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不是做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最好的时代

咪哚网(www.midoo.cc),互联网资讯平台!
您的位置: >
李明远:现在还是不是做产品最好的时代?
互联网思维降至一维,唯有产品。五月,混沌研习社重磅推出产品创新模块:百度前副总裁李明远、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暴风魔镜CEO黄晓杰,从产品规则到竞争迭代和产品哲学,让产品从“学”到“术”逐一攻破。著名互联网人、资深产品经理李明远 5 月 6 日在混沌研习社的演讲,解释了什么是一堂必须“反复听才能消化”的顶级产品课,作为模块第一讲有开篇立意之效。什么是产品?你必须先把公司里那些描述产品的功能定义、模块素描的文档统统清零。抛开这些表面,跟着李明远好好琢磨琢磨:产品的本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本文根据李明远 5 月 6 日上午在混沌研习社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有删节整理,本文内容仅为全部演讲内容的七分之一。文|李明远著名互联网人、资深产品经理我非常能够理解大家对产品的兴趣。因为我们很多创业的出发点,一定是从产品出发。这是不是一个做产品的最好时代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今天的互联网专业以及传统行业的专业,是和过去有很大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信息高度对称,竞争非常白热化。很多创业项目在初期即陷入要面对资本密集、渠道密集的境况。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我们讨论产品,意义还大不大?很多公司觉得,我们产品做得差,没关系。同业有的公司做得好、那么多人在试错,我抄就行了。产品经理就当是给这个行业打工就行。其实,在我看来,产品本身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在今天,产品仍然具有非常强的意义。因为我们现在定义的产品,并不简单是你公司MRD(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市场需求文档)里所定义的那些功能和模块。这不是产品。真正的产品,是去满足用户需求痛点、给用户创造快感,或者成本节约带来的感受。这种感受既可感知,也有可能不可直接感知。比如时装这个行业只有 100 年的历史,其实就是样式、材质、长短、颜色的各种排列组合,是可以穷尽的。但了解这些后,你就可以成为时装行业的引领者吗?并不是。你要意识到,你卖的产品并非鞋和裙子,而是用户使用这个东西带来的潮流自信――美的感觉。对于女性来说,穿裙子不是她的刚需,自信漂亮才是。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当你理解了一些方法,不代表你就可以不断做产品。你理解的产品,与用户对你的感知,两者差异会很大。而尽管从感知上,产品没有确定方法,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产品是可以形成方法论的。我自身进入互联网十几年,这个方法论不断生长和变化,很有意思。产品这个话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需求定义,到实践,市场运营验证,再往后的数据建设与分析,在不断迭代中的竞品关系等,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我把产品划分成五个阶段:阶段一:立项(该不该做)阶段二:产品定义(能不能做)阶段三:组织实施(搭建什么样的团队)阶段四:商业模式(具备盈利能力)阶段五:建立企业机制和企业文化(制度和价值观)阶段一:产品该不该做?判断力是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能力判断一个产品该不该做,这里面需要拆解两个要点,产品,和人。产品按照需求的迫切度来区分,产品分三个层次:可以有―需要你―离不开。1、可以有:这是一个使用频次的问题。很多人意识不到,“可以有”意味着对用户来说,也“可以没有”。多数产品都停留在这个层次。这种产品是个创新,也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不能进入第二阶段。2、需要你:这个主语是用户,“用户需要你”。有一部分用户对产品产生了需求依赖,但这个层次需要面对一大问题是替代和竞争。比如电动剃须刀,它的产生有没有让传统剃须刀销量下滑,也不会让其生意彻底消亡。你可以有,但是替代优势不是那么明显。尽管整个市场方向中,电动剃须刀的使用频次已经很高,但是其所作的创新与原有产品相比,也并不能够把体验或成本节约提升到下一个高度。在场男士肯定有感受,无论电动剃须刀的广告多好,卖得多贵,它始终没有传统剃须刀刮得干净。这种产品,其优势体验既不能解决市场原有产品的问题,同时又创造了新的负担,就只能停留在这个阶段。3、离不开:用户一旦用了就离不开,这是产品的最好阶段,往往已经彻底颠覆这个行业。用户形成了产品使用习惯,高度认同你的技术和体验,在市场中形成了足够高的壁垒。这时,你就是很好的企业,拥有定价能力,自然而然形成盈利的空间。因此,在你决定去做一件事时,要事先预测:我的产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实现一、二、三阶段之前的跨越,能走到多远。