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二战,日本没有加入法西斯,没有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对日本的围殴,而是日本和中国一对一的单挑,中国能赢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从事IT行业已经两年工作经验,C#程序员,软件开发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德国和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差异及启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德国和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差异及启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8|
上传日期: 00:09:1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德国和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差异及启示--纪念反
官方公共微信被遗忘的盟友:最后一个没有被讲述的伟大故事
&&& 关于中国、美国、英国在二战期间如何并肩作战这一题目的写作根本就没开始过。在欧洲,法国和德国从战时最不共戴天的敌人变成了战后的朋友,两国历史学者紧密合作;而中国和西方历史学者迟至最近几年才开始一起研究这段历史。  
 在上海遇到拉纳·米特(Rana Mitter)教授,是在他的新书发布会以后,书的标题叫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7月)。
 相比之下,美国版的标题来得更加确切一些,叫做《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 年》。
& & 怎么会被遗忘的
 诚然,在年,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确确实实就是美英等国的盟友。
 米特教授来自英国,是牛津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本书不仅在英国出版,也在美国有一个版本。
 至少在我看来,这就是本书最引人注目之处:一个英国人,愿意耗时十年辗转多国埋头解密档案进行研究,只为试图告诉英美等国读者,他们国家在二战期间有过一个盟友,只是从一开始就不那么为他们国民所熟知,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段并肩作战的历史干脆就被遗忘了。
 不过,当我完成采访,首先想到的却是这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这句话出自一个历史人物。基于米特教授的采访,我意识到这话有一个附注:人民是复数名词,于是,我们可以预计,在“历史”这个文件夹,我们将看到的,是每个人从各自角度出发的观察,必须把每个人的版本收集起来,才有可能还原历史的现场,了解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正是因为英美等国人民分别有着他们自己的视角,所以,中国这个战时盟友的抗战历史就被放在一边,中国这个盟友一不小心就会被遗忘。
& &情况有多糟?
 米特教授是这样说的:对西方人来说,二战中的中国是最后一个没有被讲述的伟大故事,我们了解很多关于德国、日本在亚太,甚至还有俄罗斯的情况,但中国在二战中的故事在西方就没有真正被讲述过。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多数人,比如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其实还有中国人自己,往往倾向于专注自己国家的故事。
 以米特教授自己为例,他是在英国长大的,从小就听到很多关于英国人如何英勇抵抗纳粹德国的故事,在这些故事当中很少听到其他国家在做什么。
 而冷战在二战结束以后的突如其来,也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二战故事从西方历史消失的进程。
 当然,叫同盟国感到措手不及的,首先还是日本的投降。
 1945年2月,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作为欧洲战场战胜国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签署协议要将战后欧洲分为两半。但这样一份全面协议没能在战后亚洲出现,亚洲不能在一份协议的基础上迈过战争这道坎而向前走,战后亚洲与战后欧洲从一开始就有了差距。
 这是因为,日本以外的人们普遍没能预料到,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加上苏联威胁出兵中国东北,就能促使日本投降,而不是继续打到1946年甚至1947年才能结束战事。
 二战提前结束当然是好事,问题在于,中国内战紧跟着就爆发了,即使美国派出刚刚在二战赢得巨大声誉的马歇尔将军前来斡旋也无济于事。
 用米特教授接受采访时的话说就是,“这个刚刚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现在自己打起来了。”
 作为中国读者听到这里会感到遗憾么,当然了。
 更加遗憾的是,接下来还有朝鲜战争: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成为对手,这时,距离新中国成立刚好一年。
 “五年前还是抗日的盟友,此时却成为了战争的敌对双方。”
 而在此前,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确定了新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重点在于联合苏联。
