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柏山胜芳大悲寺十八层地狱狱

像的手势、持物、身色、衣色等,也很不相同;十六、乐山凌云大坐佛;全部工程的完成,前后花了90年时间;我国四川乐山县泥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乐山凌云大佛高71米,头部长14.7米,宽10米;据记载,在唐朝开元初,凌云寺海通和尚,见凌云山前;大佛就整匹山岩凿成,面容安详,双手扶膝,赤脚端坐;十七、观音木雕佛像;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我国河北承德普宁寺
像的手势、持物、身色、衣色等,也很不相同。
十六、乐山凌云大坐佛
全部工程的完成,前后花了90年时间。
我国四川乐山县泥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上,安坐着一尊弥勒佛,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坐佛。
乐山凌云大佛高71米,头部长14.7米,宽10米。头顶的每个螺髻上都可以放上一张大圆桌。耳长7为,耳朵里可以钻进两个人。脚背宽8.5米,可以围坐100多人。为了修复一只略有缺损的手指头,用砖况达5000块。
据记载,在唐朝开元初,凌云寺海通和尚,见凌云山前三江汇流,江水湍急,波涛汹涌,翻船淹人的事经常发生,于是大发心愿,在凌山前凿一个弥勒佛,以保佑过往船只,但壮志未酬已死去。到了唐朝贞元初,韦皋任川西节度使,继续修凿,经19年辛劳,终告工成。全部工程的完成,前后花了90年时间。
大佛就整匹山岩凿成,面容安详,双手扶膝,赤脚端坐,背倚山岩,与山岩浑然一体,佛体各部比例匀称,无论上、中、下或左、右各个角度看,都非常协调,线条也很流畅。为了避免表层受雨水侵蚀而风化,像体上巧妙地凿有排水系统,而又不易使人察觉。大佛左侧的绝壁上,另凿有九曲栈道,游 人可从大佛脚下沿着栈道,一直到凌云山顶的大佛头上。
十七、观音木雕佛像
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
我国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中,矗立着一尊五层楼高的观音木雕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110吨,每只手张开一个人在手上可坐可卧。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
在他的头上,还有一个高1.4为的坐像,据说是观世音菩萨的老师无量寿佛的像。
这尊木雕大佛像有42只各持法器的手,45只眼睛炯炯有神,面目清秀,体型匀称。人们称之为“千手千眼佛”。据史料记载,这尊大佛建于1755年,用松、柏、桦、杉、榆等100多立方米木料拼成。
十八、未来佛铜像
我国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未来佛铜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一尊铜佛像。
扎什伦布寺是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大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米巴在1447年时创建的,为西藏黄教四大寺之一,简称扎寺,净高达22.4米的鎏金青铜未来佛坐像位于扎寺西部的未来佛大殿内。未来佛,藏语称为“强巴”是喇嘛教中最受尊敬的神佛之一。
据史籍记载,当年为铸造这尊铜像,耗用紫铜11.5万公斤,黄金279公斤,珍珠300余粒,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种珍贵金石1400颗,仅大佛的眉间,就镶嵌有特大钻石1颗,蚕豆大的钻石30颗。安放铜佛的大殿建于1914年至1916年。是在先已铸好铜佛并放妥之后,再专门营造的,自远望去,此殿犹如一座高耸的t望台,鹤立于众殿之中。
“牛鬼蛇神”的最早出典,见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李贺集序》,其中有鲸咕鳌掷,牛鬼蛇神,不是为其虚荒诞幻也。李贺被人称作“鬼市”,杜牧正是用“牛鬼蛇神”的虚荒诞幻来概括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牛鬼”见于《妙法莲华经》“复有诸鬼,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啖狗。”“蛇神”出于密宗曼茶罗画,密宗经典《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载“曼茶罗画”的构图有西面门南,西方水天神,被牛头上蛇头,手把龙索。因而“牛鬼蛇神”是指佛经故事和佛教艺术中的鬼神形象。
二十、世界仅有的佛指舍利出土
首次发现佛教极为珍贵的圣物。
据新华社西安日电。陕西省考古工作者继发掘秦兵马俑后,又在发掘清理法门寺塔基下的地窖时首次发现佛教极为珍贵的圣物佛指舍利,以及唐代皇帝赠赏的金银器、丝织品、瓷器等大批珍贵文物。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9公里的法门乡,在西安西部100公里处。法门寺塔始建于东汉,原为四层木塔,明代隆庆年间毁于关中大地震,明万历七年起重建为49米的砖塔,是唐、宋时的宫廷寺庙。
法门寺砖塔西半部于日倒塌,为了重修佛塔1985年起,又拆掉了摇摇欲坠的残存东半部,1987年3月间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地宫天井,4月起在地宫内陆续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宝。