事实上,今天有很多行业都走不到最后。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装修的痛点非常多,不比买房差。一般俩人谈恋爱,一买房就结婚了,一装修就分手了。我身边真有这样的案例。为什么装修造成这么大问题?第一,耗时间。第二,对普通用户学习成本高。第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东西需要决策。在一个陌生领域,不同人有不同决策,容易发生分歧。这是多么好的需求痛点。于是,很多人总结原因,觉得这是价格、材料、品牌、交付施工服务等全程不标准造成的。他们去做互联网装修。两年过去了,做得好的人并不多,也很难形成盈利。为什么?你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装修这个行业,如果是做精品,就没有规模、频次低,生意没法做。事实上,对你来说最核心的是,假如你也具备了规模,那么这么多的工长、施工队,在一个复购低频的行业中如何被激励、如何被管理,去保证他最终的交付质量是你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你想再这种情况下做规模,就要改变产品方向,转为培训管理人的行业。但如此一来,你要面对的某些问题就与传统大型装修公司没什么区别了。
编辑:未知
精选图文RECOMMEND
为您推荐RECOMMEND
比起刚出道演《山楂树之恋》那会儿回答问题紧张到不行,现在的周冬雨真的不一样了,不管媒体记者问多么刁钻的问题,都能回答得游
昔日偶像女星大变脸近照比蛇精男还吓人 成艳星后越跑越偏 蛇精男刘梓辰的长相已经刷新了众人的三观,然而这还不是最吓人的。最近
资深经纪人曝王宝强十万广告费或被宋此酵 本人至今不知情 卓伟摄影团队虽然在此前集体出走,但并没有影响全民星探的正常运营,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在接受采访时说,养老保险领域的社会共识就是要依靠多支柱的模式,单纯依靠国家
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概括现代人的工作状态。自由职业者、夜班司机、24小时便利店员工。。
提起番茄,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番茄炒鸡蛋,或者糖拌番茄。但总是这么吃的话,可真有点“委屈”番茄了。哈作为餐桌上最有营养、菜
原标题:巴南发现叠加墓葬群 出土宋代精美琉璃簪 巴南区东泉镇、姜家镇区域考古发掘出来的乌壁岗岗墓群(大图)和墓室封门(小图
原标题:幼童脖卡护栏 托举哥爬楼托举30分钟后孩子获救 刘云为记者演示了当时如何托举的孩子,和如何徒手顺着护栏爬上了三楼。
原标题:母亲节将近 职场妈妈话题升温 近日,一篇题为《你兼顾事业和家庭,谁来兼顾你?》的微信文章引发网友热议。文章直指中国  作者 | 九合创投
  编辑 | 赵新龙
  22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不是八抬大轿抬进来,而是从羊肠小道走进来”。毫无疑问,那是属于最早一批互联网原住民的黄金时代——技术出身者鱼跃而出,这批枭雄在日后轻易就能搅得整个江湖翻天覆地。22年间,风云变幻,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从业者不断更迭。22年后,都说是资本寒冬,然而创业热潮也从未如此熊熊燃烧。智能互联网正取代移动互联网,CTO与CEO“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是否是技术创业的最好时代?
22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不是八抬大轿抬进来,而是从羊肠小道走进来”。毫无疑问,那是属于最早一批互联网原住民的黄金时代——技术出身者鱼跃而出,这批枭雄在日后轻易就能搅得整个江湖翻天覆地。
必须承认的是,这个行业本身从来都在试图让自己“永葆青春”。从入口到工具,从精英到大众,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带来了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从业者的更迭。直至今天,随着智能互联网正取代移动互联网,成为新一轮的底层战略,与此同时,创业热潮也从未如此熊熊燃烧。一方面,即使那些掌握了绝对底层技术工具的人,也再难以像20年前一样,成为风云,引起际变,因为某种意义上,未来所有公司都将是技术公司。另一方面,CTO与CEO“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似乎每一家创业公司都缺一个CTO,但CTO再也不能成为所有人的哆啦A梦。
这还是技术创业最好的时代吗?
  20年前,他们都叫“网虫”
1984年,邓小平说了一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谁的数学成绩好,我们就选他去学计算机”。那一年,中关村一条街多了40多家科技企业。
直到1990年,在中国拥有电脑的人,社会地位都绝非现在的普通程序员可比,那还远远不是码农满街走的时代。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的李彦宏在美国面试时,被面试官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Do you have computers in China?
