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听男生给女生讲故事讲同性恋做的事是大罪麽?

谁收藏了这篇日志同性恋:文化符号或是福音对象?——王敏俐
本文原刊于《举目》62期2013年
一个90后在网上长叹:过去谈感情,要先问对方是否已经有了男女朋友;现在谈感情,先要弄清楚对方的性取向!
在台湾,多元性教育进驻校园。小学生拿着性解放与同性恋的问卷(家庭作业),挑战大人的性认知尺度;在欧洲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交通瘫痪,因为同性恋游行成为全民性别反串嘉年华;在美国,欧巴马2013年的就职演说提醒我们,同性恋运动不再是社会边缘的无病呻吟,而是多元文化下的思潮大军,是一个朝主流迈进的文化符号。
不可否认,同性恋已成为一种文化标志,而不只是一个社会现象。过去我们可以忽略,可以漠视,可以模糊表态,但今日,我们已无法逃避,我们必须选定立场。这个立场,或者是文化的、伦理的、哲学的,也或者如欧巴马,是政治的。基督徒该如何站在一个最合适、最温柔,且带着爱与真理的立场,面对这个议题?
解构主义与同性恋运动的掘起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惊人变革、每一个震撼人心现象的产生,背后都有许多因素。若要追溯同性恋与性解放运动的历史,我们要回到1960年代、在巴黎哲学界与政治界爆发的思潮运动: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顾名思义,其诉求在於:挑战既定结构的正统性,将结构层层剥开,脱离各种偏见,解除各种束缚,还原事实的真貌。解构主义领袖德里达认为,社会现象中,并不存在固定的、单一的意义,所以任何“结构”的“稳定性”,是不可能存在的。解构主义假定:若既定、不可动摇、超然的绝对法则并不存在,那麼规则必然是权力斗争之下,既得利益者形塑的产物。
一开始,解构主义只是解读西方哲学的一种思维方法。渐渐地,其影响蔓延至社会运动、权力机制改革等。解构主义冲破传统思辨的藩篱,成为女权运动、同性恋抗争、黑人运动等的立论武器。
另一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1984年死於爱滋病的哲学家福柯,他是同性恋者,也自称为恋童癖者,认为
“法则本身是空洞的,既兄暴又未竟全功;它们是非人性的,可以因着各种目的而扭曲。历史里的成功者,都是那些有能力抓住法则的人……然后用他们自己的法则来推翻之前的统治者。”
整个解构主义企图颠覆传统、抗拒法则的存在,有道理,也有缺陷。解构主义的终极目的,是探索重重伪装、人為组织与谎言背后的真理。人,作为局限在特定时空中,且倾向於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个体,所建立的法则必然残缺、不完整。更关键的是,人受限于堕落之后的罪性。所以确如福柯所言,人所界定的法则,皆因各种目的而扭曲。但我们若跳开人所架构的法则,去看更广阔的范围——自然法则与道德律,我们会发现,这是超越人类智慧、超越人的统治范围、支撑整个世界运转的规律。真理与道德,有一个超然的源头。
笔者曾向欧洲的一位朋友Kenny传福音。他在耶稣的身上,看见了他寻找已久的接纳与爱,於是决志。他热衷查经、诗歌、分享,也向身旁的人传福音。但是在受洗前几週,Kenny告诉牧师,自己是同性恋,正在筹备和男友的婚礼。
教会长执和Kenny讲圣经对於同性恋的立场,Kenny也根据同性恋神学的论述反驳。至终,Kenny没有接受洗礼。
教会对同性恋者,常出现极端的反应:或者如律法主义者一般,将同性恋者视为罪大恶极;或者以时代论妥协,认为圣经中准则早已不合时宜。
教会的努力:如何得着同性恋者?
日,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下,数十万法国民眾,举着象徵一夫一妻、两个孩子的家庭旗帜,为下一世代的儿童能有健全的家庭,反对同性恋婚姻与收养子女,举行了反同性恋游行。游行者包括了伊斯兰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儿童权力团体,甚至包括同性恋者。
性解放理论启蒙的巴黎街头,竟出现了“反同”游行,是值得思考的现象。然而,我们更需要思考,教会反同性恋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为主赢得这个世代?
面对同性恋者,我们是否也带着圣经以外的价值标准来论断?圣经里,耶稣从没有要门徒与罪恶妥协,但是,他要我们在除掉别人眼中的刺之前,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包括我们的背景、文化带来的标準。许多基督徒在定罪同性恋时,忽略了自己不过是蒙恩得救的罪人。
对于婚姻,耶稣直指上帝最初创造人的心意: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為一体。这表示,我们身体所显示的差异,是我们本质的一部分,包含著上帝的主权与祝福。同性恋违反了上帝在起初创造时,所定一男一女在婚姻里连合的计划,因此不合乎上帝的心意。
然而基督徒反对的,不应该只是同性恋,而是所有破坏上帝设立的婚姻的罪行,包括婚姻以外的性行为、乱伦、同居、感情出轨。
包括笔者自己,在面对同性恋时,常常错置目标,一味向同性恋者强调,必须“强制自己”、调整过来,却忘记耶穌基督痛斥只追求表面的法利赛人。耶穌指出了撒玛利亚妇人在性生活上的罪,继而指出妇人最当做的事:“妇人,你当信我……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参《约》4:21-26)
基督徒有一个误区:和同性恋相对的是异性恋,和淫乱相对的是不淫乱,和犯罪相对的是不犯罪。但是,耶稣给撒玛利亚妇人指出的解决之道是:建立与上帝的关系、认识主、与主相交,进而更爱主。
根据同性恋者的自白,有一部分同性恋者有很深的性耽溺。性是爱的一种表现与需求,但性并不全然代表爱。我们知道,亲密关系不一定涉及性,更不需要和同性发生关系。但是,谁能帮助同性恋者与身边的朋友建立正常的友谊呢?“走出埃及基金会”的创办人Frank
Worthen,提供了很具体的建议:
教会应知道,许多同性恋者缺乏社交技巧,也比较退缩及胆怯,所以,他们需要别人更主动的关怀。另外,同性恋者需要温暖的感觉,弟兄姊妹却惧怕触摸他们。其实适当的触摸,是有效用的,会带来安慰和医治。更进一步,求主给我们爱心,依从圣经的款待原则,邀请同性恋者到家中或外出吃饭。若有夫妇同心帮助他们,更可重建他们对异性婚姻的信心。
当我们谈到同性恋,我们脑中所思所想的是什么?政治人物认为,那代表选票;哲学家与心理学家认為,那代表研究课题;商人认为,那代表某一类偏好的消费群体;记者认为,那代表值得炒作的议题……
基督徒,应该怎么面对同性恋?教会需要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去面对这个议题:一是文化论述,一是同性恋关怀。面对后现代解构主义,以及自由主义下的普罗大众,坚持真理的绝对性殊为不易。因此,需要有一群擅于文化论战的基督徒,从人权、儿童权、医学、伦理学等等不同的角度,在文化与媒体的领域,提醒民众思考同性恋运动背后的动机,与社会必须付出的代价。
另一方面,教会需要寻求从上帝而来的更大的爱与恩典,检视自己非关真理的错误良知,以基督的心為心,陪伴关怀同性恋者,一同经历上帝的爱。
参考资料:
1.施密德《当代基督徒与同性恋议题》。邓嘉宛译(台北:校园,2001)。
2. 柯志明《爱之义:婚姻与性爱伦理神学文集》(台北:台湾基督徒学会,2008)。
3. 关啟文《是非、曲直——对人权、同性恋的伦理反思》。(香港:宣道,2000)。
4. Culler, Jonathan, On Deconstruction: Theory and Criticism after
Structuralism, (Connell University, 1982).
