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魔窟中最后4名幸存者如何林风怎么躲过马加爵的日军撤退前大屠

您好, []|
4名抗日勇士逃出日军731传奇:中弹8颗竟存活
[导读]虽然纳粹集中营被视为地狱,但地狱中尚有逃生的人。而日军731部队,据说一个能活着离开它的“犯人”都没有,可是,这里就有一个“逃出731”的传奇
日军惨无人道地用中国百姓做实验“731”遗址本部大楼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唯一在世劳工左宪良本文由《中国国防报》独家提供给腾讯军事,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原题:“逃出731”的传奇——仅有四人逃出731本报特约撰稿 萨苏“三岛化学研究所”如果看过电影《黑太阳731》或者森村诚一的小说《恶魔的饱食》,可能都会对日军罪恶的细菌战部队———由石井四郎指挥的731“给水防疫”部队产生深刻印象。这支部队因大量使用中、苏、朝抗日人员和普通百姓作为“马路大”(日文:实验品)进行细菌试验和活体解剖,而臭名昭著。731部队的旧址今天已经成为纪念馆。在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这里进行了大屠杀。按照日方记载,被送入731的“犯人”们曾机智地进行过各种反抗,但最终无一能够逃脱死亡的命运。这是因为,慑于人体试验可能带来的舆论冲击和法律审判,日军对送入731的人员管理极为严格,严密的监视与不断的试验死亡,使“马路大”们完全没有逃脱的机会。然而,在一次搜索东北抗日联军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却意外发现,从731部队的手中,确曾有4名中国抗日组织人员,成功地逃出了魔掌。而且,他们的逃生,还带有国共合作、共同抗敌的色彩。根据刘天光1986年整理的《杀人魔窟———三岛理化研究所》一文描述,这4人分别是:国民党吉林省党务第三督导区108支部书记长李广德和党员何家训,110支部书记长张人天,以及中共党员、抗联侦察员李遇迟。731部队在佳木斯市万发屯东北驻有一个特别分队,对外称为“三岛化学研究所”,李广德等4人即被日军关押在这里。日夜,由于苏联红军逼近牡丹江,日军对这里的在押人员进行了大屠杀。为杀人灭口,连在此处为日军担任做饭、看守的4名白俄与一名朝鲜人也被一并枪杀。中弹8颗竟奇迹存活日军执行的屠杀计划堪称周密。自从苏联红军开始对日作战,看守已经两天没有给李广德等人任何食物,以消耗他们的体力,避免可能遇到的抵抗。执行屠杀的是桥本喜一郎等5名日本武装特务。他们按照计划分别负责对18间双人牢房进行屠杀,第1轮枪击后交换负责的监室,再进行第2轮射击。李广德在为黑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提供当时情况时,依然能够回忆起,日本武装特务当时在走廊里喝令,“米那,他带”(都有,站起来)“奥马艾,他带”(你,站起来),然后,就开了枪……然而,这4名抗日志士却在这场大屠杀中死里逃生。其中反应最快的是张人天。作为有军事背景的地下工作者,他在日本特务开枪的瞬间做了一个摆动,结果左臂中弹。在日本特务进行第2轮射击前,张机智地钻到同一囚室已经死亡的难友何振国尸体下面,并用受伤的手臂挡住头部。日本特务的第2轮射击,又有一弹击中他的手臂,但大部分打在了何振国的尸体上。张人天其他部位没有中弹,是4人中负伤最轻的。何家训先中了两枪,还在挣扎中日军第2次射击,一弹击中其头部,左进右出,带出了4颗牙齿,何家训血流满地昏死过去。事后发现,这一枪仅仅给他的两腮各穿一洞,并没有伤及其他器官。李广德和李遇迟在同一间囚室。因为两人在对付日方审问时“态度狡猾”,所以日军对其恨之入骨,竟对其将子弹打光。两个人每人都挨了8颗子弹,李广德的一条腿齐膝盖打断,李遇迟胸部被击成重伤。不可思议的是,两人竟然都活了下来!日军屠杀后,心中有所畏惧,加上苏军进展神速,特务们并没有敢于进入牢房检查,仓促间也没有找到预先准备的汽油焚毁该处建筑,随即匆匆撤离。“异类”相处当时幸存下来的5个人(还有一个是何家训同一间囚室的赵连青),谁也不敢发出动静,一直装死熬到天亮,确认日本人已经走了,才开始逃生。这时,5个人的行动各有不同。张人天率先设法凿开了囚室的墙壁,这时别的囚室没有任何动静。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把被子搭在墙上(墙顶有电网),翻身而出,逃走了。李广德和李遇迟两人受伤沉重,动弹不得,自揣必死,于是沾着鲜血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标语,以留给后人。何家训、赵连青二人带伤挖开囚牢,已经是13日。他们没有马上逃走,而是相互扶持着来寻找其他生存下来的人。他们发现了还活着的二李,但是无力帮他们打开囚牢。这时,李遇迟又昏迷了过去。李广德对何、赵说:“我已经不行了,李遇迟也不行了,这里不可久留,不要为我们这两个没用的人,让我们民族的力量再受损失了。”何家训、赵连青含泪而去。或许是因为内脏受了伤,能支撑着前来救人的赵连青,却连大门都没走出去就突然死去。何家训在13日下午逃出。李广德不堪忍受痛苦,勉强用自己的床单拧成绳圈,挂在窗户上想自尽。不料,却被苏醒过来的李遇迟救了下来。当时李遇迟的四肢几乎不能动,他是用牙齿撕扯李广德,将其从窗户上拉了下来。说来,李广德和李遇迟的关系有些特别。因此,虽然最初作为难友关系很好,一旦发现对方属于“异类”,立刻变得冷若冰霜。在同一个小小的囚室,两个人经常背对背坐着,互不理睬。可是,一旦面对日本人,两人立刻统一起来。这里面需要谈到另一个话题,就是他们能够生还,与入狱的时间和表现颇有关系。