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司令部建筑是日本人建的吗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转载自99枫叶
盛京文化教育知多少。
奉天满铁公所现为沈阳少年儿童图书馆
日本占领时期的奉天千代田小学
文化教育是各朝各代统治者教化民众、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沈阳于明代开始设学,时称书院、社学等;清末在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下,开始兴办各种形式的学堂,1912年后改称学校,并鼓励私人办学;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爱国人士张学良、冯庸、阎宝航等人捐资创办了一些大、中、小学校。这些学校曾为沈阳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状态的沈阳,随着英、俄、日等殖民主义国家的侵入,曾出现了许多洋人办的各种性质的学校。到了伪满统治时期,日本占有了原来沈阳的官办和民办学校,同时新建了多所大、中、小学,各类学校、教育场所。在“民族协和”“王道乐土”“东亚共荣”等招牌的掩盖下,对沈阳民众进行殖民地的奴化教育,摧残沈阳人民的民族意识,为日本侵略者培养顺民服务。
由于办学的环境和背景比较复杂,旧中国沈阳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体系也十分混乱。由此,大大地削弱了民族传统教育体系的发展,特别是日伪时期实行的奴化教育使沈阳本土民族教育处于低谷,许多中国官办的学校被迫流亡到关内。
东北陆军讲武堂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东区珠林路25号。1906年由奉天将军赵尔巽创办,最初名为奉天讲武堂,之后不断扩大,并相继改名为东三省讲武堂、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等。1925年改为东北陆军讲武堂。
1928年定名为陆军讲武堂,校址迁至东大营街22号。原1924年建于奉天北大营的陆军军官学校,1928年也迁至该址。九一八事变东大营被日军占领后,变为伪满中央陆军训练处,东北陆军讲武堂停办。解放后,朱瑞炮兵学校、军委炮兵学校、军委高级炮兵学校曾先后设立于此,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所在地。东北陆军讲武堂为当时中国四大军官学校之一,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培养军事人才最多的军事教育机构,如今在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仍保留有部分当年东北陆军讲武堂的青砖平房。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皇姑区北陵大街东侧,现由辽宁省政府、辽宁省公安厅等单位使用。旧址建筑群绝大多数至今仍保留完好,教学区建筑布局采用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对称均衡手法,并统一运用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外形,为近代优秀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东北大学最初由张作霖于1921年创办,是东北地区创办较早的一所高等学校。校址最初位于大南关,后迁到北陵风景区东南部。1928年张学良兼任校长。1929年校园进行总体规划,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主持规划设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先后迁移北京、西安、四川等地,1946年迁回沈阳的原址。解放后其校舍改为政府机关办公用,后在南湖河畔建新校址,1950年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复名为东北大学。
原址位于铁西区汪家河子村,现址位于铁西新区滑翔小区一带。成立于1927年,创办人冯庸,为沈城唯一的一所私立大学。学校设施齐全,采取军事化管理。主体建筑为忠字楼、仁字楼、中庸楼,并有自建飞机跑道。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强占并建成滑翔机场,后在北平复校。1933年并入东北大学而最终停办。旧址现为居民区和公园用地。该校仅存的一对汉白玉狮子现放于沈阳煤气总公司门前。
该校在当时知名度很高,曾组织学生抗日义勇军参加淞沪会战、热河抗战等。
满洲医科大学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今中国医科大学及附属一院。建筑多为日本和欧洲建筑风格相结合。前身为满铁1914年建成的南满医学堂,也称满洲医学本馆。初为两层后加建为四层,现为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体育馆于1927建成,为钢结构地上1层,现为中国医科大学体育馆。大学大典纪念馆于1932年建成,砖混地上2层,现为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办公楼。另外还有其他建筑相继建立。1945年后,大学先后更名为中长铁路医学大学、国立铁路医学院、国立沈阳医学院。1948年11月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奉天国立农业大学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34号。该校始建于1926年,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2层。初名为农业职业学校,1927年改为奉天省立第一农科高级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占领学校,1935年7月改名为奉天高等农业学校,1938年更名为奉天国立农业大学。1945年抗日胜利后该校成为东北大学农学院。1949年与他校合并成立沈阳农学院,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前身。之后沈阳农业大学定址东陵。这里成为沈阳军区司令部塔湾招待所。现该建筑已经做他用。千代田小学校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南一马路100号。1924年满铁在大连建满州教育专门学校,为专门培养小学教员的教育专科学校,1926年该校移至奉天。1927年,成立满州教育专门学校附属小学校,即千代田小学校,专门招收日本在华侨民子女。1949年在原址上成立东北第一育才小学。后与满州教育专门学校旧址进行合并,先后改为沈阳市121中学、沈阳市育才学校。现为东北育才学校北校区。