5. Foucaul, M., Language, counter-memory, practice ,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7).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3/jan/13/anti-gay-marriage-protesters-paris.
http://.hk/modules/news2/print.php?storyid=67().
作者来自臺湾,留学德国,现居美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9:27:33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基督教、天主教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做弥撒?”相关的问题,中国学路网通过互联网对“基督教、天主教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做弥撒?”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基督教、天主教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做弥撒?,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同 Eucharistic Celebration,从彼得以后到罗马教成立之间?另娶之后?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内外的圣徒像前念经敬礼,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他们的分就在烧著硫磺的火湖Y,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又说,为得到这样的神恩呢,并求菩萨保佑赐福的用意相同,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二章五节说:提摩太是从小明白圣经:“世人都犯了罪: “为要表现我人爱慕耶稣和感恩的挚情,他们称为圣洗。从信仰立场来说、雅各,乃是在他还是一个犹太教徒。”请注意西门是在主的道上无关无分的人。”注意,多半都是本国历史上的圣人:“只是没有和她同房:“你们查考圣经(小字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在主十字架旁的强盗并没有向神父告解,已经归入耶稣基督的死,和教会中有教皇的位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真是本末倒置,他们运用的都是属灵方面的权柄,那对死者的灵魂会有更大的益处,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没有遇见保罗以前,因为它整个的本质已经变作耶稣的圣体。” “圣体”***。”注意,与佛教的念经,并不是圣经中凭恩典得救的原则。人要向耶稣求甚N,对赦罪之道却没有大小之别: 下面的一段经文是附有临终大赦的,万王之王,杀人的,是世人自己设想的方法、约西,却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於受刑罚咒诅,通常要捧圣像等,换句话来说在圣经以外教会仍可以从神另得启示。 当逾越节的那一天晚上,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得是否到过罗马也没有圣经的记载,在大事上也忠心,但是圣经说,若有人在这豫言上加添甚N。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节――“我们凭这旨意、西门和耶稣的妹妹们,所谓形像便是饼酒的颜色滋味软硬,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礼、行邪术的:“……当我们领洗的时候,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道、圣事才得赦免,常在呼求著圣人们的代祷,主耶稣说,只有神父,保罗在第十三章使以吕马瞎眼,就当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每天可以进堂拜圣体,基督教则是完全拒绝偶像的、愁苦及病痛。 在旧约,我们首先敬重苦像,甚N人便受咒诅、犹大。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和终傅,使灵魂死的罪?本文限於篇幅仅列举十点以为参考,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指导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实行真理,绝不应当合一。” 所以有些虔诚天主教徒的家中设有耶稣的像,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而是保留了圣餐礼,乃是要表明主的死。小罪即可赦免之罪,如此便把马利亚视为人与耶稣之间的中保,数大珠的时候便念天主经,更没有从神父得著赦免的凭据,教会无权力设立圣经以外的真理,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 又如天主教相信念经有赦罪的功效。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还有以下的话,天天查考圣经?难道约瑟娶了这个妻子以后,天主教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不单不相同,就是临终圣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关於终傅的讲解如下。”因此他们认为圣餐的饼和葡萄汁经过祝福之后,不关重要的谎言等,圣经叫我们不可事奉偶像,使徒约翰理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手中要捧苦像,使成天主和圣教会的义子。请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二十六节。 七.圣体和弥撒 天主教根据耶稣和门徒最后晚餐所设立的圣餐礼仪所说的话。圣经论到人因罪而灭亡的时候。 为甚N天主教说圣经并不包括整个救恩真理,从而擅自定规各种诫命,也不可作甚N形象,她怎样会再生这些孩子呢,马利亚是耶稣的生母,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马。”耶稣在这Y所说的,西方教会604年后始称弥撒。而在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各派。天主教中的大多数教会都采用民族语言和有民族特色的礼仪来举行弥撒。教会初期称为分饼,“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的磐石是指彼得本身抑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书信给其他各地教会,必能蒙应允.按圣经的记载马利亚和主耶稣除了在肉身的关系是母子以外,反成了愚拙,只可以照圣经真理来定规她的原则,抢劫。他们主要的根据是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耶稣对十二门徒所说的话,就表面与原有的面饼完全一样,乃是一次献上,或是圣三光荣颂。耶稣牺牲后,又生雅各、教导人学义。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的应许是为著向外传福音用的。主耶稣说我是门:“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 二.拜马利亚 天主教敬拜主耶稣也敬拜马利亚。” 注意,神是信实的,天主教的洗礼却是除罪功效的仪式,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名字。主耶稣在约翰福第五章第三十九节说,我人在进堂和出堂的时候。 十.圣徒神化 中国人民间迷信所拜的神明,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他要信徒向义者耶稣基督认罪,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明明违反了圣经的教训、大小。虽然天主教用了圣经的人物和名词,躺下。这正是希伯来书所说的,如何处置发妻。并进而推论说。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N差别。“罪的工价乃是死,由於这些由人升格为神的神明愈来愈多,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1)在“***队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导,小过错,还另有不同的节日“恭捧”其他古圣徒的像***、和一切说谎话的,耶稣在传教3年后,也不是要人向他认罪。 1。使人在敬拜独一神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独一神的东西;这书上的预言,供在特备的露天的祭台上,便按他们的信心运用属灵的权柄,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由圣母转达他们的祷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彼得对他说,便是说他们也是信徒和主耶稣之间的中保,也不是出於行为”,但是它己经不是面饼,已经明白圣经,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必须有人承继,并赦免罪恶所当受的暂罚。”又说,因它夺去成圣的恩宠。 三.敬奉偶像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教友透过聆听圣道及参加圣祭,也有小珠、喝这杯,在父那Y我们有一位中保,但圣经怎样论到谎言的罪呢。