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观731部队罪证遗址遗址有什么学术或应用价值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参观731部队遗址后感想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参观731部队遗址后感想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探访七三一部队遗址:国家力量组建邪恶部队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
资料图:7月7日,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核心区清理现场。
资料图:5月4日,日本医学代表团来华参观731部队遗址。
资料图:日军细菌战用具。
  日的上午,当记者抵达的时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街上空乌云密布。这里保存着骇人听闻的原日军第731细菌部队遗址。
  1939年,侵华日军划定了哈尔滨平房区附近为特别军事区。1940年,加茂部队入驻, 5月改用秘密代号―满洲第731部队,专门从事细菌武器生产和细菌研究,开始了惨无人道的罪行。731部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研究和生产的秘密军事机构。
  国家力量组建邪恶部队
  731部队的一个关键人物是石井四郎,他向日军决策者献计说:“缺乏资源的日本,要想取胜只能依靠细菌战。”他的主张得到日军高层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日本违背《日内瓦议定书》即《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秘密组建了731部队,石井四郎担任这支邪恶部队的头领。这支部队共设有8个部,在8个部之外另设有5个支部,即海拉尔支部、牡丹江支部、林口支部、孙吴支部、大连卫生研究所以及安达野外实验场、城子沟野外实验场等,总人数达到3000余人。
  从此,731部队就以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为代号,秘密开始了骇人听闻的细菌战、人体活体实验等反人类的罪恶活动。“耸入云霄的炼人炉的大烟囱在那里冒着黑烟&&”这是731部队少年班学员笔下的细菌战魔窟实景。
  中国和日本保留的资料已详细记录了这支部队的累累罪行,就连美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档案也证实:截至1942年,731部队共研制生产了2470枚细菌炸弹。至1940年,已经研制出9种用于细菌病原体传播的炸弹,并进行了实地测试。其中包括用于污染土地、制造传染性云雾以及爆裂弹药。
  本报记者在陈列馆看到,部队林口支队长Y原秀夫供述:“月,生产了870支试验管的霍乱菌、伤寒菌和A型副伤寒菌,准备进行细菌战。”日本进攻内蒙古、浙江、江西、湖南、云南等地期间,在战场内外都大面积使用了这些细菌武器。
  关于人体实验受害者的人数,本报记者专门查阅了一名战犯的供认记录。731部队第一部部长川岛清少将在伯力被审判时供述:“每年被押进监狱里用作实验材料的有400―600人。每年因受实验死去的至少有600人,从1940年到1945年至少有3000人被用作人体实验材料,至于1940年以前被杀害的人究竟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第三课长吉房雄中佐回忆说,“据估计至少有5000名爱国者,通过我们宪兵转到石井部队,最后成了实验品”。
  731部队为了制造各种细菌武器,分别对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结核、病毒等至少50种细菌开展实验和研究,其细菌研究部以细菌研究科目区分设置了“高桥班”、“凑班”、“田部班”、“太田班”、“二木班”、“笠原班”、“吉村班”等专业研究部门。现存资料表明,731部队将用作实验的活体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器官,分门别类都做了解剖和观察取样,以最迅速、最直观的途径,获得细菌武器作用于人体和各个器官的效果。其兽行兽性,令人发指!
  血债至今未得以清算
  日军的细菌战遍及其铁蹄所到之处,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都使用了细菌武器。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吉林长春、农安,山东西部,江西上饶、广丰,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宁波、衢州、金华、义乌、云和、江山、龙游、丽水,湖南长沙、常德,云南西部等地区,细菌武器造成的危害巨大,致使以上地区鼠疫、霍乱、伤寒等烈性传染病发生爆发性大流行,造成了难以想象的人间灾难。
  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行调研报告》一书的粗略统计:“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大陆对20个以上省市实施了细菌攻击,疫情爆发蔓延约298个市县旗,造成传染疫患者约237万人,其中死亡者约65万人。”
  本报记者在陈列馆中还看到,据日本滋贺医科大学教授西山胜夫研究,二战中和二战后,731部队成员用人体活体实验的“成果”在京都大学申请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就达33人。这些毕业于日本著名大学的博士们纷纷加入731部队,使731部队的博士群体总人数达200人以上,他们是从事人体活体实验、细菌战、细菌传染和卫生防疫研究的核心力量,是名副其实的博士头衔掩盖下的人形兽。
  日本投降前后,731部队绝大多数成员逃回日本。为逃脱战后审判,他们竭力掩盖其在731部队的经历,采取隐居、更换姓名、甚至假死的方式企图逃脱战犯审判。战后,美国的一些当政人,为了得到细菌战的相关资料,最后以豁免731部队成员的战争责任为条件进行了一场肮脏交易,拿到了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战等的秘密资料。此后,美日联手,刻意掩盖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甚至“遗忘”这支邪恶部队的存在,铁幕重重,秘而不宣。但中日已搜集到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及目前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部分731细菌战情报,已经是铁证如山了!