李广德等人是日被捕的,因为表现坚强而被送到“三岛化学研究所”。这个所谓的“三岛化学研究所”,实际是日本伪满三江省地方保安局与731部队的交接地,送到这里的“犯人”,会受到进一步的逼供。如果不供,就会被作为“马路大”送往哈尔滨平房的731本部,绝无生路。而招供呢?苏军8月15日占领佳木斯后,在“三岛化学研究所”院内,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埋葬坑———所有招供的“犯人”,都被埋在这里,其中很多被砍掉了头。李广德、张人天等人,如果招供,肯定也是这埋葬坑中的一员。而如果被捕时间更早,大约已经被送往731本部了。事实上,在苏军进攻东北之前,日方已经停止了对李广德等人的审讯,并改善他们的伙食,目的就是让他们的身体恢复到可以进行人体试验的水平。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伙食改善,使本来身体虚弱的李广德等人,得以有体力熬过负伤后的艰难时间。而李遇迟被捕于1944年,他是1941年随周保中等撤退到苏联的东北抗联人员。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和部分骨干撤退到苏联后,被改编为教导旅进行整训。但此后苏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承认伪满洲国,对抗联回国作战设置了种种限制,抗日联军在东北的活动进入低潮。进入1944年后,随着国际形势变化,苏联感到对日作战可能性大大增加,才开始支持抗联部队重新进入东北活动,但同时将抗联的主要任务局限于协助苏方收集日军情报。由于抗联行动有一段中断的时间,苏中边境地区日军军力部署已大大加强,抗联在行动中损失很大。李遇迟就是在一次越界行动中负伤被俘的。按照时间来说,李遇迟早就应该被送往731部队本部了。但他对敌斗争经验丰富,既不妥协又让日军总感到他身上有价值可挖,于是一拖再拖,最终也没把他送走。收拾铁杆汉奸在一致面对日本人时,李遇迟给李广德传授进行斗争的策略———对于酷刑一定要扛,直到扛得实在痛苦不堪,再进行交待———交待什么呢?交待几个“垫背的”,就是铁杆汉奸,但是一定要到挺不住了的时候再说……没有狱中经验的李广德,就用这个办法,“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供出了两个最招人恨的伪满警察。结果这两个“隐藏很深”的家伙几乎被日本人打死,从此不得重用。而李广德借此得到喘息恢复的时间。这一次,关键时刻,又是李遇迟救了李广德,他对李广德说,你才22岁,中国要做的事儿很多……李广德深受感动。两个人互相帮助,终于在14日晨挖开囚室,逃了出来,并放火引来周围百姓,将他们抢救了下来。此后的生涯李广德,被当地学生李长青抢救到启哲医院脱险。胜利后他不满国民党的争权夺利,感动于李遇迟的帮助,改投共产党,成为长春城中的一名敌工人员,曾为保存杨靖宇将军、陈翰章将军的遗首,以及争取六十军起义作过贡献。解放后李广德曾因历史问题被劳改,释放后多年上访,终获平反。张人天,逃出后略作治疗,到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寻找国民党接收人员,后在国民党于东北组建的地下挺进军中担任军事指挥工作,曾在三江与民主联军作战,后下落不明。何家训,感于光复后东北的混乱无意仕途,回乡劳动,最后一次公开出现是在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庭上,指证指挥了“5·23”大逮捕的日本高级特务沟口嘉夫,沟口后被人民法院判处15年徒刑。李遇迟,被救出后即转交苏联远东军佳木斯驻军司令部,此后情况不明。相关链接日本电视节目披露—&#因何未受到彻底清算一天早上,在日本工作的我一边整理东西,一边随便瞥一眼电视节目,发现节目内容竟是“731部队为何没有受到彻底清算”。其中,对731部队进行细菌战试验等史实和人体试验的罪恶进行了公开的披露。在日本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对于战争时期的罪行采取掩耳盗铃的态度,很不愿意在舆论界提到这部分内容。即便是铁证如山,也要从中尽量旁敲侧击,减轻自己的责任。所谓“南京大屠杀问题”,“慰安妇问题”等等莫不如此。这种态度,可说是造成部分日本年轻人认为二战中“日本除了战败以外没什么错”的根源。也因此使中国等邻国十分愤怒。731部队的罪行,在日本除了森村诚一等少数作家进行揭露以外,民间很少有人知道。因此,日本的中央NHK电视台,能够派出专人远赴中国调查这支罪恶的部队,并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向日本民众播出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可以说有些出人意料。节目中,对于731部队的成立和使命还有些含糊其辞,不过,总是一个让人感到欣慰的开始。能够这样做,在节目中的一些内容大概体现了其中原因。在分析731部队的头目们为何没有在法庭上受到审判时,除了说明731部队试验的成果多为美国所获得,美国方面因此放弃了对731部队指挥官石井四郎等人的起诉之外,电视记者们还提供了一条让人惊讶的事实:由于占领军在战后保留了日本国家的基本结构,原有运作方式也没有全部推翻,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们居然大部分成了日本社会的名流和高官,有的当了教授,有的当了大学校长,甚至其中还有人担任了日本红十字会主要负责人。在他们“光彩烁人”的头衔后面,谁能够想到他们罪恶的过去呢?而这些占据了日本社会主流位置的家伙,又怎么能够允许731部队的真相在日本被揭露出来呢?这样做,正如剥去他们外衣一样,将使他们无法在日本社会继续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荣誉”。731部队主要干部在战后担任的职务一览无余,日本主流舆论在战后对731部队的罪行保持沉默就可以理解了,731部队的高官们占据着大量社会要津,要这样的日本社会来正视二战中的战争罪行,客观地对待邻国的揭露,结果可想而知。从这段电视节目,我们第一次真实地看到了731部队人员战后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至少,笔者是有一种震惊之感。同时,对NHK电视台的记者们,产生了一分尊重。
