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能消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矛盾吗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范文十篇】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范文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两个必然”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就是无论哪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系统,在旧社会形态的胞胎里成熟以前也是绝不会出现的。
首先,要知道早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日益扩大的社会生产力与不断萎缩的社会消费之间的矛盾”。资本的利益机制就在于以最小的劳动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在这个过程当中,劳动者的工资被不断压缩,消费市场相对缩小。
但是,在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认识到,没有劳动者利益与资本利益的同歩增长,社会生产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是选择经济危机呢?还是通过劳动者与资本利益共享的方式实现更好的市场经济?历史证明西方国家选择了后者。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和社会福利保障都通过法律法令固定下来,劳工维权组织具有了法律地位,并以此保证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如此一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大发展。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社会生产了产品,也必须要生产出消费这个产品的市场,劳动者的工资不相应提高,部分产品价值当然不能被实现,简单生产都不能维持,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相反,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提高工人工资,就等于产品市场的扩大,产品的价值实现也就变得顺利无阻,这个时候生产仅受制于资源和消费极限的限制,如此一来,国家不富都难。
因此可以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民生产与国民收入的同步增长。
20世纪初,列宁预言:“帝国主义是垄断的、寄生的或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近百年过去了,如今的资本主义却“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显现出强大生命力。这主要体现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科技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社会各阶层差异逐步缩小;资本占有形式日趋丰富,“人民资本主义”兴起;国家对社会经济干预力度明显增强;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崭新的资本主义形式;社会福利制度日臻完善,等等。
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既赢得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和发展的繁荣时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经历过衰退与萧条的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进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面对越发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并没有束手无策、一撅不振,而是通过对内调整与改良和对外转嫁的方式谱写着资本主义新的篇章,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范文二:“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论断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要: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它还会走向社会主义吗?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相继出现,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又推动了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鲜明体现。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它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并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则是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两个必然”在理论上的深化。它既是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科学结论,又是当时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如果说“两个必然”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两个决不会”则为这种趋势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两个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宣告的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尽管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基本矛盾。有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这是因为:
(1)它仍然保持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分配制、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等这些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有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因为国家调节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以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增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有两个后果,
(1)经济危机的爆发: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3次滞胀的危机;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的经济危机。
(2)社会化占有形式的出现:资本家“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资产阶级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从19世纪后半期起,相应地建立了社会化占有形式,包括各种股份公司、垄断组织、某些部门和企业的国有化。但社会化
的出现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根除经济危机。是“冒牌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只能缓解,不能解决。这就要求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就是“两个决不会”。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这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前所未有的进步。
(2)二战后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上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经济运行和社会的稳定,最终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
(3)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包括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转变、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的过程;这两次调整的重要性在于一个是确立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一个是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处理国家干预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平衡。
(4)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如垄断与竞争并存,出现了股份制,垄断向跨国公司发展;通过经济全球化获取最大的利益制度调整。
通过以上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资本主义对自身发展的调整在再分配领域,通过税收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调节了社会不公,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增强了对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调节能力,减轻了经济衰退发生时的剧烈程度,使资本主义社会获得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延缓其灭亡的时间。
第一:“两个必然”是社会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两个绝不会”的逻辑结论。它们之间并不矛盾。
社会运动的规律表明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会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对于马克思自己的“两个必然”的说明他基本观点是“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 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对此,恩格斯在1880年所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阐述得非常清楚。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而是全世界同时发生,所以他们认 为,“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去占有生产资料 ,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完全被社会主义取代,甚至现在它依然在较快速的发展着,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本主义越发达,为共产主义准备的条件就越充分。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的 增长,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因素也随之增多,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自我否定的力量也逐渐增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可能比马克思预期的时间要长得多,过渡
的形式可能更复杂多样,前进的道路可能更加曲折艰难。同时,科技的进步 ,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所以“两个必然”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马克思正面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组成部分,是“两个必然”在理论上的深化;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已经提出了“两个决不会”,不存在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任何原理进行“修正”的问题,“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如果硬套“两个决不会”,就会导致这样的理论观点:在我国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私有制社会形态因其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因而是“决不会灭亡的”。