萃升书院位于沈河区南顺城路98号,现朝阳街第一小学校西北侧。始建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与铁岭银冈书院、辽阳襄平书院并称盛京三大书院。1736年(清乾隆元年)改为盛京书院并进行扩建。1762年始称萃升书院,成为当时沈阳的高等学府。著名文豪王尔烈、程伟元等均曾在此讲学,各地的优秀学子纷纷前来就学。1901年改为校士馆,后为沙俄军队据为马棚和军营而毁坏严重。1905年为奉天教育总会会址。1928年张学良捐资重建萃升书院,定期发行《萃升丛刊》。日伪时期改称“奉天大同书院”。萃升书院的历史文化渊源留存至今,现旧址所在地的翠生社区就以它命名。
奉天法政学堂
位于小西门外。1906年奉天仕学馆改为法政学堂,其目的为“造就法政通才”,为新政储备人才。初于大南关租用民房作为讲堂,次年于小西门外购置盛京第一旅馆作为新校舍。课程以中外法律、政治、经济等实用课程为主。1912年将高等学堂并入,改称奉天官立法政专门学校。民国时期著名人物常荫槐、刘尚清等毕业于此。
奉天游学预备学堂
位于沈河区桃源街114号。1905年由盛京将军赵尔巽创立,专门招收“国文精通之学生,肄习日文、英文,以备出洋留学”。1906年改办奉天高级实业学堂,1931年为奉天公立专门学校,1947年为省立第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63年起为沈阳市第17中学。
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位于沈河区沈阳路南苇巷41号。1905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创办师范传习所(简易师范学校),为沈城中等师范教育之始。1906年在东华门外八旗协领衙门旧址建立奉天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开设有修身、教育、国文、史地、家事等课程。1913年改为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停办。郭松龄夫人韩淑秀即毕业于此。曾为沈阳市第49中学校址,今为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东校区。南满第一中学堂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位于和平区南昌街13号。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楼内装饰在当时比较先进,大厅地面由大理石铺就。1919年由日本人投资兴建,当时为日本贵族学校。1946年,由高惜冰等倡导在北平(北京)创办的招收东北流亡学生的东北中山中学回迁到沈阳,以南满第一中学堂为新校址,1955年改为沈阳市第39中学,1996年恢复东北中山中学校名。
南满中学堂
位于和平区北二马路79号。1917年由满铁开办。现存建筑为1918年时所建,3层砖混结构。至1929年有学生349人,其中一半为中国学生,另一半为日本学生。1946年为国民党教育部中学辅导处。日本投降后日侨、战俘遣返时曾作为日侨难民收容所。沈阳解放后改为东北团校。曾为沈阳市第23中学。
奉天浪速高等女子学校
位于和平区北五马路41号。由日本人创办于1921年。因临中山路(伪满时称“浪速通”)而得名。由满铁建筑课设计,3层砖石结构。至1946年为私立济民女子学校,1950年为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办公楼,1955年成为沈阳市第四十中学。现为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同泽男中(同泽中学男校)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河区万泉街14号。1925年由张学良拨款兴建,1927年落成。1928年又增建大礼堂和3层教学楼,师资、设施均为当时一流。张学思即毕业于此。沈阳解放前夕改称辽宁省立第四中学。沈阳解放后与他校合并,成立沈阳市第二中学。1952年沈阳二中迁出,旧址现为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北院。
位于沈河区小南街南翰林路8号。前身为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在省城商埠地创办的文会书院,1910年校址迁至大西边门外,1920年改为文会中学,1924年改为高级中学校,1942年被日伪停办。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校并合并了文华中学(1915年创立)。1958年原沈阳市第49中学设于其旧址,其后又几易其名。1983年起改为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今沈河区文会街因文会书院而得名。
奉天同泽女子中学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河区承德街3号。校舍由杨廷宝设计,主楼外观为哥特式风格。1928年由张学良出资创办,初称奉天女子中学校。开辟了东北近代女子专门教育的先河。1929年改称沈阳同泽女子中学。首任校长为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王捷先。1937年后由日本人管理,先后改为奉天第一女子初级中学、奉天第二国民高等中学校。解放后改为沈阳市第三中学、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等。1989年为纪念张学良建校的功绩,改名沈阳市同泽中学,2003年恢复女校的建制。
奉天中学堂
