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 信仰信仰为什么信仰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

   门巴族是1964年经批准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所谓“门”即指门隅地方;“巴”藏语指人。“门巴”便是门隅地方的人。在林芝地区门巴族主要聚居在墨脱县和林芝县排龙门巴族乡。门巴族人口约5万人,其中实际控制区8923人(2000年统计)。门巴族的分布  门巴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门隅地区。19世纪中叶有部分门巴族人东迁至。一大部分也住在藏南的以及里, 在中国的区划下这两区是属于西藏山南地区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门巴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318,92399.9440.00850.0007218,48194.9930.34510.3241621131.2660.00270.000143860.9630.08280.000524240.2690.00410.000074240.2690.00110.000106220.2460.00170.000037190.2130.00330.000148150.1680.00080.000059140.1570.00540.0000210110.1230.00020.0000510110.1230.00050.0000410110.1230.00050.0002310110.1230.00010.0000614100.1120.00030.0000114100.1120.00090.000011690.1010.00510.000031780.0900.00780.000021780.0900.00200.000021970.0780.00010.000011970.0780.00010.000022150.0560.00080.000012150.0560.00000.000012340.0450.00100.000012340.0450.00020.000012530.0340.00000.000012610.0110.00010.00001&&&&&&&&&&&&&&&&&&&&&&&&&&50.0560.00450.00020&门巴族的历史  门巴族  门巴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聚居在门隅地区,13世纪为所统治,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初门隅地区成为竹巴噶举派的世袭领地。17世纪中叶,黄教兴起,在门隅建立宗康(宗本衙门)扩建,开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19世纪中叶以后,和西藏地方政府为加强对门隅地区的统治,除派两名“拉业”(管事)监督管理该区事务外,并授予错那宗和达旺寺以管理门隅地区的实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门巴族社会同西藏一样,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新中国成立后,门巴族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1951年,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党和人民政府帮助门巴人民发展生产。1959年,门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一道,支援人民解放军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的叛乱,实行了民主改革。民主改革的胜利,大大激发了门巴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门巴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住上了新房,安装了电灯。各地修筑了公路,江河上架起了刚索吊桥。乡、村建立了医疗卫生机构,并培养了一批本民族的医生和卫生员,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门巴族地区还普遍办起了小学和夜校。门巴族的干部、教师队伍正在成长。门巴族的文化语言文字  门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  门巴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内部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分布在门隅,以达旺话最为普遍,是门隅的“普通话”。在墨脱县兴区文浪村的门巴族自称“不若米巴”,使用的语言与达旺话比较近可以相通。居住在黑脱其余地方的门巴族,自称“仓洛”,他们的先辈来自门隅,说的是另一种门巴语。