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房价农民养老金怎么有14.66不上卡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丨&&&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当前位置:>>
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时间: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编制单位:临川区检察院
金额单位:元
项目(按功能分类)
项目(按支出性质和经济分类)
一、财政拨款收入
17,026,781.90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一、基本支出
10,032,147.09
  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二、外交支出
&&& 人员经费
8,412,554.64
二、上级补助收入
三、国防支出
&&& 日常公用经费
1,619,592.45
三、事业收入
四、公共安全支出
15,306,529.09
二、项目支出
5,321,282.00
四、经营收入
五、教育支出
&&& 基本建设类项目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六、科学技术支出
&&& 行政事业类项目
5,321,282.00
六、其他收入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三、上缴上级支出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四、经营支出
九、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十、节能环保支出
十一、城乡社区支出
支出经济分类
十二、农林水支出
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合计
15,353,429.09
十三、交通运输支出
&&& 工资福利支出
8,738,610.02
十四、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 商品和服务支出
3,742,037.62
十五、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2,056,571.45
十六、金融支出
&&&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十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 债务利息支出
710,000.00
十八、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 基本建设支出
十九、住房保障支出
&&& 其他资本性支出
106,210.00
二十、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 其他支出
二十一、其他支出
二十二、债务还本支出
二十三、债务付息支出
本年收入合计
17,026,781.90
本年支出合计
15,353,429.09
&&& 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 结余分配
&&& 年初结转和结余
8,766,917.72
&&&&& 交纳所得税
&&&&& 基本支出结转
6,008,431.18
&&&&&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 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
2,758,486.54
&&&&& 转入事业基金
&&&&& 经营结余
&&&&& 其他
&&& 年末结转和结余
10,440,270.53
&&&&& 基本支出结转
7,372,365.99
&&&&& 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
3,067,904.54
&&&&& 经营结余
25,793,699.62
25,793,699.62
注:本套决算报表中刷绿色单元格为自动取数生成,不需人工录入数据。
收入决算表
编制单位:临川区检察院
金额单位:元
本年收入合计
财政拨款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
17,026,781.90
17,026,781.90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
& 其他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
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
17,009,881.90
17,009,881.90
17,009,881.90
17,009,881.90
& 行政运行
11,379,181.90
11,379,181.90
& 其他检察支出
5,630,700.00
5,630,700.00
支出决算表
编制单位:临川区检察院
金额单位:元
本年支出合计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
15,353,429.09
10,032,147.09
5,321,282.00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
& 其他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
& 招商引资
公共安全支出
15,306,529.09
10,025,247.09
5,281,282.00
15,306,529.09
10,025,247.09
5,281,282.00
& 行政运行
10,025,247.09
10,025,247.09
& 其他检察支出
5,281,282.00
5,281,282.00
― 4.%d ―
支出决算明细表
编制单位:临川区检察院
金额单位:元
15,353,429.09
10,032,147.09
5,321,282.00
工资福利支出
8,738,610.02
6,396,439.10
2,342,170.92
2,763,932.00
2,763,932.00
3,236,266.30
3,188,203.10
2,157,727.65
223,116.00
1,934,611.65
社会保障缴费
259,080.07
195,000.00
伙食补助费
321,604.00
295,416.00
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商品和服务支出
3,742,037.62
1,619,592.45
2,122,445.17
361,311.50
168,640.70
192,670.80
103,980.00
103,980.00
116,538.78
116,538.78
139,174.18
139,174.18
物业管理费
823,299.50
749,432.00
因公出国(境)费用
维修(护)费
201,894.96
130,473.96
公务接待费
专用材料费
被装购置费
专用燃料费
509,339.00
509,339.00
委托业务费
267,206.33
193,226.33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545,723.11
290,701.61
255,021.50
其他交通费用
税金及附加费用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545,307.45
538,407.45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2,056,571.45
2,016,115.54
1,694,221.56
1,694,221.56
退职(役)费
住房公积金
309,685.00
309,685.00
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
房屋建筑物购建
办公设备购置
专用设备购置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
公务用车购置
其他交通工具购置
其他基本建设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
106,210.00
106,210.00
房屋建筑物购建
办公设备购置
106,210.00
106,210.00
专用设备购置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
公务用车购置
其他交通工具购置
其他资本性支出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企业政策性补贴
事业单位补贴
其他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债务利息支出
710,000.00
710,000.00
国内债务付息
710,000.00
710,000.00
国外债务付息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编制单位:临川区检察院
金额单位:元
年初结转和结余
年末结转和结余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
基本支出结转
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
基本支出结转
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
其中: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
其中: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
8,766,917.72
6,008,431.18
2,758,486.54
17,026,781.90
15,353,429.09
10,440,270.53
7,372,365.99
3,067,904.54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
& 其他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
& 招商引资
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
8,679,077.72
6,008,431.18
2,670,646.54
17,009,881.90
15,306,529.09
10,382,430.53
7,362,365.99
3,020,064.54
8,679,077.72
6,008,431.18
2,670,646.54
17,009,881.90
15,306,529.09
10,382,430.53
7,362,365.99
3,020,064.54
& 行政运行
6,008,431.18
6,008,431.18
11,379,181.90
10,025,247.09
7,362,365.99
7,362,365.99
& 其他检察支出
2,670,646.54
2,670,646.54
5,630,700.00
5,281,282.00
3,020,064.54
3,020,064.54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编制单位:临川区检察院
金额单位:元
15,353,429.09
10,032,147.09
5,321,282.00
工资福利支出
8,738,610.02
6,396,439.10
2,342,170.92
2,763,932.00
2,763,932.00
3,236,266.30
3,188,203.10
2,157,727.65
223,116.00
1,934,611.65
社会保障缴费
259,080.07
195,000.00
伙食补助费
321,604.00
295,416.00
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商品和服务支出
3,742,037.62
1,619,592.45
2,122,445.17
361,311.50
168,640.70
192,670.80
103,980.00
103,980.00
116,538.78
116,538.78
139,174.18
139,174.18
物业管理费
823,299.50
749,432.00
因公出国(境)费用
维修(护)费
201,894.96
130,473.96
公务接待费
专用材料费
被装购置费
专用燃料费
509,339.00
509,339.00
委托业务费
267,206.33
193,226.33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545,723.11
290,701.61
255,021.50
其他交通费用
税金及附加费用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545,307.45
538,407.45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2,056,571.45
2,016,115.54
1,694,221.56
1,694,221.56
退职(役)费
住房公积金
309,685.00
309,685.00
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
房屋建筑物购建
办公设备购置
专用设备购置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
公务用车购置
其他交通工具购置
其他基本建设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
106,210.00
106,210.00
房屋建筑物购建
办公设备购置
106,210.00
106,210.00
专用设备购置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
公务用车购置
其他交通工具购置
其他资本性支出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企业政策性补贴
事业单位补贴
其他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债务利息支出
710,000.00
710,000.00
国内债务付息
710,000.00
710,000.00
国外债务付息
“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编制单位:临川区检察院
2015年12月
金额单位:元
年初预算数
一、“三公”经费支出
610,000.00
598,349.11
& 1.因公出国(境)费
&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550,000.00
545,723.11
&&& (1)公务用车购置费
&&& (2)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550,000.00
545,723.11
& 3.公务接待费
二、相关统计数
& 1.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个)
& 2.因公出国(境)人次数(人)
& 3.公务用车购置数(辆)
& 4.公务用车保有量(辆)
& 5.国内公务接待批次(个)
& 6.国内公务接待人次(人)
& 7.国(境)外公务接待批次(个)
& 8.国(境)外公务接待人次(人)
注:表中“三公”经费支出年初预算数和相关统计数需手工填报,“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由2015年度部门决算财决05表提取生成
友情链接: &&&
&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
地址: 邮编:
技术支持:正义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_甜梦文库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张秋云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指导教师:熊光练;程茂金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摘 要目的: (1)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提出阶段性总结,就试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2)通过入户调查基础资料,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 大试点提供理论支持和民意上的支持。方法: (1)改进的特尔斐(Delphi)专家调查法; (2)入户调查法。本次调查人群中, 正式员工和离退休人群分别占 23.92%和 25.48%, 结果: 无业人群占调查总体的 21.56%。调查人群中拥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 占 13.2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占 43.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群 占 7.03%,仍没有任何保险的人群占调查人群的 22.37%。调查人群的人均年收 入为 11369.81 元,人均年支出为 8791.01 元,其中居民年医疗保健平均支出为 1041.98 元,占人均年支出的 11.85%。 调查人群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体参保率为 28.39%,其中 60 岁以上 人群的参保率为 44.72%, 低保人群参保率为 45.97%, 残疾人为 41.48%。 64.57% 已参保住户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表示满意。有资格参保而目前仍未参保的 受访者中有 69.33%表示愿意参保。 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 25.04%,慢性病患病率为 26.57%。调查人群两周 就诊率为 12.61%,两周患病就诊率为 62.94%。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人群的两周就诊率高于未参保人群,两周未就诊率低于未参保人群。调查人群 的年住院率为 9.90%,年应住院未住院率为 48.68%。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的人群年住院率明显高于未参保人群,年应住院未住院率低于未参保人群。 本次调查城镇居民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 769.11 元,次均住院费用为 6705.30 元。其中,参加城镇居保的人群的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 867.55 元,次 均住院费用 6884.43 元,均高于未参保人群的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结论: (一) 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对这项制度满意度较高。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有资格但未参保的受访者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保积极性。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对改善参保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已显现出一定正向影响。其对人群健康影响 的效果、缓解疾病经济负担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三)与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相比,目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力度较低,仅与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补偿力度相当。其原因可能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刚刚启动有关。关键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参保率;两周住院率;医 疗费用I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The household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Pilot Assessment of Urban Inhabitant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AbstractObjectives:(1)By summing up on the problems in the pilot to (2)Thourgh the survey data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the support of public opinion to expand the pilot. Methodology:(1) Improved Delphi (Delphi) (2) Survey of households. Result: Through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rate of employee is 23.92%, retire is 25.48%, no job person is 21.56%. There are only 13.26% urban inhabitant has Urban Inhabitant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43.95% urban inhabitant has Urban Employ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7.03% urban inhabitant has new pattern of county cooperate medical treatment. The average GDP of sample city is 11369.81 yuan, the average year expend is 8791.01, among these 11.85% is medical health care expend. The whole rate of attending the urban inhabitant medical insurance is 28.39%, among these, 44.72% population is older than 60 years old, 45.97% is minimal assurance personnel, and 41.48% is handicapped. There are 64.57% of participate in the medical insurance persons approving of the policy, and 69.38% that not share the policy wa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edical insurance. The prevalence of two weeks among the survey is 25.04%,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s 26.57%, but two weeks visiting rate is only 12.61%, 62.94% of sicken persons have been saw doctors in two weeks. The urban inhabitant that shares the policyIV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has higher visiting rate than that not share. The two weeks hospitalization rate of a year is 9.90%, that should to be in hospital but not is 48.68% and the urban inhabitant that share the policy has higher being in hospital rate than that not share. Conclusion: (1)The persons that have been shared the policy had highly satisfaction. That can attend the insurance system but not want to attend.(2)The urban inhabitant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habitant sanitation. However, we need to have more analysis on the effect to health and the power to reduce the ill burden.(3)Compare to urban employee medic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the urban inhabitant medic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has lower compensate, it is just correspond to the new pattern of county cooperate medical treatment. May be the fresh start-up is the low compensate reason. Key words: the urban inhabitant medical hea the rate of participate in medi two weeks
fee-for-serviceV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近我所知,除文中已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资料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数。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申 请 人:张秋云 指导老师:熊光练副教授 程茂金教授前言一、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10 多年来,制定并实施了 一系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1998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改革原有的公 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截至去年上半年,参保 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已近 1.7 亿人【1】 ;2003 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 现已覆盖 7 亿农民【2】 2003 年着手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 2005 年开始城市医 疗救助制度试点,目前已在各地普遍推开。这几项制度的建立实施,对缓解群 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还有 2 亿多城镇非从业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他们 主要是城镇学生、儿童、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未就业的残疾人等【3】 。他们中 一部分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近 几年来,一些城市探索实行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也为在全国范围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 为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 把“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作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内容作出部署。2007 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试点”.二、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方案》形成过程国务院试点工作会议之后,联席会议办公室与我们就试点评估工作专门进 行了研究。劳动保障部领导高度重视,对评估工作做出指示,提出了“客观公 正、全面准确评价试点成效,为下一步扩大试点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服务”的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基本要求。随后,我们专门成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方案》(以下 简称《方案》)起草小组,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清华大 学、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与《方案》设计。在吸收先行开 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地方的经验,借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以及东北三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评估方法的基础上,起 草了初稿。之后,书面征求了劳动保障部有关单位的意见;邀请来自民政部、 财政部、 卫生部等相关部门以及清华、 北大、 人大等院校的 12 名专家对 《方案》 进行了讨论;召开了部分试点城市劳动保障局医疗保险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参 加的座谈会,对《方案》进行论证;随后又发函征求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各成员 单位的意见。 对评估方案的主要思路,各方面表示基本肯定。大家认为,在城镇居民试 点启动之初就开展评估,并将评估工作贯穿试点和扩大试点的全过程,体现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思想;评估方案目标明确, 内容全面,既考虑了扩大试点的需要,也考虑了制度长远建设的需要;评估技 术路线清晰,可操作性强,既有定量评估,也有定性评估,点面结合,能够客 观全面准确地反映试点实际情况。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全国抽中样本住户的常住人口, 9 个样本城市抽中样本住户的常住人口, 即 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吉林省吉林市、浙江省绍兴市、福建省厦门市、 山东省淄博市、湖南省常德市、四川省成都市、青海省西宁市、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乌鲁木齐市。二、调查目标(1)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提出阶段性总结,就试点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建议; (2)通过入户调查基础资料,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提供理论 支持和民意上的支持。三、调查方法(1)改进的特尔斐(Delphi)专家调查法; (2)入户调查法。四、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1)层次分析法 (2)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 (3)目标分析法。