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GDP现在比韩国墨西哥gdp总量都低,怎么混成这

当前位置: &
俄对土经济制裁会有何效果:俄GDP萎缩比韩国还低
扫描到手机
10:44:48 & & &
日,安卡拉,普京和埃尔多安在一次会议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重要意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也是我国新中的核
  (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增长率与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上升、进而外汇上升的先兆。
一、地学概念
  GDP 又译(geography
)--地学数据平台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是"地学数据平台"的意思,主要用于地质勘探、石油工业等领域
在地学领域是一个很重要的新兴概念,旧的地学人员常用人工绘图和存储数据,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需要更新至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据平台上,目前世界各大公司和国内3大石油巨头都在做石油信息化平台,就是geography database
二、经济学概念
  在中,常用GDP和GNI(,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 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中最受关注的经济
微观经济学
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 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
GDP反映的是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GDP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的确能够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概念。对于GDP概念的缺陷,我们也并非完全一筹莫展,可以在现行GDP概念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使GDP的概念更臻完美。我们姑且把这个概念叫做GDP的有效累积,它增加了两个要素,一个是有效,一个是累积,它的计算方法是当年的GDP总额,减去无效的GDP和消失的GDP,它比纯粹的GDP概念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
  什么叫无效的GDP?什么叫消失的GDP?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省地县甚至乡镇一级也有,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都在园区内,许多厂房建成以后并未投产就闲置起来,有的企业圈了一块地之后便杂草丛生,这些厂房与围墙的投资虽然也使当地产生了GDP,但周边的老百姓都非常痛心,认为这是极大的浪费。究其本质,这种方式产生的GDP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
  某地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大量房屋被冲毁,大片庄稼被淹没,老百姓哭天喊地痛心疾首。次年,他们硬着头皮或支储蓄或举债务搞灾后重建,建筑运输等业一片繁荣,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原来差了一大截。原因很简单,洪水把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而劳动成果就是往年GDP的累积,这些GDP因为洪水瞬间消失。
如果一边是GDP增加,一边是GDP的消失;或者是GDP在不断地增加,但增加的却是一些无效的GDP,那么再高的GDP发展速度也并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因为,只有保留下来并为人们所需要的GDP才是真正的财富。一个地方不断出现消失的GDP或者是无效的GDP,只能证明我们过去做了太多的或者我们现在的决策有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大广场大公园层出不穷,有的学校斥资数千万修造一个大门,有的城市在几无人烟的郊区大道上通宵亮灯,这些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面子工程,难道不是无效的GDP?很多地方的城建规划是朝令夕改,房子是拆了建,建了拆,再拆再建,屡建屡拆,每一次的拆迁过程不都是过去GDP的消失?
如果起用了GDP有效累积这个概念,我们对一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财富拥有程度就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一地
GDP的总有效累积数值越大,表明这个地方越富有;当年的GDP有效累积越多,说明当年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因此,启用这个概念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与迫切,但愿政府与学界能够采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经济学概念里,其实蕴藏着一系列非常深刻的经济学道理,非经深入研究透彻了解,并不容易明白其中的奥妙,这正是我们喜欢经济学的理由,同时也正是经济学被大多数人所滥用所误解的原因。
2009年GDP总量
2009GDP增长率
United States 美国
139230(亿美元)
Japan 日本
50亿日元)
China (PRC) 中国
4亿人民币)
Germany 德国
3.3亿欧元)
France 法国
948.59亿欧元)
United Kingdom 英国
736.61亿英镑)
Italy 意大利
(12160亿欧元)
Brazil 巴西
1030亿雷亚尔)
Spain 西班牙
511.51亿欧元)
Canada 加拿大
1624.12亿加元)
Russia 俄罗斯
2587.1亿卢布)
India 印度
4373.27亿卢比)
Australia 澳大利亚
664.58亿澳元)
Mexico 墨西哥
5503.47亿比索)
South Korea 韩国
8200 (1050万亿韩元)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洗衣机、小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2.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相一致。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
社会福利服务