网友热议中日明争暗斗:      
[责任编辑:like]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日军731部队罪恶史目录及简介
日军731部队罪恶史目录及简介
内容简介:
《日军731部队罪恶史》作者:韩晓、辛培林,出版时间:1991年,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这是一本经多年酝酿准备编辑而成的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细菌战罪行的书。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细菌战争侵华罪行的愤怒声讨。从中国受害者方面,以翔实的材料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予以揭露,应当是更有说服力的。本书在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地揭露日军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恶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强调了几点:第一,七三一部队的产生、恶性膨胀及其活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侵略政策的产物,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罪恶。第二,从本质上看,七三一部队进行的细菌战活动已完全背离了科学研究的轨道和人类文明的准则。第三,事实证明,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活动已不只是一般“实验”而是比较广泛地使用了,也是不“准备”而是比较大规模地进行了。第四,有的日本人对七三一部队用活人作实验材料问题讳莫如深。第五,赞扬了一些有良知的朋友的光明正大的言行,批评了一些人的形形色色的谬论,这样做是有现实意义的。总而言之我们要以实际行动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序………………(1)
前言………………(5)
日本帝国主义细菌战活动之始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活动由来已久………………(1)
二、石井四郎的登台表演………………(1)
祸移中国东北
一、险恶的用心………………(5)
二、背荫河的“中马城”………………(6)
三、“中马城”秘密的暴露及其迁移………………(11)
四、蛰居“南栋”………………(15)
一、平房的历史沿革………………(17)
二、大规模的营建………………(18)
三、特别军事区的划定………………(20)
四、特别军事区事务所的设立………………(23)
五、强迁民屯,霸占良田………………(24)
庞大的机构
附:七三一部队机构表………………(27)
本部的概貌
附:本部驻地平面图………………(30)
一、本部——1栋………………(30)
二、细菌研究的中心——四方楼………………(31)
三、教育训练部………………(34)
四、附属设施………………(34)
五、东乡村内外………………(36)
六、第三部——南栋………………(37)
伸出的魔爪——七三一部队的分支机构
一、扩大细菌战基地的战略部署………………(39)
二、海拉尔支队………………(41)
三、孙吴支队………………(42)
附:孙吴第六七三支队平面示意图………………(43)
四、牡丹江支队………………(44)
附:牡丹江(海林)第六四三支队平面示意图………………(45)
五、林口支队………………(48)
附:林口第一六二支队平面示意图………………(49)
六、大连卫生研究所………………(51)
魔窟里的奴隶——中国劳工
一、招骗和强征劳工………………(53)
二、正黄旗五屯——劳工集中营………………(58)
三、劳工的苦难………………(59)
四、充当“实验材料”的劳工………………(64)
五、在中国劳工身上喂养虱子………………(66)
六、劳务班和劳工大队………………(67)
七、协防班………………(69)
中国劳工的所见所闻
一、进过四方楼的中国劳工………………(74)
二、从四方楼推出来劳工………………(76)
三、有一条地下通道………………(76)
四、高压蒸汽灭菌罐………………(78)
五、装血粉的铝箱………………(79)
六、兵器班的秘密………………(80)
七、“升汞”和“牛肉干”………………(81)
八、进行病理研究的“川上班”………………(82)
九、“吉村班”的冻伤实验室………………(84)
利用动植物进行的细菌战实验活动
一、石井特别饲养班………………(85)
二、田中班——昆虫研究班………………(87)
三、“老鼠部队”………………(88)
四、马血的抽取………………(96)
五、从事植物病毒研究的“八木班”………………(98)