第二点也是更为直接重要的一点,“两个必然”的实现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对应,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两个必然”的实现就是“姓资”和“姓社”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的对应,这是在开始认识和理解它们之间关系时就犯了最容易也是最更本的错误。就像在苏东剧变、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之后,许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干部都认为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否定,从而对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抱有怀疑态度,甚至出现“信仰危机”。一样的,我们要知道“两个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客观产物。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可以不走发达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可以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用的成就,就直接步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来发生了苏联剧变,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这不是对两者理论和它们关系的推翻,反而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看这更从反面论证了它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 “两个必然”指出了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造就特定的社会体制,并且使之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相符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社会体制和现行经济体系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遵循“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基础上实施的。由此,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对应,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但要把这两个必然性变成现实,最终还是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在当今世界发展生产力的两种制度模式中,社会主义更有发展效率,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在确信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新的文明成果。面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我们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进一步缩小差距,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第三,经过历史和事实的证明我们可以准确得出“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不仅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而且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单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看,实践的结果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有很大的不同,从发达国家同时胜利到落后国家一国胜利,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从消灭商品货币到利用商品货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模式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等,都是从不同方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并且曲折的过程。我们不要看到当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而由此产生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这是毫无理由毫无根据的。我们必须认识所谓不发达国家并不是单指社会主义国家。进而我们更要了解,从近五十多年来的情况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清“两个必然”;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解“两个绝不会”;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清“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经过历史、事实证明的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统一。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两个必然”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所必需的条件。二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并且正确认识和理解它们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学生坚持并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清楚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更加客观和正确的认识我国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极其深远的作用及意义;使我们更为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下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以及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事实是无论社会怎样曲折的发展,必定终会受它们的作用的影响,而朝着更先进,更正确的社会和方向发展。
范文三: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为我们回答了社会主义最终能否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这两个问题。“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一经产生就激励和指导了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坚定了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两个理论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的作用,现在这两个理论对于坚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当今世界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屈指可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作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否畏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呢、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其实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两个问题。资本主义制度现今仍然存在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生产力还有继续发展的条件,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会替代资本主义。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提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序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做了研究,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他们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最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任何一种社会中生产关系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确立的,这种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当这种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时,就落后于生产力,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就会出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给我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首先,这一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来说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他们在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计划,但是在国家层面上是来说是实行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下,资本家只看到利润而看不到供求关系,这样的生产是具有盲目性的。但是在生产力上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这与无政府状态下的社会无计划相矛盾。其次,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者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时期,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雇佣劳动力是生产的通用形式。劳动者一无所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维持自己的生活,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工人们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就越是严重,无产阶级日益贫困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这时无产阶级就不得不起来反抗。当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社会革命就此发生。   正是基于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深入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两个必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既然说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那资本主义为何还在继续发展、社会主义何时才能替代资本主义。为了说明这两个问题,马克思在《序言》中写到,“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即“两个决不会”,说明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没有灭亡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两个必然”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给我们解释了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而“两个决不会” 则是从生产力角度给我们解释为何社会主义现在还没有取代资本主义、何时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两个必然”中包含着“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是“两个决不会”的最终结果。它们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是前进与曲折性的统一。“两个必然”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这种新事物终将替代资本主义这种旧事物,具有客观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以前,资本主义是不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这讲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长期性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性和长期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长期的斗争准备,要悉心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   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爆发了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以容纳更多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这样的调整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从而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就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想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就必然要在现实生活中适当调整生产关系。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调整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关系的调整,终归还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它并没有根本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改变资本的属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是不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它还是会被社会主义所替代。   从世界无产阶级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1871年,无产阶级进行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法国建立了巴黎公社。虽然巴黎公社存在72天,但是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完结。此后,无产阶级的运动也一直在继续探索,无产阶级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社会主义经过不断的发展。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社会主义带来重创。但是东欧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历史中的暂时曲折,此后,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解体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虽然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力量还不够强大,但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社会主义有信心、对历史规律有信心,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过程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范文四:“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海南大学 n8912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总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思想的发展和补充。它们之间相互密切联系、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之一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密切联系、客观产物、辩证统一
