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法语电子:修行没有尽力,功夫怎么会得力

净空法师法语:造业
1 凡夫的心,妄念纷飞,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2 从早到晚你如果注意一下,你一天起了多少念头,不只想一桩事。如果想一桩事情那就叫定,你就入定。乱想胡想这叫无常,心确实是无常的。3 众生想的全是六道轮回,诸位不要以为我们这个身体造作,口里说话叫造业,心里打妄想应该没有关系,殊不知打个妄想就是造一个业,念头生灭是意业,身口意统统在造业。4 身口造业,到你睡觉的时候停下来。你睡着了,身不造业,口也不造业,可是还去做梦,做梦是什么?意在造业。意造业非常地严重,我们要晓得事实的真相。5 众生头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你想,那个阿赖耶里种子不晓得有多少!6 佛在经上讲,如果这些种子有体积的话,哪怕它体积再小,像微尘一样,佛给我们讲,无量劫到今天,我们这个业习种子尽虚空都容纳不下!好在这个种子没有形相。7 心里头起念,就叫造业。什么人不造业?如来才不造业。菩萨都造业,菩萨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他造业。虽造业,他觉悟,觉而不迷,就叫菩萨。8 真不造业,就是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觉悟之后,造的业叫做净业。9 不觉,造的业叫染业。染业里面又有善恶,恶是染,善还是染。恶业果报在三恶道,善业果报在三善道,他出不了轮回,为什么?统统是染业,染污了真心。10 三善道也苦,我们现在人道,人苦不苦?我们今天作人,尝到人的滋味,人苦!诸天,佛经里面讲,欲界天有五衰之苦,色界、无色界天有死堕之苦,死了之后要堕落。11 六道生死轮回是自己制造的,自己在那里造作,自己在那里受苦,自作自受;这是我们现前的境界,现前生活的真相。12 十法界从哪来的?是我们自己所造业力显现出来的。法界原本只有一真,没有十法界。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怎么变的?造业不同,所变的果报就不同。13 大经里面指示我们一个大原则,这是佛法修学最高的理论依据,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从唯心所现上来说,叫一真法界;从唯识所变上来看,我们叫它做十法界。14 为什么造业?十界众生所迷的不相同。所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迷于事,一种是迷于理;一种是理事都迷,一种是理事都不迷。佛理事都不迷,我们凡夫理事都迷。15 凡夫在迷的时候,这个“业用”是很可怕的,要变三恶道的境界。贪心的果报是饿鬼道,嗔恚心是地狱道,愚痴心是畜生道,在搞六道轮回。觉悟之后,六道轮回没有了。16 三善道里面,人道是遵守五戒。不学佛的人,佛法没到中国,我们中国人古圣先贤所提倡的道德标准是五常:仁、义、礼、智、信,跟佛法的五戒是相等的。17 在西方社会,像基督教摩西十诫与这个精神也非常类似,这都是人、天道的业因。所以我们得人身是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这个业因成熟了,遇到这个因缘,我们得人身的果报。18 阿修罗也是修五戒十善,他五戒十善有相当的功夫,修得相当不错。他有一个很重的习气:嗔恚、贡高自大,这个习气没有断除;但是他有五戒十善的福德,感得阿修罗的果报。19 阿修罗决定是有福,不管在哪一道里面,只要是阿修罗,福报一定很大,但是他不一定修善。他在因中是修善的,果上不见得再修善。20 天道是修十善业道。如果是色界天以上,还要修四禅八定,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21 色界跟无色界的天人,他有定,决定没有嗔恚。嗔恚是修定最大的障碍,不要说出世间定你不能成就,世间定也不能成就。所以,初禅以上的人没有嗔恚。22六道是凡夫,六道以外,我们称圣人,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面的佛不包括圆教佛,包括的是藏、通、别三教的佛。他们所证的佛果不是究竟佛位,他们那个佛是分证佛位。他们证的是正等正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23 声闻修四谛法:苦、集、灭、道;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万行;佛所修的是真慈平等,真正慈悲,真正的平等。24 这是简单地跟诸位说出十法界的由来,十法界不是有一个人在那里作主宰,是我们自己业力所现的。自作自受,不是从外面来的。25 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晓得人生苦短,何必去造业!几十年光阴一弹指就过了,广造罪业,真正是愚痴、迷惑颠倒,实在不值得!26 我们应当觉悟“世间无常”,古人常讲:黄泉路上无老少。不要以为我现在还年轻,来日方长;看看许多寺庙骨灰塔里,多少年轻人!这是我们要特别提高警觉的。27 我们造业要谨慎,为什么?业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决定不会忘掉,不会失掉。什么时候因缘凑合,果报就现前,所以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一切的造作不得不小心。28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们这个心很恶,要把它修成很善,固然是修心,你修的还是染业。假如你真正明了,心是空的,心什么都没有的,你修寂静法,这叫真修行。29 我们要特别注意,心动就造业了。造业是远离了真如,违背了本觉。所以,要赶快转业,把起心动念转成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就是从这个地方转。30 你会转,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捧着经本念经,数着念珠念佛,敲着木鱼,天天在那儿磕响头,不是在这形式上,那都是做表面功夫。31 真正的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起心动念处做功夫,念头才起就转成佛号,这就叫做“从根本修”。