以活人为材料进行的细菌战实验活动
一、各种细菌传染实验………………(103)
二、三种细菌传染方法的对比试验………………(105)
三、“A”号实验队………………(106)
四、原七三一部队队员的见闻和罪恶活动的自述………………(108)
五、在城乡各地居民区的实验………………(111)
六、残酷的毒气试验………………(113)
七、冻伤实验………………(114)
八、解剖台前凶残无比的刽子手………………(117)
九、惨死在解剖台上的中国少年………………(119)
十、阴森可怕的焚尸炉………………(121)
各个实验场及野外实验活动
一、城子沟实验场………………(125)
二、安达特别实验场………………(129)
三、陶赖昭实验场………………(132)
四、防疫给水演习………………(133)
五、跳蚤指数的调查实验………………(135)
六、发射坏疽菌炮弹试验………………(136)
七、电引爆细菌弹的试验………………(137)
八、细菌的“雨下试验”和气球炸弹………………(138)
九、海拉尔的特别演习………………(140)
十、在东宁的一次秘密实验………………(141)
用活人进行细菌战实验的直接证据
一、松村高夫的“七三一部队的实验报告书”………………(143)
二、 《关于破伤风毒素及芽胞接种时的肌肉“时值”》………………(162)
三、 《因黄弹射击引起的皮肤伤害及一般临床症状观察》………………(173)
一、德国式秘密建筑的结构和设施………………(197)
二、被关押的“实验材料”………………(198)
三、惨死的荷兰共产党人………………(200)
一、特别输送的命令………………(205)
二、日本宪兵队——“马路大”的转运站……………(206)
三、一批又一批地被“特别输送”者………………(208)
四、一次大规模的“特别输送”………………(211)
五、牡丹江事件………………(212)
六、一个宪兵队长得忏悔………………(214)
七、特别囚车与特别列车………………(216)
保护院集中营………………(218)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各地设立的细菌战基地
一、 一○○部队(关东军兽类防疫站)………………(224)
附: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分布示意图………………(225)
二、 北京细菌兵器研究所………………(231)
三、 南京“荣”字一六四四部队………………(234)
附:南京“荣”字一六四四部队平面示意图………………(235)
四、 广州“波”字八六○四部队………………(237)
五、 五一六毒气部队………………(237)
六、 大陆科学院………………(239)
七、 伪满医大和北野政次的论文………………(241)
八、 七三一部队在日本细菌战略网中的中心作用………………(244)
使用细菌武器,进行细菌战争
一、参加诺门罕战争………………(248)
二、远征队………………(255)
三、浙赣行动………………(259)
四、特殊器材的输送………………(262)
五、阴谋破坏班与防疫班………………(264)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细菌战的斗争
一、深入魔窟,冒死侦察………………(271)
二、在安达靶场的拼搏………………(275)
三、监狱里的斗争………………(277)
一、开始钻防空洞………………(280)
二、貌似强大的表演………………(282)
三、销毁罪证………………(282)
四、杀人灭口………………(286)
五、借机报复………………(288)
六、乱作一团………………(289)
七、树倒猢狲散………………(290)
遗留的罪孽
一、 平房的又一次灾难和哈尔滨疫区的形成………………(294)
附:哈尔滨疫区鼠疫点分布图………………(297)
二、 给其他地方造成的后患………………(300)
历史的余波
一、东京国际审判前后美国对日本细菌战
活动的庇护与利用………………(303)
二、苏联滨海军事法庭的审判及对日本细菌
战活动的公开揭露………………(306)
三、中国对日本细菌战活动的严正谴责
与沈阳审判………………(307)
四、否认七三一部队的罪恶历史
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308)
五、正义的呼声………………(309)
有关七三一部队历史大事年表………………(316)
日本参与细菌战活动人名录………………(332)
七三一部队遗迹简介………………(352)
<<<<<<>>>>>>
《日本帝国主义细菌战活动之始》
细菌战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进侵略政策的产物,为了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即建立一个由日本统治的殖民地国家,日本军国主义者确定了进行细菌战的战略,想以低廉的代价,赢得侵略战争的胜利。为此,日本军国主义投入了充足的物力、财力用于细菌战研究。据史学家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研究细菌由来已久。1916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在细菌学教学中,就讲授过如何进行“家畜战”。1918年11月,日军少佐长谷部照信获悉俄国密探亚历山大正在搞细菌战研究并拥有大量细菌的情报后,他将细菌战作为主要问题向参谋部汇报。此后,陆军省医务局就开始研究细菌战。日本大本营的军部曾要求东京科学研究局“研究出一种或多种为人力无法抗拒的秘密杀人武器”。由于在限期内没有完成任务,局长伊藤工学博士在“工作不力”、“浪费国家财力”等罪名下被逮捕法办,参加研究的40余名科学家也全部被降薪并调转其他工作。后来,细菌研究工作曾一度中断。