特别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在地宫的前中后三室及后室下小龛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四枚佛指舍利,经与在甬道中发现的碑石志文和有关文献勘验,确系唐代皇帝多次迎关的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据现在所知,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佛指舍利。
史籍记载,法门寺分得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手指骨,置于专门修建的塔中,故名“真身宝塔”。佛骨是佛教极为珍贵的圣物,唐时每隔30年开“真身宝塔”一次,由皇帝率众臣迎佛骨至长安供奉,送还法门寺时,皇室朝廷都要赠赏一批珍贵的器物,地宫甬道中出土的一块《物帐》石碑,详细地记载了唐代几个皇帝赠物的名称和数量。据初步统计,31.48平方米的地宫内共出土金、银器121件、玻璃器17件、珠宝玉器约400件颗、瓷器16件,石器12件,漆木器及杂器19件,铁器16件,还有大量丝织品。
二十一、四座古地狱
这些地狱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据史书记载,大约从南北朝开始,地方政府结合宗教势力,开始在地下修造各种神话地狱原型。目前,这些地狱完整保存下来的尚有四座。
柏山寺十八层地狱,这是中国仅存的一座十八层地狱原型。位于江西省中部蒲县城东2公朝左处的柏山寺内。全部地狱构造设于地下,由移涕而下的15孔窑洞组成完整的十八层地狱结构(其中3孔窑洞各分为2层)。地狱中首设五狱大帝塑像,次设十殿阎罗塑像,最后设置六曹判官和各种鬼吏塑像,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中国神话中的地狱真相。地狱中还设碾盘、油锅、刀山、火海等地狱刑具,种类比较齐全。
高庙地狱宫,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旧城北,其地狱结构也全部设于地下,结构为一巨型宫殿,殿内绘有各种地狱怪象,置景森严,使人进入后不寒而栗。地狱之上还设置了天堂楼,天堂楼内塑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二十八宿等神话形象。
双林寺地狱,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7公里处桥头村双林寺。所存地狱分地藏,十殿阎罗,六曹判官居诸部分。这些地狱现今保存十分完整。
金阁寺地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台西北岭畔金阁寺内。称地藏殿。内塑各种形象,气象森严,布局完整,其塑像艺术造诣较高,它和其旁的观音殿、菩萨殿、乐王殿合称为金阁寺六大殿。六大殿内有1000余尊塑像,是唐、明以来殿宇塑像的精品。
二十二、达赖、班禅名号小释
达赖与班禅的名号由梵、汉、蒙、藏、满多种语言混合而成。
达赖与班禅是西藏喇嘛教黄教教派的两在首领。达赖的全称是“圣识一切瓦齐尔喇达赖喇嘛”。“圣识一切”是汉语,系指受封者佛学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瓦齐尔达喇”为梵文,原意为金刚菩萨,有坚强、不坏的意思。“达赖”是蒙语,意为大海,只有“喇嘛”才是藏语,意为“上人”,与汉语称佛教僧人为“和尚”的意义相同。整个称号的大意是,无所不知的坚强的像大海一样伟大的和尚。班禅也是简称,最初称“班禅博克多”,后又加封“额尔德尼”名号。其中“班”就是梵语“班弟达”“肆争”是藏语“犬”的译音;“博克多”系蒙语,为智勇双全之意,“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全称意为智勇双全的珍贵的大学者。达赖与班禅的名号由梵、汉、蒙、藏、满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事实,不仅反映了宗教上的文化渊源,更重要的是它生动地证明了它在政治上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深远的历史联系。
二十三、四大金刚
《封神演义》中生动地描写了四大天王大战姜子牙。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在我国许多大寺院的山门里都可看到四大金刚的塑像。其正式名称是:身白色,手持琵琶的叫“东方持国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的,叫“南方增长天王”;身红色,手里缠绕一条龙的叫“西方广目天王”;身绿色,右手持伞,右手弄银鼠的叫“北方多闻天王”。
二十四、中国十大古寺
寺院建置早,寺内有塔
十大古寺是历史上流传的一种说法。它的特征是寺院建置中,寺内有塔。 计有:1、洛阳白马寺;2、金陵长干寺;3、郧县阿育王寺;4、嵩山闲居寺;
5、登封法王寺;6、天台国清寺;7、洪洞广胜寺;8、西安慈恩寺;9、洛阳永宁寺;10、西安荐福寺。
1、西安慈恩寺塔(大雁塔)
在陕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内,欲称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最上层原为唐玄奘藏经之用,故称“经塔”。后武则天时改建,始改为十层,因遭兵火,现剩七层。塔面方形,高64米,各层均用砖砌成,但塔身为模仿木构建筑式样。塔内做“空筒结构”,第一层东南西北四面开门,门上做门楣,惟西门门楣有反映唐代木构佛殿建筑的线刻佛殿图。塔外型层层收分很大,形成非常稳定的风格,该塔是西安胜景之一。
2、大理崇圣寺三塔
