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今年脱贫任务了

我家脱贫了 - 娄底 - 新湖南
[娄底] 我家脱贫了
      [来源:]       00:23:15
我家脱贫了
&& &口述:新化县奉家镇关王村 奉孝匠
&&& 整理:周俊&杨亲福
我叫奉孝匠,今年60岁,新化县奉家镇关王村农民,全家有5口人。两年前,我们村被列为贫困村,成为当时新化县卫生局的对口扶贫单位。干部罗崇富与我们家建立起“一对一”帮扶关系,随后又有干部张政兵前来扶持。2016年,我家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
说起脱贫,还要搭帮好的政策和扶贫干部的给力。我家共有5口人,妻子患病常年的打针吃药,还有动手术,欠下了一屁股债。前年农历5月,罗崇富第一次到我家,我还来不及倒茶,他就走进灶屋,查看起来。揭开锅盖,见都是粗粮蔬菜,他皱着眉头自言自语:“没想到这么困难!”来到堂屋,他拿出了笔和本子,与我们热情的交谈起来。
第二天清早,罗崇富又来到家里,他说:“你家有那么多荒山,可以办个养殖场,重点养羊。这样吧,我想办法弄些羊来,你们开办一个小型养殖场吧。”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我当场就答应了。他接着又说,“我也有一个条件,这个养殖场得你儿子来经营,年轻人学东西快、精力旺盛、目光更长远”,儿子也同意了。
半个月后,罗崇富给我们送来了20只黑山羊,并且在家里住了几个晚上。他也不嫌脏怕臭,每天陪着我们去放羊、喂料、整理羊圈,一遍又一遍讲解各种注意事项。临走前,还交代我们,要努力劳动,不怕累不怕苦,认真学习养殖技术。之后,他基本上每周都要到家里来几趟,指导养殖。几只母羊产了羊羔,羊羔都带活了,他比谁都高兴。到2016年,我家已养殖50只羊,50只鸡,4头猪3头牛。
去年改革,新成立的县卫计局接力帮扶。干部张政兵来到我家,参观养殖场后,他又跑到我屋后的荒山上转悠了半天。他说,“扶上马,送一程”,还要帮助我们种上1000棵油茶树。我们刚整理好10多亩山地,扶贫工作队就把油茶树苗送了过来,还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如今,油茶树正茁壮成长,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真没想到,我们一个欠账贫困家庭,不仅能成功脱贫,而且日子越过越好。通过扶干部上门谈心、产业帮扶、技术帮助,特别是有了养殖场和油茶基地,我们全家都有了致富的决心和干劲。今后,我准备还要扩大规模,带领其他村民一起致富。
[责编:周俊]新湖南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大姐发了家,我也要脱贫”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休闲
字体选择:
大姐发了家,我也要脱贫”
日期: 08:24
作者:贾磊
来源:海南日报
下载文件:&&
保亭鼓励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黄月珍在家门口就业——
  是同村人,又是发小。眼看着好姐妹脱贫发了家,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甘什村贫困户黄月珍开始醒悟,开始追赶。
  “新鲜的本地水果,欢迎大家品尝。”清晨,33岁的黄月珍正在家门口的槟榔谷景区里帮助店铺老板打理水果摊,迎接当天第一批游客。虽然每个月仅有2300元的工资,但是对于她而言,这是她们家吃上“旅游饭”的开始。
  年纪轻轻为何摘不掉“穷帽子”?三道镇帮扶干部高照说,黄月珍的丈夫谭亚丙患有肝病等慢性病,无法正常参加生产劳作,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黄月珍身上。
  “原来家里靠着种橡胶过日子,但是这几年市场行情不好,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丈夫的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生活一度陷入困难。”黄月珍说。真正让她鼓起生活信心的是村里的大姐黄小梅。多年前,黄小梅与黄月珍家里情况相似,而如今,黄小梅家里已经买了小轿车,生活有滋有味。
  黄小梅是如何摆脱困境的?原来,她早早就放下锄头,在家门口槟榔谷景区里卖水果。几年光景,她不仅脱了贫,还当上了惠农街店铺的小老板。
  “我在景区已经干了快6年,当初出让土地给景区,没想到除了土地租金,还可以在景区里免费有自己的摊位,既解决家里果园的销路问题,也能走出田间当老板。”黄小梅告诉记者,自己的境况变好了,但看到好姐妹黄月珍家境越来越清苦,心里十分不忍,所以就建议她来景区试试运气。
  黄月珍经过了解得知,从2013年6月开始,槟榔谷景区开办了一条“惠农街”,把在景区里摆摊的村民组成“正规军”,打出民族特色。“我去找了帮扶干部,他说现在惠农街里面117个摊位都已经有主了。在帮扶干部跟景区领导协调下,让我进去给其他村民干零活。”2016年7月,黄月珍来到该景区2号铺面正式上岗。
  在惠农街上,记者看到,沿街建筑融入黎族元素,每个摊位上还有画着黎族图腾的展台。每名摊主都身穿独具特色的黎族服饰,所卖的商品以本地水果、黎族饰品等为主。
  “这里面的摊主都是甘什村的村民,我们把建好的惠农街免费租给他们,统一管理,只收取部分水电费。村民在赚钱的同时,也把最纯正的黎族苗族文化展现给游客。”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村民鼓了腰包,景区吸引了更多游客,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展示。
  近年来,保亭因地因产制宜,借助处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出台旅游企业参与结对帮扶等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带动,让脱贫攻坚搭上旅游产业发展的快车。
