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挖掘与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展的结合点有哪些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大学期间的文化产业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充分挖掘文化价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找准产业最佳结合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找准产业最佳结合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已投稿到:文化产业靠什么来挖掘潜力--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文化产业靠什么来挖掘潜力
】【】【】【】【】
  上个月落幕的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品投融资和交易成果比上一届增加了70%,签约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有58个,文化产品海外订单和采购成交额达到39.8亿元。  深圳依托文化产业来推进文化产品投融资和构建文化产业的巨大商机,让人看到了文化产业挖掘巨大潜力的努力是事在人为的,也是能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靠什么来挖掘文化产业的潜力呢?  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不断优化,高科技带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等具有高科技特征的文化服务产业增长较快,特别是新兴电视媒体、在线娱乐、数字电视电影等成为重要增长点。高科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关数据显示,文化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比全市人均劳动生产率高出16.2%。  文化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行业。一台文艺演出获得成功后,演出场所、经纪机构、创作人员,直至服装道具的生产企业等,都会受益。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旅游业、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不仅如此,文化产业生产大量的信息产品,还有助于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如今,国家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文化软实力”早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些年来,很多地方不惜“打名人牌,做发展经济的文章”,重金打造某某村,争夺某某故事发源地,无非就是想寻求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点,把文化资源这种无形的资产化为有形资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举个很小的例子,深圳的大芬村,原本只有300多人,靠种田为生,因为一位香港画商的进入,短短几年一跃成为从事油画生产的大村,实现了艺术与市场的完美对接。这也是“文化经济”最生动的体现。  从国际上来看,很多国家和城市都把发展文化,提高到影响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战略高度。5年以前,韩国四大娱乐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就达到了22.8%,高出同期七大传统产业增长率近20个百分点。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更是令人惊叹: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18%~25%;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英国伦敦的文化吸引力是海内外游客争相前来的重要驱动力;伦敦的文化创意部门每年创造近300亿英镑收入,就业人员超过50万人,每年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业,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经济动力。  挖掘文化产业巨大潜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几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远远不够,需要更多专业机构来承担业务。国外有很多节日,也有花车游行,但不同的是,国外的文化产业实际上是由几个专业机构来承担的。像洛杉矶的花车游行就是由一个企业、社区、基金会组成的综合类团队来组织,花车游行也不仅仅是在主要街道上“秀”一下,而是会在赞助方的社区绕两圈,让那里的百姓看到熟悉的身影。目前花车游行已经成为当地每个企业、社区展示自己的机会,每年CNN电视网都会全程实况转播。
(责任编辑:赵晶)
&相关新闻?
[] &[] &[]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排行榜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文化栏目提醒】: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会员整理了社会文化-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建设 中共金山区委宣传部 约7266字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大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有户籍人口3.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作为上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和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从2006年底开始廊下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因地制宜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坚决不搞“文化政绩工程”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挖掘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打莲湘”等民间艺术确立了农民在农村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将文化功能渗入政治教育等宣传思想领域以及农业发展、旅游开发等经济领域培育廊下镇的综合竞争力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廊下从而在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被有关专家学者誉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廊下模式”。&&&& 一、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一全面认识文化的深刻内涵。&&&&针对不少人仅仅把文化看作唱唱跳跳、“打打闹闹”的片面认识廊下镇党委、镇政府首先在引导干部群众全面认识文化的深刻内涵上下功夫尤其是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上来。&&&&强调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指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完整内涵”。