位于大东区大北关街137号。前身为创办于1905年的奉天普通中学堂。当时该校作为具有先进思想的办学实体,成为废科举、兴学堂之先锋。次年易名为奉天中学堂。1912年起先后改为奉天省普通中学校、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校、奉天省立第一高级中学、辽宁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等。1945年改为辽宁省第十一中学,1946年易名沈阳市第一中学。1949年起定名为沈阳市第五中学,是沈阳市最早的一所中学。著名音乐家阎述诗和教育家车向忱曾在此任教。&2002年原教学楼被拆除,原有的遗迹被新的楼房取而代之。
私立兴权中学
位于大东区航空路11号。其前身为1931年创办的私立兴权中学。1933年伪满利用兴权中学校舍强办奉天第三初级中学。1936年改为奉天两级中学。1945年10月改为第五中学。1946年迁至小河沿原日本“在满小学”校址,并易名为辽宁省立沈阳第一中学。现为沈阳市第一中学。
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
&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810平方米。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呈长方形。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房、影壁、前楼、礼堂和后楼等建筑。该校1905年创立,始称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1910年至1913年,少年周恩来曾在此读书。解放后为沈阳市第六中学,后为沈阳市幼儿师范学校校舍。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已经成为周恩来读书旧址纪念馆,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基地,现为东北育才学校的一部分。
奉天省城中央模范两等小学堂
&位于沈河区南顺城路98号。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先后称为中央两等(初等、高等)模范小学校,奉天省城官立第四初等、高等小学校,成为沈阳市最早的公办初等学校之一。1910年与第二、第三两等学堂合并为奉天省城中央模范两等小学堂。1932年改为奉天省立第四小学校,1937年改为沈阳市文庙两级小学校,1938年改为奉天市公立一心国民学校、国民优级学校,1945年改为辽宁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0年改为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至今。
奉天公学堂
位于和平区南昌街5号。建于1919年,1920年校舍落成。分初级四年制和高级两年制。1937年改为奉天新高国民优级学校,1945年改为光复小学,1947年改为南昌小学,1956年改为和平大街小学,现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
葵寻常小学校
位于和平区南十马路73号。1937年由满铁地方部工事课建造,砖木结构。当时所收学生均为日本人。1945年8月改为辽宁省第三中学。沈阳解放后为沈阳军区政治部驻地。1962年为沈阳军区八一学校,1964年改为沈阳八一第一小学,现为沈阳市第124中学。(本人就读的学校)
满铁奉天平安小学校
位于和平区南京南街31号。1932年由满铁工事课建造。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校舍荒芜,变为原苏联军队的骑兵饲养场。1947年后恢复为学校。沈阳解放后为沈阳铁路职工子弟中学。1970年为沈阳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现为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私立光华小学校
位于沈河区小南街南关天主教堂西院。原为天主教教会学校。1938年改为奉天市私立光华国民优级学校,1952年改为光华完全小学校,1959年起改为小南街第二小学。
奉天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位于沈河区乐郊路43号。1919年由奉天两级师范学堂本科学生迁至小南关原皇学旧址(原奉天维城学校)改办而成,为3层砖石结构。1920年接收了沈阳县立师范预科、本科各一班。1921年接收省立第二高等国民学校并将其改为附属小学。1927年添设师范专修科,后又添办初级中学。现为沈河区素质教育培训学校。
沈阳广播电台(“奉天放送局舍”)
沈阳广播电台最初由张作霖建立。其前身是奉天无线广播电台,该台1928年1月正式开始播音,是我国历史上第4座公办广播电台,是东北政令传播中枢。1928年“东北易帜”后,改称沈阳广播电台。九一八事变后,该台被日军占领,改称“奉天放送局舍”,1938年日军为了进一步侵华,将其升格为“奉天中央放送局”。1945年日本投降,该局告终。该处现为辽宁省广播电台播音楼。伪满奉天公报馆
旧址位于今大西关大什字街路北。1931年由日本关东军委任日本人若月太郎创办,该报一方面宣传“共存共荣”,另一方面关注中国政局,竭力防止排日活动。七七事变后,日本认为东北大后方已经“巩固”,无需更多的宣传机构,1937年8月该报停刊,原建筑已不存在。
盛京时报社
位于今沈阳市和平区柳州街路西。原建筑现为沈阳市税务局稽查局等单位所使用。该报由日本人中岛真雄于1906年在大西门外创办。日本侵华后该报在沈阳发展迅速,它名义上是“开通民智”,联络“中日邦交”,实际却是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1945年,日本投降后停办。&奉天国际运动场
位于和平区民主路126号。建于1930年,由伪满“奉天体育协会”筹办,满铁投资兴建,总占地面积为万平方米,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场之一。椭圆形钢混结构,四周有看台坐席万个,400米环形跑道6条,同时有足球场、棒球场、网球场、相扑场等。1946年曾改名为中山体育场,沈阳解放后改名为沈阳市人民体育场,并多次修缮扩建,后被拆除。2003年起为体育休闲广场。
满铁奉天图书馆
