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女将凌迟经过有没有过用酷刑,凌迟对待清朝清军战俘

清军对待太平军俘虏_清军大牢里的女太平军_太平军投降清朝的将领_凌迟太平军女将_超级明星娱乐网
"太平军"相关新闻爆料:消息都是关于洪杨的,洪秀全已经开国称王,“国号”名为“太平天国”,改江宁为“天京”,洪秀全的“尊号”称为“天王”。”  王有龄点点头,两眼望空,若有所思,脸上的表情很奇怪,倒教胡雪岩有些识不透。【】李鸿章比恩师曾国藩接受夷技利器更现实些,更不保守,他最早在自家的淮军中使用洋枪洋炮,使着使着老觉着不划算,从洋人那里花银子买枪买炮,实在太亏了:一发英国制造的炮弹要30两银子,一万发子弹要19两银子。那天,陪同左宗棠观看轮船试航的洋人中间,有法国军官德克碑和宁波税务司的日意格。【】曾国藩本人有高远之志,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他身边也聚集了不少有志之士。志向高远的曾国藩,非常明白“一切政治都是乡土”的道理,因此,他一有机会,就诚心结交跟自己同乡的杰出人才和有志之士。【】天京事变后,由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洪秀全、杨秀清占据南京以后,便以为可以立国,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清政府用凌迟,摘心,剥皮酷刑虐杀太平军战俘
清政府的《大清律》,将谋反罪列为“十恶”之首,惩罚方式极为残酷,大逆共谋者,不分首犯、从犯,一律凌迟处死。清廷对被俘太平天国将士的处置,多使用惨绝人寰的酷刑方式,如凌迟、剖腹、摘心、剥皮、剜目、枭首等,无所不用其极。在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清廷虐杀太平军战俘的暴行,俯拾皆是。
&&&&&凌迟枭首
&&&&&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时被俘虏的将士,清廷除了收降、遣散外,对那些被视为“罪大恶极”的被俘人员,处理方式就是凌迟处死,枭首示众,其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清廷残杀太平军俘虏的现象就十分盛行。如日,钦差大臣赛尚阿奏报,在广西藤县华锦村俘虏“长发逆匪沈承章,讯称系刘大人差来探听官军消息。复加研讯,该匪坚不吐实,且口出悖逆之言,当即凌迟处死”。又如12月12日,在广西贵县郭南里地方,生俘会首何名科。何“攻城戕官,罪大恶极”,经短暂提讯后,“即于该县地方就地凌迟处死”。日,湖南巡抚骆秉章奏报,于湖南宜章县擒获义军女将王萧氏,其“戕害官弁四员,兵丁多名,实属罪大恶极”,讯明后,将王萧氏凌迟处死。在活剐后,清廷仍不解恨,复以“王萧氏虽系妇女,惟系元恶巨憝”为由,下令“剉尸戳尸”枭示。1853年11月,福建小刀会首领黄德美、黄光著、黄光扬于厦门失陷后,躲藏在石兜家乡。清廷严缉,不幸被捕获,押解至厦门,遭“凌迟斩枭”。日,福建巡抚王懿德奏报,于龙溪县石码镇抓获潜藏之上海小刀会首领李咸池。清廷以李咸池“胆敢起意谋逆,纠集多人,攻陷城池,戕官劫库,”之罪名,于审讯后,“即将该逆押赴市曹,遵照定律,凌迟处死,传首示众,以快人心”。
&&&&&&&&&&
&&&&&太平军北伐作战中,于1853年11月在直隶博野县被捕的太平军密探僧人宝战龙,其“追杀吉林官兵一名,受引路官伪职。…戕害官兵,罪不容诛”,审讯后,“将该犯凌迟处死,枭首示众。”(《桂良奏折》)1854年5月在直隶被清军活捉的饶阳县唱戏人王沛山,其“用竹枪扎死戴金顶穿红边青马褂官人一个,讯明后,凌迟处死,枭首示众”。又如在京城抓获新乐县回民马二雪,其“戕官,并点炮轰伤数十人,又刀砍二、三十人,罪不容诛,马二雪应以凌迟处死,枭首示众”。(《联顺奏折》)
&&&&&日,在东西连镇,林凤祥部将四川人萧风山、安徽人钟有年带领水手九十一人出降。僧格林沁传令:除年老及十五岁以下幼孩准收外,其余一概不赦。怒责萧风山等“系与林逆同恶相济之犯”,“当即凌迟处死,伴贼九十一名全行正法”。(《僧格林沁奏折》)
&&&&&日,被解送到沧州的北伐军总制江玉遵、萧在人、李开兰、吉金祥,军帅杨吉、师帅杨文清等三十四人,遭僧格林沁在围堤上祭飨阵亡将领兵勇,“复因沧州被难尤烈,奴才于生擒逆犯内,讯有伪职者,选出三十余名,交伊勒东阿、玉明囚解,顺赴该处正法致祭,以慰忠魂”。被俘一众在红孩口处被凌迟处死,枭首示众。