1995年,24岁的宁波青年丁磊从电信局辞职,揣着几千块钱,孤单地站在广州繁华的街头。这里的电脑城一片欣欣向荣,很多年轻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创业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第二年,丁磊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火鸟”BBS,结识了很多“网虫”朋友,刚刚大学毕业,主修计算机及应用的深圳软件工程师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对同是生于1971年的朋友,是中国第一代网民,曾一起在深圳街头喝啤酒。这一年,龙岩少年王兴也开始通过拨号登陆广州的BBS,下载别人的留言,而彼时北京中关村IT界的超级偶像是兼具天赋与勤奋的雷军,西交毕业生周鸿祎才刚刚加入方正,杭州英语最棒,但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31岁马云在西雅图第一次上了互联网,给自己的翻译社做了广告。回国当晚,他一共向24个朋友说了自己要做“中国黄页”的蓝图,23个都摇了摇头。
1996年,无数次被称为“骗子”“疯子”的英语老师马云硬生生把中国黄页营业额做到了700万。1997年,已经三次跳槽的丁磊在广州创办网易,1998年,马化腾在深圳华强北创业园的小楼里创办腾讯,《北京青年报》用整版刊登了“求伯君砸锅卖铁再造金山”的漫画,堪称第一代程序员领军人物,自称是方正最好的高级程序员的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抽着烟的张小龙。
1999年,大家的名片上开始印e-mail地址,街上开始有人穿印着".com"的T恤,这是一个极客当道的年份。18岁的吴欣鸿看到了一则新闻:一个叫做“”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这个新闻,也被另一个在香港做生意的蔡文胜看到了。这一年,丁磊向广州电信局呈上的“丰富Chinanet服务,吸引上网时间”方案里这样写到:“网易提供的BBS服务能够吸引大批用户上网,让网民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网易由此被分到了一个IP地址。“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来该靠什么赚钱,只天真地以为只要写一些软件,做一些系统集成就可以了。”免费的服务为网易带来超过2万人的铁杆粉丝。2000年,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1年,在整个互联网概念遭到崩盘的背景下,网易靠短信和网游解除停牌的故事至今仍为经典。
同样在1999年元旦,李彦宏带着120万美元,正式注册成立了百度,风投商在最后签字前给他的前老板打电话,只为确认一点:“这个李彦宏真的很厉害吗?”。这个被认定为当时在引擎技术方面世界排名前三的工程师,之后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再也没跟投资人联系过。他在北京大学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间,天天骑着一辆借来的自行车,到北大校园里张贴小广告,为自己的公司招兵买马。4个月后,他只招到了5名员工。5年后,这家名为百度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夜之间百度产生了9位亿万富翁、30位千万富翁和400位百万富翁。“百度一下"成为在中国搜索的代名词。
还是在这一年,周云帆、陈一舟、杨宁三人一脚踢开了9号楼105的宿舍门,当时正在疯狂码代码的王小川吓了一跳。陈一舟问,“听说你是计算机系的牛人?”王小川表示一脸茫然。原来陈一舟在美国拿到一笔10万美元投资,准备创办社交平台ChinaRen,跟着陈一舟一起往外走的还有隔壁103的周枫、许朝军等人。一年以后“chinaren”火爆起来。
而1999年的马云,还在一个叫作湖畔家园而不是湖畔大学的地方为阿里十八罗汉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他筹了50万元本钱,用阿里巴巴的咒语打开了互联网的山洞,团队成员日夜不停的设计网页,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疯狂工作。这年8月,他拿到了高盛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第二年,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入,由横空出世到势不可挡。
2000年5月,程序员出身的雷军等人成立卓越网,在周鸿祎打造3721,战百度,斗雅虎,创办360并成功复仇的那段激情岁月里,雷军作为CEO带领金山与微软抗衡,他似乎一直把管理也当作程序来写。“我会把管理任务分解开来,一行一行去做。”在雷军在知春路给金山同胞上干部培训课时,下面有做程序员出身的、有做渠道出身的,卖喔喔奶糖的出身的冯鑫后来做了暴风影音。写小说出身的邢山虎后来做了《我叫MT》。
中国早期的互联网江湖,“知本”是当时很火的词,专业技术出身者占据名门正派之位: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丁磊、雷军……那正是程序员的黄金时代——“一个技术解决一个需求,一个需求让几百万人记住几款软件,下载下来其中一款,用得习惯,然后经年不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产品经理,也无需讨好什么用户体验(老道消息)。”他们通常思想单纯、低调务实、专注于产品本身研发,爱用就用,不爱用滚,冒出来的日后搅得整个互联网江湖翻天覆地的都是这样一群软件背景、程序员出身,有极客气质的年轻人。
相比之下,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马云之人,就成了行业里的另类。给自己的办公室命名“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这种事情,也只有马云能干得出来了。那个年代,似乎除了马云没写过代码,所有创始人都有写代码。
  当CTO不成为必备
These mean that in many fields the rule will be: Build it, and they will come.