“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它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并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两个决不会”则是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两个必然”在
理论上的深化。它既是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科学结论,又是当时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如果说“两个必然”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两个决不会”则为这种趋势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它们的密切关系第一表现在,“两个必然”是社会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两个绝不会”的逻辑结论。它们之间并不矛盾。
社会运动的规律表明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会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对于马克思自己的“两个必然”的说明他基本观点是“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 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对此,恩格斯在1880年所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阐述得非常清楚。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而是全世界同时发生,所以他们认 为,“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去占有生产资料 ,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完全被社会主义取代,甚至现在它依然在较快速的发展着,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本主义越发达,为共产主义准备的条件就越充分。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的 增长,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因素也随之增多,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自我否定的力量也逐渐增强。只不过就世界范围而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可能比马克思预期的时间要长得多,过渡的形式可能更复杂多样,前进的道路可能更加曲折艰难。同时,科技的进步 ,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把剥削的对象由某个国家国内的劳动人民扩大到世界劳动人民,资产阶级在扩大剥削对象的同时亦是扩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也就是壮大了其掘墓人的力量。所以“两个必然”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马克思正面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组成部分,是“两个必然”在理论上的深化;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已经提出了“两个决不会”,不存在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任何原理进行“修正”的问题,“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如果硬套“两个决不会”,就会导致这样的理论观点:在我国生产力落后的
条件下,私有制社会形态因其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因而是“决不会灭亡的”。但正确的理解是它应该是指首先作为其基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应当过早地发展。所以“两个绝不会”使“两个必然”得到了更加完善更加确切的补充和描述。
第二点也是更为直接重要的一点,“两个必然”的实现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对应,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两个必然”的实现就是“姓资”和“姓社”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的对应,这是在开始认识和理解它们之间关系时就犯了最容易也是最更本的错误。就像在苏东剧变、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之后,许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干部都认为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否定,从而对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抱有怀疑态度,甚至出现“信仰危机”。(但事实是那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其中一种实现模式失败。)一样的,我们要知道“两个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客观产物。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可以不走发达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可以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用的成就,就直接步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俄国是存在公社土地公有制下,我国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发生了苏联剧变,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这不是对两者理论和它们关系的推翻,反而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看这更从反面论证了它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在苏联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丰富、国际国内军事压力较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斯大林的苏联模式是发挥了重大作用,使苏联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帮助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御了帝国主义、阶级敌人的侵略和疯狂反抗,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后,这一体制逐步过时,他们仍然坚持苏联模式而没有及时对这次新技术革命作出反应,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从而暴露出许多深层次危机,为苏联的解体埋下的伏笔。同时戈尔巴乔夫所奉行的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新思维”则给了它致命的一击,终于酿成了国际共运史上最大的历史悲剧。所以,苏东剧变败于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背弃,是其自动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它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其经济体系不符合
当时社会经济的现实条件。而“两个必然”指出了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造就特定的社会体制,并且使之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相符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社会体制和现行经济体系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遵循“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基础上实施的。由此,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对应···,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但要把这两个必然性变成现实,最终还是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在当今世界发展生产力的两种制度模式中,社会主义更有发展效率,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在确信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新的文明成果。面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我们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进一步缩小差距,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第三,经过历史和事实的证明我们可以准确得出“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不仅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而且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单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看,实践的结果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有很大的不同,从发达国家同时胜利到落后国家一国胜利,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从消灭商品货币到利用商品货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模式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等,都是从不同方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并且曲折的过程。我们不要看到当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而由此产生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这是毫无理由毫无根据的。我们必须认识所谓不发达国家并不是单指社会主义国家,并且现在全世界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绝大多数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进而我们更要了解,从近五十多年来的情况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例如我国:1949年到2001年,GDP增长了56倍,年均8.3%,尤其1978年到2000年间,年均增长9.5%,而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3.8%和3%。再次,我们应该看到发达国家财富的高度集聚,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期的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在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有不少有识之士都看到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美
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Mo马布格尔就指出,社会主义的选择仍然既具有重大的意义又有政治必然性。,,,,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清“两个必然”;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解“两个绝不会”;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清“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经过历史、事实证明的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统一。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两个必然”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所必需的条件。二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并且正确认识和理解它们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学生坚持并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清楚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更加客观和正确的认识我国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极其深远的作用及意义;使我们更为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下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以及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事实是无论社会怎样曲折的发展,必定终会受它们的作用的影响,而朝着更先进,更正确的社会和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278[[-2]],155[[-3]],401[[-4]]m470-471[[-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678[[-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513[[-2]].
