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在我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发展中的地位?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外商企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研究报告:呈现六大特点_联商网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研究报告:呈现六大特点
  零售行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我国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我国政府关于加入W TO后将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中国的各种限制的承诺,吸引了国际零售巨头纷纷拼抢中国市场。我国的零售企业如何在跨国公司大兵压境的国际商战中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    外经贸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日前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正确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与对手的差距,知己知彼,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刻不容缓。    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    我国零售商业市场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92年。在此之前,我国政府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独资或合资的零售企业。但是我国加入W TO后,分销和零售业又是开放得最快的。巨鳄登陆我国已无可避免,激烈竞争、全面碰撞的序幕已经拉开,但外资目前尚不足以对我国零售业构成威胁。从总体上看,零售市场的开放利大于弊,但切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对流通领域的开放,一直采取谨慎、稳妥的政策,坚持试点、逐步开放的方针。1992年7月,我国政府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由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的文件,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等6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试办1-2个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但必须以合资或合作方式进行,股份比例中方必须控股51%以上,企业不得经营批发业务,其进口商品比例也不得超过30%,由此揭开了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帷幕。此后,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方案。    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我国零售业的开放试点已从沿海地区扩大到了所有省会和中心城市;外商已被允许进入直辖市的批发环节;经国务院批准,连锁商业也开始允许外方控股;中外合资的生产性企业已被允许设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实现产品的异地销售,其售后服务和维修系统的开放也将逐步加快步伐。这标志着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的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11月,我国加入W TO,承诺将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放宽开放的地域、数量及投资条件等限制。    零售市场开放过快    据统计,自1992年开始试点至今,累计已批准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350多家,总投资为40多亿美元,分布在国内20个省市,其中国家正式批准的合营商业零售企业已达46家。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40多家在我国“抢滩登陆”。    从单店到连锁,从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地盘“不断扩大”。在进入的外商零售企业中,有大型综合超市(如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仓储式会员店(如德国的麦德龙、荷兰的万客隆);便利店(如日本的罗森);超大型购物中心(如香港特区的新东安百货);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如香港特区的利联仓行);标准化食品超市(如日本的友谊西友超市)等等。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已初具规模,对比加入W TO的协议和相关承诺,我国零售市场开放的程度已经比较高。    国际巨头雄心勃勃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入世后在华外资零售企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1)加快进入和扩张步伐,构筑在华全面经营格局。加入W TO后,在我国商品零售市场门外守候多时的外资企业开始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一些跨国零售巨头纷纷以大动作拉开圈地布点、瓜分市场的序幕。    2001年,全球零售业三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都加快了各自在华开店的速度和数量:沃尔玛新开8家,相当于它前5年进入中国开店的总和;家乐福又开了10家,并已作出战略调整,将其设在香港的四家分店全部关闭,倾力发展扩张迅猛的在华业务;麦德龙新开8家,这也是此前它在中国的店数总和。而且,它们大都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据悉到2005年,沃尔玛计划在20个城市开店60个,使其总店铺数达80个,年销售额300亿元以上;家乐福将开店70家,使其总店铺数达到100个,年销售额300亿元以上;麦德龙、吉之岛、欧尚、百安居等也向媒体公开了他们明确的区域扩张目标,基本上都是以每年5至10家快速扩张。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举措表明,全球零售业巨头已不再满足于有限区域内的竞争,而开始构筑在我国全面经营的格局。    (2)抢占主流业态和主导业态模式。    从眼下外资的流动趋势看,跨国零售集团无意扎堆百货业这个饱和市场,而将会在仓储商店、大卖场、大型综合超市等主流业态和主导业态模式上对我国零售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近年来,外商在华的仓储商店异军突起,如沃尔玛、家乐福、万客隆等均以此业态抢滩中国市场。在上海等地,百安居、欧培德及宜家等家居装饰大卖场已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有迅速扩张的计划,外商将可能在大卖场全线占优。    此外,外资的一些生鲜食品超级市场生意红火,代表了连锁超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外资将可能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在主导业态和主流业态有大的发展,是国内的连锁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3)抢滩东部,进军西部,争“吃”川、渝。专家们预言,东部地区由于投资环境普遍较好、市场机会多、购买力强,入世后,将成为中外零售商竞争的焦点,而西部中国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等,外资零售企业短期内不会大批进入,但西部拥有的丰富资源、优惠政策及市场潜力等有利因素对跨国零售商们仍有挡不住的吸引力。    近日,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仓储俱乐部连锁店的零售巨鳄普尔斯马特宣布,与广西南方商业集团签约,将合作开设南宁诺玛特购物中心。此后会以南宁为中心,在柳州、桂林、北海等广西的中心城市设立若干个大型综合连锁仓储商店或购物中心。当然,西进的浪潮并非始于普尔斯马特“圈地”广西,在此之前,早有巨鳄家乐福“入居”重庆、沃尔玛“割据”云南等样板,而战火烧得最旺的当数川、渝。四川的成都和绵阳两市,往往是国际零售巨鳄西进安营扎寨之所,而重庆简直是西进巨企们的必争之地。1995年进入中国的家乐福,1997年便“入居”重庆,目前家乐福在西部的营业点有2家在重庆、1家在成都,足见家乐福对两地的看重。    另据报道,沃尔玛、法国欧尚等大型零售企业都已与成都市锦江区政府达成相关协议,商讨投资事宜。    (4)积极开展在华并购。为迅速扩大规模,跨国零售集团均不约而同地采取购并重组的方式。例如,沃尔玛从年,仅用38年的时间便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其中购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段时间内,沃尔玛共收购了30多家企业,差不多平均一年收购一家。    随着我国加入W TO后控股比例限制条件的逐步取消,跨国大型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后,必然沿袭其在国际市场的一贯做法,对国内企业展开购并,以期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或重新整合其资源。    