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被谁的部队包围打败的

当前位置: &
张灵甫哪次胜利被谭震林怒称华野的耻辱?(2)
13:38:39 &石雷 肖文宏 & &
日,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致电中共江苏省委:“现为加强东路工作,已调谭震林同志去组织军政会,以统一党军指挥,不日出发。”赴任途中,为了安全,谭震林脱下旧军装,换上雪白衬衣、毛料背带西裤,外穿哔叽长衫,头顶黑色礼帽,俨然一副大老板派头。同行人等,皆以“老板”相称。到达驻地不久,军中即流传“上级派来了个老板!”由此,“谭老板”的称呼渐渐传开,毛泽东闻之亦称唤“谭老板”,部属更是“老板”挂嘴边,常言“遵照老板的意见……”那时所谓“东路”,是指京沪铁路东段苏太常、澄锡虞地区(苏州、太仓、常熟、江阴、无锡一带的简称)。此地,西有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部及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东临沦陷的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中间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所在地苏州,“是长江的咽喉,是沪宁路、沪杭路的枢纽。它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交通上、人口上,任何一个游击区是不能与它比赛的”。谭震林一到“东路”,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高高举起共产党领导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大旗。5月底,动员常熟、苏州万余群众,一夜间彻底破坏锡沪公路30余公里,拆毁桥梁9座,致使日军公路运输陷于瘫痪。随即命令抗日游击武装,以苏常地区为基地,东出昆(昆山)、嘉(嘉定)、太(太仓),西入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西部)。6月5日,战于茜泾、牌楼市、老闸,毙敌60余人。7日,大败日伪于昆山吴港。11日,夜袭湘城日军据点。18日,与400余日军血战大风湾。之后,于无锡北消灭保安六纵队一部数十人,在无锡任港、港下击溃进犯的顽军马乐鸣、赵北部……日、伪、顽三军,为之震动。一日,一国民党首领宴请谭震林。设宴者杨筱南素来见风使舵、反复无常。抗战初期,他拉起队伍抗日卫国,打死过日本兵,救护过“国军”伤员,曾投奔叶飞“江抗”麾下,待叶飞西撤,旋即投靠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冷欣,盘踞在无锡甘露镇,誓与共产党不两立。此人宴请,众人皆以为是“鸿门宴”。谭震林,内安众将,外设伏兵,率夏光(现代戏剧《沙家浜》中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的原型)等毅然前往。席间,杨筱南突然放下酒杯,厉声道:“贵军以合作抗日之名,行吞并收编之实;言而无信,我等难以心服。”言罢,猛然拔出手枪,“啪”的一声,重重拍在八仙桌上。谭震林大怒:“杨司令,请你听明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杨司令敢先发一枪,‘江抗’就有来有往,奉陪到底。”对峙片刻后,谭震林不慌不忙问道:“杨司令,你本是地方商贾,拉起武装,是为哪般?”“打鬼子,保家乡!”杨筱南脱口而出。“难道我们要做自相残杀的蠢事?!”谭震林,入情入理;杨筱南,沉思不语。此宴后,两军共抗日敌。昆山一地主,名为陶一球,曾任国民党政府区长,颇为正义与爱国,为“江抗”谭司令威名震撼,率部入编“江抗”三支队,谭震林亲批之为中共特别党员,并任命为抗日民主政权昆山县长。1941年夏,日伪出动万余,大举残酷“清乡”。谭震林调兵遣将,先将18旅主力从苏常太中心区调往外线,后命令16旅在丹阳、延陵一带拔除日军据点,18旅余部横扫太湖之敌,直逼苏州城下。谭震林日夜关注事态,亲自掌握电台,辗转腾挪间,屡屡突出重围,从容遣将,内、外线配合,集中歼敌。经过反“清乡 ”斗争,开辟了新区,恢复了失地,锻炼了自己,增强了信心,为陈毅所赞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到手机张灵甫功过是非争议大 被蒋介石赞为将才|张灵甫| 抗日_凤凰卫视