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4.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了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通过支出法计算的GDP,我们可以计算出消费率和投资率。所谓消费率就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率,所谓投资率就是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按照有关统计资料,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的消费率为52.1%,投资率为43.4%。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
  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也可看成是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和
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GDP分为四项: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为生产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四、两种核算体系
  以上所介绍的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首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信息、知识、技术、劳务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物质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值计入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等也都有合理性。当然,这种体系以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得不到反映,无法说明人们闲暇的享受与安全,无法反映一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复计算,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前,还有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及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这种核算体系与高度集中的相适应,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的改革和发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劳务等的发展,不利于反映综合国力和合理调整;它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不利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因此,东欧、俄罗斯等经济和我国也逐渐采用了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正式采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已计算并公布GDP数字,但还没有计算和公布、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等指标的数字。
  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附注:
  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入总值,否则不能计入。
  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
数据增长原理
  既然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那么,我们在追求GDP时,就必须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的GDP
、妨碍他人的GDP 、出口创造的GDP 、投资产生的GDP 、消费带来的GDP 等等都会影响GDP 的总有效积累。
中国历年数据
  以下表格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数据库及国际最权威的三大统计机构: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
  三大机构的数据更新时间为2009年10月:
  联合国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
  年及人均GDP
  统计局
  统计局
  统计局
  统计局
  统计司
联合国 统计司
世 界银 行
世 界 银 行
  (亿元)
人 均GDP (元)
  (亿美元)
  (美元)
  (亿美元)
  (美元)
  (亿美元)
  (美元)
  年中国GDP及人均GDP(生产法)
  统计局
  统计局
  统计局
  统计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 界银 行
世 界银 行
  (亿元)
人 均GDP(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年中国支出法GDP及人均GDP
  统计局
  统计局
  统计局
  统计局
  统计司
  统计司
  (亿元)
人 均GDP(元)
  (亿美元)
人 均GDP(美元)
  (亿美元)
人 均GDP(美元)
  2008中国内地城市GDP排名前二十(单位:亿)(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009年全国各大城市GDP数据:
  1、上海市 14900.93亿元 8.2% 上海
  2、北京市 11865.9亿元 10.1% 北京
  3、广州市 9118.6亿元 11% 广东1
  4、深圳市 8245亿元 10.5% 广东2
  5、天津市 7500亿元 16.5% 天津
  6、苏州市 7400亿元 11% 江苏1
  7、重庆市 5856亿元 14.9% 重庆
  8、杭州市 5098.66亿元 10% 浙江1
  9、无锡市 5000亿元 11.5% 江苏2
  10、青岛市 4900亿元 11% 山东1
  11、佛山市 4742.6亿 元 13 .5% 广东3
  12、成都市 4502.60亿元 14.7% 四川1
  13、武汉市 4500亿元 13% 湖北1
  14、大连市 4410亿元 15% 辽宁1
  15、沈阳市 4350亿 14.1% 辽宁2
  16、宁波市 4214.6亿元 8.6% 浙江2
  17、南京市 4170亿元 11.5% 江苏3
  18、东莞市 4080 亿元 10% 广东4
  19、唐山市 3951.6 亿元 11% 河北1