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和平区南一马路84号。1910年日本人在满铁附属地的日本小学校内开设图书阅览室。1915年开始称满铁奉天图书馆。1920年建成该址,面积约1061平方米。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前是满铁奉天图书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藏书由几百册增至10万册。1948年解放后,由沈阳铁路局图书馆接收。2009年1月该图书馆拆除异地重建,新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三马路10号,现正在施工中。
东北书店位于和平区中华路220号。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书店成立,同年11月12日,新华书店马路湾门市部正式开业,仅半个月就发行《东北日报》90余万份,图书10余万册。1946年国民党垄断了沈阳的图书发行权。1948年沈阳解放后,东北书店重建马路湾门市部,是解放后沈阳市开业时间最早的综合性书店。1949年东北书店沈阳分店改称新华书店沈阳分店。马路湾新华书店隶属沈阳分店。
位于和平区盘锦路20号。1922年由何福臣、李震阳等人建办。1935年王兆琛经营时,将木结构的大棚改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成为当时北市场里条件较好的剧场。1948年沈阳解放后,由东北文协接管,改名为唐山评剧院。1951年改名为东北评剧院。1979年归属辽宁省文化厅,经过翻修改建,新添电影放映设备,使之成为影戏两用剧场。1982年5月,定名辽宁青年剧场至今。
位于沈河区正阳街。始建于1908年4月,原建筑为木结构的简易茶园,名为庆丰茶园,又名翠芳楼。1931年翻建成3层楼,定名庆丰电影院。1933年由日本人经营,改名奉天大舞台。抗战胜利后改称沈阳大舞台。后几经易名,于1981年定名为沈阳大舞台。现为刘老根大舞台,因上演东北二人转而闻名全国。
位于市府大路154号,前身是兴建于1910年的奉天堂,1941年重建,改名富士映画馆。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上映日语原版片专对日本人开放,解放后改为民族电影院。
位于和平区太原南街287号。1932年由日本人兴建,砖混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有坐席1932个。原称南座映画剧场,后改为重庆大戏院。也曾称为红星剧场、华夏民俗村,现为SOS俱乐部。平安座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民主路260号。由日本人投资,建于1935年至1940年,建筑外部呈军舰式造型,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地上8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心砖围护墙。初为专门放映日本电影的场所,解放后改名为宏大影院,1956年改名沈阳市文化宫。2007年,旧址大楼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缮和改建。改造后的文化宫已恢复其公益性质,重新成为沈阳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光陆电影院
位于沈河区中央路2段。影院始建于1935年,翌年夏建成,为当时沈阳市内中国人自己建造的规模最大的影院之一。该影院坐南朝北,两层,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沈阳解放后对该院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维修扩建。1984年该院发生大火,1986年重建,1987年竣工。该影院重建工程荣获1987年哈、长、沈三市观摩评比金奖。
满铁奉天社员俱乐部&位于和平区南京南街36号,1924年设计,1925年建成,砖石结构,地上2层,地下1层。1984年在原址重建,1986年竣工,曾为沈铁文化宫,现为刘老根大舞台。
同泽俱乐部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七纬路14号。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为仿西式2层建筑,红泥瓦屋顶,钢混框架结构。由张学良于1930年出资建成。日伪时期改为沈阳电影院,1950年改名为劳动宫,1959年改名为艺术宫,1966年改名延安电影院,1977年恢复沈阳艺术宫名,2006年恢复同泽俱乐部原名。现为沈阳同泽俱乐部海鲜美食府。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转载】沈城老故事——文化教育百年积淀',
blogAbstract:'\n\n\n\n\n\n\n\n\n\n\n\n\n\n\n\n\n\n盛京文化教育知多少。\n\n\n\n\n\n\n&&&&\n\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8,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信息提示 - 搜狗百科您好: | 
> 沈阳军区司令部即将搬迁到爱家郦都小区对面,选址规划已完成,并
阅读 2517|回复 12
沈阳军区司令部即将搬迁到爱家郦都小区对面,选址规划已完成,并紧临新辽台。
对面的地已被军区司令部选址完成,即将建新的沈阳军区司令部,这下周边的这个小区可安全了,旁边即是辽宁电视台新址。这一地块升值将来不可估量。
地图|e购房|开盘|互动|
很好,怪不得最近有好多军人到爱家郦都来看房,原来他们的司令部要搬过来呀,难到他们不建自己的部队住宅楼吗,感情部队也有钱啊,牛X。
听说沈阳军区的一个司令员在荣盛爱家郦都买了个二楼的房子。不知道是自己买的还是给子女买的。反正是一次性付款。向军人敬礼。
周日去爱家郦都看房子,见一可笑插曲,一辆可能是私家车闯红灯拐弯到爱家郦都售楼处停下,一辆警车立即开了过来,一警察把那台私家车拦住并敬礼,私家车下来一个年龄大的军人,只见那个警察立即立正并向军人又敬个礼,并握手,说了几句话,随后又敬礼离开。大家看了这一目后,感叹,白狗子就是不如正规军,没有正规军厉害呀,军队军人真牛X。
肯定是将军吧,沈阳市的警察局长还不如一个团长大呢,或者说顶多平级,别说是将军了,那可是省部级干部呀。整个辽宁省才有几个将军呀。
沈阳军区在哪面啊?
