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运营体系搭建如何建立的最新相关信息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一套稳定有效的会员运营产品,可以长期对用户的留存活跃产生正向作用,让用户在面临市场上大量竞品的时候,优先选择使用我们的产品。广义上说,围绕着互联网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是运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公司大多数以产品主导,运营为辅,运营解决产品的引新、留存、活跃等问题,统称为产品运营。但运营的分类远不止于此,以职能划分(用户运营等)、以形式划分(营销运营等)、以产品形态划分(社区运营等),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至于通常意义上的运营分类, 老师在这个答案下写的已经相当详细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今天想要整理的内容是:如何建立会员运营体系?这个是属于用户运营的范畴。用户运营的工作核心很简单,就是找到用户在哪 (理解产品,锁定用户),拉新(以能接受的成本弄来用户),留存(让用户持续用你的产品),唤醒沉睡用户(用户在不用产品的时候保持联系);在产品运营初期,拉新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当产品和业务完成种子用户阶段,开始进入业务稳定增长期,留存就成为用户运营最重要的课题。而一套稳定有效的会员运营产品,可以长期对用户的留存活跃产生正向作用,让用户在面临市场上大量竞品的时候,优先选择使用我们的产品。会员运营体系有哪些类别?常见的会员运营体系包括等级、积分以及这两者的混合体;等级体系通常是以用户行为频次或对应的>EXP>作为介质,对用户进行分层,然后每个等级匹配不同的权益(物质>&>精神权益),以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刺激用户产出业务贡献,最后只要额外刺激提升的业务贡献总量超过权益成本,这套体系就是在产生正向作用的;等级体系影响运营效果的核心在于等级门槛的设定(用户行为分析)和各等级的权益感(丰富度和价值感);为了保持用户活跃度,清晰的区分用户价值,业务方会将经验值作过期处理,周期通常是自然年计算;会员等级体系对于消费频次中高的业务效果较好,能够激励用户稳定消费习惯,但对于消费频次较低的业务(航旅度假),效果低于积分;业务阶段不同,用户属性和规模也会变化,等级划分的门槛和权益分配面临调整,但用户对于会员等级体系变更的接受度普遍不高,会招致客诉。积分体系大致分为金本位积分和非金本位积分两种;前者价值感更强,但成本压力较大,随着业务规模增长,会出现大量的积分沉淀,在财务上会被视作待支付成本;而且因为金本位的原因会被用户视作资产,如果业务方擅自进行过期处理,会招来大量客诉。金本位积分体系相比等级体系更加直观,在业务初期效果通常会优于后者,但如果在初期对于用户规模增长和兑换比例预估不足,随着业务爆发式的增长,最终预算可能会爆掉;非金本位积分体系的权益感较弱,通常是用于高频次寡头业务,可兑换权益也大都是有使用门槛的优惠券之类的,成本压力较小,机动性强,例如嘀嘀积分,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积分体系的核心在于【兑换比例的设定】,这直接决定了积分模式激励作用的大小。市面上各类型的案例等级体系:星巴克、淘票票积分体系:集分宝、格瓦拉等级>&>积分体系:支付宝、航空公司、天猫篇幅有限,案例分析先不展开讲,有兴趣的话可以留言,我会选择反馈最多的展开来分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营体系?各个产品类型的利弊明显,应该首先分析自己的业务类型、频次、毛利等属性,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类型。业务类型:大型平台业务,会员运营体系的权益成本可以转嫁给平台商家(淘宝、天猫)或者依托丰富的产品功能去区隔用户权限(支付宝),所以这类业务可以选择等级 & 积分混合型,会员中心作为用户入口,向生态内各子业务输送用户,从而交换到丰富的权益提供给用户,成本整体可控,等级 + 积分双引擎。垂直功能型产品、社区产品都意味着自己要 cover 掉运营体系的权益成本,所以在选择上要相对谨慎,做好长远打算,避免初期就给用户高成本权益,后续用户规模上来 cover 不住。