  20、烟台市 3720亿元 12.4% 山东2
  21、长沙市 3370 亿元 14.7% 湖南1
  22、郑州市 % 河南1
  23、济南市 3350亿元 12% 山东3
  24、哈尔滨市 3258.1亿 13% 黑龙江1
  25、石家庄市 .6% 河北2
  26、泉州市 3002亿 11.2% 福建1
  27、长春市 2919亿元 15% 吉林1
  28、南通市 2907亿元 14% 江苏4
  29、潍坊市 2775亿元 11% 山东4
  30、西安市 2576亿元 14.5% 陕西1
  31、淄博市 2572亿元 12% 山东5
  32、温州市 2570亿元 6% 浙江3
  33、福州市 2520.7亿元 12.6% 福建2
  34、常州市 2430亿元 11.4% 江苏5
  35、绍兴市 2375.5亿 6.9% 浙江4
  36、徐州市 2260亿元 13% 江苏6
  37、东营市 2257.88亿元 9.2% 山东6
  38、济宁市 2240亿元 12% 山东7
  39、临沂市 2214.09亿元 13% 山东8
  40、台州市 2200亿元 12% 浙江5
  41、邯郸市 2150亿元 11% 河北3
  42、大庆市 2120亿元 12.1% 黑龙江2
  43、洛阳市 2074亿 13% 河南2
  44、威海市 2034.03亿元 13.3% 山东9
  45、鞍山市 1950亿元 23% 辽宁3
  46、合肥市 1948亿元 17% 安徽1
  47、嘉兴市 1917.96亿元 9.3% 浙江6
  48、沧州市 1894亿元 12.9% 河北4
  49、鄂尔多斯市 1872亿元 20% 内蒙古1
  50、包头市 1870亿元 10% 内蒙古2
  51、盐城市 1860亿元 13.5% 江苏7
  52、南昌市 1837.5亿元 13.1% 江西1
  53、扬州市 1800亿元 13.5% 江苏8
  54、昆明市 1792亿元 12% 云南1
  55、南阳市 1780亿元 11% 河南3
  56、金华市 1765.94亿元 9.0% 浙江7
  57、保定市 1702亿元 11% 河北5
  58、泰州市 1650亿元 14% 江苏9
  59、厦门市 1616亿元 8% 福建3
  60、镇江市 1580亿元 13.5% 江苏10
2010年GDP最新情况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世界历年数据
2008年世界各国GDP地图-来自数据地图网
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97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98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200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2006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2007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2008年全球各国(地区)GDP(亿美元)(IMF2009年10月份公布数据库)
  2009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
欧盟 European Union
美国 United States
日本 Japan
50653.58亿美元
中国 China
49847.31亿美元
德国 Germany
33602.13亿美元
英国 United Kingdom
27870.16亿美元
法国 France
26602.32亿美元
意大利 Italy
21213.09亿美元
巴西 Brazil
15769.48亿美元
西班牙 Spain
14661.27亿美元
加拿大 Canada
13391.13亿美元
俄罗斯 Russia
12296.96亿美元
印度 India
12250.62亿美元
澳大利亚Australia
9863.82亿美元
墨西哥 Mexico
8759.48亿美元
韩国 Korea, South
8328.83亿美元
荷兰 Netherlands
7953.26亿美元
土耳其 Turkey
6176.11亿美元
印尼 Indonesia
5418.54亿美元
瑞士 Switzerland
4932.33亿美元
  1970年,日本的GDP为2068亿美元,1980年为10279亿美元,到了1990年为30222亿美元,2000年为47661亿美元;2005年为46638亿美元。乍一看,不由得觉得奇怪,1970年至2000年30年间,日本GDP居然翻了23倍,平均每年增长11%;而从年间,尽管日本搭上了中国经济,每年经济增长了2%,但是以美元计算,日本GDP的以美元计算居然减少了1000亿美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切都是汇率惹的祸。1995年时,日元兑美元最高曾经达到过78:1。后来随着泡沫的破裂,日元兑美元逐渐回跌到115-118:1,开始稳定下来。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怪现象。
  世界银行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平价汇率为3.68:1
  因此未来人民币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GDP与银行利率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而减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西方国家GDP的公布通常分为每月公布和每季公布,其中又以每季公布的GDP数据最为重要。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货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
2010网友新义
  搞地皮,中文拼音是“Gao Di Pi”,缩写为“GDP”,意指与土地有关的事情。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是与国民经济高度关联的产业,占GDP的6.6%。如何堆砌GDP那个数字,不断的创造神话,就是依靠“搞地皮”,而且现在购买商品房,写了具体的面积,但是谁也说不出来,到底是那一块地皮?中国的地皮,已经进入概念拥有时代,变卖地球上的地皮固然可笑,而中国的房地产不正式像那种营销方式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推销,而且还像模像样的进行所谓的登记、公证。
  文化素质较高的地方官员,都能明白我国的“GDP”方针路线,简明实用,指明了方向,行动起来,非常有针对性。
GDP 二磷酸鸟苷(Guanosine
diphosphate)
  二磷酸鸟苷(Guanosine
diphosphate,缩写GDP),也称鸟苷二磷酸,是一种核苷酸,组成物是焦磷酸基团、五碳糖、以及碱基鸟嘌呤。 GDP是三磷酸鸟苷(GTP)经过去磷酸化之后的产物,催化此作用的酵素是GTPase。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西哥gdp总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