在云南省大理县城西北二里的崇圣寺内,崇圣寺原来规模宏大,号称“崇圣千厦”而闻名于世。寺内有三座塔,合称“大理三塔”。建于五代末宋代初年。中塔名叫“千寻塔“合名”法界通灵明道乘塔“。有十六层,高69.13米,平面方形,塔身均饰白灰,塔为密檐式建筑,十六层中每层正面中央开卷龛,置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塔身部位开小方井,四个内壁面上下垂直,塔的上部置有铁刹,中塔的西端南北有两实心小塔,八角形,各十层,均高42.19米,塔身全白,各层雕以卷龛,佛像,莲花,花瓶等。两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为大西南之瑰宝。
3、我国最大的一处塔林
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处,为少林寺历代大和尚的墓基地。凡死一高僧,便建一塔作为纪念。从唐代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经过宋、元、明、清各代均在此建塔,共计有220余座,其中砖截多而石塔少。一般都建有七层,高度在15米以下,造型与式样变化多样。塔林中还有日本僧人邵元撰书塔铭的菊庵塔(建于洪武二年即1369年)以及天竺和尚就公塔(建于明嘉靖43年即1564年)。为中日关系史上重要实物资料。
我国名山大寺,都有塔林建置,该塔林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18佛教传入中国发展与变化等内容。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佛教起源于印度,正式传入中国有史料可考的,当在汉末和...丛林制度演变至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社会影响层面看,作为非营利组 ...  这说明佛教文化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佛教产生后逐步从印度次大陆扩展,南传东南亚,北传中国及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 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其主张...  不脱离实际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 是佛教徒的思维。所以,佛教的特点是:既自由思想,又理性科学。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年代 ,是有不同说法...  总之,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生根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的特点,具有自身的 特点。 三、佛教能在古代中国传播的原因。 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还有基督教、伊斯兰...  人们常说,佛教在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于印度的佛教, 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它在许多方面都与中 国固有的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佛教传入中国...  浅析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佛教发展及其影响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浅析中国...佛 经的传入与翻译,使得“觉悟、解脱、顿悟、众生、井中捞月、功德无量、 五...  现在全世界的大乘佛 法主要集中在中国。 公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两汉、三国、西晋时期,是佛教 初传中国并在中国社会扎根发展的重要时期;之后历朝历代统治...  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对其产生地以及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佛 教自传入中国,逐渐步入中国各个社会领域,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1、北京朝阳区东岳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区东部朝阳区外神路街。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道教正一派在最大的庙宇。始建于元延六年 (1319),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至治三年(1323)完工,赐名东岳仁圣宫,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清道光年间扩建。庙坐北朝南,由正院、东院、西院三部分组成。正门前有高大雄伟的三洞七幢琉璃牌楼。正院建筑主要有山门、戟门(又称瞻岱门、龙虎门)、岱宗宝殿(又名仁圣宫)、育德殿、玉皇殿。进戟门始自左右再向北环绕的庑殿为地狱七十六司殿。再向北左有广嗣殿、太子殿,右有阜财殿、太子殿。岱宗宝殿左右有三茅真君祠堂、吴金节祠堂、张留孙祠堂、山府君祠堂、蒿里丈人祠堂等。最后为后罩楼。东院原为花园,西院为规制不一的小型殿宇,多为民间善会修建。东岳庙虽经重修,但其主体建筑仍保持元代风格,庙内以神像、石碑、楹联众多而享誉海内外,赵孟\书\&张天师神道碑&(俗称道教碑)即存于庙中。今正院已修葺一新,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
