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fta明茨伯格 战略历程的历程是什么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
中新FTA协议签署 中国FTA战略跨入南北合作
日08:15  
  4月7日上午11点左右,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新西兰贸易部长菲尔戈夫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两国政府历时超过三年的谈判,终于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个协定创下了两个第一,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了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各个领域;另外,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一直参与谈判的商务部国际司副司长张少刚对本报记者表示。
  此前曾经有分析认为,中国在与新西兰的谈判中取得两个零的突破,意在借此积累经验,为此后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谈判做准备。
  “并不能说中新之间的谈判就是铺垫和积累,因为每个国家的谈判都有其具体的特点和情况,但是毫无疑问,与新西兰的谈判,可以为此后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谈判,提供一些经验。”张少刚说。
  在与新西兰的FTA谈判之后,已经谈了两年左右的澳大利亚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与中国签署FTA协定的发达国家。他们之后,将是中国政府完整的全球FTA网络图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中国首次将FTA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据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的信息,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组织研究有关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战略,其中,将首次对中国建立全球自贸区网络的思路、原则、首选国家、时间表作出探讨。
  因此,中新FTA协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中国实施自贸区战略以来,签署的第一个FTA协定。
  15轮谈判终获突破
  按照中国与新西兰的自贸区协定规定,新方承诺将在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方承诺将在日前取消97.2%自新进口产品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双方还就服务贸易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并对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人员流动做出了具体规定。
  根据新西兰海关的统计,2007年,中国与新西兰货物贸易总额75.5亿新元(合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西兰向中国出口19.6亿新元,同比增长4.3%;从中国进口55.9亿新元,同比增长12.6%。
  尽管对于中国超过两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来说,新西兰的贸易额并不大,但是对新西兰来说,中国是其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因此中新的FTA协定,将成为新西兰继与澳大利亚签署FTA协定之后,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项目。
  从双方的贸易结构来看,新西兰主要向中国出口乳制品、木材、纸制品、羊毛等初级产品,而中国则向新西兰出口电子产品、机械、纺织品、家具等制成品,经济具有极强互补性,这也是双方政府皆对谈判表现积极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2004年底中新FTA谈判启动以来,双方部门一直保持着密切互动。中国驻新西兰商务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日,中新FTA第一轮谈判开始;日,双方第15轮谈判在北京结束,历经3年,终于完成了谈判。
  当时中新双方就达成共识,协定将在4月双方领导人会晤期间正式签署。今年1月底,商务部工作组曾专程赴新西兰,完成了对最终文本的核对、确认工作。2月,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宣布,在她4月赴华期间,将签署中新FTA协定。
  4月6日,克拉克率150人的庞大代表团抵京,次日上午,她和中国总理温家宝一起,共同见证了中新之间这一重要协定的签署。按照此前中新双方的可行性研究,自贸协定会在今后20年中,每年为新西兰增加2至4亿新元的收入。
  南北合作优于南南合作
  虽然中新自贸协定对新西兰的经济意义大于对中国的意义,但在中国不长的FTA谈判历史上,这仍然是重要的一笔中国取得了对发达国家FTA谈判的突破。
  中国从2004年才开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几年内进展快速,此前已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的CEPA、中国-东盟、中国-智利和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协定,但是一直令政府和学界抱憾的一点是:中国与大型发达经济体的FTA谈判,长期难以推进。
  “对于中国来说,与其他国家开展自贸区谈判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好处,就是可以绕开WTO规定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比如澳大利亚、挪威等多个国家,都是在与中国展开FTA可行性研究前后,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样他们就不能对中国产品采取纺织品特保等一系列措施了”,商务部政研室世界经济处处长陈霖表示。
  而东北财经大学孙玉红博士则表示,根据她的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南北合作”型自贸协定,其实对中国经济的好处明显大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南南合作”型。“无论在吸引外资、技术外溢、产业集聚还是比较优势上,FTA协定都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下,它从美国得到了明显的好处”。
  孙玉红还表示,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区域合作,经济较不发达的一方,受益也将比经济发达的一方要多。
