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的国企合同工值得去吗生物制药一类的大概月薪多少?

现在毕业生签国企都有编制吗?还是合同工?有什么区别?不是很懂请大家帮忙! 如题,现在毕业生签国企都有编制吗?还是合同工?有什么区别?不是很懂请大家帮忙! 国企都实行了劳动合同法,没有过去的所谓编制问题。全部员工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现在都是聘用制,没有合同工之说。签了合同就是正式工。和其它人一样的待遇。 简介   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 编辑本段区别   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编辑本段档案   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已经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了。所以,档案的保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是身份完全不同,待遇从道理上是不同的。  一项调查表明,“体制外”人才普遍压抑感强、压力大,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放弃人事、户籍档案从某大学出走,到宁波一家国营企业任职的杨博士坦言,由于传统体制观念作怪,“体制外”员工的地位不高,相应地“体制外”人才就有压抑感。机关事业单位中“不在编”的群体,在目睹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一个个有了自己的房子,升职或被授予重任、外派学习,虽然自己能力与之不相伯仲甚至更强,但却因为不在“体制内”而不能享受。不稳定感、漂泊感油然而生,也可能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乏干劲的同时,却也因缺乏可预期的上升通道而动力不足。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针对体制内、外的职工实行差别待遇、“内外有别”、对劳动者不能一视同仁的制度性歧视一直而且普遍存在。基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关系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体制内的职工;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大量的体制外职工出现了,如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为了降低这部分员工的用工成本,对其实行差别待遇。后来各地还制定了许多针对这些体制外职工的规定,从而巩固了这种制度性歧视。根据我国《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当平等的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劳动者不能得到平等保护,受到各种制度性歧视、非制度性歧视待遇。 另外 事业编制的人员和企业编制的人员的差别在于,事业编制的人员的工资是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保障性强;工资级别调整的次数频繁(有专门规定),每一级别工资高于企业。退休工资也大大高于企业。每次职称的评定都有定量的名额,即有上报基本就可以评定。 企业编制的人员工资为企业自收自支,工资是否照常发放取决于企业效益。工资级别调整是国家不是强制性规定,由企业根据自身效益决定是否调整,职称的评定没有定量的名额,达到条件才能参评,但是否评上没有保证。就业时事业编制是优惠政策中的一条,到企业就业的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如果享受到企业就业事业编制的待遇,可以先和企业协商具体的工资及福利待遇,随后由企业向政府提出申请,最后与政府签订合同。以借用的名义到企业就业,如果两三年后,毕业生不愿意继续在企业就业的,可以再回到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就业,享受事业编制的待遇。另外,在某些地方区,某些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到事业单位工作,可根据所学专业任意选择工作单位,不受单位编制、职位限制,先进后出,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推荐到用人单位工作,任何单位不得拒收,不实行见习期,上浮两档职务工资,三年内每年可享受500元生活补助费。连续工作满5年后,转为固定工资;专业对口的,一年后直接确认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是的,现在国企没有所谓编制之说,签合同就是正常聘用,不过国企总体比较稳定。 现在都是聘用制,没有合同工之说。签了合同就是正式工。和其它人一样的待遇。   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 编辑本段区别   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编辑本段档案   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已经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了。所以,档案的保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是身份完全不同,待遇从道理上是不同的。  一项调查表明,“体制外”人才普遍压抑感强、压力大,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放弃人事、户籍档案从某大学出走,到宁波一家国营企业任职的杨博士坦言,由于传统体制观念作怪,“体制外”员工的地位不高,相应地“体制外”人才就有压抑感。机关事业单位中“不在编”的群体,在目睹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一个个有了自己的房子,升职或被授予重任、外派学习,虽然自己能力与之不相伯仲甚至更强,但却因为不在“体制内”而不能享受。不稳定感、漂泊感油然而生,也可能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乏干劲的同时,却也因缺乏可预期的上升通道而动力不足。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针对体制内、外的职工实行差别待遇、“内外有别”、对劳动者不能一视同仁的制度性歧视一直而且普遍存在。基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关系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体制内的职工;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大量的体制外职工出现了,如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为了降低这部分员工的用工成本,对其实行差别待遇。后来各地还制定了许多针对这些体制外职工的规定,从而巩固了这种制度性歧视。根据我国《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当平等的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劳动者不能得到平等保护,受到各种制度性歧视、非制度性歧视待遇。 事业编制的人员和企业编制的人员的差别在于,事业编制的人员的工资是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保障性强;工资级别调整的次数频繁(有专门规定),每一级别工资高于企业。退休工资也大大高于企业。每次职称的评定都有定量的名额,即有上报基本就可以评定。 企业编制的人员工资为企业自收自支,工资是否照常发放取决于企业效益。工资级别调整是国家不是强制性规定,由企业根据自身效益决定是否调整,职称的评定没有定量的名额,达到条件才能参评,但是否评上没有保证。就业时事业编制是优惠政策中的一条,到企业就业的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如果享受到企业就业事业编制的待遇,可以先和企业协商具体的工资及福利待遇,随后由企业向政府提出申请,最后与政府签订合同。以借用的名义到企业就业,如果两三年后,毕业生不愿意继续在企业就业的,可以再回到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就业,享受事业编制的待遇。另外,在某些地方区,某些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到事业单位工作,可根据所学专业任意选择工作单位,不受单位编制、职位限制,先进后出,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推荐到用人单位工作,任何单位不得拒收,不实行见习期,上浮两档职务工资,三年内每年可享受500元生活补助费。连续工作满5年后,转为固定工资;专业对口的,一年后直接确认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国企都实行了劳动合同法,没有过去的所谓编制问题。全部员工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是的,现在国企没有所谓编制之说,签合同就是正常聘用,不过国企总体比较稳定。 是的,现在国企没有所谓编制之说,签合同就是正常聘用,不过国企总体比较稳定。 现在都是聘用制,没有合同工之说。签了合同就是正式工。和其它人一样的待遇。 国企都实行了劳动合同法,没有过去的所谓编制问题。全部员工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简介