  张留孙本为江西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他随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到大都朝觐。不久,张宗演回到江西,留张留孙在北京作为天师代表。由于张留孙治疗太子和皇后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的宠信。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宫供张留孙居住。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赐银印。大德年间,元成宗加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张留孙取名。可见元朝皇帝对张留孙的宠信之至。
  东岳庙
  庙在朝阳门外二里,元延佑中建,以祀东岳天齐仁圣帝。殿宇廓然,而士女瞻礼者,月朔望日晨至,左右门无闲阈,座前拜席为燠,化楮钱,火相及,无暂熄。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从像,乃若忧深思远者,相传元昭文馆学士艺元手制也。元,宝坻人,初为黄冠,师事青州杞道录,得其塑土范金抟换像法。抟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成像云。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今礼像者,仰瞻周视,一一叹异焉。元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也。殿前丰碑三:赵孟\楷书一,孟\弟世延楷书一,虞集隶书一。正统中,益拓其宇,两庑设地狱七十二司。后设帝妃行宫,宫中侍者十百,或身乳保领儿婴以嬉,或治具,妃将膳,奉F栉为妃装,纤纤缝裳,司妃之六服也。宫二浴盆,受水数十石,道士赞洗目,无目诸疾,入者辄洗。帝妃前悬一金钱,道士赞中者得子,入者辄投以钱,不中不止,中者喜,益不止,磬所携以出。三月廿八日帝诞辰,都人陈鼓乐、旌帜、楼阁、亭彩,导仁圣帝游。帝之游所经,妇女满楼,士商满坊肆,行者满路,骈观之。帝游聿归,导者取醉松林,晚乃归。
  张留孙晚年见大都未有泰山神东岳大帝之庙,遂发愿筹资兴建。延v六年(1319年),张留孙在齐化门(即今朝阳门)外买好了地,但还没来得及兴建庙宇,便去世了。嗣宗师吴全节继承师志,于至治二年(1322年)春建成了大殿及大门,次年又建东西两庑,塑了神像,朝廷赐名“东岳仁圣宫”。泰定二年(1325年),鲁国大长公主捐资兴修建后殿,作为东岳大帝的寝宫。
  玄教在在元朝,因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而盛极一时。但随着元朝的灭亡,玄教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明朝只承认龙虎山正一天师道,不承认玄教大宗师,玄教遂自行消亡。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将南京朝天宫的清微派道士禹贵黉委任为北京东岳庙住持,从此北京东岳庙的法派就不再是玄教,而是清微派了。(清微派是兴起于宋朝时候的一个道教派别。)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147年),对东岳庙进行了修葺,英宗亲自撰写了《御制东岳庙碑》。此后,明、清两代先后多次对东岳庙进行了维修和扩建。
  东岳庙的清微道士从明朝一直传承到民国时期,先后传承了二十三代。解放后,东岳庙改作他用,道士被遣散。20世纪80年代,朝阳区成立了“东岳庙腾退修复领导小组”。90年代,朝阳区出资2000万元对东岳庙进行了修缮。1996年,国务院将东岳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1999,恢复了传统的东岳庙庙会。庙会一经恢复,这座建于元代的古观,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叫绝的古建、楹联、碑刻等而离誉京城,名扬四海。
  东岳庙的主殿是岱岳殿,殿内供奉着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泰山神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庙,北京东岳庙乃是其行宫。泰山在古代被视为距天最近的地方,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故自秦始皇起便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但在民间,自东汉以来,即流传着泰山为治鬼之所的说法,认为人死归土,都要到这里接受审判。泰山脚下的蒿里山、梁父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则被奉为冥界之王。
  人们传说,东岳大帝统领下的幽冥地府,有七十六个办事机构,称为七十六司。各司皆有神主,俗称判官。北京东岳庙塑有七十六司神像,但因殿堂不足,有的殿只好让两个司合署办公,故七十六司共占用殿堂六十八间。过去,七十六司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的楹联,内容既是对各殿司神职能的诠释,也是中国人善恶报应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们或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或意蕴深长,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七十六司的设置,是以人世政治加诸鬼神,宣扬的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的传统伦理。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于1924年先后两次到东岳庙,研究七十六司,并发表了两篇研究文章。后又不断有中外学者赴东岳庙进行调查研究,以探讨中国人关于冥府的各种传说及老北京的旧风俗。
  东岳庙的“三多”特色
