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一项是根据定性的原则区分施工总体部署原则各个案类别的变量

注重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理论;2、社会调查者本身的职业操守,社会调查者本身应当;答:定性研究是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定量研究就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答: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
注重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第五,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社会调查中要把系统作为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并且注意其层次性和顺序,从事物发展的层次与顺序中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践的需要提出了社会调查的任务,促使人们去进行社会调查,调查所形成的理论又需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并指导实践。社会调查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实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抽象过程。具体而言,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防止只重现象或只重理论这两种倾向。此外还要注意的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是在静止状态中,而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伦理道德原则是社会调查研究中非常重要而又经常被很多研究者忽略的原则。所谓伦理通常和道德通用,其定义就是“与特定职业或群体相一致的行为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第一,被调查者自愿参与。第二,不伤害参与者。
2、社会调查者本身的职业操守,社会调查者本身应当具备一些必备的素质,除高度的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理性、客观、实证的精神、掌握高超的调查研究技术之外,还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诚实、守信、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等道德修养。 5、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二者关系如何?
答:定性研究是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社会调查研究。定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它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研究。
定量研究就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化。但有些社会现象或问题无法进行定量研究,有些也只是进行粗略的定量研究,精确程度不高,而且任何社会调查研究说到底都是为了探讨社会事实的本质及规律,因此,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从定性出发,经过量化过程,再返回到定性,这关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6、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点?(重点)
答: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没有或较少议论。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是从理论假设出发,对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同时努力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
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时点的有关资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分析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横剖研究方式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映在某一横截面上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实中不同部分的特点。但仅仅基于某个时点的社会调查难以反映深层次问题。纵贯研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莫测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研究,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又叫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研究。纵贯研究的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比较深入。但纵贯研究较横向研究在时间与物资的花费要多一些,因此调查范围一般不宜过大。
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常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类类型。定性研究类型主要运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或者定量困难的对象研究,或者研究某些处于初级阶段的问题。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的研究。定量研究类型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通过量的研究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通过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依调查对象的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全面调查是一种一次性的调查,其目的是把握某时点上或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全面调查的优点在于它能比较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为了搞清国性、国力、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现象的总量而进行的全面调查,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以调查的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
个案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个案调查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访问、座谈、观察等方式。由于个案调查的对象较少,因而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深入的接触,对于被调查对象的历史、现状、社会文化背景、内部关系等可以进行综合的、分层次的了解。个案调查对于认识总体来讲是一种定性研究。这种定性研究由于对象较少,典型性程度的大小不一,所以,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得不到保证。
1、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 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2、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在课题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名称、产生过程以及这一课题的性质,要特别说明课题是侧重于理论还是应用,是作为学术探讨,还是要描述、解释现象或提出预测和对策。在目的方面,要具体说明调查研究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意义如何。在基本观点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的主要命题和假设是什么,所涉及的概念如何定义,变量及其关系是怎样的。(二)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要说明调查对象有哪几类,有哪些调查的基本单位;需要通过这些单位来调查哪些项目和指标,收集哪些资料,对资料的系统性和精确性有何要求;调查要什么地区进行、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调查对象的时间跨度有多大。(三)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要说明根据调查研究课题、对象、内容和范围,选取哪种调查方式。要说明主要采用哪种调查方法,即收集资料的方法。要说明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包括所采用的资料整理、分析的主
要类型,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四)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总的期限。其次要排出具体的进度表,标明调查研究中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所需时间,以控制调查研究计划的进程。(五)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要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可选用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不同组织形式。选择调查人员,应该依据以下标准:第一,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第二,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满腔热情地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第三,具备课题本身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第四,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最好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经验。第五,具备社会调查研究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如较好的观察力、洞察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六)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从国家组织的大型调查到自费的小型调查,都必须提供经费预算和计划。在经费预算中,须详列各项用途,如调研人员差旅费、交通费、加班费等。社会调查研究还要所需的物质保证,主要是对调查工具、技术设备以及资料整理与分析设备,如交通工具,录音和录像设备,实验仪器,计算机等,做出安排。