这是创业教父 PaulGraham 在 2004 年说的,但之后,这句话似乎很难再适用。当创业成为一种盛行的互联网商业文化,中国创业者的出身也正悄悄发生着变化:
2003年,杭州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淘宝网,迅速掀起免费开网店创业的风潮,开淘宝创业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创业方式,堪称中国C2C业务井喷的前夜。这年11月底,在美读博的王兴给五位同学发了一封邮件:“这是改变信息传播的巨大机会。”,24岁的湖南娄底小青年唐岩带着全部家当——一个姑娘、一卷铺盖和2000块钱开始闯荡京城,在中关村跑了很多年柜台的刘强东创办了京东电子商城。
2005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搭建一个给草根们狂舞的平台。经历过一次创业失败、回到美国准备找工作的前IBM科学家顾问、加州大学博士杨勃做了豆瓣。清华毕业的王兴也看准机会,在12月创办了中国版的校内网,开始主攻学生市场,后来,校内网因为资金中断而被千橡集团陈一舟给收购。这一年开春,张小龙和他的20名员工在卖掉博大后成为腾讯广州分公司成员。2007 年,一直密切关注美国硅谷的王兴创办类Twitter的网站饭否网。
2008年中文社区大发展,当年活跃度最高的SNS开心网属于典型的非社交活跃技术宅程炳皓,主攻公司人市场,以抢车位、偷菜等在线网页小游戏迅速崛起。
日,互联网创业老兵王兴第三次创业,推出美团网,涉足团购。这一年,团购网站大爆发,短时间内成立了数百家团购网站。4月,前金山董事长雷军创立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攻安卓系统以及应用开发。
2011年,人人网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网易帮一批拼不过技术、读不懂参数的“文科生”纷纷出走,唐岩开始做陌陌,方三文开始做雪球财经,李勇开始做猿题库。陌陌第一名技术工程师是他们在QQ群里贴小广告招来的,而唐岩对此一窍不通,大多数时候他只能躲在电脑后打《帝国时代》。2012年,陌陌上线未满一周年,用户已接近500万。这一年,高二就退学,摆过地摊、开过羊肉串店、倒卖过药材、走私过汽车的朝鲜族人罗永浩对唐岩说,其实我最想做的是手机;26岁的张旭豪站在租金5000元的别墅里,对着十几个和他年龄相近的年轻人,画了一张巨大的饼,要做“餐饮业的淘宝”,他这样评价饿了么的Napos系统“技术实现并不难,但没人做。”地推和补贴大战似乎就此成为每家创业公司的标配,“这栋楼发传单没20遍以上,不要说这栋楼做好了。”不过饿了么当时CTO张雪峰一直说,张旭豪和王兴相似,虽然有补贴大战,仍一直维系着大笔对技术的投资。
2012年,微信用户突破1亿大关,随后作为自媒体试验场的微信公众号诞生,不到两年中国平均每160人便拥有一个,内容创业的盛世如你所愿,再也不需要CTO,创业再也不需要至少一个程序员,通过流量和广告,一大批人实现了财务变现。2012年6月,程维和吴睿、李响一块创业。9月9日,嘀嘀打车上线,已经安装了500个司机端,但是上线亮灯的只有16个。第二天,灭了8盏。
随后的2013年,受益于Wi-Fi的普及和4G网络的推广,中国做短视频的创业公司逐渐兴盛起来。这年夏天,宿华和程一笑见面,在华清嘉园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组成一个典型的工程师团队做快手,几乎人人都是宅男,不善言辞。“交流都用代码”。在同一时期,同样采用算法推荐的资讯分发应用创业老兵张一鸣的今日头条也是指数型增长,二者不约而同都在强调着“技术的克制与中立”。
2014年1月,滴滴发起补贴大战,背后是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决战”。两周时间里,订单量上涨50倍,眼看40台服务器撑不住了。CTO张博向程维求助,程维连夜电话马化腾,马在腾讯调集一支精锐技术部队,一夜间准备了1000台服务器。在苏州街的银科大厦,张博和技术团队、腾讯部队奋战七天七夜,重写服务端架构。2015年,急速飙涨的数据让滴滴风光无限,开始有了巨头相。
2016年 6 月,自媒体X博士一篇刷屏热文《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让“互联网最神秘洼地”快手引起热议。在堪称资本寒冬的下半年,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成了最受资本青睐的方向,各家砸钱速度令人咋舌,4个月完成4轮融资再也不是神话。这一年,网红成为一门经济学,人人都知道Papi酱,包了全国80%网红生意的美图也宣布上市。
这10年,技术更多变成实现手段而非核心壁垒,越来越多“非技术出身”人士投身创业。他们喜欢谈论人文情怀、关注用户体验、强调生活美学,生活中则拒绝清道夫式的枯燥模式,热爱享受,热爱摇滚、美酒与朋友,媒体人出身的“技术白痴”唐岩带领陌陌成功上市后说,掌控一个技术公司很带劲儿。“在技术人才并不稀缺的今天,创业都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产品、人,和钱。”毫无疑问,创业者对商业、对市场、对人性的理解程度和执行力成为新一轮的拼杀之地。