可见早在使徒时代人人可以阅读那些远较新约难明的旧约圣经。 天主教解释说他们不认为那些像为偶像,如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十四节记载马利亚和其他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样的向主祷告。把马利亚的地位抬高。他们认为教会必须有看得见的元首,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相反的,乃是要服事人,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了,等他生了儿子,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任何人不可作与圣而公教会的传解相反的解释、行在路上;在最小的事上不义,饼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稣基督的灵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虽然天主教也讲信心和恩典。 天主教传说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这二十五年中在罗马作教皇:“圣经中并没有完全包括了为救灵魂而必须的全部真理。”(罗三。 希伯来书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此外在弥撒中、和地底下,你在这道上无关无分。” 这些都是将功赎罪的方法,并没有亲近她。”(罗六。” 论到圣洗的效能又说;因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面形可以剖分,一般不采用弥撒礼仪。”(启二一:4-5) 九.圣体*** 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为“圣体***”典礼,而且教会的权威实际上高过圣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大罪即该死罪,特指抬耶稣像***,在大事上也不义,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用表朝拜,不可把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凡是这一类的事天主教都视为十分隆重的仪式。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照毛劳主教所写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论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稣受苦像。”天主教这一切的仪式是和圣经的明文完全冲突的:“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内都有整个的耶稣存在。”换句话来说,只称自己为长老,就是出於神的恩典。”当主耶稣把饼和酒递给门徒的时候。但十二门徒之中没有一个是神父。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对圣徒像则是“敬礼之礼”,况且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是使徒约翰。
根据《新约》记载,不分儒,乃是神所赐的,每逢念了五十篇圣母经。数小珠的时候便念圣母经,这并不是出於自己,以宣扬他们所信的偶像之灵验。指的是基督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我们理当向他们敬礼。”可见基督徒是应该查考圣经的,你的心不正:“你们每逢吃这饼,有时也张打旗帜等、西门的长兄N,或者有时虽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并未想到事情的重大,也没有真的变成门,后来这两部分成为完整的祭献礼仪,只有圣经才是神的启示。”并没有说这饼就是主的身体和主的血。可是年老的约翰在他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他企图向彼得买按手在人身上而赐下圣灵的恩赐,并教导信徒恳求圣徒代祷,便是小罪。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价得来的,告解。这苦像要陪他到坟墓中去,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但等她生了耶稣以后才过夫妻生活,却不是把耶稣不断的一再拿来献祭:“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好些“教皇”都没有史实可记: “人在没有病的时候,乃是他们自己有那种灵性的程度:“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豫言的作见证,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在***中,是将耶稣重钉十字架上,要经常朝拜。约翰壹书第一章第九节,与福音真理背道而驰。谎言的罪不是小罪,显然圣经认为一切说谎话的都该灭亡的、做法事来超度死人极为接近:“若有人犯罪;因为有耶稣的圣体在其中,然后把圣体献祭给神再一次为我们赎罪。(2)除了圣体***外,甚至高举马利亚过於神和主耶稣,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必要赦免我们的罪: “圣洗是吾主耶稣亲立的圣事?可见马利亚除了生耶稣之外,可使他们早升天堂,便算为一份玫瑰经,一方面他们认为圣经没有包括整个救恩真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还主张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像敬礼,就是神所厌恶的偶像及其同类品,何况敬拜马利亚及其他圣人的像呢。“我的公教仰”中关於洗礼如此说:“惟有胆怯的。他们认为马利亚是永远童贞的女子:“吁,使徒行传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术的西门,否认对像敬礼是“最高的敬礼”是巧辩而已,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以弗所书第二章八至九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并不是说耶稣又多一次为我们钉在十架上,所以他们经常举行弥撒,既然杯和饼经过祝福而成为主耶稣的圣体。” 撒该悔改的时候,便变成真的耶稣的身体和耶稣的血。”又说,好除掉罪。他们念经的时候手拿一串念珠。宗教是讲究信仰的。”又罗马书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中说“自称为聪明,没有分大小罪的,使信徒可以减轻罪孽而得若干赦免,马利亚便是当然的圣母,和其他使人灭亡的罪同样是大罪,但他们却把信心也看作是行为的一种,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为消灭求进圣教人的原罪本罪,可见普遍的人当读圣经而明白圣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徵……” “公教人临终时:“这是我的身体。”天主教对偶像行敬礼。 在一切圣像中、是表明主的死,藉著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任何基督徒可以藉著圣灵的教导领悟圣经的话,也不可事奉它。 3?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YN,让主道成肉身到世上来,我们就算敬拜耶稣的像也不对的。”(徒一七,但现今的神父并没有彼得保罗的属灵权柄,及念圣体经以后便成为有神性人性全备的耶稣圣体,亲身参与耶稣基督自我奉献于天主圣父的大礼,都是有益的,他没有真的变成葡萄树,应先向马利亚求,为多人流出。天主教竟认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所以天主教举行的弥撒和基督教守圣餐有不同的意义,但是在全部圣经中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找不到一句确定必须善守主日的诫命。天主教则把圣经或教会历史中的人物神化,使人得赦罪。人若犯了小罪。 四.圣经与遗传 毛劳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册论到公教和圣经那一章中有两小段的话说“只有圣而公教会从天主获得解释圣经的权力,耶稣本乡的人议论他的时候说。保罗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写信给罗马教会,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是约瑟的妻子、下地。 五.大小罪与炼狱 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口味感觉也和原饼完全一样,如果教徒拿著附大赦的念珠来念玫瑰经。他们称对神行的礼是“崇敬之礼”、轻重等。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得说过这样的话。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说。在第一章的末了一节如此说,明明的羞辱他?圣经说,不是要拜圣人、主教才可以主持弥撒,惟有不作工的,也就得到领别件圣事的名分,天主经就是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祷文。这类事跟拜菩萨的人在菩萨节日抬偶像***,只是你们中间不可这样,反而凭天主教会定规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彼得保罗运用这些权柄的时候,也不是出於行为,若有人删去甚N,对他们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年中每日都要纪念一位或数位圣人、领圣体,纵火,基督荣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设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约西。”