&&&&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应有之义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化还综合表现为一种社会和谐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网络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全民健身运动等在内的和谐文化。&&&&坚持不懈的思想引导和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使全体干部群众认识到文化的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如果我们仅仅把文化理解为文化娱乐、文艺活动那未免太肤浅、太片面了。&&&& 二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针对一些同志有关“抓文化就是不抓经济”、“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重视文化是本末倒置、走偏门”的片面认识廊下镇党委、镇政府着力引导干部群众在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上下功夫。&&&&强调经济为文化提供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文化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智力支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文化的崛起带来一国经济的强盛文化的衰败最终导致一国的没落。&&&&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并不仅仅是经济本身的落后一定是物质和文化的双重贫困。&&&&对农民和农村来说真正的困境并不是经济上的落后而是文化上的贫困特别是在农村人、财、物不断流入城市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不断丢失的背景下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失序和文化失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在把大家的认识提高到“文化是生产力”的高度来思考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就是文化的有效含量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从而使干部群众认识到“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文化的强大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实力还可以增加经济实力”纠正了他们对于文化与经济辩证关系的错误认识。&&&& 三清醒认识文化对于农民的重要作用。&&&&针对一些同志认为“农民不需要文化”、“农民没有文化”的片面认识廊下镇党委、镇政府着力引导于部群众在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农民对于文化的内在需求以及政府如何为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服务上下功夫。&&&&指出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追求更高层次的包括文化在内的非物质需要。&&&&农民之所以对镇里送下去的文化不喜欢并不是说明农民不需要文化而是我们没有摸准农民胃口关键在于没有给农民送去他们需要的文化。&&&&廊下镇党委、镇政府认识到农村一些地区之所以迷信盛行、赌博成风就是因为文化生活匮乏因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先进文化并没有到农民身边因为没有调动起农民对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农民并不是没有文化生动丰富的文化蕴藏在广大农民中间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去发现、挖掘出来。&&&&把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把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调动起来文化建设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而在解决农民需不需要文化、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以及怎么发展农民所需要的文化上摸准了路子找准了方向。&&&& 二、建设新农村文化的实践 一确立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两年多来针对请专业团队演出代价高、农民又感觉不贴近自己实际的状况廊下镇坚持文化的群众性始终按照为了群众、来自群众、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廊下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确立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决不搞“文化政绩”工程使群众成为文化的主动参与者、积极创造者和最大受益者。&&&&文化活动素材来源于群众的火热生活、来源于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实践主要由群众自己参加表演而不是由专业演员来表演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围绕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和所知所想所盼以及党委政府希望群众应知应会的结合点来发展群众文化文化活动最终起到教育引导提高群众的目的和效果。&&&&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后廊下镇花小钱甚至不花钱照样把文化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开展各界人士迎春团拜会“三下乡”活动“五一”、“十一”黄金周文艺演出广场文化乡村大舞台演出重大节庆等群众文化活动都是以农民为主体不外请队伍不养专业文艺团队。&&&&2006年底廊下镇举办了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春节团拜会所有节目全部出自廊下人自己的手。&&&&这一下子使廊下人看到了自身的潜能。&&&&2007年廊下镇文艺演出108场、演出节目1000多个演出人员2000多人次也绝大多数都是自己创作、自己表演的。&&&&2008年4月廊下镇挖掘整理出的上海首部原生态大型情景剧《姚府娶亲》全剧由廊下镇自编自导自演没有一个专业演员并为游客设计了即兴参加演出的戏份互动性、趣味性强。&&&&2009年各界人士迎春团拜会参加演出人员120多人次演员全部是廊下镇人其中既有地地道道的廊下人又有长期在廊下工作的新廊下人既有70多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又有10多岁的小朋友镇党政班子的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也一起上阵。&&&&如今的廊下群众参与文化活 动的热情高涨。&&&&前几年区里搞演出廊下镇都愁没节目拿得出手现在发愁的不是没有节目而是让谁去不让谁去。&&&&确立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后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更重要的是使农民在参与中找到了自我、唤回了自信提高了素质、焕发了精神。&&&& 二挖掘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既是对历史的深厚积淀又可以对现实和未来产生深刻的启示。&&&&两年多来廊下镇把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承担起来。&&&&廊下是金山莲湘的发源地原来主要在民间小范围流传。