  未来所有公司都将是科技公司
2017年伊始,Master横扫人类顶尖大脑,AI作为新一代的底层逻辑,正率领着互联网跑步进入智能时代。同时发生的,是创业这件事在这片土地上正变得前所未有的“主流”,毫无疑问,这也意味着,突围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即使那些掌握了绝对底层技术工具的人,也再难以像20年前一样,成为风云,引起际变,因为未来所有公司都将是技术公司。另一方面,CTO与CEO“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似乎每一家创业公司都缺一个CTO,但CTO再也不能成为所有人的哆啦A梦。
但时至今日,“科技”对所有公司而言,已经不止于一个时髦词儿,而是生存之必须。饿了么CEO张旭豪曾说,饿了么作为一家外卖公司业务发生重大的非线性增长的时候,其实都是背后技术的浪潮在推动,从最早电话订餐,到后面是PC订餐,后来是移动端订餐,现在都开始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未来,市场经理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完成。“科技公司”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后只有浸润在“科技”中的“公司”才能存活,到2020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都将是以技术为底层,那些被我们认定跟科技不沾边的公司,可能最后都会成为科技公司。《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常被称为KK)也有一个预言——所有生意都是数据生意。
从事十余年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氪信CEO朱明杰曾说,现在到了懂商业的科学家去改造升级这个社会的时候了。一方面,如果技术如果不能跟商业价值挂钩是危险的,只有面对直接的商业需求的压力,需求越大,技术进步才越快。另一方面,任何技术发展的终极意义是帮助业务提升价值,需要完整的商业闭环。“现在不会做销售的科学家不是好的产品经理。”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时代在对技术创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更富有想象力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我们又回归到了技术创业最好的年代。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九合创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现在还是不是做产品经理最好的时代?(2)
站在产品执行者和管理者的角度去谈,谈谈产品经理的发展思考和未来之路。针对企业领导者和团队文化的观点,我也会做一些建议和期许,和大家共勉。这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请点击查看。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产品新人,产品执行者,产品管理者。时光的逐利下不能迷失产品人的选择、坚守和舍弃产品老人的压力和突围二、产品人的选择、坚守和舍弃第一部分主要针对产品新人,谈的内容比较多,我平时带了很多的大学生,实习生,也培养了不少小白成功入职产品岗位并奋战在第一线。知道他们缺什么,怕什么,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不愿意面对什么。也有比较成功的心得。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需要时间去培养。也需要土壤。之前做过一个调研,这个图是网上的一个调研报告,我们发现大家会比较有共鸣。降峰老师希望大家可以把低谷的部分提高,高谷的部分拉低。慢慢来适应,逃离每天吐槽的工作状态。第二部分想谈谈产品经理的方向拆解问题。现在发现很多产品人都想做全能又害怕听到全能。做用户端的觉得后端负责,做底层系统的觉得枯燥,自己离真正的用户疏远。矛盾的人每天都会遇到并听到他们的纠结。我其实特别能理解。产品人真的不容易,找不到方向的优势的产品人更是头疼。幸福感我提过一个观点,产品人要找到自己的幸福感。这是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美国心理学大师。幸福感的五要素:Positive Emotion(积极情绪)Engagement(沉浸其中,参与)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Meaning(意义)Accomplishment(成就)明远有一句话很对,和我的观点类似,我觉得梦想真的十分重要。