频次:高频业务,无法对单次用户行为进行高价值的权益激励,所以通常会将单次行为转化成 EXP 或者积分作为权益介质进行累积;但高频业务的权益成本压力较大。所以如果选择经验值等级模式,那么等级对应的权益也大都是精神激励(例如社区等级),如果选择的是积分模式,那么积分可兑换的权益也大都是有门槛的低成本权益(例如:嘀嘀积分)低频业务侧重营销,会员运营产品对于低频业务的效果是个世纪难题,目前做的相对较好的也就是航空公司的里程积分体系了。毛利:业务毛利直接对应的是权益选择,权益通常分为主权益(主业务权益)、辅助权益(关联业务权益)以及精神激励权益,高毛利的星巴克能买一送一,但票务产品就送不起,同样的逻辑应用在积分兑换比例上也一样。结束语:这篇文衍生出几个话题,关于会员运营体系权益的分类、等级如何划分、积分兑换比例设定、积分消耗的途径、案例的分析等,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留言,后续会根据大家的反馈一一作出整理分享。作者:戴某 DEMO,公众号:非著名吐槽评论员,个人微信号:iamdaijia,新浪微博 / 知乎:戴某 DEMO本文由 @戴某 DEM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互联网新闻6小时前
互联网新闻7小时前
猎云网56分钟前
猎云网56分钟前
亿欧网28分钟前
创业最前线1小时前
36氪5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小时前
36氪3小时前
猎云网4小时前
ZD至顶网3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4小时前【图文】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运营体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运营体系
|0|0|文档简介
总评分4.3|
浏览量433699
&&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运营体系
大小:37页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如何构建『金字塔式』用户运营体系
用户产品是相对商业产品而言的,是以用户增长为目标的产品类型,运营和产品的火力点都集中在用户身上。无论是从零起步,还是已有亿万级的用户积累,最根本的运营落脚点就是核心用户。他们是产品气质的打造者、新手小白的引路人、站外的宣传员,甚至是浏览用户的在这个产品上的情感寄托。
用户运营就是想办法弄来这批人、教他们玩、勾引他们一直玩下去。简单的说,就是引入、激励和活跃。但很多用户运营同学反馈,经常陷入杂活儿不能自拔,陪聊闲天儿、做千篇一律的活动、处理投诉调解矛盾、寄礼品查单号,时间一长不免也迷茫起来,用户运营的价值是什么、职业规划怎么做、如何才能独立的做有意义的事。别着急,来一起探讨『构建金字塔式用户运营体系』的思路,这算是一个大招。
如果你认为核心用户只是一群人,那就太简单粗暴了,缺乏体系化、多层且互成因果的精细化运营思路。核心用户是多个类型的群体,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群体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和作用力。比如,优质贡献型用户和活跃管理型用户、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不同领域的用户、装逼型用户和捧哏型用户,这些用户群体并不是长期不变的存在,因产品所处的阶段不同而不同。
太抽象了吧,看下表:
第一层,名人
定义:普通大众用户熟知的明星艺人
作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权威性
运营方式:依赖人脉或物质资源,1V1引入和维护,形式多为专题和品牌活动这样的强展示
第二层,专业用户
定义:专业领域内或有职业背景的用户
作用:产出有可信来源或专业背书的高质内容
运营方式:满足个人品牌需求,提升其在业内的影响力。如加V认证、优先展现等,与普通用户差异化的形式
第三层,贡献用户
定义:产出优质内容的普通网友用户
作用:内容贡献的主力军,风格更贴近普通用户,与专业内容互补
运营方式:以用户项目的形式,明确福利和要求,由专人负责常规化运营,保证团队活跃度和流动性
第四层,活跃用户
定义:品牌忠诚度很高的铁杆粉,也是高频使用用户
作用:活跃氛围,推老带新,是贡献用户的助威团,是内容消费和产生互动的主力军
运营方式:以策划参与度高、有实物奖励的线上活动为主,福利和特权为辅
