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交通管理专业水平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改善措施;摘要:;针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蔓延现状,选择三个代表;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原因、目前的治理对策、解决城市拥;一、引言;当前我国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交通现状及拥堵原因;(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二)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随着近几年我国大城市经;(三)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我国早在2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改善措施
针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蔓延现状,选择三个代表城市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交通拥堵形成原因,并
对比分析其采取的治堵策略。首先从城市规划、交通供需、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静态交通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分
析造成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结合目前北京、广州、上海相续出台的治堵策略,从增加交通供给、交通需求
管理和交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对三个城市的治堵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措施,提出一些缓解我国交通拥堵的有效的改善方法。
城市交通交通拥堵原因 、目前的治理对策、解决城市拥堵的有效方法
当前我国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等问题,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灾害。对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应的公共政策来,但至今这一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二、交通现状及拥堵原因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应协调城
市各规划区域与交通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局部负荷过
重。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由多种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规划者对
于城市的功能定位缺乏一个系统、科学、前瞻性的考虑。
像北京采取单中心、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主
要商务区、金融区和行政区都集中于三环以内,形成典
型潮汐式交通出行,二环路内的面积仅占市区总面积的
6%,却集中了全市机动车交通量的30%。尽管北京提
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空间发展格局,但由于
中心城区发展惯性,在进出城道路、中心区道路资源有
限的情况下,交通拥堵很难短期内得到有效缓解。从上
海市道路网运行现状来看,占中心区道路长度22%的
主干路网承担了该区域总流量的69%,流量过于集中造成了主要道路的拥阻。由于路幅较狭窄、容量有限、
断头路等原因,占中心区道路长度64%以上的支小道
路系统,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却不到25%,交通流量在
道路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均衡。由于各种限制,广州
没有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将城市生活区、办公区、
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等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路面交通的不合理性分布逐渐显现,
诸如天河中心区等区域道路易引发严重交通拥堵。
(二)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随着近几年我国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
拥有量迅速增加,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城市
道路的拥堵程度。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区小汽车无序发展、
过度使用,使中心区的道路网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加
剧了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严重程度。近15 年来,北京汽
车保有量每年平均递增率超过15%,个别年份甚至接
近20%,而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仅为
1.2%和3.7%,致使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
与市区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图2、图3 给
出了 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机动车和道
路里程增长情况。
(三)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我国早在2005 年就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政策,但在实践中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
变,尚未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轨道交通、brt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滞后,致
使小汽车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剧了道路的拥堵。
在北京,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慢
则12~13 公里/ 小时,快则17~18 公里/ 小时,而地铁
车厢内人员非常拥挤,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上海、广州的情况也相类似,在上海中心城区“三纵三
横”路网高峰时段公交车平均车速为16 公里/ 小时,
最慢车速仅为12 公里/ 小时,而广州高峰期公交平均
时速为11~13 公里/ 小时。
(四)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不合理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调节居民的出行方式,通过价格杠杆、服务水平等调节居民出行方式比例。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由过去以步行、自行车为主转向以
小汽车出行为主,公共交通受到小汽车交通的挑战,导
致交通出行结构呈现不合理性。
(五) 静态交通容量不足
近年来,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而停车
资源供应不足、分布不均,导致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
题日益显现出来。据国际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