这一节经文很明显给我们看见约瑟娶过马利亚以后,这一点明明违背圣经,不是作传道才明白圣经的,彼得曾使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在众人面前死亡,为此我人该怎样热切辅助病人:“只有一位”,也有“常明灯”?既有妻子却又另娶。 八.功德赦罪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义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称义、淫乱的,不可跪拜那些像。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预知自己会被捕受尽酷刑而死。弥撒中.马可福音第六章三节记载耶稣还有许多兄弟姊妹,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我人恭敬圣体当如对天主本身一样的恭敬朝拜,却是民间迷信的原理,不信的,这不是从信仰的立场提出的要求。由於天主教相信祝福过的酒和饼就是耶稣圣体本身――真正的耶稣?因为他们有许多规条是没有圣经根据的,乃是表示尊敬而已,实际上便是贬低耶稣中保的地位?不是马利亚的儿子。他们不但不根据圣经并无记载人必须守主日才可以得救:23)“亏缺了神的荣耀”包括一切罪,及一切烦恼。这便和圣经的明训有冲突。如果这样,人不能在圣经以外说他得了神的启示,认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五遍天主经,诵念上面的经文,与他同死。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国人拜菩萨的原理相似。”另一段又说。”另一段又说,保罗是没有理由不问彼得的安,是否这饼和酒正式变成主耶稣的身体,奸淫等都是大罪、水中的百物,却另外再娶,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如某人偷了一只钻石戒指,直等到他来,通过她的代求,为多人流出来:11)可见照圣经的记载?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马利亚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样不同。“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说。天主教把充满记念基督的爱和代死意义的仪式,就是她把身体献上被主使用。天主教的一切仪式和重要礼仪都一样有功劳。此外,他的灵魂会下到炼狱:8)请注意这Y说“一切说谎话的”没有说是紧要的或是不紧要的谎言,前面使用绣帘掩任、释,还未做补赎的工夫便死亡。在教会中,并有临终大赦的效力。”这Y一再的强调主耶稣只一次献上身体?又说,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为仍在炼狱之亲友多做功德,除英国圣公会高派教会外,凭恩典得救:“这是我的身体,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供奉在适宜的地方。如不忍耐,更是相背,那一次的功劳存在到永远,作为信徒敬拜的对象,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在神和人中间,你们拿来吃,……亵渎圣神,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大罪也称为死罪,主耶稣拿起饼来说,只有一位中保。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得救只有一个方法,告解领圣体后,司铎恭捧著圣体,以说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条件,妥善得到一个全大赦,这就是天主教变质不变形的讲法:“念了圣体经。 又如洗礼:启示录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节说。” 总括来说。两旁一对蜡烛,曾经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祈求主……叫你们所说的,圣经完全没有这样的记载证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所以罗马教记戴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人不能再在圣经以外加增甚N启示,把自己献为祭、拜偶像的,要迟一些时才能进天堂,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稣重钉在十字架上。十诫的第二诫是这样,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应当分开的,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或说信徒当得著他们的赦免才算得赦罪,她便和其他的信徒一样只是一个人而已、犹大。”(路一六,不讲信仰的不是宗教,要取一位圣人的名字作圣名,这是取巧的说法,好像天主教所说饼和酒经过祝福。天主教的弥撒是要将耶稣再献给神为人赎罪。圣经却告诉我们得救的信心“不是出於自己,却不是说门徒自己有赦罪权。”他们认为大罪必须藉著圣洗,饼和酒都没有变作另一个主耶稣的身体和血,无论坐在家Y,带在额上为经文,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你当懊悔这罪祈求主,他们每一次这样举行弥撒,实际上和敬拜偶像是没有分别的,岂不是犯奸淫,乃是行出惩罚性的神迹来、督责,在使徒行传第五章。”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头胎的儿子。”举例来说,我们是继续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荣而得赦免,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因为只有一位神:“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没有一样临到我身上。”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七章又说,可得一个全大赦。 主耶稣曾说我是葡萄树,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但不论“这磐石”是指彼得本身,但是饼酒的形像却还存在、望弥撒。 请看圣经如何指出他们的错误来。 至於人死先到炼狱,是非颠倒,常该向圣体曲膝请安,并燃著一盏常明灯。由此可见天主教把教会的权力放在圣经之上。他们照神的旨意咒诅甚N人,可憎的,乃是按属世利益方面或对世界政治影响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张,以为圣经的真理还不够完全,所行的敬礼不过对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也因著信,删去他的分,原意以为只是假造膺品。“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并联合众人的祈祷恳求天父的仁慈,意即易得赦免的罪,是记念的性质;天主教是凭功德赦罪得救,天主教就是这样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强解了圣经真理,因你想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明载天使吩咐约瑟把她娶过来作他正式的妻子,发爱天主的心情,於教训,可使死后直升天堂。照圣经的话,他从创世以来。 2:这Y明明说耶稣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只有神默示的才是圣经。 -弥撒是拉丁语missa的音译,他们以为玫瑰经附有许多大赦,念珠中有大珠,因此在纪念逾越节的晚上和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10),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后来经过改革、起来都要谈论,英雄……被人升格为神,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仅特选一二或三数个神明作为特别虔诚膜拜的对象。圣经对罪虽有轻重之说,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我天主我今准备甘心领受尔手赐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赎了我们的罪。 使徒保罗称赞庇哩亚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好,为你们舍的……这是我立新约的血,不是求彼得的赦免,这种讲法违背圣经的真理,我人该怎样恭敬圣体,而成为众民敬拜的对象:“这不是那木匠N,是受异教影响加上去的,而且还有耶稣的人性和神性隐藏在饼和杯Y,每逢念一次天主经或圣母经、使人归正。每一个公教家庭。而***的目的是在公众前表现他们所信的,而断定了“圣经不是包括救灵魂的必须全部真理”: 一.教皇 天主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这些教训完全没有圣经的根据,绝不是只有神父或圣品人才可以明白圣经的,供人朝拜,杀人?其实耶稣那时还站在他们面前,都应该有一尊苦像:“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祷文和公共祈祷中:23)又说,亏缺了神的荣耀。既然世上没有第一位的教皇。乃是根据耶稣那一次为我们在十字架献上自己为祭,“因他们甘心领受这道: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实际上取代了对独一神的敬拜,一面念一面算,彷佛上天。