  槟榔谷、呀诺达、布隆赛等大型旅游企业作为第一批结对帮扶企业,与三道镇、新政镇、响水镇、南林乡4个乡镇12个村民小组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帮助宣传推介、客源组织、招商引资、送教上门、劳务用工、特色农产品供应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呀诺达、槟榔谷等景区为周边农民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去年以来,槟榔谷等景区惠农街就帮扶13位村民脱了贫。从中,黄月珍也看到了自家脱贫的希望。
  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努力,黄月珍拿着自己攒下的两万元,在政府的帮扶下盖起了2层小楼。刚刚完工的新家里,饱含着黄月珍太多的期望。“现在村里有越来越多人来这里卖水果,下一步我想在景区租一个店铺,做自己的生意,给丈夫治好病,让家里的情况快点好起来。”黄月珍一边打扫着新家的地板,一边憧憬着未来。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_伊犁新闻网
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摘要:苜蓿台子村有468户2627人,由汉、回、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等5个民族组成,其中回族占80%。全村有耕地3700余亩,人均不到两亩地,人多地少和观念落后成为制约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原因,使这个村成了自治区级贫困村。近几年经过努力,全村目前已有65户199人脱贫,还有104户290人尚未脱贫。按照要求,今年底这个村要实现整村脱贫。
红顶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林荫道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初夏的霍城县大西沟乡苜蓿台子村处处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无论是行走在村头巷尾还是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人人面带笑容、个个精神焕发,全村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让贫困户家家都有了脱贫的&法宝&,他们笑得比谁都开心。
图为贫困户宋国新抱着家里出生不久的小牛犊
传播&好声音&
苜蓿台子村有468户2627人,由汉、回、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等5个民族组成,其中回族占80%。全村有耕地3700余亩,人均不到两亩地,人多地少和观念落后成为制约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原因,使这个村成了自治区级贫困村。近几年经过努力,全村目前已有65户199人脱贫,还有104户290人尚未脱贫。按照要求,今年底这个村要实现整村脱贫。
要想精准脱贫,首先要让村民们在思想上先&脱贫&。年初,州外事侨务办公室(侨联)&访惠聚&工作队驻该村后,村民们很快就发现村里挂在电线杆上多年不出声的大喇叭又响起来了。每天一大早,在苜蓿台子村的上空,不仅能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还有很多惠民政策通过大喇叭传送到村民的耳朵里。
工作队利用大喇叭向村民传播&好声音&的同时,还以村委会为主阵地,每周一组织村民参加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宣讲,及时传达上级最新会议精神,讲解党的惠民政策,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群众积极转变等靠要思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针对苜蓿台子村村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等实际情况,工作队以思想脱贫为牵引,用好主阵地、搭建平台、融入群众,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促进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并很快见到了实效。
驻村工作队还通过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及&小手拉大手&亲子活动,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少村民说:&村里已经9年没这么热闹过了!&
&驻村以来,工作队队员每天入户走访,与贫困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民情民生,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驻该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单小良说,工作队队员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需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困难家庭捐款捐物8000余元,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做&好声音&的传播者、践行者,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脱贫有信心