方案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实用性。调查方案必须全面考虑课题的需要和调查人员的主客观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切实可行。(二)系统性。调查方案一定要完整、严密,对调查研究的所有环节和具体步骤以及具体办法都不能有所遗漏,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衔接的问题,做到环环相扣,浑为一体。(三)时效性。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所有的调查研究都有很强的时效性。(四)经济性。为了避免浪费资源、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研究设计应该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产出。(五)弹性。任何调查方案都是事前的设想,与客观现实之间很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研究方案的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都尽可能有所预计,并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3、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
答:命题是善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它通过这种表述,使各种社会现象和事物联系起来。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等都属于命题。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直接指出社会现象和事物的性质或直接说明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着什么社会现象或结果。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前述反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表述都是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到的表述。
假设,在各种命题中,公理、定理、经验概括等都属于已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也就是得到实践证明的命题。假设则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函数式,第二种是条件式,第三种是差异式。提出假设可以说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一环。第一,假设是整个调查研究方案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二,假设指引资料的收集。第三,假设通往客观真理。
4、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答: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逻辑分析,即用理论的逻辑方法检验研究设计的可行性,主要适用于命题和假设、变量和指标进行检验,对其他方面作用则有限。第二种,经验判断,即用以往人们的实践经验来判断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适用于所有方面。第三种,试调查,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调查的结果修正和完善原方案,这是对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5、什么是探索性研究?如何进行探索性研究?(重点)
答: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6、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重点)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发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政府、、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能够提出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老师可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7、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因果关系。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导致空气污染。又如,通货膨胀使人们生活水平下降。二是相关关系。例如,学历高和收入高之间,虽然不是因果关系,但也有一定关系,这就可以说是相关关系。
1、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字或符号。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概念的变量规则比较简单易为,而一些抽象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就比较难订,需要反复斟酌。
2、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第二,完整性。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第三,互斥性。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
3、简述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确定其类别,并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在定类测量中,所分的类别必须具有互斥性,即每一个测量对象都会在我们的分类体系中占据一个类别,且仅仅只占据一个类别;类别之间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定类测量只是一种定性的
测量,丝毫不反映测量对象本身的数量状况,其数字性质只有等于或不等于。它在四种测量中层次最低。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与定类测量比较,定序测量要高一个层次,所得到的信息更多。定序测量不仅能够像定类测量一样,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还可以针对测量对象的某种特征,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标准将它们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它兼有定类测量和定序测量的特征,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定距测量要求测量标准上的间距能够代表所测量对象的量的间距。也就是就说,定距测量的每一等能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瓣,它可以用来想加或相减。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它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功能外,还具有一个绝对地零点。定比测量是测量中数量化程度最高的层次,定比测量中的数字不仅都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而且运算的结果都具有实在的意义,可用于各种统计分析。
4、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第一,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第三,测量的长度: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第四,测量的难度:测量题目太容易或过难。
5、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重点)(任选一个概念对其操作化)
答: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确切的定义,社会调查研究最初提出的许多概念,特别是假设所涉及的概念,往往是这种比较粗糙的概念,因此,必须对这种概念进行某种澄清和界定的工作。
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抽象定义有直接定义法和间接定义法之分。直接定义法就是通过直接描述事物 的本质而对概念下定义。凡是与可以直接观察到事物的相对应的概念,都可以用直接定义法。间接定义法则是针对那些抽象程度较高、所含变量较多,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我们可以找出概念所含变量的共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间接地给出定义。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通过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的各种含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性的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迁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至此,概念的操作化即告完成。
6、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怎样检验它们?