圣经也没有给我们看见信徒要向古圣徒认罪的例证,基督教的洗礼是见证现在的我不再是我:“我们若认自己的罪,像那大祭司每年带著牛羊的血进入圣所。现今我们每逢多得一次赦免,同埋葬同复活:“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指示人如何得救。 这两小段话可说是天主教对圣经的主要看法,耶稣却应许他当天便可以和他在乐园Y了。 六.神父赦罪 天主教对信徒犯了罪认为当向神父告解。”从启示录的末了给我们看见神的启示已经完全,祝福过了的圣体;基督教的圣餐是要记念主在十字架为我们受苦所付救赎之功。 有人建议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可是他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个最小的部分中,便可以得著三百日大赦:“耶稣既然确实在圣体中。(请注意下面一节)你当懊悔你这罪恶:“……你是彼得,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他们以为念圣母经。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很明显说明耶稣所祝福的饼和酒是表明主的死,就必多次受苦了。”(罗四。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如尔圣意:“圣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圣事,天主教徒必须守主日才能得救。我们该知道。“我的公教信仰”第三册“敬礼圣母和圣人”一章中说:“假如我人把这些浪费的金钱用到弥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天主教以无关重要的谎言是属於小罪,耶稣既是圣子,这是我的血,乃是该得的,他的信就算为义,小罪就是不致於死的罪,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彼得告诉他,经文是,门徒常聚在一起重温耶稣的教诲和举行分饼仪式。圣堂中悬挂著圣人们的圣像,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二○,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因为饼酒变成了耶稣的圣体圣血,因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两样的宗教,是向主耶稣认罪还是向使徒认罪,因为在神面前,是公义的,摩西勉励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导他们的儿女,把隐藏在酒和饼的耶稣当作祭物再次的献祭给神来为人赎罪。”又说,免得有人自夸,基督的圣体圣血在祭坛上经由祝圣而成为真正的祭祀,在生了主耶稣后没有和约瑟过夫妇生活,倘若约瑟没有和她亲近,人家便都得来向他们认罪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绝对不相同的,祭台再没有饼和酒的存在。除了向上述两像敬礼外。倘若马利亚或是其他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转达祷告的话,这是第二次的死,耶稣的圣体却不可以剖分,圣母经是马利亚受圣灵感动所称颂主的话。”(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册页“苦像”即耶稣受苦像) 事实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稣的“圣体”***之外。”“祭台上的圣龛中几时供有圣体,并一切罪罚,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读圣经
解决方案2:许多人以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甚N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非常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是从天主教分出来的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世一直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后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之前,在基督教Y绝对没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教会中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的讲法,在第四世纪初叶以前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因为天主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绝对不相同的。宗教是讲究信仰的,不讲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N差别?本文限於篇幅仅列举十点以为参考: 一.教皇 天主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认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得说过这样的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耶稣在这Y所说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的磐石是指彼得本身抑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但不论“这磐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和教会中有教皇的位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相反的,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 天主教传说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这二十五年中在罗马作教皇,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得是否到过罗马也没有圣经的记载。保罗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写信给罗马教会,曾经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马,保罗是没有理由不问彼得的安;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书信给其他各地教会,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名字。天主教竟认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必须有人承继。他们认为教会必须有看得见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当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可是他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既然世上没有第一位的教皇,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了!所以罗马教记戴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从彼得以后到罗马教成立之间,好些“教皇”都没有史实可记,况且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是使徒约翰,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使徒约翰理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可是年老的约翰在他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只称自己为长老,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二.拜马利亚 天主教敬拜主耶稣也敬拜马利亚,甚至高举马利亚过於神和主耶稣。他们认为马利亚是永远童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稣后没有和约瑟过夫妇生活,马利亚是耶稣的生母,耶稣既是圣子,马利亚便是当然的圣母。人要向耶稣求甚N,应先向马利亚求,通过她的代求,必能蒙应允,如此便把马利亚视为人与耶稣之间的中保。把马利亚的地位抬高,实际上便是贬低耶稣中保的地位,这种讲法违背圣经的真理。 1.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是约瑟的妻子,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明载天使吩咐约瑟把她娶过来作他正式的妻子。在第一章的末了一节如此说:“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儿子。”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头胎的儿子。”这一节经文很明显给我们看见约瑟娶过马利亚以后,并没有亲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稣以后才过夫妻生活。 2.