  东岳庙素以“三多”著称于世。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联匾额多。
  神像多:
  东岳庙除塑有东岳大帝和七十六司神像外,还供奉有其他众多的神灵仙真。据称,东岳庙曾供有三千尊神,号称神像最全。据1928年北平社会局对东岳庙的神像进行统计,那时尚有神像1316尊。东岳庙的神像中,既有天界至尊玉皇大帝、科举之神文昌帝君、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荡魔天尊真武大帝、赐福赦罪解厄天地水三官大帝、众星之母斗姥元君等天界大神,又有保佑妇女儿童、赐子广嗣的碧霞元君、子孙娘娘,保佑人们发财的文武财神,赐给人们姻缘的月老,除瘟去疾的五瘟神、行医治病的药王、保护粮仓的仓神以及灶王爷等民俗之神,还有建筑业祖师爷鲁班、骡马驴行的祖师爷马王爷、梨园界的祖师爷喜神等各种行业之神。
  碑刻多:
  东岳庙的另一大特色是碑刻数量众多,为京城各庙之冠。由于碑刻散落在正院、东廊、西廊、北院各处,且排列不甚规整,故历次统计数目都有所差异,民间甚至流传“东岳庙的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东岳庙的碑刻进行了拓制。北京文物研究所分别于1959年、1963年对东岳庙的碑刻进行了普查,将每块碑编号。文革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1995年底东岳庙交归朝阳区文化文化局收归时,完好树立的碑仅存18通。1997年重修东岳庙时,又发现了许多被埋在地下的石碑。目前,中路正院共有石碑89通。而在历史上,有资料记载的碑刻就有163通。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最晚的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立于新鲁班殿前的鲁班会碑。
  在众多碑刻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撰写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号称镇庙之宝。赵孟\\\\\\\\\\\\\\\\\喜好道教,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交往甚密,曾奉旨为二人画像,悬挂在大都崇真宫中。至治二年,张留孙羽化,赵孟\悲痛不已,不顾年老体衰,欣然奉诏撰写《张公碑》。洋洋两千余字,详细记述了张留孙平生之盛迹,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数月后,赵孟\\\\\\\\\\\\\\\\\也辞世而去。七年后,碑文刊刻立石。民国年间,每到春季,琉璃厂荣宝斋就要来搭棚立架,拓印碑文,在庙会上卖。2001年经专家鉴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东岳庙的碑刻中,数量最多的是香会碑刻。在已知的163通碑刻中,有135通是由各类香会所立。东岳庙的香会是由各行各业人士所组成的为东岳庙庙会服务的团体。
  楹联匾额多:
  各殿前均挂有楹联、匾额,集中体现了东岳信仰惩恶扬善的精髓。楹联多是东岳庙的一大特色景观。原来,庙内多数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它们既是对各殿各司神o职能的诠释,也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在“善恶有报”的外衣下,楹联的内容折映出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它们或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或意蕴悠长,蕴含哲理,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现在,正院各殿堂前的楹联均已恢复。文字由当代国内知名的书法家书写,真、草、篆、隶、行五体齐全,形同一个高水平的楹联书法展,不仅有助于观众理解楹联的文义,而且可以使人获得中国书法艺术的享受。
  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已;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反映出根植在中国传统理念中的“善恶有报”观念。现挂于瞻岱门。
  东岳庙的庙会由三月十五日开始,持续半个月,以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之日为最盛。庙会规模宏大,而东岳庙的道众最多不过十几人,因此筹办庙会,全仗各香会出钱出力。
  香会名目繁多。有些香会以进献的主要祭品命名,如白纸会、献花会、路灯会、盘香会、净水会、供膳会、寿桃会;有些香会以在庙内的活动命名,如掸尘会、放生会、净炉会;还有些香会以供奉的神明命名,如鲁班会、马王会、精忠会(岳飞)、庆司会(供奉七十六司)。
  在庙会前夕,诸香会都要在庙门和各街坊巷口张贴“报单”,也称“会启”,告知诸位会员及香客,作好准备。据清代的一份万善掸尘会报单所载,该会的活动安排是:庙会的前一天会众们斋戒沐浴,在三茅君殿前安坛设驾。夜里子时,即为诸神掸尘。第二天清晨,礼拜神灵,进献贡物。午间作素斋一桌。
  从碑刻刊列的会众署名中,我们看到东岳庙香会成员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网罗了北京社会各个阶层。
  东岳庙的各个香会,规模都较大,一般在二三百人以上,有的甚至达万人以上。其组织比较周密,香会的总负责人称作会首,下设副会首若干。正、副会首之下有“都管”,都管之下又设各种“把儿”,分司事务。如钱粮把、水把、神堂把等等。