&&&&&日,僧格林沁攻陷冯官屯后,将“其被擒收录,复投贼巢之伪土将军刘子明一犯,情罪尤重,当即凌迟处死”。并将北伐主帅李开芳部下“受有伪职之逆犯黄懿端、谢金生,凌迟枭示”。
&&&&&太平天国定鼎天京,建立了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后,举国震动。清廷对起义军进行疯狂的报复变本加厉,更加灭绝人性地残杀太平军将士。面对凶残至极的敌人,天国将士们慷慨赴死。
&&&&&日,钦差大臣向荣奏报,于天京七瓮桥俘虏“穿大红衣贼目伪总制陈姓”,&严讯后,“已被官兵脔割”。
&&&&&日,清军都司董玉龙在湖北孝感县三汊铺袭击太平军,“生擒长发贼三名,当即凌迟,枭首祭旗”。
&&&&&日,湘军徽州营参将文芳等攻破安徽祁门县,“擒获戌二王一名,讯明后,脔割示众”。(《福济、和春奏折》)
&&&&&日,湖北汉阳太平军过江,扑攻塘角清营。清军严阵以待,击退登陆的太平军,俘虏战士罗新胡一名。罗新胡“系首先上岸在塘角放火之贼”,当即凌迟处死。(《崇纶奏折》)
&&&&&日,江西布政使陆元奏报,擒获太平军军帅潘世莒及殷中杰、仉正、梅首枝、吴泳南等人,经严讯后,“绑赴市曹,分别凌迟、处斩,”即行正法。
日,江南提督和春、安徽巡抚福济猛攻安徽庐州府南门外太平军营垒,生擒一名旅帅叫刘三元,从身上搜出“伪木印一颗,伪照一张,”经严讯后,立即凌迟处死。(《和春、福济奏折》)
&&&&&日,江南军在江苏仪征县俘获运粮太平军总制刘玉山等二十四名,其中刘玉山系“从贼数年,为贼挖掘地道,攻陷武昌、金陵,得受总制伪职,实属罪大恶极,天网恢恢,俾伏诛殛,业于审明后即行凌迟处死,余犯悉行正法枭示”。(《琦善奏折》)
&&&&&日,湘军进犯江西靖安县,于野猪港地方俘虏太平军将领张辉林,被“解省讯明,凌迟处死”。
日,天京太平军出洪武门、通济门、雨花台三路猛攻七桥瓮,钦差大臣向荣力战败之,俘获殿右丞相谭应桂,经“讯系湖南醴陵人,业已凌迟处死。”
&&&&&日,太平军船队自天京下关上驶,为江南水师吴全美所截杀,损失惨重。经“研讯生擒之贼,内有伪顶天侯张显一名,广西人;&伪将军陈墨林、殷文智二名,俱湖南人,并伪司马魏正海暨贼目周得华等六名。…经录取供词即併各贼一百十一名,在船分别凌迟正法”。(《向荣奏折》)
&&&&&日,钦差大臣向荣败太平军于天京通济门外,俘太平军多人,“内有老长发二名,一系伪将军王武,广西永安州人;一系伪丞相温阿丙,广西武宣县东乡人,供认金田人伙起事不讳。起余黄衣贼目邹启新等十八名,亦俱供认伪检点、侍卫、总制各伪官,均系广西、湖南之人,当经一併凌迟枭示。余贼十三名,亦即正法”。(《向荣奏折》)
&&&&&日,湘军提督塔齐布攻陷湖北大冶县,湘军“各营生擒逆匪一百三十四名,仅予枭首不足恨,概令剜目、凌迟”。同日,湘军道员罗泽南攻陷湖北兴国州,俘获太平天国育才官胡万智,他是“贼中伪进士,力守州城,希图再举者。供词狂悖,至死不悔,当即凌迟枭示。”又“捕获余匪二十余名,就地正法”。(《曾国藩奏稿》)
&&&&&日,&天京太平军自观音门进援镇江,至高资港为江南军翼长总兵德安所败。清军俘获北殿兵部六尚书李发林、土七将军李得新二人,“俱广西长发老贼”。又俘获何松庭、刘得义、王文堂等十九名将领,“俱广西、湖南老贼,一併凌迟枭首,其余讯系真正贼党,併皆正法”。(《向荣奏折》)
&&&&&日,江南提督和春夜袭安徽庐州府得胜门外太平军营垒,生俘太平军将士十一人,“内有长发老贼四名”,其中有一位叫许俊美的英雄,“尤凶狠”,他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能挺刑,熬审两日,坚不吐实,旋即凌迟枭示”。(《和春奏折》)
&&&&&1855年8月,江西湖口县城外,湘军“生擒十二名,当予凌迟枭示”。
&&&&&日,在江西都昌县,湘军同知李元度擒获总制刘得胜等十一人,皆遭“凌迟枭示”。
1856年2月,湖南天地会军师焦三、女大元帅许月桂因湘军大举围剿,无望之下,在嘉禾投了降。湖南巡抚骆秉章向朝廷奏报:焦许二人“攻城掠野,罪大恶极。因官军叠次痛剿,力穷势蹙,始束身归命,希图免死。”因他们系“与寻常盗贼乞抚者不同,当即恭请王命,将逆首焦三、许氏两犯,绑赴市曹凌迟处死。”&
日,湖北汉阳之团风镇太平军补给基地遭袭,清军阵擒吏部尚书熊致和、检点熊兆林、师帅黎正采等三人,捆送军营,在遭受了各种酷刑后,被“凌迟处死”。