张灵甫功过是非争议大 被蒋介石赞为将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在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当中,他是家喻户晓的大反派,但是近年来有关他的功过是非,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可以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他就是国民党整编74师的师长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之后,陈毅曾经颇感遗憾地对整编74师的官兵说道,“贵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之牺牲毫无意义,应该惋惜”。
核心提示:在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当中,他是家喻户晓的大反派,但是近年来有关他的功过是非,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可以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他就是国民党整编74师的师长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之后,陈毅曾经颇感遗憾地对整编74师的官兵说道,&贵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之牺牲毫无意义,应该惋惜&。 凤凰卫视1月18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灵甫代表74军作报告蒋介石:又得一将才 陈晓楠(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在大陆的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都曾经出现,不过他总是以反面人物出现。在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当中,他是家喻户晓的大反派,但是近年来有关他的功过是非,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可以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他就是国民党整编74师的师长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之后,陈毅曾经颇感遗憾地对整编74师的官兵说道,&贵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之牺牲毫无意义,应该惋惜&。 让陈毅惋惜的当然绝不是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内战先锋,而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舍生忘死、抵御外侮的抗日功臣。在八年抗战当中,张灵甫先后参与了淞沪会战、保卫战、兰封会战、南浔会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等等多次战役,在常德会战之后,他更是被蒋介石誉为是模范军人。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讲述一下这位模范军人的故事。 解说:张恨水以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为背景的小说《虎贲万岁》,和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喋血孤城》,使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以悲剧英雄的形象广为人知。但是,在文学作品之外的现实中,常德会战使74师58师师长张灵甫,获得的称赞与夸奖远远高于其他国军将领,甚至高过了他们的军长王耀武。在战后,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的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上,58师师长张灵甫代表第74军做了战后总结报告。 谌旭彬(近代史学者):做了报告之后,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此次又得一将才也&,这个是对张灵甫的一个最直接的一个赞扬,在此前的蒋的日记里,没有对张灵甫这样的赞扬,蒋很少赞扬国军将领是将才,甚至连薛岳这样的将领他也没有赞扬过说薛岳是将才。 解说:1943年11月,日军第11军军团长横山勇,出动5个精锐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以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国军第六战区司令孙连仲集结16个军42个师,约二十一万人迎战。