门隅地区共有达旺、德让、勒布、里四种方言。由于历史上门巴族与藏族在宗教和其他文化方面往来密切,门巴语和藏语有许多共同点。民族之间语言的相互影响是受文化的相互影响制约的。由于藏文化对门巴族文化的影响处于强势,因而门巴语中藏语的借词较多,约占30%以上,尤其是宗教、天文、技术等词汇,多数借用藏语。  门巴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和汉文。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讲藏语和汉语。天文历法  物候历是门巴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明创造的传统历法,对年、月、日和季节有了明确的划分。以月亮圆缺12次为一年,将一年分为冷暖两季,每年的三月至十月为暖季,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二月为冷季。一个月是30天,太阳从升到落为一天。 宗教信仰  门巴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藏传佛教。佛教受官方支持,占统治地位,原始宗教流行于民间,是门巴族固有的信仰,历史久远,与传入较晚的佛教并存。   门巴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到五十年代还处在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自然崇拜之中。神山崇拜、神鬼信仰、祈神送鬼、巫术、占卜等实际上都是原始宗教的文化遗存。大约在公元8世纪,佛教由藏族地区传入门巴族地区,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在门巴族中都有影响,而尤以宁玛派和格鲁派传播最广。宁玛派,意为“旧派”,俗称“红教”。大约11世纪时,宁玛派活佛德尔顿·白玛宁巴来到门巴族居住的门隅开始传教,后来他的弟弟乌金桑布也来到这里传播宁玛派,并建立了属于宁玛派的乌坚陵、桑结凌、措吉凌、达旺寺等寺院,由于宁玛派与门巴族的原始宗教在某些方面比较接近,容易被门巴族接受,所以影响也比较大。15世纪格鲁派在藏族地区诞生,16世纪中期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宗教集团,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派梅惹、洛卓嘉措喇嘛到门隅传教,将宁玛派建的达旺寺改属格鲁派,并新建了许多寺院。格鲁派逐渐在门隅取得了统治地位。 文学&  门巴族的文学艺术是西藏文化宝库中又一颗晶莹的明珠。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等多种形式,有反映民族心理、生活习俗,有反映男女爱情,还有反映生产与生活斗争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又受到宗教的影响,使许多作品带有宗教思想的印记。 门巴族有很多神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人类诞生神话、生殖崇拜神话、地理地貌神话。《猴子变人》、《三兄弟和扎深木》讲述的就是人类起源的故事,《房脊神》就是一篇最初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对男性生殖器和生殖崇拜的神话,地理地貌神话则有《那嘎湖》、《三兄弟河》《镇压妖女》等。   门巴族的神话主要反映了古代门巴人对自然现象的一些想象和幻想,而门巴族传说,如《皮休嘎木》则反映了古代门巴人想改造自然的愿望。门巴族的民间故事内容更为丰富,寓言故事如《猫和老鼠》、《猪和狗的对话》、《蝙蝠的故事》,生活故事如《宝碗》、《菩萨偷米》、《阿比勒保借粮》等,都是门巴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但是在门巴族文学艺术中成就最高的还应该是诗歌,有萨玛酒歌、民间古典情歌、叙事诗等多种类型。   萨玛酒歌是门巴族民间广为流行的抒情短歌,多用于节日、酒会、婚礼、远行和生产中,歌词生动,曲调欢快高昂。酒歌多为七字或九字构成为一句,诗节无定数,常用比喻、渲染和夸张的手法,给人以豪放的感觉。在萨玛酒歌中,有较多的作品是歌颂、赞美家乡的。萨玛酒歌传说最早是一位名叫拉不热的人创作的,他唱了一辈子歌,把欢乐传给人们,最后他坐化成佛,他是门巴族传说中的歌神。   情歌,门巴语称为“森木能古鲁”,意思是“心中的歌”。在丰富的古典情歌中,主要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向往和追求,也有反映对有权势者强娶豪夺女性的愤怒,有些是抒发了由于爱情悲剧所引起的的思怨和忧伤,情歌触及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门巴族情歌多为独段体,句法整齐,每句都有六个音节,分三顿,多为四句一首,也有六句、八句的。曲调固定,填词歌唱。有的前两句一韵,后二句换韵,多用比、兴手段,形象鲜明,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诗,门巴语称为“卓巴古鲁”,意思是“牧人的歌”。《太波嘎列》就是一部很有影响而有流传甚广的叙事长诗,共十四章,四百五十多行。