  这些原本应该被审判的日本战犯,脱掉恶魔的外衣后,后来堂而皇之地在日本政府机构、军事部门、医疗机构、学术机构和大专院校等社会各领域担任了重要职务,至今影响着日本社会。
  从1995年开始,中国民间发起了“侵华日军细菌战毒气战中国受害者对日诉讼活动”。很多参加诉讼活动的受害者,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任何道歉信息,带着悲愤离开人世。如今,日本保存的大量731部队的档案资料仍然不对外公开,披露真相者受到各种威胁。
  看清历史才能警醒未来
  1939年,16岁的筱冢良雄应征加入731部队。还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和他所在的少年班就被动员,在哈尔滨市参加了细菌兵器的制造,同时,他和队友还参加了几次细菌战。
  731部队的军官和士兵,目前活在世上的至少有上千人;在不同场合对当年在侵华战争中实行细菌战进行揭露和忏悔的有数百人;能够和敢于为中国受害者出庭作证的却只有寥寥数人。筱冢良雄,就是这些勇敢者中的一位,老人迈出了他一生中最光明磊落的一步。
  从1940年5月到1942年6月,筱冢良雄和包括少年兵在内的731部队队员一起,参加制造了包括伤寒菌、副伤寒菌、霍乱菌、鼠疫菌和炭疽菌在内的大量细菌。“最多的时候,我们每30小时就能生产出10公斤以上的细菌。”筱冢良雄说,“731部队就用飞机把这种培养罐生产出的细菌空投到了中国的各个地方,让中国人感染上疫病,以达到大量屠杀中国人的目的。”
  “我犯下了这样滔天的罪行,可是,中国人民却如此友善地对我。”老人充满深情地回忆说,抚顺的中国战犯所是他的再生之地。1956年7月,筱冢良雄和其他战俘被免于起诉,在接受了中国政府赠送的礼物之后返回了日本。回国之后,他们成立了一个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一直从事着揭露日本政府错误行为的工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中国人民谢罪。虽然目前联络会会员的平均年龄超过了80岁,但只要我们还走得动,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这件事!”
  1997年,108名中国人走上了日本的地方法庭,要求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日军细菌战的历史事实,向中国人民谢罪,并对这一战争犯罪造成的损害承担战争责任。这场诉讼一拖就是4年,直到今天都还没有结案。良心让筱冢良雄勇敢地作出了选择:“我到死都负有向世界介绍731部队战争犯罪事实的责任。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了还历史一个真相,我将会不遗余力地为这些无辜的受害者作证。”
  吉林省档案馆近日公布了450件日军侵华时期邮政检阅档案,涉及信件约4.5万封。在这些最新研究成果中,本报记者看到: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秘密进行化学战与细菌战的通信邮政档案震撼人心。中国专家表示,中国应考虑用国际法的手段与程序,控诉日本侵华期间实施的化学战与生物武器战的罪行。
  今年5月28日,中日律师和日遗毒气受害者在731遗址举行听证会,来自日本的南典男等5名律师首次接受采访,他们表示,日本政府应当正确面对毒气受害者,并表示该律师团将“坚持正义”,为“战争遗留物”的受害者争取权益。
  日方律师团团长南典男自1992年起,为日遗毒气受害者向日本政府申诉。南典男表示,“日本政府没有正确面对受害者。我希望通过诉讼让更多的日本人知道当年日军侵华的真相,以此引起日本政府的关注,承认日军侵华的事实,并进行道歉和赔偿。”
  今年5月,由日本全国保险医团联合会和全日本民主医疗机关联合会组成的26人代表团,来华参观了731部队遗址。代表团成员、日本京都民医连中央医院院长吉中丈志表示,此次参观731遗址主要是为了考察过去战争医学犯罪,并向2015年召开的日本医学总会提交提案。吉中丈志说,日本医学界不应对731部队发动的细菌战持否认态度,应当认清历史,直面未来,承认细菌战历史,勇敢地揭开过去伤疤。
  本报记者从哈尔滨市政府获悉,731部队旧址保护利用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也进入到实质阶段。日前,哈尔滨市成立了市政府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投入资金3.2亿元对旧址核心区及731战争遗址公园建设用地区域内的环境进行整治,现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
  在多年专门研究和专题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专家们提出:哈尔滨市应尽快制定《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保护条例》,使731遗址得到依法保护和管理;应建立731国际研究中心,引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才,并吸引各国研究者前来调查研究,进一步扩大731遗址的国际关注度;同时做好罪证挖掘工作,集中力量全方位、立体地展开申报格局。
  放眼世界,二战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有先例。
  毫无疑问,坐落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完全符合了申遗的标准。
(责任编辑:UM009)
原标题:探访七三一部队遗址:国家力量组建邪恶部队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参观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陈列馆观后感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参观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陈列馆观后感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40|
