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关注度是否能够反映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风险

李东荣警示金融科技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是真正的系统性风险|李东荣|金融科技|信托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自媒体热点 &正文
导 读在上个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一场关于金融科技的分论坛成为最热门的场次,论坛还未开始现场早已排起长队,甚至因为人员满额,现场还一度发生争吵。金融科技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4月8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九周年庆典——“2017o金融四十人年会暨‘金融改革发展的稳与进’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CF40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就当前“言必称金融科技”的热潮进行了反思:“我们还是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和定力。面对金融科技发展热潮,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科学态度。”李东荣强调,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无论哪种新兴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其发展和监管必须遵循金融规律,不能搞违背金融规律、规避金融监管的伪创新。李东荣还强调,要高度关注金融科技的风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运用不当,很容易形成金融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叠加,可能会对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业产生更大的冲击。金融科技存在技术依赖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是真正的系统性风险。在谈到监管时,李东荣认为,必须掌握好“力度”,不能让过严的监管扼杀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实施穿透式监管、一致性监管、协同式监管、持续性监管和创新性监管。《经济学人》日前发表文章《中国Fintech一骑绝尘、引领全球》,盛赞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李东荣提醒传统金融机构一定不能忽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否则就将被时代所淘汰。以下为李东荣演讲全文。 李东荣在CF40年会上做主题交流最近两年金融科技这个话题在全球范围引起较大的关注,引起了从业者的踊跃投入、积极追逐,同时也引起了监管者的高度关注,从而也催生了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网络股权融资、智能投顾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目前社会上许多与金融有关系的企业都很主动、自觉地往这上面靠,以称之为金融科技企业为荣。我认为在当前这股“言必称金融科技”的热潮中,我们还是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和定力。在面对金融科技发展热潮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安全地发挥金融科技在促进金融改革发展和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我认为要准确理解金融科技的本质。回顾整个人类金融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伴随着科技进步的历史,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由来已久,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能够在国际上取得这样的排名地位,也是积极应用科技发展的成果。回顾历史,冶炼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货币流通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向货币流通转变,从而提高货币流通的速度、规模和便利性。电报、电话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在跨期、跨地域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幅提升。而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已经先后经历了金融电子化和金融信息化的阶段,目前在向移动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当前,金融科技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成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的产物,它是由科技进步驱动的金融创新,所以我认为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它没有脱离金融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金融科技的市场参与主体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也包括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的初创公司等市场新进入者。无论哪种新兴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其发展和监管必须遵循金融规律,所以从金融业者来说,不能被名称和概念牵着鼻子走,更不能利用概念上的模糊和不统一,在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之间游移转换,搞违背金融规律、规避金融监管的伪创新,这是非常危险的。其次,要高度关注金融科技的风险。金融业是一个与财富打交道的高风险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行业。与生俱来就和风险相伴,所以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提升风险甄别、风险定价、风险监测、风险处置等能力一直是从业机构最基础、最核心的功课,也是最大的挑战。它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在经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在风险防控方面,金融科技并不会因为技术创新而有任何的特殊和例外,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迄今为止从来没有因为科技的发展而金融风险就不发生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运用不当,很容易形成金融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叠加,可能会对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业产生更大的冲击。比如,金融科技在提供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会使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更强、波及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金融科技在为金融产品贴上创新标签的同时也会使金融风险变得更为复杂和隐蔽,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金融科技在推动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线上化、开放化的同时,也使得技术依赖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积聚,所以,现在网络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影响整个系统,这是真正的系统性风险。过去我们讲一个地方,一个支行风险就局限在一个地方,一个支行,现在则在数据大集中之后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甚至使银行风险与证券风险、保险风险紧密连在一起,因此要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第三,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金融机构不拥抱新技术,他在转型升级中就会被自我淘汰,这是一个很无情的事实和发展趋势。现代金融业是数据密集型和科技驱动型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谁忽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谁就有可能被信息化时代所淘汰;我看很多大银行做了很认真研究和准备,可能对很多中小银行来讲,这种风险压力更大,所以需要更加提高这方面敏锐性和紧迫性。谁能够更早、更好、更安全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并解决金融体系的短板和痛点,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更多地赢得技术红利。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正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场景丰富化、服务精准化等特征。