  东岳庙的庙会,除了有众多的香会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东岳大帝诞辰日,要举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庆典。出巡的意思是东岳大帝于这一天降临人间,走街串巷,监察下民,劝善惩恶。出巡时,东岳大帝圣像被放在八抬大轿内,由香客门抬着,队伍的前面有旌旗鼓乐导引,有凶神恶煞的判官,有披枷戴锁的“罪人”。紧跟在后面的是众香会,身穿彩衣,边走边演,气氛热烈。所经之处,观者如堵。出巡之后,香客们又把东岳大帝圣像抬回庙内大殿中,并给东岳大帝进献新的服饰,焚香后才算礼毕。然后人们在庙外茂密的长松绿柳之下,开怀畅饮,享受神人同乐的欢娱,直至天黑。
  从众多的香会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况可以看出,自元代以来,东岳庙己成为凝聚北京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了解东岳庙及其各种香会,是了解老北京的重要途径之一。2、山西省蒲县东岳庙  在山西蒲县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山上柏树繁茂, 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称柏山寺。庙宇规模宏敞,布局完整, 有山门、 凌宵殿、乐楼,议事厅、献亭、东岳行宫大殿、后土祠、 圣母祠、 清虚宫、地藏祠、地狱、角楼以及环周楼廊等六十余座建筑。 创建 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205年)已有。 现存东岳行宫殿是元 代地震毁坏后于延v五年(1318年)重建,宽深各五, 幅阶周 匝,重檐歇山顶,柱全为石雕,并刻有《木兰花词》五首, 殿内塑 有东岳黄虎及侍者像。最后地平以下由十五孔窑洞组成十八层地狱, 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群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与人相等, 分别 塑有各种鬼吏和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共计一百二十余躯, 是我国现存寺庙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3、山西晋城市东岳庙  道教庙宇。在山西省晋城市东北十八公里的高都镇。创建于金代大定年间 (),明清两代曾有重修。现存山门、东西廊庑、天齐殿、藏经阁及两垛殿等,其中天齐殿为金代原建,其余皆为明清重建。天齐殿内供奉东岳大帝塑像。4、山西万荣县东岳庙  道教庙宇。在山西省万荣县原解店镇东南隅。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部分建筑,元代至元二十八年 (1291)至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清两代屡有重修。现存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东岳殿、阎王殿等I建筑,其中飞云楼为清代重建,余多为元建明修;主体建筑飞云楼,俗称解店楼,楼平面方形,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楼顶,露明三极,隐于平座之内的暗层两级,实为五级,底层左右筑壁,前后穿通,四根通柱直达楼顶,上两层皆有勾栏,每面各出抱厦一间,又用二平柱分为三小间,上筑屋顶,山花向外,下面以穿插枋和钭材挑承,结构巧妙,秀丽壮观,为我国楼阁式建筑之中的佳作。东岳殿面阔进深各五间,近方形,重檐歇山顶,脊饰琉璃兽。殿内正中原供奉东岳大帝塑像。5、河南新乡市东岳庙  道教庙宇。在河南省新乡市东关。始建于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宋、金、元、明各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有大殿、拜殿及门楼等,皆为清代所建。其中以大殿建筑最为壮丽,面阔五间,进深三问,单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覆顶,殿额悬“东岳齐天”金字牌匾一块,殿内金柱通体浮雕盘龙,刻工精湛,色彩浑厚;整个建筑造型宏伟壮观,结构严谨。中轴线两侧为新建长廊,内置北朝至明代石刻多通,是研究此庙历史的重要资料。6、陕西西安市东岳庙  道教宫观。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门内昌仁里。始建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元代庙宇被毁,明清两代屡有修建。该庙坐北面南,规模较大;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后殿及东两两庑殿等。前殿面宽五间,周围共有朱色廊柱二十四根,柱下基石之上,刻有各种花卉图案,殿顶覆琉璃瓦,凝碧生辉,殿内东两两壁之上满布大幅彩色道教壁画,题材丰富,笔法高超,为元末明初之作。后殿面阁三间,殿内东西两壁与北壁两端亦绘有彩色道教壁画,线条遒劲,色彩浓重。东院内有三教宫。因宫内原供奉老子、孔子、释迦牟尼,故名。庙内保存有明清两代重修部分殿宇的石碑数通,是西安著名的道教庙宇之一。7、浙江嘉善县东岳庙  位于西塘镇东1公里的凤凰浜村内。据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始建于宋,原有面积较大,有山门带戏台,前殿和后殿,现仅存山门和前殿。前殿正梁上记有: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岁次乙丑嘉平月里人集资重建。山门为木结构楼屋,面宽3间,东西两侧又各加1间7梁柱的耳间,东西纵长15米,进深7米,单檐硬山顶,全部用阴阳瓦。前殿面宽五间,东西纵长13.7米,明间和次间进深12.5米,梢间进深8.7米,前殿正面看是单檐歇山顶,后面看是硬山顶,全部用阴阳瓦。1988年群众集资9000元作过修理。