  “相对小的经济体从与中国的FTA协定中受益更多,因此他们与中国展开FTA谈判的积极性也较高”,陈霖说。
  中国政府一直没有停止与更发达国家建立FTA的尝试,2004年,中国与新西兰开始FTA谈判;2005年,与澳大利亚展开了FTA谈判;此后,冰岛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展开谈判的欧洲发达国家。但是,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的相关谈判,一直还是空白。
  尽管学界一直呼吁,从中日韩三国的地缘位置和经济互补性考虑,三国应该建立东亚自贸区,但是日本对此一直不是非常积极,目前中国仅和韩国展开了FTA的可行性研究。
  “对于欧美日这样的经济体来说,从现有的中国在WTO承诺得到的好处,可能会高于FTA得到的好处”,陈霖说:“同时,中国在WTO的承诺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他们现在和中国进行经贸谈判非常有力的武器和筹码,他们自己可能还不愿意放弃这一武器”。
  构建全球网络
  尽管对于和中国的FTA协定反应冷淡,但是从全世界来看,欧美日却是对FTA态度最为积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表明,截至2007年9月,美国、欧盟、日本已经分别与43、45和29个国家商谈自贸区。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WTO多哈回合迟迟得不到推进之时,几个主要经济体都将自贸区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推动,并且拟定了详细的计划。美国在2006年贸易政策议程中,将发展自由贸易区列为重点工作,一边继续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一边在2007年完成了与韩国的协定,按照美国政府的时间表,2008年美国将与东盟建立自贸区,2013年将与中东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建立自贸区。
  日本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与美国、欧盟保持联系的同时,立足于亚太,提出了“ASEAN+6”(东盟+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计划。
  2006年,中国商务部开始提出将自由贸易区提高到国家战略的构想,并陆续展开相关研究,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曾经提出,中国选择谈判对象的标准在于:战略意义突出、经济互补性强、市场规模大或者资源丰富、推动和谐发展效果显著。
  以中国的谈判对象为例,东盟以市场规模大和战略意义突出胜出,中国-东盟的FTA,不但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构局意义重大,并且还形成了18.5亿消费者的大市常而与澳大利亚、海合会、智利的谈判,则有利于中国建立稳定的战略资源供应渠道。
  易小准曾透露,商务部的构想是,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依托,加快建立周边的自贸区平台,同时选择一些重点国家,向拉美、非洲、欧洲扩散,逐步形成中国的全球自贸区网络。
  “现在与中国谈判的新加坡等国,本身和其他国家签订了很多FTA协定,因此中国也可以将其作为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跳板”,孙玉红说:“但是,这种轮轴国将在这样的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因此,中国应该争取成为地区FTA协定的轮轴国,争取以中国为中心形成自贸区网络。目前在东亚地区,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
  陈霖说,中国与新西兰签署协定后,在发达国家层面形成突破,可以为中国此后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谈判添加筹码。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
热门新闻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重要提示:看了本文的人还对以下公司做了评价!
待遇好,发展前景好,环境氛围好…
工作氛围很好
都是年轻人 很欢乐…
2016中日韩的FTA进程及其政策比较分析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看准网()】经济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中日韩的FTA进程及其政策比较分析”,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经济论文频道。
摘  要:中国、日本和韩国的FTA已经起步并正在争先恐后、竞争性地加快其速度.其中,日本和韩国迅速地调整和明确了FTA战略,设立专门机构,扩充人员编制,制定相关法规使FTA走向制度化,并加强有关FTA的系统研究,进行可行性论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尽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推行投资贸易自由化对国内产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但还是在积极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还缺乏FTA总体战略规划,缺乏FTA经济、社会效果的评价体系和受损产业的补偿办法等的系统研究,更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双边FTA;进程;政策方向;比较 The implementation of FTA of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s already been started and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been vying with each other in its acceleration. Of the said three countries,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lost no time in adjusting and defining their respective FTA strategies, establishing specialized institutions, augmenting personnel size, formulating relevant statutes, sponsoring systematic studies of FTA, and conducting feasibility studie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China is also taking active measures to prop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FTA, although its domestic