首长应该是大吉普呀?
要是大吉普车,警察打死也不敢拦了。
这要是个老红军,警察还不得跪下呀。
> 沈阳军区司令部即将搬迁到爱家郦都小区对面,选址规划已完成,并
绑定手机后您才能在本论坛发布信息!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沈城文化教育百年积淀
.cn   来源:
盛京文化网&& 10:28
奉天满铁公所现为沈阳少年儿童图书馆
日本占领时期的奉天千代田小学
&&&&文化教育是各朝各代统治者教化民众、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沈阳于明代开始设学,时称书院、社学等;清末在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下,开始兴办各种形式的学堂,1912年后改称学校,并鼓励私人办学;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爱国人士张学良、冯庸、阎宝航等人捐资创办了一些大、中、小学校。这些学校曾为沈阳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状态的沈阳,随着英、俄、日等殖民主义国家的侵入,曾出现了许多洋人办的各种性质的学校。到了伪满统治时期,日本占有了原来沈阳的官办和民办学校,同时新建了多所大、中、小学,各类学校、教育场所。在&民族协和&&王道乐土&&东亚共荣&等招牌的掩盖下,对沈阳民众进行殖民地的奴化教育,摧残沈阳人民的民族意识,为日本侵略者培养顺民服务。
&&&&由于办学的环境和背景比较复杂,旧中国沈阳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体系也十分混乱。由此,大大地削弱了民族传统教育体系的发展,特别是日伪时期实行的奴化教育使沈阳本土民族教育处于低谷,许多中国官办的学校被迫流亡到关内。
&&&&东北陆军讲武堂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东区珠林路25号。1906年由奉天将军赵尔巽创办,最初名为奉天讲武堂,之后不断扩大,并相继改名为东三省讲武堂、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等。1925年改为东北陆军讲武堂。
&&&&1928年定名为陆军讲武堂,校址迁至东大营街22号。原1924年建于奉天北大营的陆军军官学校,1928年也迁至该址。九一八事变东大营被日军占领后,变为伪满中央陆军训练处,东北陆军讲武堂停办。解放后,朱瑞炮兵学校、军委炮兵学校、军委高级炮兵学校曾先后设立于此,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所在地。
&&&&东北陆军讲武堂为当时中国四大军官学校之一,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培养军事人才最多的军事教育机构,如今在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仍保留有部分当年东北陆军讲武堂的青砖平房。
&&&&东北大学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皇姑区北陵大街东侧,现由辽宁省政府、辽宁省公安厅等单位使用。旧址建筑群绝大多数至今仍保留完好,教学区建筑布局采用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对称均衡手法,并统一运用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外形,为近代优秀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东北大学最初由张作霖于1921年创办,是东北地区创办较早的一所高等学校。校址最初位于大南关,后迁到北陵风景区东南部。1928年张学良兼任校长。1929年校园进行总体规划,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主持规划设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先后迁移北京、西安、四川等地,1946年迁回沈阳的原址。解放后其校舍改为政府机关办公用,后在南湖河畔建新校址,1950年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复名为东北大学。
&&&&冯庸大学
&&&&原址位于铁西区汪家河子村,现址位于铁西新区滑翔小区一带。成立于1927年,创办人冯庸,为沈城唯一的一所私立大学。学校设施齐全,采取军事化管理。主体建筑为忠字楼、仁字楼、中庸楼,并有自建飞机跑道。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强占并建成滑翔机场,后在北平复校。1933年并入东北大学而最终停办。旧址现为居民区和公园用地。该校仅存的一对汉白玉狮子现放于沈阳煤气总公司门前。
&&&&该校在当时知名度很高,曾组织学生抗日义勇军参加淞沪会战、热河抗战等。
&&&&满洲医科大学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今中国医科大学及附属一院。建筑多为日本和欧洲建筑风格相结合。前身为满铁1914年建成的南满医学堂,也称满洲医学本馆。初为两层后加建为四层,现为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体育馆于1927建成,为钢结构地上1层,现为中国医科大学体育馆。大学大典纪念馆于1932年建成,砖混地上2层,现为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办公楼。另外还有其他建筑相继建立。1945年后,大学先后更名为中长铁路医学大学、国立铁路医学院、国立沈阳医学院。1948年11月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奉天国立农业大学
&&&&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34号。该校始建于1926年,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2层。