 以上两个观察源于另一个外国“中国通”的一本关于中国的专著,这位中国通甚至有个中文名字,叫作马克林(本名Colin Patrick Mackerras),来自澳大利亚,年在北京任教,专著题为《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从领导人的一篇文章看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马克林实际上也给出了他观察中国的角度和方法。
 朝鲜战争因此可以看作亲苏外交政策的实践,中国在苏联协助下与美国作战。
 中苏同是共产主义国家,为什么当时的美国可以承认苏联,却不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跟双方都有关,米特教授认为。
 美国不太可能承认一个刚刚通过推翻美国一个盟友而夺取政权的共产主义政府,而中国也明确表态要“一边倒”,倒向苏联,问题就变复杂了。等到中美之间爆发朝鲜战争,决定两国命运的就不再是外交,而是战斗。假如朝鲜战争没有爆发,历史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样,中美可能不会在超过二十年时间里不存在外交关系。
 结果,二战过后,由美国牵头、多个国家联合签署与日本有关的国际条约《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1951年9月),作为战胜国中国代表签字的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除在外。
 这就给延续到现在的亚太地区一些紧张局势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作为历史学者的米特教授指出,随着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成为对手,两国学者没有机会交流、政治家不再居中斡旋;在历史研究领域,美国的历史学者没有办法到中国亲眼看看有关史料,中国的历史学者也不可能访问美国,看看美国的图书馆里都有些什么材料,可以说,关于中国、美国、英国在二战期间如何并肩作战这一题目的写作根本就没开始过。这跟欧洲的情况大不相同:在欧洲,法国和德国从战时最不共戴天的敌人变成了战后的朋友,两国历史学者紧密合作,而中国和西方历史学者迟至最近几年才开始一起研究这段历史。
& &战后亚洲:不一样的观点
 能不能说朝鲜战争来得不是时候?
 “在我看来就没有哪一场战争来得是时候,战争都是错误的。”米特教授说。
 不过,即使这是人类的共识,但对同一场战争、同一个敌人,不同国家的看法也可能不一样。
 比如,米特教授就说,中国人对二战的记忆到现在依然非常骇人,南京大屠杀、重庆大空袭、细菌战,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战争罪行。
 对朝鲜人而言,无论是南北朝鲜,在很多方面,日本的战时形象也很恐怖。
 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就未必如此。
 比如在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苏巴斯·钱德拉·鲍斯选择与日本携手抵抗英国,在二战期间没有站在盟军这边,反而对日本敞开大门。但他直到现在依然被印度视为英雄,加尔各答机场作为印度东部最大机场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是因为对当时的印度而言,反抗英国殖民者才是头等大事。
 至于菲律宾、印尼或缅甸,日本的占领并不总是受欢迎,却也不像在中国这么充满敌意,所以,战后亚洲的一大问题出在亚洲没有一个一致的关于日本的记忆。
 即使在日本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
 最好的例子就是,世人最早得以知晓南京大屠杀这一最可怕的二战战争罪行,其中一个非常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1930年代奔赴中国采访幸存者的日本记者在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发表的报道看到的。这是日本人在揭露日本战争罪行这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即使在今天的日本,依然有许多记者、教师、教授、政治家全面承认日本的战争罪行,认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此开脱。
 但确实也有政治右翼人士试图最小化日本战争罪行的影响,有人干脆予以否认,有人有稍微不同的看法,他们没有否认,却争辩说从某种角度看这些罪行跟其他地方的案例没什么不同,这就给承认当时犯下的战争罪行造成了阻碍。
 同时应该承认,这一争论在日本本土也是非常激烈的。
 说到底,如果日本要跟自己的过去达成和解,像战后德国所做的那样,迈过历史这道坎,这问题就要继续讨论,这一争论也要持续下去。
 关键在于,将日本人比作一个整体,认为他们只有一个观点,这不仅不准确,更不利于增进理解。
 这让我想起今年2月在日本访问,留意到书店里有很多新出的历史著作,各有各的着眼点。
 电影人也不例外,比如2013年下半年日本出了两部关于二战期间日军著名零式战机的电影,分别是《起风了》和《永远的零》,对战争的观点就不太一样。
 这还是我拜访的一位日本学者告诉我的,当时我以为关于零式战机的新作只有我知道的《起风了》这一部,他说不是的,还有另一部。
 而在今年6月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国防部长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上,当日本首相在开幕式做出对中国并不友好的讲话,中方代表团就召集现场中国媒体谈了看法,其间不忘提醒我们,做报道的时候要注意这只是日本一些人的言论,中方反对的是这些人,不能简单用“日本”指代他们。
 反过来,因为亚洲各国对战时日本的看法并不一致,跟欧洲不同,欧洲各国一致反对纳粹德国,会不会有助于我们理解,《旧金山条约》为什么能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签署?