第五层,普通用户
定义:近期登录过的用户,但很少贡献内容或互动
作用:数量庞大的内容消费用户,是整个产品有效用户的基数,也是活跃用户的来源
运营方式:参考二八原则,这部分用户不做针对性运营,通过普适性的线上活动,筛选和转化至活跃用户
针对上述分层需要说明:
1.只适用于用户产品
2.五层是最理想的划分方式,有的产品可能只有三层或四层,要结合具体情况看
3.各层的定义、作用和运营方式,是针对大多数情况总结出的规律
概念说完了,下面举几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例子是我亲身经历,有的是我意淫的。。。这些产品的运营老大们,可能完全不是按照我这个思路来的,我觉得不重要,这里只是作为案例来讲述。当然,没准用我这个思路效果会更好。
案例一:新浪微博
第一层,名人。在这里主要指娱乐明星和商业领袖。新浪凭借强大的媒体资源,迅速搞定一批名人入驻,遇到难啃的牛逼人物,就拿着iPhone作为礼物登门拜访求开通帐号,这样慢慢积累了第一批名人。等到后来微博形成自己的平台价值了,已经在微博的名人自己也会继续用,不用专人维护了,没开通微博的也会自己来开通,毕竟是个名利双收的事,而且自己的朋友都在微博上了,不来也不行了。
另外,当时新浪员工也有拉人的指标,也带动了一批互联网和媒体人加入,这些都是会玩儿的人。有了名人、互联网人、媒体人,微博就不愁没内容可看了,普通用户不会玩微博不要紧,先围观就行。根本上说,因为新浪高度重视,愿意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资源,才做到现在这个程度。
第二层。专业用户。与名人不同的是,专业用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是在自己领域里的大牛,如作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医生等。从入驻的顺序上来讲,这批人是紧跟着名人进来的,无论微博平台还是用户,都对专业领域的内容有需求,长尾效应非常明显。如儿科医生、民谣歌手、健身教练等。这类人同样需要用加V认证和强推荐这样方式去激励,但只要第一层的名人玩起来了,专业用户就会效仿。
第三层。贡献用户。对于微博来说,就是头像右下角有个五角星的『达人』项目。选取的目标是微博上最活跃的用户,积极性和使用频度都很高,但既不是名人也不够专业,产出的内容质量也不高,所以整出一个达人的用户项目,希望通过积分等级、用户特权、特殊展现等方式去激励,来保证这一层用户的活跃度。思路是没问题的,但微博没把这个项目做好,用户对小星星积分等级都没什么感知,入口也被弱化了。
另外,新浪微博还成立了各地的分会,选拔出活跃和有能力的用户作为当地的会长,主要作用是作为当地的据点组织线下活动,以及利用地域优势及时发布当地『大事』。和达人项目一样,分会也主要从兴趣角度出发的,不同的是分会项目主要靠运营手段在做,并且兴趣点在同城活动。这两个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去组织贡献用户,是微博平台贡献用户的中坚力量。
第四层。活跃用户。微博的活跃用户和贡献用户的差别不大,可以将两层用户合并成一层来看,运营手段是统一的。
案例二:百度知道
第一层,名人。百度知道给用户的感知更多是网友互助平台,但从运营的角度看,也希望传递专业和权威性,所以名人和专业用户也搞起了。名人是通过『我问·知识领袖』这个项目在做的,通过人脉+费用邀请了薛蛮子、杜子建、于莺、李湘、五岳散人、伊能静、李静、崔玉涛、张召忠、郑渊洁、梁冬等名人,以专题的形式分期推出,同时在站外传播,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些名人在当时是非常火的,现在可能情况有些不同。
第二层,专业用户。百度知道通过搭建『知道行家』这样的专业用户平台,吸纳医疗、法律、科学教育、金融等各个细分领域的人士主动申请加入,成为行家后的用户在回答问题时,会显示区别于一般用户的认证信息,从展现上提升可信度,同时这样的特权对行家用户本身来说也是激励。『知道行家』通过特殊展现、产品特权、有奖活动、可与官方直接沟通等运营方式,让这些专业用户持续不断的贡献优质回答,提升提问用户的体验。
第三层,贡献用户。与专业用户不同的是,百度知道还有大量的热心用户在解答问题,在回答用户总数中占比很大,但自己并没有专业领域的背书,把这部分人定义为贡献用户。正如上述所说,最好的方法是以用户的项目形式运营,这样更成体系,用户对这个群体也更有认知,便于输出品牌和管理。通过用户投票,确定了『芝麻』这个名字来指代这个用户项目,定位为有知识、有爱心、爱分享这样的人群,也有积分等级财富值专属任务等特权,用这样的方式管理和激励贡献用户,保证整体的回答贡献量。