&&&&2006年起廊下镇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利用其作为金山莲湘发源地的优势不遗余力地发展莲湘文化。&&&&他们把“打莲湘”申报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订“打莲湘”五年规划把“打莲湘”列入镇实事项目。&&&&在各个村居都建立莲湘队把“打莲湘”列入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课程。&&&&举办莲湘文化节、莲湘大汇演等大型活动广泛开展以“打莲湘”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活动还组织到镇外进行莲湘展演。&&&&同时还开发莲湘操、莲湘健身舞等莲湘衍生产品加强对莲湘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和莲湘文化的创作挖掘和弘扬莲湘表演唱、莲湘诗朗诵、莲湘快板、莲湘小品、莲湘舞蹈等莲湘文化。&&&&目前全镇常住人口4万多人包括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内会“打莲湘”的超过1万人。&&&&“打莲湘”在廊下已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或者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廊下的一个文化品牌、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廊下莲湘在镇内重要场合、重大活动和游客互动中经常有表演、有展示在区外场合经常露脸、亮相还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长三角地区莲湘邀请赛在全区拥有广泛的知晓率在全市、长三角地区也有较高的知名度以“打莲湘”为代表的“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廊下镇还以莲湘为龙头因地制宜发展农民画、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坚持每年都编辑、整理若干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书籍、专辑、视频资料等。&&&&2007年编辑印刷了《廊下渊源》、《廊下艺术》、《廊下风俗》、《廊下传说》、《廊下俗语》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展示内容的廊下丛书。&&&&2008年又公开出版了以《廊下打莲湘》、《廊下农民画》、《廊下剪纸》等为主要内容的廊下特色文化丛书。&&&&廊下镇还重视以白墙黛瓦观音兜等为主要特色的建筑文化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突出农村自然风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三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两年多来廊下镇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充分利用其不断提高、日益扩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深入挖掘自身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从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另一方面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创造新的文化资源从而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早在2007年2月廊下镇就通过区内外媒体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镇标、镇歌、吉祥物、宣传口号经过公众参与评选、专家评委审定等规范程序到5月初产生了镇标、吉祥物到9月底又产生了镇歌、宣传口号。&&&&与此同时他们又委托专业公司依托上述核心要素进行策划制作最终形成了廊下镇人民政府VI视觉识别系统并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发布。&&&&这使廊下成为上海郊区第一家拥有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的乡镇。&&&&此后经过同样的程序廊下镇还产生了自己的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形象代言人。&&&&再加上已经挖掘、整理和受到保护的“一镇一品”打莲湘、土布展示、民俗婚典、地方特色建筑等民间民俗文化廊下镇在发展起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廊下镇还引进企业管理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营销廊下”的概念把廊下作为一个品牌、一种资源来宣传、推广、营销。&&&&2008年初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镇标、镇歌同年镇长办公会议还审定出台了《廊下标志管理办法》。&&&&镇里提出“镇歌人人会唱”的目标由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利用双休日学唱镇歌并要求重要场合播放演绎镇歌。&&&&把镇标注册为商标把宣传口号制作成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电话铃声还开发了以镇标、吉祥物等标志为主体的旅游衍生和延伸产品以及以上海廊下商标命名的廊下牌农副产品、服装产品和其他旅游产品。&&&&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推广、弘扬廊下的文化品牌在当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人不知、无时不有在区内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廊下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使上海廊下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同时这些文化品牌也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阵地。&&&&两年多来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廊下镇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把最好的办公楼改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把老幼儿园改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成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挂牌和开放运转使镇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得到实质性改善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受益面明显扩大。&&&&还在各个村都建设了以“三室三点”村委会办公室、老年人活动室、卫生室健身点、便民服务点、社区事务代理点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并使这些活动阵地成为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延伸和拓展使其成为农村和农民文化活动的主阵地。&&&&2006年底廊下镇创办了《新廊下》报每月一期免费发到全镇所有家庭。&&&&从2008年上半年起还每月编辑一期《廊下新闻》视频资料发到基层供宣传学习。