日军11军团团长横山勇,曾在伪满洲国任关东军司令,是日本有名的战术家,在侵华战场上,他所率的第11军团是对华进攻的主力前锋。 赵劲(网络作家):同样类比的话,他比薛岳还高一点,他基本上担负着对中国这个正面战场进攻,主要责任都在他的身上,都在他这一边。 类延成(原孟良崮管委会主任):非常厉害的部队,所以跟他打仗的也是非常厉害的,是吧,他那部队的一些军官呢,在日本都是皇亲国舅的感觉似地,也是日本的高级军校培养出来的。 赵劲:常德会战的时候就是,其实就是说日本发动了一次大的攻势,但是当时横山勇他也没有想到会碰到74军。 解说:号,日军主力向我石门守军发起进攻,经过3日激战,石门守军73军损失惨重被迫撤出战斗,73军暂5师中将师长彭士量壮烈殉国。 谌旭彬:73军被打得非常惨,但是横山勇就是在胜利撤退的时候,遭遇了74军,遭遇了王耀武和这个张灵甫的部队,在那个地方,在跟74军对垒的时候吃了大亏,他在给所有的参战的日军部队里头,下了一条命令,74军是中国军当中非常有力量的部队,遇到74军一定要谨慎。 张灵甫率58师防御慈利奔赴战场前自备棺材 解说:石门失守当日,军令部向王耀武发电,该军除57师应坚守常德,主力51师、58师,既控制慈利地区保持机动,争取外翼侧击敌人。 谌旭彬:因为常德的防御工事,是57师亲自修筑的,你修筑的工事你最了解,哪个地方火力网密,哪个地方火力网不密,哪个地方有问题,哪个地方没有问题,你自己最清楚,所以就派了57师去。 赵劲:74军里面,57师是善于防守,51师是善于进攻,全攻全守的就是58师,就是张灵甫的这支部队,是全攻全守的,74军的军长王耀武嘛,王耀武是只要有需要,就是调一个58师,因为运用最自如。 解释:石门慈利,一北一西护卫犄角,构成了常德西北方向的屏障,是常德的外围战场,石门一破,常德北面失去掩护,3天后,张灵甫率58师抵达常德西面屏障慈利。 谌旭彬:王耀武在给军令部写的总结报告里讲道,这个地方是没有阵地的,58师到了那里以后,发现什么阵地都没有,什么工事多没有,就必须立即投入战斗的这么一个地方。那这样的一个地方,你让张灵甫,如果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这么一个军官,在没有阵地的情况下要他依托当地的地形,立马组织起有效的阻击,是难以想像的。 解说:与张灵甫58师的没有任何防守工事相比,余程万的57师,在常德城的防守据点,早在战前就已经修筑完毕,并且74军在常德也具有良好的军纪和民心。 邱智贤(台湾籍抗战史学者):常德会战之后,当地立的这个纪念的牌坊,包括这个阵亡将士的公墓,表示当地老百姓的这种对他们的感情很浓厚吧。 赵劲:余程万也是一个比较讲政治的这样一个将官,他跟他的57师基本上就代表了74军的这样一个军纪,良好的军纪给民心。 解说:余程万的57师,凭借在常德城良好的民心和工事,很快做好了抗战准备,张灵甫率58师经过2日行军,到达毫无工事的慈利后没有埋怨,立即利用现有条件部署战场,迎接随时到来的激战。 魏有奇(作家):他在这个常德战役的时候,做了一口棺材,要誓死和日本是拼个你死我活。 赵劲:我们讲日军跟我们国军的那个战斗力对比吧,要划三个等级,比如说他一个连队相当于团级嘛,就可以打你一个军是没问题的,他一个师团对你一个集团军,也没问题。但是张灵甫的58师,他可以做到,就是说一个团打他一个连队,而且可以处于主动进攻的状态,他在常德会战的外围,他就这么打的。 解说:张灵甫到达慈利的次日,即遭遇了日本的主力师团第13师团,在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回忆录里,对第13师团评价极高,书中写道,&在中国派遣军中,该师团是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装备精良,总是担当主攻,是日本的王牌部队&。张灵甫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即将迎来一场被中国最高统帅称赞的战斗。 57师坚守常德遭日军猛攻城内建筑皆成瓦砾 陈晓楠:在1943年11月的整个常德会战当中,日军参战十万余人,国军参战二十余万人,余程万所率领的57师8000将士的守城战,只是常德会战的一个局部。在这一次会战当中,相当于余程万57师的悲壮守城,张灵甫所率领的58师的常德外围战,可谓是打出了重庆军的威名,并且被日军称为是&支那恐怖第一军&。 谌旭彬:日军用来作战军是十万左右,其中大约有四到五万的日军,是由整个74军来抗衡的,王耀武在给军令部的一个电报里,王耀武说74军抗击了5个师团,然后呢我的74军跟我对面作战的日军的比例是1比3,就是我在跟相当于我74军3倍的敌军在作战,军令部是认可他这个说法的。 解说:日军对张灵甫58师包围不果,于18号、19号两天利用炮、步、空协同全线猛攻58师主阵地,并且日军不断增兵,发射毒气力图突破。 