日本再度研究细菌战的发起人是石井四郎,他提出了准备细菌战的主张。日本是个岛国,人口少,兵源不足,又缺乏五金矿藏,发动侵略战争是难以取胜的。石井四郎顺应日本统治阶级的意见,抛出关于细菌战的构想。为此,他经常到陆军参谋本部游说。他的前期思想核心是用细菌战弥补日军在侵略战争中的资源不足问题。他认为细菌武器杀伤力大、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而投资又少,节省钢铁,是一种很有力的进攻武器。他献计说:“缺乏资源的日本,要想取胜只能依靠细菌战”。他的主张得到日本著名军事“科学家”小泉亲彦、陆军军务局课长永田铁山等人的支持,派他出国考察。回国后,他积极倡导创建细菌部队。在这种形式下,日本陆军省军医署课长梶塚隆二推荐石井四郎研制细菌武器。于是,在日本当局及一大批军国主义分子的策划下,开始筹建细菌研究所。
1932年8月,在日本东京若松町的陆军军医学校创立了细菌研究室,对外称“防疫研究室”,由石井四郎领导,开始研究细菌武器。这个防疫研究室规模较小,只有5个人和一间经过改建的地下室。1933年,细菌研究室进行了扩建,对外改称“防疫研究所”,成为日军准备进行细菌战的研究中心。在石井四郎的主持下,大批研究人员开始从事霍乱、伤寒、炭疽等各种传染病菌的研究工作,探求和制造细菌武器以及研究使用此种武器的方法。
《祸移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准备把细菌实验基地转移到中国东北:其原因就是需要在临近苏联边境的地方建立细菌战根据地,以供将来实行进犯苏联之用,因为苏联远东地区是包括在日军阀侵略计划以内的。再就是在满州境内有可能获得大量非日本籍的活人做为进行细菌试验的材料。怀着这一不可告人目的,1932年8月,石井四郎和增田知贞等4名科研者、5名雇员来到中国东北地区考察。1933年,日军大本营批准了石井四郎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细菌研究基地的报告。同年8月,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秘密设立了石井部队,石井四郎任部队长。其附属细菌实验场设在70公里以外的黑龙江省五常县的背荫河,该实验场也称“中马城”(因为有个叫中马的大尉管辖这个“兵营”,因此人们称它为“中马城”)。在关东军内部,称这支部队为“加茂部队”、“东乡部队”、“石井部队”,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开始了细菌战的研究、生产和人体实验。
日,“中马城”发生暴动,12名抗联战士成功逃出“中马城”,此后抗联三军多次袭击“中马城”。石井四郎感到把细菌实验场建在抗联游击区是错误的选择,他确信“中马城”的秘密已暴露无遗。1934年夏季的一天,“中马城”武器弹药库突然爆炸。事故发生后,石井四郎以“失火”为由,将“中马城”转移的报告递交日本陆军大本营,并得到批准。不久,“中马城”陆续迁移,拆除设备,运往哈尔滨。
“中马城”的日军撤到了哈尔滨“南栋”。“南栋”是加茂部队的本部,位于哈尔滨南岗区宣化街和文庙街中间地带,在日本陆军医院的南院,它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实质上是从事细菌研究的“石井部队”。本部的主要任务是制造滤水器和“石井式”土陶细菌弹壳。它临街的大铁门经常关闭,由日本兵把守,细菌实验活动在里面二层楼内由日本军医秘密进行。
《盘踞平房区 》
如此神秘的细菌部队,在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细菌实验活动有诸多不便,会遭受世界舆论的谴责。于是,石井四郎酝酿出一个更大的阴谋,决定移师哈尔滨平房。石井四郎的计划得到了日本裕仁天皇的批准。在伯力城,川岛清供称:“由于这个缘故(731部队增员,扩大细菌生产基地),日本天皇就于1940年颁发了一道新敕令,责成把部队内主要部分移到哈尔滨城南约30公里处的平房地区,部队基本活动,如研究、实验和生产事宜,都在那里进行。”
1933年,日本侵略者修筑拉滨铁路,在平房屯附近设置一个小站,称“平房站”。1935年,石井部队开始在平房站以北4公里处勘测,圈占土地。1936年春季,“石井部队”突然设营驻扎,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这一年在平房地区开始大兴土木。1938年平房细菌基地基本竣工,到1940年工程正式结束。日,日本关东军发布了“关于设立平房特别军事区域”的1539号命令后,平方镇与日本空军8372部队营区、石井部队营区构成特别军事区域,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平方镇占地约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70余座,中心建筑为本部1栋和四方楼。
石井部队营建完成之前,圈定了大约6.1平方公里的军事用地。按照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它保密和防范的要求,距它5公里之内不准许有中国居民居住,而黄家窝堡、刘家窝堡、正黄旗五屯和正黄旗头屯等4个村屯距其尚不足2.5公里,无疑被划为强迁之列。1938年中秋节,伪哈尔滨警察局香坊警察署平房住在所在黄家窝堡、刘家窝堡、正黄旗五屯和正黄旗头屯贴出告示,限村民一个月内迁出,逾期不迁,将其民房除日军留用的以外,其余的全部强行拆除和烧毁。
《 731庞大的机构》