日,地官副丞相李秀成、冬官丞相陈玉成等围攻江苏金坛县,清总兵张国梁大败之,太平军阵亡一千五百余人,被俘二十人。清廷于录供后,“当将生擒之匪凌迟处死”。
&&&&&日,江南提督和春、都统麟瑞攻陷太平天国已据守二年的安徽庐江县,生俘一百八十多人,其中有检点吴仕文、指挥黄大合、将军高长有及师帅、司马、百长等二十余人,众将领“多系粤西悍贼,讯明后分别正法,凌迟处死”。(《和春奏折》)
&&&&&日,安徽巡抚福济奏报,于桐城县孙家坂擒俘太平天国尚书段立刚,他是“云南人,从贼已久,与杨秀清、洪秀泉(全)、洪大全结为死党,历破城池,实属罪大恶极,讯明后,凌迟处死”。
日,湖北江夏县团练设卡,大肆搜捕武汉失陷后逃亡的太平军将领。随后俘获了昼伏夜行,剃发逃生的秋官副丞相钟廷生、水营管带殿右二十检点辛成金、指挥李积芳、范胜、潘金水、胡新法等将领,押解到钦差大臣官文军营。官文亲自审办,备极严刑,“讯系金田村起事要犯,”遂于25日将六人即行“寸磔枭示”。《官文、胡林翼奏折》)&&
湖北随州人赵邦璧响应太平天国号召,在家乡率众起义,以大洪山为根据地不断袭扰当地清军。湖北参将文明率兵征剿,设计诱擒赵邦璧、军师黄春霆、范子布等,“讯明凌迟处死。”日,清军攻破大洪山据点,俘获义军首领家眷多人,解至钦差大臣官文大营,“讯明该逆犯等,当即凌迟处死”。(《官文奏折》)&&
&&&&&日,湘军训导胡兼善诱擒太平军将领林预言,及投奔太平军之武举钟起凤、廪生钟毓灵、监生陈邦烈、举人张谦,以及钟有文、罗斋公、温日新、陈邦英、刘名典、刘金辉等,攻陷江西龙泉县。7月18日,胡兼善于五峰书院设堂提审,以系“劣衿公为逆首,毒害地方年余,抗拒官军数月,万死不足蔽辜”,将被俘人员一律“磔死,枭首四门”。
日,江南水师游击彭常宣在天京城外巴斗山搜捕,生俘天王妻舅、冲锋元帅兼丞相赖元益,解送钦差大臣德兴阿大营。经审讯,得知是太平军中著名悍将,“既系洪逆妻舅,又同起粤西,为乱七八年,身经二百战,攻陷九华山、溧水县,皆其主谋。”讯毕,将赖元益绑赴广野,供兵民聚观,随即“凌迟处死,剜取心肝,以祭阵亡将士。”(《德兴阿翁同书奏折》)
日,后军主将李秀成、左军主将李世贤率大军扑攻江浦、浦口,鏖战五时,为提督张国梁所败,部将固天福洪方、立天豫莫兴被俘。他们英勇不屈,“二酋尤为百战老贼,讯明分别凌迟枭示。”
日,英王陈玉成部下勇将崇天福蓝承先攻安徽潜山县仰天庵,为湘军所败,蓝承先不幸被俘。他坚贞不屈,清廷旋以“昔年扰害楚疆蕲、黄一路”的罪状,讯明之日,用王命旗牌,将其押赴刑场,“寸磔之。”(《官文奏折》)
日,浙江汤溪县因叛徒内应而失陷,守将慈天义李加斌被擒,押解至福建浦城闽浙总督耆龄大营审讯,以其“系著名逆首,积年老贼”的罪名,凌迟处死。(《耆龄奏折》)
&&&&&日,浙江龙游县遭湘军重重围困,太平军守将进天义陈廷香、勘天义李国群等弃城东走。湘军追及,陈廷香战死,李国群被俘。清廷旋即以“抗拒官军,最为悍鸷,罪无可赦”为由,将李国群“碎磔之”。(《平浙纪略》)
日夜,西北太平军启王梁成富乘大雾袭击陕西汉中府东西二门营垒,清军参将黄开榜将其击退,夺获攻城挡板两百余面,并擒俘巡部张二当一名,“当即凌迟处死。”(《瑛棨奏折》)
&&&&&日,清广西提督冯子材攻占江苏丹阳县,太平军守将柬王赖桂芳等数十位将领被俘,经“查赖逆,系逆贼洪秀全妻弟,久著凶顽,罪大恶极,立即凌迟处死,首级竿示”。(《冯子材奏折》)
&&&&&日,湘军总兵周廷瑞、知府刘璈等攻克浙江孝丰县,擒俘太平军守将感王陈荣,严讯后,“立磔之”。
&&&&&日,天京沦陷,天王次兄福王洪仁达被俘,8月5日,被凌迟处死。临刑前,抱病甚重的洪仁达“如醉如痴,口天父不绝,无供可供”。(《曾国藩奏稿》)
&&&&&日,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被湘军游击周家良搜获。11月18日,江西巡抚沈葆桢奉上谕:“幼逆洪福瑱虽系洪秀全之子,而么麽小丑,漏网余生,亦不值槛送京师,即将洪福瑱在江西省城凌迟处死”,沈葆桢即派藩司孙长绂、臬司文辉、督粮道段起、盐法道吴集禧及中军参将荣翰监斩,将幼天王绑赴市曹,凌迟处死,年仅十六岁。
&&&&&日,在江西石城县之杨家牌,昭王黄文英被湘军擒获,他是堵王黄文金之弟,“貌甚英鸷”。11月23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年仅二十六岁。同昭王黄文英一天被凌迟处死的还有天王堂兄恤王洪仁正。