8、福建泉州市东岳庙  道教庙宇。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凤山。又称东岳行宫。宋绍兴二十三年 (1153),尚书张汝锡创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知府姜志礼重修。据明李兴缙《第一山青帝宫记》载,明代扩建时将原有一殿拓为三殿,并增建左右回廓;大殿内祀东岳大帝等神像,东殿称宏文府,西殿名阴骘司。后部与建筑被毁,现仅存大殿一座。是泉州道教庙宇之一。9、山西壶关县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山西省壶关县龙泉镇秦庄村中,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创建年代不详。元代及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座北向南,二进院。现存过亭、正殿、配殿,廊房已改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正殿保留元代建筑风格,面阔五米,进深三间,悬山顶,柱头斗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10、江苏淮安市东岳庙  历代封建统治者多迷信神权,并以之愚弄百姓,维护其统治。旧社会,淮安是一个封建地主的消费城市,每年有多次的迎神赛会,形式最隆重影响最大的首推东岳庙会(详见《淮安文史资料》第一辑)。东岳庙在淮安城东边,庙里供奉着民间传说的名叫“黄飞虎”的东岳大帝。信奉他的人说他是执掌鬼篆、专司人间祸福的幽冥皇帝。十殿阎罗王也在其掌管之下,加之历代皇帝多有封赐,因此,过去很多人对他既敬且畏,虔诚礼拜。
  东岳庙“相传为唐代建”(同治《重修山阳县志》),“元泰定年间曾加修葺,其后正殿两庑岁久日颓坏”(明刘复《重修东岳庙碑记》),“明永乐中都指挥施文重修,宣德中平江伯陈u(字彦纯,合肥人,永乐初以平江伯守淮安,督漕运)修,成化中知府杨昶(仁和人)……增修,咸丰元年复修”(同治《重修山阳县志》),“光绪三十年邑人周鹏举、丁赐第等请款重修”(民国《续纂山阳县志》)。至解放初期,东岳庙已破烂不堪,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淮安县人民政府利用庙房办起了淮安织布厂,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四旧,将其塑像毁坏殆尽。一九九六年淮安市人民政府遵照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由经委牵头,各方捐款十余万元,对东岳庙进行了部分整修。
  淮安东岳庙在岳庙街北,原前殿大门与东西群房不在一条线上,约北移4-5米,由前殿山头墙角砌八字墙与东西群房相接。前殿东西间各置木栅栏,栅栏后为神台,神台上各塑像五尊,俗称“十帅”,东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西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走出前殿,即见大石狮一对立于院中,过了石狮子再向前就是乐楼,飞檐翘角,同蝴蝶形状相似,其下层除四角用砖砌,南北东西皆通行无阻,称为过街楼。正楼是庆贺东岳大帝生辰演戏的戏台,东西为钟鼓楼。离前殿不远,东西各有廊房十间,东边塑有十殿阎君、判官;西边塑阴曹十司及刀山、火海、锯解、奈河桥、血污池、恶狗庄……。乐楼以东、十殿之北有门通东院,内有清书科、道士住宅、文武殿、雷神殿等;岳楼以西、十司之北有门通西院,内有财神殿、老君殿等,还有大面积空地。
  大殿前原有铁香炉一座,传为明代铸造,从不生锈。大殿建筑为明三暗五,深亦五间,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显得十分威严圣洁。殿正中上方高悬一块“天齐仁圣大帝”金匾,人们称黄飞虎为“天齐老爷”,一直流传至今。“天齐老爷”,是历代老百姓对杀富济贫,为百姓谋生存的人们的敬仰,高歌他们的功德,谓之“功高天地,与日月同辉”。大殿中间塑“东岳大帝”审案判事像,即坐坛像,两旁为崇黑虎和咤叱虎的站立塑像。前有供桌香炉烛台,供桌前两旁有两站班塑像。
  从大殿东边往北即到内富,内宫为三间,中间塑有东岳大帝出坛像,西间为书房,塑有东岳大帝如意像,东间为“娘娘殿”,即太太房,塑有娘娘像、侍儿像。后即寝宫,床帐披褥,一切用物应有尽有:传说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靠神吃饭的女巫来到娘娘殿为娘娘梳洗穿戴。
  大殿近门处塑有马神,据民间传说,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淮安,一度占据东岳庙,日军军官用马鞭打掉了马神的鞭子,很为得意。不久,日军的马相继病死了不少。当时人们高兴地说:“这是神惩罚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对日寇的憎恨。
  大殿东西前后的房屋有为“东岳大帝服役的七十二班半”,半班是衣箱班(七十二班班名详见《淮安文史资料》第一辑)。家丁班里有泥塑站像,依照人的身体长短、肥瘦、头面进行塑造,同活着的人一样。据说在世的人与死的人区别在腰间系的腰牌,死人填姓名是为已做永久家丁;在世之人不填,是为生前所允。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千年道教圣地东岳庙经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整修后的东岳庙焕然一新。山门是仿造茅山道院的山门重新建造的。进了山门,东西两旁是两棵古银杏,其东一棵主干直径1.43米,树围4.3米,高20米,树龄400余年j西一棵主干直径0.75米,树围2.33米,高18米,树龄300余年。迎门为大殿,据专家考证,大殿为宋代石础,明代风格。大殿东西宽12.5米,南北进深15.3米,檐高4米。殿中供奉“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塑像两旁明柱上有红底金字对联一副:
  尔知上帝至公,善者降祥,恶者降殃,喜看到头全报应;
  我本直言不讳,有过自新,无过自勉,须当援手好扶持。
  大殿东侧的内宫、道人堂、斋饭堂亦进行了整修,重塑了东岳太太像,整理了寝宫。重建了大殿西侧的慈航堂,重塑了慈航道人像,堂两旁有对联一副:
  莲花台上观士音;银杏林中慈航主。清理了大殿东侧的古井,现井水清澈,甘甜可口。大殿后的原玉
  皇殿正待整修。
  多少年来,东岳庙是人们歌功颂德,惩恶扬善活动的一个场所。而今的东岳庙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淮安市道教信徒的活动场所,是淮安的一个旅游景点。
  11、沔阳东岳庙(革命烈士纪念馆)
  东岳庙又名天齐庙,传说是为了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而建。
  黄飞虎是商末纣王的镇国武将军,是纣王的舅兄。黄飞虎能文善武,为人正直。纣王是一个专横暴虐、沉溺酒色的君王,他偏爱妖妃,做了很多坏事,挖比干之心,敲涉者之胫,剖孕妇之腹。还猥亵其舅嫂贾夫人,逼得贾跳楼自杀。黄飞虎正义迸发,弃纣投向周武王,不幸于兵发商者朝歌之前,在渑池阵亡。《封神榜》上封黄飞虎为“东岳齐天仁圣大帝”。故建庙祭祀。
  1924年2月,由娄敏修、邓赤中、许炎生等8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沔阳县第一个党小组,在东岳庙三佛殿秘密成立,从此揭开了沔阳人民革命的序幕。1941年东岳庙毁于战火,1943年重修大殿一座,后被拆毁。1987年,沔城人民自愿捐资,重修东岳大殿、观音殿和十朝阎王殿。因东岳庙是沔阳县第一个中共小组诞生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沔阳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92年在东岳庙旧址上修建了沔阳人民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
  12、福建建瓯东岳庙
  建瓯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座落城东郊三里白鹤山麓,占地四十余亩。是目前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堪称全省仅见。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宁府志》卷三《山川》白鹤山条下载:“在府城东,晋时望气者言, 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有又鹤翔其上, 因名, 山之麓有东岳行宫”。东岳庙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涌泉”,围以铁栏(现用木栏)是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所凿。
  东岳庙历史上多有修建,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其后多次修缮。
  出东门,行三里,过奈何桥;经孟婆亭,到东岳庙前,只见绿树红坪,殿宇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鹅蛋石路,拾阶登门,门匾“岱宗隆祀”。进入山门,再登石级,过天王殿,就是一排前殿,供奉十殿阎王,再上为戒台,坐南面北朝向大殿。大殿又称圣帝殿是东岳庙主体建筑。圣帝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十一檩抬梁式屋架,面阔五间,总宽28.5米,进深六间,总长22.2米。柱头铺作施清式人字斗拱,转角铺作施之抄龙头单下昂,并伴有装饰性,(石承重)象鼻之下昂。藻井为明袱,砌上露明造,四面托以清式如意斗拱,内檐补间铺作(平身斜)为之朵,下施雕工精细驼峰,造型有鹿、羊等。内檐柱础两侧对称,其中金柱、中柱础为复盆式过渡到鼓镜式造型,是较为典型的明代早期风格。整座建筑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均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参考价值。
  圣帝殿四周有围廓,殿后为后宫殿。
  圣帝殿供奉岳帝爷。即《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姜子牙封神时,黄被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统管阎王。几百年来,影响遍及闽北四方,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庙会,各方信士云集该庙朝圣,为古建州第一大庙会。13.广东东莞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茶山镇象岭南丽,建于元明初,庙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供祀的是东岳大帝众神体系。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正面有大门、香亭、正殿,两侧对翼,有御马亭、虎殿及配殿。殿宇堂屋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的庙宇。整个庙宇气势恢弘,建筑精良。
                         
资料出处:
-- 合作媒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柏山寺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