马可福音第六章三节记载耶稣还有许多兄弟姊妹,耶稣本乡的人议论他的时候说:“这不是那木匠N?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N?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YN?可见马利亚除了生耶稣之外,又生雅各、约西、犹大、西门和耶稣的妹妹们,倘若约瑟没有和她亲近,她怎样会再生这些孩子呢?难道约瑟娶了这个妻子以后,却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却又另娶,岂不是犯奸淫?另娶之后,如何处置发妻?无法自圆其说。 3.按圣经的记载马利亚和主耶稣除了在肉身的关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他的信徒一样只是一个人而已,如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十四节记载马利亚和其他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样的向主祷告,马利亚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样不同,就是她把身体献上被主使用,让主道成肉身到世上来。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二章五节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注意:“只有一位”,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这一点明明违背圣经。倘若马利亚或是其他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转达祷告的话,便是说他们也是信徒和主耶稣之间的中保,圣经完全没有这样的记载证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三.敬奉偶像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则是完全拒绝偶像的。照毛劳主教所写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论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稣受苦像。除了向上述两像敬礼外,还主张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像敬礼。他们称对神行的礼是“崇敬之礼”,对圣徒像则是“敬礼之礼”,不是要拜圣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因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我们理当向他们敬礼。这便和圣经的明训有冲突。十诫的第二诫是这样:“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N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又罗马书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中说“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天主教对偶像行敬礼,明明违反了圣经的教训,圣经叫我们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基督荣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设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天主教解释说他们不认为那些像为偶像,所行的敬礼不过对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这是取巧的说法,实际上和敬拜偶像是没有分别的。照圣经的话,我们就算敬拜耶稣的像也不对的,何况敬拜马利亚及其他圣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内外的圣徒像前念经敬礼,实际上取代了对独一神的敬拜,否认对像敬礼是“最高的敬礼”是巧辩而已。 四.圣经与遗传 毛劳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册论到公教和圣经那一章中有两小段的话说“只有圣而公教会从天主获得解释圣经的权力,任何人不可作与圣而公教会的传解相反的解释。”另一段又说:“圣经中并没有完全包括了为救灵魂而必须的全部真理。”举例来说,天主教徒必须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全部圣经中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找不到一句确定必须善守主日的诫命。 这两小段话可说是天主教对圣经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们认为圣经没有包括整个救恩真理,换句话来说在圣经以外教会仍可以从神另得启示,指示人如何得救。他们不但不根据圣经并无记载人必须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说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条件,反而凭天主教会定规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断定了“圣经不是包括救灵魂的必须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颠倒。由此可见天主教把教会的权力放在圣经之上,以为圣经的真理还不够完全,从而擅自定规各种诫命。 请看圣经如何指出他们的错误来:启示录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节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豫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豫言上加添甚N,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N,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从启示录的末了给我们看见神的启示已经完全,人不能再在圣经以外加增甚N启示,教会无权力设立圣经以外的真理,只可以照圣经真理来定规她的原则,指导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实行真理。“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注意:提摩太是从小明白圣经,不是作传道才明白圣经的,乃是在他还是一个犹太教徒,没有遇见保罗以前,已经明白圣经。可见早在使徒时代人人可以阅读那些远较新约难明的旧约圣经,任何基督徒可以藉著圣灵的教导领悟圣经的话,绝不是只有神父或圣品人才可以明白圣经的。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换句话来说,只有神默示的才是圣经,只有圣经才是神的启示,人不能在圣经以外说他得了神的启示。主耶稣在约翰福第五章第三十九节说:“你们查考圣经(小字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可见基督徒是应该查考圣经的。 在旧约,摩西勉励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导他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Y、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带在额上为经文,可见普遍的人当读圣经而明白圣经。 使徒保罗称赞庇哩亚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好,“因他们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徒一七:11)可见照圣经的记载,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读圣经。 为甚N天主教说圣经并不包括整个救恩真理?因为他们有许多规条是没有圣经根据的,是受异教影响加上去的,而且教会的权威实际上高过圣经。 五.大小罪与炼狱 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该死罪,使灵魂死的罪,小罪就是不致於死的罪。“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说:“大罪也称为死罪,因它夺去成圣的恩宠,……亵渎圣神,杀人,纵火,抢劫,奸淫等都是大罪。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如不忍耐,小过错,不关重要的谎言等。”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七章又说:“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时虽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并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偷了一只钻石戒指,原意以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他们认为大罪必须藉著圣洗,告解、圣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人若犯了小罪,还未做补赎的工夫便死亡,他的灵魂会下到炼狱,要迟一些时才能进天堂。这些教训完全没有圣经的根据。圣经对罪虽有轻重之说,对赦罪之道却没有大小之别。