industries, with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ll be undoubtedly adversely affected in the process. Wnile doing so, as the paper has observed, China is as yet suffering from the shortage of overall strategic FTA planning, the shortage of an assessment system of FTA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 of systematic studies of the compensation methods for the damaged industries, and especially of relevant institutional insurance. The paper holds that all of the above problems need proper solu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Keyword】:bilateral FTA;ccomparison一、问题的提出
  WT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来推动自由贸易,但是由于加盟国的数量不断增加并相互之间利益关系调整难度越来越大,很难达成协议进而取得实际进展,所以,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非常缓慢。作为克服WTO多边贸易谈判机制内在局限性的一种手段,以FTA为中心的地区主义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在迅猛发展。FTA能够消除缔约双方之间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进而加速成员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它对消费者的影响则更直接和具体,由于成本下降和竞争加剧,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扩大,更容易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所以,FTA作为争取市场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成为国际经贸关系的新热点。   从2世纪8年代开始,中国对外通商政策的焦点在于加入WTO及履行义务,对FTA等地区主义缺乏关心;同样,韩国和日本对外经济中贸易自由化政策,也始终是以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继承者一一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为中心展开的,同时,两国也是这个体制的最大受惠者。尤其是韩国,它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经济增长的典型,是名副其实的通商国家。所以,韩国和日本一直对以地区或双边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协定持消极和反对的态度,并在经济外交实践中也始终采取不参加任何地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立场。但从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他们迫切地感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特别是2世纪9年代开始的国际范围内的FTA浪潮,促使他们重新认识FTA,并实现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积极推进的大转变。本文对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FTA进程以及FTA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二、中日韩三国推进FTA的国际背景   2世纪9年代开始的国际范围内的FTA浪潮,是促使中日韩三国推进FTA的外部因素。FTA作为特定国家之间互相提供贸易特惠的协定,是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很长时期以来,FTA就像欧盟(EU)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那样,以邻国或以一定的地区为中心形成的,所以也叫地区贸易协定,即RTA(Regional Trade Agreement)。2世纪9年代以来,自由贸易协定出现了急速增长的趋势,已经生效的186个RTA中,7年代以前、7年代和8年代签署的分别只有5个、12个、1个,但9年代和2年以后分别是64个和95个,反映出地区主义的广泛影响。尤其要强调的是,WT(1995.1)出台以后RTA急速扩散,到25年全世界交易量的5%以上包括在RTA范围内。特别是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NAFTA,引起了全世界对地区或双边FTA的关心。世界经济三极中的美国还打算进一步扩展NAFTA,要在南北美洲大陆建立一个巨大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也不甘示弱,已与墨西哥签署FTA并已生效,还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南非共和国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国展开签订FTA的谈判。三极中,只有日本在FTA问题上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日本开始重视FTA问题,中国和韩国也只能顺应这种潮流接受FTA。
  三、中日韩三国推进FTA的政策方向   中国推进FTA时,除了考虑经济的、国际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因素以外,追求优先考虑能源及资源的FTA,如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的FTA协商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前者是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国,而后者则拥有世界石油储量5%以上而处在世界能源生产基地的特殊地位。确保中东产石油是中国与GCC加强经济合作的最大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需求急剧增加,但石油的产量没能相应增加,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会提高。22年和2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率分别为4%和11.1%,预计到225年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将会由23年的45%提高到7%。对中国来说,石油的安全供应问题非常紧迫。   日本把FTA作为长期经济不景气的突破口和对中国经济的对应政策来推进。