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当前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道路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原经济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00:00
&&&&一、引言
&&&&2011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这即是从全国区域发展大局视角的考虑,也是本区域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走“三化”协调发展道路只是为河南指明了方向,而关键在如何做,对于“三化”协调道路该如何走?目前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存在争议,到底是以工业化为主导,还是城镇化为主导?提城镇化引领是不是就是要消弱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各地在操作上就会出现偏差。其实,从内在逻辑看,提城镇化引领并不是要否定工业化的带动作用,而是当前河南的工业化进程面临着新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水平低造成的集聚度不够已经成为阻碍工业化进程、阻碍“三化”协调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就是要更好的发挥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如何做”已经上升为河南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首要课题,喻新安(2011)从区域非均质的视角提出了“一个主题,多种模式”的实现路径,是对这一重大课题的首次理论探索,但是由于多数学者尚未从“做什么”的研究思路上转变到“如何做”上来,跟进研究并不多。本文拟从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支撑要素入手,找准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共性因素,从而提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并理清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演进的内在逻辑,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强化新型工业化在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中的带动与支撑作用。
&&&&二、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更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
&&&&(一)新型工业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连接纽带
&&&&理论层面上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那么三者之间的联系节点在哪里呢?毫无疑问,产业正是这个连接点,因为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还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都是核心问题,没有产业带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不可能实现,而产业还是“三化”之间的链接纽带,只有产业才能带动人员、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工业、农业、城镇之间的流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而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推进新型工业化。
&&&&(二) 新型工业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的河南来说,如何使滞后于工业化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上来,达到“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是一个重大课题。分别来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显然不能仅仅靠简单的“农民进城”,这样会引发很多经济社会问题,关键还是得有相应的产业支撑,有了产业支撑,就有了就业岗位、收入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没有产业基础的城镇化是“伪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再者,现阶段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以工业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因此,工业化是“三化”协调演进的内在要求。
&&&&(三)新型工业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
&&&&温家宝总理2011年1月在河南调研时强调,“河南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不要单纯地追求数量,不要盲目地上一些低水平的项目,而要立足于高起点。”温家宝总理在谈话中还强调,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我们认为,之所以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其主要着眼点在于“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难度,温总理为河南如何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指明了一个基本方向,即河南一定要高起点推进产业发展,但这个高不是拔苗助长,而是要建立在区域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的根基之上,建立在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既超越以投资驱动与资源消耗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又使得产业发展不至于脱离区域实际。只有在挖掘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
&&&&从新型工业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起到的作用看,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可以用如图1表示。
&&&&图1 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
&&&&一是以低碳化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更加强调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二是建立在产业互动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注入了协同发展理念,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工业发展,服务业与城市的发展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之一,只有各构成要素协同发展,才是新型的内涵;三是以产城融合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注入了统筹发展理念,新型工业化更加关注区域与城乡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核。
&&&&(二)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组合
&&&&一是以“外部性内部化”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创造了新的要素价格组合,新型工业化对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强调改变了要素价格组合,使得经济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走向绿色发展道路;二是信息化嵌入工业化引发的组织变革创造了新的组织方式,信息经济的到来改变了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扩展了企业的边界,使得工业与城市发展、农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互动;三是新型工业化对制度环境的高要求为“三化”协调发展创造了新的政策组合,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新组织方式的出现,对于产业政策与宏观政策提出了高要求,推进了政府管理转型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政策介入方式与政府服务方式均需要发生根本性变化,否则将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将为“三化”协调发展带来政策创新。
&&&&(三)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要素支撑
&&&&一是以高新技术扩散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工业发展的技术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三化”协调更加需要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当前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加强,新型工业化的动力越来越多的来自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服务业发展更加需要高水平城市化的支撑;三是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目的的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人才要素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才,河南既要发挥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传统优势,更要培育和吸引一批高端人才,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四)新型工业化为“三化”协调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格局
&&&&一是新型工业化导致的产业集聚与扩散为“三化”协调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空间格局,当前河南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好时期,高端产业向中心地区集聚、一般产业向外围组团扩散的趋势更加明显,新的“中心-外围”格局将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撑“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新型工业化引致的人口迁徙为“三化”协调发展带来了新的城乡发展格局,以“四集一转”为主要内容产业集聚区建设吸引了大批的人口集聚,产城融合发展态势进一步强化,城镇与产业、农村的布局更加协调;三是以“工业反哺农业”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为农业发展带来新格局,工业介入农业发展将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推进农田集中规模化生产,改变农业农村的发展面貌。
