要非常谨慎。
热门会议:
我们的服务: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必然优势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
&&&&以往小煤矿事故频发,人们很容易归咎为这些小煤矿技术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混乱、煤老板不负责任,这也正是山西当下大力整合煤炭资源一条强有力的依据。但新兴煤矿、屯兰煤矿却都是设施完备、安全投入巨大的国有大矿。它们成为矿难冠军,就很难再用简单的技术套路去分析了。葬送矿工性命的是瓦斯,但把他们推上生死线的又是什么?处理责任事故不仅需要把这些责任查个水落石出,还需要找出隐藏其后的制度漏洞。(央视网11月24日)&&&&我特别注意到,今年新兴煤矿因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被选定为煤矿防灾项目示范企业。示范企业出了大事故,这无疑是对监管机制的莫大讽刺。而大煤矿屡成矿难冠军的现实,也无疑令那些积极推进煤矿兼并整合的省份颇为尴尬,因为寄望于大煤矿成安全绿岛无异于天方夜谭。&&&&从生产角度看,规模大、家底殷实的企业,更有能力通过加大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很多人也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国家采煤业的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关键不外乎两点:一是安全违规成本过高,像吨煤死亡率只有我国1/150的美国(2005年数据),一旦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煤矿经营者将不得不面临高额的诉讼和赔偿费用;二是煤矿采掘业实现了集约化,科技含量非常高,一个类似新兴煤矿产量的美国煤矿,井下只有30多人。而前一经验是后一经验的前提,正是高额的违规成本,才逼得私营企业主们不得不花血本,尽最大努力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否则得不偿失,弄不好还会倾家荡产。&&&&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矿难事故的处理力度,但在官煤勾结、煤炭走俏的种种现实生态面前,已有的惩戒举措根本就不可能令相关企业伤筋动骨。另一方面,如果是国有煤矿,惩戒往往停留于党纪政纪处分层面。至于经济手段,因为企业的“公家”属性,注定惩与不惩、重与不重,均不太可能对管理者形成根本性的威慑。假如把这类企业罚垮了,到头来被拖累的还是政府。&&&&可以肯定的是,小煤矿遇到的许多问题,国有大煤矿同样会遇到,只不过树大好乘凉,要么将问题转嫁于煤炭的高成本,要么寻求政策优惠吃偏食。这倒不是说规模化开采煤炭有什么不好,而是在现有条件下,如果监管机制,尤其是事后惩戒机制不能对国有煤矿形成更大力度的制约与惩罚,那么,煤矿性质和规模大小,与矿难的多少并无根本性联系。或者说,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必然优势。&&&&早在新兴煤矿矿难发生前的本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在谈到78人遇难的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煤矿矿难时说,对国有大矿甚至现代化矿井的安全水平不能估计过高,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着重于抽象意义上的提醒早就让人听觉疲劳,也难以真正遏制矿难的发生。在国有大矿屡成矿难冠军的背后,应该反思的恐怕不仅是煤矿本身,更应是整个监管体系为什么会一再被“挂空档”。&&&&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