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1年5月出版的“通商白皮书”中,正式提出“继续以WTO为中心,同时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通商政策,以此为基础,22年1月日本外务省制定了“日本FTA战略”,明确提出日本对FTA的基本立场、谈判和签署FTA的基本原则、选择FTA谈判对象国的标准以及FTA战略重点等内容。24年2月15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决定大规模扩大“FTA推进室”的人员编制,以适应推进FTA战略的需要。同时,为了确立整体性协商战略,制定了“推进FTA的基本方针”并把FTA作为构筑东亚共同体的一个阶段来推进。其战略可以概括为:首先,选择最容易的突破口迅速取得成功,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大影响;其次,选择可以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正面影响的国家作为优先对象,使FTA战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第三,进一步选择有可能达成FTA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后备谈判对象,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扩大其范围。   为了短期内加速前期耽误的FTA推进进程,降低世界性的FTA趋势给韩国企业所带来的成本,韩国以“同时多发性的FTA推进政策”为基础,与2多个国家同时并进FTA,正在紧锣密鼓地构建FTA网络。与主要交易国家按照先后顺序一个一个签署的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韩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成本必然会提高,因此在主要竞争国竞相推进FTA的情况下,韩国政府为了维持既有的出口市场,也为了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正在全力以赴加速FTA的进程,扩大其范围。为了提高推进FTA过程的透明性,24年4月,以总统令的形式制定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缔结审议程序”,同时,为了支援因FTA等贸易自由化而受损产业的结构调整,制定和执行“贸易调整支援法”。24年12月,韩国在外交通商部设立“自由贸易协定局”(FTA局),研究韩国的FTA战略,它下设FTA政策科、FTA地区交涉科、FTA商品交涉科以及FTA服务交涉科4个部门。工作人员已经超过3多名。除此之外,产业资源部、海洋水产部、农林部、财政经济部、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农水产品流通公司FTA履行基金部、贸易协会贸易研究所、中小企业协同组合中央会、贸易投资支援中心、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司等部门都在进行FTA相关的研究。 转贴于 看准网
  四、中日韩三国的FTA进程   (一)中国的进程   中国已签署FTA并生效的有3个,即中国内地与香港及澳门的双边协定CEPA、中国与东盟、中国和智利的FTA。23年6月和1月,中国内地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签署了CEPA,并从24年1月起逐步实施港澳产品的零关税以及向港澳企业提前开放内地部分服务业市场。22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缔结FTA的基本协定,24年11月最终达成FTA商品协议,25年7月FTA生效。当21年中国和东盟间废除所有关税税率,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候,将以近2亿人口、3万亿美元GDP和2万亿美元贸易额的规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智利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智两国的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更引人瞩目的是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中国是最大的铜消费国。两国在服务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4年11月中国和智利政府宣布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5年11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根据该协定,两国将从26年7月1日开始,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进程。其中,占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将于1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关税。据智利制造业协会预测,中智两国FTA的签署将会把两国交易额增加77%。   中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基斯坦、GCC、印度、MERCOSUR等3多个国家正在进行FTA协商或可行性研究。中国与新西兰从24年12月开始进行了几次协商,据24年5月完成的共同研究报告,两国的产业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很强。澳大利亚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三贸易国,25年5月和8月,分别进行了第一、二次谈判。中国和巴基斯坦从25年1月开始进行正式协商,12月签署了“中巴自由贸易协定早期收获协议”。中国和GCC,从25年4月开始进行协商,预计26年末签署协议。中国还与印度、MERCOSUR、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日本的进程   日本在22年1月与新加坡签订第一个FTA以后,立刻与墨西哥进行签订FTA的谈判,于24年3月正式达成协议;紧接着24年11月、25年5月、25年8月,分别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签订了FTA。   22年日本和新加坡签署了新时代经济合作协定(JSEPA),这是东北亚国家中所签署的第一个FTA,它除了有关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内容以外,还有投资、服务市场开放、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流动等领域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内容。24年3月,日本与墨西哥签署了FTA并于25年4月生效,在实物商品领域包括农产品、技术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全面降低或废除关税。