&&&&四、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新型工业化进程面临阻力
&&&&河南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阻力较大,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新的产业支撑,区域之间工业化水平差距大,政策措施难以统一推进,基于投资驱动与要素投入的传统工业发展方式根深蒂固,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工业化模式难以转变,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高耗能产业投资与产值较快增长,资源能源消耗增速加快,传统工业化道路甚至有所反弹。
&&&&(二)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严重脱节
&&&&河南城镇化进程远远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工业化率,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城镇化水平,2010年河南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7.3%,高于全国近17.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38.8%,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同期河南服务业比重仅为28.6%,低于全国14.5个百分点,并且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比重甚至有所降低(表1) ,表现出典型的“伪城镇化”特征。这种情况导致经济结构性的严重扭曲,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城镇化滞后制约了消费结构升级,限制了服务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也阻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延缓了农业结构优化,使得新型工业化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表1 河南历年城镇化、工业化、服务业发展指标
&&&&单位:%
&&&&城镇化率 23.2 30.7 34.3 37.7 38.8
&&&&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39.6 46.2 50.0 50.8 51.8
&&&&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31.6 30.0 30.0 29.3 28.6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1。
&&&&(三)工业向农业延伸价值链存在障碍
&&&&由于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割的区域政策,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造成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受阻,现代产业组织体系难以在农业中全面建立,导致工业向农业延伸价值链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与辐射。
&&&&(四)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在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工进城落户、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社会保障制度、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改革滞后,进一步固化了城乡差距,加剧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失衡,新形势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难以理顺,工业化带动作用由于普遍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受到抑制。
&&&&五、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以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要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河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类产业比重过大的产业结构,不利于“三化”协调发展,只有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推动自主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促进工业与现代农业的相互融合,努力构建多元化现代新型工业体系,着力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才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二是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新型工业化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直以来,河南服务业发展滞后,抑制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而阻碍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就河南的具体情况来看,未来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做强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农业的融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三是要构建现代产业分工合作体系,新型工业化必然要发展现代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即以大企业为排头,很多中型企业配套、无数小企业层层跟进的现代产业分工合作网络,沿海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这种产业网络上,而产业集中度低,大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弱,中小企业专业性不强,配套能力弱,是河南产业体系的典型特征,河南发展现代产体系的着力点就是要提高大型企业集团对产业网络的带动力与支撑力,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适合“三化”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二)以产业布局优化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引导产业在空间集聚中强化区域分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形成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与城市内部结构,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结构合理、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呼应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是高端产业向以郑东新区为核心的郑汴洛区域集中,一般加工制造逐渐向外围转移,带动周边城镇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围绕郑汴洛三大城市周边发展出一大批中小城镇,成为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围绕各中心城市推进区域性“中心-外围”城镇发展格局,尤其是安阳、许昌、平顶山、南阳、信阳、商丘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外围组团的错位发展格局更加凸显,这种新型城镇格局已经成为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纽带,成为“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
&&&&三是推进中心城市周边县区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以主要交通轴线为核心的城镇体系,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进行跨行政区域的统一规划,对城镇及乡村发展合理布局,引导周边县区转变发展理念,提高周边县区与城镇的规划与布局水平,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沿主要产业带优化产业布局。
&&&&(三)以工哺农带动农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抛弃以资金支持为主的“输血”式反哺模式,更加注重向农业延伸产业链、技术链、管理链的“造血”式反哺模式,用工业理念与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度与附加值,带动农业种植结构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一是支持现代工业向农业延伸产业链、管理链、资金链。围绕打造优质肉类、乳品、花卉园艺、林产品、蔬菜、棉花、油料、水产、中药材、茶叶等十大高效农业产业链条,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产业链、产业群集聚为纽带,支持现代工业企业在科技、装备、人才、服务以及标准化对现代农业的注入,把标准化、高质量、高知识含量的管理输入到农业产业中。支持农业化龙头企业向上游种植环节延伸,通过塑造品牌、培育基地、链条延伸等方式,积极介入农业生产,分担农业种植风险,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与产业化水平。
&&&&二是用工业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河南必须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培育发展出涵盖良种开发、粮食生产、粮食收储、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物流销售、循环利用等环节的完整粮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大力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实现由卖原料向卖产品、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
&&&&三是用工业理念培训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采取“契约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支持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回家创业,把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放到与劳务输出、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支持回乡创业农民工进入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积极引导回乡创业农民工主动接受大中型企业的辐射带动,创办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套配件企业。