5月16日一大早,村民宋国强和爱人郑秀萍就从家赶到约一公里外的乡农村信用社办理两万元的无息贷款手续,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手续办完后,钱当天就可以打进卡里。
&我打算用这两万元买两头牛,发展养殖业。&宋国强说,工作队帮他家争取到两万元无息贷款,这让全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宋国强一家四口人,是村里的贫困户,这些年,他除了种自家的4.8亩地外,还承包了5亩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收入,每年家里的全部收入也不足万元。3年前,爱人郑秀萍又患上了甲状腺癌,手术费花去了数万元。
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工作队为宋国强家制定了脱贫措施,除了协调解决两万元无息贷款,鼓励他发展养殖业外,还协调他到当地派出所执勤,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同时,他还身兼护边员,每月可以拿到2700元的工资,他家的生活很快有了改善。宋国强笑着说,今年他家不仅要脱贫,还要有些新变化。
宋国强的弟弟宋国新家也是贫困户,前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领到3000元扶贫款后,自己又添了4000元,买了一头红白花母牛。今年5月,红白花母牛生了一头小牛,刚生下来就有人出3000元买,他没卖。现在,又有人出6000元买,他仍然没卖,目前已有两头小牛了。
宋国新的妻子去年突发心脏病,做了手术,花费6万多元,出院后每月还要吃2000多元的药,还不能干重活,儿子在上大学,全家都靠宋国新一人的收入支撑,负担很重。好在宋国新很能干,除了养牛、种地外,他还当过协警,他肯干又好学,3个月前考上了警察,现在是一名正式的治安警察,每月工资有4000多元。
宋国新一家现在对脱贫信心很大,打算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早一点脱贫致富。
听说发放无息贷款,村民王建国拄着拐棍来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他希望能早点拿到这笔贷款,也发展养殖业。
今年55岁的王建国也是村里的贫困户,虽然是个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曾干过20多年家电维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力的减退,他无法再干家电维修了。去年,他把家里的土房子拆掉后,拿到政府的3万元补贴,盖起了新房,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他也一直在想着怎样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工作队3次到我家宣传党的优惠政策,还帮我出谋划策,并争取到两万元无息贷款发展生产。&王建国心里早盘算好了,他说,要用这笔无息贷款买两头种牛,发展养殖业。
&有了这笔钱,我就能往致富路上奔了!&王建国说,按现在的行情,养品种母牛,生下一个牛犊就可以卖几千元,只要自己肯干,脱贫致富不是难事。
工作队今年驻村以来,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从摸清底数入手,推进扶贫工作落实。工作队先后对去年已脱贫的65户贫困户和今年要脱贫的104户贫困家庭开展了3次入户走访,摸清了每户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和脱贫潜力、发展愿望,为精准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作队针对苜蓿台子村人均耕地面积少、富余劳动力多、群众擅长养殖的实际情况,配合村&两委&在村里建设占地20亩的养殖小区,目前项目已进入初期建设之中。
&养殖小区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村委会管理,贫困户以5000元的扶贫资金入股,扶贫羊放入小区托管,进行集中统一饲养,养殖小区除了每年以12&的利息给贫困户分红外,饲养的羊产生效益后,除去饲养成本,还要给贫困户分红,这样,每户一年最少有700元的稳定收入。&苜蓿台子村村委会主任马磊说,养殖小区建成后,还能解决村里一部分富余劳动力。
&工作队为我们村争取无息贷款280万元,为村里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住房条件提供了极大支持,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马磊说。
一户都不能落下
在大西沟乡的主街道上,有一间不起眼的小裁缝店,这是残疾人马素素开的,她和丈夫都是残疾人,他们家是村里的低保户。
虽然目前生意不是太好,但马素素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因为社会各方的帮扶,让他们一家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缝纫机是一家帮扶单位送来的,家里烧的几吨煤是一家帮扶企业送来的,前几天,又给我家送来了150只鸡苗和饲料。&马素素说,逢年过节,村里和工作队还送来米面、清油,这让他们一家很感激。
&我们虽然是残疾人,但我们也不能等、靠、要,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现状,为政府减轻压力。&马素素说。
既有脱贫意愿,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各种帮扶措施实现脱贫,那么像马素素家一样无劳动力、无土地、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如何实现脱贫?