32 我们过去已经造了不少业,不但这一生,还有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在那里造了许许多多的业,有没有办法超越?有。只有一个办法:修念佛法门。33 修行容易,修心难!而念佛这个法门对于修心来讲,是一付清凉剂,是非常妙的药方。34 你不是有妄念?好,妄念洗不掉,把这个念头转。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把一切妄念转变成一念,这个法子妙!35 这一念的功德无量无边,虽然这一念还是妄念,它把所有拉杂的妄念整理统一了,归到一个妄念,这是佛法修学的要领。36 我们平常天天念佛,为什么佛号转不了境界,消不了业障?没有用“一心”,所以佛号不得力。37 如果你一心念,这个佛号当然就得力。所谓“一心”,最简单的说法,一句佛号之中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叫“一心念佛”。38 “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这八个字,是《阿弥陀经》修学的中心。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就是为这个,六方诸佛赞叹也是赞叹这个。39 你一面念佛,一面胡思乱想,不但不能消业障,念念都在造业。念着佛还打妄想,还胡思乱想,这个业可造大了!40 佛在经上跟我们说,“境随心转”,境就是环境。物质环境是随心转的,业是心造的,心造业。41 如果声声佛号都能转境界,那就消业障了;如果这个佛号转不了境界,那就消不了业障。42 为什么有人能消得了,有人消不了?这个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会不会个中的妙理。你要果然会了其中的妙理,句句都能消业障。43 我们无始劫以来妄想习气,要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念掉,把这妄想习气念掉。可是妄想习气时时起现行,这是个麻烦事情,一定要提高警觉。44 我们六根一对六尘境界,习气就起现行,这一起现行就造业,造业哪有不受报的道理!45 净土虽然讲带业往生,诸位要知道,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这个事情要明了。旧业是什么?过去的业。不是现在我天天在造业也能带得了,没这个道理。46 现在我们觉悟了,我们要把我们所有的业障习气用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这是念佛法门修行的秘诀。47 今天生态受到污染,甚至于整个地球受到污染,现在科学家已提出警告:这个污染不能改善的话,恐怕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这实在很可怕!48 我们一定要觉悟这个世界苦,这个世界可怕,所以要晓得“一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净空法师法语:虽然有信愿,但是不专一,功夫就不能得力
1& 对治起心动念最上乘的方法,就是持名。2& 持名的秘诀,只在‘老实’两个字。3& 正如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4& 只有专信、专念一句佛号,其余的事情,全部都不放在心上。5& 世间的拉杂事,都是脱离三界、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我们放不下也得。6& 但是并不是指事相上放下,而是在心里没有牵挂。7& 世间的善恶、是非,、非,都要从心里真正放下。8& 专念一部经、一句阿弥陀佛,这一生必定圆满。10 我们念佛一定要心里真正有佛,只要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心上人,念佛就会成功。11& 如果心里真的有佛,口里念不念都没关系,只要有真信、切愿、老实念去,一定会。12& 我们白天念佛不,晚上也不能。13& 晚上睡觉胡思乱想,是因为没有把佛号放在心上。14& 如果心里真的有佛,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念佛自然不会间断,往生才会真正有把握。15& 也就是说,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不是我们心目中第一件大事,将来往生就靠不住。16 换句话说,虽然有信愿,但是不专一,功夫就不能得力。17 信愿专一,无始劫来再重的业障也能够消除。
查看: 538|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净空法师法语精华录-修行篇
来自李弘爽 Lotus的日志
◎ &修行&,&行&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就是&修行&。发现自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就是开悟。悟后起修,就是&修行&。
◎ 修行重实质、重心地、重真心,不重形式。
◎ 修行,是把十恶行为修正过来,变成十善。昼夜常念十善、思惟十善、奉行十善,所有一切灾难你都不受,你是大福德的人。
◎ 修行第一要&发愿&。要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愿心,跟阿弥陀佛是同心同愿,你也变成阿弥陀佛的化身,决定往生。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劝人念阿弥陀佛。身语意三业都像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乘愿再来。这是改造命运最殊胜、最上乘的改法。
◎ 一定要发大愿,&愿度众生,愿了生死,愿成佛道&,凡是有成就的人,是愿力在推动他,所以他才能勇猛精进。
◎ 以度为怀,念念帮助众生,不想自己,想众生,把佛法,这样美好、圆满的教育,介绍、推荐给一切众生,你若真发这个愿,你跟诸佛如来,就同愿同德同心了。真正发心的人太少了,你一发心,诸佛菩萨护念,把你当宝贝。
◎ 我们学佛,从《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学起。
◎ 我们烦恼
(第1/37页)
猜你喜欢:
热门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