 因为没有中国参与,这份条约就只代表一部分亚洲国家对日本以及二战的态度,不能代表亚洲,也起不到《雅尔塔协定》在战后欧洲起到的作用。
 而当中国被排除在外,中国作为一个盟友的并肩作战史就被遗忘了,转变为一个政治不方便话题。
 进入2014年,中美建交三十五周年,米特教授说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带给美国读者一个信息:承认中美曾经在二战期间并肩作战,有助于促成中美进行更加坦诚的对话。双方都要认识到,他们在太平洋都有一席之地,谁也不能把另一方排除出去。相反,他们应该找到一种现代关系,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
 “研究历史的意义就在这里,在于找出过去发生问题的根源所在,以及今天可以怎么避免重蹈覆辙。”
 当米特教授用这句话结束采访,我想到的是,幸好还有人像他这样愿意专心研究历史,哪怕研究者各有各的角度,却都在为“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名言提供支持。
 没有研究就是遗忘。
 明年,2015年,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如果日本再拿出新的历史著作,继续为本国战时行为争辩,我们怎么办?&&&&&欢迎关注凤凰网读书频道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媛]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91569
播放数:123532
播放数:173221
播放数:79746罗斯福感慨:二战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一直冲向中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日本_新浪军事
罗斯福感慨:二战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一直冲向中东
资料图:抗战时期国军护旗卫队
  “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早在1939年1月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8个月,毛泽东就做出这一重大战略判断。
  历史,是过去传到未来的回声。日,卢沟桥畔,习近平如此评价道:“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一)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1927年7月,日本内阁提出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它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和侵略步骤。
  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它比欧洲战争策源地早两年多。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在东北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实施之。难怪,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表明日本法西斯首先将局部战争推向世界性规模,因为征服中国是日本实行“北进”“南进”、称霸亚太地区的世界战略的先决条件。在德日意结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后,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既是其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法西斯轴心国全球侵略计划的重要部分。
  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开始全国性抗战,首先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举国一致,奋起抗击,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先后进行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粉碎了日本法西斯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中国人民持久抗战使日本“北进”“南进”计划成泡影,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点
  德日意三个轴心国为实现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图谋,一心追求在政治、军事和技术情报方面进行“广泛的紧密合作”。然而整个二战期间,轴心国从未实现其预定的战略协同。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接见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外长里宾特罗甫电示驻日大使奥托,“希望努力使日本参加对苏作战”;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里宾特罗甫再次向日本提出,“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但日本正集中兵力强化侵华战争,企图巩固其“大东亚战争”的后方基地,其陆军绝大多数兵力被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因此,苏联才大胆地从远东地区把兵力不断西调。从1941年冬至1944年秋,苏联总共从东部向西线抽调了54.2万兵力、5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3300多辆坦克……苏联元帅崔可夫因此说:“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
  日本“北进”侵苏被迫放弃,“南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因同样的原因一再推迟。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得手,暂时取得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优势。其时,中国抗战力量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强,使日德在印度洋和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成为泡影。到1943年11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战略反攻时,日本陆军半数以上被牵制在中国战场;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陆军兵力则不足30%,日军虽深感以此微弱兵力实难同盟军对抗,但又无法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予以增援。
  中国战场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队也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丧失了太平洋沿岸一系列战略据点,缅甸成为必争的战略要地。中国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在国内抗战正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先后投入30余万兵力,历时3年多,歼灭日寇6万余人,为东南亚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
  如果没有中国的浴血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是另一种写法。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庆幸地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三)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自己的伟大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它,改变了中国。
  毛泽东曾指出,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以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展现中国抗战的荷兰导演伊文思感慨道:“我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
  包括中国抗日战争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然而正如牛津大学教授、《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的作者拉纳?米特所言,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是未被充分讲述的二战伟大故事之一”。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14年之久,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三倍半,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两倍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独立坚持抗击日本侵略军,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取得伟大战绩,共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0%以上;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占当时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必将永垂青史。作者:刘庭华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当前位置:
二战不给日本留活路的三个国家,为何中国当时没有这样的魄力?