打着“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招牌的石井四郎部队,历经三年的时间在平房建成。表面上看,它是背阴河细菌工厂的搬迁,实质上是石井部队的扩大。1938年6月,它的本部正式移驻平房,哈尔滨市内的“南栋”变成它的第三部。这时,对外的“加茂部队”的名称立即改为“东乡部队”,秘密番号为“满洲第六五九部队”。1941年法西斯德国进犯苏联后两个月,启用“满洲第731部队”的番号。
731部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下设总务部、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训练教育部、资材部、诊疗部,辖牡丹江支队(643支队),林口支队(162支队)、孙吴支队(673支队)、海拉尔支队(543支队)、大连卫生研究所(319部队)。
731部队名义上编在关东军序列,实质上是日军参谋本部直接领导的特种部队。其人员配备比其他部队高出一等,配有1名中将、80余名校级军官、300余名判任官,编制3000个,但经常缺员500人左右。其隶属关系是大本营(陆军大臣)——关东军司令官——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部长——各分部部长及卫生研究所所长。731部队队长,1936年至1942年7月为石井四郎少将(后晋升为中将);1942年8月至1945年2月北野政次少将接任;1945年3月至8月又由石井四郎中将接任。
本部的概貌
平房镇是731部队细菌研究、生产、实验的中心,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四部、教育训练部及生活区域东乡村。它占地约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70多座,中心建筑为本部1栋和四方楼,四围筑有土墙,高2米,周长5公里,土墙上架设着铁刺电网。墙外有护城壕,宽3米,深2.5米。四面都有大门,其中东门两个,门旁建有卫兵所。南门为正门,为对开铁栅栏大门,门西有偏门。门内设卫兵所、岗楼,门口竖立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未经关东军司令部批准不得入内”。南门为日本人专用门,设双岗,配备日本警力一个班。东、北门供中国劳工上下班出入,西门非特殊情况不开启。
本部1栋是731部队指挥中心,正对南门,砖瓦结构。为人字形屋顶的两层楼,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二楼自东而西依次为731部队长办公室、卫生间、副官室。一楼为侍卫官室、总务部、安灵室、宪兵室,一楼一层西侧为诊疗部、二层西侧为陈列馆。楼内走廊向北延伸,与四方楼连接;地下暖气通道也与四方楼相通。楼内地下、地上均有更衣室,楼东、西两侧均连接着平房,东侧为配电室和器材供应部办公室,面积为711.5平方米;西侧为日本人食堂,后改为兵器库,面积为884平方米,紧靠西侧平房是卫生间,面积35.8平方米。
“四方楼”是由3栋、4栋、5栋、6栋所组成的方形高大建筑物,也称为“口”型楼,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3、4栋轴心部分为5层楼,其余部分为3层楼。楼外表瓷砖为灰白色,格外刺眼。“四方楼”为院中院,东、北为砖墙,西侧为铁丝网。日本警备队昼夜设岗,戒备森严。楼内一层有柄泽班,为细菌工厂;二层有吉村班、凑班、江岛班、太田班、冈本班、石川班、内海班,均从事各类细菌研究工作;三层有田部班、二木班、草味班。“四方楼”有地下通道,连接监狱,各实验室、解剖室、焚尸炉。地道高约3米,宽3米多,每隔6米左右,安装一个电灯。地道东南有地下室,为对开铁门。西边有个小实验室,室内墙壁上端每隔半尺探出一根铁管;墙壁是用水泥浇筑的,夹层镶着铁板;通风窗口镶嵌着铁栅栏;地面有一根2尺高地铁桩子,顶端挂着铁环,旁边有手铐,地面铺有小铁道。
“四方楼”北侧连接的平房为高桥班、笠原班细菌研究室,西侧平房为野口班细菌研究室。再往西有饲养动物的石井班,建有事务所、动物棚舍7座,饲料加工房及大型菜窖。再往西北约200米,驻有“兵训班”,它是类似四合院的“方型栋”。南面房屋为制造小型细菌武器的高、低温实验室和灭菌室、研究室、菌苗及疫苗贮藏室。东、西、北面房屋为汽车、坦克、火炮等机动车库,也称“实验器材室”。“四方楼”北部为吉村班的冷冻实验室,为两层楼平顶建筑物,面积235平方米,房顶部有许多通气孔,内壁有固定隔热的铁钩,室内有固定冷冻设备的水泥基座。与此连栋的是冷冻室配套使用的实验室,上下楼有3个单间,面积80平方米。东北角有4栋房舍,为田中班的昆虫动物舍,周围砖院墙高2.2米。临近还有5栋房舍,为装备和贮存细菌弹的场所。“四方楼”以东,铁路专用线附近的二层小楼是瓦斯发生室。此外,还有其它一些附属设施,如焚尸炉、实验农场、物资仓库、动力班锅炉房及731部队的生活区域“东乡村”等。
海拉尔543支队
731部队海拉尔543支队是规模较大的支队,1940年12月建成,对外称“防疫给水班”。支队设在海拉尔伊敏河东岸的东南山下(今奋斗镇辖区)。东部是丘陵台地,海拔668米,比高约40米,坡度约10度,台地上是戒备森严的海拉尔要塞四地区(东南山阵地)。山上有钢筋混凝土永备火力点和碉堡及防坦克壕等,南部是226部队营房,北部是汽车运输联队,东北是飞机厂,西部是海拉尔滨洲铁路线至伊敏河放排贮木场的铁路专用线和菜地。营舍占地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四周有铁刺线围圈,其内还有1.5米高的土围墙,墙上有近1米高的铁刺线。门设在西侧,设有卫兵室,营舍内建筑均为青砖青瓦,有兵舍、动物舍、饲料库、材料库、汽车库、教室、锅炉房、浴池、小卖部、卫生所、食堂、跳蚤室、菌苗地下仓库等,共有房舍300余间。