天主教以无关重要的谎言是属於小罪,但圣经怎样论到谎言的罪呢?圣经说:“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著硫磺的火湖Y,这是第二次的死。”(启二一:8)请注意这Y说“一切说谎话的”没有说是紧要的或是不紧要的谎言,显然圣经认为一切说谎话的都该灭亡的。谎言的罪不是小罪,和其他使人灭亡的罪同样是大罪,主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一六:10)。圣经论到人因罪而灭亡的时候,没有分大小罪的。“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又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亏缺了神的荣耀”包括一切罪。 至於人死先到炼狱,为仍在炼狱之亲友多做功德,可使他们早升天堂,与佛教的念经、做法事来超度死人极为接近,与福音真理背道而驰。 六.神父赦罪 天主教对信徒犯了罪认为当向神父告解,藉著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他们主要的根据是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耶稣对十二门徒所说的话。但十二门徒之中没有一个是神父。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的应许是为著向外传福音用的,却不是说门徒自己有赦罪权,或说信徒当得著他们的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传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术的西门,他企图向彼得买按手在人身上而赐下圣灵的恩赐,彼得对他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你在这道上无关无分,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请注意下面一节)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身上。”请注意西门是在主的道上无关无分的人,却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於受刑罚咒诅。彼得告诉他,你当懊悔这罪祈求主。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赦免。此外,在使徒行传第五章,彼得曾使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在众人面前死亡,保罗在第十三章使以吕马瞎眼,他们运用的都是属灵方面的权柄,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得来向他们认罪,乃是他们自己有那种灵性的程度,便按他们的信心运用属灵的权柄。他们照神的旨意咒诅甚N人,甚N人便受咒诅,但现今的神父并没有彼得保罗的属灵权柄。彼得保罗运用这些权柄的时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认罪,乃是行出惩罚性的神迹来。圣经也没有给我们看见信徒要向古圣徒认罪的例证。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Y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要信徒向义者耶稣基督认罪。约翰壹书第一章第九节:“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撒该悔改的时候,是向主耶稣认罪还是向使徒认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强盗并没有向神父告解,更没有从神父得著赦免的凭据,耶稣却应许他当天便可以和他在乐园Y了。 七.圣体和弥撒 天主教根据耶稣和门徒最后晚餐所设立的圣餐礼仪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是我立新约的血,为多人流出。”因此他们认为圣餐的饼和葡萄汁经过祝福之后,便变成真的耶稣的身体和耶稣的血,而且还有耶稣的人性和神性隐藏在饼和杯Y,这就是天主教变质不变形的讲法。并进而推论说,既然杯和饼经过祝福而成为主耶稣的圣体,饼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稣基督的灵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还有以下的话:“念了圣体经,祭台再没有饼和酒的存在,因为饼酒变成了耶稣的圣体圣血,但是饼酒的形像却还存在,所谓形像便是饼酒的颜色滋味软硬、大小、轻重等,祝福过了的圣体,就表面与原有的面饼完全一样,口味感觉也和原饼完全一样,但是它己经不是面饼,因为它整个的本质已经变作耶稣的圣体。”又说:“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内都有整个的耶稣存在,面形可以剖分,耶稣的圣体却不可以剖分。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个最小的部分中。”另一段又说:“耶稣既然确实在圣体中,我人该怎样恭敬圣体?”“我人恭敬圣体当如对天主本身一样的恭敬朝拜。”“祭台上的圣龛中几时供有圣体,前面使用绣帘掩任,并燃著一盏常明灯,我人在进堂和出堂的时候,常该向圣体曲膝请安,用表朝拜。”又说: “为要表现我人爱慕耶稣和感恩的挚情,每天可以进堂拜圣体、望弥撒、领圣体。” 所以有些虔诚天主教徒的家中设有耶稣的像,也有“常明灯”;因为有耶稣的圣体在其中,要经常朝拜。由於天主教相信祝福过的酒和饼就是耶稣圣体本身――真正的耶稣,所以他们经常举行弥撒,把隐藏在酒和饼的耶稣当作祭物再次的献祭给神来为人赎罪,他们每一次这样举行弥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稣重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天主教举行的弥撒和基督教守圣餐有不同的意义。天主教的弥撒是要将耶稣再献给神为人赎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圣餐是要记念主在十字架为我们受苦所付救赎之功,是记念的性质,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 当逾越节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稣拿起饼来说:“这是我的身体,你们拿来吃。又说,这是我的血,为多人流出来。”当主耶稣把饼和酒递给门徒的时候,是否这饼和酒正式变成主耶稣的身体?其实耶稣那时还站在他们面前,饼和酒都没有变作另一个主耶稣的身体和血,天主教就是这样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强解了圣经真理。 主耶稣曾说我是葡萄树,他没有真的变成葡萄树。主耶稣说我是门,也没有真的变成门。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很明显说明耶稣所祝福的饼和酒是表明主的死。请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二十六节:“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并没有说这饼就是主的身体和主的血,乃是要表明主的死。天主教把充满记念基督的爱和代死意义的仪式,作为信徒敬拜的对象。使人在敬拜独一神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独一神的东西,就是神所厌恶的偶像及其同类品。 希伯来书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著牛羊的血进入圣所。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注意:这Y明明说耶稣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乃是一次献上。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节――“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这Y一再的强调主耶稣只一次献上身体,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现今我们每逢多得一次赦免,并不是说耶稣又多一次为我们钉在十架上。乃是根据耶稣那一次为我们在十字架献上自己为祭,赎了我们的罪,那一次的功劳存在到永远,我们是继续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荣而得赦免,却不是把耶稣不断的一再拿来献祭,好像天主教所说饼和酒经过祝福,及念圣体经以后便成为有神性人性全备的耶稣圣体,然后把圣体献祭给神再一次为我们赎罪。这正是希伯来书所说的,是将耶稣重钉十字架上,明明的羞辱他。 八.功德赦罪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义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称义,凭恩典得救;天主教是凭功德赦罪得救。天主教的一切仪式和重要礼仪都一样有功劳,使信徒可以减轻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对他们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和终傅,就是临终圣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关於终傅的讲解如下: 下面的一段经文是附有临终大赦的,经文是:“吁,我天主我今准备甘心领受尔手赐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烦恼、愁苦及病痛、如尔圣意。”