第四层,活跃用户。与贡献用户不同的事,活跃用户贡献能力稍差,但有时间、有热情、品牌忠诚度高。对于这个类型的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授权其参与到管理当中,为官方做事。百度知道召集活跃用户建立了管理员团队,给他们开通特权,帮助官方找出垃圾信息、转移错误分类、选出优质回答,每个操作都有对应的积分,每个月需要完成最低限额的积分才能留在团队,积分排名考前的用户可获得实物奖励。通过这个项目,将大量运营的工作通过众包的形式转移给用户,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第五层。普通用户。百度知道的日UV是亿级别的,每天都有几十万用户回答问题,所以普通用户的量级太大了。但对于整个金字塔体系来说,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用户向金字塔尖流动,所以普通用户就是源头。运营方式是通过每月的线上大型答题活动激励用户产出,引导和培养使用习惯;同时通过积分商城作为答题获得积分的出口,作为普适性激励措施。通过以上手段,筛选和过滤用户并向金字塔上游输送。
总结,互联网产品的形态有很多,我们永远不能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产品的运营手段或规律。金字塔式用户运营体系,适用于依赖用户贡献和互动这样的UGC产品。看完本文后,需要拿几个产品去分析,不断训练和加深对这个理论的理解,才能融会贯通。在这里举几个例子给大家,比如知乎、网易云音乐、猫眼电影等,本来也想把这几个产品作为案例写进本文,但考虑到篇幅太长了,就省略了。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频道。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如何建立产品的用户激励体系?
如何建立产品的用户激励体系?
编辑日期: 字体:
开宗明义,用户激励体系是什么?
在产品中,以维护用户规模与活跃整体健康发展为目的,以调动用户积极性和持续活跃为目标,从产品和运营层面设计出一套可规划、可执行、可扩展、可复用的有层次的手段集合。
嗯,这是我自己下的定义,也许不准确,但反正先看着,因为接下来的讨论,都会围绕它进行。
1 为什么要建立激励体系
如果我们在百度中搜索「激励」,百度百科里对「激励」的定义是:
激励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激奋的状态中,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要让人的心理过程保持在一个状态,并且促使他们为了期望目标采取行动?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来说,激励是为了让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多的价值是为了让企业健康的发展。
美国管理学家Berelson和Steiner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所以,年终奖是激励 ,绩效达标甚至超出预期是激励,甚至上司、同事、家人的认可都是激励。
放到互联网产品的层面来说,对用户的激励是为了让用户在更稳定的留存之余,还能对产品做出正向的贡献,让产品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甚至可能上升到用户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用户生态的健康的层面,当然,后者太远,并且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能做到的,于是我们先不做展开。
因此,如果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或者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运营人员,你就一定绕不过「用户激励」这件事情。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说,我是产品经理,我是运营,可是,我好像从来没有做过用户激励的事儿啊?
如果你会这么说,你就还没有明白究竟什么是激励。
你是运营,你设计了一个活动,用户要满足的活动条件,是否就是你期望的用户行为,而用户之所以会更积极主动的做出你需要的行为,是否就是因为你设置了一个他想要的奖品?