&&&&&日,湘军臬司席宝田于江西石城县高田擒获副军师、尊王刘庆汉。刘庆汉是太平军老战士,曾随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清廷以其系“漏网巨凶,幼逆遁湖州以洪仁玕为正军师,该逆为副之。就擒时受伤甚重,未便稽诛,发石城县讯供后即凌迟处死。”刘庆汉遂在江西悲壮殉难。(《沈葆桢奏》)
&&&&日,南方太平军余部忠诚天将何明亮、总统天将胡永祥、黄矮子在广东嘉应州黄沙嶂迷路,遭敌军追及,经血战力竭被俘,何明亮、黄矮子等重要将领二十余人,“俱磔死”。
血肉祭品:摘心 
清政府残杀太平军俘虏还摘取他们的心肝来作祭品,以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日,钦差大臣李星沅奏报,俘获“匪犯黄亚陈”一名,黄曾在广西龙州厅“用刀砍伤同知王淑元右肩膊,实属罪大恶极”,经严讯,“将该犯黄亚陈凌迟处死,割取心肝,致祭同知王淑元,以慰忠魂”。
日,署广西巡抚周天爵奏报,生俘义军“大头目伪右先锋汤亚才,系戕杀贵州清江协副将伊克坦布之凶逆,”现“已讯供凌迟处死,摘心,赴浔祭伊克坦布之灵矣”。
1851年月11月21日,广西巡抚邹鸣鹤奏报,擒获“巨匪雷亚书”一名,其在昭平县天门岭“手刃县丞白良栋、外委黄英俊”及兵丁五人。经刑讯后,将雷亚书凌迟处死,并为白良栋、黄英俊设立灵牌,将雷亚书“摘心致祭”。
1852年11月底,太平军撤围湖南长沙北上。清廷举行祭奠守卫长沙的阵亡官军仪式,湖南巡抚张亮基设立神牌,拈香行礼后,下令将被俘的太平军罗五、江华国、余光政、刘仁有、李新三、孙德明等六人“剜心致祭”。
日,总兵和春进犯江苏丹阳县上马陵地方,兵勇生俘“手执黄旗长发贼目杨晋龙一名,捆送前来,当即就地正法,割献首级、并摘心肝,以快人心”。(《怡良奏折》)
日,江西巡抚张芾奏报,于江西浮梁县俘获太平军战士石仁沅,石曾在县城“捆官搜印,致该县谢方润被戕,实属罪大恶极,今据捕获寸磔”,并“剖心致祭谢方润”。
日,革职留任山东巡抚张亮基于直隶山东边界,抓获北伐军总制王小勇。张亮基审讯之时,备极严刑,照例夹讯。王小勇供认“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迎敌官兵,用长矛刺杀红顶将官副都统佟鉴,又欲活捉天津知县谢子澄,其凶悍情形实堪发指。”讯后,下令“将该犯王小勇寸磔,并摘取王逆之心”,在德州城外设位遥祭佟鉴、谢子澄。(《张亮基奏折》)
&&&&&日,直隶总督桂良在上朝廷的奏折里说,拿获刺探军情的北伐太平军将领高刚头一名,供称,在河北深州持枪入城,路遇州判颜锡敏骑马过,立即拦截,“用枪将其连扎殒命”。后到静海县独流镇打仗,“用刀砍伤天津知县谢子澄左肩甲,又用枪扎伤其肚腹,贼众复将谢子澄砍扎身死”。经严讯后,被“绑赴市曹,凌迟枭首”,并设立颜锡敏、谢子澄等灵牌,将高刚头“剖心致祭”(《桂良奏折》)。
&&&&&1854年5月间,山东济宁州吏目莫维翰围剿北伐援军,俘获太平军检点李春方、总制邓凤祥、师帅吴阳泰、百长吴洪尽、司马侯广锦、朱振凯等将领。清廷“讯明李春方一犯,为逆贼全队领路先锋,群匪攻陷各城,皆该犯首先领队”,李春方曾在巨野县亲手杀了知县朱运昌,“手持利刃,立时戕害”。刑讯后,被俘人员一律处死,兽性大发的清军“摘取该犯李春方之心,为朱运昌设位遥祭,以慰忠魂”。(《崇恩奏折》》)
&&&&&日,江宁将军托明阿率兵攻打江苏瓜州城外太平军营垒,练勇张大福擒获一名“执旗贼目,势甚凶悍”,解至大营。审讯之时,照例夹讯,托明阿“见此贼手执之刀,光彩异常,讯系今春伤我西岸将官一员,兼获此刀”。参将惠成亦认出此刀,“知是前郧阳镇总兵瞿腾龙常佩之刀,”他“执示摩挲,声泪俱下,诸军无不悲愤,即为瞿腾龙设位,立枭此贼,剖心以祭”。(《托明阿奏折》)
1858年春,清廷江南水师于天京城外巴斗山捕缉获天王洪秀全舅子、勇敢冲锋元帅兼丞相赖元益,押解钦差大臣德兴阿营。讯供,自称是天京城中著名战将,负责指挥冲锋打仗。审讯完毕,清廷以其系“贼中著名凶渠赖姓,罪大恶极”为由,把绝食已久,奄奄一息的赖元益绑赴旷野,供军民围观,当即碎磔,“剜取心肝,以祭阵亡将士。”(《德兴阿奏折》)
&&&&&丧心病狂的僧格林沁,也为在连镇、高唐、冯官屯三地阵亡的八千余名官兵,设立供案祭奠。据《蛮氛汇编》记载,他将八十名太平军战俘,及李开芳侍童二人,“捆缚,挖心活祭”。并作祭文望空朗诵:“尔官尔民,为国亡身。沙场战死,英灵未泯。天鉴尔志,震我军声。渠魁既歼,贼党悉擒。剖其心肝,慰尔忠魂。”读完此文后,僧格林沁仰天恸哭。悲怆的祭文,引发清军官兵的共鸣,全场无不堕泪。太平军俘虏死亡之惨,不忍卒睹。
