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2017:房价怎么走

人民日报:房价怎么走?刚需必知的政府调控逻辑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点金君跟你一起捋顺一下房价与政府调控的逻辑,以全国房价最坚挺的北京为例,但你可能认为政府调控力度还不够。
作为一个手里攥着钱、不知该不该出手的刚需,你是不是还一头雾水、越来越纠结?
买?还是不买?这是个问题。
“3.17”北京带头的这轮外界所谓的“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持续快两个月了,市场正悄然发生变化。以全国房价最坚挺的北京为例,目前的状态是:成交低迷、观望浓重、价格松动、部分中介关门。
但你可能认为政府调控力度还不够,房价也没降多少呀,有的城市还在涨价呢!
别急,点金君跟你一起捋顺一下房价与政府调控的逻辑,出手还是不出手,咱都做个明白人。
政府: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国搜小威
点击加载更多
头条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人民日报:稳定房价预期要靠政策说话
日08:06&&&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在房地产市场勃兴的过去十年间,开发商、经济学家、各种机构、甚至炒房者等纷纷变身“预言家”,就房价走势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遗憾的是,波诡云谲的房价,从来就不曾契合过这些预言。
  一者,有人信赖的是自己的利益。譬如以地产商为代表的“专家派”,他们在看涨的同时,居心已表达在自家的房价上,他们在看跌的同时,不忘表扬一下自己的楼盘卖的良心价。二者,有人信赖的是理想主义经济学。一切从模型到模型,从数据到数据,既看不到水分、也看不穿背后的利益纷争,结果自然折戟在天真的理论推演上。三是以“预测”为生意,要么迎合公众的心理大放厥词,要么逆着舆论博取眼球效应,反正出场费水涨船高最是要紧。唯一的输家,只有那些踩着专家的鼓点,却没能踏准房价节奏的购房者。
  眼下而言,没有什么比稳定民众对楼市的预期更关键。而这样的预期,显然不是靠专家学者论证出来的,核心还是政策说话,需要权威部门及时公开信息、进行正面引导。
(责任编辑:方蕊娟、谢磊)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 &&&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人民日报热点辨析: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走出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走出“高房价是刚需过旺的正常表现”的认识误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城市人口增长不断扩大住房刚性需求,供需缺口必然带动房价上涨。从我国实际看,一线城市已从快速扩张阶段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人口动态平衡,人口有进有出,总量相对稳定。从国际经验看,上世纪90年代,东京人口持续增长,但房价连续下跌7年之久;纽约2008年以来房价持续下跌,但新增人口达到几十万。虽然它们有受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影响的因素,但也能证明城市人口集聚产生的刚需并不一定引发房价快速上涨。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尤须防止住房成为炒作对象。
走出“房价应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认识误区。有人认为,房价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政府不应干预。事实上,住房事关群众基本生活,属于半公共物品;而且,由于土地具有稀缺性,房地产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需要政府从弥补市场失灵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控。发达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大都实行严格监管。例如,出台多项遏制开发商获取暴利的政策,如果新开发房产售价超过合理房价的50%,开发商就会面临高额罚款和最高3年监禁的严厉处罚;美国设立土地使用价值税、选址地价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税收政策,限制房地产炒作;日本建立土地交易监视区域制度,授权地方政府抑制房地产泡沫;对非土地所有权人自住的土地交易征收60%的交易税。可见,政府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是国际通行做法。
走出“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认识误区。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存在较大供给缺口,加之房地产业技术门槛低、利润高,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大,因而各地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比较普遍。但是,如果社会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业,不仅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还会带来风险隐患。例如,日本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房地产市场异常兴旺,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结果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当前,应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摒弃土地财政和地产经济思维,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着力振兴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走出“房子是保值增值最佳投资品”的认识误区。有钱就购房置业是人自古就有的传统观念,加之土地是稀缺资源,很多人认为房子只会升值不会贬值。实际上,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容量的弹性不断增大。有研究预测,即使在深圳这样的土地紧缺城市,现有建成区经过结构优化、功能转换、生活方式转变,还可以大幅扩大人口容量。从国际经验看,房地产投资风险较大。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当年房价下跌7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5年内,我国香港房价下跌7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迪拜房价下跌近70%。房价大幅下跌,使很多中产家庭一夜之间负债累累。可见,房子并非最佳投资品。当前,应弱化住房的投资属性,使其回归居住属性。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评论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