五、数据分析方法(一)统计工具 epidata3.1, SAS9.1,SPSS 13.0 (二)统计指标 (1)描述性统计:均数、中位数、率、构成比、x2 值、p 值、95%CI 等; (2)权威系数计算。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入户调查设计方案一、调查背景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还很狭窄,参保人员仍以国有企业 及正规部门企业及其职工为主。按照 2005 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参加企业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仅为 1.3 亿人,即使加上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也不足 2 亿 人【5】 。此外,还有少数城镇居民参加到私人保险与其他类保险(包括合作保险) 计划中。2003 年的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发现,城镇居民中只有大约 55%的人参加 到各种医疗保障计划中,剩下的 45%没有任何医疗保障【6】 。 因此,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 发[2007]20 号) ,中明确提出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即将原有仅针 对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扩展到覆盖所有城镇居民。 试点在全国 79 座大中型城市 展开,主要针对住院与门诊大病。在这些试点城市,中小学生、儿童与其他非 就业城镇居民可以自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在家庭缴费的基础上,政府给 予适当补助,财政还将额外补助低收入家庭、老人与残疾人。该项试点已在全 国推开,并于 2010 年覆盖包括流动人口的所有城镇居民。 这项制度的实施是继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它 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目标能否实 现需要来自实践的检验。通过对试点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了 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满足城镇非从业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增强抵御 大病风险的能力以及提高居民享受医疗保健水平的作用,发现试点中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总结试点经验,探索规律,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与 完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所以,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于 2007 年 10 月 8 日 正式成立,为着扩大试点、建立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服务的工作目标,开展 了一系列评估调查工作。二、调查设计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一)调查目的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参加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对基本医疗的需求、利用、费用支出与报销情况以及他 们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认知、态度和评价,分析试点前后参保居民医疗 服务可及性的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对家庭基本消费、就医经济负担的影 响及程度。(二)抽样设计本次调查引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人均筹资额、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人均支出等七个关键性指标进行系统性聚类分析,并结合 “十一五”期间地区协调发展战略及中国区域划分规划, 最终在 79 个试点城市 中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吉林省吉林市、浙江省绍兴市、福建省厦门市、 山东省淄博市、湖南省常德市、四川省成都市、青海省西宁市、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乌鲁木齐市作为入户调查样本城市。同时,采用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 例抽样(PPS)方法【7】 ,在街道较多的城市以街道的总户数为规模度量,街道少 的城市直接以居委会(社区)为规模度量,在每个样本城市抽取 16 个居委会以 及每个居委会抽取 90 户家庭作为调查对象。(三)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 经济状况和医疗消费水平调查。 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收入和医疗服务消 费的调查,掌握居民一般经济状况和医疗消费水平,并分析不同经济状况下的 医疗消费水平、疾病负担等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和支出状况、医疗消费支 出情况以及困难程度。 2. 人口学特征调查。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人口学特征的调查,分析不同人 群下的健康状况、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医疗负担、医疗保险利用及需求程度等。 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医疗保障程度、参保意愿、获取医疗服务方便程度等。 3. 健康状况调查。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疾病患病率、患病严重程度以及疾 病种类的调查,掌握居民一般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分析居民医 疗服务需求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病种、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患病严重程度等。 4. 医疗服务利用调查。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调查,掌握居 民医疗服务利用程度及其存在的障碍,并分析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主要 包括两周就诊率、住院率、住院天数、就诊或住院医疗服务机构类型、未就诊 原因等。 5. 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制度调查。 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医疗费用和医疗保 险的利用及需求情况的调查,反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保障 水平、居民个人负担水平等,并分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居民卫 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主要包括门诊、住院次均医疗费用、报销总额、报 销方式等。 6. 城镇居民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样本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满 意度调查,反映居民对制度的认知情况和满意程度,为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提供民意上的支持。主要包括对制度的了解程度、对医疗保险服务、 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等。(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对调查户进 行摸底调查后,深入样本户按调查表的项目对该户每个符合调查对象条件的成 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 入户调查设有调查员和调查培训员。调查员负责入户调查,主要由当地大 学生志愿者承担。调查培训员由课题组成员承担,负责调查的培训、组织、审 核等工作。 入户调查采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入户调查表,包括:家庭成 员个人基本情况、住户常住成员个人健康情况、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 况和参保意愿、过去两周内病伤及医疗保险情况、过去一年内住院及医疗保险 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五)质量控制为了保证调查的顺利展开和调查的质量, 必须对调查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 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包括设计阶段(含调查表的设计)的质量控制、调查员 的质量控制、调查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调查方案设计、论证和试调查调查方案的设计必须要科学可行,指标筛选要慎重,指标解释要清楚,各 项标准要统一;在正式确定调查方案前必须经过反复的论证和试调查,其目的 是检验调查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正式调查前通过试调查使调查员熟悉 调查内容,做到准确、完整地填写调查表格。 2007 年 9 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就设计出调查问卷的初稿,并报试点评 估专家组初步审议论证。11 月 17 日,在北京市某社区开展预调查,对调查问 卷进行全面测试。11 月 20 日,课题组召开入户调查专家论证会。北大光华管 理学院张维迎院长、北大课题组组长刘国恩教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熊先军 秘书长,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和专业咨询公司 的各方专家共 30 余人对调查问卷进行进一步全面、系统的论证。在此期间,我 们根据专家意见和预调查情况,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 工作,充分保证了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2.调查员的培训调查员的严格挑选和培训是取得准确、可靠资料的不可缺少的前提。培训 的要求是: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调查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统一指标的 含义及填写,以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明确调查工作的进程等。每一个调查员 必须按照统一计划和填表说明的要求执行。人员培训按统一的培训计划、统一 培训内容和教材进行培训。培训由各子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和培训员负责。培训 结束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查,考查合格后才能参加正式调查。 考核方式:采取笔试和模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形式如下:给每一位 调查员发一份调查问卷,受培训调查员担当调查员角色,几名培训者担当受调 查家庭户成员角色,培训者对调查问卷里的各道题进行回答,调查员在问卷上 记录。考试完毕提交问卷,问卷回答正确率高于 90%者录用,并签订工作协议 和购买保险。3.建立调查质量核查制度明确调查人员任务与职责,提高调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调查质量的 核查制度包括: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入户调查实行调查员双人双记录模式。在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 查员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相互核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 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 (2)培训员要对每户的调查表进行当场核查验收,检查调查表的准确性和 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调查员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 方可签字验收; (3)指导老师在每天的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 取 5%,观察复核调查与调查结果的符合率; (4)对复查过程中不一致的地方,调用现场录音进行复核。4.质量要求指标(1)一致性百分比:要求同组双人记录的调查员一致性达到 100%; (2)符合率:在录音复查、电话回访复查、入户回访复查考核中,同户复 查与调查结果的符合率要求在 95%以上; (3)调查完成率:在出现了三次上门无法调查而放弃该户时,应从候补户 数中按顺序递补。调查完成率应控制在 98%以上; (4)本人回答率:回答应以本人为主,本人不在场时可由熟悉其情况的人 代替回答;未成年人一般可直接由家长代替回答;要求成年的本人回答率不低 于 50%。5.数据处理及上报方式数据采取双人分别录入模式,即对同组调查员记录的同一户两份问卷分别 进行录入。培训员每晚将当天录入数据审核无误,传至规定地点进行复核并将 当天数据复核结果反馈回各调研课题组。同时将当天录音和数据刻盘记录。在 2007 年 12 月 18 日之前,所有数据须全部传回规定地点进行汇总和处理。6.调查数据质量与代表性的检验与评价调查资料的质量可以通过调查数据内部的逻辑规律进行判断,用玛叶指数 (MAYER’s INDEX)来检验调查数据的质量【8】。玛叶指数是判断调查质量的一种方法,它先假设在一个不存在任何数据偏好的人口中,以 0-9 中的任何一个 数字结尾的年龄别人口数,应该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实际人口年龄分布与理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分布差数的绝对值之和,称为玛叶指数。玛叶指数不能大于 60,大于 60 可 以肯定该调查人口数据存在严重的年龄偏好,即堆积现象。计算得:M=4.34, 说明样本数据的分布均衡,无堆积现象,可靠性较好,详见表 1。 表110-99 岁区间 年龄结 尾数字 混合 人口 (1) 0 1 2 3 4 5 6 7 8 9 合计 70 44 91 2810 权重 (1)×(2) 系数 (3)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71 07 57 59 (5) 9 8 7 6 5 4 3 2 1 0