谌旭彬:张灵甫的58师他主要面临的是日军的13师团,还有佐佐木支队,这支部队的兵力大概在两万多人以上。 赵劲:日军里面有一个习惯,他碰到那个74军的时候,他都是很小心的,作战的时候,如果能够不碰到74军是最好的,如果要是碰到74军的话,要全力以赴。 谌旭彬:张灵甫所能够调动的人马大概在8000人左右,协助张灵甫一起对抗13师团和佐佐木支队的,还有74军的51师,周志道的师。 解说:在日军兵力火力优于自己数倍的情况下,在劣势防御中,被日军飞机大炮轰炸猛攻4天之后,张灵甫与51师师长周志道各派一个营,以攻对攻向敌人两翼发起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歼敌近千。 谌旭彬:这个是日军想像不到的,就是我的兵力比你确实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我的火力也占有优势,在这个时候本来应该是我处于主动,是吧,只有我对你发起攻击的份,但是突然我制订了一个对你发起攻击的这么一个计划,我的计划还没有实施,突然你打过来了,我的计划全泡汤了。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点击关注,更多实时猛料全部掌握《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主持人:陈晓楠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责任编辑:姚熙雅 PV072]
责任编辑:姚熙雅 PV07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998584
播放数:805470
播放数:153455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张灵甫功过是非争议大 被蒋介石赞为将才|张灵甫| 抗日_凤凰卫视
张灵甫功过是非争议大 被蒋介石赞为将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在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当中,他是家喻户晓的大反派,但是近年来有关他的功过是非,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可以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他就是国民党整编74师的师长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之后,陈毅曾经颇感遗憾地对整编74师的官兵说道,“贵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之牺牲毫无意义,应该惋惜”。
张灵甫率军光复常德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 解说:此时余程万的57师,也遭遇了日军的猛攻,日军先后派出了3个主力师团两万余人,前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57师8000官兵英勇抵抗,但敌我悬殊,阵地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逐日缩小,57师官兵逐街与日军转开血刃巷战。 霍安治(台湾籍作家):57师他守常德城的时候,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他的最后据点在中央银行,但中央银行它已经整个城市都变成瓦砾了。他的那个最后的那个守核心阵地的团长,他把民间所有的刀子、长矛,甚至拿那个石头全部拿出来了,守到最后一刻,那个团长在中央银行大喊万岁,自杀掉了。 谌旭彬:常德城里的建筑物,就是存下来的还站着的不到十分之一。 霍安治:它可以说每一个那个地形,每一个炮弹坑、每一片瓦砾上,它都使用过了。 解说:日军主力与余程万的74军57师激战多日,双方逐渐陷入了巷战中的僵持阶段,日军的兵力与粮草不给,也出现了困难。此时,74军军长王耀武发现,日军第3师团已经迂回到同样在坚守阵地的58师侧翼,张灵甫和他的8000将士即将面临左右夹击的危险。 谌旭彬:面对一个两万多人的,这样一个日军精锐师团,国军当中能够顶住5个昼夜,并且在这5个昼夜里头互有损伤,而且互有胜负,这个是极其罕见的。 解说:转移阵地的命令于11月22号下达,张灵甫58师5昼夜的坚守,拖住了日军第13师团,和第3师团的主力,为常德城内57师的备战和增援部队的赶到,争取了宝贵时间。张灵甫随即率58师火速向常德推进,日军即将面临前后夹击的危险。 谌旭彬:最后是一个意志战的一个斗争,日军其实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穷途末路的一个状态了,而且跟这个74军之间的这个战斗,一直没有能够占到优势。