相传,诗的主人公,亦是门巴族的牧业始祖--太波嘎列,全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牧业生产的全过程,显示了太波嘎列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战胜自然的英雄气概。 音乐   门巴族的音乐歌体主要有:萨玛体、卓鲁体、加鲁体和喜歌体等,萨玛歌体也称“萨玛羌协”,是萨玛酒歌的意思,曲调悠扬、婉转。卓鲁体全称“卓巴古鲁”,是牧人之歌的意思,曲调悲远宽广,细腻绵长,不拘节奏,常用来演唱叙事诗。加鲁体,又称“森木独古鲁”,是情歌的意思。喜歌体主要有卡萨喜扎和咕咕里两种。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   门巴族的大部分乐器是藏传乐器,传统乐器较少,主要的传统乐器有里令、森萨让布龙、塔阿让布龙、基斯岗、牛角琴等,而藏传乐器则有神鼓、钹、铃以及各种各样的号等等。   里令,又叫“双音笛”,是一种双音竹笛或双管竹笛,流行于门隅、墨脱、林芝等地。里令长约34厘米,里令的管体是用两支竹龄较老、粗细相同的无节小竹合并而成,两管接触处削平,再把蜜渣、彩色珠子镶嵌在两管的夹缝里,用丝线固定双管,管上留有一排小孔。里令音量较小,音色明亮。   塔阿让布龙是一种五孔笛,单管横吹,用塔巴竹制成。长约45厘米,直径约2.5厘米,声音浑厚圆润,主要流行于门隅和墨脱。   神鼓,门巴语称为“拉额”,是门巴族人使用的一种大众化乐器。神鼓有大有小,鼓框是用数块竹片拼合而成,用竹编和藤编包裹,呈环凸状。鼓框的一侧有木制手柄,右侧鼓面蒙一层野山羊皮,左侧鼓面蒙家山羊皮。鼓槌是木制的,弯成弓状,槌头蒙一层羊皮,羊皮里面再塞一些羊毛,这样既能保护鼓面,又可以使鼓声柔和。神鼓音色浑厚深沉,在宗教活动中或节日喜庆活动中都使用它来伴奏。 舞蹈&  由于宗教在门巴族的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深远,所以宗教舞就成为门巴族的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除了宗教舞,门巴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还创造了许多传统的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舞蹈,也叫习俗舞,属于世俗型文化。   宗教舞蹈,门巴语称为“巴羌”,即“跳神舞”的意思。鸟舞、牛舞、猪舞、犬舞等扮以鸟兽形状的宗教舞蹈源于门巴族先祖的图腾崇拜,列恩羌则是用舞蹈的形式表现人们想象中的地狱景象,这主要是门巴族的鬼神崇拜的遗迹。   门巴族的传统习俗舞蹈内容也很丰富,“颇章拉堆巴”是门巴人在盖新房时跳的一种舞蹈,由一个老年男子来表演。表演者边舞边唱,就房基、墙角、门窗、四壁、屋顶等都得舞唱一段,表示对新房的赞美;“旺久钦波”是在新房盖完后,贺新房之前跳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起源于原始的生殖祭祀舞,现在已经演化成了一种习俗舞,表达了人们对人丁兴旺的追求、家庭幸福的追求。还有一种习俗舞叫“牦牛舞”,一人化装成牧人,手拿牧鞭,另一人化装成牦牛,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各种放牧舞蹈的场景,或牵拉,或挑逗,或亲昵,形象逼真,生动活拨。 手工艺  门巴木碗  门巴木碗:门巴族生活的地方,有十分丰富的竹木资源,他们特别擅长竹蔑藤条的编织工艺。竹方盒、竹斗笠、藤背 篓、竹筐等制品坚固耐用,工艺精美。特别是他们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木碗,久负盛名,不仅是日常生活器皿,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于木碗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早以前, 藏区的人都使用泥碗,有一天,一位门巴木匠去森林伐木,不小心将泥碗摔碎了。聪明的木匠临时加工了一只大木勺使用。后来,人们觉得这木勺轻便,耐用,逐渐也就产生了木碗并进入了人们的家庭。   木碗是用用质地坚硬的桐树、桑树或桦树的树干、树节或树疙瘩做原料,经过切削刮制而成,不变形、不褪色、不易碎,用它盛酒或酥油茶,还有一股特有的香味。精细的木碗,要经过五、六道工序,纹路清晰,厚薄均匀, 再涂上鲜红的染料,令人爱不释手。门隅北端的麻玛村,是闻名的“木碗之乡”。   门巴木碗都是圆曲线组合结构,以橘红色为主调,明亮、华丽、造型丰富,大型木碗,呈罐形,有盖,底座厚约1.5厘米,直径约13厘米,罐腹圆凸,口径有圆槽,口沿外卷,体积大但很轻巧;中型木碗碗底圆平,碗壁外展,口径约10—12厘米,是常用的一种;小型木碗底座收分,口沿外卷,口径约5—6厘米,小巧玲珑。   门巴木碗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工序复杂,造型美观,是门巴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服饰   门巴族服饰  门隅地区的门巴族男女都喜欢穿红色氆氇袍子,藏族的袍子要短小一些,有领、袖和扣,无衣袋,有长短之分,短者过腰,长者过膝。