283541 人口 系数 (6) 混合调查人口玛叶指数20-99 岁区间 权重 (4)×(5) (3)+(6) 分比 离差 /% 9.88 9.40 9.69 10.31 10.90 10.95 9.32 9.89 9.73 9.91 0.12 0.60 0.31 0.31 0.90 0.95 0.68 0.11 0.27 0.09 4.34 占累计 与 人口百 10%的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结果与分析(一)居民的基本情况1. 居民的一般情况 (1)户籍构成 调查人群中,本地户籍人数 30667 人,占调查总体的 92.98%;外地户籍人 数 2292 人,占调查总体的 6.95%;其余为军人,占 0.08%。参见图 1。 其中,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在图、表中简称为“城居保 人群”或“城居保”)中,本地户籍人数 4249 人,外地户籍人数 97 人,各占 调查总体的 97.77%、2.23%。参见图 2。图1调查人群的户籍构成注:以上数据不考虑缺失值,下同1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图2 (2)户籍类别 调查人群中,非农业户口人数为 30354 人,占调查总体的 92.05%;农业户 口人数为 2596 人,占调查总体的 7.87%;此外为军人,占 0.08%。参见图 3。 其中, 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中, 非农业户口人数为 4260 人, 农业户口人数为 86 人,各占调查总体的的 98.02%、1.98%。参见图 4。 城居保人群的户籍构成图3调查人群的户籍类别图4城居保人群的户籍类别(3)性别构成 调查人群中, 男性人数为 15964 人, 占调查总体的 48.39%; 女性人数为 17025 人,占调查总体的 51.61%。参见图 5。 其中,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中,男性人数为 1,785 人,女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性人数为 2,561 人,各占调查总体的 41.07%、58.93%。参见图 6。图5调查人群的性别构成图6城居保人群的性别构成(4)年龄构成 调查人群中,35~45 岁组人数最多,占调查总人口的 19.71%。其中,25 岁以上人群占调查人群的 78.46%;已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群中,5~15 岁 组人数最多,占整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 20.48%。参见表 2。1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2年龄别(岁) 人数(人)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总计 73 02 189 构成(%) 3.56 8.75 9.24 14.29 19.71 16.16 13.36 14.94 100.00 人数(人) 286 875 528 348 529 539 457 711 4273 构成(%) 6.69 20.48 12.36 8.14 12.38 12.61 10.70 16.64 100.00调查人群及城居保人群的年龄构成调查人群 城居保人群注:以上数据计算时不考虑缺失值,下同。(5)婚姻状况及构成 在 15 岁以上的调查人群中, 已婚并共同生活的人数为 21837 人, 75.28%, 占 未婚的比率次之,占 14.32%。详见表 3。 表3婚姻状况 已婚并共同生活 未婚 丧偶 离婚 已婚但分居 其他 总计15 岁以上调查人群的婚姻状况人数(人)
17 29008 构成(%) 75.28 14.32 6.30 2.20 1.84 0.06 100.00(6)文化程度及构成 在 15 岁以上的调查人群中,高中及中专学历人数最多,达 8757 人,占1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30.26%,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最低,仅占 0.46%,详见表 4。 表4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小学 初中 高中及中专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硕士及以上 总计15 岁以上调查人群的文化程度人数(人) 93 38 133 28936 构成(%) 7.39 14.51 29.01 30.26 10.99 7.39 0.46 100.00(7)从业状况及构成 在 15 岁以上调查人群中,离退休人群和正式员工最多,分别达 25.48%和 23.92%,详见表 5。 表5从业状况 离退休 正式员工 无业 临时工 个体及自由职业者 学生 其他 钟点工 总计15 岁以上调查人群的从业状况人数 (人) 50 66 641 131 28985 构成 (%) 25.48 23.92 21.56 10.67 9.27 6.44 2.21 0.45 100.00(8)医疗保险状况及构成 调查人群中,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最多, 占调查总体的 43.47%;1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其次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医疗保险。同时,也可以发现依然有 22.37%的人没有任何保险。详见表 6。表6参保类别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公费医疗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其他社会医疗保险 没有任何保险 总计调查人群的医疗保险状况人数(人)
974 31 32770 构成(%) 43.95 7.03 2.97 13.26 10.41 22.37 100.00注:数据库中存在同时参与城职保与新农合的人员 36 人,在本报告中归入城职保;同时参 加城居保与新农合的人员 24 人,在本报告中归入城居保。① 四类人群性别构成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在图、表中简 称为“新农合人群”或“新农合”)以及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人群中,男性比 例高于女性;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在图、表中简称为“城职 保人群”或“城职保”) 则反之。详见表 7。 表7 男性 参保类别 城居保 城职保 新农合 未参保 类别合计 四类人群性别构成 女性 男女合计 人数 构成(%) (人) 构成(%) 58.93
52.08 人数 人数 (人) 构成(%) (人)
.42 .12 .35
47.92 14782四类医疗保险人群性别构成卡方检验:chi-square=,p<0.001。② 四类人群的年龄构成1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群中,5~15 岁最多,达 20.48%,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及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人群 中均以 35~45 岁的人群最多,分别达 23.50%、17.76%及 20.58%,详见表 8。 表8 年龄别 (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总计 城居保 人群人 数(人) 286 875 528 348 529 539 457 711 4273 构成 (%) 6.69 20.48 12.36 8.14 12.38 12.61 10.70 16.64 100 四类人群的年龄构成城职保 新农合 未参保 人群人 构成 人群人 构成 人群人 构成 数(人) (%) 数(人) (%) 数(人) (%) ―― ―― 112 5.17 541 7.60 ―― ―― 197 9.09 519 7.29 357 2.53 265 12.22 901 12.65
344 15.87 985 13.83
322 14.85 637 8.94
169 7.80 758 10.64
四类人群的年龄构成 Wilcoxon Kruskal-Wallis Test:Chi-Square = , DF = 3 ,Pr &.0001 。③ 四类人群的文化程度构成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以及未参加任何 医疗保险人群中,初中学历的人群最多,分别达 26.74%、33.32%及 30.68%,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中,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人群最多,达 30.25%, 详见表 9。 表9 调查人群的文化程度构成 未参保 构成 人群人 (%) 数(人)43
17.00 30.68 25.40 6.46 2.64 0.04 100.00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小学 初中 高中及中专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硕士及以上 总计城居保 城职保 新农合 构成 构成 人群人 构成 人群人 人群人 (%) 数(人) (%) 数(人) (%) 数(人)875 4 152 70 2
25.93 26.74 21.99 3.50 1.61 0.05 100.00 622 44
13.29 27.46 30.25 14.17 9.84 0.67 100.00 437 596 763 407 66 20 1
26.03 33.32 17.77 2.88 0.87 0.04 100.00四类人群的文化程度构成Wilcoxon Kruskal-Wallis Test:Chi-Square = , DF =3, Pr &.0001 。1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④ 四类人群的从业状况构成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群中,无业人群和学生最多,分别达 34.19%与 27.8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中,离退休者与正式员工最多,分 别达 40.30%和 40.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中,无业人群最多,达 30.59%;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人群中,无业人群最多,达 36.11%,详见表 10。 表 10 四类人群的从业状况构成 未参保 构成 人群人 数(人) (%)332
492 813 677 0 4.53 15.85 0.76 13.23 6.71 11.09 9.24 36.11 2.47 100.00从业状况 正式员工 临时工 钟点工 个体及自由 职业者 离退休 学生 学龄前儿童 无业 其他 总计城居保 城职保 新农合 构成 构成 人群人 构成 人群人 人群人 数 (人) (%) 数(人) (%) 数(人) (%)62 386 10 263 400 6 134
8.88 0.23 6.05 9.20 27.84 9.09 34.19 3.08 100.00
648 .06 6.78 0.26 4.50 40.30 0.14 171 329 17 453 86 297 135 705 112
14.27 0.74 19.65 3.73 12.89 5.86 30.59 4.86 100.00――987 158 14398――6.86 1.10 100.00四类人群的从业状况构成卡方检验:Chi-Square = ,p&0.0001。(9)调查人群中不同文化程度未参保情况 从表 11 可知,未参保人群构成比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少。其中,小学 以下未参保人群最多,占 42.26%,可能与小学以下人群主要为 0~5 岁学龄前 儿童有关,其次为小学和初中,分别占 29.60%、26.72%。 表 11 文化程度小学以下 小学 初中 高中及中专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硕士及以上 合计调查人群中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未参保比例 未参保人群人数(人) 43
3 731117调查人群人数(人) 50 38 133 32189比例(%) 42.26 23.21 23.49 21.21 14.85 9.03 2.26 22.3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0)调查人群中不同年龄人群未参保情况 从表 12 中可知,0~5 岁年龄段未参保人群最多,占 47.21%,55~65 岁年 龄段未参保人群最少,占 14.82%。 表 12 年龄分组 (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 调查人群中不同年龄人群未参保比例 未参保人群人数(人) 729 519 901 5 637 758 7311 比例(%) 47.21 18.43 30.31 28.60 23.11 18.94 14.82 15.77 22.37调查人群人数(人) 73 02 189(11)调查人群中不同职业人群未参保情况 从表 13 中可知,未参保人群中排在前四位分别是:学生占 43.57%、钟点 工占 42.75%、无业人员占 42.35%、临时工占 37.59%。未参保人群中最少的是 正式员工,占 4.79%。 表 13 从业状况 离退休 正式员工 无业 临时工 个体及自由职业者 学生 其他 钟点工 合计 调查人群中不同职业人群未参保比例 未参保人群人数(人) 492 332 0 813 181 56 7311 比例(%) 6.66 4.79 42.35 37.59 36.09 43.57 28.24 42.75 22.37调查人群人数(人) 50 54 641 131 321892. 居民的经济状况 居民家庭的收入及支出情况 本次调查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为 11369.81 元, 人均年支出为 8791.01 元, 其中居民年医疗保健平均支出为 1041.98 元,占人均年收入支出的 11.85%。1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将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按照大小排列,按人口分成五等分,各收入等级的居 民人数和均数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越贫穷的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 支出的比例越高。 表 14最低收入 指标 20% 收入区间(元) 人数(人) 占总人数比例 20.00 (%) 人均年收入平 2730.10 均值(元) 5.88 06.02 20.00 20.00 20.00 20.00 0-% 97 20%