&&&&初名为农业职业学校,1927年改为奉天省立第一农科高级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占领学校,1935年7月改名为奉天高等农业学校,1938年更名为奉天国立农业大学。1945年抗日胜利后该校成为东北大学农学院。1949年与他校合并成立沈阳农学院,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前身。之后沈阳农业大学定址东陵。这里成为沈阳军区司令部塔湾招待所。现该建筑已经做他用。
&&&&千代田小学校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南一马路100号。1924年满铁在大连建满州教育专门学校,为专门培养小学教员的教育专科学校,1926年该校移至奉天。1927年,成立满州教育专门学校附属小学校,即千代田小学校,专门招收日本在华侨民子女。1949年在原址上成立东北第一育才小学。后与满州教育专门学校旧址进行合并,先后改为沈阳市121中学、沈阳市育才学校。现为东北育才学校北校区。
&&&&萃升书院
&&&&位于沈河区南顺城路98号,现朝阳街第一小学校西北侧。始建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与铁岭银冈书院、辽阳襄平书院并称盛京三大书院。1736年(清乾隆元年)改为盛京书院并进行扩建。1762年始称萃升书院,成为当时沈阳的高等学府。著名文豪王尔烈、程伟元等均曾在此讲学,各地的优秀学子纷纷前来就学。1901年改为校士馆,后为沙俄军队据为马棚和军营而毁坏严重。1905年为奉天教育总会会址。1928年张学良捐资重建萃升书院,定期发行《萃升丛刊》。日伪时期改称&奉天大同书院&。
&&&&萃升书院的历史文化渊源留存至今,现旧址所在地的翠生社区就以它命名。
&&&&奉天法政学堂
&&&&位于小西门外。1906年奉天仕学馆改为法政学堂,其目的为&造就法政通才&,为新政储备人才。初于大南关租用民房作为讲堂,次年于小西门外购置盛京第一旅馆作为新校舍。课程以中外法律、政治、经济等实用课程为主。1912年将高等学堂并入,改称奉天官立法政专门学校。民国时期著名人物常荫槐、刘尚清等毕业于此。
&&&&奉天游学预备学堂
&&&&位于沈河区桃源街114号。1905年由盛京将军赵尔巽创立,专门招收&国文精通之学生,肄习日文、英文,以备出洋留学&。1906年改办奉天高级实业学堂,1931年为奉天公立专门学校,1947年为省立第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63年起为沈阳市第17中学。
&&&&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位于沈河区沈阳路南苇巷41号。1905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创办师范传习所(简易师范学校),为沈城中等师范教育之始。1906年在东华门外八旗协领衙门旧址建立奉天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开设有修身、教育、国文、史地、家事等课程。1913年改为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停办。郭松龄夫人韩淑秀即毕业于此。曾为沈阳市第49中学校址,今为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东校区。
&&&&南满第一中学堂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位于和平区南昌街13号。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楼内装饰在当时比较先进,大厅地面由大理石铺就。
&&&&1919年由日本人投资兴建,当时为日本贵族学校。1946年,由高惜冰等倡导在北平(北京)创办的招收东北流亡学生的东北中山中学回迁到沈阳,以南满第一中学堂为新校址,1955年改为沈阳市第39中学,1996年恢复东北中山中学校名。
&&&&南满中学堂
&&&&位于和平区北二马路79号。1917年由满铁开办。现存建筑为1918年时所建,3层砖混结构。至1929年有学生349人,其中一半为中国学生,另一半为日本学生。1946年为国民党教育部中学辅导处。日本投降后日侨、战俘遣返时曾作为日侨难民收容所。沈阳解放后改为东北团校。曾为沈阳市第23中学。
&&&&奉天浪速高等女子学校
&&&&位于和平区北五马路41号。由日本人创办于1921年。因临中山路(伪满时称&浪速通&)而得名。由满铁建筑课设计,3层砖石结构。至1946年为私立济民女子学校,1950年为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办公楼,1955年成为沈阳市第四十中学。现为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同泽男中(同泽中学男校)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河区万泉街14号。1925年由张学良拨款兴建,1927年落成。1928年又增建大礼堂和3层教学楼,师资、设施均为当时一流。张学思即毕业于此。沈阳解放前夕改称辽宁省立第四中学。沈阳解放后与他校合并,成立沈阳市第二中学。1952年沈阳二中迁出,旧址现为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北院。
&&&&文会中学
&&&&位于沈河区小南街南翰林路8号。前身为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在省城商埠地创办的文会书院,1910年校址迁至大西边门外,1920年改为文会中学,1924年改为高级中学校,1942年被日伪停办。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校并合并了文华中学(1915年创立)。1958年原沈阳市第49中学设于其旧址,其后又几易其名。1983年起改为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今沈河区文会街因文会书院而得名。
&&&&奉天同泽女子中学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河区承德街3号。校舍由杨廷宝设计,主楼外观为哥特式风格。