你是产品,你设计了一个产品,但是自然流量完全不够看,也可能用户来了不知道要做什么,你会不会考虑用一些方法来导入流量,会不会做用户引导来指引用户完成预期的体验,在整个过程中,你会不会不断的鼓励用户?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还是做过和「激励」相关的动作的哟。
2 哪些产品需要它
我简单列几个点:
1、本身就具有成长系统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本身就具有成长系统,如果你没有匹配的激励系统,那么流程就有问题,没法形成完整产品。
2、需要突破现有用户瓶颈的产品。
你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量级的用户(万级、十万级),你需要快速的突破瓶颈,让用户规模快速扩大,同时保证用户生态的健康和用户结构稳定,没有激励系统,可能会出问题,比如不能拉动用户进入,或者不能维持结构稳定。
3、需要拉动活跃的产品。
用户量级可能比第二点描述的更高,但是用户整体活跃度偏低,需要激励来拉动活跃,淘金币、签到产品,都是这个逻辑。
4、需要协助完成跨越鸿沟的产品。
你的产品中,有一些功能,是核心的,但用户缺乏动力去体验;你的业务中,有一些行为,是核心的,但用户缺乏动力去做,给用户一个目标,让他们用行为去跨越。
5、社区类型产品。
需要用户进行大量行为的产品,需要用户提供UGC的产品,都需要激励。
所以,其实,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有用户激励体系,哈哈哈。
3 何时建立体系
「体系」这个词,很大,在产品初期,完全不需要建立体系,只需要用切割出来的一个一个功能点,甚至运营点,来进行激励的测试。
一边测试,一边了解数据,一边形成方案。最后,你会慢慢获得一个完整的构架,然后动手去讲激励产品化,形成体系。
当然,当我们说到「激励体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是等级+积分,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接下来我会告诉你为什么。
4 激励方式何其多
「激励」是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研究较多的点,而关于「激励」有很多种理论。
最常见被提及最多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其实是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范畴内,和金字塔同样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范畴内的,还有Fred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David C. 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高层管理的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说的是「人们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去达成目标。」
而除了这一型,还有其他类型,譬如: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豪斯的「激励力量理论」、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如果说内容型研究的是动机层次,那么过程型研究的就是从动机到动作的过程。
行为后果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海德的「归因理论」,它研究的是发生行为之后的后续激励。
综合激励理论。这个不提了,是个大杂烩。
那么,说了这么多莫名其意的理论,是要说什么呢?
其实就一句话(别怪亮哥装逼,你知道,凑字数才能显得牛逼):
激励体系是多样化的,你可以从目标推导,也可以从动机推导,但无论从哪里导,最后的目的都是要激励行为。
OK,那么,常见的激励体系有哪些?
其实在《从零开始做运营》(广告插播:京东、当当、亚马逊均有销售)里都提过,让我们来复习和深入一下:
等级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一种激励手段,游戏里有打怪升级,QQ、淘宝、支付宝、迅雷之类都有等级,早期的BBS有等级,等级通常挂钩的是用户的权益和权力。
你还记得QQ的挂机升级吗?你有没有和朋友比拼自己的等级,有没有在没有月亮时想要月亮,在没有太阳的时候想要太阳?
BBS里等级更加重要,因为高等级意味着能看到更多的内容,甚至获得下载附件的权力,等等。
说到等级,就要提到积分。
积分和等级是可以分开的,当然也可以组合,通常情况下,如果积分是一种激励措施而不是忠诚度计划,它和等级的划分就会更明显。
积分很多产品都有,百度知道、各种BBS、社区都有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成礼品,可以兑换虚拟物品,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个得看设计者如何设计。
勋章有时候是鸡肋,有时候是利器,Foursquare过去就是靠勋章促进用户的活跃与签到。
但在国内,勋章通常是弱化的,QQ的勋章,多少人知道并体验过?微博呢?
依然是BBS,依然也有勋章,勋章更多的时候代表是一种身份,身份是用来划分用户间认知的标识,这个标识有多大作用,就看身份在产品中有多尊贵。
之所以勋章有时候是鸡肋,是因为勋章的获取对于用户心理层面的刺激并不那么明显,尤其是对于有等级存在的产品来说,勋章往往不如等级更加直接和有诱惑力。
在玩一些游戏的时候,排名是很重要的刺激,尤其是排名会带来额外收益的时候。
公司里,工号就是排名,你何时加入公司,如果是大公司里排名前十,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层级和更好的收入。
产品中,排名有很多种,你要怎么玩,其实都可以,关键是,排名的背后是什么,激发人的虚荣心,或者是挂钩利益,产品经理需要好好的规划与衡量。
「你本次开机时间是1秒,击败了全国99%的用户」,如果你对这句话耳熟能详,相信你是360的忠诚用户。
竞争和排名很类似,激发的都是人的攀比心态,排名是显性的,而竞争是隐含的,每个人都想赢,那么谁能赢,规则来设置。
360用开机时间,游戏用排名,你用什么来激发竞争?