专家预计,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外资并购将是零售市场的热点。其中,国内有外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以及业绩较好、竞争能力较强的企业有望成为并购的首选目标,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零售企业也将是并购重点。    (5)制定游戏规则制约内资。有迹象表明,跨国零售集团正通过一些大的举动来制定中国零售行业的部分游戏规则。例如,利用他们的资金实力来缩短向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以此攻击我国零售业的一个弱点―――资金实力的不足和对供应商货款的过量超期的使用,与我国的连锁企业争夺供应商资源和畅销商品资源。    在这种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内资企业将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必须迅速提高管理与技术水平的压力,二是在相应缩短付款周期、现金流量减少后,融资能力低和融资手段缺乏的压力。    (6)加速本土化进程。外商为了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安家立业”和“生根开花”,近年来都在本地化上大作文章。如促销本土化、人才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等等。业内人士注意到,外资越来越青睐我国民族文化,不少洋超市都不约而同地在促销创意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家乐福集团在亚洲最大的采购基地和沃尔玛全球最大的供应国之一。2001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采购额增加了4倍多,从3亿美元增到13亿多美元,到2003年将上升到30亿美元。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美合资深圳“沃尔玛购物广场”及其母公司,每年直接和间接从中国采购商品出口的数量达到100亿美元左右,并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各零售跨国集团在华出口规模已达到3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    另据新华社报道,日,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跨国零售企业在南京与我国的1100多家生产企业进行为期3天的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和交易,共寻合作商机。    可以预见,随着跨国零售集团在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成为跨国零售集团的采购中心。    内地企业仍占主导    此份研究报告认为,从1992年开始的合资试点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果: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促进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拉动国内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引进了资金和国际新型业态,推动了我国零售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市场化进程和商业流通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及营销和配送方式,为我国整个商业提供较好的示范作用,加速了我国零售业经营观念、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的转变;激发了竞争活力,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及国内某些领域原有的垄断和无效率市场格局;培养了一批现代商业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商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带动了出口,并提供了我国企业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销售和配套网络的机遇和空间;等等。    与此同时,外资的进入也会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对国内零售业形成较大冲击,使国内零售企业在销售额、利润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外资零售业现已在食品、日用品、家居等市场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电器零售业很可能成为外资的下一个目标;长远来看,图书、音像、药品零售业都可能成为外国零售商的目标。但外商企业目前尚不足以对我国零售业构成威胁。理由主要有三:    其一,外资零售企业对我国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据统计,目前,外商投资零售企业还不到我国零售企业的千分之一,网点数仅占全国零售网点数的十万分之三左右,其销售总额占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额还不到5%。即使在自行批准合资零售企业最多的上海市和深圳市,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到10%。    专家认为,合理的比例应该在30%左右。可见,外资商业企业控制的还只是点和线,网和面仍是国内企业占优。    其二,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商业已经搭起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国内一些零售业在与外资企业七八年的竞争中积累了经验,学会了在对撼中不断成长壮大。    有一个事例很说明问题,1997年,当家乐福“入居”重庆时,有舆论预言,不久之后,家乐福周围5平方公里范围内将不会再有其他商业存在。而事实竟然是重庆的内资商业零售业不仅没有垮掉,至今还拥有了几个西部之最。这也许是“鲶鱼效应”在起作用。    其三,国内扩展市场尚有很大空间。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是一个软肋,便利店、折扣店、大型专业店等业态在我国很多地方尚属空白,这无疑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企业的潜在威胁性,外资零售商进入我国市场带有一定的扩张性和长远战略意图,“不在于当前的销售额,而在于将来的发展”,“做好3-5年的亏损准备,占领更大的市场”。从1995年到2000年,外资零售额平均增长速度高达42.7%,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如果国内零售业不进行深思,深化改革,谋求创新,提高与外商的竞争力,那么,随着零售业开放程度的扩大加深以及外资零售业的大举进入,这种压力就会变成冲击力,冲击和压垮国内零售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加入W TO,我国零售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于机遇和挑战都要有充分清醒的估计。(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杨晓平)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不吐不快?把你的想法发上来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top_wx_show_box").length == 0) {
$("#articleCmtAndFav").append(Qrcode);
$("#top_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top_wx_clo\"]").click(function () {
$("#top_wx_show_box").fadeOut(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function articleQrcode() {
var url = arguments[0];
var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wx_show_box").length == 0) {
$("#headerCommentNum").append(Qrcode);
$("#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wx_clo\"]").click(function () {
$("#wx_show_box").fadeOut(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var theArticleId = $("#ArticleId").val();
if ($("#headerCommentNum").length > 0) {
showshare("headerCommentNum", {
url: "/news/show.aspx?id=" + theArticleId,
eventName: "articleQrcode"
var ytvalue="";
if(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null)
yt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 }
if(ytvalue=="3" || ytvalue=="8")
{ BAIDU_CLB_fillSlot("568527"); }