&&&&1928年由张学良出资创办,初称奉天女子中学校。开辟了东北近代女子专门教育的先河。1929年改称沈阳同泽女子中学。首任校长为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王捷先。1937年后由日本人管理,先后改为奉天第一女子初级中学、奉天第二国民高等中学校。解放后改为沈阳市第三中学、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等。1989年为纪念张学良建校的功绩,改名沈阳市同泽中学,2003年恢复女校的建制。
&&&&奉天中学堂
&&&&位于大东区大北关街137号。前身为创办于1905年的奉天普通中学堂。当时该校作为具有先进思想的办学实体,成为废科举、兴学堂之先锋。次年易名为奉天中学堂。1912年起先后改为奉天省普通中学校、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校、奉天省立第一高级中学、辽宁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等。1945年改为辽宁省第十一中学,1946年易名沈阳市第一中学。1949年起定名为沈阳市第五中学,是沈阳市最早的一所中学。著名音乐家阎述诗和教育家车向忱曾在此任教。
&&&&2002年原教学楼被拆除,原有的遗迹被新的楼房取而代之。
&&&&私立兴权中学
&&&&位于大东区航空路11号。其前身为1931年创办的私立兴权中学。1933年伪满利用兴权中学校舍强办奉天第三初级中学。1936年改为奉天两级中学。1945年10月改为第五中学。1946年迁至小河沿原日本&在满小学&校址,并易名为辽宁省立沈阳第一中学。现为沈阳市第一中学。
&&&&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
&&&&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810平方米。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呈长方形。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房、影壁、前楼、礼堂和后楼等建筑。
&&&&该校1905年创立,始称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1910年至1913年,少年周恩来曾在此读书。解放后为沈阳市第六中学,后为沈阳市幼儿师范学校校舍。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已经成为周恩来读书旧址纪念馆,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基地,现为东北育才学校的一部分。
&&&&奉天省城中央模范两等小学堂
&&&&位于沈河区南顺城路98号。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先后称为中央两等(初等、高等)模范小学校,奉天省城官立第四初等、高等小学校,成为沈阳市最早的公办初等学校之一。1910年与第二、第三两等学堂合并为奉天省城中央模范两等小学堂。1932年改为奉天省立第四小学校,1937年改为沈阳市文庙两级小学校,1938年改为奉天市公立一心国民学校、国民优级学校,1945年改为辽宁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0年改为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至今。
&&&&奉天公学堂
&&&&位于和平区南昌街5号。建于1919年,1920年校舍落成。分初级四年制和高级两年制。1937年改为奉天新高国民优级学校,1945年改为光复小学,1947年改为南昌小学,1956年改为和平大街小学,现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
&&&&葵寻常小学校
&&&&位于和平区南十马路73号。1937年由满铁地方部工事课建造,砖木结构。当时所收学生均为日本人。1945年8月改为辽宁省第三中学。沈阳解放后为沈阳军区政治部驻地。1962年为沈阳军区八一学校,1964年改为沈阳八一第一小学,现为沈阳市第124中学。
&&&&满铁奉天平安小学校
&&&&位于和平区南京南街31号。1932年由满铁工事课建造。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校舍荒芜,变为原苏联军队的骑兵饲养场。1947年后恢复为学校。沈阳解放后为沈阳铁路职工子弟中学。1970年为沈阳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现为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私立光华小学校
&&&&位于沈河区小南街南关天主教堂西院。原为天主教教会学校。1938年改为奉天市私立光华国民优级学校,1952年改为光华完全小学校,1959年起改为小南街第二小学。
&&&&奉天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位于沈河区乐郊路43号。1919年由奉天两级师范学堂本科学生迁至小南关原皇学旧址(原奉天维城学校)改办而成,为3层砖石结构。1920年接收了沈阳县立师范预科、本科各一班。1921年接收省立第二高等国民学校并将其改为附属小学。1927年添设师范专修科,后又添办初级中学。现为沈河区素质教育培训学校。
&&&&沈阳广播电台(&奉天放送局舍&)
&&&&沈阳广播电台最初由张作霖建立。其前身是奉天无线广播电台,该台1928年1月正式开始播音,是我国历史上第4座公办广播电台,是东北政令传播中枢。1928年&东北易帜&后,改称沈阳广播电台。九一八事变后,该台被日军占领,改称&奉天放送局舍&,1938年日军为了进一步侵华,将其升格为&奉天中央放送局&。1945年日本投降,该局告终。该处现为辽宁省广播电台播音楼。
&&&&伪满奉天公报馆
&&&&旧址位于今大西关大什字街路北。1931年由日本关东军委任日本人若月太郎创办,该报一方面宣传&共存共荣&,另一方面关注中国政局,竭力防止排日活动。七七事变后,日本认为东北大后方已经&巩固&,无需更多的宣传机构,1937年8月该报停刊,原建筑已不存在。
&&&&盛京时报社
&&&&位于今沈阳市和平区柳州街路西。原建筑现为沈阳市税务局稽查局等单位所使用。