上传日期: 22:34:27|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12;&#xe6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3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参观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陈列馆观后感
官方公共微信731部队遗址发掘新成果公布 新发现战争遗物千余件
关键字: 731部队七三一部队731遗址731细菌实验室四方楼731活体实验活体实验731遗址申遗
7月23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召开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考古新闻发布会”透露,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依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规划》,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考古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锅炉房、回水池、动物焚烧炉及部分细菌弹壳厂的调查勘探与发掘,并出土战争遗物1000多件。
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俗称“四方楼”,位于七三一部队旧址核心区南部中央,呈长方形,东西长151.4米,南北宽101.3米,总占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其建筑主体由细菌实验室、特设监狱、中心走廊及4个庭院构成,是细菌实验和罪行实施的最为核心的区域,更是七三一旧址中的要害部门。
新发现千余战争遗物图为此次勘探与发掘工作的重点区域“四方楼”(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初步发掘结束后的航拍照片。外围一圈区域为细菌实验室,中央两个长方形区域即为关押普通百姓、抗日志士以及外国人的特设监狱(日摄)。
新发现千余战争遗物图为出土的一瓶仍然存有液体的小瓶,瓶体上依稀能看到“毒”的字样(7月28日摄)
2014年5月至11月,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会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四方楼”进行了全面揭露。其中,细菌实验室为四周合围封闭的长方形平顶砖混三层楼房,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研究、生产、储藏及活体实验的主要场所。特设监狱是关押经“特别移送”,作为“实验材料”活人的秘密场所。中心走廊是南北贯穿本部大楼、细菌实验室和病毒实验室的主要通道,长260余米,宽2.8米。庭院为对称4个长方形院落,由南北走向的中心走廊和东西横置的特设监狱自然分割而成,为室外活动场所。
爆破穴点和焚烧灰坑的发现,是本次“四方楼”考古发掘的又一亮点。1945年8月,日军临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销毁实验设备,并将细菌实验室炸毁。在第3栋、第4栋和第6栋附近,发现4处实验设备燃烧灰坑,内有木炭,间杂大量的玻璃试管、导管和烧瓶等。
7月28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陈奇在日军炸毁“四方楼”的爆破穴点旁介绍情况。
此次新发现的近百个保存完好并装有液体的瓶子,它们将被尽快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验(7月28日摄)。
在第3栋、第5栋和第6栋等,发现若干处爆破穴点,坑内填满残砖碎瓦,其中出土了炮弹、扭曲变形的大型金属设备残片和暖气残片。爆破穴点和焚烧灰坑的发现,是日军侵略者毁灭犯罪证据的直接证据,是不可多得、无可争辩的第一手铁证。本次发掘出土各种战争遗物1000余件,其中包括铁器、玻璃器、铜器、陶瓷、铝和铅制品等,以铁器和玻璃器为大宗。
此次新发现的战争遗物(7月28日摄)
锅炉房位于本部大楼东北,始建于1936年,是七三一部队供电、供暖和供热水的设施。在锅炉房遗址的东南50余米处为地下回水池旧址,为地下砖混结构建筑,是发电锅炉冷却回水设施。动物焚烧炉遗址位于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西北400余米处,以焚化动物尸体为主,偶尔用来焚化用作试验的人的尸体,为七三一部队三座焚尸炉中的一座。细菌弹壳厂遗址位于七三一部队旧址西北15公里处,现存焙烧窑体2座、烟囱2座、烟囱基础2座、五层楼房1座。今年7月至11月,拟发掘2座烟囱基础和南部焙烧窑体。
7月28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陈奇在展示掩埋焚烧实验设备的焚烧坑。
在发掘中,工作人员对各种遗迹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字、绘图、测量、照相、录像记录,为今后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乃至研究、保护、复原、展示等,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参考。据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李陈奇介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规划》要求和省文化厅具体安排,制定了《七三一部队旧址中远期考古规划》。
