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扫路车报价参与有什么一带一路建设

中联重科树立“一带一路”共赢典范_凤凰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联重科树立“一带一路”共赢典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联重科树立“一带一路”共赢典范
  中国证券网讯 5月15日,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落下帷幕。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500名代表出席。高峰论坛达成270多项具体成果,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不仅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更将打开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局面。
  据商务部统计,3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20万亿元。受益于沿线设施互通,将带来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带动工程机械等领域的需求。当前机械设备已经成为主要的出口贸易产品之一,中国高端制造出口已成趋势。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拥护者、先行者,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中联重科凭借技术、资金实力,过去几年已在意大利、德国、荷兰、白俄罗斯、印度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工业园或生产基地,有20个海外贸易平台、8个境外备件中心库,产品出口到31个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合作共赢中开创国际化道路新局面。
  一带一路+战略转型注入新动力
  过去几年,工程机械处于低谷期。面对困境,中联重科启动转型升级之战。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企业创新推出了8大系列24款有大脑、能感知、会思考的新型智能4.0产品。同时,将全国市场划分为7个大区,通过2016年初的大区制变革,将公司所有销售、供货、服务等决策全部前移至大区,实现更为快速、高效的响应,更好为客户服务。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中联重科除了苦练内功,还强化外功,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企业国际化和产品“走出去”。
  今年4月,中联重科多台土方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等参建巴基斯坦目前最大规模公路。据了解,近年来中联重科先后承建了巴基斯坦电力和公路等多个重大项目,成为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动力。
  安信证券近日指出,“一带一路”步入换挡推进期,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广阔投资机会。中联重科“一带一路”布局日渐完善,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一带一路”的“中联方案”并非简单产品输出,而是包含海外平台搭建、业务模式拓展、重点市场布局等多方面。在陆路,以中亚、中东、东欧三地区平台为中心,通过子公司、办事处、备件库等平台协同联动,实现中联重科“一带一路”新突破。在海上,充分发挥中联重科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及欧洲的物流平台优势,深耕重点国家和地区,构建以点带面,以物穿线,点、线、面共享互补的新常态,最终以丝绸之路为龙头,铺开中联重科全球新布局。
  另一方面,中联重科在十余年的国际化征程中,先后收购了意大利CIFA公司、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公司、意大利LADURNER等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扩充经营版图。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外投资建厂,实现优势产能的转移,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并提升重点地区综合竞争力,形成围绕“一带一路”的本地化制造集群。
  同时,与众多建设“一带一路”的主力军——中字头的大型施工企业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作为其上游设备供应商,跟随他们走出去。近日,中联重科的十多台大型履带起重机助力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工程施工,这是中联重科携手中字头企业参建的“一带一路”又一重大项目。
  开启“共赢主义”新时代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据统计,年,我国企业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在进军海外的征途中,中联重科坚持“包容、共享、责任、共舞、规则”的原则,以本土化经营创造共赢局面,带动企业全球化拓展,其中中联重科中白工业园项目就是共赢典范。
  作为中白工业园的重要参与者,2015年5月,中联重科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中资企业之一。当地时间日,中联重科中白工业园项目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正式开工建设。
  本地化的战略实施和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设计,是中联重科中白工业园项目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成功保障。中联重科中白工业园基地占地200亩,总投资5000万美元,未来将成为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环卫机械及农业机械等设备的本地化研发生产基地,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3亿美元,为当地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00个。
  在海外并购和“一带一路”布局中,中联重科特别强调文化融合。一方面,积极了解当地商业文化、市场规则、工作习惯特点,尊重差异,适度礼让。在推行文化融合方面,采取从上而下推行方法,让员工在理念上认同企业,使文化主动介入到对方企业。另一方面,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及策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给双方员工带来不良情绪,更好化解并购时产生的文化冲突,消除因并购给双方员工带来的不良情绪,促进了文化融合。
  以中联重科巴基斯坦子公司为例,本地员工有7人,虽然双方员工在文化、信仰方面不一致,但在中联重科包容的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外籍员工和中方员工在工作中相处融洽,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随着高峰论坛的召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加速落地期,将成为中联重科在内的高端制造企业发展海外市场的催化剂。中联重科将把握机遇,在共赢理念和本土化战略引领下,深化产业布局,塑造中国企业“一带一路”的新标杆和典范。(刘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56645
播放数:20423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中联重科全球布局紧跟“一带一路” 布点80余个国家
来源:湖南日报
据湖南日报3月4日报道(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李箐箐)昨天,中联重科在2015年“开门红”仪式上透露,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公司已在全球80余个国家布点,未来3至5年,中联重科海外市场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比重将提升至30%-40%。
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重点参与国的资源配置上先行一步。2014年,中联重科先后完成对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施工升降机技术公司以及奇瑞重工的并购;成立印尼子公司和财务公司;海外公司巴西服务中心也于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外,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俄罗斯、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中联重科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也与中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大型施工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成为其上游设备供应商。
中联重科分管海外业务的高级总裁张建国介绍,过去的一年里,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增长有望位列全行业第一。
【关闭】【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
集成阅读: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财经讯 1月26日,()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众多国字头的大型施工企业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是建设‘一路一带’的主力军。公司作为他们的上游设备供应商,已做好国内、国际市场的资源整合,以便更好的跟随他们走出去。此外,公司在‘一路一带’重点地区,正在加紧相关资源的投入,搭建服务体系、物流体系、营销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整体推进情况良好。  资料显示: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  同花顺财经分析认为,产能过剩已成为困扰中国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对此,中央已出台多项从国内角度来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而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向外转移产能也被视为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又一思路。中联重科作为国内工程装备制造领军企业,被各方寄于厚望的同时,有望成为这一战略的最好试金石。(同花顺财经原创中心)
责任编辑:zxf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所属行业:
机械设备 — 专用设备
行业排名:
2/14(营业收入排名)
实际控制:
收入分析:
连续3天价量齐跌
打败了60%的股票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36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二、加码固废处理
三、农业机械
四、品牌优势
个股深一度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中联重科受益“一带一路”战略海外业务快速发展-中新网
中联重科受益“一带一路”战略海外业务快速发展
  长沙3月3日电 (记者 刘双双)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处于行业收缩期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通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增长点。记者3日从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获悉,未来三到五年,中联重科海外市场收入将提升至30-40%,同时已做好与行业巨头在其欧美家乡市场展开正面竞争的准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落实,产能外迁将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新常态”。中联重科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上也抢先一步。
  通过中资外带、自建销售网络、本地化工厂等多种形式的战略布局,2014年该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捷报频传。在巴基斯坦,中联重科斩获20台搅拌车大单,创下近年来中国直接出口该国搅拌车的新纪录;在印度,中联重科业务量将达到2013年的三四倍以上。
  “中联重科目前已与众多中字头的大型施工企业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是建设‘一带一路’的主力军。作为其上游设备供应商,中联重科已做好国内、国际市场的资源整合,以便更好的跟随他们走出去。”中联重科分管海外业务的高级总裁张建国介绍。
  抢占“一带一路”市场先机的背后,是中联重科持续不断的全球资源配置。2014年,中联重科先后完成对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施工升降机技术公司以及奇瑞重工的并购;成立印尼子公司和财务公司;海外公司巴西服务中心也于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资料显示,中联重科目前已在近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增长有望位列全行业第一。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中国企业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必须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而“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在恰当时期助推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舞台的强力引擎。(完)
>经济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联重科道路清扫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