  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
  编辑本段区别
  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编辑本段档案
  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已经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了。所以,档案的保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是身份完全不同,待遇从道理上是不同的。  一项调查表明,“体制外”人才普遍压抑感强、压力大,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放弃人事、户籍档案从某大学出走,到宁波一家国营企业任职的杨博士坦言,由于传统体制观念作怪,“体制外”员工的地位不高,相应地“体制外”人才就有压抑感。机关事业单位中“不在编”的群体,在目睹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一个个有了自己的房子,升职或被授予重任、外派学习,虽然自己能力与之不相伯仲甚至更强,但却因为不在“体制内”而不能享受。不稳定感、漂泊感油然而生,也可能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乏干劲的同时,却也因缺乏可预期的上升通道而动力不足。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针对体制内、外的职工实行差别待遇、“内外有别”、对劳动者不能一视同仁的制度性歧视一直而且普遍存在。基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关系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体制内的职工;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大量的体制外职工出现了,如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为了降低这部分员工的用工成本,对其实行差别待遇。后来各地还制定了许多针对这些体制外职工的规定,从而巩固了这种制度性歧视。根据我国《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当平等的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劳动者不能得到平等保护,受到各种制度性歧视、非制度性歧视待遇。
  另外
  事业编制的人员和企业编制的人员的差别在于,事业编制的人员的工资是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保障性强;工资级别调整的次数频繁(有专门规定),每一级别工资高于企业。退休工资也大大高于企业。每次职称的评定都有定量的名额,即有上报基本就可以评定。
  企业编制的人员工资为企业自收自支,工资是否照常发放取决于企业效益。工资级别调整是国家不是强制性规定,由企业根据自身效益决定是否调整,职称的评定没有定量的名额,达到条件才能参评,但是否评上没有保证。就业时事业编制是优惠政策中的一条,到企业就业的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如果享受到企业就业事业编制的待遇,可以先和企业协商具体的工资及福利待遇,随后由企业向政府提出申请,最后与政府签订合同。以借用的名义到企业就业,如果两三年后,毕业生不愿意继续在企业就业的,可以再回到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就业,享受事业编制的待遇。另外,在某些地方区,某些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到事业单位工作,可根据所学专业任意选择工作单位,不受单位编制、职位限制,先进后出,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推荐到用人单位工作,任何单位不得拒收,不实行见习期,上浮两档职务工资,三年内每年可享受500元生活补助费。连续工作满5年后,转为固定工资;专业对口的,一年后直接确认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云天化,国企 国企名单云天化,国企篇一 各省国有重点企业名单 (注:1、部分企业因资产重组等原因,企业名称略有差异。2、此名单根据2005年年底企业上报情况统计。) 云南省国有重点企业名单 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云天化,国企篇二 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国有企业名录云天化,国企篇三 国有企业名录 A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安徽叉车集团公司 安徽海螺(集团)公司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飞彩(集团)有限公司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B北人集团公司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汽福田车辆股份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 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 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保定天鹅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 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包头草原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满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白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宝胜BICC通用电缆有限公司 C★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长铃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卷烟厂 常德卷烟厂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长岭机器厂 D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东北制药集团公司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港务局 大连机车车辆厂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天化,国企}.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大显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盛道集团有限公司 东北输变电设备集团公司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云天化,国企}.