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多样化”给中国中年妇女服装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女性着装变迁(组图)
中国网 .cn  时间:   
图为《街上流行红裙子》剧照。这部拍摄于1984年的电影讲述了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故事。新华社发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银幕上的“红裙子”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服装色彩和式样的变化。1986年,《中国纺织报》登载了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当时对行情反应灵敏的个体服装摊贩,迅速推出一批黄裙子。在西单夜市上,放眼望去,一排排黄裙子有如一丛丛盛开的黄玫瑰……”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
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文章来源: 中国网综合消息
责任编辑: 悠悠
1                 
  |  法律顾问:  | 
|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分别从、、交通与通讯、传媒等方面介绍变化的状况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09年高考考查交通工具、社会生活、婚姻制度变革等方面内容,以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方式出现。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巨大、深刻和急骤的特征,同时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学生应该明白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根据课程标准,学生重点掌握如下内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物质生活与风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史实及其影响;报刊业、电影、电视发展的史实及其影响;互联网的优势、缺陷、社会影响
(1)背景: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统治出现危机。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5)评价: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背景:1.社会危机严重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2.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变法过程: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揭开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第三阶段——百日维新(1898)(高潮)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扩建海军。戊戌变法的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结果: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B.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导火线:1918年的战胜国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2、爆发:日,北京。
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4、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6、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标志着的曙光喷薄欲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1949.9北平)①通过《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并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注意碑文的含义)2、 开国大典()(国庆节):标志着和中国的胜利。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认识与启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妇女解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近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第一个近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近代化的方向前进。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精神、制度、器物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怎样率先敲开了通向近代世界的大门的?(3分)(2)中国的近代化最先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分)(3) 造成中国近代化在急促而又悲壮中纷纷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5)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自强、变法和革命的相继失败使得重任最终落在了谁的肩上?(1分)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一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一一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之政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馀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摘自梁启超《立宪法议》材料二
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并以近代东、西方的政体为例,谈谈你对“宪政”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思路开阔、逻辑严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天中年妇女服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