000- 20% 0 6497调查人群收入分组情况中等收入 中高收入 最高收入中低收入表 15指标 人均年收入 人均年支出 住房 医疗保健 教育开支 日常生活 其他调查人群年收入与开支状况金额 (元) 1.01 547.33 6.14 .00 100.00 6.23 11.85 11.56 62.15 8.21 构成(%)(二)居民参保意愿和参保满意度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宣传动员 (1)知晓率 在 32916 位接受调查人员中,有 21273 人知道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项 政策,知晓率达 64.63%,参见图 7。1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图7 (2)知晓来源城居保知晓率知晓来源方面来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是最主要的来源,为 48.33%,其 次是, 电视 33.38%、 宣传单 30.20%、 报纸 28.07%、 亲戚朋友 12.56%、 广播 3.95%、 其他途径 3.71%、互联网 3.12%,参见图 8。图8知晓来源途径2. 城居保的满意度 (1)保险支付的方便程度 调查家庭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便程度的看法是:非常方便 44.47%;比较方便 43.74%;一般 4.57%;不太方便 2.19%;非常不方便 0.46%;2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不清楚的比例 4.57%。 (2)参保居民自感疾病引起家庭经济负担的变化程度 认为减轻很多的比例为 6.76%;减轻一些的比例为 30.05%;没有明显变化 的为 21.55%;认为加重一些的比例为 1.19%;加重很多的比例为 0.18%;不清 楚的比例为 40.27%。参见图 9。图 9 城居保家庭自感疾病引起经济负担的变化程度 (3)保险查询的方便程度 认为保险查询的方便程度:非常方便 35.18%;比较方便 44.72%;一般 11.06%;不太方便 4.02%;不清楚的比例 5.03%。参见图 10。图 10 城居保家庭自感保险查询的方便程度2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4)总体满意度及存在问题 ①总体满意度 在所有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家庭中,有 31.05%对保险非常满意, 37.44%比较满意。详见图 11。图 11 城居保家庭总体满意度 ②存在的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参保住户并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较为满意,未明确指 出保险的不当之处。其他参保住户认为该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顺次为:保障范 围窄,自付比太高,报销手续复杂、时间滞后,起付线太高,保费缴纳太高, 封顶线过低。详见图 12。图 12 城居保人群认为存在的问题2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3. 参保意愿 (1)愿意参保比 69.3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06%表示不愿意 参保,另有 14.6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2)不愿意参保原因 城市的缴费水平不同,支付比率不同,及其他条件限制,各城市的参保意 愿也不同。对有资格参加而不愿意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群来说,不愿意 参加的原因的比例参见图 13。图 13 不愿意参加城居保的原因比例(3)意愿缴纳保费 受访者每年最多愿意缴纳的保费为 313.43 元。(三)调查人口健康状况1. 两周患病情况 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以城居保人群最高,达到 292.84‰,新农合人群最 低, 178.32‰; 为 从性别来看, 女性人群的两周患病率均高于各组的男性人群。 详见表 16。各年龄段人群两周患病情况参见表 17。2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16项目 两周患病率 男性 女性 城居保 292.84 230.42 336.35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城职保 287.12 268.40 307.69 新农合 178.32 149.73 201.14 未参保 201.51 160.36 236.12 合计 250.38 222.00 276.98表 17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调查人群年龄别两周患病率(‰)城职保 ―― ―― 89.08 105.54 174.45 289.77 382.16 499.32 新农合 142.86 101.52 77.49 92.91 102.83 258.90 342.92 404.76 未参保 168.74 93.47 76.07 116.31 192.57 338.36 406.36 536.14 合计 184.12 110.09 86.59 108.82 179.45 307.76 395.04 501.27城居保 237.76 145.14 128.79 131.72 240.87 411.35 486.00 526.892. 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以城职保人群最高,达到 346.25‰,未参保人 群最低,为 165.32‰;从性别来看,除城职保人群外,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均高 于男性;详见表 18。各年龄段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参见表 19。表 18项目 慢性病患病率 男性 女性 城居保 271.51 203.36 319.02调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城职保 346.25 357.08 334.36 新农合 182.13 157.03 202.15 未参保 165.32 125.71 198.63 合计 265.69 256.45 274.362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19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调查人群年龄别慢性病患病率(‰)城职保 ―― ―― 31.61 53.49 149.86 318.43 552.08 681.54 新农合 8.93 20.30 22.14 43.37 110.54 305.48 453.42 517.86 未参保 9.68 15.29 25.09 75.31 148.30 309.68 491.32 620.02 合计 12.22 16.34 29.26 61.73 154.32 327.76 535.01 662.02城居保 20.98 17.14 47.35 80.46 234.40 445.27 571.12 644.163. 主要健康行为因素 (1)吸烟 15 岁以上的调查人群中,不吸或很少吸的人群占绝大多数,详见图 14。图 14 调查人群吸烟情况 (2)饮酒 15 岁以上的调查人群中,从不饮酒的人群占绝大多数,详见图 15。2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图 15 调查人群饮酒情况 (3)体育锻炼 调查人群中,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占绝首位,其次是经常参加及偶尔 参加人群,详见图 16。图 16 调查人群体育锻炼情况(4)身高体重指数(BMI) 调查人群的 BMI 平均为 22.17,各类人群详见表 20。 表 20城居保 21.02±4.80 城职保 23.00±3.21各类人群 BMI 情况新农合 22.2±4.14 未参保 21.45±4.80 合计 22.17±4.192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5)参加保险 调查人群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占 4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占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占 7%,仍有 22%的调查人群无任何保险。22% 45%10% 13% 3%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其他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 没有任何保险图 17调查人群参加保险情况(四)医疗服务的可及性1. 两周卫生服务利用 (1)两周就诊情况 调查人群的两周就诊率以城居保人群最高,达到 159.01‰,新农合人群最 低,为 86.72%;从性别来看,女性人群的两周就诊率均高于各组的男性人群。 两周患病就诊率同样以城居保人群最高,达到 675.50‰,同样以新农合人群最 低。两周未就诊率以未参保人群最高,达到 638.27‰,以新农合人群最低。详 见表 21。2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21项目 两周就诊率 男性 女性 两周患病就诊率 男性 女性 两周未就诊率 男性 女性调查人群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城职保 140.31 123.19 159.16 610.31 572.29 646.95 623.07 633.85 612.69 新农合 86.72 75.35 95.70 600.27 617.98 589.76 567.57 564.52 569.38 未参保 110.41 86.06 129.82 604.97 575.68 621.68 638.27 681.07 613.85 合计 126.12 109.57 141.64 629.44 605.04 648.42 611.20 622.62 602.31城居保 159.01 133.62 176.70 675.50 664.40 681.51 580.65 584.96 578.31各组人群患病后均以纯自我医疗方式为主,其次为到医疗机构看病;患病 后没有采取措施以未参保人群为首,城居保人群最低。详见图 18。图 18 患病后处理方式自感病情和经济困难是受访者患病后未选择医疗机构看病的主要原因,详 见图 19。2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图 19调查人群两周患病未就诊原因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因经济原因未去医疗机构就诊的受访者,顾虑最大 的前 3 项依次为:有医疗保险,但到医院总费用会太高;没有医疗保险,看不 起病;有医疗保险,但垫付的钱太多;详见图 20。图 20因经济原因未就诊原因分析(2)城居保人群两周就诊情况2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22城居保人群年龄别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两周就诊率 271.43 99.01 56.82 68.97 92.63 252.80 220.77 256.86 160.79 两周患病就诊率 .98 491.80 615.38 457.94 761.23 579.83 678.92 672.83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表 23城居保人群经济五分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两周就诊率 155.50 136.09 181.38 150.09 172.03 159.02 两周患病就诊率 640.67 580.25 728.92 673.46 740.00 672.66经济分组 最低 20%人群 次低 20%人群 中等 20%人群 次高 20%人群 最高 20%人群 合计(3)城职保人群两周就诊情况3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24 城职保人群年龄别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两周就诊率 ―― ―― 54.99 45.56 76.64 134.35 179.90 268.92 140.58 两周患病就诊率 ―― ―― 676.90 444.79 519.43 575.96 602.12 703.02 575.67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表 25城职保人群经济五分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两周就诊率 145.30 143.15 128.26 132.26 156.08 141.00 两周患病就诊率 646.36 623.91 563.33 569.46 648.45 610.26经济分组 最低 20%人群 次低 20%人群 中等 20%人群 次高 20%人群 最高 20%人群 合计(4)新农合人群两周就诊情况3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26 新农合人群年龄别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两周就诊率 157.41 71.07 41.51 29.41 69.17 98.84 164.60 157.57 89.43 两周患病就诊率 .78 785.71 392.86 783.24 478.87 616.28 493.15 640.25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表 27新农合人群经济五分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两周就诊率 118.04 84.00 79.53 51.34 104.08 87.40 两周患病就诊率 716.22 578.92 614.31 396.55 638.77 588.95经济分组 最低 20%人群 次低 20%人群 中等 20%人群 次高 20%人群 最高 20%人群 合计(5)未参保人群两周就诊情况3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28 未参保人群年龄别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两周就诊率 173.75 61.66 40.65 60.99 89.79 142.66 165.82 231.90 111.81 两周患病就诊率 .49 572.34 622.17 569.83 530.26 517.79 576.33 632.83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表 29未参保人群经济五分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两周就诊率 109.13 115.82 108.18 114.17 103.91 110.27 两周患病就诊率 624.05 632.16 588.26 630.34 560.41 607.21经济分组 最低 20%人群 次低 20%人群 中等 20%人群 次高 20%人群 最高 20%人群 合计2. 住院卫生服务利用 (1)年住院情况 调查人群的年住院率以城职保人群最高,达到 9.90%,未参保人群最低, 为 4.92%;年应住院未住院率以未参保人群最高,达到 59.56%,而以新农合人 群最低。详见表 30。3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30项目 年住院率(%) 男性 女性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男性 女性调查人群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城居保 7.35 6.03 8.27 57.05 55.05 58.00 城职保 9.90 9.87 9.93 44.28 42.84 45.77 新农合 5.77 10.25 4.23 35.03 33.57 35.71 未参保 4.92 3.68 5.90 59.56 61.03 58.78 合计 7.59 7.35 7.80 48.68 45.95 50.87经济困难和自感病情是均为各类人群应住院未住院的主要原因,详见图 21。图 21调查人群未住院原因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因经济原因未去住院的受访者,顾虑最大的前 3 项 依次为:有医疗保险,但到医院总费用会太高;没有医疗保险,看不起病;有 医疗保险,但起付线太高;详见图 26。