51师和58师一直从西往东推进,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解说:一场战役的胜败,有时就在于看谁能坚持最后5分钟,就在张灵甫的58师即将冲进常德城时,余程万率57师仅余的300人突围。 单补生(军史学者):说突围是客气的,说你逃跑呢,要不然我让你镇守,你没接到命令,我没让你撤退,没让你突围。 谌旭彬:因为蒋的命令当中,蒋给余程万的电报,第6战区给余程万的电报,军令部给余程万的电报,都是要他誓死与常德城共存亡的。 赵劲:这时候非常考验那个,一个的意志,就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要说这个军队里面,坚持最后5分钟,实际上最后5分钟就是说这个临界点,这个5分钟坚持下来的话,你有可能等到援军,也有可能等到,对方的那个进攻部队,因为各种原因,或者他觉得打不下去了,会撤退,这个都是可能转败为胜的一个机会。 单补生:他正好突围的这个过程当中,58师这些救援的已经到了。 解说:张灵甫58师的援军赶到后,很快光复了常德城,余程万因失守常德受到了蒋介石的处罚并永不重用,在随后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的第四次南越军事会议上,张灵甫代表第74军,作了战后总结报告。会上张灵甫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 谌旭彬:蒋介石在第四次南越军事会议上,他讲这次常德会战,74军打得非常好,这个58师51师在常德会战当中,跟数倍于己的敌人交战,处处处于主动,给敌人以威胁。 赵劲:特别是58师,他们在外围打得应该是表现很出色的,所以他说当时在外围是,6个团对6个日军联队。 谌旭彬:唯一可惜的就是,57师师长余程万在最后5分钟弃城逃跑了,如果他没有弃城逃跑,我74军这一次常德会战,将是战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次。 解说:对于余程万最后没能在常德城内坚持到底,张灵甫的夫人王玉龄说,她的丈夫在后来私下谈起此事时,曾有过一句评论,这是死重于的好机会,失去了,太可惜。 王玉龄(张灵甫遗孀):(这是)很好成仁的机会,他认为他把这个名看得很重要,也把国家也看得很重要,他只觉得军人不成功的话就自杀,所以就即算是共产党也很尊敬他。 赵劲:对于张灵甫这样一个,以战场为第一生命的人来讲,这样是他无法容忍的,可能比他死了还难受,他的立场来讲,要么我就死在常德城里,就像后来的孟良崮一样的,我就死在战场上,要么我也不愿意这么,就是被官兵看不起,这样我指挥不动我的部队,他肯定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张灵甫奔赴淞沪战场防御望亭阻击日军 陈晓楠:1943年的常德会战是张灵甫以74军58师师长的身份,参加的一场战役。然而早年的张灵甫只是一个热血书生,为了救国,考入黄埔,加强了北伐和抗日。号,淞沪会战正式打响,上海吃紧,全国各路精锐部队八十万人,调往上海。此时张灵甫以51师上校高参的身份随师部一同赶往上海。 解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热血军人的张灵甫,在赶往淞沪战场时,也给家人寄去了遗书。 男:他是这样写的,此次对日作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难卜,家人应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予妻守嫁,听其自然。 解说:未来的御林军军长张灵甫,此时还名不见经传,职位只是一个51师的上校高参,到达上海后,张灵甫由于表现出色,于1937年10月被正式调入74军51师,153旅305团任团长。在第305团开到京沪前线时,正值淞沪大军总撤退。 张继祖(抗日名将张自忠之孙):(淞沪抗战)中国死亡二十九万,日本死亡三万多,就是1比7,1比8,因为淞沪抗战中国军队是精锐部队啊,最精锐的部队,在中国,蒋介石把最精锐的部队派上去打的,还打得这个样子,接近7比1。这个不是中国不肯打,这个武器太差,差太远了,所以照着很多电视说,日本人根本不禁打,一梭子弹打下去死了好几十,这不是事实。 霍安治:据这个国史馆的档案呢,他这个团到了1937年10月,这个时候是没有枪的,王耀武给蒋介石一个报告,他就这样讲,他说我这个305团已经成立了,虽然是老兵但是没有什么经验,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枪,我们只好让他在炮声之中,去构筑工事,练练胆量。 解说:就在数十万大军向后方溃退时,在恶战中残破不堪的74军,接到一项命令,死守望亭,阻敌追击。 赵劲:这74军的主要阻击任务,又在305团身上,就在张灵甫这支部队身上,如果他们阻止不了日军的话,后面大部队都撤不了,都撤不到南京那边去,就是撤不到后面去,所以他们的责任很大。 