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

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谈话的要点》,《人民日报》,日。)党的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使各少数民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充分地发挥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满腔热情、诚心诚意地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一、开展民族贸易
&&&&这是体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一项富有特色的重要工作。1951年8月,第一次全国民族贸易会议召开。政务院副总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到会发表讲话,强调民族贸易工作“在现阶段是民族工作重要的一环”,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并告诫民族贸易工作者不要把民族贸易工作看成是单纯的买卖,“你们的工作是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你们是民族政策的具体贯彻和执行者。你们必须在经济工作上担负着团结兄弟民族,巩固国防的政治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贸易在打开民族地区工作局面中起了“先行官”的作用,被称作民族工作的“敲门砖”。当时,许多新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政权尚未建立,民族贸易是随军开展起来的。针对历史上少数民族经常受到外来商人盘剥的现象,流动贸易小组组成“牛背商店”、“驼背商店”、“大棚车商店”,深入少数民族居住的山乡村寨、草原帐篷,以公平合理的价格收购农牧土特产品,销售生产工具和生活日用晶。由于价格合理,少数民族广大农牧民在购销活动中所得利益,比旧中国时期提高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因而赢得了少数民族对新中国民族贸易活动的拥护和信任,纷纷称赞民族贸易工作者是“毛主席派来的人”。
&&&&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国家坚持实行了自有资金、利润留成、价格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贸易“三项照顾”政策。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一政策也没有改变。1973年4月,财政部、商业部专门发出《关于重申对边远山区、边远牧区民族贸易企业三项照顾问题的联合通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环境下,国家又制定了技改贷款财政贴息、减免税收、流动资金贷款优惠利率等多项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发展。实践证明,开展民族贸易,对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工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少数民族经济相当落后,有的甚至还是刀耕火种和原始的游耕游牧,一些地区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和本民族的产业队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刘少奇同志指出:“各少数民族要发展成为现代民族,除进行社会改革以外,根本的关键是要在他们的地区发展现代工业。”(《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人民日报》,日。)在“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先后两次在民族地区掀起工业建设的高潮。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五年计划若干原则性意见》中提出,除国家选定建设的重要工矿企业外,在少数民族的中心区域人口集中地区,建立为人民生活所必需的与发展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工业。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国家根据建设的布局和资源条件,在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中安排了40个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包头两座大型机械制造厂、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云南个旧锡业公司等,并配套建设了一批能源和交通项目。这些大型企业的建成,结束了少数民族地区没有现代化工业,甚至“手无寸铁”的历史,初步改变了单一的经济结构。
&&&&1964年下半年,中央基于战略考虑,决定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实行重大战略转移,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当时把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同时,各省又都划分了自己的一、二、三线。大小三线建设,是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其投资之集中、地域之广大、持续时间之长,都为新中国建设史上所罕见。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贵州、四川、湖南等省的民族地区,被划为大小三线地区,因而那里的工业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把沿海和内地的一批大型工业企业搬迁到三线地区,同时还在调整全国工业布局中,又安排了一批新的重点建设项目。迁进和新建的这些工业企业,使这些民族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地,生产力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工业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又在民族地区安排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海30万吨钾肥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民族地区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初步走出了一条立足资源优势,切合本地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发展道路。
&&&&三、发展交通事业
&&&&羊肠小道,人背马驮,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民族地区交通运输状况的真实写照。当时,只有少数紧靠内地的民族地区有一些铁路、公路,而广大山区、牧区、边远地区则基本是空白。整个西藏连一条公路也没有,从拉萨到西安或雅安,走的都是千百年的老路,而且只能骑马或步行,需要三四个月才能抵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新建8条铁路干线,其中有5条建在少数民族地区或直接与少数民族地区相联结。如贯通甘肃和新疆的兰新铁路,联结西北和西南的宝成铁路,内蒙古集宁到二连浩特的铁路,内蒙古包头经宁夏到甘肃兰州的包兰铁路,广西黎塘到广东湛江的铁路等。“一五”计划中公路修建的重点,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沿海地区。闻名世界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在1954年12月同时举行了通车典礼。“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西藏民族解放的道路》,《人民日报》,日。)在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三线建设需要,又陆续修建了一批铁路和公路干线,比如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及滇藏公路等。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打破千百年来的封闭状态,密切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快改变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民族地区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南昆铁路、南疆铁路、渝怀铁路等一批大型交通设施项目相继建成,青藏铁路也将于2006年建成通车。西部干线公路、西部支线机场及管道运输建设不断加快。在这二十多年中,民族地区新增的铁路、公路等运营里程,均远远超过了全国同期的增长水平。
&&&&四、加强牧区建设
&&&&我国的牧区,大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牧区畜牧业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畜牧业的兴衰甚至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畜牧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9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总结》,提出了“慎重稳进”、“人畜两旺”等5项方针,“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等11项政策,保护培育草场、合理使用草场等6项措施。1963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少数民族牧业区工作和牧业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的报告》,简称《牧区工作40条》,明确提出,“牧区工作千条万条,增加牲畜是第一条。”同年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确定了在牧区“以牧为主,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这个文件和这次会议精神,对民族地区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后,为进一步加强牧区工作,1987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强调“牧区要实行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半农半牧区要“把畜牧业放在突出位置,发挥牧农结合的优势,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提出要通过多渠道筹集草原建设基金,建立牧区商品基地。会议还决定,把牧区的扶贫工作纳入全国的扶贫工作通盘考虑,确定27个国家重点扶持的牧区贫困县,国家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牧区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在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朱F基同志强调,要“切实把草原建设摆到与农田基本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改变重农轻牧、重粮轻草的做法,促进畜牧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我国牧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加大财政支持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投入是关键。1953年11月,政务院在《关于编造1954年预算草案的指示》中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在财政上应有一定范围的自主权。除关税、盐税和国营企业外,所有在该自治地方的一切收入均由其统收,而该自治地方的一切支出,亦由其统支。统收统支有余的,上缴中央;不足的,由中央补助。1955年,国家设立“民族地区补助费”,重点用于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方面某些特殊困难的补助开支。1958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实施《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这是第一部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预算管理法规。1963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国家民委《关于改进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报告》和《关于改进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1964年,中央财政设立“民族自治地方机动金”,按上年民族自治地方各项财政支出决算数的5%计算。同年,还提高了预备费的设置比例,对自治区的预备费按照支出总额的5%计算(一般省市为3%),自治州按4%、自治县按3%计算(一般县为1%)。
