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能不能理解成,不应该舍弃了死心了取佛

【重磅观察】佛护法师:索达吉堪布《金刚经释》献疑(八)――“不应取法”与“圣贤差别”-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重磅观察】佛护法师:索达吉堪布《金刚经释》献疑(八)――“不应取法”与“圣贤差别”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2:31:58
上回说到:“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未及详解,留待这回细说。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合为一“我相”:无此“我相”,即离我相执而得“我空”。无法相,即离诸法自性执而得“法空”。无非法相,即离“我、法二空的空相执”而得“空空”。执我是我见,执法、非法是我所(法)见;执有我、有法是有见,执非法相是无见。般若离我、我所、有、无等一切戏论妄执。能三相并寂,即能于般若无相生一念清Q心。故经上说:“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能契入离相,自能得如淼闹つ睢#∷撤ㄊκ汀督鸶站罚┱舛挝模阉鞔锛安加镅刹幌甑牡胤浇馑档檬滞赋埂M保哺嫠叨琳撸裁床攀恰坝幸娴幕骋桑ú恍牛! 【经文】“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1、索文:为何于此经生净信者已无四相耽著?因为诸众生如果执取相状,即是有我、人、众生、寿者的执著。如果执著任何名言法相,就是有我、人、众生、寿者的执著。对此经义有净信者,无四相执著,断四生三有的流转。若有任何相状执著就已经在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任何一种执著都会成为菩提道中的障碍。【按】堪布释得很随便。“若心取相”,怎么就成了“执取相状”了呢?堪布又忘记《金刚经》是为刚发心的菩萨说的安心、发心之道。这样的众生,才对经义有净信,就“无四相执着”,并进而飞跃到“断四生三有的流转”了?2、索文:由我所执,众生便会相续不断产生执著,由众生相续不断的执著,众生在轮回中寿命长短――寿者相也会出现。这是从有法本体空性方面而言,下面从无法本空方面理解。 【按】堪布对四相的“寿者相”的理解不清。才会说“众生在轮回中寿命长短――寿者相”。鉴于上回已解释过什么是寿者相,此不赘述。【经文】“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3、索文:因为这个缘故,如来经常说:你们这些比丘们,应该知道我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就象船筏之喻一样,佛法尚且应该舍去,何况非法之法。……但以究竟方面而言,对所有修行的法也必须舍弃实执,何况说其他的非法之法呢?非法指外道的法。 【按】这点读来我想哭了,能将“法”直接理解成“佛法”将“非法”理解成“外道法”。4、索文:还没有到达二取消尽于法界的境界前,必须要依靠一些象船筏般的世俗与暂时胜义方面的法前进,到了最后这些法也必须舍弃,更何况其它的非法更应当弃之如履。因此在最究竟的实相中,法和非法全部要舍弃,一定要安住在无任何所缘的境界当中。 【按】堪布说的“二取消尽于法界”,怎么消?堪布所说的“暂时胜义”是胜义还是世俗?堪布说:“在最究竟的实相中,法和非法全部要舍弃,无任何所缘的境界当中”,请问离能所的实相境界,怎么还有“能舍弃之心及所舍弃之‘法、非法’”?【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5、索文: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是否得到过实有的无上甚深圆满正等觉果位?世尊所开演的法是否是真正实有的法?上文佛陀对须菩萨开示: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只不过是引导众生的方便法而已,实际并不存在。在此佛陀为观察须菩提是否正确理解了般若的意义,又提出两个问题:“佛存在否?法存在否?” 【按】佛菩提:一、如碓谄刑湎鲁杀檎X,有阿耨多_三藐三菩提可C得幔慷⑷沓傻泪幔筠D法,_实有法可f幔糠鹂钟腥岩桑悍鸬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不是可得幔坎挥执筠D法幔考瓤勺C可f,槭颤N佛f‘凡所有相皆是妄’、‘不》ǎ》欠ā兀6、索文:于世尊所提出的佛与法是否实有的这两个问题,须菩提不加思索,马上回答: 【按】佛其实不是问“佛与法是否实有这两个问题”。佛其实是问:“佛与法有所得吗?”【经文】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7、索文:须菩提回答:“根据我对佛所说法的理解,真正有实质的如来正等觉并不存在,如来所说的实质性的坚固不变之法一个也不存在。 【按】须菩提的回答中,最应该注意“定法”两个字。堪布显然忽略了。所以,堪布才会说“真正有实质的如来正等觉并不存在”。堪布,对须菩提、对佛陀以及《金刚经》,误解得太深了。【按】菩提凭自己证无为空性的体验,及佛说无相,比知如硎ゾ扯穑喝绶鹚担缥宜猓]有定性(自性)的阿耨多_三藐三菩提榉鹚C,也]有定性的法槿硭f。佛陀的FX,]有能C所C的差e可得,所^‘o智亦o得’。如果X得有什N橹腔鬯茫难e是正X!谈到f法,更]有定法可f,一切名言不得实义。【经文】“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8、索文:为什么胜义中佛法也不成立?因为如来所说的法义都是不可执著、不可思议言说,不是有法,也不是无法。 【按】“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如来所说法,从胜义谛角度不可执著,但俗谛角度,是通向真谛的门径!非法非非法,即不能执著于以名言宣扬的法,又离不开名言宣扬的法!堪布这段论则完全否定了俗谛。但离俗哪有真?以谤世俗故,落入了恶取空。9、索文:《秘密不可思议经》云:“我成佛至今,未说一句法。”