7、列宁全集:第3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8、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
9、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肖志恒,《光明日报》2002
年12月03日
10、也谈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人民网,(责任编辑)李静(原出处:北京日
范文五:p;位,大约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用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尚且需要经历如此长期和复杂的斗争过程,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要建立高度繁荣、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新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这样一场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不经过更加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过程,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二)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和生命活力缺乏清醒认识和足够估计。这一点,甚至连革命导师也不能例外。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曾经认为,当时欧洲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的地步,资本主义再也不能继续统治下去了,社会主义革命很快就会在欧洲各国发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伟大决战已经迫在眉睫。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这种判断不符合实际。实际情况是,当时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还处于上升时期,经济发展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初期,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估计也曾过于乐观,认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崩溃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已为期不远”。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后来对他们的这些认识都作过反思。但是,他们的这些反思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以致于我们在资本主义生命力的问题上,长期缺少科学的和准确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的一面,也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如果说,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社会生产力;那么现在,二战结束后的不到60年间,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又比此前它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具有一定的自我协调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对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适应能力。对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
(三)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20世纪80—90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最严重挫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按照“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去思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况且,这些国家又长期处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占优势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加上体制本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弊端,工作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失误,在发展进程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同时还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波兰革命家卢森堡曾把社会主义视为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革命导师列宁曾把建设社会主义比作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测、人迹罕至的高山。既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就会有成功和失误。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又在改革中推行了错误的路线,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过,这些决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失败。无论社会主义遭受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改变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收稿日期:【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278[[-2]],155[[-3]],401[[-4]]m470-47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678[[-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513[[-2]].
列宁全集:第3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
范文六:“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辩证关系论文
摘 要:本文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的思考,我们要科学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以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命题,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思想表达;“两个决不会”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状况及社会演进方式的思想阐述,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提出及理论解释
恩格斯在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了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由此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社会发展各阶段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使达到这样一个阶级,即被剥削压迫的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解放出来。”①这体现了恩格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以及阶级斗争的历史分析来确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宣言》正式运用这种经济理论观点,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从多维度多角度揭示了“两个必然”。首先,他们
范文七: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
(一)从唯物史观角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引起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不是什么永恒理性和绝对观念,而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进而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同时,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时候,生产关系就一定会发生变革。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注定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从阶级斗争角度。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考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史,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马克思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社会,都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社会,因而这类社会制度的更迭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
用。它摧毁了封建生产关系,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狭窄,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者。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它自己。不仅如此,资产阶级还造就了运用这个武器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创造资本主义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的主要承担者。可是,资产阶级支配下的大工业的发展,却使无产阶级变得一无所有。无产阶级的这种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它要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三)从剩余价值规律角度。运用剩余价值学说,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开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胜利。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的目的、动机和实质是追求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将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当作资本投入使用,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所以,剩余价值生产规律推动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而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大再生产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贫富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的财富积累,另一极是工人的贫困积累。这两个极端的积累,加深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当这种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
主义的胜利。
(四)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角度。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过程必然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为,资本积累的增长特别是资本集中的加剧,势必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日益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包括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生产产品的社会化。它们都要求生产资料的占有也须社会化,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却归资本家私人占有。于是,形成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的大规模、周期性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可见,社会化生产力具有排斥私有、要求公有的革命性质。它要求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其本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就是这样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这一核心理论至今
没有过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如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不能成立,整个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没有意义;动摇了“两个必然”理论,也就动摇了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大厦。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核心,才能透彻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精神实质,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心。
然而,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一方面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危机的冲击力有所减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劳资关系日趋缓和;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使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行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科学、教育、文化的进步日新月异,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