&&&&改革开放后,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支持力度。1977年,设立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1980年起到1988年,国家对5个自治区及贵州、云南、青海3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省实行定额补助,其数额每年递增10%。1992年,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原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补助和专项拨款继续保留下来。1995年,国家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对民族地区给予倾斜,加大政策性转移支付力度。2000年起,在专项增加对民族地区政策性转移支付的同时,还将民族地区每年增值税增量的80%由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给民族地区。此外,国家在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调整和提高工资、减免农牧业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对民族地区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
&&&&六、开展对口支援
&&&&国家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以后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土97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全国边防工作会议的报告,首次提出组织内地发达省、市实行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确定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新疆,山东支援青海,上海支援云南、宁夏,全国支援西藏。1983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和国家民委《经济发达省、市同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了对口支援工作的原则、重点、任务等问题。198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199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确定由北京与内蒙古,天津与甘肃,上海与云南,广东与广西,江苏与陕西,浙江与四川,山东与新疆,辽宁与青海,福建与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与贵州,开展扶贫协作。
&&&&为促进西藏的发展与稳定,中央分别在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先后四次召开全国西藏工作座谈会,逐步加大中央和地方对口支援西藏的力度。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中央明确提出西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并确定国家直接投资的建设项目117个,总投资约312亿元;确定各省(区、市)对口支援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约10.6亿元。
更多相关的新闻
 |  | 
 |  |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来源:&&&&
&&&&&&字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应各族群众新期盼”,“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优势,明确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部署、重点任务,为我们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提供了正确方向和行动指南。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也应看到,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现实告诉我们,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集这么多的“区”于一身,既表明了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和特色,也充分说明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多做打基础、谋长远、见实效的事情,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
  全面小康是全国一盘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既需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也需要民族地区发挥特殊优势,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民族地区的发展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尤须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抓好了这些重点工作,就能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很关键。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从而让各族人民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的背景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放任自流等态度,要更加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从而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我国彝族地区流传一句话:昔日一步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现在,加快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深化改革的浪潮激荡人心,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谱写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未来。
  《 人民日报 》( 日 01 版)
(责编:崔东、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28分)2009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高三(4)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甲同学说:“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我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1)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11分)乙同学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发挥教育的力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12分)丙同学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历史和现实充证明,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3)“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哪些观点。(5分)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28分)2009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高三(4)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甲同学说:“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我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1)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11分)乙同学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发挥教育的力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12分)丙同学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历史和现实充证明,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3)“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哪些观点。(5分)
(28分)2009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高三(4)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甲同学说:“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我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1)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11分)乙同学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发挥教育的力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12分)丙同学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历史和现实充证明,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3)“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哪些观点。(5分)
科目:最佳答案见解析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ppt2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 “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党的领导下,第一项任务早已胜利完成,第二项任务也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1999年9月29日) “2004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日。
贫困状况严重 经济总量低 经济效益差
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帮助,主要采取以下4种形式:
财政照顾,税收减免
扶贫攻坚,对口支援
促进开放,加强开发。
主要体现在给少数民族地区管理财政以更大的自主权。中央财政从建国起一直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给予补助,除给予固定补助外,还设立了多项专项补助。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家财政体制改变了沿用多年的统一计划管理模式,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但对民族地区仍采取“适当照顾”的政策。除对内蒙古、广西、新疆、西藏、宁夏5个自治区和青海、云南、贵州3个民族省实行定额补助每年递增10%的制度外(1980年―1988年),还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0年至今)、“边境事业补助费”(1977年至今)、“边境建设专项补助投资”(1977年―1988 年)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