实际上,工作队也早已为他们制定了脱贫的具体措施。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工作队协调州县民政、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给予救助和帮扶,从经济和情感上给予关怀。
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已给村里5户大病家庭每家发放了2000元救助金,给10户困难家庭每家发放了1000元临时救助资金,为8名瘫痪村民争取到了轮椅、家中无障碍通道建设和残疾人沐浴设施等救助项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每个家庭。
同时,为了让这些家庭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积极争取脱贫项目,针对全村最困难的22户贫困户,采取每户10000元扶贫资金入股野酸梅加工厂分红的形式,增加收入。
为了防止生产经营不善给贫困户带来的损失,规定经营承包者必须以自家房产作抵押,确保贫困户的利益不受损失。
从3月起,苜蓿台子村精准扶贫工作正在稳步扎实推进,工作队每月召开一次由州县9个帮扶单位、5家帮扶企业参加的扶贫专题会议,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研究具体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和工作进度,齐心协力推进每项脱贫攻坚措施的落实。
&苜蓿台子村是我们乡扶贫攻坚的重点,通过精准扶贫措施,每户贫困户在享受发展养殖业和庭院经济扶持政策的同时,还将通过帮扶单位和帮扶企业的帮助,多渠道增加收入。&大西沟乡主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陈云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工作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实现整村脱贫做了很多实事。
如今,建设就业工厂、养殖小区、安全饮水工程防洪坝工程等项目资金已到位,在苜蓿台子村,处处可见乡村道路建设、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民用输电线路改造、修建防洪调流坝、安居富民房建设热闹的场面。
&我们通过基础项目、发展项目、救助帮扶、劳务输出、形成合力等5个&带动&,激发脱贫活力,确保今年全村104户贫困户一个不少地实现脱贫。&单小良表示。记者 张庆华
责任编辑:余鹏飞
下次自动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咱家脱贫记】“去年我家还是贫困户哩”_网易财经
【咱家脱贫记】“去年我家还是贫困户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咱家脱贫记】“去年我家还是贫困户哩”)
说真心话,要感谢党的政策好。特别是国家和省里的扶贫政策,真的是改变了我们这个穷山村的面貌,给俺们脱贫致富带来了信心。  
我们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109户有57户是贫困户。过去,村里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产业,尽管有耕地1000多亩,但大多数是旱地,说一句实话,那就是“种在地上,长在天上”。即便是老天爷长眼,某个年份雨水充沛,大多数人家也只能是赚个温饱,人均收入离国家划定的脱贫线仍有较大距离。  
2015年春,我村对群众长期致贫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在省委扶贫工作队和市县乡有关部门的帮扶下,紧紧围绕“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支村两委着力从产业扶贫下手,重点通过发展肉鸡、种植晚秋黄梨及沁州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特别是在肉鸡养殖上,我村充分利用整村推进资金50万元、扶贫资金30万元,结合自筹的68万元,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肉鸡养殖专业合作,建起了标准化的肉鸡养殖基地,当年就实现了分红。  
这思路一变呀,村子就立竿见影起变化,现在大家伙儿脱贫致富的劲头可大了。当然,也包括我。我今年55岁,全家5口人,一个姑娘,二个儿子,种着25亩田地。前些年,因三个孩子上学、缺乏种田新技术,又没有其他来钱的地方,全家一年的收入始终过不了1万元。去年,在扶贫干部的精准帮扶下,我家运用标准化技术种了5亩沁州黄,打了504公斤谷子,1公斤卖了7元钱,收入3528元;20亩玉米,打了近12000公斤,卖了1.9万元。再加上,在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我入了230股,首次分红分到517元。去年,全家收入史无前例地达到2.3万多元。今年,我从去年的收入中又拿出6400元,买了一台微耕播种机,耕1亩地收入40元,种1亩地收入35元,一春天下来就收入近3000元。今年全家各项收入加到一块儿,与去年相比肯定是“只多不会少”。  
去年,我家还是贫困户哩,今春在县扶贫办组织的建档立卡工作中,由于全家去年人均收入超过了贫困线,我家一举脱了“穷帽”,成了一般户。  
真心感谢省委扶贫工作队、县扶贫办及镇里包村干部的关怀,没有他们的科学引领,没有他们的精准帮扶,我们村的“穷根子”就难以斩除。
现在,我们村的肉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只是一期工程完工,建起一栋高标准的鸡舍。未来,养殖基地二期工程,还将筹资500多万元,再建三栋高标准的鸡舍。到那个时候,你再来看看,我们家的收入和生活肯定会又上一个台阶,我们村也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变化!沁县王家峪村 张汝伟 口述  
本报记者 金建强 整理  
(原标题:【咱家脱贫记】“去年我家还是贫困户哩”)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农民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家庭典型脱贫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