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人民有没有开拓我为祖国守边疆疆土

第1页/共3页
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53人,他们在以前学科中接触过中华民族方面的知识,只是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对此门课兴趣浓厚,在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时,引导学生在课下做好预习和资料搜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前三个单元是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常识,从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和居住特点,到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特点,以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等; 第四个单元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
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第1页/共3页
寻找更多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民族质量分析和考核方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族质量分析和考核方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四川导游基础知识:四川的少数民族[1]-导游证考试-无忧考网
四川导游基础知识:四川的少数民族[1]
【网络综合 - 四川导游证考试】四川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人口在义仍以上的民族有汉、彝、藏、羌、回、蒙古、傈僳、满等十三个。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个人口最多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约570多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   彝族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口众多和分布较广的民族。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区,共有彝族154.6万人。另有24.1万人分布在攀枝花市的郊区和米易、盐边县,乐山市的马边、峨边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县,雅安地区的汉源、百棉县和宜宾地区的屏山、古蔺、叙永等县。   四川彝族自称"诺苏"。居住在云南、贵州的彝族还有许多角称和他称。建国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称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分为东、西、南、北、东南和中部六个方言区。四川彝语属北部方言,是彝族最大的方言区。彝文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汉文史书上称为 "爨文"、"韪文"、"倮文"等。   彝族与分布在我国西部的古代居民氐羌有着密切关系,是古羌人南下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据汉文史籍记载,西汉时期安宁河流域的邛人和叟人与今天彝语支各族的先民有关,汉王朝在这里建立了越西郡。唐、宋时期,彝族是"乌蛮"的组成部分。"昆明"、"夷"、"爨"、"乌蛮"等是不同时代对彝族等民族先民的称呼。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彝族同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开拓了祖国西南的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缔造伟大的祖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神的信仰,认为自然界中的山、水、石、风雨、雷电等都有神灵,能嫁祸或赐福于人,人们的生、死、病、痛是因为有鬼作祟。对祖先的崇拜主要表现在替父母辈设置灵牌和举行隆重的送灵仪式。彝族认为祖先死后灵魂照样存在,可以给活人以祸福,因此要加以崇拜,祈求降福子孙。   彝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建国前,盛行包办婚,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的习俗。还普遍存在着转房制度。男子婚后与父母分居,组成小家庭。世系按父系计算。实行父子连名制,即父名子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男子都能背诵自己的家谱,有的可背出70多代。家庭财产也遵守父系继承的原则。现在,彝族的婚姻制度中落后的习俗己有很大的改变。   彝族住房多为土木结构,顶部为双斜面,覆以小块木板,用石块压住,俗称"瓦板房 "。室内一般隔为三间,并于中屋挖一火塘。火塘周围栽三石成鼎角,其上置锅,汉语?锅庄"。塘内燃火,既是灶,又是冷天取暖的地方。锅庄旁边铺有蔑席,是家庭活动的中心,许多彝族还在住房的一端修筑高高耸立的碉楼,适用美观,坚固耐用,是彝族人民的一种传统建筑艺术。 彝族服饰还保留着汉晋时期锥髻、披毡、跣足的传统风格。彝族男女都穿右衽窄袖贴身上衣,袖口、领口、襟边都镶有花边。女子穿由不同色布镶成的多褶长裙(汉称"百折裙")。男女老幼披羊毛织的"瓦拉"(汉称"擦尔瓦"),下端有长穗。寒冷时内加羊毛披毡。男子下装以裤脚大小为显著特点,"大裤脚" 最宽可达85厘米小裤脚"则仅能将脚伸进。男子头顶右前方扎缠出细长尖锥状的"英雄结",彝称"子帖"。青年女子则多用灰布或黑布作头帕。壮年和老年女则戴荷叶帽或大顶帽。男女均戴耳环、戒指、手镯。男子喜欢在左耳佩戴缀有丝穗的红黄色大耳珠;妇女则穿双耳,并在领口上戴镂花银牌。   彝族以玉米、养子、洋芋为主食,肉类喜吃大块肉。"坨坨肉"和"酸菜汤"是其传统佳肴。坨坨肉是把猪、羊、牛、鸡等肉砍成拳头大小,煮后捞起滤水,拌盐、辣椒、蒜、木妻子等调味品。其肉肥而不腻,非常可口。酸菜汤,酸菜用圆根、青菜、萝卜叶子晒干腌酸做成,煮肉时加上酸菜,洋芋,汤菜味道鲜美,别具风味。酒在彝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彝族人民表示礼节、遵守信义、联络感情必不可少的饮料。无论婚丧大事、喜庆年节,探亲访友,排解纠纷、结盟起誓,?无酒无以成礼,无酒无以成饮。"   彝族漆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有木胎、皮胎和牛角胎三种,多用来制作餐具、酒器、马具、武器和家具等。彝族漆器的色彩以红、黄、黑三色为主,彝族以红色象征勇敢、热烈、吉祥、以黑色表示高贵、庄重和尊严,黄色代表美丽、光明和富贵。彝族漆器设计巧妙,制作精细、造型古朴、色彩明快,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彝族年、火把节等。彝族年无固定的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择节日举行。节日期间,人们杀猪宰羊,走亲访友,祝吉祥庆丰收。过年,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最好机会,人们手拉手跳起欢乐的"达体舞 "。同时还进行转"磨秋"、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火把节则在每年的农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五年级_民族常__教案.doc 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五年级_民族常__教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每单元分十二课完成。教学要求及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二、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5、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一单元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 1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1 4
多种多样的文字 1 7
二单元 绚丽多彩的服饰 1 11
风格各异的住房 1 14
别具风格的饮食 1 17
三单元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1 1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1 4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1 7
四单元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1 11
少数民族著名英雄 1 14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1 17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教学重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讲述法、情景法、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教师(适当评价)问: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甲:爱我中华学生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过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最初这些民族相互间并不了解,甚至有时候还很敌对,那么后来又是怎样逐渐相互了解,并成为一家的呢?新课: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师: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秦朝、隋朝、元朝等。教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割据然后统一的局面,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沉默)教师:可能大家没有想过,但你们还记得北魏孝文帝改革么?还记得改革的内容吗?教师适当提醒,如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等,但有一条措施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就是移风易俗。学生活动:结合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的内容,说明对当时的鲜卑族和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二、坚持民族平等教师出示材料: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名额蒙古族24回族37维吾尔族22藏族26苗族21壮族44彝族20布依族7朝鲜族9满族20侗族6瑶族6白族4土家族15哈尼族4哈萨克族5傣族5黎族5傈僳族2人畲族2高山族2其余各少数民族代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