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高效率工作的因素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聚焦十三五: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银行业应如何发力?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面对新常态下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银行业应该如何发力?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和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面对新常态下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银行业应该如何发力?
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资金供给总体比较充裕,但不少企业仍在喊融资难、融资贵,这与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供给结构失衡,资金难以流到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金融之水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破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除了资金的可获得性,还有资金成本的问题。经过几次降息,截至6月末,我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46%,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但仍有企业感叹融资成本没有明显降低。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仅来自于贷款利率。”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告诉记者,“比如在房产抵押时,房产部门指定一家评估机构,银行业也指定一家评估机构,企业迫不得已花两次评估的钱。”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表示,“十三五”期间,银监会将通过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清理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
在重点领域上拓空间
今年光大银行推出“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扩大绿色信贷达标客户的标准,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放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银行信贷投向的调整,是新形势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银监会表示,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支持重点领域下功夫,基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绿色信贷服务水平。
信贷结构的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认为,银行业需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困顿于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真实高效的实体企业中。
在产品服务上求创新
创新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工具。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一大掣肘就是创新不足,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顺应形势,积极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
银监会表示,银行业要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动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助推发展动力转换。
“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不能只看到短期财务利润,要把中长期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曾刚表示。
市场主体的创新,离不开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专家表示,要发挥国家引导基金、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等作用,降低风险,减少金融机构创新的后顾之忧。
在健全监管中防风险
防风险,是金融永远的命题。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达192.7万亿元,比2010年末翻一倍。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59%,呈持续攀升态势。
廖媛媛表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有预判,有准备。她表示,“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金融安全,包括持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识别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新兴金融业态迅猛兴起,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现行监管架构形成了挑战。
“要加强监管部门机构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促进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统一把握监管的标准和尺度,着力解决跨领域、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风险监管的问题。”廖媛媛表示。【据新华社报道 记者李延霞、吴雨】
责任编辑:尹艳丽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言献策。
昨日,市政府召开党组第七次(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韩媒称,中国在与朝鲜、俄罗斯三国接壤地区促进的“无签证国际观光区”今年将开始动工。根据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报道,中国政府计划在今年年内开始建设停留在计划阶段的国际观光区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分为8个部分,共计2万余字,核心字眼是“发展”。
CEO李宏文认为:“互联网金融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建议,对从业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利好。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深思,一是规范,二是创新,三是服务。”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财经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尚福林: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效果
网财经3月12日讯 12日下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尚福林在会上坦言,“十三五”期间要促进银行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尚福林指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推进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比如不断推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要创新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投贷联动试点,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创新金融产品,更加紧密地切合实体经济中涌现出来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创新银行体制机制,继续深化事业部的改制,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的改革。
尚福林表示,这些改革实际上既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又把防火墙设立好,防止风险相互转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银行业改革创新亮点:着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银行业应如何发力?
作者:李延霞 吴雨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李延霞、吴雨)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和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面对新常态下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应该如何发力?  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资金供给总体比较充裕,但不少企业仍在喊融资难、融资贵,这与经济下行期,商业风险偏好下降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供给结构失衡,资金难以流到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表示。  金融之水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破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除了资金的可获得性,还有资金成本的问题。经过几次降息,截至6月末,我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46%,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但仍有企业感叹融资成本没有明显降低。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仅来自于贷款利率。”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告诉记者,“比如在房产抵押时,房产部门指定一家评估机构,银行业也指定一家评估机构,企业迫不得已花两次评估的钱。”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表示,“十三五”期间,银监会将通过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清理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  在重点领域上拓空间  今年(,)推出“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扩大绿色信贷达标客户的标准,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放在节能、环保、等领域。银行信贷投向的调整,是新形势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科技、、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银监会表示,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支持重点领域下功夫,基于“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绿色信贷服务水平。  信贷结构的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首席经济学家认为,银行业需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困顿于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真实高效的实体企业中。  在产品服务上求创新  创新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工具。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一大掣肘就是创新不足,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顺应形势,积极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  银监会表示,银行业要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动态满足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助推发展动力转换。  “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不能只看到短期财务利润,要把中长期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曾刚表示。  市场主体的创新,离不开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专家表示,要发挥国家引导基金、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等作用,降低风险,减少金融机构创新的后顾之忧。  在健全监管中防风险  防风险,是金融永远的命题。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达192.7万亿元,比2010年末翻一倍。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59%,呈持续攀升态势。  廖媛媛表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有预判,有准备。她表示,“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金融安全,包括持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识别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新兴金融业态迅猛兴起,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现行监管架构形成了挑战。  “要加强监管部门机构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促进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统一把握监管的标准和尺度,着力解决跨领域、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风险监管的问题。”廖媛媛表示。
(责任编辑:HN022)
11/07 15:2311/07 08:4811/07 00:2311/06 10:3411/06 07:2911/06 02:4611/05 13:5911/05 00:50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银行业应如何发力?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李延霞、吴雨)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和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面对新常态下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银行业应该如何发力?
  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资金供给总体比较充裕,但不少企业仍在喊融资难、融资贵,这与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供给结构失衡,资金难以流到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金融之水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破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除了资金的可获得性,还有资金成本的问题。经过几次降息,截至6月末,我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46%,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但仍有企业感叹融资成本没有明显降低。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仅来自于贷款利率。”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告诉记者,“比如在房产抵押时,房产部门指定一家评估机构,银行业也指定一家评估机构,企业迫不得已花两次评估的钱。”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表示,“十三五”期间,银监会将通过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清理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
  在重点领域上拓空间
  今年光大银行推出“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扩大绿色信贷达标客户的标准,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放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银行信贷投向的调整,是新形势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银监会表示,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支持重点领域下功夫,基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绿色信贷服务水平。
  信贷结构的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认为,银行业需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困顿于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真实高效的实体企业中。
  在产品服务上求创新
  创新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工具。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一大掣肘就是创新不足,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顺应形势,积极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
  银监会表示,银行业要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动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助推发展动力转换。
  “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不能只看到短期财务利润,要把中长期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曾刚表示。
  市场主体的创新,离不开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专家表示,要发挥国家引导基金、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等作用,降低风险,减少金融机构创新的后顾之忧。
  在健全监管中防风险
  防风险,是金融永远的命题。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达192.7万亿元,比2010年末翻一倍。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59%,呈持续攀升态势。
  廖媛媛表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有预判,有准备。她表示,“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金融安全,包括持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识别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新兴金融业态迅猛兴起,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现行监管架构形成了挑战。
  “要加强监管部门机构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促进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统一把握监管的标准和尺度,着力解决跨领域、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风险监管的问题。”廖媛媛表示。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阻碍创新的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