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F峰峰矿务局 阜新矿务局 阜新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南平铝厂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日集团公司 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 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肥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开平涤纶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 广东卷烟总厂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美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广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 广州港务局 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赤天化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祁连山集团 H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宝硕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沧州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冀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辛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衡水远大集团有限公司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龙涤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 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 鹤岗矿务局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 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美菱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海信集团公司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野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美尔雅纺织服装实业(集团)公司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双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仙桃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华升工贸进出口(集团)公司 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岳阳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 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惠州市德赛集团有限公司 黄河工程机械集团公司 韩城矿务局 J 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锦州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金城造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华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佳木斯造纸股份有限公司 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吴江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大亚集团公司 江苏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巨化集团公司 景德镇市焦化煤气总厂 江西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 江西化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水泥厂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齐鲁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江门甘化集团有限公司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K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卷烟厂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L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云天化,国企}.潞安矿务局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莱芜钢铁集团总公司 鲁能泰山电缆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洛阳耐火材料集团公司 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企单位名录2云天化,国企篇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1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1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15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1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17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8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19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 20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21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中国水利投资公司 23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24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 25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种子集团公司 26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 28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29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 30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31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 32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33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 中国唱片总公司 3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 35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福马林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36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37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38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中旅(集团)公司 39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 40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41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 42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43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 44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45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46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47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诚国际工程投资总院 48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49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50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51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 52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53 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54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 55 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56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57 中国包装总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58 中商企业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59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60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61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6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 6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长沙矿冶研究院 64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65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沈阳化工研究院 66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67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68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69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70 钢铁研究总院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71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彩虹集团公司 72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73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74 中国化工供销(集团)总公司 华侨城集团公司 75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76 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77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78 中国盐业总公司 三九企业集团(深圳南方制药厂)※ 79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80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81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归属北京市国资委监管(包括双管): 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5919806 传真: 安徽华鹏纺织有限公司 安庆市振风拍卖有限公司 安庆华维产业用布科技有限公司 传真:+(86)- 电话:+(86)- 安徽众恒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安庆市纺润实业总公司 安庆华永纺织有限公司 电话:(0-290 传真:(2 安徽省丰华纺织有限公司 安庆振风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部长刘万春 联系电话: 淮南矿务局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陈昭启 总会计师 马钢公司办公室:(2 马钢股份公司董秘室:(8 马钢销售公司 总机:(8 马钢国际贸易总公司:总机 (8 2888252 马钢车轮轮箍分公司:营销部 (6 马钢煤焦化公司 经营科:(8 2887723 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传真: (06 600575 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86) 售后服务热线:(+86) 联系电话:(+86) 传真:(+86) 中国长江动力公司 联系电话:027- 电话: 027- 传真: 02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美尔雅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宜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鱼峰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 大化集团有限公司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 阜新环宇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重工 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 金城造纸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盛道集团有限公司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科龙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 吉林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吉恩镍业股份公司 吉林沱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四平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吉化集团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九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延边电力勘察设计院 