霍安治:一个在10月的时候,还在练胆量的部队,到了11月它变成扭转乾坤的部队。 解说:望亭镇位于市西北,京杭大运河与当年的京沪铁路就在此通过,张灵甫的主要任务,就是守住京沪铁路在望亭的137号铁路桥,与运河铁桥,阻止日军越过运河,张灵甫视死如归,信心满满,终于等到了大战身手的机会。 谌旭彬:另外就是王耀武给张灵甫的这个团,实在是惨不忍睹。保安团嘛,这个素质都很低的。 霍安治:我想不管是哪一位长官,可能对他都没有什么真正的这个期待,不太可能去期望这样一团新兵,能够造成奇迹。可是他造成奇迹,在望亭只有一个营,因为他的两个营被抽走了,什么其他武器都没有,纯粹的步枪兵,而且呢这个步枪兵呢,在10月的时候还在练胆量。 张灵甫赴前线督战为溃退大部队争取时间 解说:关于张灵甫在望亭的具体作战部署,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是当年日军的兵力和火力,却有明确记载。11月20日,驻守望亭的两个连队,与日军第9师团前卫联队展开激战,其中第8连连长在激战中殉职,望亭阵地崩溃在即。 单补生:那么有挡不住的时候,后来以后就是,有人来前线来报告了,报告这个周志道跟这个张灵甫,听到以后,他们俩就是提着枪,就奔这个桥头去了,就去进行督战。 谌旭彬: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作为团长,我跟兄弟们在一起,我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所以前线顶不住的时候,他自己从铁路上爬过去,爬到战壕里。 单补生:士兵就是这样,看到这长官一来以后,他就心里有底了。 解说:此时在他身后数十万国民党大军,正争先恐后的向西奔逃,张灵甫清楚地明白自己和部下,只是丢卒保车策略下的棋子,但是死守是上峰的命令,作为职业军人必须坚守命令。 谌旭彬:就是这样一个一群杂兵放到望桥,那么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其实实际上就是让他们去死的,用他们的牺牲,换取大部队的撤退时间,张灵甫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说我只有这一招,我就是跟兄弟们在一起,作为团长,大家一起死,望桥就是这么打完的。 解说:他与全团战士抱着必死的决心,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扎在铁桥前,整整3天,将日军一部牢牢卡在望亭,一步也前进不得,为在混战中溃退的大部队,争取了3天宝贵的喘息时间。 王玉龄:一般他的部下都很尊敬他,因为他打仗,人家要是长官一定是在后面,他一定在前面。 霍安治:没有他这一营守这么久,那么可能这个后面,不是有这个南京保卫战,几乎都全军覆没的结局吗。那这个就不会拖到12月,这可能就在无锡,就变成无锡大溃退,在无锡就被日军包围歼灭了。所以他挽救了数十万将士的生命,可以这样讲。 解说:10月24号晚,张灵甫接到命令炸毁铁桥,随即向主力部队靠拢,望亭一战,305团伤亡官兵六百余人,毙伤日军千余人,幸运的是,在伤亡重大的情况下,张灵甫还能带着幸存官兵全身而退。 谌旭彬:死伤六百多人,就意味这张灵甫这个营其实基本上打光了,没有了,我觉得望桥应该是王耀武发现张灵甫的第一关,就是张灵甫在望桥这个地方,表现出来的勇气,可能是让王耀武非常赞赏的。 陈晓楠:真正的战场,尤其是被大陆定义为正面战场的,真正抗日硬拼的战场,打起仗来不是横店的特效滥情战争片,而是一部真真正正的恐怖片,一部能让活下来的老兵,恐怕做一辈子恶梦的恐怖片。在望亭一战当中,张灵甫所率领的第3营的弟兄们,都是一些刚见识到抗日战场,没有见过罗店血战的新手,甚至有的刚刚学会开枪。然而只要团长不怕死,弟兄们就会视死如归,那望亭一战当中,必死的张团长和必死的弟兄们,完成了期许,他们继续奋战八年,继续以必死的精神,打出无数必死不死之仗。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点击关注,更多实时猛料全部掌握《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主持人:陈晓楠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责任编辑:姚熙雅 PV072]
责任编辑:姚熙雅 PV07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998584
播放数:805470
播放数:153455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孟良崮74师被解放军全歼是因张灵甫指挥失误吗_凤凰历史