海拉尔支队有日本研究人员226人,他们身着日本军服,但不戴军衔,对外称“日本军属”。首任支队长清水富士夫,继任藤井莫太郎、蓬田正二、伊藤加明、天野勇,末任支队长为加藤恒则。支队内设课(计划、经理、庶务)、第一课(培养老鼠和跳蚤)、第二课(细菌研究)、资材课(器材保管供应)和教育课(业务教育培训)。海拉尔支队守卫森严,其他军营中国菜农可赶马车入内至门卫房送菜,唯有这个“单位”不用菜农送菜;这个支队的人员除有业务联系者外,不许与其他军方和社会人员接触,否则要受到严厉制裁;购物、医疗、文体活动均在支队营区内进行。
该支队新入伍的卫生兵都要接受3个月的培训教育,学习细菌培养以及疫病防治等知识,该支队全体学员都学习了霍乱的防疫知识,以准备进行细菌战。学员结业后,被分到各课工作。
孙吴673支队
731部队孙吴支队,位于孙吴镇西南1.5公里的小山上,日本人称之为“铃兰台”。于1940年6月始建,12月完成。孙吴支队对外番号是673支队。内设总务课、第一课、第二课、资材课、教育课。建有青砖房300余间,有15间用于饲养实验用动物,其余为支队官员办公室、制菌室、训练室、守备部队营房、食堂、仓库、汽车间、锅炉房、家属宿舍、卫兵室等。安装大型锅炉一部,还建有环山公路,电力电讯、自来水管线等设施。731部队孙吴支队初建时期的队长佐佐木义孝少佐,后由松平丰太郎接任,1942年由731部队训练教育部部长西俊英中兼任。孙吴支队人员初期30多人,1941年增加到80多人,到1945年8月已达120人。按职务分为军医、药剂师、卫生军官、技术军官、教官、下士军医官、财务文职人员和武装警卫等。孙吴支队经常举办细菌研究、制造等专业培训。
第731部队选址孙吴建立支队,其主要原因是这里是国境地带,距中苏边界不足百里,便于对苏联发动细菌战;再就是孙吴地区人口少,可用地多,细菌基地周围平坦,没有山谷、沼泽等自然障碍;此地交通方便,为铁路沿线,且劳工多,“实验材料”充足;这里适宜老鼠生长,有各种鼠源。
林口162支队
林口支队组建于日,1941年8月改为“满洲第162支队”,隶属于731部队。支队营区位于林口镇与右城镇之间的东岗梁上(现称新城),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营区内除建有支队办公室、兵舍外、还建有带地下室的实验室(约1600平方米)、动物室及半地下圆顶式永久建筑。营区的北部是日军的飞机场,营区的西北部相距300米驻有一支日军的警备队。林口162支队是731部队所辖的四个支队中建制最大的一个支队,设有总务课、第一课、第二课、资材课、教育课5个课。分别承担人事、经费、培养细菌、部队给水及修理滤水器、动物饲养、教育培训等任务。细矢博少佐任总务课长,兼任第一课课长;渡边中尉任副课长;间所升少尉任第二课课长,兼任资材课课长;渡边诚中尉兼任教育课长。人员编制280人,其中军医3人,司药官1人,军需官1人,佐、尉级军官5人。历任支队长为山口吾一、荒濑精一。还有十几名中国人在林口162支队作苦役。
牡丹江643支队
牡丹江支队组建于日。1941年8月改称满洲第643支队(也称海林支队、牡丹江支部),隶属于731部队。支队营区位于海林县东北4华里处的腰屯,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营区是长方形,四周设有铁刺线。营区西一条军用公路与距3华里处的顶岗日军飞机场相连;营区北与距4华里的斗银沟日军450部队相邻;营区东靠海林站至斗银沟日军450部队的铁路专用线;南与同驻一个营区的日军2624部队以一条东西向道路相隔。牡丹江643支队是731部队所辖的4个支队中规模比较小的一个支队。支队设有总务课、第一课、第二课、经理课、资材课、教育课。人员编制200人左右,历任支队长为池井贞夫、尾上正男少佐。牡丹江支队由日本关东军所建,是一支设备精良的细菌部队,主要建筑有宿舍工字楼、本部办公室、细菌实验室、地下室、仓库、动物舍、讲课堂、食堂、小卖店、汽车库等。距营房3里处的岗坡上建有日本飞机场,海林站至斗银沟有铁路专用线。643支队大院内,还驻有2624部队,主要建筑物有地下室、车库、机械加工车间。2624部队也是一支特种部队,与643支队有密切联系。日军溃逃时,该部队的设施全部销毁。
《魔窟里的劳工—中国劳工》
1933年,加茂部队(石井部队)在黑龙江五常县背阴河圈定了500米见方的地盘,划定为军事用地。然后通过日伪当局,在附近村屯强征近千名劳工和几百辆马车,兴建“兵营”。这个“兵营”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了,人们称它为“中马城”。其实这里是石井部队的细菌工厂。
1936年石井部队开始在平房地区大规模营建,对外说是修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及部队营舍。石井部队的营建是秘密工程,由日本株式会社设计施工。外围工程建筑多是诱骗和强征中国劳工修建的,他们通过“工头”游说,从哈尔滨、海伦、佳木斯、牡丹江、海城等各地招骗来的。