保有量的1.1~1.2 倍,以北京市为例,按机动车保有量
400 万辆计算,停车泊位应达到440~480 万个才能满足基本需求。但许多城市远远不能达到此标准,使得大量
车辆被迫停靠在公共道路上,使原本不足的道路面积更
难以满足车辆流动的需要,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造
成了交通拥堵。
截止2009 年底,北京私人小汽车同比增长
23.1%,相对小汽车的增长,停车泊位增长速度缓慢。
以经营性停车场为例,2009年底共有经营性停车场
5274 个,经营性停车泊位127.8 万个,同比增长15%。
同样,上海、广州也同样面临着停车位紧缺的情况。
(六)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管理多采取被动适应式的
交通管理模式,通过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来增加交通供给
量,道路建设仍无法赶上车辆的需求,相反诱发了更多
新的需求使得交通越来越堵。随着我国大城市道路基础
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出行者交通行为的日趋规范,道
路通行能力的提高愈来愈依赖于its 技术的应用。通过
建立atms 系统,实现道路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发
布,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这也要求我国城市的交通管
理水平相应提高。
三、国外环节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
世界各国对交通拥堵问题也相当重视,并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本国的交通拥堵问题。以下总结两种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车辆税,道路拥挤收费和停车收费等。首先道路拥挤收费是指对行驶于拥挤道路或高峰路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其目的就是利用价格机制,引导交通需求,抑制交通出行产生,缓解交通拥堵。新加坡及英国伦敦等国家及城市实施了道路拥挤收费,很有效地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其次是停车费的收取,在当今各国已是普遍手段。日本东京堪称典范,在东京一般路旁或大厦内每小时从600日元到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40元至100元)的停车费,如此昂贵的停车费以致东京一般人市民进入市区都是选择公共交通。
行政手段主要是车牌号限制通行措施。此项措施是以汽车车牌号单双号分开出行为主,在在1988年举办汉城奥运会、2000年举办亚欧首脑会议以及2002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运用此项措施因是行政强制
执行,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应权衡各方的利弊,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以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
2、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公共交通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各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有效地途径之一。轨道交通泛指以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为工具的交通方式,其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比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有轨电车在欧洲国家已经相当普遍了,目前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的是地铁和轻轨,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结构的转变。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自己的卫星城,它们之间的客运交通流向集中,流量极大。一般的地面公交通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只有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发挥运量大、效率高的特性,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城市的发展问题及因发展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四、关于改善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1、通过提高燃油税价格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国家通过提高燃油税价格,通过将养路费捆绑进油价,此项政策不仅意义重大,且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
在今后相当很长一段发展时期,我国应根据各城市车辆增加趋势、道路使用率以及交通拥堵状况,适当地继续提高燃油税价格。因此控制汽车保有量,也是从经济手段上有效地控制汽车数量快速增长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是有效办法之一。以成都地区为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都有了购买汽车的能力,盲目的购买会大大增加道路的负荷,加之成都的道路建设虽然在不断地完善,有圈城发展优势,但如今也出现了“摊大饼”的趋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提高燃油税就很可能有效地遏制了汽车的消费,从而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通过对非机动车辆的有效管理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一是严格控制摩托车、电动车上牌照问题,保证每一辆车都是有合法的道路使用权;二是严格区分摩托车、电动车的行驶范围,在中心城区,最好是主要的城市区域禁止这些车辆的通行,只允许自行车和机动车辆通行;三是严厉惩处那些占道行驶的电动车辆,现在很多城市对电动车占道行驶没有明确的惩处条例,大多口头干预,所以一定要以重罚来警示大众;四是逐渐取缔电动车辆。只划出机动车和自行车的道路行驶区域,会大大减轻城市拥堵问题。
3、通过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现今我国很多城市正在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很多大城市已修建地铁,现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同时,武汉、长春、沈阳、大连、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都在建或准备建设地铁。高铁建设也在我国各地迅速开展。通过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建设,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使居民出行既有了多样性的选择,在出行时间上也能够自由控制。这样避免了公路交通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力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通过控制城市中心区域停车费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各大城市中心区域的停车点远远供不应求,这些区域的停车点使用率也是最高的,控制中心区域的停车费价格也能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停车费将大幅提高汽车使用成本,抑制汽车消费,打消一部分人的购车欲望,如果将停车费全面提升对于如今很多大城市有很明显的效果,因为现在即使在北京,很多重点区域的路面停车费也才4-5元/小时,而相比之下,上海露天停车场地是15元/小时,由此,现在很多上海人在开始担心买的起车但付不起停