妇女在腰间系上白围裙,背披小块牛皮。门隅的门巴族男女还喜欢穿红黑两色氆氇配缝制的牛皮软底花长筒靴,靴底与帮用牛皮缝制,靴筒用红氆氇缝制,靴面用黑氆氇缝制,靴筒外侧约15厘米处留一长“V”字形缺口,缺口边沿用布滚边,靴筒高至膝下。   门隅门巴族不论男女都戴一顶别具特色的帽子,门巴语把这种帽子叫做“巴尔霞”,帽顶是用蓝色的或者是黑色的氆氇做成,帽子的下部是用红色的氆氇做成的, 翻沿是黄褐色绒包蓝布边,并要留一缺口,戴帽子的时候,男子是缺口在右眼的上方,女子是缺口往后,邦金以下戴盔式帽子,还要插上孔雀翎。帽子的下沿有若干条穗。这两种帽子都使人有一种醒目的感觉。   墨脱门巴族妇女穿白色质薄的小上衣或无袖无领的宽大褂子及长条花色裙子,上衣无领、圆口、搭襟,褂子的色彩纹饰是由红、绿、花组成的条纹,戴项链、耳环、戒指等首饰,男子穿的多是用棉麻自织的白色衣袍,赤足,腰部挂一把砍刀和一把叶形的小刀。墨脱无论男女都很少戴帽子,常戴自编的斗笠防雨防晒。 建筑  门巴族民居  门隅门巴族和墨脱门巴族由于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同,他们居住房屋的风格和结构特点也不一样。   门隅门巴族的住房是一种碉房式石楼,房高而坚固,呈四方形。用石头砌墙,墙壁的下面宽而且厚,逐渐向上收缩,形成向内的斜面,这样墙体稳固。屋顶呈“人”字形,屋顶上覆盖木板,加压石板。住宅一般为三层阁楼。上层放草和秸杆;下层关牲畜;中层则是一家人的居所。在中层的住人的一层里,用木板把它隔开,分成里外两间,里间的屋子是准备给子女结婚之后用的,外面的一间很宽敞,在邻窗的下方设火塘,门巴族人一般是在这里做饭、进餐、取暖及接待客人 。这里也是晚上一家人用来睡卧的地方。   干栏式的木房是墨脱地区的门巴族的房屋建筑,房屋与地面相距一米左右,人字形房顶,用蕉叶或木板覆盖,再用石板压顶。住房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木头、竹子、草、石块等建盖,既简单又适用。房屋呈长方形,多半是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两层小楼,门外设有晒台,用木板、石块或竹篱笆做墙。屋顶为人字形,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晚上睡觉时,在室内地板上铺上粗毛毯或者兽皮,和衣而卧。   门巴族房子的门上一般都安有木制的锁,用一把长约六寸的木钥匙来开锁,木锁和钥匙都是用硬木做成的,非常的牢固,也很结实。   门巴族的建筑,一般情况下,都是门朝东面,因为他们认为太阳出来就照进家门,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且太阳晒进来可以消毒和驱潮气。 门巴族的生活习俗饮食  门巴族日食三餐,门巴族的主食,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一样的,它是因地而异的。有些地区主食糌粑,有的地区是以吃玉米、稻米和鸡爪谷为主的,而有的地区则是以吃荞麦、小麦和青稞为主。喜欢以辣椒作为佐餐。在勒布地区的门巴族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吃荞麦的方法,其作法是:用一块圆形的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摊上糊状的荞面烙成饼,然后再抹奶渣、辣椒、盐水等佐食。而小麦和青稞的作法则是:先把小麦和表稞磨成粗面粉和青稞糌粑,在锅里面一边调一边煮成稠的糊糊来吃。大米的吃法大致与汉族相同。   门巴族的肉类以牦牛、黄牛肉居多,也食猪肉和羊肉及猎获的野生动物肉;食用方法习惯炖或制成肉干。在门巴族的饮食结构中,常见的蔬菜主要有南瓜、黄瓜、白菜、西红柿、洋白菜、辣椒、非菜、蘑菇、木耳等,烹制方式比较简单,一般为烧烤和水煮,有时也用清油烹炒和油炸。饮料主要是酒和茶。门巴人善酿酒他们用玉米、小麦、青稞酿酒,用稻米酿的酒叫米酒,清亮醇香;用玉米酿的酒叫黄酒,色黄酒浓;用青稞酿的酒叫青稞酒,甘甜醇香。每逢遇到婚丧嫁娶、欢度节日的时候,人们都离不开酒。另外茶也是门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有清茶、酥油茶和清油茶。   门巴族人的食具多是用木制的碗或竹制的碗,也有的用木杓竹饭盒。他们的炊具多用石锅,因为他们认为用石锅做出来的饭菜味道最好,也有用陶锅、铜锅、铁锅、铝锅的,用途不及石锅广。婚俗  门巴族的家庭有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制和一夫多妻制三种形式,但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家庭是原始群婚的残余。一夫多妻多数出现在赘婚家庭,在门巴族观念上,“嫁”中“赘”的含义没有区别,赘婿受到舆论的欢迎,婚仪较简。入赘姐姐后,又与成年妹妹同居,形成姐妹共夫的家庭,个别有三姐妹共一夫的。只有个别人是属家庭富裕,或妻子不育才有再娶一妻的现象。一妻多夫制家庭,主要是兄弟共妻,其次是朋友共妻两种。兄弟共妻是长兄娶妻之后,弟弟与嫂同居,形成一妻多夫的家庭。家务由长兄与妻安排。长兄是主夫,不管生父是谁,子女都称父辈的长兄为“阿爸”,而叫父辈的诸弟为叔。主夫对外代表家庭,对内决定事情,家长和长子的地位是清楚的。