成就系统是个打包的系统。
成就的玩法有很多。
如果不了解成就的,我觉得真的可以好好去玩一下「魔兽世界」,或者App Store里的一些有成就设计的游戏。
成就有时候会和勋章结合,有时候和竞争结合,它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既可以想办法show给别人看,也可以只让自己爽。
5 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以为激励体系看起来你每天都在接触,就觉得它很容易做。
说几个注意点泼泼冷水比较好:
1、要简单,不要复杂。
有时候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会掉进自己的陷阱,因为考虑风控太过于全面,因为对于文案的表述不接地气,会导致用户的误解和难以理解,一个激励点和一个功能点甚至一个产品一样,如果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可能就有问题。
2、要灵活,不要死板。
激励体系应该是一个可扩展的体系,不应该设计之初就考虑上限,产品设计层面要先考虑下限,而在做产品设计时,多和数据、开发的同学多交流,尽量去做一个灵活的架构,后期可以随意扩展和卸除一些激励点。
3、要有效,不要堆砌。
激励不是越多越好,针对不同生命周期和行为的用户,要追求激励的效果,而不是激励措施的多样化。乍一看这一点和上面一点有冲突,其实并不会,灵活强调的是可插拔,而有效强调的是效果。另可要1个有效的激励措施,也不要10个无效的激励手段。
4、是问号,不是句号。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粘度,是由产品解决需求的能力来决定的。这句话请一定记住,如果你的产品对痛点的把控和解决非常到位,用户根本离不开你,激励体系是否存在就要打问号。
5、恪守初心。
任何激励,都不该仅仅是追求KPI达成的手段。
请记住这句话。
#专栏作家#
张亮,订餐小秘书副总裁,专栏作家,公众号:张记杂货铺,畅销书《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
本文固定链接:
转载请注明: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运营路上你我他,携手共谈运营事!
专栏作者:爱运营
在爱运营交流各自运营知识,让我们的运营能力在沟通中得到提升。官方微信账号:iyunyingorg。欢迎关注微信。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运营文章感兴趣!青瓜传媒原APP顶尖推广,是全球领先移动广告平台金牌服务商!交流②群:
做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身边的任何事都可以用运营的思维来思考。说两个身边的小事做例子。
第一个事,这两天有点忙,我的新书超级运营术刚开始卖,所以要做一些的事。推广的思路就是借助比较大且精准的平台,所以就是其中一个平台。所以有了这次知乎live的分享。通过在知乎平台露脸,去宣传书。这有点像艺人在发专辑和上映时就去上综艺节目的道理是一样的。但大家放心,我保证内容是认真准备过,且是毫无保留的。
第二个事,就是这次分享本身。可以把这次分享看做一个产品,听众就是我的目标受众,我需要关注这几个问题。首先,大家是什么样的一群人,有什么特征;其次,大家的需求是什么,来到这里带着什么样的预期。最后,我能提供什么内容,有什么差异化的东西。
上面两个故事说明,对待书和这次分享,我就是通过运营的思维去分析的,这样可以帮助我拆解和找到核心问题。
所以,无论是这次分享,还是我的内容,还是我的书,其实讲的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在多年的实践中提炼出并且系统化了的方法论。大家来听这样的分享,目的也应该是去借鉴我的经验,去学习这个思维方式,而不是拿着自己白天工作中困惑的问题,来到这里拿答案。
这就像是你问我,你想要去追一个叫baby的女孩,问我应该怎么搞定他。其实我只能告诉你,应该如何去洞察女孩的心理和需求,该怎么样去满足对方,自己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等等。我又不认识baby,也没研究过她,我肯定不知道怎么搞定。
二、自我介绍
简单的说,我的个人经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草根阶段,第二阶段是这样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在的阶段,这代表了我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都待过,见识过不同的情况。