一些互联网企业依托网络导流和场景优势,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比如,非银行支付机构给居民提供了小额、快捷、体验良好的支付服务,加速了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速度。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累计发生1639.02亿笔,而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机等电子渠道进行的电子支付交易总笔数为1395.61亿笔。在互联网企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加快了金融科技创新的步伐,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应用于支付清算、投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金融等领域,注重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精准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此外,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之间在精准营销、客户导流、产品代销等方面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这些机构试图通过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第四,要有效完善金融科技的监管。金融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存在高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内在脆弱性等特点。因此,对这个行业的外部规制与监管一直是比较严格的。金融科技的监管既要体现传统金融监管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又要体现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换句话说,避免过严的监管把创新扼杀在摇篮之中,就是掌握一个力度的问题。具体来说:一要实施穿透式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综合全链条信息判断业务属性和法律关系,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则。二要实施一致性监管,无论何种类型的机构,只要从事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就必须接受基本一致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监管要求。三要实施协同式监管,加强一行三会的监管协调,完善中央和地方监管分工,促进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并行互补,最终形成对金融科技领域全覆盖、有效防止监管套利的长效监管体制。四要实施持续性监管,完善金融科技统计监测和风险监测体系,持续动态跟踪金融科技的发展演进和风险变化。从最近情况来看,不但是我们国内,从国际上来看,各国的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也包括国际经济金融组织FSB、G20、BIS等,他们都加强了这方面的组织建设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就是要重视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和挑战,避免一些新机构、新模式从“小而被忽视(too small to care)”发展成“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ll)”。五要实施创新式监管,注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进金融科技监管的流程、水平和能力,积极探索监管科技、监管沙箱等监管新手段、新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总之,金融科技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只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风险与监管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科技在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最后,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在2017o金融四十人年会暨专题研讨会“金融改革发展的稳与进”上所做的主题交流,经作者完善成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立场。CF40年会精选文章:开年会啦!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大揭秘”【CF40年会】百余专家共论金融改革发展的“稳”与“进”CF40联手SFI发布《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6》,详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林采宜:学区房=强地产风险+教改风险,建议远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CF40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四十人论坛在平台型智库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等机构。此外, 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期刊以及金融类书籍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呈下降趋势 但这几个银行需重点关注
发布时间:&&类型:图文&&栏目:财经&&阅读量:28398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周六发布报告称,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稳定性仍需重点关注。与会嘉宾认为,就当前中国具体情况而言,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下降趋势是否可持续还不容乐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扬表示,中国债务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只是因为目前还有很多资产存在可腾挪空间,所以还不至于引起危机,但必须引起警惕。报告建议,金融监管当局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与防范做到统筹一致,尤其需要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施行统一监管。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说:“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案是维持一行三会大体格局不变,赋予央行监管系统性重要机构的权力,成立与货币政策委员会相并行的金融稳定委员会。”李扬指出,金融领域的债务问题若刨根究底,大多数还是落到国企改革的问题上,所以要加快推动国有体制改革。他说,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非国有企业杠杆率下降,而国企杠杆率却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杠杆率的上升将是灾难性的。周皓表示,中国金融风险最高的时期出现在2015年中期,是汇改与股市异常波动的时期,此后,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风险呈现下降和低位徘徊的趋势。不过,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预期损失值或系统性风险指标值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他指出:“监管层需要重点关注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报告的结论与此前国际主流报告有所不同。国际主流报告认为,去年下半年和四季度以来中国金融风险迅速上升。国际清算银行曾指出,“中国私人非金融部门信贷/GDP缺口指标”在2016年一季度升至30.1%,远超10%的正常值,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在2016年以来急剧上升,需要警惕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周皓表示,两种结论的相反与报告所运用的指标有关。他认为,传统报告运用的信贷总量、违约率、不良贷款率等相对于经济周期有所滞后,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前三季度逐步高升的不良贷款率推断说,金融体系稳定性恶化或系统性事件出现的概率会上升。他说,清华大学报告所用的指标是金融市场相关指标,如股票市场、债权市场、CDS(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市场和期权市场等,一般代表投资者对未来前瞻性的预期。“如果我们相信这种市场化的指标对未来预期是准确的,你就应该看到市场判断整体金融风险的下降会和之后宏观经济的表现联系起来。”
同类资讯/ Monthly best sellers
推荐资讯/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资讯/ Hot recommendation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Copyright @ 2012
南芳资讯 ,
|Copyright
南芳资讯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浅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解读系统性风险的底线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