车费,也就抑制了消费,能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由此,如果各地的停车费能普遍上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真正能负担得起停车费的一部分人来使用机动车。这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才能有效地得到改善。
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运用上述手段,以推动城市交问题的缓解,谋求城市中心区交通供需基本平衡。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肯定会有新的更科学的方法涌现出来,最终建立一个与城市中心乃至整体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运行良好的交通系统。
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也是个系y工程,不仅需要增加道路的供o,还需从交通需求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Q交通拥堵问}。以人为本,综合统筹实施优化交通结构、平衡需求调控、完善路线结构、优化交通组织、强化科技监管等措施,利用经济手段、管理手段以及ITS技术,有效疏解城市中心交通拥堵,实现我国大城市交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
[1]马彦琳.现代城市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杨成国.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高明华.关于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
[4] 中国科技资讯2011年第16期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19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改善措施等内容。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我国城市...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问题, 必须用科学管理方法来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  针对造成交通拥堵原 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阐述了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措施,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 研究,寻求更好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  新时期国内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主要治理措施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时期...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因而有必要对此问 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的应对对策 1、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加大...对于人口比较密集、道路资源 相对紧缺的我国很多城市...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系统结构是解决城市 交通易...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也说明交通拥堵必须通过 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予以根本解决...  道路交通拥挤原因分析及措施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2.5 交通组织不科学、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城市中...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 鼓励合乘; 改善自行车、人行...  因此,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增加交通供给与引导交通需 求并举的措施,双管...2.3 城市道路系统的先天性缺陷我国对城市道路的传统认识与西方有着完全不同的...  个方面,对三个城市的治堵策略进行了比 较;最后,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 措施,给出了一些缓解交通拥堵的相应对策,为我国大城市解决 交通拥堵问题提供...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市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驶入高速发展...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 2页 1下载券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对策(定... 8页...您现在的位置:
关于以标准化战略改进交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质量的提案提案第
标 题: 关于以标准化战略改进交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质量的提案
提 出 人: 无党派人士
办理类型: 承办
承办单位: 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把2017年确定为“城市质量提升年”,要求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入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全面提高经济质量、社会质量、文化质量、生态质量和党委政府服务质量,打造“深圳质量”新标杆,实现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成就未来。国内外经验证明,国际化城市的构建核心是质量,而质量又是执行标准的结果,标准决定质量。也可以说,城市质量的提升高度,基本取决于这个城市的标准化程度。因此,标准化战略既是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关键实施路径,不可或缺。对城市而言,城市交通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公交运输又是城市基础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面对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差距,以标准化战略不断改进城市交通治理质量水平,既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战略举措的核心内容。
一、深圳交通领域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实施问题
1.交通标志设置不达标。据有关统计,在深圳市经常走错路和偶尔走错路的比例接近70%。深圳交通标识、标志和标线设置不规范、随意性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日 深圳新闻网《深圳北站交通标牌设置很“坑爹”:出口写入口绕晕旅客》的现场调查报道,较为全面反映了北站内部及周边导向标识、交通标识标志存在相互矛盾、指向不明、设计欠合理、设置不规范等问题。