孟良崮74师被解放军全歼是因张灵甫指挥失误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4师在孟良崮的覆灭绝非偶然,国民党军内部的矛盾才是症结所在,不仅在孟良崮葬送了74师,也最终输掉了整场战争。
核心提示:国民党军各部队毫无大局意识,各自为自己打算,如果25师和83师从一开始就全力驰援,外围的其他部队也能全力以赴的话,那么战局完全不一样。74师在孟良崮的覆灭绝非偶然,国民党军内部的矛盾才是症结所在,不仅在孟良崮葬送了74师,也最终输掉了整场战争。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资料图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周明,原题:孟良崮战役70周年︱74师被全歼是因为张灵甫指挥失误吗张灵甫是孤军冒进吗?1947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对陕北和山东展开重点进攻,其中在山东战场投入了60个整编旅(师)约45万人:以43个旅25万人组成三个机动兵团,另外以17个旅20万人组成负责后方守备和策应机动兵团。三个机动兵团各以一支精锐部队为核心,实力最强的第一兵团的核心就是整编74师。整编74师的前身74军在抗战中战绩显赫,被誉为国民党军的五大王牌之首,又因为其在抗战胜利后负责卫戍首都南京,因此有着&御林军&之称,是国民党军的头号精锐。所以,就有人认为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自恃74师美械装备战力强悍,素来骄横不可一世,孟良崮战役也是他急于抢得头功而孤军冒进,以致被解放军包围。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张灵甫黄埔四期毕业,不到十年就在胡宗南的第1军中当上了团长;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在王牌部队74军中从团长、副旅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一步不落地升任军长,具有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在解放战争开始后,张灵甫与解放军在两淮、涟水也有过多次交手,对解放军也有相当的了解。这次重点进攻开始后,为了激励士气,他在媒体及下级官兵面前做出一副志在必得、胜券在握的高姿态;但在实际指挥上,却一直对将整编74师这样的重装部队投入山区作战很是不满,多次向&国防部&要求转战平原地带或休整。由此,&国防部&甚至认为张灵甫如今已经成了&懒牛&,一打仗就只会&鬼叫&,不肯出力。5月上旬,解放军主力东撤莱芜、新泰、蒙阴一线的鲁中解放区腹地,国民党军被这一假象所迷惑,判断解放军已经&兵疲势衰&,遂命令第一兵团向坦埠、沂水推进,第二兵团向博山、张店推进,迫使解放军与之决战。第一兵团以张灵甫的整编74师居中,整编25师、83师为左右两翼,限令两天拿下坦埠,74师和两翼之间的距离少则五六公里,多也不过七八公里,虽然中间有山峦阻隔,但这点距离怎么也算不上是孤军冒进。5月11日,74师按计划开始进攻。但张灵甫只派51旅北渡汶河,两个主力旅则始终留在汶河南岸,这样的部署说明张灵甫还是很谨慎持重的,即便前方情况有异,也能及时应变。但是第一兵团却要求74师必须全师北渡汶河,务必于14日中午前占领坦埠。在兵团的压力下,张灵甫才决定13日留下一个后卫团,主力渡河全力向坦埠发起攻击。13日,74师经激战攻占马山、迈逼山、大箭,距离坦埠已不到6公里。马山是坦埠的最后屏障,攻下马山后,坦埠已经无险可守,眼看坦埠指日可下,但两翼友邻仍是进展迟缓。张灵甫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为了避免孤军深入被解放军乘机反攻,张灵甫于傍晚下令,放弃新占阵地,只在前沿要地留少数部队警戒,主力全线收缩至汶河沿岸,使全师处在可进可退的态势。13日入夜后,74师全线遭到解放军主力猛攻,更严重的是两翼的83师和25师也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被迫后撤,这样一来,74师与左右两翼就出现了10多公里的空隙。张灵甫立即判断出解放军已经有了围歼74师的意图,于是他接连向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告急,但汤恩伯告诉张灵甫会尽快解决两翼友邻的协同问题,74师还要继续进攻坦埠,张灵甫也只好放弃了后撤的念头。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998584
播放数:805470
播放数:1534556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张灵辅被谁打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