联商网版权所有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答案2016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答案2016
编辑:秋霞
  新常态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小编整理提供的相关试题和答案,快来阅读看看吧。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答案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2012年开始放缓,从原来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个位数增长,由此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习近平同志在APEC会议上,指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在经济新常态下请你为发展我国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27、(1)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质增效上来;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每个要点2分。)  【选项分析】本题第一问要求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关知识,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经济,提建议。解答时不能偏离题目限定的知识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要结合背景“经济新常态”。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答案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新阶段的一种表述,这一概念成为把握中国当下发展实际的标志性话语,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也将成为我国政府的新目标。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三期叠加”,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总之,“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当前,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食品安全、水和空气清洁、幸福感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旧有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结构失衡和债务风险,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我认为,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务必要做好三项重要准备。  首先是思想准备。“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公务人员必须转变“唯GDP”的老思路,必须牢固树立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发展的理念,科学理性地确定增长速度和发展路径。  其次是能力准备。“新常态”下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存,经济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作为公职人员,必须养成持续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研究工作的良好习惯,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又不断增长实践才干,真正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是环境准备。能否全面激发创新动力,是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所在。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力量,就必须培厚创新的土壤,这既包括制度、政策的调整,也包括对舆论的引导。要敢于在工作中啃硬骨头、涉险滩、过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断认识、适应“新常态”,最终做到引领“新常态”。  附: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发展动力的转换  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二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后者又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从更多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产业、产品、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深入。但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越用越少。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上。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得历史机遇。从国际经验上看,二战后只有少数经济体从低收入迈向高收入,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于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了竞争的新优势。因此,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实质上也是一个打造先发优势的战略。  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在战略竞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  开放水平的提升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现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世界第一,吸收外资世界第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对外开放海强陆慢、东快西慢的特征明显,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不多,等等。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对外开放优化升级,实现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的转换。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以及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日益增强,中国正在从世界经济规则和秩序的“接受者”向倡导者、构建者转变,这是当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的必然要求。在此新条件下推进开放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经济发展向新常态的转变,是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长期积累、发展演化的结果。它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站上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任重道远,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才能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关键在于,必须用科学的正确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和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为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五大发展理念是完整的体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动力与平衡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统一,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点所在。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和主线,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谱写中国经济奇迹的新篇章相关文章:
读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答案2016》的人还读了: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答案2016相关的文章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答案2016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外资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