&&&&2007年起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三下乡”活动通过精心的节目编排既使农民及时地了解全镇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大事、要事、喜事又明显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完成了全镇广播设备改造和共缆喇叭安装新建和改建了一批村级体育设施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利用好农村广播网坚持不懈做好电影放映工作引导农民健康上网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和“村村莲湘3452程坚持组织开展农民书画展、文艺会演和农民体育比赛等活动使农民能方便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有效抵制农村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习气蔓延。&&&& 五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需要文化来包装和提升品位文化通过旅游可以更好地传扬和延续。&&&&两年多来廊下镇抓住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根据旅游事业发展需要和游客的需求大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全方位的文化互动体验为重点在以旅促文、以文促旅、文旅结合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坚持在旅游活动中注入文化内涵响亮地提出了“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的旅游定位在每个黄金周期间以及平时黄金旅游时段都策划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在游客接待中注入莲湘、剪纸、农民画互动等民间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生活文化和民俗文化着手开发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积聚旅游人气。&&&&2007年起廊下镇面向大众推出了传统婚典此后又分别挖掘了土布服 饰展示、农家小吃品尝及制作等具有文化韵味的旅游、体验活动。&&&&去年“五一”前夕推出了原生态情景剧《姚府娶亲》把自然、生态、文化融入廊下的乡村旅游让游客真正品味了原生态的乡村民俗文化从游景观到游文化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极大地集聚了旅游人气。&&&&到去年年底为止该剧已经演出了38场观众达4.5万人次。&&&&如今许多游客都慕名来看《姚府娶亲》要求包场的旅游团队也不少。&&&&廊下镇还十分注重提升旅游产品包装的文化含量。&&&&委托专业公司对旅游产品包装进行策划在规格、色彩、要素、型号等方面下功夫统一规范旅游产品的包装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形成富含廊下深厚文化底蕴、符合廊下功能定位、具有廊下地域特色同时又适应各个层面客人需求的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注入显著地扩大了乡村旅游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的人气。&&&&2008年廊下镇旅游公司接待服务收入和各类销售收入201.95万元同比增长1257解决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带动消费超过2000万元接待团队游客1127批次、9.4万人次新天地、农家乐等主要景点直接接待20.3万人次。&&&&廊下旅游已经成为金山旅游的拳头产品成为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的知名品牌在长三角周边地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显成效 一文化推动了经济发展。&&&&廊下镇通过文化建设首先解放了干部群众的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凝聚力和亲和力形成了价值认同和共同理想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当中蕴藏的巨大潜能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其次把文化“糅”进了全镇的发展中使文化成为当地旅游业、农业发展中最独到的卖点吸引了游客、带动了消费营销了一个镇第三让人文环境成为了廊下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增加了招商吸引力良好的文化生态与因此而来的知名度使得许多企业都愿意到廊下来发展。&&&&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所有这一切最终推动了廊下的经济发展。&&&&两年廊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增幅都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如今金融危机对廊下镇传统的服装产业冲击很大但是廊下镇良好的招商现状弥补了很大的缺口。&&&&2008年廊下镇新落户各类企业405户同比增长107当年度产生税收1425.7万元同比增长221。&&&& 二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廊下镇通过文化建设丰富了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振奋了精神风貌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人的内心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和谐最终实现了社会和谐。&&&&通过把宣传思想工作融入文化之中用农民听得懂的话去教育农民促进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通过把政府工作当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用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传播出去、化解开来使文化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文化活动使干部群众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减少了邻里纠纷。&&&&这两年在开发建设任务繁重、需要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背景下廊下的信访总量以及到区和市信访的总量都相对较少在全区处于靠后位置社会总体保持了稳定和谐的局面这其中文化起到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三文化提升了干部群众。&&&&廊下镇通过文化建设使广大干部群众在综合素质、应对能力、开放心态、市场意识方面都有所提高或增强这就从根本上为当前及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干部群众来说文化增进了身体健康激发了个人潜能焕发了精神面貌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不少人表示廊下的文化搞得好名气越来越大我们作为廊下人感到信心更足面貌更好很有自豪感。&&&&丰富的文化生活一改往日“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的农家生活也改变着农民的言谈举止不少农家妇女变成农家乐服务员后原来的淳朴丝毫未少但明显更加热情、能干了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了中华村的形象代言人。&&&&如今的廊下干部精神状态好普遍对廊下发展充满信心。&&&&农民的不良习惯已日渐减少原来见到生人不说话的农民现在会主动打招呼。&&&&很多到廊下的游客都说廊下的农民落落大方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不太像农民”。&&&&文化建设还使廊下镇的干部创新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了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开展其他工作提供了方法论。&&&& 责任编辑 晏蔚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