&&&&四是引导工业企业嵌入现代农业经营合作组织体系。支持大型龙头企业组建农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积极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利益连接机制,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入股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土地、资金、技术、装备和劳动力的联合和合作,扩大基本生产经营单元的生产规模,提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六、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支农强农惠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把增加“三农”投入作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政府支农惠农资金资源,提高使用效益,解决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推进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二)加快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促进非农产业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促进城市二、三产业向县域转移,把适合在农村发展的非农产业转移到农村去,城市工业要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贴近农村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二是县域经济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农民就地就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分工,推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一是引导不同区域间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产业合作网络,促进产业布局与区域优势的对接,带动城乡格局优化;二是引导城乡之间的产业链对接,构建支撑产城融合的多层次产业分工格局与区域性“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实现产业分工与城市结构的融合统一。
&&&&(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挥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
&&&&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龙头打造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和农产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对接模式,推进现代工业组织形式向农业领域延伸,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区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各地发展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依托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喻新安.中原经济区策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赵西三,河南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请选择考试高温:33~19’C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转字当头 河南依托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字当头 河南依托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主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起点上,河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怎样更加突出工业的主导作用?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共话发展。  转字当头推动工业经济由大变强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如果仅从规模和数量看,中国毫无疑问已是一个“工业大国”。早在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若从质量和效率看,我们离“工业强国”还有相当差距。  “同全国一样,河南工业同样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盛道说,初级产业比重大,产业层次偏低端、产业链条偏上游、产业规模偏松散等问题突出,“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问题更是日益凸显。”  “在保持一定增速的同时,加快‘转’,是省委、省政府基于形势和河南省情做出的英明决策。”杨盛道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河南应朝向工业经济强省的目标,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加快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为一名企业代表,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总经理赵振辉对加快推进工业升级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体会更为深刻。“我理解的新型工业化,应是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要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减少废弃物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共有2页 &&1&&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房产新闻相关
扬州装璜装饰
扬州建筑/设计
扬州公寓小区
最新房产新闻
最热房产新闻
娱乐热点推荐
房地产开发经营
房地产中介服务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2走有中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09:18:29 来源: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城镇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引领新辉煌
内容摘要: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记者谭 勇)11月17日,《中国建设报》在一版突出位置,全文转发了本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之引领篇《新型城镇化 引领新辉煌》,并配发“编者按”。《中国建设报》在编者按中说:“《新型城镇化 引领新辉煌》文风平实,立意深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
  新华网河南频道11月21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记者谭 勇)11月17日,《中国建设报》在一版突出位置,全文转发了本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之引领篇《新型城镇化 引领新辉煌》,并配发“编者按”。
  《中国建设报》在编者按中说:“《新型城镇化 引领新辉煌》文风平实,立意深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文章围绕河南实际,努力探索在人口众多、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原特色、符合河南省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尤其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解决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河南该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实现整体实力提升的方向性问题,是河南整体发展的一个非常智慧的重大战略选择。”
  《中国建设报》认为,《新型城镇化 引领新辉煌》全面阐释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对新型城镇化为什么要引领、如何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
  《新型城镇化 引领新辉煌》分析透彻,思路清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河南省情的必然选择,也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探索的创举,同时充分借鉴了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新型城镇化是可持续的城镇化、城乡统筹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全文站位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分析精辟,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三个方面阐释了引领作用,并深刻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引领的重要性,从“着力全局发展、务于先行先试、基于务实重干、重在持续为民”四个方面破解了引领的瓶颈问题。
  文章紧紧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围绕新型城镇化引领这个核心,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指明方向,站位全局、谋划长远,“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化解引领之忧、以改革创新突破引领之困、以强基固本消弭引领之痛、以改善民生破解引领之难”,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着眼经济效益好——洛阳怎样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系列之二
  今年9月,万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当月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终于在连续亏损8个月后止跌扭亏。
  亏损,扭亏,冰火两重天。如今,在这个洛阳唯一的连续8年上榜&中国500强&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在每名员工的心间。
  万基控股的例子再次生动诠释:没有经济效益,再大的企业也是&虚胖子&;经济效益不好,新型工业化只是&纸上谈兵&。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一个内核,就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经济效益从何而来?