延边石油化工设计院 延边地质工程勘察处 汪清县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图们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龙井是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 珲春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图县工程勘察处 敦化市建设工程岩土勘察处 延边振发实业总公司工程勘察公司 四平市建筑设计院 四平市市政勘察设计院 四平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四平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东煤四平建筑基础工程公司 辽源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辽源市勘察设计院 辽源市公路规划勘测设计院 辽源市电业局电力勘测设计院 辽源矿务局规划设计院 辽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通化市建筑设计院 通化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通化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通化电力勘测设计院 通化富通公路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通化市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 松原市公路设计院 松原市电力设计院 白城市建筑设计院{云天化,国企}.白城市公路规划设计院 白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公司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盈利亏损榜云天化,国企篇五 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一个关于编制的问题云天化,国企篇六 一个关于编制的问题(类似于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也有双轨编制) 找工作的同学们就注意一下吧,在招聘会现场的时候看见移动电信之类的劳务派遣工,还有招一些新人(毕业生)当销售业务员, 一直对这个问题比较好奇,也不明白当中的不为人知的原因。刚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 留意一下红色字部分 编制之痛:双轨用工何时休 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双轨用工,编制内外差别较大。 ①编制之痛—— 编制外员工和编制内员工相比,不仅难以实现“同工同酬”,在社会保障、向上发展等方面也难以享受到平等待遇 吴奕在上海一家媒体做校检工作已有12年,但一直是编外人员。“进不了编制内,就永远是‘二等公民’,收入差一大截,别人有的福利待遇我们都没有。” 编制内外,差距有多大? 吴奕年收入约为2万元,同样岗位编制内员工按职称不同,年收入5万—7万元不等。每月的饭贴、车贴,编制内员工是编制外的一倍,每年的高温费、安全奖也要高出不少。编制内员工每月有洗理费200元,编制外员工不享受。编制外员工也没有带薪休假。 吴奕知道法律规定“同工同酬”,但不敢向单位提出要求,因为担心失去工作,毕竟在事业单位稳定而体面,为外人所羡慕。 员工分为编制内外,这种状况在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有的事业单位,编制外员工数量甚至超过编制内员工,承担着主要的业务工作。 但是,干得再多、再好,如果没有编制,其处境还是非常尴尬,通常和编制内员工没法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此外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障、落户口,评职称、向上发展也往往得不到平等的机会。 对此,编制外员工怨言颇多,事业单位管理方也有难处。 一个编制,意味着一份财政拨款。一个事业单位有多少编制,不是单位本身能决定的,每增加一个都要花很大功夫。何况,目前各级编制部门对事业编制的总原则是“精减”,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大的职能变化,扩编几乎不可能。 张澄海是国家质检总局下属一家杂志社的负责人,他坦言,没有编制,有能力的人往往留不住。两年前,杂志社一名优秀的员工跳槽到一家中央企业,因为那家企业可以落北京市户口。“我真的很想留住他,为此专门向上级部门打了报告,但得到的回复是,我们杂志社只有一个正式编制,这类事情实在没办法解决。” 清华大学人事部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清华近两年面向全球招聘了不少学术带头人,受编制所限,相当一部分未纳入正式编制。“编外人员收入不低,但在福利待遇方面则很难平等。”他举例,编外人员的子女很难上清华幼儿园、清华附小、清华附中,但编内人员,包括保卫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则可以直接享受这些福利。 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干脆通过大量招聘编制外员工来控制用工成本,用一份编制内员工 的钱去养活三到四个编外人员,即使有了新的编制,其编外员工也很难转正。 ②“计划轨、市场轨”—— 企业通过双轨用工压低成本,员工按身份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同样的劳动付出,薪酬可能相差一倍多 如果说事业单位用工“双轨制”受制于编制有限,那么企业用工“双轨制”则没有任何制度限制,但仍然在各大企业普遍存在。 新人/老人,正式工/劳务工,固定工/临时工,不同身份的员工,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甚至在同样岗位上干同样的活儿,待遇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云天化是国有控股企业,拥有员工3.5万人,除了原国有企业固定工外,还大量使用着社会招聘人员、长期劳务工、临时工。在生产操作的主要岗位上,招聘人员占到20%左右;在生产操作的辅助岗位上,劳务工占到了50%以上;在营销、技术岗位上,招聘人员也占到近20%。虽然固定工以外的员工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力量,但其薪酬存在明显差距。原国企人员月薪通常在元之间,而招聘人员和劳务工则在元之间。在社保、技能培训、住房等方面也采取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继承认为,企业用工“双轨制”,是伴随着国企改革出现的,其初衷是尝试打破铁饭碗。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用工制度十分僵化,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企业因而缺少活力。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允许企业可以采用市场化机制决定劳动用工的进出升降,于是企业出现“市场轨”,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市场取向的用工制度,并随着企业外部竞争需要而不断扩大,但原有的“计划轨”管理模式并未退出,进而形成了双轨制。 “计划轨”中的职工,仍带有“铁饭碗”痕迹,劳动形式化,实质上享受的是终身雇佣,企业通常无法辞退职工,福利报酬接近平均主义,仍有内部退养制度。“市场轨”中的职工,劳动力流动性很高,采用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雇佣关系没有保证,福利报酬主要与企业利润和个人表现相关。 王继承表示,企业“双轨制”有其正面意义。从企业内部来看,“市场轨”对“轨”具有“鲶鱼效应”,即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总是先在“新人” 如招聘人员、劳务工中推行,“新人”多劳多得、能上能下的机制会对“老人”起到示范效果。从更大范围来看,“双轨制”缓冲了转型经济背景下数量巨大的国有企业在进入市场化竞争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压力,既有利于原有职工的稳定,又有利于扩大就业。 