&&&&&剥皮剖腹
&&&&&剥人皮的刑罚并不在大清律的死刑方式之列,但是清廷确在太平军战俘身上使用过。
僧格林沁围困连镇,太平军有被清军俘获的,全被“剖视肠腹”。
&&&&&日,东西连镇太平军出营攻敌,清军俘获“活长毛老贼二名,俱系江西人”,凶残的僧格林沁下令将“二贼扒皮处死”。(《沧州探报》)
日,湘军知府吴坤修攻陷江西奉新县,“生擒老贼二百二十一名。每生擒一贼,辄剖肠,剥皮挂树,磔石,见者无不凛凛”。(《曾国藩奏折》)湘军对酷刑应用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吃人心食人肉
&&&&&更有甚者,清军还生吃俘虏的心肝、肉。日,广西提督向荣、广州副都统乌兰泰进犯广西永安城外东西炮台,擒俘一长发将领,解至大营杀害,“兵勇割其心肝而啖焉。”(丁守存《行军日记》)
日,西征军石凤魁集结金牛地方,欲攻湖北咸宁,以拒湘军。太平军战于横沟桥,失利,湘军俘获“丞相胡姓,江西人,龙冠、黄马褂,盘踞咸宁,肆毒甚久,兵勇争啖其肉”。
&&&&&日,翼王石达开在湖北崇阳县壕头堡围攻湘军,当地土人纷纷响应,全歼湘军参将彭三元、知州李杏春等部。11月5日,湘军罗泽南大败国宗韦志俊于蒲圻之羊楼洞,杀死近千名太平军战士,生俘七十余名。随后,清廷设彭三元、李杏春等灵位,将战俘七十余名“杀之以祭壕头堡阵亡将士。诸勇犹痛憾切齿,争啖其肉。”(《曾国藩奏折》)湘军发泄其报复心理,可谓心狠手辣。
&&&&&几多英雄&慷慨赴义
&&&&清政府对被俘的太平天国统帅和高级将领,严惩不贷,常以凌迟的极刑处决。那些视死如归的被俘者们以大无畏精神,慷慨赴死,捐躯殉国。
&&&&&洪大全,湖南衡山人,是太平天国史上一个著名人物,关于他的逸闻很多,一直有争论。永安突围时,洪大全被俘,槛送至北京。日,满清政府派刑部左侍郎书元、右侍郎陆应谷监斩,将洪大全凌迟处死,枭首示众。时人记行刑事说:“洪大全性极狠忍,被磔时,开目自视脔割,至刃刺心头,一呼痛而已”。&(《平定粤匪纪略》眉注)
&&&&&彼时行刑日,市人聚观者塞途,汉臣中有人指而谩骂。洪大全忍痛口诵晚唐诗人司空图的名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洪大全死得还是悲壮的。
 &&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广西贵县人。林凤祥在连镇身负重伤,突围无果,服毒自尽,被俘后解往僧格林沁大营,“见王之倨傲,立而不跪也。”(陈思伯《复生录》)日,林凤祥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晚清文人李桓的《宝常斋丛稿》中这样描述他牺牲的经过:“刽子手十六人,各持木柄小铁抓,四面环锄。每施一锄,即挑向后掷,血溅肉飞,顷刻间自顶至踵,肉筋俱尽,仅余骨骼。”另据记载,林凤祥在刑场上凛然直立,“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潘士安《玉珍河钓徒见闻记》)显示了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 
&&&&&北伐军主帅李开芳,广西陆川人。李开芳在冯官屯诈降被敌人识破后,僧格林沁“单令开芳进见,戴黄绸绣花帽,穿月白绸短袄,红裤红鞋,约三十二三岁。伺候两童约十六七岁,穿大红绣花衣裤,红鞋,美如女子,左右挥扇,随开芳直入帐中,开芳既盘坐地下。总兵以下持刀环立,怒目而视。开芳与二童,仰面四顾,毫无惧色,开怀大嚼,说笑如常。”(《蛮氛汇编》)遂被槛解赴京献俘,途中,李开芳“不进饮食”,开始绝食。日,于北京被凌迟处死。时人形容,行刑时,李开芳昂首四顾,“已被数刀,犹能仰首张望。”(龚淦《耕余琐闻》) 勇哉!英雄在敌人面前,大气凛然,至死不屈。
&&&&靖东主将刘玱琳,广西人,英王陈玉成麾下第一骁将,坚守集贤关外赤冈岭第一垒,痛击来犯湘军。日,刘玱琳血战被俘,被解往杨载福大营,“讯明肢解,并函首传枭安庆城外,呼城贼、垒贼而告之,以寒逆胆而快人心。”(《曾国藩奏稿》)刘将军的躯体遭凶残的湘军肢解,头颅被割下展示,用以炫耀湘军的战绩。
其实,曾国藩颇为敬重刘玱琳的为人,言谈书中常称之为“玱翁”、“玱琳先生”。