3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图 26因经济原因未住院原因分析(2)城居保人群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表 31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城居保人群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率 10.73 3.70 2.84 5.75 5.10 6.99 8.25 15.33 7.24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34.28 27.06 28.57 37.50 66.14 73.44 67.96 54.29 48.173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32经济分组 最低 20%人群 次低 20%人群 中等 20%人群 次高 20%人群 最高 20%人群 合计城居保人群经济五分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率 7.35 7.39 7.56 7.35 7.40 7.41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56.22 56.04 64.48 54.35 50.72 56.36(3)城职保人群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表 33 城职保人群年龄别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率 ―― ―― 5.04 6.10 4.07 6.89 11.36 22.26 9.92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 ―― 10.00 19.86 49.39 54.62 48.88 41.21 43.39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3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34经济分组 最低 20%人群 次低 20%人群 中等 20%人群 次高 20%人群 最高 20%人群 合计城职保人群经济五分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率 11.02 8.93 9.56 9.79 10.25 9.91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42.00 44.74 45.94 44.31 45.16 44.43(4)新农合人群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情况表 35新农合人群年龄别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率 9.82 1.52 3.40 7.84 4.42 6.59 5.28 11.24 5.90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31.25 25.00 10.00 9.28 43.33 39.37 50.00 45.71 31.64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3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36经济分组 最低 20%人群 次低 20%人群 中等 20%人群 次高 20%人群 最高 20%人群 合计新农合人群经济五分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率 4.98 4.09 6.55 5.58 7.59 5.76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45.61 46.59 36.69 32.43 17.07 35.69(5)未参保人群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表 37 未参保人群年龄别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率 9.67 1.73 2.00 4.76 2.52 4.06 6.54 12.49 4.99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28.63 34.45 21.74 36.31 71.26 74.51 73.64 58.44 51.92年龄分组(岁) 0~5 5~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 合计3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38经济分组 最低 20%人群 次低 20%人群 中等 20%人群 次高 20%人群 最高 20%人群 合计未参保人群经济五分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率 3.89 4.74 4.86 5.78 4.86 4.83 年应住院未住院率 65.10 63.07 58.26 57.64 54.83 59.803. 居民医疗服务费用 (1)门诊医疗服务费用 本次调查城镇居民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 769.11 元,中位数为 200.00 元, 二者差异考虑由于门诊医疗费用统计学偏态分布所致。 居民除了支付门诊医疗费用外,就医过程中支付其他费用(如交通等)称 为门诊间接费用。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平均每次门诊间接费用为 88.13 元。 各种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次均门诊医疗费用有所差别。详见表 39。 表 39费用指标 次均门诊医疗费用 门诊医疗费用中位数 次均间接门诊医疗费用不同保险人群各类门诊医疗费用(元)城居保 867.55 200.00 149.42 城职保 864.31 200.00 79.08 新农合 521.65 134.00 75.07 非参保 623.80 200.00 79.66 平均 769.11 200.00 88.13(2)住院医疗服务费用 本次调查城镇居民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为 6705.30 元, 中位数为 4000.00 元, 二者差异考虑由于住院医疗费用统计学偏态分布所致。 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平均每次住院间接费用为 943.81 元。 各种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住院补偿比详见表 40、41、 42。3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表 40费用指标 次均住院医疗费用 住院医疗费用中位数 次均间接住院医疗费用不同保险人群各类住院费用(元)城居保 7.50 1024.93 城职保 0.00 904.08 新农合 0.00 1192.81 非参保 0.00 969.17 总体 0.00 943.81表 41保险支付指标 次均门诊补偿比例 次均住院补偿比例不同保险人群门诊及住院补偿比(%)城居保 23.97 34.39 城职保 63.79 62.84 新农合 35.21 29.98表 42保险支付指标 城居保 城职保 新农合不同保险弱势人群住院补偿比(%)总比例 34.39 62.84 29.98 低保人群 32.54 57.36 23.32 60 岁以上 38.47 64.26 29.85 残疾人 31.77 56.39 35.67(3)自我医疗费用 本次调查了居民进行自我医疗和购药的花费情况。城镇居民患病以后平均 用于开展自我医疗和购药的费用为 146.43 元。详见表 43。 表 43费用指标 自我医疗费用均数 自我医疗费用中位数不同保险人群自我医疗费用(元)城居保 154.71 50.00 城职保 154.56 60.00 新农合 119.42 50.00 非参保 127.98 50.00 总体 146.43 50.00(五)主要结果与结论1. 主要结果 本次调查人群中,正式员工和离退休人群分别占 23.92%和 25.48%,无业人4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群占调查总体的 21.56%。调查人群中拥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占 13.2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占 43.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群占 7.03%,仍没有任何保险的人群占调查人群的 22.37%。调查人群的人均年收入 为 11369.81 元,人均年支出为 8791.01 元,其中居民年医疗保健平均支出为 1041.98 元,占人均年支出的 11.85%。 调查人群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体参保率为 28.39%,其中 60 岁以上 人群的参保率为 44.72%,低保人群参保率为 45.97%,残疾人为 41.48%。未参 保人群中,女性占 55.6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中,5~15 岁最多, 达 20.4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及 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人群中均以 35~45 岁的人群最多, 分别达 23.50%、 17.76% 及 20.58%。不同文化人群中未参保人群构成比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少,其 中,小学以下人群中未参保人群比例最大,占 42.26%。不同年龄段人群中 0~5 岁年龄段未参保人群比例最大,占 47.21%。不同职业人群中未参保人群比例排 在前四位分别是:学生占 43.57%、钟点工占 42.75%、无业人员占 42.35%、临 时工占 37.59%。调查人群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知晓率达 64.63%,知晓 渠道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电视、宣传单。68.49%已参 保住户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表示满意。有资格参保而目前仍未参保的受访 者中有 69.33%表示愿意参保。 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 25.04%,慢性病患病率为 26.57%。调查人群两周 就诊率为 12.61%,两周患病就诊率为 62.94%。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人群的两周就诊率高于未参保人群,两周未就诊率低于未参保人群。调查人群 的年住院率为 9.90%,年应住院未住院率为 48.68%。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的人群年住院率明显高于未参保人群,年应住院未住院率低于未参保人群。 本次调查城镇居民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 769.11 元,次均住院费用为 6705.30 元。其中,参加城镇居保的人群的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 867.55 元,次 均住院费用 6884.43 元,均高于未参保人群的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 2. 主要结论 (1)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对这项制度满意度较高。有资格 但未参保的受访者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保积极性。4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改善参保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已显现出一定正 向影响。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效果、缓解疾病经济负担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分 析。 (3)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比,目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力 度较低,仅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力度相当。其原因可能与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刚刚启动有关。4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讨论与建议一、关于对试点工作的基本判断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和对部分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实践充分证明,中央 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各级党 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赞同,广大群众衷心拥护。总的讲,试 点城市工作积极稳妥,组织实施得力,国务院 20 号文件确定的制度框架、基本 原则和主要政策基本得到贯彻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和管理 体系初步形成;试点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启动运行,参保规模 不断扩大, 参保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一定程度保障, 制度成效初步显现, 2007 年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因此,今年可以按照国务院 20 号文件的要求,继续选择 部分管理基础较好的城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建设步伐。 (一)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决策是正确的。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以人为本的科 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快 速增长,国力增强,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是建立比较完 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机遇期。 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逐步完善制度, 解决群众看病难特别是社会弱势人群因病致贫问题。通过家庭缴费和政府补助 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切实可行。政府花钱不多但效果很 好,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信任。一般居民通过家庭缴费参保,权利 和义务明确,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医疗费用节约意识,培养社会团结互助的风气, 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仅使城镇居民获得稳定的基本医疗 服务资金来源,而且通过向医药服务提供者集中购买服务,可以促进医疗服务 提供者加强自身管理,有利于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制度具有可持续性。 (二)试点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是可行的。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首先解决居民的门诊大病和住院医疗问题,化解群众因 病致贫的主要风险,参保门槛不高,符合现阶段城镇居民经济状况。在尊重群4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众意愿的同时,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居民参保,重点解决困难人群参保问题,并 采取医疗待遇水平与缴费水平、缴费年限挂钩的政策,体现了制度的公平性, 增强了制度的吸引力,有利于扩大参保范围,有利于制度尽快推行,稳步推进。 在中央确定制度框架和大的原则下,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 探索解决深层次问题,符合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的实际,也能够统筹协调,兼顾 长远,逐步完善制度。 (三)试点城市的工作进展是顺利的。 试点地区各级政府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 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提早谋划,提前准备,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实施 步骤清晰。各相关部门相互联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省市加强 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督查,在政策制定、部门协调、资金落实和人员配置等方 面给予大力支持。试点城市工作重点明确,集中时间广泛宣传动员,着力研究 筹资机制、财政补助机制和费用支付机制,突出“两个社区平台”加强医疗保 险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针对城镇居民就医特点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办法,使各 项管理办法和服务措施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广大城镇居民对试点是拥护的。 入户调查数据显示:65%的居民知道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68%的居 民表示愿意参加, 68%的参保居民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非常满意和比较 满意。总体来讲,广大居民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较高。4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二、关于试点中的几个问题由于试点的时间不长,有的地方几个月,有的才刚刚起步,无论是成效的 估价还是问题的认识,都还是初步的。我们认为,当前试点中最紧迫、最突出 的问题有三个: (一)部分地方对国务院 20 号文件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不够透彻。少数 地区对国务院 20 号文件确定的基本原则、制度框架、主要政策的理解存在片面 性,甚至各执一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确定的筹资标准过高,保障范围过宽; 个别地方套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模式,设立个人账户,与国务院 20 号文 件的有关精神不符。 (二)财政投入偏低,补助机制亟待健全。各试点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对此问题反映较为突出。从总体上看,城镇居民普遍没有固定收入,缴费能力 不高,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目前,在筹资标准不高的情况下,政府对城镇居民 的补助约占总筹资的 41%,居民缴费占大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度的吸引 力,影响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特别是对困难人群的补助主要靠地方财政,困 难地区财政难以支撑。目前,财政补助还未能形成一种机制,尚未纳入正常预 算,不利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任务重与人员少、经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虽然一些试点城市在 试点中增加了经办机构的编制和社区工作人员,也有经费投入,但主要是应试 点启动之需,没有建立长远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和队伍建设的机制。部分困 难地区对启动急需的经费和人力都难以保证,计算机管理网络建设滞后,目前 仍用手工操作。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增加的 1-2 名工作人员,大多数是“4050” 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流动性大,除办理医疗保险管理业务外,还要承担养老 保险、劳动就业等其他任务,不能很好地适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问题也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认真研究解决:如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何转换衔接; 就业年龄段的非就业人口如何参保;城市流动人口如何参保,医疗费用如何结 算;如何减轻患长期慢性病参保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提高城镇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等。4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三、关于扩大试点的几点建议为了做好今年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工作, 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 扩大试点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继续深入贯彻国务 院 20 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在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要进一步 统一思想,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 续”这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针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联 系,提高对试点工作任务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要全面准确把握试 点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既要强调政府责任,投入必须到位,也要明确政府 只能负有限责任,避免大包大揽。要强调重点保障“老、残、困”人群的基本 医疗需求,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防止盲目扩大 保障范围,不切实际地提高保障水平。要强调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政策体系建 设、管理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 全管理体系。建议适时召开试点经验交流会,加强对试点工作指导,鼓励各地 开展交流,相互借鉴,确保试点又好又快地向前推进。 (二)要切实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要舍得投入, 宁可少上几个项目,少搞几个楼堂馆所,也要把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好, 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的指示精神,建立合理稳定的财 政投入机制,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居民保障水平。今年财政补助至少应达 到每人 80 元, 同时, 要把政府补贴居民参保资金纳入各级财政的预算经常项目, 单独建立预算科目。明确中央、省、地、县各级财政投入比例和补助范围,分 级做实补助资金。建立正常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补助在总筹资 中的比重。 (三)要统筹考虑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实际需要,切 实加强管理能力建设,特别是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卫生服务平台建设。要根据 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需要,在适当增加医疗保险行政和经办管理机构人员编 制的同时,为每个劳动保障社区平台增加 2-3 名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专职工作人 员,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合理确定社区工作人 员经费标准。加大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投入。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4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调查研究的经验与不足由于此次入户调查时间紧迫,从方案设计到调查结束只有不到 4 个月,加 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是去年 3 月份新成立的一个社会团体, 工作人员年轻化, 缺少入户调查经验,特别是对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入户调查,难度就可想而知。 但是在熊先军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迎难而上,首先是医保研究会组织了自己 的方案设计小组,主要成员是孟伟、严宵、赵宇英、张秋云。我们加班加点, 通过小组讨论会以及向有经验的人士咨询,我们出台了调查评估方案初稿,之 后我们又成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 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入户调查评估圆满完成。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 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在以 后的调查中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经验总结 (一)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此次入户调查邀请了各相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 构的专家参与;吸收了先行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地方的经验,借鉴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东北三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 系试点评估方法;书面征求了各相关单位的意见;召开了部分试点城市劳动保 障局医疗保险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正是在此基础上,入户调查 才得以成功完成。 (二)明确责任、科学安排。在调查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科学设 置了研究进度表、负责人联络表、负责人员职责表等,另外,调查研究小组还 设置例会制,及时了解处理各方人员在调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二、不足之处 由于此次调查时间仓促,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了抽样难、入户难现象。一 是某些样本城市居委会负责人对我们的抽样方法不理解,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 抽样,二是一些调查对象对调查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而且心存疑虑,不肯 很好配合。有的门难进、脸难看,甚至态度蛮横,拒不接受普查人员的调查; 有的敷衍了事、不讲真话、不报实数。三是个别调查人员没完全按照我们的要 求入户调查,存在漏问漏填现象。在以后的调查中我们将要大力宣传,发挥舆4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监督的作用,多做工作,依法开展入户调查,同时加强对入户调查人员的培 训。4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工作的指导意见[Z].. [2]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提要[M],2005. [3]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 [4]李晶.社会调查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方积乾.卫生统计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6]MISSOC.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 EU[A],1999. [7]Kersten Kamhe.德国医疗体系和医疗改革[A],健康政策,1998,43. [8]The Blues―Ahistory of the Blue Cross and Blue Shield System (Robret Cunningham Ⅲ and Robert M Cunningham Jr Foreword by Rosemary A Stevens) [9]王鸿勇.国际医疗保险模式和改革发展比较分析[A].国外医学卫生经济手 册,). [10]邓大松.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1]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工业化国家医疗保险制度[R],2007. [12]陈淘.健康保险程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3]赵曼.社会保障理论探析与制度改革[A].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4]郑定铨,刘殿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A].北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培 训中心,2005. [1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 The World Health Report[R], 2006. [16]周寿祺.对策与思考―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纵横谈[A].贵州:贵州人民出 版社,2002. [17]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8]杜乐勋,张文鸣,黄泽民.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 [19]许正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4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社,2002. [20]柳玉枝,张纯元.高龄老人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A].人 口与经济,2003,(1). [21]罗元文.