答: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再测法。指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同一调查对象前后两次施测。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适当。第二,再测法适用于测验项目多的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项目少的难度测验。第三,应设法调动被调查者再测的积极性。二、复本法。是指对同一组被调查者同时或连续使用测试工具和方法的正本和复本进行测量,复本的项目陈述与正本不同,但测量的是同一内容,即在概念、题量、形式和难度方面都一致,类似于两套同质、同量不同题目的试卷让学生同时作答。复本法能够消减再测法的缺点,但在采用此法时,要注意:一是正本和复本必须同质、同量;二是两次测量的时间选择要适当。三、分半法。是按正常的一次性程序实施测量,然后将全部项目分成相等的两半,分别统计。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的准确测量的程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测量方法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指标与所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二是测量结果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与变量值的相关程度。检验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构想效度三种。一、内容效度:也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一个测量要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确定好内容范围,并使测量的全部项目均在此范围内。二是测量项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二、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实证效度,统计效度,预测效度或标准关联效度。是指用不同的几种测量方式或不同的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作为准则,用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如果其他方式或指标也有效,那么它即蜍;效标效度。三、构想效度。也称结构效度、建构效度或理论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反映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的程度。
7、试对社会上常见的某一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操作化(起码分解为10个测量指标)。
答:对某农村贫困现象的调查
抽象概念:经济贫困
指标分解:(1)家庭月生活费标准(2)住房条件(3)户劳动力(4)户上学人口数(5)人均土地(6)农业收入(7)外出打工收入(8)村财政收入(9)公共设施(10)文化卫生
8、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
答: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这一有效度。可信的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心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的辩证统一。
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可信且有效;二是可信但无效;三是不可信且无效。
1、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肯有的异质性。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抽样成为一种通过部分个体的集合反映总体的性质和特征的有效方法。它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当今社会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调查类型,即抽样调查。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
(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
(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抽样分子”或“个体”。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
(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系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
(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法,所抽取的样本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
2、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样本规模不仅影响其代表性,而且还直接影响调查的时间、费用、人力、物力等。样本规模越大意味着各种消耗就越大,则时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越多。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二、抽样的精确性。在抽样中,样本规模越小,样本值越偏离总体值,抽样误差就越大,样本反映总体各尖参数的精确度也越差。三、总体的异质性程度。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出十分明显。四、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确定样本规模的大小要注意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务、物力和时间因素。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
3、非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答: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或主观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偶遇抽样:又叫自然抽样、方便抽样或便利抽样,是调查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优点是方便省力,缺点是没有保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机会,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被抽中概率,所以样本有很大的偶然性,代表性差,一般不能依赖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
二、判断抽样:又叫目标抽样或立意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判断抽样省略了编制抽样框等前期程序,直接抽取样本,可以节约人、财、物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定额抽样:又叫配额抽样,是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主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定额抽样方法的缺点很明显。由于它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而且是从方便出发进行主观的抽样,所以往往照顾不到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性。
四、滚雪球抽样:是一种形象比喻,是指先找少量的甚至个别的调查对象进行访问,然后通过他们再去寻找新的调查对象,依次类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至达到调查目的为止。滚雪球抽样适用于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或难以获得,不能使用其他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的调查研究。
五、非概率抽样的评价:不是按照概率均等的原则,而是根据人们的主观经验和便利条件来抽取样本,每个个体进入样本的概率是未知的,无法说明样本是否重现了总体的结构,所以,其样本的代表性往往较小,误差有时相当大并且无法估计,用这样的样本推论总体是不可靠的。但也有优势:一是在很多情况下,严格的随机抽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必要。二是随机抽样为了保证概率原则,对抽样的操作过程要求严格,实施起来比较麻烦,费时、费财、费力,而非概率抽样操作便捷,省钱、省时、省力,统计上也远较概率抽样简单。
4、如何理解抽样的作用?
答: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和实现由部分认识整体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关于抽样的作用,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特别明确: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查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个问题,抽样调查的其他所有问题都是靠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的。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确切地说,即使是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调查一样,只能说是调查的类型或者方式,它们所使用的具体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就是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所通用的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5、抽样应当怎样进行?根据某种社会实际选择适宜的抽样类型对其加以说明?