太平天国最为犷悍的将领国宗石镇吉,广西贵县人,翼王石达开族弟。早年转战闽赣一带,后随石达开远征,入浙闽,不久与石达开分离,独立行动。1860年春,围攻广西百色厅,久攻不克,为清军所败,遂东撤折回庆远府,途经安定地方时,被土司潘梧设伏擒拿。潘梧遣子潘承烈将石镇吉、翼王外甥黄贵生及宰制陈玉麟押解到桂林府。广西巡抚刘长佑亲自提审,备极严刑,旋即以“均系首要巨魁,罪大恶极,立应明正典刑。当即恭请王命,将该犯等绑赴市曹凌迟处死。”石镇吉等就刑时,城乡百姓,四面围观,“万众环观”,死的悲状惨烈。(《刘长佑奏折》)
日,荆州将军多隆阿、漕运总督袁甲三攻陷皖北重镇庐州府,生俘王宗椹天义陈朝旺。陈朝旺,广西北流县人,是英王陈玉成的族叔,早年参加金田起义,“系广西起首老贼。”被俘后他坚贞不屈,在公堂上,“娓娓而言,毫不惧意。”细数往年旧事,无不历历在目。清廷于讯明之日,以属“积滑巨恶”为由,即将陈朝旺“凌迟处死,枭首示众,以快人心。”(《袁甲三奏折》)
&&&&&英王陈玉成,广西贵县人。陈玉成是太平天国最年轻的统帅,他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日,陈玉成自安徽庐州到寿州,为练匪苗沛霖所诱擒,解赴钦差大臣胜保军营。时人描述:“玉成既为苗沛霖所赚,解至胜保营。玉成入,胜保高坐腭眙曰:‘成天豫何不跪也?’玉成曰:‘吾英王,非成天豫,奚跪为!尔本吾败将,何向吾作态。’胜保曰:‘然则曷为我擒?’玉成曰:‘吾自投网罗,岂尔之力?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尔犹记合肥官亭,尔骑兵二万,与吾战后,有一存否乎?’胜保默然,予酒食,劝之降,玉成曰:‘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陈玉成被擒记》)
日,英王陈玉成在河南延津西教场地面被凌迟处死,年仅二十六岁。当时人记录了他赴刑场的情景:“人见其身穿兰纱袍,而不系带,头束黑绸而下垂,足穿黄绫鞋。”(龚淦《耕余琐闻》)在尖刀凌迟下,陈玉成“颜色不变,屹立受刑,肉尽而尸不仆。”(《啁啾漫记》)清廷随即枭取首级,由总兵博崇武径解李续宜军营,转送楚皖各营悬示。
&&&&&凌迟而面不改色,视死如归。壮哉!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的老对手们给了他这样评价:“凶悍为诸贼冠”(冯子材语);“自汉唐以来之悍者”(曾国藩语);“近世罕有其匹”(胡林翼语)。
&&&&&忠裨天将李尚扬,湖南安仁人,镇守浙江重镇汤溪县。日,李尚扬因叛徒彭禹兰出卖被擒,旋即解往浙江布政使蒋益灃军营。浙江巡抚左宗棠亲自提讯后,召集各将,以“力抗大军,情形凶狡”的罪状,立即“磔之”。(《左宗棠奏稿》)
&&&&&沃王张乐行,安徽亳州人,捻军首领,受太平天国分封。日,张乐行及其子张喜、义子王碗儿在安徽涡阳西洋集,为叛徒李勤邦诱擒,被解送僧格林沁大营。日,张乐行于安徽亳州义门集之周家营被处以磔刑。当时文人龚淦在《耕余琐闻》中记录了刽子手把张乐行就地极刑处死的情形:“行刑时,脱尽衣服,绑于木桩,片割其肉,撩掷空中,经一时始尽,唯留头面,以欲传首示众也。血肉淋漓之际,口吐白沫,犹能一开其眼。”其亲子张喜、义子王碗儿也一并即行正法。张乐行死得很惨烈,死得很英勇。
&&&&&潮王黄子隆,广西藤县人。黄子隆镇守江苏无锡,屡败李鸿章淮军&。日,无锡城破,潮王黄子隆及其子黄德懋不幸被擒,惨遭“凌迟处死,悬首示众”之酷刑。潮王黄子隆是广西老兄弟,他“躯干矮小,狡勇非常,目光炯炯若电,诈称不识字,不多言,亦无供状,临刑时颜色自若。”黄子隆不为敌人所屈,从容就义。(华翼纶《锡金团练始末记》)
&&&&&护王陈坤书,广西桂平人&。陈坤书坚守苏南重镇常州府,屡挫中外联军,彰显英雄本色。日,常州城破,陈坤书力竭被俘,执送于李鸿章面前,他“昂然直立,拒绝投降,并愤然说道:‘要不是戈登及其军队协助你作战,我定叫你毫无办法从我手中夺取这座城池。”最后慷慨说:“只有尽忠!”旋即被凌迟处死,枭示常州东门外,首级竿示。陈坤书是个不失铁骨的铮铮汉子。