但是,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双轨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造成了员工福利、社保方面的不平等和员工个人发展方面的不平等。特别是随着用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企业中“市场轨”员工数量接近并超过了“计划轨”员工,如港口、造船等行业,“市场轨”员工已占到50%以上,倘若还沿用老办法,必然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③“我被劳务了”—— 用人单位强制老员工与劳务派遣机构重新签订合同,再在原单位继续从事劳动,规避法律风险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双轨用工”更多地表现为“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签订两次劳动合同或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明确要求“同工同酬”。这部法律实施前,许多员工曾寄望于它能从实质上解决“双轨制”的不公平。但随后却出现了劳务派遣的“非正常繁荣”。不少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或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务合同。派遣公司的介入使许多已在用人单位工作多年的员工从“合同工”变成“派遣工”。 陈小姐是北京一家电力企业2004年招聘的员工,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时已签订过两次劳动合同,她满心以为可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没想到在合同到期后,人事部门却拿来一纸劳务协议,她只有两个选择,或者不签另谋高就,或者成为劳务输出人员。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显示,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后,劳务派遣工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有的用人单位强制过去的劳动合同工与劳务派遣机构重新签订合同,再以劳务派遣人员的名义在原单位继续从事劳动,有的大单位干脆出资成立一个劳务公司,把编制外员工统统转成劳务人员。一些劳务派遣公司也意外地发现自己迎来新的商机,甚至直接打出广告,可以承接这类业务,以使用工单位无“后顾之忧”。许多体制外 员工自嘲是“被派遣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表示,劳务派遣本身没有错,是灵活用工的必要方式,也是满足用工单位不同层面用工需求的必然补充。在世界各国,劳务派遣都广泛存在。 “现在的问题是劳务派遣被滥用。法律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应当限于‘辅助性、临时性、替代性’的岗位,但一些用工单位是只要能用劳务派遣人员就用劳务派遣人员,甚至在技术性岗位、管理性岗位上都有劳务派遣人员。”苏海南说,这实质上是用工单位把劳务派遣作为一个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手段来使用。许多劳务派遣公司运作不规范、资金不足,一旦发生纠纷或者出现工伤等情况,根本没办法承担赔偿责任,最终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也极易引发大规模的劳动纠纷。 ④并轨路有多长—— “一步取齐”难度大,应纠正用工双轨制中不合理、不公正现象。期盼法律法规更明晰、易操作 有人提出,既然用工双轨制有诸多不合法、不合理的方面,就应出台强制措施“一步取齐”、实现“并轨”。 “用工多样化是正常现象,当前需要纠正的是多样化过程中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对于强制并轨,苏海南并不十分赞同。 他指出,用工双轨制现象大量存在,根本原因在于体制转轨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也是我国二元经济在用工方面的体现。由于我国普通劳动力资源长期供过于求,“强资本、弱劳动”,这给某些企业以可乘之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想方设法压低用工成本。劳动者自身在建立劳动关系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企业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虽然明确了“同工同酬”,也对“劳务派遣”等做出一些规定,但这更多地体现了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中还缺少详细、可操作的办法。这些情况,都不是一项法规或者一个行政指令就能解决的。 此外,“一步取齐”还面临“向哪端取齐”的问题。“比如一个垄断电厂抄表工,正式员工的年薪可能近10万元,聘用的农民工干完全相同的工作,可能刚刚1万多元。如果国有企业并购:情况、原因和若干政策建议云天化,国企篇七 国有企业并购:情况、原因和若干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近年国有企业并购日趋活跃,既有政府推动下的国企并购,也有国企自主推动的并购,这些并购对于改善国有经济布局、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重要,但部分并购也存在盲目、捏和或封闭操作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关政策应做出适当调整。 关键词:国有企业,并购,政策 近年,国有企业的并购日趋活跃,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之间、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地方国企)或上市公司之间、地方国企之间、地方国企与民营企业(以下简称民企)之间的并购越来越多。本文拟梳理国企并购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国企并购的基本情况 (一)央企之间的并购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推动 2003年以来,央企之间的并购逐年稳步推进,央企数量也因而从196家减少到目前的143家(截止日),共发生并购52起,各年并购发生数量基本相当,见表 2003年以来各年央企并购数量{云天化,国企}. 注:减少的53家企业中,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已调整为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不再是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因此发生实际重组的有52项。 按照并购方式划分,央企并购可分为收购和新设合并两类。收购主要是指一家企业被另一家企业收购,成为收购方的子公司,这类央企并购达47起,占绝对比例,包括2003年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2007年华润集团收购三九集团等。新设合并是指两家企业合并为一家企业,并设立新的母公司,这类央企并购仅发生5起,包括:2004年中国蓝星与中国昊华合并组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2005年中国港湾建设与中国路桥合并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等、2008年中航一和中航二合并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这些企业的并购方式之所以是合并,主要原因是合并双方的规模相当、业务相近。各类企业并购数量见表2。 按照重组目的划分,央企并购还可划分为主业相近型、业务互补型、减少管理幅度型和处臵问题企业型并购四类。 本文根据并购双方企业的主业情况逐个对49起央企并购的性质作了判断,认为四类并购的数量分别为22、15、13和2起。 主业相近型并购主要是指双方业务相同或相近或者有相同或相近业务。比如2003年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并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两家公司业务都涉及铁路工程施工业务,再如2006年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主业都是粮油经营。 