其中,矿产品和钢铁制品在1年内废除所有品目的关税;汽车领域除了大型拖拉机和客车之外的所有汽车,在7年内废除关税:农产品中选择两国都比较关心的5个品目,设定以降低关税或零关税的进口物量,然后将逐渐扩大其范围;在服务领域,原则上推行贸易自由化,在投资领域也赋予国民待遇或最惠国待遇。   日本FTA战略实施的第三梯队选择对象主要是智利、韩国、东盟等国,现正在与之进行协商。智利是拉丁美洲的重要国家之一,而且智利已与韩国、中国签有FTA,因此,为了保持日本在南北美洲的竞争优势,日本政府正积极推进与智利的FTA。中日韩在自由贸易上达成一种三边安排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目前要付诸实际还有很多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先选择了韩国,从23年12月开始到24年11月进行了6次协商,但就因农产品和水产品的意见分歧较大,其协商进入停止状态。从24年2月开始进,日本与东盟开始进行FTA协商,这除了经济战略上的原因以外,还为了把握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25年7月,又开始了与印度尼西亚的FTA协商。   (三)韩国的进程   韩国政府于1998年11月正式确定智利为其实施FTA战略的第一个谈判对象国,两国自由贸易谈判从1999年年底开始进行,23年2月正式签署FTA并于24年1月生效,它是韩国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FTA。韩国和新加坡于23年11月开始FTA谈判,25年8月正式签暑,26年3月即将生效。   与EFTA的FTA协商从25年1月开始进行,25年12月签署,争取26年7月生效。KIEP(韩国对外经济研究院)的研究表明,这将把韩国的GDP规模增加.2-.5%。ASEAN是韩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韩国与ASEAN在23年1月决定开始进行有关加强包括FTA在内的全方位经济合作方案的共同研究,25年12月签署了FTA基本协定,它是将要签署的商品贸易协定(预计26年4月签署)、服务贸易协定(26年进行协商)等的母协定,争取今年年底之前签署FTA最终协定,并达成到29年为止至少实现8%品目的自由化协议,目的就是要比中国(21年)和日本(2012年)提前实现自由化的时点。KIEP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协定的生效,将会增加1亿美元的韩国对ASEAN的出口和6亿美元的贸易黑字。韩国与加拿大从25年5月开始到26年2月间共进行了4次FTA协商,KIEP的研究表明,从中长期来看,韩加FTA的签署将会把两国的交易规模扩大8%。   韩国与墨西哥、印度、MERCOSUR正在进行预备协商或共同研究。韩国和墨西哥从24年1月到25年8月间进行了6次共同研究,提出了共同研究报告书。25年9月的两国首脑会议中决议缔结战略性经济合作协定(SECA),为此,26年进行了第一次协商。韩国和印度进行包括全面合作伙伴协定(CEPA)Q)的可行性问题在内的共同研究,是从25年1月开始到26年初结束,26年2月开始了政府间第一次协商。印度设有较高的进口壁垒(进口关税为平均3%),所以韩印之间一旦签订FTA,韩国对印度的出口会大幅度增加,两国之间的交易规模将会增加6%。韩国和MERCOSUR从25年5月和8月,分别进行了两次共同研究,就探讨全面贸易及投资自由化方案达成协议。另外,韩国和美国在24年11月的两国通商长官会议里就推进FTA的预备协议达成协议,但美国明确表明在牛肉等农产品问题首先得到解决或有实质性进展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推动FTA的立场。
  韩国和中国在24年9月以ASEAN+3经济长官会议为契机,两国通商长官会谈中就进行民间共同研究达成协议,从25年开始利用2年时间由中国国务院下设的发展研究中心(DRC)和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进行共同研究。23年初开始,围绕中日韩三边FTA,3国的国家级高等研究机构,即中国的DRC、韩国的KIEP和日本的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正在进行共同研究。   五、结束语   中国、韩国和日本的FTA已经起步并正在争先恐后、竞争性地加快其速度。韩国和日本极为迅速地调整和明确了FTA战略。日本早已制定了“日本FTA战略”和“推进FTA的基本方针”。韩国采取了“同时多发性”的FTA推进战略,制定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缔结审议程序”,并制定和执行“贸易调整支援法”,特别是在外交通商部设立“自由贸易协定局”(FTA局),研究韩国的FTA战略。除此之外,产业资源部、海洋水产部、农林部、财政经济部等部门都在进行FTA相关的研究。目前,中国还没有明确的FTA战略和独立的专门机构,还缺乏FTA的系统研究,往往是政治决策在先,可行性论证在后,科学依据不足,更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推进FTA缺乏制度保障。转贴于 看准网 """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入团志愿书范文1 敬爱的团支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作为一名满十四周岁,生在新...…
  第一篇:800字的入团志愿书范文 敬爱的团支部: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同每一名中学生一样,有着理想和抱负,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而这需要有一个指路的明灯,团组织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航标,所以我迫切要求加入共青...…
尊敬的团组织:   我是x班的,在班里任职xx,成绩在班上排xx,在上学期期末考试里得全班第x名。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件光荣的事,因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共产党的助...…
一、引 言
  有关产业区域聚集的研究是新经济地理学和产业组织学文献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在2世纪9年代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Krugman,1991a;Kim,1995;Hanson,21)。经济学理论通常把产业区域聚集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方面,即区域...…
[内容摘要]本文对1978年至24年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认为,上世纪9年代以来,我国省际经济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并且形成了以东、中、西部为界的显著&收敛俱乐部&现象。本文以新古典收敛模型为框架,对转型时期各省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了条件收敛...…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略历程 mob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