因此,究竟而言,佛陀宣说的法也是不存在的。所谓非法即无实方面的空性法,名言所立的诸法,本来就无生,故不可安立有无,不存在非法,任何戏论分别也不缘执,那时方是本来面目。宗喀巴大师亦云:“世尊成道以来,不管在人间或天上,没有说过一个字的佛法,这是在众生面前的迷乱显现而已,实际能说、所说离一切戏论。”因此我们应该知道如来所说的法既不可执取,也不可言说,依言语、分别假想安立,其本体从来就未曾生过,故真正的法与非法都不可得。【按】堪布此说问题严重。“这是在众生面前的迷乱显现而已”,堪布这么说,是显现者(世尊)有“迷乱”了!宗喀巴大师怎会犯这种错!显然是堪布汉语水平差,把“迷乱”一词放错了位置。按宗喀巴大师之意,应作“这是在迷乱的众生面前的显现”。10、索文:释迦牟尼佛所说法的最究意义,正是《金刚经》中所敷演的空性般若智慧。【按】堪布这里说“释迦牟尼佛所说法的最究竟义,正是《金刚经》中所敷演的‘空性般若智慧’。”堪布在《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课却说:“显宗的最高见解,只抉择了远离戏论的大空性,而观清净心方面的教言在《华严经》《维摩诘经》等中提是提到了,但只是以比较隐藏的方式提出,并没有做详细阐述。其实,佛教的真正观点是一切法皆清净、烦恼皆为菩提,所以,密宗才能圆满解释《六祖坛经》……。”堪布,《金刚经》五千多字,是“敷演”,而比它长一倍多的《维摩诘经》,乃至八十卷的《华严经》却只是“提到”!你懂什么是“敷演”吗?你懂尊重吗?你懂谦虚吗?你有底线吗? 11、索文:嗄单派在暂时的观点上解释非法和非非法,有点困难,他们认为非法不是名言中的空性,非非法也不是胜义中的名言,有和无都不敢承认只有用轮番方式来抉择。宁玛派的解释则既从容又简单:离一切戏论的法性不是法的缘故,远离了常有的边,不是非法的缘故,远离了断边。胜义当中无一法立锥之地。 【按】这段话明显是在“自赞毁他”。属于汉传佛教《梵网经菩萨戒》的第一重戒。至于文义所指是否属实,我十分想向“嗄单派”的大德高僧请教。【经文】“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索文:为什么在本来实相当中一法都不存在,诸法离一切戏论?因一切诸法本性是大无为法,离一切所缘执著,但一切贤圣了知的无为法方面有差别。诸法本来等净无二之理,可由净见量推理:为什么一切诸法本来清净,本来平等呢?它是圣者根本慧定所抉择所缘之故。一切诸法不存在实相,是一切圣者以入根本慧定智慧所抉择。一切贤圣的差别都建立在无为法的基础之上。 【按】堪布说:“一切诸法不存在实相,是一切圣者以入根本慧定智慧所抉择。”堪布前半句,是典型的断灭见、恶取空啊!“诸法不存在实相”,这也敢说出口?!堪布后半句则自相矛盾。因为凡是抉择,都是主观的,而无分别后得智,是无分别智对诸法实相的内证。13、索文:差别的意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个理解方法,由圣者根本慧定所抉择,除无为法以外,真实的实相执著,有、无、是、非边执都得不到,而有境圣者根本慧――如来藏光明显现方面有差别;另一方面是圣者入定的时候,离一切戏论,因为他们都是以空性般若法来抉择,而出定抉择空性的法有差别。对于无为法的认识,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散乱,即现前一切如来之智慧无为法。 【按】堪布自相矛盾。因为凡是抉择,都是主观的,把主观的“抉择”加上一个主语“圣者根本慧定”,是矛盾之一;堪布进而引用世亲论师的说法,“灭除一切散乱,即现前一切如来之智慧无为法。”14、索文:但从显现或能证方面而言,圣者智慧也有深浅差别。六祖云:“三乘根机,所接不同,见有深浅,故有差别。”三乘所证悟的无为法空性无深浅,但能证智慧方面有差别,菩萨智慧较深,佛的证悟最究竟圆满。六祖在解释差别的时候,与此以无为法解释差别很相合,江味农居士也是从见解的深浅方面讲差别。圣者智慧的差别,从所证的无为法方面不成立,仅从圣者有境智慧方面而言。如果所证空性的反体有差别,那么无为法就变成无常的法,我们所说的无常也应该成了无为法了。【按】玄奘法师译此句为:“以诸贤圣补特伽罗,皆是无为之所显故。”堪布说“三乘所证悟的无为法空性无深浅,但能证智慧方面有差别,菩萨智慧较深,佛的证悟最究竟圆满。”似是而非。既有能证,就有所证。能证的一切补特伽罗,其各各所证的无为法当然有别。又,既加了限定词“三乘所证悟”,已不是单纯描述无为法本身。堪布想说无为法本身没有差别,但对应能证的一一补特伽罗,怎能说没有差别?初果所证和二果所证如果没有差别,那么堪布您认为,他们的证悟是错觉呢?还是妄语?江味农居士的讲记,没有完全否定所证,并不像堪布说的只一味强调能证的差别。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禅 林 chanlin 禅 宗 智 慧 的 传 播 者【微信号】chanlinorg 禅林APP下载苹果/安卓苹果版 | 安卓版
微信号:chanlinorg超越执著: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陈一阳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超越执著: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超越执著: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 &&&&&&&&&&&&&
& & & &&&&&&&&&&&&&
& &&&&&&&&&&&&&&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同随人间气象变化,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以非常心做平常事,
以平常心做非常事。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愿网立场。
还没有评论哦,来说两句吧…
400-086-66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应该舍弃了死心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