文/谭胖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页,先后卷入了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类受到战乱的影响,从欧洲到亚洲,大西洋到太平洋。作战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二战伤亡人数达9000余万人。对于发动二战的国家可谓是被恨之入骨。日本作为作为主要的法西斯轴心国之一,可以说日本二战是被迫投降的,因为他们知道再不投降,本土可能会遭遇第三次核武器打击。日本也不愿意看着自己的本土再次被抹掉10万人。在日本投降前内部争论不断,一方选择投降保全自己不愿本土发生战争,用一句古话说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另一方则是想鱼死网破死拼到底。可以说日本的投降在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动乱,最终才决定下来的。投降后日本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还乱写历史教育后代。如今日本的心态是很明确的,一心想要东山再起,虽说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军事方面受到各方限制,目前一直在想办法摆脱这些限制。对于这样不知悔改的国家,在投降后有几个国家,对他们毫不留情,至今日本对他们也算是恭恭敬敬。二战的日本主要战场在亚洲,亚洲多数国家都遭遇了日本侵略。日本为了控制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不得不选择对菲律宾下手。面对日本猛烈的攻势,菲律宾仅仅坚持了一个月就被日本占领马尼拉,在日本残暴的屠杀下,菲律宾近10万老百姓受害。菲律宾对日本这样的行为恨之入骨,在日本投降后,提出了天价的赔款要求,要求日本赔款菲律宾战后损失80亿美元。日本一听就懵逼了,回答则是不赔。菲律宾就直接把10多名日本战俘当众处决。面对这样的局面日本要求美国出面调解,后来在美国的劝说下才谈好了赔偿。在1941年,日本攻打新加坡和马来时,13万英澳军队投降,其中有15000澳军,因为澳大利亚作战英勇,日本人对待澳大利亚人十分残忍,一半澳军战俘被处决。这一件事让澳大利亚对日本的仇恨更加深。一心想要报复,澳大利亚人的心态就是以暴制暴。后来新几内亚之战爆发,日本派出20万兵力。面对20万日军澳大利亚可谓是越打越骁勇,日本被打得溃不成军。日本人喜欢打洞,面对澳大利亚的攻势不得不进洞躲避。当澳大利亚发现日军这一习惯后,到处搜寻日本人的地洞,拿着机枪堵在洞口,往里面发射燃烧弹,烧得鬼子哇哇惨叫。日本人在新几内亚自生自灭的情况下坚持了两年,而新几内亚也是日军真正的噩梦。新几内亚的军日到底有多惨?1944年日军18军司令曾发布“禁止食用战友尸体,违者严惩”的布告。先后上岛的20余万日本陆海军,最后向澳大利亚军投降的只有11197人,活下来的只有百分之五!最后要说的就是被苏联押往西伯利亚的60万日军了,他们在那里干着苦力,面对西伯利亚噩梦般的天气,日军战俘经常有一觉醒来就变成冰块的情况。苏联人对他们的进行了“思想改造”顺便弄死了20万日军。一个苏联老兵曾在回忆录说道:上级命令准备150人的食物,有一批日本战俘送到,结果送来了500人,一名长官见到这种情况,让先到的150日军战俘呆在原地,剩下的人拉到一旁当场击毙。剩下的150人吓得两腿发软,有的甚至尿了出来。这三个国家对日本的狠辣无情,换来的是如今的恭恭敬敬。如果当时中国也这样对待日本战犯,如今还来挑事吗?