自2015年至2021年,将陆续对核心区域内及附近的锅炉房(含海鱼池)、南门卫兵所、给水塔、动物焚尸炉、焚尸炉、地下回水池、动物繁育室、细菌弹组装储存室、特殊武器研制厂、瓦斯发生室、瓦斯地下储存室、航空指挥所、结核菌实验室旧址进行发掘。通过连续、大规模发掘,进一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罪行,为相关保护、展示、研究工作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更为真实的遗迹与遗物证据,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兼具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实物资料。(中国文化报记者 张建友)
本部大楼旧址8月15日对外开放
新华社记者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获悉,“七三一”部队本部大楼旧址保护修缮工程预计7月31日完成,8月1日开始内部复原陈列工程,包括复原“七三一”部队长石井四郎办公室、摄影班、尉官室等场景,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2014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组织编制了《七三一本部大楼旧址保护性展示工程技术方案》,经国家文物局立项审核同意后,今年5月21日,本部大楼旧址整体修缮和内部复原陈列展示工程开始全面启动。
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遗址保护部主任高玉宝介绍,本次复原依据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对考古发现、原队员证言、历史照片及档案文献记载的相关内容予以全新整合,由中、日“七三一”问题研究学者联合把关认定。
复原展示采取三种形式结合,每种形式各占三分之一。第一种是封闭式,门上挂牌,介绍功能;第二种是半开放式,采用窗门安装门镜或透视镜,供观众从外部内视参观;第三种是开放式,观众可进入房间内直观互动。
【延伸阅读】
七三一部队是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从事生物细菌战研究和人体实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利用健康活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等实验,使得它的罪恶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同样骇人听闻。
七三一部队的前身,是石井四郎于1932年在中国东北哈尔滨市郊的背阴河(即平房区)设立的东乡部队,这一区域当时是傀儡政权满洲国的一部分。当初,七三一部队伪装成一个水净化部队,随后不久,该部队就开始进行在日本国内无法进行的人体实验。
由于日本战败后对资料的毁灭,七三一部队的完整信息只能靠史学家一点点挖掘整理。七三一部队的设施究竟包含什么,至今尚未有明确说法,但仅从现有的遗存就足以看到其当年的庞大:对游客开放的一座七三一基地占地6平方公里,由150多幢建筑组成。设施经过很精心的设计,使其很难被摧毁。基地包括各种各样的生产设施,有约4500个培养跳蚤的容器,6个巨大的制造各种化学制品的锅炉,以及约1800个用于生产生物战剂的容器,几天内就可以生产出大约30克腺鼠疫。从七三一生产出的数十吨生物武器(以及一些化学武器)在整个战争期间被存放于中国东北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对中国的平民造成伤害。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石井四郎下令摧毁那些设备设施,并告诉他的部下“把秘密带进坟墓”。
经研究证实,这个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万人死伤。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为了销毁罪证,在败退时炸毁了这里的主要实验设施。
根据长年致力于“七三一”研究的哈尔滨市现代史专家金成民发现的最新史料,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3000余无辜生灵被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本部直接用作活体细菌实验材料,无一生还。2010年5月,这3000余受害者的确切名单已经被确定。
七三一遗址现状
岁月流逝,现在七三一大部分遗址混杂在城区生活区中,周边环境破烂不堪,有的房屋电线老化,安全隐患非常严重。为永久保存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这个二战中极为特殊的标志性遗址,从2000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有关部门耗资近亿元对其进行了首次全面清理,发现了300多件人体解剖用具。同时,采取措施对这个遗址进行保护。目前,本部大楼遗址和2号楼遗址已维修复原。本部大楼恢复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细菌战指挥中心,并保护恢复了石井部队队长办公室、人体标本陈列室、宪兵室等房间原貌。在此基础上,一座现代化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建立起来。
如今,七三一遗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被确定为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项目景区景点之一,并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哈尔滨市平房区政府开始筹划,将七三一遗址申报世界遗产,这一直被当地政府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申遗路漫漫