2.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交通标志、标线、禁令牌设置不合理。导致违规申请核查消除案例增多。《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第34条规定,“因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符合标准影响驾驶人识别的,当事人可以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核查消除”。其中因“标志标线”原因申请消除的约100宗,占总量的5%。因“标志标线”原因消除的前三项分别为: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无标线或禁令标牌和道路标线不清晰。另据交警局交通处数据显示,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违法行为消除量约64宗,占此类总量的64%。申请消除量约13宗,占此类总量的13%。申请无标线或禁令牌的消除量约22宗,占此类总量的22%(相关资料来源参见http://www.,)。
(二)制定技术标准和基础标准的规范性问题
1. 我市制定交通技术标准的规范性问题。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深圳市公安交警局联合组织编制《深圳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技术标准》,日已进入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但时隔六年后仍没能通过与发布。《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GB/T)规定,“标准制定完成期限不超过三年”,超出时效规定意味着自动终结。我市交通相关部门承担的技术标准制定项目失效,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深圳交通的标准化工作存在不足。
2. 交通标识公示语标准化和术语化的问题。尽管市外办组织编制了《汉英深圳公示语辞典》《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及实施指南》和《深圳市公示语英文译写和使用管理办法》作为技术规范依据,但这些都不是标准,都不具备“标准”的技术细节和“标准”法规的约束性,无法达到“公示语标准化和术语化”的技术要求和规格高度,难以有效规范道路交通标准体系的构建和持续改进,客观上也不利于我市道路交通标识的英文译写规范和系统建设。尽快把城市交通标识公示语纳入标准化和术语化的范畴, 是当前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三)交通标准化规划与实施方面的问题
1.交通标准化发展规划布局滞后。在交通运输部编制《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北京于2016年7月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深圳虽已快速发展为一千五百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但城市环境空间最为窄小和最为复杂。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省空间和提高效率,对我市未来五年的交通标准化规划展开的前置研究很有必要。然而,深圳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规划尚未提出,布局明显滞后。
2.交通设施国际化示范区的总结和创新问题。在大运会期间,南山区承担的“交通标识交通设施国际化示范区”作为一个交通设施国际化改革创新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应根据实验数据、在已有经验上加快创新,为深圳的城市国际化建设提供科学实践依据。但目前的状况是示范区的实践缺乏连续性和科学性,实践成果总结也有待结论。因此,我市交通标准科研成果的实施机制和转化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创新。
3.交通运输标准实施反馈的机制问题。近年来,反映走冤枉路的社会声音也不少,在先锋898“民心桥”栏目上,在“政风行风评议”测评活动中,反映交通标识、标志和标线设置不合理,不连续,让人绕远路和走冤枉路问题不少。在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和管理运行上,基本还是一个闭环运行模式,欠缺系统性的反馈机制。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偏低,也不利于交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四)交通标准供需缺口和采标比率问题
1. 现行交通标准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交通标准体系的不完整,标准缺失等问题仍是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现行标准大多数偏重于建设、产品、设计和施工等领域,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标准很少,特别是城市客运服务、信息化技术、公共服务、智能交通和管理方面的标准比较缺乏。深圳交通要应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挑战,如何突破现有的标准供给现状,满足国际化城市交通建设的需求是一项重大考题。
2. 交通标准供需缺口和采标比率现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言人罗格·弗罗斯特指出:“目前,中国有27279项标准,其中有10536项是遵照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或是其他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而设立的,这一比例仅达到38.63%”。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不到四成,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据了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尽管我国政策是一贯主张和鼓励采标,但交通领域采标比率的明显偏低,客观上造成了交通运输标准供给的滞后。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我市交通标准化基础工作的建设
1.提升深圳交通技术标准的编制与修定水平。深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相关标准制定,说明深圳的交通运行条件对标准有实际性需求。《深圳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技术标准》是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国家标准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行业规范面基础上,针对深圳城市交通的发展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然而,标准的“难产”给深圳交通标准化进程敲响了警钟。建议市交委制定标准化人才培训机制,并保障培训经费,切实提升深圳交通领域的制标技术水平。
2.提升交通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水平。企业是交通运输行业和市场服务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建议由市交运委牵头,行业协会协助,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建立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协调机制;强化企业交通标准化宣贯体系的建设。着力解决企业服务能力不强、服务不规范等问题,鼓励企业制定联盟标准,鼓励企业加大采标力度和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国际先进标准,制定发布社会团体标准。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二)加大采标力度,完善深圳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