  靠拼资源,此路不通;靠铺新摊子、靠重复建设、靠追求数量叠加,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早已落伍。
  新常态下,只有通过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集约增长、转型增长,才能效益奔涌。
  长期以来,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上行进的洛阳,一度忽视了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以至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竞争白热化的新形势下,一次次被敲响警钟&&
  今年前8个月,在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15项指标增速列全省14位以后,其中就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利税总额、工业利润总额等最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
  长期以来,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上行进的洛阳,有人还沉浸在&工业看洛阳&的自满自足中,殊不知,像这样的&四平八稳&&温水煮蛙&,已使洛阳丧失一次又一次机会&&
  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只有两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没有一家超200亿元。而一汽、二汽等国有企业已经超过3000亿元,三一重工、万向钱潮等民营企业也超过了500亿元;
  轴承是洛阳的特色产品,洛阳与哈尔滨、大连瓦房店并称国内三大轴承基地,但全市规模以上轴承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还不到全国的10%,不及瓦房店的40%。
  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单纯靠扩能、靠投入、靠拼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产业转型、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亦日益迫切。
  当今时代,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关键是看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建设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蝶变&,洛阳如何&选准点、走对路&?
  坚定不移地走好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要稳增长、保速度,又要提质量、增效益,这不仅成为&洛阳共识&,更成为&洛阳行动&!
  挥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魔棒&,让&共和国长子&焕发勃勃生机&&
  中国一拖集团打造国内最先进的拖拉机装配线和研发中心,收购国际知名动力换挡传动系制造企业法国MCC公司,一批批&东方红&动力换挡拖拉机走向祖国四面八方;
  高擎&复兴&大旗,洛阳LYC轴承公司全力构筑&百亿高端轴承产业基地&,企业主动退出低端产品市场,中高端产品群已经成为洛轴&新名片&。
  只有夕阳思维,没有夕阳产业。要让传统产业依然&风光无限&,精深加工里大有文章&&
  补链、延链,拉长产业链条,煤化、石化,实现深度融合,洛阳石化培育壮大精细化工、氟化工产业,一体化引进化纤纺织产业,全力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煤化产业基地;
  从铝锭到铝材,再到铝深加工型材,搭上&高铁快车&的洛阳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把产业链越延越长,主打产品高铁型材市场占有率超过65%,企业还成为南车、北车的供应商。
  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还是契机。&内外兼修&,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才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中抓出效益&&
  中信重工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分工与合作体系,在澳大利亚、南非、巴西、智利&设点布棋&,公司自主品牌技术和产品直接面对国际终端客户,今年上半年,企业揽得国际市场订单价值15.52亿元人民币;
  民企个头小,但洛阳盛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靠&内涵式发展&扩大外延,研发生产的除尘器不仅在国内热销,还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蓝图再美好,也离不开经济效益这层底色;路径再宽广,也需要经济效益作为基石。
  咬住&经济效益好&不放松,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的洛阳,一定会迎来新的辉煌。(洛 平)
相关阅读&&&&
城视网 · 河南
Copyright (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