&&&&&忠王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李秀成于天京失陷后被俘,缚至敌营。曾国荃亲自审问,为泄心头之恨,他拿锥子往李秀成身上乱刺,“遍刺以锥,流血如注”,又“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忠囚殊不动”。李秀成镇定自若,毫无惧意。“鞫讯累日,观者极众”。日,忠王在写完供词的当天,于南京被“凌迟处死,首级传示被扰地方,以快人心”,死年四十岁。时人记其就义情景:“无蹙容”,“傍晚赴市,谭(谈)笑自若,复作绝命词十句,…叙其尽忠之意。”(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英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祜王蓝成春,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日,蓝成春在安徽霍山黑石渡与僧格林沁部敌军决战,结果战败,&被叛徒甘怀德、曾学三出卖,缚献僧格林沁部下成保营中,严刑讯供。蓝成春慷慨自述参加起义经历,遂被极刑处死,其状况之惨烈,正如清廷报告中所说:“寸磔其身,血尽而黄水出。”首级传至他曾经战斗过的湖北黄陂、孝感、德安、随州及襄阳一带,悬杆示众。
&&&&干王洪仁玕,广东花县人,天王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国杰出思想家。日,在江西石城之杨家牌遭湘军席宝田夜袭,被俘。11月23日,洪仁玕在南昌被处以凌迟死刑,江西巡抚沈葆桢派臬司文辉、中军参将荣翰,前往监视行刑。洪仁玕之死是效仿南宋文天祥殉国的,他被俘后说:“人各有心,心各有志。…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叹流涕也,今予亦只法文丞相已”。临刑前,洪仁玕吟绝命诗明志:“英雄正气存,有如虹辉煌。思量今与昔,忿然挺胸膛。一言临别赠,流露壮思飞。国祚今虽逝,他日必复生。”洪仁玕的就义诗,荡气回肠,震撼人心。
&&&&森王侯玉田,广东嘉应州人。天京沦陷后,侯玉田由上海逃至香港,&开设金成泰店,做生意为掩护,暗中运送军火粮食接济在福建的太平军。后为清廷线人侦知,遂被港英当局引渡给满清政府。侯玉田被解往广州府受审,他在公堂上,大义凛然,“植立不跪,情词悖逆,允为逆党之凶渠。”(《郭嵩焘奏稿》)日,经督宪审讯后,派按察使郭祥瑞、督标中军副将施溥监刑,侯玉田被绑赴刑场,凌迟处死。“清朝官吏以处决政治犯办法将他处死,即把他绑在一个十字架上,先从他的脸颊上割下一片一片的肉,然后再挖手臂和大腿里面的肉,最后在他尚未断气之前,把他开膛破腹。”(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死亡之惨,不忍卒睹。
侍王李世贤转战赣闽粤边界时,曾派遣族弟李亚赐伪装成江西布商,在福建漳州府东门丝线街开店,假生意为名,随时刺探各地清军防务情况。不久,秘密被邻居商贩察觉,遂向官府告发。清廷兵备道文某捕获李亚赐,处以凌迟极刑。有人记其被害惨烈之真实情形:“先以竹筒横塞其口,用绳缚脑后,以防其呼号。乃钉其手足于木板,随而慢割四肢肌肉。最后,始以利刃刺其心膛。”李亚赐在行刑过程中“屡晕屡醒”,至是不屈遇难。(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
&&&&&总统天将胡永祥,安徽东流人,绰号“胡瞎子”。胡永祥为人慓悍,作战勇猛,行军打仗时,他的先锋营负责开路。日,南方太平军余部溃败,胡永祥在广东嘉应州长崀山坳密林中被俘,被押解至闽浙总督左宗棠大营。左宗棠亲自审问,胡永祥慷慨自言从军经历。左宗棠旋即以“该逆与汪海洋在贼中最为凶狡,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当即凌迟处死。
&&&&&偕王谭体元,广西象州人。&日,偕王谭体元率领的南方太平军余部,在广东嘉应州黄沙嶂陷于绝境,清军追及,发生激战,偕王谭体元断后,掩护诸部突围,右肩中枪坠崖,被执。闽浙总督左宗棠亲自审讯,谭体元陈述了参加太平军的经历,最后慷慨说:“惟求速死!”2月12日,在嘉应州之松口山岗上,左宗棠以“该逆谭体元,于汪海洋死后接统渠目,从逆已十余年,罪大恶极”为由,处以凌迟死刑,枭首嘉应州城外。谭体元是南方太平军最后一位殉国的统帅。从此南方再无太平军踪迹。
&&&&&遵王赖文光,广东嘉应州人,太平军后期重要将领,善于谋划,后来成为新捻军的统帅。日,赖文光在江苏扬州瓦窑铺以乘马为敌毙而被俘。他坚拒敌人的劝降,“词气倔强”,“鞫讯时,自书亲供千余言,述粤贼事甚详”,最后说:“古之君子,国败家亡,君辱臣死,大义昭然,今惟死以报国家,以全臣节!”(《赖文光自述》)日,赖文光在扬州被“凌迟处死,传首以徇。”赖文光坚持了信仰,保持了革命节操,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一岁。