了解自己,要做喜欢和擅长的事,或选其一。否则就是不必要的坚持,徒剩梦想而已。喜欢和擅长选择一个职业和产品工作的方向,要考虑两点:喜欢和擅长。首先你要喜欢你的职业,喜欢这个方向,产品有的人对用户需求和小细节敏感,爱研究,有的人对数据敏感,有的人喜欢和人沟通,EQ比较高。那么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特点,就会怀疑自己。喜欢的找到了,就要看自己是不是擅长。我喜欢研究APP的界面,但是我对原型和文档很厌恶。我只喜欢分析数据,降峰老师认为,那你可能就不适合做前端pm。如果一个事情,你不喜欢也不擅长,其实也就是你只有梦想。有梦想,喜欢,还擅长,这样的事情,通宵也不会累。比如我带新人,写这个文章时的心态。这个特别重要!其实就是幸福感。大家仔细看看幸福感五要素。看待的区别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产品,和用户怎么看待真的不一样。微软曾经说自己的Office功能特别强大,绝大部分用户只用了5%。大家都讽刺它说,既然剩下95%的功能用户都不用,你做它干嘛?我觉得是这样的:用户只是看自己的那一部分眼前需求,而你需要满足用户存在的全世界。想到了微信的启动页。pm都在思考如何找到核心需求,但是每个人的核心需求都不一样,你需要抽取归类。 好的结果就是,你的产品可以满足你圈定的大部分用户的基础需求,然后再做壁垒防御类的功能,形成时间和空间的竞争壁垒和创新亮点。换个说法也可以这么理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但是需要考虑成本问题。避免堆砌需求。降峰老师认为,你会发现5%很顺手,仔细想想是体验壁垒,用的简单方便够用;95%需要看书和百度搜一下才能发现如何用,一旦用一次会很惊喜,比如EXCEL的很多功能,其实是技术壁垒,很难快速被抄袭。体验和壁垒完美结合。微软的例子里面,95%就是人无我有,那5%是微软不断迭代来达到的人有我优,并且通过两三年一个版本迭代的速度,不断超越之前的自己来达到“曾经有现在优”,这也许就是境界了。按照需求的迫切度来区分,产品分三个层次:可以有——需要“你”——离不开。百度贴吧早期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为做社区而做社区,而是做信息沉淀。解决的是大家对搜索关键词不熟悉的问题。现在发现,人和人的对话比较直接。知识付费也是解决这个百度解决不了的问题。百度的问咖,内容分发,内容沉淀又回到这个原点了。三、产品老人的压力和突围在职场混迹的70,80后的产品人,一部分走出去去创业,一部分沉下来利用人脉和积累坐稳带领一个团队。华为35岁的事件其实感触很深。有人说产品经理越老越吃香,可是当你发现你身边90年的同学进来就是P5的时候,你会如何。你可能需要和他汇报,你们2个人的需求在一起需求池里面评审PK优先级。那种感觉叫中年危机(据说28岁后就是中年)。所以建立自己的优势围栏和壁垒显得十分重要。你需要让你的小伙伴信服你,你要有自己的梦想和不可替代性。这时候的人,有2个路,M序列和P序列。情商高有人脉的会不断的包装自己,向上沟通,把控一片土壤。降峰老师认为,对产品有感觉,思维敏锐,继续奋战在需求和体验第一线的一批人会走专家路线,在团队里面起到协调,帮带,总结提炼的作用。除了这些外,针对更高级别的产品人需要思考和锻炼更高的技能。更多的是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每个团队的差异点很多来自团队建设的方式不同和领导的风格。管理学里面也提到过 不同的领导风格。针对企业来看,小企业注意奖励,大企业注意控制。领导力之剑高p的同学,你要负责的是说“好”或“不好”,并讲清为什么,而不是剥夺团队应尽的职能。作为领导,如果你总是试图去干预,你的产品经理和团队就退化了,他们自己不去学习。降峰希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的团队和领导是不是这么做的,是否还有空间。如果你是这个位置的人,也希望大家可以按此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我总结了一些词,分别是:建立团队管理制度机制和建立企业价值观的差异和方法需要花心思培养核心人才带人是管理者的责任提前做人才和知识的能力储备重视向下管理和平等的和下属谈心找同理心领导要找到擅长的沟通和管理方式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灰度柔性管理完~相关阅读现在还是不是做产品经理最好的时代?(1)作者:降峰,十年产品人。百度金融资深产品经理,目前从事互联网金融及支付方向产品设计和产品架构工作。微信公众账号:风之学堂文章作者系 @降峰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频道。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