1996年,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前,波兰于1976年将奥斯维辛迫害犹太人集中营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金成民认为,毫无疑问,坐落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也完全符合申遗的标准。然而,七三一遗址申遗却成为当年喧嚣一时的舆论焦点,争论集中在七三一遗址可否申报世界遗产,它的价值何在。
金成民认为,七三一遗址是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成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世界反法西斯教育基地。时任七三一陈列馆馆长的王鹏认为,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是反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然而,不少人认为,七三一遗址体现的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侵略文化,一种惨绝人寰的血腥文化,将这样的文化申报世界遗产是一种错位。
2010年5月,当七三一部队活人细菌实验3000余受害者名单公布时,当地媒体再一次重提七三一遗址申遗的话题。
然而,据专家介绍,从目前情况看,七三一遗址还暂不具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一些条件,如仍有部分遗址被占用,不能对外开放,影响整体格局;“七三一”学术研究人才少;缺少地方性法规等。
为此,在多年研究和专题论证的基础上,专家们提出:哈尔滨市应尽快制定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保护条例,使七三一遗址得到依法保护和管理;应建立“七三一”国际研究中心,引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才,并吸引各国研究者前来调查研究,进一步扩大七三一遗址的国际关注度;同时做好罪证挖掘工作,集中力量全方位、立体地展开申报工作。(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洁)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冯雪第2页/共9页
痕累累……
进入纪念馆里面,灯光很微暗,映着泛着黄色痕迹的墙壁,空气中仿佛有燃烧的味道,是血腥,是历史的
恶就着无数个难以安睡的惨案一同燃烧,一幕一幕触目惊心……
日以来,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成立,“七三一”部队主要是用活人做实验来完成其研究开发新的军事武器装备的部队。他们对中国人进行了注射“细菌实验”、“活体实验”、“真空”、“触电”、“火攻”、“马血注射实验”、“左右移植”等30多种人体实验,然后,把实验成果用于侵略战争。他们利用中国人做真空实验,将人置于真空状况时,内脏就会完全被排挤出来,肠子完全脱离体内,从而来达到他们的实验目的。惨无人道的冻伤实验:将四肢冻伤,然后直到身体僵硬,往人的身体上泼水,看
人的反映,最后总结出37℃的水是最合适解冻的。日本人毫无人性的实验不胜枚举。
从731回来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深深地为历史的片段而愤怒。历史不等于现在,虽然那段岁月已经过去了,但现代人更应该谨慎努力地走好今天的路。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担负着历史给予我们的重任——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我们只有熟练地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经济才能不
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但如果我们强大了起来,谁都不敢来侵略我们。
同时,我也为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感到庆幸,那么,今天的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红旗下长大的我们不会让人民失望,我们会用我们的行动证明给世界人民看,历史只是过去,新世
纪的中国正在以不可估量之势腾飞,而我们会站在腾飞的最高峰。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观后感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部队设立于1936年,占地面积610万平方米,其所在地当年是禁区,飞机不准在上空飞行,火车经过这里时必须在前一站放下窗帘,如果有人误入这块禁区,等待他的便是生命的断头台,人们把这块神秘的地方叫做“六十里地国境线”。这里已成为揭露侵华日军战争罪行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
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于1927年召开了东方会议,制定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战略方针。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是由当年日本最高统治者敕令违背国际公法,组建的一支集生化武器研究生产与实战于一身的特种
第2页/共9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31部队遗址观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