业务互补型并购是指并购双方业务要么是属于上下游关系,如生产型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并购或者生产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的并购,要么是属于业务优势可互补的关系。比如2005年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收购医疗卫生器材进出口公司,是属于生产环节和贸易环节的供应链整合;再如2005年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并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是属于研发和生产的互补。 减少管理幅度型并购主要是指并购双方的业务不相关,主要是由于被并购企业规模小,不再适宜直接由国资委管理。如2004年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收购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以及2003年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收购复兴浆纸有限公司。 处臵问题企业型的并购主要指某个企业出了问题,有重大治理缺陷并造成巨大亏损。如2006年中国诚通控股集团 对中国寰岛(集团)公司的先托管后收购,以及2007年华润集团对三九集团的收购,都是对问题企业的处臵。{云天化,国企}.央企之间的并购有两个特点: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推动,并购双方均是由国资委行使出资人权利的央企,出资人有权主导企业并购重组,并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实现政策目标。而且并购涉及企业的人事、业务和战略等方面的安排或调整,尽管部分企业主动性较强,却非国资委主导不可。现实情况也均是由国资委甚至国务院发文批准并购的。二是并购方案决定和推行比较快。由于推行并购有很强的政策目标,而且并购双方都是国资委行使出资人权利的企业,除特殊情况外,企业资产状况都比较清楚,不需要经过繁杂的尽职调查,并购涉及的人事、业务和战略的调整在国资委的主导下均可以较快完成。因此并购方案的决定和推行都很快。 (二)央企并购地方国企或上市公司主要由企业自主推动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央企并购地方国企或上市公司的情况,主要出现在钢铁业、有色金属业、煤炭业、化工、电力等行业,见表3。 央企并购地方国企或上市公司有四个特点:一是由企业主导。通过收购企业,收购方央企增加了企业规模、业务能力和市场话语权,尽管在收购时涉及到央企与地方国资委等地方国企主管部门的谈判,但中央国资委基本不具体介入。二是基本都是优势央企对同行业地方国企的并购。这些央企的资本、业务和市场实力很强。三是并购类型多样。有业务规模扩张型的收购,即收购和被收购企业的业务基本类同,收购导致规模扩大和市场扩展。如宝钢兼并广钢和韶钢;也有业务范围拓展型收购,即收购方原本没有某项业务或即使有也规模很小,收购某类企业使该项业务成为收购方的主业之一。如中铝集团收购云南铜业;还有资源占有型收购。收购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占有该企业拥有的资源。如中煤能源集团对东坡煤矿的收购。四是部分并购行为与地方政府贯彻国 一批可能被逼上涨停节奏的国企云天化,国企篇八 一批可能被逼上涨停节奏的国企改革概念股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求明确,要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换句话来讲,国企改革进入“落实年”。从目前国资委监管的110家中央企业来看,相比2003年成立时的196家减少近一半。在未来,将形成80-100家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自主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此轮改革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我们可以理解为从2015年到2020年,5年时间里,推进国企进行深层次改革。国企改革“1+N”方案中的顶层设计终于尘埃落地,随后,国企改革“1+N”中的N个方案也将陆续推出,国企改革正式进入执行时间。 三大思路指导投资寻找方向 从《指导意见》中我们梳理出与上市公司关系相关的路径: 一是,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多元化,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二是,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从整合路径上,国有企业实现上市路径: 二是,央企子版块重组,同一集团旗下公司整合也较为容易推进。 输有限公司。 34家。这批央企的试点 在且业务相互有重叠、容易引发市场合并重 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地是国企改革进展相对较快的区域,其中有国资证券化、整合重组预期的个股将是关注重点。 一大批国企改革概念股(看不完先收藏起来) 八大央企关联上市公司一览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中粮生化、中粮地产、中粮屯河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投):中成股份、国投中鲁、国投电力、国投新集、中纺投资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诚通控股):中储股份、岳阳林纸、冠豪高新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轻集团):中国海诚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集团):国电电力、长源电力、英力特、平庄能源、龙源技术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科技、瑞泰科技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医药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国药) 十大地方国企上市公司一览 √上海国资委改革概念股: 1、集团资产平台个股 上实集团:上实发展、上海医药 久事公司:强生集团、申通地铁 城建集团:隧道股份 建工集团:上海建工 兰生集团:兰生股份 东方集团:东方创业 交运集团:交运股份 申能集团:申能股份 建材集团:棱光实业 3、区国资委旗下个股 金山区:金山开发 闸北区:西藏城投、市北高新 黄浦区:老凤祥、新世界、益民集团 浦东新区:陆家嘴、浦东金桥、上工申贝、浦东建设、外高桥、张江高科 静安区:上海九百、开开实业 徐汇区:徐家汇 崇明县:亚通股份 √广州国资改革概念股: 白云机场、粤水电、粤高速AA、广股份等 √深圳国资改革概念股: 、中州控股、农产品、深天健 深圳国资参控的上市公司:深纺织A 深圳国资地产类企业:深深房AA、沙河股份 *ST南纸、福建高速、星网锐捷、福建南纺、三钢明光等。 √山东国资改革概念股: 截至去年底,山东共有省属企业23家,资产总额12906亿元。其中涉及上市公司的有:山东钢铁集团(下辖上市公司山东钢铁)、山东黄金集团(山东黄金)、山东商业集团(鲁商置业、银座股份)、山东高速集团(山东高速、山东路桥)、山东航空集团(山航B)、山东重工集团(潍柴动力、山东重机)、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 控股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浪潮信息、浪潮软件)、鲁银投资、新华制药、鲁抗医药等。 √重庆国资改革概念股: 太极集团、重庆百货、桐君阁、西南药业、重庆港九、涪陵榨菜、川仪股份、重庆燃气、重庆钢铁、重庆水务、重庆百货、建峰化工、渝开发、渝三峡A、西南证券等。 √安徽国资改革概念股: 皖新传媒、恒源煤电等。 √新疆兵团国资改革概念股: √云南国资改革概念股: 37位、32位、28位、26位基金经理看好。 更多相关内容: 与"云天化,国企"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合同工值得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