本文链接:您的位置:
如果不是中国拖住日本,二战结果难以预料
发贴人:221.197.109.*发贴时间:【】[]
&& ()&& ()
八年战争,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管是人员伤亡,还是财产损失,无疑都是非常巨大的,很可能会导致国家一蹶不振,无力翻身,逐渐退出国际舞台,丧失原有的国际地位。&& ()&& ()&& ()&& ()&& ()&& ()&& ()&& () 不过,中国的八年抗战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在历史上都难以见到的奇迹,尤其中国是以弱胜强,凭借着孱弱的国力艰难的打败了当时在亚洲都首屈一指的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中国进而抢夺世界霸权的野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条件,可谓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样的功绩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否认和抹除的
之所以给予中国抗战如此高的评论,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是有着充分理由的,而这些理由也都为世界各国史学家承认,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要知道,当时中国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可谓是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这些都已经被铭记在史册中,将会被广为流传,名垂青史其实,正如当时同盟国评价那般,中国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如果不是中国拖住了日军的脚步,最终的结局如何谁也不敢保证,至少要比现在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虽然中国是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但也间接地支援了当时饱受法西斯国家德日侵犯的美英苏等国,有力的缓解了他们遭受的军事压力,从而有了更多的时间调集军队,生产武器装备等,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为例,在历史上,苏日都一直相互敌对,时刻都渴望发动战争打垮对方,就在1938年,日本在中苏边境挑起了“张鼓峰事件”,可遭到了的迎头痛击,最终遭到惨败,这固然有装备先进、准备充分的原因在内,但也和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有关要知道,当时日本的战略重心还是集中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并向中国复地进攻,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占领中国对于在东北地区进攻,虽然有心可力不足,太多的军队和装备需要用于侵华战争,而不是用于进攻,这就导致了日本对作战持续失利,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作战方针,使其无力进攻,为抗击德国法西斯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最终消灭德军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对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中国发挥的重要作用,到时日本与德国夹击,能不能撑住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中国抗战对美英等国来说,也是极大缓解了来自日本压力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一度拖住了日军的脚步,使其无暇分身,大大推迟了原本早就应该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众所周知,日本一直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绝大多数资源都需要从国外获取,而当时的东南亚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战略资源,比如石油、粮食、橡胶、铁矿等,这对日本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也是致命的,所以日本极力想要发动战争,掠夺战略物资,可就因为深陷中国,大部分军队无法调往东南亚,最终只能作罢,“望洋兴叹”可以说,当时日本能否进攻东南亚,主要取决于中国,能否从中早日脱身,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当时的重要作用,完全遏制住了日本的疯狂野心
除了进攻东南亚,其实日本的目标一直放在身上,想要彻底消灭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从而达到独霸太平洋的野心可受限于中国影响,日本无奈之下只能不断推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日期,这就大大缓解了美英等国面临的军事压力,进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好充分准备要知道当时的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还幻想着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战争,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谓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当时日本能够有足够的军队,可能早就将赶出了太平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产生不利影响所幸,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50%以上的军队,这才使得有了翻身的机会据史料统计,1940年,正规军才26万人,加上国民警卫队也不过45万人左右,而一些大型武器装备,比如坦克仅有500辆,远远没有达到可以与日军一较高下的最低要求,直到1941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和筹备,军队才达到了180万人,而之所以会有一年多的准备时间,都是因为中国的存在,使得日本不可能调集大量军队进攻,这才有了充足的时间
中国抗战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影响要知道,整个二战日本陆军共有365万人,光在中国就有199万人,占到了总数的55%,而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仅将陆军总数的32.8%投入战争,其他军队仍旧留下中国上,这就给美英等国创造了极佳的机会,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说,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那些为了抗战勇于牺牲、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们必将在历史中留下深刻的一笔,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光辉事迹,同时也是为了告诫人们要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时刻警惕任何倒行逆施的行为,努力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如果不是中国拖住日本,二战结果难以预料》&&&& 地址: .cn/Article/201408/showp1.html
& Re: 如果不是中国拖住日本,二战结果难以预料
作者:Z思&&&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