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2]Atkinson A B,Hills John.Social Security in Development Countries[A].Oxford Press.1991278 Barnum,Howard,Joseph Kutzin,Helen Saxenian. Incentives and Provider Payment Methords.Washington DC: World Bank.Population, Health, and Nutrition Department [23]Charles Normand, Axel Weber.Social Health Insurance: A Guidebook for Planning [M].WHO, 1994. [24]邹根宝,郝群.若干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比较[A].世界经济文 汇,2002.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特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文件汇编[R],2001. [26]邹富良.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回顾――镇江市七年职工医疗保险制 度改革卫生经济学评估[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 年 13 卷 6 期. [27]蔡文俊.镇江医改三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卫生经济,1998 年 06 期. [28]杨红燕.世界各国主要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2, 23(5):1-5. [29]高连克,杨淑琴.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05, (4): 110-113. [30]周云.从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看市场与政府的作用[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 册,1―154. [31]高连克.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辑刊,2005.(6): 223-225. [32]王亚东,王爱莲,刘桂风.赴新加坡考察医疗管理的体会[J].中华医院管 理,5-216. [33]OECD.The Reform of Health Car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ven OECD Countries [M]. Paris: Health Policy Study.5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34]Japan Ministey of Health and Welfare.Seeing for New Image of the Elderly as Social Aging Proceeds into the 21st Cehtury [R].Annual Report on Health and Welfare, . [35]Guide to Medisave.Medishiled and Medifund Handbook [EB/OL].Http://www.Moh.Gov.sg/Healthtown/pub-healthcare-services. Htm[36]Our healthcare System.Overview of the Singapore Healthcare System [A]. Minisitry of Health. 2005. [37]张奇林.美国的医疗救助制度及其启示[A].经济评论,2002,2. [38]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M].化工工业出版社,2003. [39]The NHS Plan.A plan for investment.A plan for reform.[EB/OL].http://www.nhs.uk/ nationalplan. [40]2002 Annual Report of the Boards of Trustees of the Federal Hospital Insurance and Federal Supplementary Medical Insurance Trust Funds [R], Annual Report on Health and Welfare, 2002. [41]Norio kawaguchi.Introduc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n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M].WHO, 2006. [42]Musgrove, Philip. Public and Private Roles in Health [A]: Theory and Expenditure Patterns. World Bank Discussion, 2004. [43] Hills John Employer Health Benefits [A]. 2000 Annual Survey, 2001.5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概述撰稿人:张秋云 审稿人:熊光练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的进 程发展起来的,因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早,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如英国在 17 世纪初就对贫困人群实施了医疗救助[1],德国俾斯麦政府 1883 年 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法》[2],美国于 20 世纪初实施了市场医疗保险,到 20 世纪 50-60 年代又建立了贫困人群的医疗救济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可以 说, 大部分西方国家在 19 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都建立各自的医疗 保障制度。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是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这是在计划经济的模 式下实行的对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制度。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是城镇职工医疗 保险制度改革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92 年以前为第一个 阶段,以控制医疗费用为中心,对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完善[3];1992 年~1998 年为第二阶段,开始探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医疗保险 制度改革的试点[4];1998 年以来为第三阶段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8]44 号)为标志,开始全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1.1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结构 目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占有 90%以上的医疗资源,但是国家无力通过税 收和财政补助直接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偿,医疗机构主要通过市场收费来获得补 偿。因此,在公共筹资途径缺失的情况下,我国庞大的公立医疗体系并不能提 供类似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我国政府正在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卫生公共筹资 机制,并结合现有的医疗服务提供体系来为国民提供医疗保障[5]。现有的医疗 保障主要有:属于社会医疗保险性质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属于国家健康5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保险性质的公费医疗制度; 兼有社会保险和互助保险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部分地区实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另外还有补充医疗保险。从筹资和医 疗服务提供的方式来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都兼有社会医疗保 险和互助医疗保险的性质。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从 覆盖人口还是筹资金额上看,都处于从属地位。除了以上经常性的制度安排外, 我国也对贫困人群实行了医疗救助,医疗救助与个人的经济状况挂钩,具有临 时性,并且保障程度低,覆盖面窄,在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并不处于显著地 位。 1.2 公立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了 1.6 亿人,初步完成了从 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向医疗保险制度的转轨。2002 年,国家提出在农村建立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去年 3 月份,已有 6.85 亿农民参加,占全国农业人 口的的 78.9%[6]。2003 年着手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5 年开始城市医疗救 助制度试点,目前已在各地普遍推开。据 2002 年底对 30 个城市书面调查的统 计,43.3%的城市已经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76.7%的城市已经建立大额医疗补 助。2007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 意见》 (国发[2007]20 号) ,把那些没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的城镇非从业居民也 覆盖在医疗保障制度的范围内。 1.3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筹资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特征是: “多层次、多板块”的筹资模式共享一个以公[7] 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筹资水平是制度差异的根本所在 。80 年代以来,我国居民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从 20%上升到了 50%以上,公 立医疗保障(包括政府支出和社会支出)支付比例在 2000 以前迅速下降,2000 年以后,由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和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推广,这个比例略 有回升[8]。近 25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公立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 却出现滑坡,2003 年中国的公共筹资比例仅占总费用的 36%(其中政府支出 17.0%,社会保障支出占 19.3%) ,这是我国多年来忽视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 事业的后果[10],是近年来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11]。 同时这些数据也从深层次反映出“中国卫生效率和公平问题根源主要不在于缺53[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少公共资金,而在于缺少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和有效的政府管理”[12]。 1.4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待遇 仅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2005 年, 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人均筹资水平超过了 1000 元, 而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 筹资水平仅为 42 元,两者相差 24 倍,同时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均支付水平为 783 元,而农村和做医疗的人均支付水平仅为 24 元,两者相差 33 倍[13]。由此 可见,这两大医疗保障体系的待遇极不平衡,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巨大的城乡不 平衡。 二、当前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改革目标不明确 回顾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重点和关注点都集中 在解决当时突出的问题上,对长远的制度建设和改革目标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 究[14]。目前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在制度上没有安排一部分 劳动者(主要是个体、私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二是建立 在缴费基础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必然会有一部分人群因无力缴费而得不到基本 的医疗保障;三是基本制度形式单一,不适合不同缴费人群的选择参保。因此 必须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模式和制度体系建设的长远规划。 2.2 制度体系不健全 基本医疗保险“一枝独秀” ,难以独撑局面,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亟待建立, 各类补充医疗保险有待规范和发展, 医疗卫生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估计,约有 30%的国有企业参保有困难,其中 10%的困难企业 完全没有能力参保[15]。从全国情况看,只有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地区如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尚有能力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办法,而大多数地方财政 没有能力或只有部分能力[16]。同时,我国的补充医疗保险项目也存在者不规范 或错位现象。对这些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从理论上和政策 上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2.3 政府责任不到位 目前,各级政府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没有一个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抚州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