&&&&在太平天国史上,被俘遇害情形最为惨烈悲壮的当属翼王石达开了。
&&&&1863年6月,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领的远征军在四川大渡河陷入绝境。石达开幻想舍一己生命,以救三军,致书四川总督骆秉章:“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求三军,义士必作”;“虽斧钺之交加,死亦无伤;任身首之分裂,义亦无辱”。然后携五岁幼子石定忠以及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恩赏丞相韦普成,正气凛然,前往清营,结果被敌人诱执,落入魔掌。
&&&&日,石达开等人被押解到成都府受审,成都将军崇宝、总督骆秉章偕各官员一同坐在督署大堂上会审。石达开在公堂上,昂首怒目,慷慨激昂,痛斥满清政府的暴虐,令主审官崇宝哑口无言,狼狈不堪,“语音低,不辩作何语,气沮语塞”。接着,骆秉章说:“今日就戮,为汝想,亦殊值得。计起事以来,蹂躏数省,我方封疆大吏,死汝手者三人。今以一死完结,抑何所恨”。石达开笑着回答:“俗话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今生你杀我,安知来世我不杀汝耶”。行刑之日,清廷设三拜垫于公堂下,石达开等三人“跏趺坐垫上”,他们头戴黄缎巾,身穿黄缎褂,脚穿黄缎靴,只有石达开的黄缎巾上,另绣五色花。随即被绑赴市曹,石达开从台阶上拾级而下时,脚步略缓,两将左右侍立,说:“仍请主帅前行”,石达开始放步先行。行刑地点在成都北校场,“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周洵《蜀海丛谈》)
&&&&史学家任乃强《纪石达开被擒就死事》中,详细描述了目击者忆石达开就义的悲状场面,据“邛人李某”述:行刑之日,现场观者环垒成人山。“石王与曾仕和对缚于十字桩上。行刑人分持利刃,先剜额头皮,下掩双目,次剜双腕。曾文弱,不胜其楚,惨呼。石徐止之曰:‘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曾遂切唇无声。凡百余刃,剜全体殆遍。初流血,嗣仅淡血,最后仅滴黄水。刑终,气早绝矣!”石达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三岁。
&&&&清廷处死石达开后,于同治二年五月二十三日(日)发布公文大加宣传:“发逆伪翼王石达开、伪宰辅曾仕和、伪中丞黄再兴、伪恩赏丞相韦普成现经本督部堂会同成都将军督同在省司道亲提研讯明确,应即恭请王命,即行正法,以彰天讨,而快人心。为此该司会同标下中军副将,即将发逆石达开、曾仕和、黄再兴、韦普成验明正身,绑赴市曹,凌迟处死。将石逆首级用石灰腌罨,木笼装盛,解献京师,传示各省。余贼首级,即枭示四门,以昭炯戒。其石逆子石定忠着牢固监禁,归入缘坐案内,照例办理。仰将监刑文武职名报查毋违。”
&&&&&面对屠刀,石达开视死如归,他的坚贞气质,令敌人不得不叹服。四川总督骆秉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悲叹地说:“一切悖逆情状历历如绘,枭杰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养晦堂文集》)总督府幕僚黄彭年致唐友耕函亦感慨:“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史上永远值得称颂的一位英雄!
& 太平军许多重要将领被俘后,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置生死于度外,保持英雄气节,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确实令人景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降太平军的清军将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