在草根创业阶段,其实就是我从门外汉到准备入行的阶段,这是一个在努力尝试但没能成功的阶段。我从自己做个人站长,到和朋友一起创业做社区,又到加入到一个草根创业公司,在这个阶段,学习了最基础的运营知识,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拼命的一个阶段,虽然没人教我,也没什么方法,但因为拼命,确实也学到了很多,成为了我入行的敲门砖。
第二个阶段是在百度,有两个收获。一个是见识了大产品的玩法,虽说都是产品,但玩法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从大公司到小公司之后就一蹶不振,因为需要的技能是不一样的;第二是学习了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论,分析问题时,知道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如何去把问题拆解,然后逐一找到解决方案等等,这把我从野路子上带了回来,补充了自己的运营。
第三个阶段是在美团,当时的特点是发展很快,面临很多机会,同时变化又很快,每一周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你需要每天都像打仗一样,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敌人,也不知道打多久,但你只知道玩命打。比起美团,百度显得太老了,行动的太慢了;但比起创业时,美团的资源又足够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了。这又是需要不同的技能,以及抗压能力。
三、先聊聊什么是运营
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运营,如果让你来定义,你会怎么给出这个概念。
运营的概念有很多种,如果我们要给出定义,那就必须能尽量概括到很多方面,不能片面。
请大家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团队里,没有运营会怎么样。产品设计出原型,设计师设计出界面和交互,技术开发出来,投入到市场上,就会有用户使用吗?当然不会,凭什么会。
所以,让我们试着给出运营的概念和价值,就是连接产品和用户。
怎么连接了,用内容活动用户等方式,这些都是方式或,达到的效果就是连接。无论你是用户产品还是类的产品,这个都是成立的。用户类的产品,连接的结果就是提升用户量活跃度内容质量,电商类的产品连接的结果是销售额或客单价。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定义产品是比较合理的。
四、运营的价值是什么
我快速讲完这段,因为展开说能聊一晚上。当大家面对老板的质疑时,可能经常会想,运营的价值在哪,我在团队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哪。
运营价值是:传递价值、打造生态和创造玩法。我通过几个案例去讲这个概念。
1.传递价值
2.打造生态
3.创造玩法
五、是什么
之前讲了什么是运营,运营的价值是什么,先整体先讲一下概念。接下来我们开始细化问题,说一下什么是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的定义
用户运营的作用
用户运营的真正价值
六、构建用户运营体系
好像到这一步才说到主题,其实不是,前面也不是扯淡。别忘了之前反复说的,我们在聊的是思维方式,有关这个话题,咱们就是从头来缕的,由大到小,从宽泛到具体。
先说明一下,这里说的用户运营,主要是指C端的,这种更常见一些,也是我个人比较熟悉的。做B端的朋友也可以了解一下,或许也能有点收获。
请大家进入到一个场景里,就是你作为一个运营负责人,刚入职一家新公司。这时候你面对一个用户类的app,在你来之前,这个app的运营处于无序和混乱的状态,所以你打算重新规划一下这个产品的运营。由于是运营类的产品,所以你打算从规划用户运营体系开始。
那么你该如何去分析这个问题,思路是什么?我觉得大体上分为三步,分别是分析产品、制定运营策略、做好效果评估。
1.先说怎么分析产品
也就是这个产品的定位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能回答的出来,基本上对这个产品就比较清晰了。大概包括4个元素,使用场景、产品形式、、用户需求。连起来就是这样的一句话,你的产品定位是:在什么场景,以什么形式去满足什么用户的什么需求。
你可以试着总结一下自己的产品,是不是每个因素都是清晰的,这个有助于帮助你梳理思路。当然这四个元素不一定全部都能包含在内,比如有的产品是没必要说出使用场景的,只有其他3个元素也是可以的。
我们看几个案例:
大家也可以试着总结一下自己产品的,如果答不上来,需要看看问题在哪里。如果有一个问题绊住你,可能就会影响你后续的分析。
2.说制定运营策略