多夫家庭,社会舆论认为,只要妻子能干,对家庭生活安排得当,能使诸夫和睦,便是受到称赞的一个好妻子。朋友共妻多属劳动力弱的家庭,夫妻同意招进一人组成朋友共妻的家庭。有的是来帮助劳动的朋友,与妻有了关系,形成共妻家庭。   门巴族的婚姻,没有民族的限制。父系血亲和母系姨表亲戚之间不能通婚,盛行姑舅表婚,在这种婚配关系中,舅舅一方享有婚配的优先权,即姑姑家孩子必须娶或嫁舅舅的孩子。婚龄一般在十八岁左右。门巴族婚礼饶有风趣,婚礼前,新郎一方要带几竹筒酒上路迎亲,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进屋后,新郎家要摆酒肉和油饼款待客人,尤其是新娘的舅舅,他是婚礼中的最高权威,届时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难新郎家,以考验男方的诚意。新郎家要献哈达、陪话,不断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满意后,婚礼方能继续进行。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轮流给客人敬酒,客人还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对饮,并让他们当众比试谁喝得快,谁先喝完就预示着今后谁当家。客人多数自带酒食,两三天后,才尽兴而散。   门巴族人离婚较自由,夫妻不睦,经本村头人调解无效,即可离婚,夫妻双方平分家庭财产。若一方提出离婚,那么他就得少分财产或付给对方一些钱物作赔偿。离婚时一般是男孩随父,女孩随母,寡妇再嫁可以自己做主,没有限制。 丧葬  土葬比较古老,是门巴族一种传统葬,其次是水葬。火葬,天葬和崖葬主要是随着藏传佛教传入门巴族地区后才出现的,是丧葬的高级形式。   墨脱门巴族盛行土葬,土葬时要先选择墓地,在墓地挖一圆形的深坑,把尸体蹲放于坑内,并且将死者生前所喜爱的物件一并随葬,然后用土填坑,坑顶盖上木板和蕉叶,再堆上土和石头,四周圈起一个围栏。   水葬无固定的地方,只要水深流急,能冲走尸体的地方即可。把尸体背到河边肢解后抛入河中,如在晚上进行,可在河边烧一堆火照明。水葬只在门隅北部流行,在墨脱,水葬是只用于得了传染病的死者,这是与门隅北部的门巴族的丧葬风俗完全不一样的,门隅北部的门巴族一般不用土葬,只有在传染病人死了以后用土葬。   火葬和天葬多半是在喇嘛或富裕户中实行的,火葬是先将尸体火化,把骨灰或留在原处,或撒入河中,或与泥土拌匀,做成若干小塔形状,再放入用石头砌成的放置尸塔的“古空”小屋中,火葬是门巴放认为最好的葬法,尸体一经燃烧,灵魂即可升天。天葬仅局限于门隅的部分地区。将尸体运到山上后,肢解捣碎,让秃鹰和乌鸦啄食,以食净为吉。   崖葬是门隅北部用于喇嘛或小孩的葬式,人死后,尸体放入木箱,木箱放在高山石崖边或崖洞中。由于高山上气温低,尸体不易腐烂,有“永世长存”的意思。 禁忌   门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禁忌,吃饭、喝酒、喝茶之前,需将少许食物、茶酒向空中抛洒,以此求神保佑,之后方准饮食;杀猪当天不能吃肉,禁杀家畜,忌食其肉;  若家人出远门,当天不能扫地,家中人生病,要在门口插树枝,禁止外人进屋;  孕妇分娩后,家中三个晚上不准灭火,三天内禁止外人进入室内;  每月的1日、11日、21日家中不能请客,也不能外出做客;  10日、20日、30日不能办公事,不能出远门、做买卖。  家中若死了人,一年内死者家属不能唱歌跳舞,不能杀鸡宰猪,不能打猎,不能婚嫁。 礼仪  门巴族的人很好客,当有客人来的时候,全家人携酒到村口为客人洗尘,并做好米饭、炖肉款待。宴请客人时,一般情况下都是男的陪客,女的敬酒,客人喝一口,女主人就会给客人添上一点儿,保证客人的酒杯总是满的。  给客人倒酒时,必须用右手,不能用左手。  如客人酒醉主人会很高兴,因为他们认为这样表示客人尊重主人,看得起主人。  客人离别时主家要执酒送到村外。 门巴族的节日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曲科节  在每年的六月庄稼成熟时举行。过节时人们聚集起来,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然后在喇嘛和扎巴的带领下,背经书举经幡,围绕村庄和庄稼地转一周,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庄稼丰收。群众自备酒饭,在地头田间载歌载舞,整个活动进行2—3天。 萨嘎达瓦节  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到时每家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糌粑、酥油和青稞酒,交给寺庙,寺庙的喇嘛再把糌粑做成“措”分给大家吃,众人互相敬酒吃喝,到晚上,每家房前屋后还要点酥油灯,以示庆祝,并把这一天作为进入农时的标志,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开始做农活了。 主巴大法会  是墨脱宗全宗性的大法会,在丰收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间举行,历时3—18天不等,歉收之年不举行。主要活动有念经、跳神、演出宗教戏剧等。