1936年—1939年,石井部队在平房地区大规模营建,盖厂房、宿舍、监狱、飞机场,强征了1000多名中国劳工,北洼地、正黄旗五屯南门外和黄家窝堡屯搭起十栋劳工棚。在忙的时候,日本人从附近村屯强迫农民出工、出车搞建筑。当地村里的头面人物当工头负责招工。平房特区有40多个村屯,每天出动500多名劳工和100多台马车。每人每天8角钱,每台车每天4元钱,工头抽取10%的工钱。平房地区主要建筑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外地劳工大量逃跑,不少人被殴打或充当“实验材料”而死亡。此时731部队细菌工厂投入生产,附属工程也需要人力建筑。雇佣当地劳工不仅费用高,而且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石井部队决定通过日伪当局从东北各地强征劳工。每年731部队提出需要劳工的计划,由伪满国劳动部给各省下达指标。各省按计划强征劳工,并负责把劳工押送到731部队。日伪当局把哈尔滨、阿城、双城以及平房特别军事区域作为征集劳工的重点,规定这些地区承担为731部队提供劳工的义务。这项工作由伪哈尔滨市公署动员科下达指标,各地区事务所负责招工。731部队劳务班、石井班、动力班、工务班、八木班、建设班、仓库班、运输班共需要劳工800—1000多人。
1938年石井把正黄旗头屯、正黄旗五屯、刘家窝堡等4个屯的老百姓强行移民,选中正黄旗屯为“劳工村”。村子周围架设了铁丝刺网,门口设岗哨,监视中国劳工,防止他们逃跑。正黄旗五屯原村长的住宅改作劳务班办公室,旁边有劳工食堂和拘留所。其余老百姓的住宅都改为劳工棚,又在屯西南新搭了20多栋劳工棚,731部队从外地招来的劳工集中居住在这里。附近村屯的劳工经石井部队长批准,可以通勤。731部队设劳务班,隶属于总务部,由日本退伍军人组成,关冈是代理班长,后来由工藤与四郎大尉担任班长。劳工大队在日本人控制下,负责管理劳工工作,下设中队、小队、劳工组织随着人数的增减而变化。731部队从平房以外地区,招收了大批劳工,这些劳工集中居住在正黄旗五屯的劳工村里。当地和外地劳工加起来最少时有1000人左右,平时保持在2000人左右,最多达到3000多人。
在731部队的劳工主要从事建筑、维修、养殖、种植、缝纫、烹饪、锅炉以及各种杂活。生产环境恶劣,工作繁重。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被迫干重活的情况下,稍有不甚,或生病无力时,就会遭受日本监工的毒打。731部队附近的当地劳工虽说挨打,但还能坚持下去,外地劳工遭受非人的待遇,他们在731部队或病死、或累死、或被打死、或被当做“实验材料”、或被抽去修筑秘密工程而杀人灭口,这些外地劳工除少数逃跑的外,绝大多数都死在了731部队。
进入731部队的劳工,没有人身自由,挨打挨骂是经常的事。劳务班的班长工藤及其手下关冈、秋叶、青木、西尾、安秀等日本人采用各种手段处罚劳工。给劳工制定了种种清规戒律,劳工稍有不慎,触犯律条,轻则体罚,重则放出狼狗撕咬,直至摧残至死。劳工在731部队每天要过“五关”。第一关是朝礼关,第二关是门岗关,第三关是监视关,第四关是监禁关,第五关是生活关。
731部队的劳工都知道,那些外地劳工被抽去修筑秘密工程,待工程竣工后,他们中间不少人被投入监狱,充当细菌“实验材料”。在731部队中,经常有劳工莫名其妙的失踪,这部分劳工大多数也成为细菌实验的牺牲品。
《中国劳工的所见所闻》
四方楼是中国人的禁区,在731部队服役的中国劳工很难靠近它,了解它。然而在极个别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发现一些重要现象。
鞠复全回忆说,一天上午,一个中佐级的日本军官说是按照上司要求,暂时搬进四方楼去住几天,于是命令他把行李运进四方楼。鞠复全扛着行李跟在日本中佐军官身后,来到营区的南门口。日本军官向卫兵所的哨兵递上特殊的证件,并说了几句日本话后,就被顺利地放行了。当他们进入本部大楼以后,日本军官示意鞠复全停下,从兜里掏出了一条白布带子,蒙住了他的眼镜。让他一手扶着肩上的行李,一手拽住中佐军官的衣襟往里走,约走了200余步后停下了。鞠复全觉得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日本军官接过行李对鞠复全说,在这里一步也不许动,要等他回来一起出四方楼。鞠复全站在那里,什么也看不到,只能闻到浓浓的消毒水味。
石井班的马厩正对着四方楼,站在马厩的门口,透过铁丝网就能看到日本人在四方楼外的活动。这天,喂马的中国劳工黄国荣铡完马草,清完马圈后,走出马厩。黄国荣感兴趣的是那神秘莫测的四方楼、人所共知的炼马炉和那不让中国人靠近的狼狗圈。因为这些地方经常发生一些让人猜不透的事。当黄国荣往东看时,发现有个穿白色工作服并戴着白口罩的日本人从四方楼的西角门推着一辆像手术台似的平板车出来。平板车上粘着的白布单被风吹起来,露出了停放在车上的人。只见那日本人推着平板车直往石井班建筑群中间的那座小平房走去。劳工们都知道那是炼马炉。把死人送到炼马炉的情景,使劳工们有了新的发现,产生了新的怀疑。
据曾在731部队工务班当装卸工,现在是平新乡机械修配厂退休的干部韩行岩回忆:工务班位于本部大楼东南,紧靠铁路专用线。这条铁路专用线是从平房站一直引进731部队的。日本人因工务班、动力班的劳工经常在这里干活,对四方楼的保密不利,就在它的东面和北面修起一道砖墙,并留着两个经常锁着的角门,在墙外靠近铁路专用线地带留出一条供劳工工作进行短途运输物资用的车道。曾在731部队赶马车的劳工王志洪提供了这样一件事实:在四方楼外的西南不远处,有一座东西向的大筒子房,那是劳工们所共知的“野口班”。这座房子很大,宽18米,长40米,在房的南面开了个3米宽的双扇铁皮大门。有一天日本人派他赶着马车到那里拉东西。当把车赶到房门口时,日本人命令他停下,出来的一个日本兵接过鞭子把马车赶进大筒子房内。王志洪趁大铁门开启的时机往里看,发现这房子很宽敞,室内铺设一条铁道,旁边整齐的堆放着不少铝箱,有3个日本人正把一种铝箱一个个地码在车上。车装满后把铝箱送到铁路专用线的货台上。王志洪看到箱里全摆着一样的装血的玻璃管,瓶口用药棉堵塞着。管内的血已凝固了,这些血粉是往外地发运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躲过网上追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