答:虽然不同的抽样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但它们通常都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一是界定总体。就是在具体抽样前,明确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范围与界限。二是决定抽样方法。各种不同的抽样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抽样之前,应依据调查研究的目的界定的总体范围、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和要求量化的精确程度来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抽样方法。三是设计抽样方案。即在上述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总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抽样误差等有关问题制定各项目标和操作的具体方案,为抽样工件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四是制定抽样框。就是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且统一编号。五是实际抽取样本。是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六是样本评估。就是对样本的质量和代表性进行检验,其目的是防止因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如工厂的检验员从生产线上随手抽取若干产品进行检验,调查者在居民小区随意到几户家庭进行调查等,这是简单随机抽样中直接抽样法。
6、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册子45页)
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是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中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类。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
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这种抽样方法,在总体同质性较高时,用来比较准确有效,但在总体异质性较高时,则不一定效果好。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难操作。(2)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其做法是先编制抽样框,将总体的所有单位都按一定标志排列编号;再用总体的单位数除以样本的单位数,求得抽样间距;然后,在第一个抽样间距内随机抽出第一个样本单位,作为抽样的起点;接着,按照抽样间距依次抽取样本单位,直到抽足样本的单位数为止。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有明显的优点: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少;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均匀,精确度更高,代表性更强。其局限性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也是仅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个体的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所抽出的样本代表性可能较差。(3)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分类抽样建立在两个假定之上:一,只要类型划分较细,那么同一个类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所以样本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质。二,只要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给各类的名额符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么,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分类抽样两种。分类抽样有着突出的优点: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精确度较高;便于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探索;便于分工。分类抽样的缺点是,如何分类通常由人们主观判定,因此要求调查者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并且必须事先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而它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完全实现,这就会影响分层的科学性和精确性。(4)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人们往往采用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规模大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小,规模小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大,从而保证每个群体中的最终抽样单位都具有被抽中的同等机会。整群抽样对于个体单位之间界限不清的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却并不适用于总体单位界限分明的情况。另外,整群抽样对于所含子群总数较少的总体也不大适用。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转化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群抽样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误差较大。另外,对整群样本的资料分析,如统计推断、假设检验等,也比前面几种抽样方法复杂。
(5)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就是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它是在总体内个体单位数量较大,而彼此间的差异不太大时,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分成若干群体,作为抽样的第1阶段样本;然后将第1阶段样本又分成若干小群体,作为抽样的第2阶段单位,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2阶段样本,依此类推,直到满足需要为止。最末阶段抽取的样本单位的集合,就是最终形成的总体样本。一般在抽取前阶段样本时采用分类抽样或等距抽样,抽取后阶段样本时用整群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多阶段抽样的意义在于缩小总体范围,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成本。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达到以最小的人财物消耗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调查效果的目的,特别适用于调查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此外,多阶段抽样由于在各阶段抽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能够综合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样本质量。多阶段抽样的不足之处是抽样误差较大。由于每次抽样都必然产生误差,所以抽样阶段越多抽样误差就越大。
7、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分别选用相应的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1)运动员参赛顺序:抽签法 理由:随机选一个顺序,各不重复。(2)作业抽查:等距法 理由:各个学生被查到的机会均等。
(3)单位职工平均收入调查:分类抽样
理由:异质性较高,收入悬殊。(4)30个车间工人收入调查:整群抽样 理由:规模较大,个体集合。(5)询问同事股市行情:偶遇抽样
理由:方便接触(6)对某明星的歌迷调查:滚雪球抽样 理由:人数不固定,不好使用其它方法。
8、简单说明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抽样。
答: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部分。它最直接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投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部是由它派生而来的。简单随机抽样的适用性:一是总体规模不太大;二是总体比较单一,简单,差异不大;
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分类抽样适用性:一是规模不太大;二是比较繁杂,整体差异大。
1、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答: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是指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文献的特性: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文献可以作许多不同的分类。当代文献的特点:数量急剧增加;类型日益丰富;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内容重复交叉;质量良莠不齐。
2、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文献法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有三个显著特点:历史性、间接性和无反应性。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搜集、摘录信息、文献分析三个环节。在文献法独立或主要担纲的调查研究中,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而在其他调查方法为主的调查研究中,文献法一般特指前两个环节,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是和其他调查后资料的整理、分析一并进行的。
3、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答:文献法的实施是人文献搜集开始的。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取其精华;有的放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连贯;注重时效;搜集文献首先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其中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另外,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也是重要的方法。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几种方法交叉采用,叫做综合查找法,也叫循环查找法或分段查找法。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我们应该针对文献的不同来源和出版、收藏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三种途径进行文献搜集。
4、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指导24等内容。 
 2015 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指导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不定期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2、社会调查研究分析...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 说明: 中央电大下发的《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指导》主 观题的问题与答案的序号没有相对应,因此,本《问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指导 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 要素,另外不定期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 的具体对象。 2、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题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填空题 1.社会...1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小抄)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社会调查研究...1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 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指导 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不定期有形形 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2、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  三、复习应考依据和方法 (一)复习依据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是以教材《社会调查研究》为依据,因此,同学们复习时首先是要认真读书。另外,中央电大下发了期末复习指导小...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资料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期末复习...所谓“复合测量”是在理论指导下选择一组题目、一系列指标,称为指 标体系,来...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社会调查研究》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专业的专科必修课。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