&&&&该报由日本人中岛真雄于1906年在大西门外创办。日本侵华后该报在沈阳发展迅速,它名义上是&开通民智&,联络&中日邦交&,实际却是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1945年,日本投降后停办。
&&&&奉天国际运动场
&&&&位于和平区民主路126号。建于1930年,由伪满&奉天体育协会&筹办,满铁投资兴建,总占地面积为万平方米,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场之一。椭圆形钢混结构,四周有看台坐席万个,400米环形跑道6条,同时有足球场、棒球场、网球场、相扑场等。1946年曾改名为中山体育场,沈阳解放后改名为沈阳市人民体育场,并多次修缮扩建,后被拆除。2003年起为体育休闲广场。
&&&&满铁奉天图书馆
&&&&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和平区南一马路84号。1910年日本人在满铁附属地的日本小学校内开设图书阅览室。1915年开始称满铁奉天图书馆。1920年建成该址,面积约1061平方米。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前是满铁奉天图书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藏书由几百册增至10万册。1948年解放后,由沈阳铁路局图书馆接收。2009年1月该图书馆拆除异地重建,新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三马路10号,现正在施工中。
&&&&东北书店
&&&&位于和平区中华路220号。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书店成立,同年11月12日,新华书店马路湾门市部正式开业,仅半个月就发行《东北日报》90余万份,图书10余万册。1946年国民党垄断了沈阳的图书发行权。1948年沈阳解放后,东北书店重建马路湾门市部,是解放后沈阳市开业时间最早的综合性书店。1949年东北书店沈阳分店改称新华书店沈阳分店。马路湾新华书店隶属沈阳分店。
&&&&大观茶园
&&&&位于和平区盘锦路20号。1922年由何福臣、李震阳等人建办。1935年王兆琛经营时,将木结构的大棚改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成为当时北市场里条件较好的剧场。1948年沈阳解放后,由东北文协接管,改名为唐山评剧院。1951年改名为东北评剧院。1979年归属辽宁省文化厅,经过翻修改建,新添电影放映设备,使之成为影戏两用剧场。1982年5月,定名辽宁青年剧场至今。
&&&&庆丰茶园
&&&&位于沈河区正阳街。始建于1908年4月,原建筑为木结构的简易茶园,名为庆丰茶园,又名翠芳楼。1931年翻建成3层楼,定名庆丰电影院。1933年由日本人经营,改名奉天大舞台。抗战胜利后改称沈阳大舞台。后几经易名,于1981年定名为沈阳大舞台。现为刘老根大舞台,因上演东北二人转而闻名全国。
&&&&奉天剧场
&&&&位于市府大路154号,前身是兴建于1910年的奉天堂,1941年重建,改名富士映画馆。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上映日语原版片专对日本人开放,解放后改为民族电影院。
&&&&南座戏院
&&&&位于和平区太原南街287号。1932年由日本人兴建,砖混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有坐席1932个。原称南座映画剧场,后改为重庆大戏院。也曾称为红星剧场、华夏民俗村,现为SOS俱乐部。
&&&&平安座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民主路260号。由日本人投资,建于1935年至1940年,建筑外部呈军舰式造型,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地上8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心砖围护墙。
&&&&初为专门放映日本电影的场所,解放后改名为宏大影院,1956年改名沈阳市文化宫。2007年,旧址大楼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缮和改建。改造后的文化宫已恢复其公益性质,重新成为沈阳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光陆电影院
&&&&位于沈河区中央路2段。影院始建于1935年,翌年夏建成,为当时沈阳市内中国人自己建造的规模最大的影院之一。该影院坐南朝北,两层,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沈阳解放后对该院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维修扩建。1984年该院发生大火,1986年重建,1987年竣工。该影院重建工程荣获1987年哈、长、沈三市观摩评比金奖。
&&&&满铁奉天社员俱乐部
&&&&位于和平区南京南街36号,1924年设计,1925年建成,砖石结构,地上2层,地下1层。1984年在原址重建,1986年竣工,曾为沈铁文化宫,现为刘老根大舞台。
&&&&同泽俱乐部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七纬路14号。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为仿西式2层建筑,红泥瓦屋顶,钢混框架结构。由张学良于1930年出资建成。日伪时期改为沈阳电影院,1950年改名为劳动宫,1959年改名为艺术宫,1966年改名延安电影院,1977年恢复沈阳艺术宫名,2006年恢复同泽俱乐部原名。现为沈阳同泽俱乐部海鲜美食府。
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广告咨询热线:96009-6 热线电话:(024)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军区司令部幼儿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