无论什么产品,用户都不只是有一类,而是不同纬度的相互对应的。比如B端用户和C端用户、明星和草根、核心用户和普通用户、浏览用户和贡献用户、买家和卖家、公司和个人等等。
咱们今天以用户产品为例,就是回到上面说的让大家想像那个场景。绝大部分情况,能用这个来囊括。看到这个三角形,大家先别急着说这个观点老套或者俗,等我们细细来分析,看看这个东西到底实用不实用再说。
先讲一下这几层用户的大概意思,后面我们再结合案例说明。省略。。其实你会发现这个金字塔不只是运营时用到的,你会发现咱们的社会阶层也是这么分的。大概按照有钱有权有名一线城市、中产阶级什么的,这样来分的,因为比较复杂我就不细说了,但你能感受到这个社会阶层是存在的。所以,这也是用户运营体系需要这么构建的最根本原因。
接下来讲几个案例:
1.猫眼电影的,具体略。
2.再说说我现在负责的产品。第一层是体育明星,奥运冠军等职业运动员明星,第二层是极限运动里的顶尖选手,是业内口碑最好的人。比如红牛跑酷比赛的全国冠军大盛、跳伞达人于音;第三层是内容贡献用户,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名气,但也是内容贡献者,总数量来说对产品的支持很大;第四层是内容浏览用户。
所以,当你拿到负责的产品时,先分析产品,给出产品定位;然后充分的去调研用户,去熟悉这个行业,然后把你的用户群体进行分层,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区分,有的可能分不出4层,3层也可以,上面是一个理想的分法。
分完层,接下来就要明确三个问题:一个是给每层用户的定义是什么,也就是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就属于这个层级的人;第二是他们的需求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相当于把这个金字塔的架构加固,每一模块的区分和定义都变的很清晰。正是因为每层的人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特点和需求都不一样,这就有了针对性。
接着拿猫眼电影的用户群体距离,每个层次的用户定义是什么,需求是什么。
需求定下来之后,再根据需求去给出对应的运营措施。比如,你的目标是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你不能对你全部的用户有相同的促活措施,那一定不是效果最好的,缺乏了针对性,会让每个群体对你都不满意,都觉得你做的事不是针对他们的。就像春晚一样,为什么大家骂声一片,因为春晚是想给全国人民看的,希望老少皆宜,所以导致内容过于多样性,定位不清晰,导致每个年龄层或地域的人都觉得不好看,这就是粗暴给予运营措施的后果。
3.如何去做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分成两类,一个是直接效果,另一个是间接效果。
1.直接效果评估理论上很简单。就是在这个项目做完,或者做到一定阶段时,回头对标一下之前设定的目标,是否达成了。
这里涉及几个问题,首先是最初是否设置目标了,目标是否具体到数据了;其次目标是否合理,是否是片面且短视的;再次是与目标的对比,无论超过还是未完成,都不宜差距过大,即使你是超出目标,如果超出200%300%也不是正常现象,也需要review。
2.间接效果评估,要重点说一下。
在用户运营这块,有很多效果是不能立竿见影的看出来的。比如你这周做了一件事,下周不一定能看出直接效果。做这件事需要关注间接带来的效果,或者影响力有一个潜移默化扩散的过程,这是有节奏的。
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比如你刚建了一个社区,第一天就把请来了,那么他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新增用户和互动量。请鹿晗是运营做的事,带来的新用户就是效果,这就是立竿见影。
换一种情况,你建了一个社区,你找到了几个符合你内容调性的圈内kol,他们开始自得其乐的在社区里发布内容,质量都很高,也很对味儿。但一时半会你也不急着让很多人过来围观,先把氛围打造出来。
这个氛围,是一种社区文化,是很难用数据来印证的。所以这件事你就看不到那么直接的效果。
反而,如果你请了鹿晗,但维护不住他,他走了,也走了,之前的互动量就没什么意义;而你维护住了kol,让他们把内容沉淀做好,把氛围建立起来,这个基础就打得很牢靠,后续发展也会更稳。
移动应用产品服务:
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转载请注明: &
or分享 (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搭建用户运营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