香港作为国际化城市,以采标机制促进城市的管理和运行与国际接轨 。自愿遵守标准与技术规例强制执行标准相结合、定期检索查新标准发布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香港采标机制的灵活性有效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和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也促进标准体系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建议市交运委组织标准化专家进一步研究先进国家的交通标准和体系建设模式,加大采标力度,不断完善深圳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
(三)整合社会力量,设立“深圳市交通标准化促进会”
根据桑德斯的标准化原理,“仅限于制定标准的标准化工作是毫无意义的,标准只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接受,并予以实施,才能取得效果”。标准能否取得成效前提是应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建议设立“深圳市交通标准化促进会”,汇聚市民、专家、学者、行业等社会力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反映社会对品质交通的愿望和需求,宣传和传递政府的交通政策意图,加大“深圳标准”的战略纵深,使“品质交通”的目标与成效能进一步向社会延伸。
(四)加快深圳交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对应世界一流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编制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深圳的人口、地理和空间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局限性,由于布局与展开的方式不同,标准的适用和实施成效也会因城而异,建议我市的交通标准化规划应在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基础上,结合深圳地方特色,展开深圳市交通标准化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确定深圳交通的标准化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把握好城市交通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布局。
(五)加快我市交通标准化工作的创新
1.加快交通标识“公示语标准化和术语化”创新。我国公共标识体系规范也是各自为战,典型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和西安模式。各地制定的规范或指南,除了通则以外,基本是中文公示语与英语公示语的对应,都不是实际意义的术语,与标准化和术语化的要求仍然有明显差距。建议由市交运委牵头,尽快组建“深圳交通标识公示语标准化和术语化学会(协会)”,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图形标识委员会和世界旅游组织制定的图形标识与标识文字做法,推动交通标识公示语标准化的系统性研究、实践和创新,打造交通标识公示语的“深圳标准”。
2.加快城市交通国际化的实践和标准创新。建议在南山区“交通标识交通设施国际化示范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南山区“交通标识交通设施国际化示范区”作为我市首个交通国际化试点项目。位置独特,既有传统的老城区元素,又有国际口岸、经济中心区亮点。实验模型颇具深圳特色,虽然示范区域小,但不失灵活性,实验证明有其创新亮点,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应根据实验数据、运行环境条件、系统和要素尽快总结经验,择优推广。
3.推动外资企业参与标准创新。深圳国际化程度较高,盐田港和地铁四号线的营运都是港方模式,很多技术领域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建议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第三款第六条有关“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的制定”等要求,充分利用“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和放宽外企参与”的政策空间,放宽外企参与中国标准的制定的工作机制。尽快展开专题研究,力求创新兼备,使外企制标力量成为充实“深圳标准”建设的又一支生力军。
4.提升标准化战略高度,促进“深圳标准”创新。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立足全球发展大格局,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发挥战略支点和核心引擎作用,打造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资本、技术和装备的输出,其必然包含制式标准、基础标准和管理标准的配套输出。截止2016年统计,我国企业在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已使用中国标准,例如中交集团、招商局在埃塞俄比亚、乌干达、斯里兰卡等国家承接的工程项目都使用了中国标准。而深圳交通设施建设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现代物流和信息化技术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深圳交通领域打造“深圳标准”的主产地和生力军。深圳只有把交通标准化战略提升到国际竞争高度,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六)建立健全我市交通标准化工作机制
1.建立我市交通行业标准化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我市交通标准化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培养和造就一支交通标准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市加速交通标准化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建议尽快建立我市交通标准化人才保障机制,落实标准化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将标准的正式批准发布,作为标准起草参与者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考核、晋升和享受相关津贴的重要依据。建立交通标准化人才库,鼓励标准化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交通标准化活动,建立健全标准化专家信息库。
2、建立我市高效的交通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很多标准由于涉及技术面广、产业链长,特别是一些标准涉及部门多、各相关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度大,特别在一体化大交通的管理体制下,由于缺乏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一些重要的带战略性的标准,由于利益和立场的不同,就是实施不力。建议建立由分管交通的市领导为召集人、市交运委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深圳市交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我市交通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我市交通标准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3、完善深圳交通运输标准实施反馈机制。交通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意见》第四条第六款明确“完善标准实施反馈机制”是交通运输标准化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建议市交运委把建立“标准实施反馈机制”作为健全我市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优化交通运输标准化运行机制和完善交通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的重要改革措施。编辑:蔡励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