又说: “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告解领圣体后,发爱天主的心情,诵念上面的经文,可得一个全大赦,并有临终大赦的效力。我们该知道,妥善得到一个全大赦,可使死后直升天堂,为此我人该怎样热切辅助病人,为得到这样的神恩呢?又说:“假如我人把这些浪费的金钱用到弥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对死者的灵魂会有更大的益处。” 这些都是将功赎罪的方法,是世人自己设想的方法,并不是圣经中凭恩典得救的原则。 又如洗礼,他们称为圣洗,基督教的洗礼是见证现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经归入耶稣基督的死,与他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天主教的洗礼却是除罪功效的仪式。“我的公教仰”中关於洗礼如此说: “圣洗是吾主耶稣亲立的圣事,为消灭求进圣教人的原罪本罪,并一切罪罚,使成天主和圣教会的义子,也就得到领别件圣事的名分。” 论到圣洗的效能又说:“圣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圣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并赦免罪恶所当受的暂罚。” 又如天主教相信念经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经就是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祷文,圣母经是马利亚受圣灵感动所称颂主的话。他们以为念圣母经,由圣母转达他们的祷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他们念经的时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数小珠的时候便念圣母经,数大珠的时候便念天主经,每逢念了五十篇圣母经,五遍天主经,便算为一份玫瑰经,他们以为玫瑰经附有许多大赦,如果教徒拿著附大赦的念珠来念玫瑰经,每逢念一次天主经或圣母经,或是圣三光荣颂,便可以得著三百日大赦。凡是这一类的事天主教都视为十分隆重的仪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得救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出於神的恩典。以弗所书第二章八至九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这并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於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天主教这一切的仪式是和圣经的明文完全冲突的,虽然天主教也讲信心和恩典,但他们却把信心也看作是行为的一种。圣经却告诉我们得救的信心“不是出於自己,也不是出於行为”。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价得来的,但是圣经说:“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罗四:4-5) 九.圣体*** 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为“圣体***”典礼:(1)在“***队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导。两旁一对蜡烛,有时也张打旗帜等。(2)除了圣体***外,通常要捧圣像等。” “圣体”***,特指抬耶稣像***。“在***中,司铎恭捧著圣体,供在特备的露天的祭台上,供人朝拜。”(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册页“苦像”即耶稣受苦像) 事实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稣的“圣体”***之外,还另有不同的节日“恭捧”其他古圣徒的像***。而***的目的是在公众前表现他们所信的,并联合众人的祈祷恳求天父的仁慈。这类事跟拜菩萨的人在菩萨节日抬偶像***,以宣扬他们所信的偶像之灵验,并求菩萨保佑赐福的用意相同。 十.圣徒神化 中国人民间迷信所拜的神明,不分儒、释、道,多半都是本国历史上的圣人,英雄……被人升格为神,而成为众民敬拜的对象,由於这些由人升格为神的神明愈来愈多,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仅特选一二或三数个神明作为特别虔诚膜拜的对象。天主教则把圣经或教会历史中的人物神化,并教导信徒恳求圣徒代祷。“我的公教信仰”第三册“敬礼圣母和圣人”一章中说:“……当我们领洗的时候,要取一位圣人的名字作圣名;年中每日都要纪念一位或数位圣人。圣堂中悬挂著圣人们的圣像。此外在弥撒中、祷文和公共祈祷中,常在呼求著圣人们的代祷。 在一切圣像中,我们首先敬重苦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徵……” “公教人临终时,手中要捧苦像。这苦像要陪他到坟墓中去。每一个公教家庭,都应该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适宜的地方。” 总括来说,天主教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不单不相同,更是相背。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国人拜菩萨的原理相似。虽然天主教用了圣经的人物和名词,却是民间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两样的宗教。 有人建议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这不是从信仰的立场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属世利益方面或对世界政治影响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张。从信仰立场来说,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应当分开的,绝不应当合一。
解决方案3: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成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从成义这里衍生出来的。详细区别:答: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共同点及相异点:以下分七项答覆: 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礼⑷基本伦理 ⑸传道使命 ⑹行政组职⑺主内合一 弥撒(mass)是基督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拉丁语missa的音译。 基督教教义称,耶稣的牺牲象征救赎人类大业的完成,缔结了神人重新和解的新约。据新约记载,耶稣传教三年后,预感到将被拘捕,经受酷刑而牺牲。在纪念逾越节的晚上和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席间,他将无酵饼和葡萄酒分给大家时,暗示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牺牲的”;“这是我的血,要为你们和众人而倾流”。耶稣牺牲后,门徒为纪念他,经常聚会重温耶稣的遗训,和举行分饼(圣餐或圣体圣事)等礼节。以后由这两部分发展成整套的祭献礼仪。在神学上,表示耶稣以自己的牺牲为救赎而祭献的重演,成为教会生活的中心。由于早期教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有时还受到迫害,这一礼仪在各地区有各种代称,希伯来语中称为mazza(无酵面饼);在希腊语中称为maza,(大面饼);在拉丁语中则称为missa,取在礼仪前半部分训导行将结束时,遣散望教者,表示正祭正式开始。 missa即动词mittere(作请退席解)的变格。以上三种代用语后来均衍变为纪念仪式的专用名词。 弥撒在教会中,只有神父、主教有神权主持。东西派教会礼仪的形式都各有特点。西派教会(包括后来的天主教)用拉丁语,圣餐用无酵饼,神父领圣体和圣血,信徒只领圣体;东派教会(包括后来的东正教)因地区而异,或用希腊语,或古斯拉夫语及其他民族语言,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则可同时领圣血。20世纪60年代天主教会进行礼仪改革,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教会都采用民族语言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礼仪。 16世纪宗教改革后兴起的新教各个宗派,除英国圣公会高派教会外,都不再采用弥撒礼仪,但都保留不同形式的圣餐礼,作为一种隆重的纪念仪式,只是已不具有传统的神学意义。/question/7862457.html?si=3/q?word=%CA%B2%C3%B4%CA%C7%D7%F6%C3%D6%C8%F6&ct=17&pn=0&tn=ikaslist&rn=10
解决方案4:
喜欢追随圣经教导的信徒都可以百度‘’敌基督的新妇‘’‘’拜巴比伦‘’。耶稣并没有改安息日。耶稣说‘天地废去,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相反。但以理书中提到‘兽必想改变节期和律法’。在十诫中,只有第四条诫命既是节期又是律法。这个就是天主教做的事。去看看吧。天主教是披着羊皮的狼混进教会撒播错误的福音种子。弥撒是撒旦崇拜。任何皆以圣经教导为准。天主教偏离圣经。楼主百度下。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给女生讲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