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作用下,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朝着自我扬弃、自我否定的方向发展。例如,随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越来越普遍,股权开始向社会广泛扩散。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持股人数目前已占总人口的近50%,持股家庭超过半数以上。股份经济的发展成为资本日益社会化的突出表现。由此可见,不管资产阶级愿意不愿意,社会主义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现代资本主义正在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这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发展的股份公司及其“社会资本”,仍然被资本家阶级所支配和控制。股权分散化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地位,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国家庭中仅占人口0.5%的“超级富户”就占有公司股票的46.5%,而占人口90%的一般家庭却只拥有公司股票的10.7%。更重要的是,20世纪初,垄断资本家在一个股份公司中需要占有40%以上的股票才能控股,如今只需要占有3%~5%的股票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控股。股权越分散,中小股东越多,大股东借以控制一个股份公司所必需的股票份额就越少,从而对垄断资本家就越有利。大量小股东所提供的资本,不过是扩大了资本家对资本和劳动的支配权,增大了他们剥削雇佣劳动的范围和能力。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股权分散化导致的资本社会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
会化的要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但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政策,社会福利支出不断增加,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这种提高同资本家阶级的财富增长相比却是望尘莫及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没有改变,因而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马克思早就说过:“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我们辩证地分析它,既要坚定地相信“两个必然”,同时又要牢记“两个决不会”,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
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够最终成为现实。因此,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是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深化和发展,是“两个必然”论断的运用和体现。“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者是统一的。必须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联系起来思考,才能够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我们可以坚信,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美好前景一定会变成现实。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考研政治中的知识点往往比较分散,有时看似其貌不扬、非常细碎的一个小知识点也往往有出大题的可能性,因此考研政治的复习应尽量全面,对于命题可能性高的知识点要重点记忆。今天作者和大家一起记忆一个重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由此而得出两个结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必然&,有的书上称之为&两个不可避免&。
&两个决不会&
为进一步阐述和解释&两个必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是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延伸解读
当今社会,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但因为社会主义及其优越性的存在,资本主义一方面与社会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及社会运营机制进行维护和改良,甚至借鉴社会主义的做法,使得矛盾有所缓解,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内尚能容纳生产力,资本主义的灭亡暂时不会到来。但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全面准确地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也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继续在实践中坚定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该知识点考研政治命制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大,小伙伴们一定要重点记忆哦!
希望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分析,能够给参加考研的学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第 1 页 共 1 页
范文九: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理论,该理论通常还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必然”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绝不会”。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他的唯物史观做的精辟的概括,经常被人们引用来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景的依据。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者是统一的。
1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关于“两个决不会”它所指示的对象为所有的社会形态,所有的这些历史演变,发展都无一例外的蕴藏和体现着这个规律;而关于“两个必然”的论述,它则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趋势!同时“两个决不会”论断中还隐藏着另一层的论断,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后,是必然要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后,是必然会出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个决不会”寓于“两个必然”之中,并且又通过“两个必然”得以体现!“两个必然”指明了“两个决不会”在资本主义的最终前途!
2 应然性与实然行的统一
“两个决不会”的论断虽然指明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一历史事实的前进趋势,但“趋势”归根结底只能说是一种可能性,它并不意味着“实践”。可是我们又必须清楚,作为其中一种社会制度更替方式,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自然逃不出这个历史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时间和条件,表明了这一过程实现的曲折性!
3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历史的演变结果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起伏式的、螺旋式的!”两个必然”理论它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即社会主义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并取代资本主义!而”两个绝不会”理论则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而且前进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失败和偏差!
4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评述上!这两个理论的出现并非是一时的学术之说,而是有着大量的理论奠基的!其次体现在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上!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但也不是一味的否定+摧毁资本主义!这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源泉!
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必须把"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联系起来思考。二者是现实与未来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启示我们,在面对"两个决不会"时,千万不要忘记"两个必然";在坚信"两个必然"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两个决不会"。如果我们面对"两个决不会"是动摇了"两个必然"的信念,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如果我们在坚信"两个必然"时忽略了"两个决不会",就会脱离客观实际,急躁、冒进、招致实践上的失败。我们既要坚持"两个必然",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又要坚信"两个决不会",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
范文十:“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一)从唯物史观角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从阶级斗争角度。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考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史,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三)从剩余价值规律角度。运用剩余价值学说,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开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胜利。
(四)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角度。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过程必然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深化和发展
“两个决不会”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两个必然”论断的运用和体现。
“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够最终成为现实。因此,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是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者是统一的。必须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联系起来思考,才能够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
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实际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早就明确指出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要建立高度繁荣、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新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这样一场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不经过更加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过程,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二)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的一面,也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如果说,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社会生产力;那么现在,二
战结束后的不到60年间,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又比此前它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具有一定的自我协调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对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适应能力。对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
(三)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20世纪80—90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最严重挫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按照“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去思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况且,这些国家又长期处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占优势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加上体制本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弊端,工作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失误,在发展进程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同时还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波兰革命家卢森堡曾把社会主义视为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革命导师列宁曾把建设社会主义比作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测、人迹罕至的高山。既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就会有成功和失误。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又在改革中推行了错误的路线,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过,这些决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失败。无论社会主义遭受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改变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