人们自备酒肉、食物,欢聚一起,白天饮酒观看跳神表演,夜晚在野外点燃篝火,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达旺大法会:在每年的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历时三天。节日里,人们除了观看跳神表演、传统戏剧《卓娃桑姆》、跳牦牛舞等,还要举行一些自娱活动,如赛马、拔河、射箭等。 新年  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门巴语称为“洛萨”,错那门巴族过新年是从藏历的元月一日开始,到元月十五日结束,与藏族人过新年基本上没什么区别,而墨脱地区门巴族的新年则不同,他们一年中有两个新年,一个是元月新年,从藏历的元月一日开始,历时2—3天;另一个是十二月新年。十二月新年是墨脱门巴族最富特色的年节,从藏历的十二月一日开始,历时10—15天,节前,家家户户要打扫房屋,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拜访庆贺,载歌载舞,饮酒狂欢。另外还要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如拔河、角力、抱石头、射箭等。 门巴族名人  仓央嘉措(1683~?),西藏六世达赖喇嘛,是西藏历史上很有才华的一位诗人。出生于藏南门隅之宇松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他只在和母亲艰难度日。1697年,仓央嘉措被第巴·桑结嘉措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被接到拉萨,法名是阿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是年十月二十五日,仓央嘉措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仓央嘉措成为五世达赖的继承人,是第巴桑结嘉措一手制造的政治斗争的产物,最后又成为第巴桑结嘉措与其政敌斗争的牺牲品。此时,西藏的政局发生变动。1701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败,第巴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杰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由桑杰嘉措所拥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1706年,仓央嘉措被“解送”北京途中,据说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时年24岁。有的记载中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藏印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 仓央嘉措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创作的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仓央嘉措的情歌多是六言四名的“谐”体诗歌,内容纯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民歌风味,在民间广为传诵。 &  索卡尔瓦(生卒年不详),17世纪中期门隅地方都落首领。他在当地威望很高,被民众尊为“第巴”。五世达赖执掌西藏政教大权期间,曾派喇嘛梅惹·洛珠嘉措回家乡门隅,加强对该地的统治。索卡尔瓦积极配合梅惹喇嘛施政,有力地支持了西藏地方政府,维护了民族的团结和西藏的统一。1656年以后,同意由西藏地方政府派两名行政官员协助管理门隅政务,对门隅地区归属西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格桑(1941~),西藏错那人,全国劳动模范。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任错那乡党支部书记以后,坚持改革开放,利用本地半农半牧、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走多种经营、共同致富的道路,当年全乡人均收入即达800多元,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表彰他所取得的成绩,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次仁央吉& 次仁央吉:女,门巴族。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表演本科班毕业。歌手、主持人、演员。 2008年比亚迪FO汽车广告、北京现代汽车广告。2008年参演电影《兄弟》。2009年参加CCTV祖国60华诞《盛世和谐少数民族大联欢》。 &&&&&&&&&&&&&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仰藏传佛教的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